佛弟子文庫

文殊師利佛土嚴淨經

西晉月氏國三藏竺法護譯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文殊師利佛土嚴淨經卷上

西晉月氏國三藏竺法護譯

聞如是:

一時佛游王舍城靈鷲山,與大比丘十萬眾俱;及諸菩薩八萬四千,皆不退轉無所從生,逮得權慧神通無極,隨時而化救濟三界,其名曰:文殊師利、光世音、大勢至諸菩薩等咸來雲集。七十二億諸天子俱,皆志大乘;四天王、帝釋、梵天王,各與四萬二千諸釋梵俱,悉慕大道;四方阿須倫王,難頭和難龍王、和倫龍王、娑竭龍王、摩那私龍王、持地龍王、阿耨達龍王、山積龍王、降魔龍王、上月龍王,如是龍王,各從其民六萬二千;金比鬼神、曠野鬼神、妙毛鬼神、普等鬼神、善普鬼神、善財鬼神、普像鬼神、無諍鬼神,是諸鬼王,各與等類百千眾俱來詣佛所。皆各稽首,以次就位,悉都專精志願經道、饑虛於法,身口意並加敬歸佛,靖心而聽。

爾時國王、太子、大臣、百官、長者、居士、民眾大小、天龍鬼王,咸共供養,隨其所安。時佛明旦著衣持缽與大眾俱,天龍鬼王侍從左右上虛空中,四種蓮華紛紛如雨,百千伎樂不鼓自鳴,皆作釋梵雅頌八聲,詣阿闍貰就王之請。佛顯神足光照十方,七寶蓮華隨跡處生。有化菩薩皆坐其上,光像分明不可稱紀,遶城七匝而嘆頌曰:

「其導師至神,  所愍哀無量,
 方便護眾生,  消病癒諸瘡。
 能仁無所著,  心寂善調和,
 彼吼護世明,  今日欲入城。
 其意已解脫,  度生老病死,
 諸天眾集會,  各懷欣樂志,
 其心甚堅強,  降魔並官屬,
 釋師子至聖,  尊導已來到。
 壞世眾不消,  至真音難致,
 甚勐能制御,  行道億千劫。
 意抱大慈愍,  普護於一切,
 今日真正覺,  當入王舍城。
 本所行佈施,  難量無涯底,
 衣食眾寶乘,  無復有計限。
 惠所愛男女,  妻室及國界,
 今彼釋師子,  欲入國王宮。
 宿世施手足,  頭目及耳鼻,
 普惠無所逆,  不貪悋重珍,
 總攝眾功勳,  施一切所有,
 尊人以是故,  得入一切智。
 常以勤修學,  佈施至戒慧,
 護戒無缺漏,  故曰真丈夫。
 逮戒照忍辱,  持功勳無量,
 彼寂然心定,  今日當入城。
 於百千億劫,  行精進解脫,
 哀傷眾生故,  心未曾懈倦,
 一心不可撿,  已度於彼岸,
 音聲越梵天,  今日欲入城。
 其聖明道慧,  無限不可量,
 不可得邊涯,  假喻如虛空。
 人中寶如是,  智德不可盡,
 緣從達眾行,  嚴淨至尊惠。
 因坐佛樹下,  降魔及官屬,
 逮無退道明,  永安無憂慼。
 道聖轉法輪,  所度不可極,
 今日釋師子,  欲入王舍城。
 若有發道意,  我當得成佛,
 處世逮究竟,  諸相三十二。
 常興意無量,  至誠發道心,
 輒歸於最勝,  供養人中聖。
 欲斷淫怒癡,  消眾塵勞穢,
 志降伏一切,  無益瑕疵難,
 便宜速行詣,  釋師子聖尊,
 奉貢眾好養,  恪心不可限。
 若欲生天上,  天帝釋梵王,
 百千億諸天,  所知見宗仰,
 常遭值安樂,  在天不失時,
 當詣釋師子,  所宣辭至真。
 其欲慕聖帝,  王於四方城,
 自然致七寶,  令我逮尊貴,
 千子諸德具,  殊桀甚勇勐,
 常勤奉事歸,  至真大尊人。
 若好尊者位,  長者積財寶,
 其生業廣大,  常游得自在,
 眷屬悉豪貴,  端正顏殊好,
 當詣釋師子,  名好物供尊。
 其有已解脫,  方應求度者,
 咸當諦聽受,  大聖說寂寞,
 以聞甘露句,  寂然無憂患,
 人中之尊導,  音聲甚難值。」

於時王舍城中無央數眾,聞此嘆頌勸訓之音,莫不欣悅皆發道心,各齎眾華諸雜妙香,幢幡寶蓋伎樂百千,出城迎佛,稽首足下退從佛後。世尊入城足蹈門閫,地則尋時六反震動,箜篌樂器不鼓自鳴,婦女珠環相[改-己+亭]作聲,天雨華香其下紛紛,盲視聾聽、瘂言跛行、病癒狂正、拘躄得伸,諸被毒螫毒螫不行,裸者得衣貧者得財,飛鳥走獸相和悲鳴。當爾之時,眾生慈心無淫怒癡,滅除貢高猜恚恨疑,和悅相向如父如母,如兄如弟如身如子,各各欣喜而嘆頌曰:

「人中之上如月盛滿,
 為正導師丈夫師子。
 世尊入城利益眾生,
 普安一切盲聾視聽,
 饑飽寒溫亂者得定,
 貧者得富狂邪得正。
 諸天在上散雨華香,
 作眾伎樂以為供養。
 眾生慈心無三毒名,
 下心悅意除憍慢情,
 如父如母如弟如兄,
 如身如子心同意並。
 世尊法澤等潤十方,
 天人群類解無希望,
 功勳如是所現難量,
 十方威德班宣三藏。」

於時城中,有貴姓子名棄惡,遙覩世尊行步正齊,容儀端正威神光曜,諸根寂定恬澹玄默,和雅其性如水澄渟,中表清淨猶勐師子獸中之王,如日初出照於朝陽,譬月盛滿眾星中明,佛在大眾巍巍堂堂,相好昞著汪汪洋洋,心懷欣悅敬進迎佛,稽首足下右遶三匝,叉手自歸長跪白佛:「願聞菩薩為行幾法,疾逮正真為最正覺,從心輒成嚴淨佛國?唯垂愍哀分別具說。」

佛言:「善哉!棄惡菩薩!乃問如來嚴淨之德,是諸菩薩眾行殊特。諦聽!諦受!善思儀則。」

棄惡菩薩一切眾會,莫不喜踴一心恭肅,皆前禮佛受教而聽。

佛言:「菩薩有一法行,疾成正真為最正覺,從心輒成嚴淨佛國。何謂為一?心常哀愍濟度眾生,興發至真仁和道心。何謂至真仁和道心?曰,以發道心不行諸法。何所不行?曰,不行三垢家業諸利,志存出家不猗眾養,從心本願常崇斯法。何謂出家所崇法行?曰,修正真行奉一切法。何謂正真一切之法?曰,分別曉了陰種諸入。何謂陰種?何所曉了?曰,有為無為法皆是五陰,解陰如幻所著,名為知陰本空,是謂曉了幻法本寂。從對而有剖判,本末不見,有二不見,無念亦無望想,此乃專修奉行出家,成菩薩行不捨眾生。所以者何?能自調已暢達諸法,爾乃習辯為諸法眾生,不得眾生亦無諸法。」

佛言:「族姓子!是為菩薩一法之行,疾逮正真為最正覺,從心輒成嚴淨佛國。」

棄惡菩薩聞佛所說欣悅踴躍,即便逮得不起法忍,身昇虛空去地七仞。彼時眾中覩斯變化,有二千人發無上正真道意,萬四千天人遠塵離垢諸法眼淨。

時佛因笑,無數光色從其口出,照於十方無量世界,還遶佛三匝從頂上入。賢者阿難即從坐起,偏袒右肩長跪叉手,以偈讚佛:

