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罽賓國三藏般若共利言等譯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罽賓國三藏般若共利言等譯

如是我聞:

一時佛在王舍城耆闍崛山中,與大比丘眾及菩薩眾俱。時佛世尊即入三昧,名廣大甚深。

爾時眾中有菩薩摩訶薩,名觀自在。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離諸苦厄。即時舍利弗承佛威力,合掌恭敬白觀自在菩薩摩訶薩言:「善男子!若有欲學甚深般若波羅蜜多行者,云何修行?」如是問已。

爾時觀自在菩薩摩訶薩告具壽舍利弗言:「舍利子!若善男子、善女人行甚深般若波羅蜜多行時,應觀五蘊性空。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舍利子!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無苦、集、滅、道,無智亦無得。以無所得故,菩提薩埵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心無罣礙。無罣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三世諸佛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羅蜜多是大神呪,是大明呪,是無上呪,是無等等呪。能除一切苦,真實不虛。故說般若波羅蜜多呪。」

即說呪曰:

「櫱諦 櫱諦 波羅櫱諦 波羅僧櫱諦 菩提 娑(蘇紇反)婆訶

「如是,舍利弗!諸菩薩摩訶薩於甚深般若波羅蜜多行,應如是行。」如是說已。

即時,世尊從廣大甚深三摩地起,讚觀自在菩薩摩訶薩言:「善哉,善哉!善男子!如是,如是!如汝所說。甚深般若波羅蜜多行,應如是行。如是行時,一切如來皆悉隨喜。」

爾時世尊說是語已,具壽舍利弗大喜充遍,觀自在菩薩摩訶薩亦大歡喜。時彼眾會天、人、阿修羅、乾闥婆等,聞佛所說,皆大歡喜,信受奉行。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上篇:普遍智藏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下篇: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經咒語文章列表
大藏經·般若部目錄

【推薦】佛教文庫APP客戶端

可以觀看佛教文章和佛學視頻講座

悲華經

悲華經卷第一 轉法輪品第一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王舍城...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

爾時,無盡意菩薩即從座起,偏袒(tǎn)右肩,合掌向佛...

【註音版】勸發菩提心文

勸發菩提心文...

佛說長阿含經

長阿含經序 長安釋僧肇述 夫宗極絕於稱謂,賢聖以之沖...

不空罥索咒心經

不空羂索咒心經 唐南天竺三藏法師菩提流志奉 詔譯 如...

晚課(暮時課誦)

南無蓮池海會佛菩薩(三稱) 佛說阿彌陀經 姚秦龜茲三...

金剛經持驗記

念經儀式 若有人受持金剛經者。先須淨手焚香開卷。至...

放光般若經

放光般若經卷第一 西晉于闐國三藏無羅叉奉 詔譯 摩訶...

放光般若經

放光般若經卷第一 西晉于闐國三藏無羅叉奉 詔譯 摩訶...

道行般若經

道行般若經序 釋道安撰 大哉智度!萬聖資通,咸宗以成...

金剛頂瑜伽理趣般若經

金剛頂瑜伽理趣般若經 唐南天竺三藏金剛智依梵本於中...

佛母寶德藏般若波羅蜜經

佛說佛母寶德藏般若波羅蜜經卷上 西天譯經三藏朝散大...

【註音版】佛說婆羅門避死經

佛說婆羅門避死經...

佛說廣博嚴淨不退轉輪經

佛說廣博嚴淨不退轉輪經卷第一 宋涼州沙門智嚴譯 如是...

萬善同歸集

萬善同歸集序 朝奉郎守司農少卿致仕輕車都尉長興縣開...

【註音版】佛說八師經

佛說八師經...

四明尊者教行錄

四明尊者教行錄卷第一(並序) 四明石芝沙門宗曉編 陳隋...

六菩薩亦當誦持經

六菩薩亦當誦持經 失譯附後漢錄 師子戲菩薩、師子奮迅...

【註音版】禮佛大懺悔文

禮佛大懺悔文...

佛說九橫經

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佛便告比丘:「有九輩九因緣...

大乘遍照光明藏無字法門經

大乘遍照光明藏無字法門經 大唐天竺三藏地婆訶羅再譯...

【佛教詞典】內心

(術語)對於外形而心謂之內。正法念處經一曰:內心思...

【佛教詞典】業

【業】 p1216 成唯識論八卷八頁云:能感後有諸業、名業...

怎樣對治輕生的念頭

問: 怎樣對治輕生的念頭? 大安法師答: 在學佛的過...

地藏菩薩有這麼多的功德,為何自己做起來卻沒效果

【隨所在處。若諸有情。身心憂苦。眾病所惱。有能至心...

聖嚴法師《調整職場EQ的好方法》

現代很流行講EQ,身為宗教師,我並不太懂什麼叫做EQ...

受持八關齋戒,臥具和飲食應注意哪些

第七條、不坐臥高廣大床。 關於律中的床這樣東西,中國...

鑒真大師東渡的故事

相隔一衣帶水的中日兩國人民,素來互相尊重,友好相處...

秋季多吃6種素食抗感冒

蛋白質 蛋白質是人體免疫系統的關鍵物質,抗體的本質...

三世因果遲速有報

前面講因果的錯綜複雜關係,其中有一點讓一些人難以相...

以自我為中心,很難跟彌陀感應道交

禪觀是把心帶回家;那麼淨土的人,是從家裡面再重新出...

為什麼佛菩薩都不穿鞋

佛不著履,有三因緣: 一者,使行者少欲。 二者,現足...

有這樣的信心,才算得上深信淨土

原文: 若正修淨業時,倘達摩大師,忽現在前,乃曰:吾...

今生的生命是怎麼形成的

我們來看看今生的生命是怎麼形成的,它有一定的過程。...

修七支供迅速積累福德和智慧

修七支供的目的: 人生在世要想使自己過得更好,最主...

【視頻】《心經》郭喬伊

《心經》郭喬伊

【視頻】《文殊師利問菩提經》聆志居士念誦

《文殊師利問菩提經》聆志居士念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