「游於諸法度無極,  最勝至真導以力,
 皆了眾生化上智,  唯願宣現是笑義。
 十力已達往過世,  愍哀亦暢將來業,
 悉明現在十方事,  今用何故顯笑意?
 解於眾生之所行,  今如師子覩諸心,
 其智慧明無等侶,  唯宣眾人調法御。
 諸天億姟普來集,  咸共叉手禮至聖,
 願演第一妙光音,  無數眾會觀法器。

「其慧度無極,  世俗無疇匹,
 皆知一切人,  善惡行所趣。
 至仁今所笑,  願為分別義,
 當決眾疑網,  普宣最尊法。
 今諸會大眾,  巨億百千載,
 以法故云集,  諸比丘默然。
 加敬修供養,  百千伎樂音,
 奉行靖心聽,  唯願決眾疑。」

佛告阿難:「汝乃見此棄惡菩薩住空中不?」

對曰:「已見。」

佛言:「阿難!是棄惡菩薩,卻後六百二十萬劫當成為佛,號曰寂化音如來、至真、等正覺、明行成為、善逝、世間解、無上士、道法御、天人師,為佛、世尊,世界名安隱,劫名離音。其國比如阿閦如來妙樂世界,功勳嚴淨等無有異。」

佛嘆是已,乃便詣王阿闍世宮,王及夫人、太子、百官,華香伎樂歡喜迎佛,稽首足下退在佛後。佛入就座,菩薩聖眾,各以次第坐如常位。王覩坐定寂靖無聲,與後、太子手自斟酌百種供饍;食皆飽訖,行澡水畢,兼施琦寶好衣貢佛,別取小床在佛前坐,專心叉手聽受道教,欲化中宮及來會者。

爾時王阿闍世,長跪白佛:「唯然!世尊!瞋恨厭嫉從何所生?其愚無明從何所來?慧何所滅?」

佛告王曰:「從其吾我生瞋恨厭嫉,住於自大則生其愚,不別正諦是曰無明;見正從諦斯則為慧,慧除眾惡如明消冥,見正從諦亦復如是。」

王重啟曰:「見正從諦,願分別之。」

佛言大王:「法本空無從意生形,解意無處則無去來,了一切空是為見正,見正不轉則曰從諦,具解如是乃曰為了。」

王聞佛言應心說法,欣然大悅善心生焉,即便嘆曰:「善哉!世尊!至未曾有,斯則如來之善言教,假令我身中壽終者,心不疑亂必能奉之。」

佛從座起與諸大眾,即皆俱還於靈鷲山,勅諸直使佈設眾座,請諸會人皆令就坐。

時舍利弗,承佛聖旨即從坐起,偏袒右臂長跪叉手而白佛言:「向城中棄惡菩薩,所問微妙嚴淨佛土,世尊即答粗舉義要,棄惡尋便受佛記拜,聞者解釋各獲果證,意不達者咸用瞢瞢。唯願世尊,加哀重說具敷演之,令諸菩薩堅固其行,住於正道而不動轉,成一切智降魔官屬,攝諸異學滅諸塵勞,勸化邪業使入正道,捨小乘地轉不退輪,具悉至願利益眾生,蒙嚴淨力致無限明,未度者度、未成者成。今現眾會族姓子女,虛心樂聞唯重散說,願令法澤潤及後世,加哀慈念當為眾會。」

爾時世尊心念:「是法微妙殊特,乃是菩薩大士之業,今當班宣不宜小會,寧可現瑞感十方世界。」即如所念,便放其身毛孔之光,普照十方恆沙世界。十方諸佛各遣菩薩,神智無量微妙明達,各從菩薩百億之眾,皆現神變來入忍界,見能仁佛供侍拜謁,稽首佛足各自陳曰:「覩佛光瑞垂恩見接,憑恃四等聽受法說,我本土佛而見難曰:『汝曹何為詣忍世界?忍土五逆剛強弊惡,貪嫉淫妬罵詈呪咀,心多瞋毒轉相傷害,麁獷[怡-台+龍]悷侜張難化,勿至忍界自深勞穢。』我等皆復重自啟曰:『力能堪任來至忍界,正使遭值眾惱諸害火燒刀割,終無恨意。世尊及諸正士,乃能勞謙忍誨群生,願樂禮侍諮受深經。』我本土佛乃見遣聽,重複勅曰:『往,族姓子!從意順時,牢自持心慎勿懈疑,如我本土百千劫行,不如忍世精進一旦。』是故,世尊!歷恆沙界不以為遠,願聞世尊說嚴淨經,及諸正士論講要言。」

於是彌勒菩薩即從坐起偏袒右臂,長跪叉手前詣佛所,以偈嘆曰:

「無量威德聞十方,  光照上下恆沙界,
 一切眾生無能稱,  人中聖慧不可議。
 十方世界恆沙國,  菩薩大眾為法會,
 用樂道法亦恪住,  唯人中尊宣法訓。
 世尊名稱遍十方,  禁戒三昧智慧然,
 儀好無動如師子,  猶若日光曜虛空。
 諸天龍王及鬼神,  其比丘眾比丘尼,
 清信士女叉手住,  愍哀安住唯宣法。
 以知過去及當來,  分別曉了今現在,
 為眾生本所應度,  以律開化決狐疑。
 云何菩薩造立行,  國土嚴淨光所照?
 何因具足眾大願?  唯人中上宣此意。
 何緣此等無貪嫉?  何謂禁戒無所犯?
 以何為眾修勤行?  因群黎故行愍哀。
 何從奉行無數劫,  用精進故勢力上。
 智慧不倦脫無為,  濟度眾生勤苦患,
 其意清定恆一心,  行淨脫門住禪思。
 修無所著如蓮華,  云何立行消殄欲?
 從何奉行深妙業?  何因志行度世法?
 何緣伏魔及兵眾,  以降化之即成佛?」

於時世尊告彌勒曰:「布法高座,如來今當普為十方諸菩薩眾,敷演往古性和佛國功勳嚴淨願行法典。」

彌勒受教,即心念言:「如來何故使我施座?不令阿難、目連等乎?」

文殊師利即知彌勒心之所念,便答彌勒:「當知如來使仁布座,說是法時,非諸聲聞、緣覺之等所能受持,純為菩薩宣是法耳。」

於時彌勒即如其像三昧正受,為佛設座高四百萬里,以無數寶而挍成之,天繒綩綖而布其上,座之光明照此三千大千世界。佛起昇座,三千世界六反震動。

於時如來告舍利弗:「菩薩有四事法具足所願。何謂為四?一曰、志性仁和。二曰、愍哀眾生。三曰、精進不懈。四曰、一心常安,習善親友。是為四法,具足所願。」

佛告舍利弗:「菩薩復有一法不失所願?何謂為一?於是開士當學追慕阿閦如來宿命本行菩薩道時,志願出家樂沙門行,世世所生不違本誓,乃能進至得如來號無所從生,是則菩薩第一之利用,捨家故得致十德:一者、無有貪慾放逸之態。二者、常好閑居不習憒閙。三者、常奉佛行捨遠小節。四者、棄捐癡冥無益之法。五者、不慕妻子家居恩愛。六者、釋置惡趣非法之患。七者、攝取安樂天上善處。八者、未曾違失宿命本德。九者、諸天愛敬常戀侍衛。十者、諸龍神王常擁護之。是為十德。若有菩薩不捨大乘、慕度眾生,常當追樂出家之業,是為一法不失所願,隨志所好致何佛土,如意輒成嚴淨佛國,是則菩薩第一善利。」

佛告舍利弗:「菩薩復有二事法,不捨所願。何謂為二?一曰、不樂小乘不學其行,不與從事,願開度之,不說其法用教化人。二曰、常以無上正真之道,勸進眾生令成佛法。是為二法。勤心正真等誨不倦,則便逮受十功德福處。何謂為十?一者、攝取佛土無小乘學。二者、純諸菩薩聖眾來會。三者、諸佛世尊常念護之。四者、十方諸佛所見嘆譽,稱其功德面為說法。五者、發微妙心常修正真。六者、不願天帝釋梵王,心常精勤志存正道。七者、若生人間作轉輪王,主四天下以道教導。八者、所生之處不違道業,常見諸佛無上正真。九者、諸天人民所見愛敬。十者、受不可計無量功德。是為十處。所以者何?設能化度一佛國眾生之類,皆令致得無著果證,不如菩薩彈指之頃,勸化一人發無上正真,何況十處功德妙深,隨意所欲在取何國,如願輒成嚴淨之德。是為二法不違本願。」

佛告舍利弗:「菩薩復有三法不失所願,能具功德嚴淨佛土。何謂為三?一曰、尊樂閑居心習靖寂。二曰、常以慇勤謹護禁戒未曾闕漏。三曰、常惠法施無衣食望。是為三法堅護禁戒行菩薩禁。因此輒逮十無畏:一者、能護戒行入於城邑,若至聚落心無所難。二者、若在眾會說法勇勐。三者、入眾中飯食不恐。四者、在家講頌心無所懼。五者、若入精舍亦無所畏。六者、居在聖眾不懷怯弱。七者、言談說事不以恐懼。八者、往奉師父及諸和上,恭恪不慢無畏所犯。九者、若有所說常抱慈心,心不畏惡。十者、若受衣食床臥醫藥亦無所難。是為十。又加十事乃具嚴淨。何謂為十?一者、不畏惡業。二者、不貪親族。三者、不求名稱。四者、不慕家種。五者、不姤種姓。六者、常知止足。七者、衣食床臥病瘦醫藥而知節限。八者、雖在家居嘆說道法。九者、諸天往造稽首禮侍。十者、未曾思念非宜之想,心常念佛欣然專精,無衣食意。是乃具足嚴淨佛土。又復十事受德名稱。何謂為十?一曰、棄捨眾會不慕因緣。二曰、常習燕處不思城邑。三曰、心存禪思無有邪念。四曰、不志多事憒閙之中。五曰、心常念佛無他之思。六曰、不捨身安而為危害。七曰、淨修梵行未曾中礙。八曰、以少事故得三昧定。九曰、聞所說義要妙章句,識念不失。十曰、如所聽經解義歸趣,能為人說。是為十法。」

佛告舍利弗:「復有四法不失所願。何謂為四?一曰、菩薩所作言行相應。二曰、棄捐自大。三曰、捨於貪嫉。四曰、見他人安代之悅豫。是為四。又有四事至誠諦教。何謂為四?一曰、所生之處口常清淨氣優缽香。二曰、言辭辯慧無所闕漏。三曰、諸天世人皆保信之。四曰、不失好聲必獲佛音。是為四。復有四法所修訓誨。何謂為四?一曰、不生三趣無憎惡者。二曰、所學不慕九十六種所見迷惑。三曰、怨家惡友不得其便。四曰、天上世間咸共歸禮。是為四。復有四法流佈訓誨。何謂為四?一曰、不捨佈施之心,穀米踴貴因時惠施。二曰、不慕世榮所有財業。三曰、往奉自歸禁戒之士。四曰、若有佈施不懷貪嫉。是為四。復有四法,可悅他人心知止足。何謂為四?一曰、是眾生等是為我所,吾當安之。二曰、斯等貪財依怙身力以為無雙,菩薩加哀施以所安,當計財業非是我侶,常畏五分侵奪無期。三曰、若多財寶妻子熾盛眷屬豐饒,不以信樂不戀國土,何況他人望於眾生。四曰、志未曾求非業錢財行在諸俗。是為四法。菩薩行是,不失所願嚴淨佛土。」

佛告舍利弗:「復有五法不失所願。何謂為五?一曰、常樂經法勤求道義。二曰、知無數世所生往反。三曰、以聞經法如諸佛行成就功勳。四曰、所從聽經每事問義,造立何行具足疾成。五曰、若聞經法尋能奉行。是為五法,不失所願嚴淨佛土。」

佛告舍利弗:「復有六法不失所願。何謂為六?一曰、好憙佈施心無慳嫉,以身施與不惜壽命,不愛妻子男女眷屬,心無希冀不懷望想。二曰、菩薩在家若出行學,寧失身命不犯禁戒,謹慎守護常住梵行,興發眾生以戒勸助。三曰、知身假借諸法如幻,堅住忍力逆對不起,設遭毒害刀杖加刑、惡罵呪咀愁惱之患,未曾起意而有恨心。四曰、奉行精進心無所著,深念非常如救頭然,行止臥覺未曾懈廢,設火燒身心不退卻。五曰、專心守靖寂無他念,入無生寂伏想不起,心如灰滅形如枯朽。六曰、見正從諦滅除邪偽,曉了三界如響如幻,法無常名如水月形,愍哀一切勸誨眾生。是為六法如願輒成,具足功德嚴淨佛國。」

佛告舍利弗:「復有七法不失所願。何謂為七?一曰、一切所有而以佈施,所可施者亦無所獲。二曰、奉戒不虧不想所禁。三曰、勸於眾生不起法忍。四曰、以精進行不得身心。五曰、成就禪定一心攝念。六曰、具足智慧不懷希望。七曰、常志念佛捨眾希望。是為七法,所行具足嚴淨佛土。」

佛告舍利弗:「復有八法不失所願。何謂為八?一曰、所宣不說無益之言。二曰、以佈施事用為莊嚴。三曰、其心柔和而無麁獷。四曰、恭敬法師不懷輕慢。五曰、常行謙恪下意順眾。六曰、性行清白而無玷汙。七曰、若不持戒知報應事。八曰、不自傷行不毀他人。是為八法嚴淨佛土。」

佛告舍利弗:「復有九法不失所願。何謂為九?一曰、常護身行令不虧失。二曰、口言謹慎而無缺漏。三曰、將護其意使無邪想。四曰、棄去貪慾心無所著。五曰、刈除瞋恚心不起恨。六曰、滅愚冥業不為闇昧。七曰、常行至誠而無欺惑。八曰、行慈堅固心不移易。九曰、依善知友未曾捨遠。是為九法嚴淨佛土。」

佛告舍利弗:「復有十法不失所願。何謂為十?一曰、聞地獄苦,心懷恐懼奉修哀心。二曰、聞畜生苦,亦復怖懅興隨道哀。三曰、聞餓鬼苦,亦復畏難發起大慈。四曰、聞天上安,亦復不喜常興大哀。五曰、聞於人間,穀米踴貴弊惡加害,而興慈仁。六曰、心自念言:『加勤精進悉忍眾苦,乃使佛土嚴淨無量。』七曰、令無三苦眾惱之患。八曰、使其佛土豐饒平賤。九曰、人民安和壽命無限。十曰、皆自然生無所名屬,至成無上正真之道。是為十法所願不失嚴淨佛土。」

佛告舍利弗:「菩薩執華詣如來時、若詣塔寺,當作是念:『願使眾生,心意軟淨顏貌和悅,如華軟妙形色香潔,見莫不歡、愛之欣悅。願成佛時,令我國中香樹妙華周匝普遍,衣被飲食雜綵幡蓋,金銀珍寶皆自然生;其土人民禁戒清淨,心意柔軟和雅其性,逮深法忍神通無上。』

「又,舍利弗!菩薩所為先人後己,念安一切如父如母,見人得安欣然代喜;願成佛時生我國者,皆令安和無嫉妬疑,恬然入定心無念思。

「又,舍利弗!菩薩護口未曾犯失,不可之言不加人物,語常如法非義不出;願成佛時生我國者,言辭柔和無有不可,語聲八種出口和雅。

「又,舍利弗!菩薩戒淨身口意善,復勸他人使行己善,令轉相教普及一切;願成佛時生我國者,令身口意完淨無漏,神通具足在所至湊。

「又,舍利弗!菩薩所遊興隆道化,常以正真開度男女,未曾講論小乘之語;願成佛時生我國者,不聞聲聞、緣覺之行,轉不退輪、逮最正覺,令純淑行流佈無極。

「又,舍利弗!若有菩薩不嫉彼供不斷他養,見人得供代之悅預;願成佛時生我國者,無貪嫉名皆獲法利。

「又,舍利弗!若有菩薩不自稱善、不說人短,不講眾僧、比丘尼闕,聞見人論有如己犯;願成佛時生我國者,皆令清淨不聞罪名。

「又,舍利弗!若有菩薩慕求經道如渴欲飲,志存正真不好異法;願成佛時生我國者,皆樂經道慕求正法。

「又,舍利弗!若有菩薩常作音樂歌頌佛德,供養如來若塔形像,以是德本勸助學者;願成佛時,百千伎樂不鼓自鳴,演八法音聞皆欣悅,開發道心悉獲正真。

「又,舍利弗!若有菩薩見眾生心放逸馳騁,開視正要使不憒閙;願成佛時生我國者,使無亂志,攝念入定以禪為食,眾想寂滅皆至正覺。」

佛語舍利弗:「假使如來以劫之壽,諮嗟佛土成就功勳,不可究盡而譬喻之,今粗為汝略舉之耳!若有聞是菩薩行德,思齊慕及逮志不疑,亦當成其嚴淨佛土。」

佛告舍利弗:「菩薩復有三法,疾逮正覺,不失所願如意即得。何謂為三?一曰、所願特尊與眾不共。二曰、所行安諦而不放逸。三曰、如所聞法奉行不惓。是為三。」

舍利弗言:「善哉!至未曾有!如來善訓,道品備悉,所願成就嚴淨佛土。」

佛告舍利弗:「如是,如是!如爾所云:『如來作佛積行所致,不以飾辭巧言成道。』放逸行者,自誤入冥墮四顛倒,沒生死河求出難得;若有菩薩聞是經者,願樂奉行立不放逸,必當成就如上所教。」

於是會中,八萬四千菩薩即從坐起叉手自歸,同發聲言:「我等,世尊!願皆奉行如佛訓教,具足所願從行得道,除去飾辭放逸之巧,備悉弘誓戒德之要,願使一切悉行敏誨,以行自嚴去眾穢操。」

時佛欣笑,口中五色光出照於十方,還遶身三匝從頂上入。賢者舍利弗,前白佛言:「何因緣笑?今佛既笑,必當有意。」

佛告舍利弗:「汝寧見此諸族姓子師子吼不?」

白言:「已見。世尊!」

佛言:「是族姓子於後來世,竟百千劫皆當成佛,號曰淨願如來、至真、等正覺、明行成為、善逝、世間解、無上士、道法御、天人師,為佛、世尊,國土嚴淨猶如西方安養之國,功勳嚴淨等無有異,其壽命等亦無差別。」

又問云:「何其壽命等亦無差別?」

佛言:「各壽十劫。」

爾時師子步雷音菩薩即從坐起,偏袒右肩長跪白佛言:「文殊師利童真,諸佛所嘆諮嗟功德,今當久如成最正覺。」

佛言:「汝自以是問文殊師利。」

尋如佛教,前問文殊師利:「仁尊久如,當成無上正真之道逮最正覺。」

文殊師利答曰:「當作是問:『仁為志學無上正真道乎?』所以者何?假使吾身學佛道者,當作斯問。吾不求道,當何因成最正覺?」

又問:「仁不以眾生求最正覺乎?」

答曰:「不也!所以者何?眾生不可得故。假使吾得眾生處所,當為眾生志求佛道。所以然者?無有吾我人壽命故,由是之故,身無志求亦無退轉。」

又問:「仁不求佛慕佛法乎?」

答曰:「不也!所以者何?一切諸法皆悉佛法,若使眾法無有,眾漏無受、因緣無想,是志佛道,解了若此逮一切法。又如仁問逮立佛法;隨仁意答。誰求志者?色志佛道乎?色志本淨志佛道乎?其色本無志佛道乎?色自然,色悉空,色恍忽,色本淨,色寂然,以此色法志求佛道成正覺乎?」

答曰:「不也!色不志道,本淨自然;以空寂然,諸色法不志求道、不成正覺,法亦如是。」

文殊師利又問曰:「痛想行識及與識法,志求佛道乎?」

答曰:「不也。」

文殊師利曰:「五陰識法不成正覺。於意云何?其外五陰我人壽命,可言有處乎?」

答曰:「不也。」

文殊師利曰:「如是,我當分別,以何等法志求佛道成最正覺?」

又問文殊師利:「其阿夷怙新學菩薩,聞是教訓,將無恐怖乎?所以者何?仁之名號一切導首,為眾重任;而今造證,為諸菩薩頒宣諸法,不志求道不成正覺。」

文殊師利答曰:「法界不恐,本際不懼,聞佛說法無所畏難。其恐懼者則懷憂慼,無憂慼者則離塵埃,彼則解脫。其以解脫則無所著,以無所著則無復轉,以無復轉則不復脫,其不脫者彼無從來,以無從來亦不從去,其無從去則無所願,其無所願則無志求,其無志求則無退轉。以無退轉,若不退轉便不退轉,空無不轉無想不願。斯本際者佛法不轉,佛法無作無有邊際,佛法無著則無所倚,佛法無行亦無精進,亦無所行無有教令,其諸佛法假有號耳。又計空法無所從生、無所從來、無所從去,又計佛法不離塵勞貪怒癡垢,佛法無染塵勞之行,無有吾我寂無所念,所行無念無盡不起,平等無邪則諸佛法亦無非法。所以者何?無處所故、無可行者,是曰佛法。若有新學菩薩聞是說者,若恐怖者疾成正覺,若不恐怖不成正覺。」

又問文殊:「為誰說是?」

文殊曰:「其恐怖者乃有妄想,以有妄想,心自念言:『我身當得成最正覺。』緣是之故,便起道意志存正覺。於意云何?從來未曾有覺成空不?」

答曰:「無也。」

文殊又曰:「世尊不雲,一切諸法等如虛空。」

答曰:「有是。」

文殊又曰:「道猶虛空等亦本無,虛空如道,道如虛空,空之與道則無有二,不可分別。其解斯等,則無所知亦不無慧。」

文殊師利說是語時,四千比丘漏盡意解,十二姟眾得法眼淨,九萬六千人從古以來未發道心,皆發無上正真道意,四萬二千人逮得無所從生法忍。

文殊師利佛土嚴淨經卷上

文殊師利佛土嚴淨經卷下

西晉月氏國三藏竺法護譯

於時師子步雷音菩薩復問文殊師利:「發意久如應發道心。」

文殊答曰:「止!族姓子!勿懷妄想。一切諸法皆無所生,假使有說:『我發道心,吾當行道。』墮大邪見。所以者何?今觀察心都永不見,心發道意,亦復不觀彼發道心者也。吾亦不見道心所存,吾由是故不發道心。」

又問:「仁者!以無所見,今何以故宣此章句?」

文殊答曰:「無所見者乃為等教,無所見趣,名是章句平等言辭。」

又問:「何故言曰趣平等乎?」

文殊答曰:「如族姓子所言等者,無若干故,其平等者彼無行法,於其平等無有譬喻,不見諸法是乃平等。若宣斯訓則宣一業,若寂然業無有塵勞,不為瞋恨而說經法,不有斷滅不計有常,不起不滅、不有吾我亦無所受,不舉不下、不高不卑,雖有所說,無有妄想亦無思求。若族姓子!有曉此法而奉行者,乃曰平等。又有菩薩廣入於法,不見若干亦復非一,乃曰平等。其平等者則無偏黨,其無偏黨是甚清淨。」

於時師子步雷音菩薩前白佛言:「唯然世尊!文殊師利所說巍巍乃如是乎!發道心以來為幾何耶?眾會思渴,願樂欲聞。」

佛言:「族姓子!文殊師利在深妙忍,所入深忍不逮得道,亦不得佛、復不得心,以無所得故不說之,久如發心為發道意,唯佛今當為汝解說本初發心。乃往過去七千阿僧祇江河沙劫,乃爾世時有佛號雷音響如來、至真、等正覺,乃在東方,去此七十二姟佛土,世界名曰快成,其佛土在彼頒宣道教,弟子聲聞八十四億百千姟眾,諸菩薩等復倍是數。時有轉輪聖王,名曰安拔,號為法王,治以文法王四天下,王有七寶。聖王爾時往詣雷音響如來所,供養盡意八萬四千歲,隨其所安。王心念言:『我已積功德行難量,不用斯心,寧以德本並修勸助。』復更思惟:『以德勸助,當求何勸?天帝梵王、號轉輪聖王、聲聞、緣覺耶?』適發是意,上虛空中演大音聲:『大王!如是莫興賤意,當發無上正真道心。』王聞是言,即時大悅。王弘慈心不轉道意。所以者何?用其天人開示意之故,知我心念。時安拔王與大眾俱,九十六億姟人,往詣雷音響如來稽首足下,右遶七匝退住一面。以偈嘆曰:

「『欲問殊勝法,  以奇雅答我:
 「云何人在世,  而致最超異?
  以普俱供養,  自歸於世護,
  用無所著心,  永無所勸助。
  世尊察知之,  吾獨寂發心,
  以興廣供養,  云何勸助之?
  志天帝梵王,  為四方之王,
  若求於聲聞,  當慕緣覺乘。」
  我適發是念,  空中宣洪音:
 「仁者慎莫得,  勸助下劣心,
  當為一切故,  興發微妙心,
  開顯大道意,  饒益於世間。」
  今欲問於佛,  在諸法自由:
 「云何起發心,  不失於道意?
  唯說斯義趣,  何因逮是處?
  如我所像人,  而發菩提心?
  天中尊願說,  宣上妙章句。」
  大王且聽之,  當宣以漸訓:
 「愍哀於眾生,  樂住於法本,
  如所誓志願,  轉得成所趣。
  吾亦往宿世,  因發起道心,
  愍哀於眾生,  而興斯誓願。
  如本所志願,  亦若心所念,
  逮無動佛道,  在世寂上聖。
  大王當強志,  造立極上心,
  若修諸正行,  仁亦當成佛。」
  以聞是言教,  王意便欣然,
  在一切普世,  頒宣師子吼:
 「假使於本際,  不知生死元,
  為一一人行,  如若干眾生。
  今發於道心,  在一切世間,
  普請於眾生,  令不墮貧匱。
  從今日以往,  假使生欲心,
  輒當欺諸佛,  現在十方聖。
  若生瞋恨厭,  嫉妬及貪苦,
  未曾犯不可,  至成人中尊。
  常當修梵行,  棄欲捨穢惡,
  當學於諸佛,  戒禁調和性。
  不以斯四色,  疾成佛正覺,
  用心切之故,  當行於本際。
  常嚴淨佛土,  無限不可議,
  當宣傳名稱,  通徹於十方。
  唯聖見授慧,  成佛人中上,
  令其心清淨,  永無眾猶豫。
  常修治身行,  口言亦如是,
  亦當淨心念,  不犯眾瑕疵。
  假使我成佛,  在世人中尊,
  以是正真言,  地當六反動。
  設我言至誠,  真正不虛詐,
  由是見證明,  虛空宣伎樂。
  若實不諛諂,  無貪嫉不厭,
  以是誠信故,  雨清淨意花。」
  適宣斯言已,  至誠言無異,
  十方億萬國,  則六反震動,
  於上虛空中,  有巨億音樂,
  天雨雜意華,  積地四丈九。
  其王以學是,  二十億眾人,
  口宣柔和音,  必成佛上道,
  二十億眾等,  一切建佛道,
  見王發大道,  亦效學洪業。』」

佛語師子步雷音菩薩:「欲知爾時安拔王乎?」

答曰:「不及也。」

佛言:「則今文殊師利身是也!發道心已來,如七千阿僧祇江河沙劫佛土滿中塵,逮無所從生法忍已,過六十四江河沙劫,於彼世等則具十住、成就十力,普備一切諸佛道地辨諸佛法,從初以來未曾一反生心而有發意也,皆以逮致無上正真之道為最正覺,我亦不念言:『當云何成最正覺?』其二十億人,在往古雷音響,如來所發道心者,悉已逮致無上正真之道,成最正覺已轉法輪,為諸眾生興立佛事,滅度去已。悉是文殊師利之所勸發,皆悉供養勤修眾行,六度無極,普以執持傳宣正法。於今現在適有一佛說法未滅度耳,下方界分去是四十四江河沙等佛土,有世界名地底,其佛號持地如來、至真、等正覺,今現在說法,與無央數諸聲聞俱,其壽無限。」

佛說是往古喻時,七千人皆發無上正真道意。

於是師子步雷音菩薩問文殊師利:「仁者在往古佛,具一切法、如來十力,已備十地,用何等故不成正覺?」

文殊師利答曰:「不以往古過去諸佛一切諸法成最正覺。所以然者?此言得道則為不得,亦無所逮。」

又問:「云何具足佛法?」

答曰:「具本無故。」

又問:「云何具足本無?」

答曰:「備悉虛空乃具本無,曉了虛空及諸佛法本無之義,等無有二不可分別。」

又問:「云何以具一切諸法?」

答曰:「具足五陰,乃能具三界一切,普備十方諸佛之法。」

又問:「云何具足諸色?」

答曰:「仁等見色。色有常乎?若無常耶?」

答曰:「不也。」

曰:「諸法有常若無常乎?又彼五陰有增有減耶?」

答曰:「不也。」

文殊師利曰:「是故,族姓子!若於諸法不增不減,故曰具足。」

曰:「何以具足?」

答曰:「備諸法慧不所解,亦如如慧不轉,爾乃不知諸妄想處,以無妄想不造具損,其不具損乃曰平等。是故,族姓子!等見諸色,爾乃等見一切諸法痛想行識,亦復如是,等無有異。」

於是師子步雷音菩薩問文殊師利:「又察仁者,逮得法忍以來久遠懸絕逈邈巍巍,如是不一發心吾當得道。仁者!云何勸化眾生使發道心?」

答曰:「吾不勸眾生令發道心?」

又問:「何故?」

答曰:「眾生不實,眾生寂寞,所在顛倒,故勸化之令發道心。假使眾生不處顛倒,則無有道,何所發乎?吾以是故,不勸眾生使發道心,亦不化之令悉求道。所以然者?無所想者乃曰平等,其平等義,無所志求亦不退轉,是故名曰無所歸趣、無所從來。當觀生死所謂平等,斯章句空,空無志求。又,族姓子!向者所問:『逮得法忍以來,久遠懸絕逈邈巍巍,如是不一發心吾當得佛。』卿寧見心?以何等心得成佛道?」

答曰:「不也。所以者何?心者無形不可覩見,道亦復然,亦無形色復不可見。所以道者假有號耳!所曰言心及與佛道,是悉假託。」

「是故,族姓子!吾宣斯辭不一,發心吾當得佛,其無發心、無所生亦無所毀,以無所生無所毀者,乃名曰逮。」

又問:「何所是時曰約時,乃曰為時耶?」

答曰:「族姓子!所云時者,暢平等覺,所可覺者不增不損,永不起想亦無所滅,爾乃名曰隨其等時,其不妄想本無本是,則名曰隨等時也。若逮正見,等於平等達於諸法,都無所獲則不造計,若干種品一無所念,爾乃名曰隨等時也。若身證明一切諸法,諸所相者皆為法相,曉了如是故有心著;若無有相則無所倚,爾乃名曰等隨時矣。」

又問:「何謂為逮?」

文殊師利答曰:「無所行也!謂名所跡故曰為逮,而於三界悉無所行,假有斯辭其得塵勞則不能逮。所以然者?意無所存、斯法無言,以是之故不可逮得。又,族姓子!無所得者乃曰為逮,其無所言則不逮法便無所住,若不得法乃曰為逮。」

於時師子步雷音菩薩前白佛言:「善哉,善哉!世尊!唯如來說,文殊師利成佛道時,國土何類?」

佛告之曰:「汝以是語問於文殊師利。」即受佛教,問文殊師利曰:「仁成佛時國土何類?」

文殊師利答曰:「族姓子!若仁好樂佛道者,當問成佛國土何類?」

又問文殊師利:「仁者!不樂佛國土乎?」

答曰:「不也。」

又問:「何故?」

答曰:「其有所樂則為樂欲,其樂欲者則有恩愛,其恩愛者則有所受,若有所受則有苦患,其苦患者則無有護,是故吾身不成正覺。所以者何?無所得故,若不得道是故無樂。又如向者仁之所言:『國土何類說其本末?』吾不堪任自虧其身。所以者何?若有菩薩用嘆己故,便自虧滅佛及國土功勳嚴淨,面見如來無極法藏。」

時佛告曰:「文殊師利!宜用時說成己佛土功勳嚴淨,以何志願?如來聽之。或有從仁聞說所願諸餘菩薩,緣是發意具足斯業。」

文殊師利答曰:「唯然!不敢違教。」即從坐起偏袒右臂,右膝著地,叉手白佛:「唯承聖旨,今當宣之。若族姓子及族姓女,求佛道者且共聽之,聞已具得行是所願。」應時十方各如江河沙諸佛國土六反震動。

時文殊師利復白佛言:「唯然世尊!我之本願如佛所言。從如七千阿僧祇江河沙劫行菩薩業,不成道場、不致正覺,道眼徹視光覩十方,悉見諸佛普勸化一切眾生悉成佛道,吾心堅住咸開化之,佈施持戒忍辱精進一心智慧,而勸助之,皆是吾身之所勸化。唯然大聖!今觀十方,以無罣礙清淨明眼所見,諸佛皆以勸助建立無上正真之道,斯等皆辦,乃吾成無上正真之道,為最正覺也。雖有是言,故爾續立不成正覺,假使所願若具足者乃成佛耳。」

時彼眾會諸菩薩等各心念言:「文殊師利前後所見,諸佛世尊為幾何?」

於時佛即知諸菩薩眾心之所念,告師子步雷音菩薩曰:「猶如,族姓子!有一丈夫出現於世,取是三千大千佛土,滿其中塵取破碎之,一一諸塵各各碎之,各如一佛國滿中諸塵。族姓子!所趣云何?豈寧有人知是塵數多少者不?」答曰:「無能知者。天中之天!」

佛言:「假使,族姓子!悉能曉了知是塵數佛國多少,不足言也。文殊師利明眼所覩十方佛土,所見過是塵數之國百倍千倍、萬倍億倍、巨億萬倍,兆載劫數不可限,無量無邊,所願如是不成正覺。正使佛國如江河沙,周匝十方滿中佛樹,一一樹下有坐菩薩,須臾一時皆成無上正覺之道,逮最正覺,臨滅度時,不須佛樹道場起焉普為一切。復過十方不可計量諸佛國土,化於眾生說法使度。所願巍巍,致此佛國乃成佛道,使其國中無有聲聞、緣覺之名,純諸菩薩,滅除疲厭瞋恨之難,淨修梵行週遍佛土,悉復不聞女人之名,使諸菩薩皆得化生,身被法服加趺而坐,佛國嚴淨純諸菩薩,熾盛巍巍除小乘法。」

於是師子步雷音菩薩前白佛言:「成佛之時,所號云何?」

佛言:「名曰普現如來、至真、等正覺。所以號曰普現者何?其佛功德普現十方無限國土,其有得見普現如來、若覩光明,皆當得前,逮成無上正真之道,於今若佛滅度之後,得聞將來普現佛名,亦當得決,然後成無上正真之道,除入滅志得道跡者。」

文殊師利復白佛言:「唯然世尊!我所誓願得成佛時生我國者,令無飢渴飲食之想,眾味饌具自然滿缽在右掌,適在掌中心則發念:『不先供養十方諸佛,聲聞、緣覺及諸貧匱,危厄乞匃下劣眾生,先自食者則為不宜,先飽一切然後乃食。』尋如所念神通備足,在所至湊無有罣礙,行疾如所念,即到十方供養諸佛下遍眾生。寶衣法服俱亦復然,先供養諸佛,次及所尊,窮賤下劣皆先使安,無有八難眾苦惱患。語則可意不聞惡言,學無禁戒是非之音,無尊無卑無富無貧,其生我國皆同一倫。」

於時師子步雷音菩薩,前白佛言:「爾時彼土無名號字?」

佛言:「如本誓願所志具足,世界名曰離塵垢心。」

復白佛言:「在於何方?」

佛言:「在於南方,去是忍界極在其邊,眾妙寶摩尼明珠合成佛土,十方一切未曾見聞,奇珍眾寶流佈遍現,未曾朽敗而有減損,菩薩所作欲令其地化成眾寶,如念即成在作何寶。眾妙香華所欲備有,亦無日月明冥晝夜,若菩薩身光所照隨意,唯華開合別晝異夜,無有寒暑老病死事,唯行菩薩便成正覺,若至他方亦無異業,天上世間悉行菩薩,臨命終沒皆成正覺,無有終沒無中滅度。虛空之中不見伎樂悲和之音,自然而作其音,不宣愛慾之辭,恆出佛法六度無極菩薩篋藏經法之音,隨意所好聞經法音,如念即解皆發正覺,見佛疑滅、聞經解達。」

於時會中有無央數諸菩薩眾,同時舉聲謦揚大音。佛聞是號適得其宜,名曰普現無違道教:「若有眾生聞普現名,乃獲快利無極之慶,況生其國得見普現,值遇神化、法則其行。若有聞是所說決者,則為見佛聞經,入心藏之不忘,但逮得聞文殊師利成佛名德,巍巍乃爾何況目見。」

時佛告是諸菩薩曰:「若有得聞百千億佛名號功稱,利益眾生開化度人,不如文殊師利,一一劫中化導眾生永安無患,何況得遇普現如來,其慶無喻誠如所云。」

於是眾會聞佛讚是諸菩薩言,應時座中諸天神王及世間人各萬億姟,俱時稽首禮文殊師利,同發聲言:「今自歸命普現如來。」自歸適訖,便有八萬四千姟眾,皆發無上正真道意,餘無量人積眾德本立不退轉。

時文殊師利復白佛言:「今我願是諸不可計無量佛土功勳嚴淨目之所覩,由從所願瑞應處所,皆使合併成一佛土,不計聲聞、緣覺,嚴淨五濁惡世發意之頃,正使我身江河沙劫稱嘆諸國功勳嚴淨,無有限量不得其底,我所誓願復過越彼,無能究竟證明我者,獨佛縷練明知我耳。」

佛言:「善哉!誠如仁言,如來通慧三達無礙,真爾真爾等無有異。」

爾時會中諸菩薩眾又心念言:「如佛諮嗟文殊師利成佛國時功勳嚴淨,何如西方安養世界無量壽佛嚴淨等不?」

時佛即知諸菩薩心,便告師子步雷音菩薩:「欲知西方安養世界無量壽佛功勳嚴淨,比於文殊師利難以喻哉!假譬言之,如取一毛破為百分,以一分毛取海水一渧,無量壽佛如一分毛水一渧耳,文殊師利成佛汪洋如海,巍巍蕩蕩不可思議。」

於時師子步雷音菩薩前白佛言:「曾頗有餘方如來國土嚴淨如是者不?」

佛言:「有!東方去是百億江河沙界,名曰超立願,其佛號名普照常明德海王如來、至真、等正覺,與諸菩薩眷屬圍繞而說法經,興演以來江河沙劫,其佛壽命亦無有限,比普現國嚴淨正等,有四菩薩被弘誓鎧得不可議。」

又白佛言:「唯願加哀宣佈未聞,具說普照常明德海王如來其土嚴淨,又四菩薩名號何等?在於何方游何佛土,淨德普備能具斯處?」

佛言:「第一菩薩名曰光英,游於東方無憂首如來佛土;第二菩薩名曰慧上,在於南方慧王如來佛土;第三菩薩名曰寂根,在於西方智積如來佛土;第四菩薩名曰意願,在於北方鉤鎖如來佛土。」

於時世尊,即如其像三昧正受,其三昧名悉現嚴淨,應時見東方普照常明德海王如來佛土,及諸菩薩功勳嚴淨,自昔以來所希見聞,譬如掌中視寶珠耳,如普現佛國土無異。眾會覩之莫不欣喜,誠如世尊所言,無有異也。

世尊即便告諸菩薩:「當如文殊師利所行為法。」

諸菩薩眾同發聲曰:「唯然受教,當學文殊師利本發心行,成就嚴淨不敢懈廢。」

於時世尊,尋便欣笑,光從口出,五色晃昱普照十方掩覆日月,遶身三匝還從頂入。彌勒菩薩即從坐起,長跪叉手前問佛言:「佛不妄笑,笑必有意。是何因緣,願佛說之!」

佛言:「彌勒!向佛說法現三昧力,皆見東方普照佛國,具足備悉嚴淨功德,眾會欣悅誓願志學,今現八萬四千菩薩,咸共發心成嚴淨國,復有菩薩八萬四千十六正士發仁慈心,性弱和雅所願具足,斯等如是當逮文殊師利。其餘菩薩不能若斯,雖爾緣是功德福,疾成無上正真之道為最正覺,國土成就不及文殊師利嚴淨之德。」

佛言:「彌勒!若有菩薩心性至真,口宣誓願不犯本心,亦當具足如文殊師利身,其心怯弱而有信樂,緣是口勇宣辭誓願,轉得超越六十萬億姟劫終始之難,六度無極則以具足。」

時四菩薩各從其方化作重閣眾寶挍絡,各從諸天無數百千,雨眾天華、鼓眾音樂,神足威變地為動震,四面俱進來趣世尊,光照眾會見莫不欣。

彌勒長跪而白佛言:「今地大動、天華紛紛,重閣晃曜四方來臻,鼓樂絃歌、天香苾芬,此何瑞應?誰之威神?」

佛言:「彌勒!是四菩薩即來見佛,用自神力感動眾會,故現此瑞勸化於法。」

時四菩薩即進詣佛,稽首禮足繞佛三匝,佛命使坐退而就榻。時佛宣告諸會菩薩:「此四正士多所勸發,興建誓願不可稱計。設族姓子謙敬渴仰於此正士,因問法義疑網永止,行菩薩業滅除終始,必逮無上正真之道,超二十億劫周旋之惱,普具諸法六度無極。若有女人聞是正士名號之稱,速轉女身疾解正覺。」

爾時世尊斂復威神,一切眾會還自如故,彼佛國土忽然不現。於是文殊師利前白佛言:「唯然世尊!一切諸法猶若如幻,幻師所作適起尋滅,諸法展轉亦復如是,其不起滅乃曰平等,平等學者必逮正覺,逮正覺已度脫一切。」

慧上菩薩問文殊師利曰:「菩薩何行而成正覺?」

文殊師利答曰:「無逮無失是曰正覺。」

慧上又問:「寧可復得不可逮乎?亦復無乎?若不逮有,則無有眾不可逮眾。」

文殊師利答曰:「亦不可逮亦復不無,所以不逮,是諸法過悉無所生,初無所有,非方當有不懷無得。」

文殊師利又復問慧上曰:「何所一業敷演經法?」

於是慧上答曰:「其無所生亦無所壞,不造異住,是曰一業敷演經法。」

光英菩薩曰:「其無來無往,是曰一業敷演經法。」

寂根菩薩曰:「其無所得亦無所等,亦不造證亦不寂然,亦無澹怕無去來今,是曰一業敷演經法。」

意願菩薩曰:「其不妄想佛法聖眾,不念菩薩,無國土想、無地獄念,不斷章句、不倚有常,是曰一業敷演經法。」

彌勒菩薩曰:「不見五陰衰入諸種,不視不盲無妄想法,不暢入法不積不捨,是曰一業敷演經法。」

師子步雷音菩薩曰:「其於亂法而無所亂,不造若干是凡夫法,斯習學法此諸佛法,不懷妄想不受一法,其業寂寞,是曰一業敷演經法。」

愛見菩薩曰:「其逮本無不想今無,斯深妙法悉無妄想,是曰一業敷演經法。」

無礙辯菩薩曰:「諸法皆盡究竟盡者,乃曰無盡,演一切法不可盡者,是曰一業敷演經法。」

善心念菩薩曰:「其於諸念而無所思,若有所入亦不無心,不得不失,是曰一業敷演經法。」

覺離塵菩薩曰:「於諸塵法而無所染,亦無不染,不著不憂,不忘不念,不作無不作,不取不捨,是曰一業敷演經法。」

海底菩薩曰:「其志如海永難得底,深入法要不見妄想,如所應行而頒宣法,不我無彼,是曰一業敷演經法。」

十上月童真菩薩曰:「普等眾生若如月滿,心不見等無所等,是曰一業敷演經法。」

消諸憂冥菩薩曰:「其能休息一切憂瘡不憂不慼,以能割除眾憒諸本,何所是本吾我之本,其有等經共吾我行而說法者,是曰一業敷演經法。」

鈎鎖菩薩曰:「若說於法,其不倚著欲界、色界及無色界,不著聲聞、緣覺之法,不慕佛道,是曰一業敷演經法。」

普現菩薩曰:「等宣諸法等於空無,不念於空不得平等,所說如是,是曰一業敷演經法。」

三品淨菩薩曰:「其講說法淨三品場。何謂三場?不得吾我,不想法會,不倚諸法,是曰三場清淨之業宣佈法訓;如斯說者,是曰一業敷演經法。」

在所吉菩薩曰:「知一切法歸於平等,若曉了斯,而為分別不宣文字,以無所宣一切諸法,是曰一業敷演經法。」

深行菩薩曰:「若有覩見一切諸法,亦無所見,若講如是言辭,是曰一業敷演經法。」

如是要言,一切菩薩各言其志,說是一業經典法時,七千億菩薩逮得無所從生法忍,八十萬四千姟人皆發無上正真道意,七千比丘漏盡意解,九十六載諸天世人遠塵離垢諸法眼生。

於是師子步雷音菩薩前白佛言:「文殊師利成普現佛時,諸菩薩能有幾所?其壽久如,何時成佛?」

佛言:「卿自以是問於文殊師利,即如佛教。」

問文殊師利曰:「仁當久如成最正覺?」

文殊師利答曰:「虛空有形乃成正覺,假使幻人成佛道者,我身爾乃無著漏盡成最正覺。若呼有形而響有影,月能晝明日而夜照,爾乃我身成最正覺。志求道者,乃當問之成佛之期。」

又問:「仁者為不志求道?」

答曰:「不也。」

曰:「何以故?」

答曰:「道是文殊,文殊是道。所以者何?假有號耳。文殊及道其名寂寞,了無解空,空則曰道。」

佛告師子步雷音菩薩言:「寧曾見聞無量壽佛國中菩薩聲聞眾不?」

答曰:「唯然!亦見亦聞。」

佛言:「為多少乎?」

答曰:「不可思議、不能稱限。」

佛言:「普現佛國菩薩之數,喻如積塵滿十方界,無量壽佛菩薩聲聞比數多少如一塵耳。又普現佛壽命無限。取譬言之,破碎十方三千世界皆使作塵,布散此塵過千佛國,乃著一塵周匝十方,而盡其塵,於族姓子寧能計知此塵數不?」

答曰:「無能限焉?」

佛言:「普現如來以劫之壽當一塵耳,計塵之喻尚不足言,欲知其要如虛無邊,年壽劫數無以比焉。」

於時彌勒菩薩前白佛言:「假使有人學於大乘,為是大智無極之慧,當忍勤苦無央數劫,自歸普現行菩薩法,如斯大道不當懈廢。」

佛言:「如是,彌勒!誠如所云。誰有聞是無極大慧,不發道意愛樂之乎?唯有懈廢小節之類,不解正真不樂之耳。」佛說是時十千眾人發大道心。

爾時世尊告師子步雷音菩薩言:「今嘆文殊師利自昔所行本心志願,度佛無量、菩薩無數,道慧高德不可思議,周匝十方諸得道者,不能究盡為作譬喻。」

時,師子步雷音菩薩前白佛言:「假使有人立弘誓願無極之行,當如文殊師利志願等不?忍勤苦行,於無數劫而無懈厭,不發勞想。」

佛言:「族姓子!意趣云何?虛空寧念我行晝夜日月時節年限劫數不?」

答曰:「不也。」

曰:「如是,族姓子!曉了諸法亦如虛空,虛空寂定,不念晝夜日月時節年限劫數也。所以者何?空無念思豈有勞想?過江河沙劫亦無增損,不衰不盛不壞不毀,不生不老,不病不死,不去不來。所以然者?虛空與有,假有號耳!文殊師利名號如是,其能曉了如虛空者,悉知諸法一切無辭皆無所有,便無恐怖不以為勞。文殊師利成佛久遠,乃爾志同文殊師利等亦如是。」

於時海底菩薩謂文殊師利:「所被弘誓不可比喻,若有學者當云何進?」

文殊師利答曰:「若有學我弘誓鎧者,志存誓願若如幻化,則無所有亦無所為。」

佛說是經時,四大天王,天帝釋、梵天王,及餘尊大神妙諸天,僉然同音,俱共嘆曰:「唯然世尊!其聞是經,為得善利無極之慶,何況受持諷誦學者,我當受持諷誦修學,廣為人說普令流佈,將護行者使法久存。」

於時師子步雷音菩薩前白佛言:「唯然世尊!若有受持諷誦斯經,得何福慶?若有聞者,即便發心追慕志學,文殊師利景則復云何乎?」

佛言:「若有菩薩學是法者,猶如如來已無罣礙,若於將來最後末世,則以七寶積滿十方諸佛之國,則貢上佛供養一切,等心眾生歷劫不廢,又兼法施備具六德,此之功德又不足計,不如聞是嚴淨經法發心慕學。文殊師利!謨式諷誦,經行七步之內,德過於彼巨億萬倍,無以為喻不可稱計。」

時彌勒菩薩前白佛言:「是經所名,云何奉持?」

佛語彌勒:「斯經典者,號曰『娛樂所願殊特』,當奉持之!又名『文殊師利佛土功勳嚴淨』,亦復名曰『其發道心志懷悅豫』,當堅持之!」

爾時十方諸來菩薩,皆散天華供養是法,諮嗟文殊師利無量之德,法澤普潤弘覆三界,開心受者皆逮正覺,前禮佛足遶佛三匝,忽然不現各還本國。佛說是時,化江河沙諸菩薩等立不退轉,信是菩薩具成德本。

於是文殊師利有三昧,名光普照辭訓如幻,以斯定意而行正受。適三昧已,一切眾會皆見文殊師利,普在十方不可稱計諸佛之國,各各佛前文殊師利住立諮嗟己國嚴淨之德。眾會見已嘆未曾有:「文殊師利所願無盡,道德巍巍超絕無比,乃使其身遍顯十方,端坐在此而不轉移,威神功德堂堂不呰。」

佛說如是,諸菩薩眾、比丘、比丘尼、清信士、清信女、諸天龍神、阿須倫、世間人,皆大歡喜,稽首佛足,作禮而去。

文殊師利佛土嚴淨經卷下


上篇:佛說胞胎經

下篇:大聖文殊師利菩薩佛剎功德莊嚴經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經咒語文章列表
大藏經·寶積部目錄

文殊菩薩心咒

文殊菩薩心咒: 嗡ong 阿a 喇la 巴ba 札zha 那na 諦d...

【註音版】普賢菩薩行願品

(根據印光大師校定本校對)...

【註音版】禮佛大懺悔文

禮佛大懺悔文...

餓鬼報應經

尊者大目揵連,從佛在耆闍崛山中,遊行恆水邊,見諸餓...

【註音版】大方廣菩薩藏經中文殊師利根本一字陀羅尼法

大方廣菩薩藏經中文殊師利根本一字陀羅尼法...

【註音版】文殊師利菩薩除淫慾神咒

文殊師利菩薩除淫慾神咒...

【註音版】曼殊室利咒藏中校量數珠功德經

曼殊室利咒藏中校量數珠功德經...

文殊師利問經

文殊師利問經卷上 梁扶南國三藏僧伽婆羅譯 序品第一...

勝鬘師子吼一乘大方便方廣經

勝鬘師子吼一乘大方便方廣經 宋中印度三藏求那跋陀羅...

拔一切業障根本得生淨土神咒

拔一切業障根本得生淨土神咒(出小無量壽經) 劉宋天竺...

佛說大乘十法經

佛說大乘十法經 梁扶南三藏僧伽婆羅譯 如是我聞: 一...

佛說大乘日子王所問經

佛說大乘日子王所問經 西天中印度摩伽陀國那爛陀寺三...

【註音版】佛說不思議功德諸佛所護念經

佛說不思議功德諸佛所護念經...

國清百錄

國清百錄序 隋沙門灌頂撰 先師以陳太建七年歲次乙未。...

離垢慧菩薩所問禮佛法經

離垢慧菩薩所問禮佛法經序 終南山釋氏道宣撰 惟夫幔幢...

【註音版】暮時課誦--單日

根據《靈岩山寺專修淨土道場念誦儀規》(印光法師鑒定...

佛說自愛經

佛說自愛經 東晉天竺三藏竺曇無蘭譯 聞如是: 一時佛...

佛說摩鄧女經

佛說摩鄧女經 後漢安息國三藏安世高譯 聞如是: 一時...

佛說舍衛國王十夢經

佛說舍衛國王十夢經 附西晉錄 聞如是: 一時,佛在捨...

弟子死復生經

弟子死復生經 宋居士沮渠京聲譯 聞如是: 一時佛在祇...

勝鬘師子吼一乘大方便方廣經

勝鬘師子吼一乘大方便方廣經 宋中印度三藏求那跋陀羅...

【佛教詞典】同泰寺

位於江蘇江寧之東北。梁武帝普通二年(521)九月建立。...

【佛教詞典】放參

禪院中,朝參、晚參等為日常行事,若臨時休止,即稱放...

人的十二種特點

作為人的特點,安士居士在這裡,概述了十二種特點: 首...

「娑婆訶」的六種意思

娑婆訶,這是很要緊的。你看大悲咒上有十四個娑婆訶,...

圖說雞蛋的真相——雞蛋為何不能吃

所有一切眾生之類:若卵生、若胎生、若濕生、若化生;...

最初的時候,一定要堅定信心

如果你沒有堅定的信心,懷疑,你什麼也入不了。如果你...

淨土法門早晚課應怎樣做

問: 原來是按禪宗早、晚課本做課,如按淨土法門早、...

公牛的爭鬥

為了爭奪一頭母牛和一塊地盤,兩頭公牛發生了爭鬥。一...

失去了就是凶,得到了就是吉嗎

吉凶者,言乎其失得也。什麼叫凶?什麼叫吉?失去了就...

《持經利益隨心論》白話譯

(印光大師著 圓濤法師白話譯) 【原文】 大覺世尊,所說...

這世上誰能靠得住

親人能靠得住? 兄弟姊妹之間為爭奪遺產反目成仇,打...

曾經信願持名,後來退轉不念了能否往生

問: 往生與否,關鍵看這個人是否在具足信願的條件下念...

佛教的「八吉祥」

相傳世尊釋迦牟尼佛降生之際,天人敬獻「八吉祥」為供...

聖嚴法師《回到自己身上》

佛陀曾經對罵人者有兩個比喻:一個像是仰面對天吐唾,...

【視頻】《文殊師利發願經》釋大力讀誦

《文殊師利發願經》釋大力讀誦

【視頻】《普門品》尼眾唱誦

《普門品》尼眾唱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