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阿毗曇毗婆沙論卷第十一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阿毘曇毘婆沙論卷第十一

迦旃延子造 五百羅漢釋

北涼天竺沙門浮陀跋摩共道泰等譯

雜揵度智品之七

云何一切遍因。前生見苦所斷一切遍使。乃至廣說。問曰。何以作此論。答或有說者。一切結使。盡是遍使。為止如是意故。亦明結使是一切遍非一切遍而作此論。復有說者。此五種所斷結。有一切遍非一切遍。為止如是意。明苦集所斷使有一切遍非一切遍故而作此論。復有說者。苦集所斷使。盡是一切遍。滅道所斷使。盡是無漏緣。為止如是意。明苦集所斷有一切遍有非一切遍滅道所斷使有有漏緣有無漏緣故而作此論。復有說者。諸使通三界者。是一切遍。如諸見疑愛慢無明。為止如是意明通三界使亦是一切遍非一切遍而作此論。復有說者。無明有愛。是一切遍使。如譬喻者說。彼何故作是說耶。答曰。以是根本使故其事云何。無明是前生緣起因。有愛是後生緣起因。為止如是意亦明遍不遍使故而作此論。復有說者。五結是一切遍使。所謂諸見愛慢無明心。此是毘婆闍婆提所說。如說偈。

 一切處五法  能廣生於苦
 諸見愛無明  慢心是為五

為止如是意亦明一切遍不遍使故而作此論。如是為止他義欲顯己義亦現法性相應義故而作此論。

云何一切遍因。答曰。前生見苦所斷一切遍使。乃至廣說。問曰。何故不先說過去。答曰。欲現過去世中有一切遍因故。過去法眾多。亦有前後。若先說過去。則不現過去世一切遍因。若先作是說。則明過去世有一切遍因。其事云何。若作是說。過去於未來現在。現在於未來。是一切遍因。則不明過去於過去有一切遍因。若作是說。則明過去世有一切遍因。前生見苦所斷一切遍使。後生見集滅道修道所斷使。乃至廣說。問曰。自種一切遍使。與自種一切不遍使作遍因。不若作者。此中何以不說。若不作者。何以他種作。自種不作。答曰。應作是說作。問曰。若然者何以不說。答曰。應作如是問。前生見苦所斷一切遍使。後生見苦集滅道修道所斷。乃至廣說。而不說者。為有何意。答曰。欲明不成義。自種使不說。義已成。是故欲明不成義故是以不說。復次自種於自種。有二種因。所謂一切遍因。相似因他種唯有一切遍因。無相似因故。是以不說。復次自種於自種。有二種增長。所謂一切遍因門。相似因門。他種唯有一切遍因門增長故。是以不說。問曰。何故前生見苦所斷一切遍使。不說相應法。後生使說相應法耶。答曰。應作是文。前生見苦所斷一切遍使。及相應法。與後生見集滅道修道所斷使及相應法。乃至廣說。而不說者。當知此義是有餘說。復次為止說相似法沙門意故。彼作是說。使還與使作因。不與使相應法作因。使相應法。與使相應法作因。不與使作因。為止如是說者意故。作如是文。使與使作因。亦與使相應法作因。使相應法。與使相應法作因。亦與使作因。自界者欲界還與欲界作因。色界還與色界作因。無色界還與無色界作因。如說自界。自地亦爾。初禪地還與初禪地作因。乃至非想非非想處。還與非想非非想處作因。過去見苦所斷。乃至廣說。問曰。何以復作此論。答曰。為止言無過去未來以現在世是無為遍於世故。而作此論。一切遍因未分別為分別故。說見苦所斷相似略說故。言見集所斷亦如是。

問曰。一切遍因體性是何。答曰。欲界有十一遍使。見苦所斷七。五見疑無明。見集所斷四。二見疑無明。如是色無色界亦十一。以是事故。波伽羅那。作如是說。此九十八使。幾是一切遍。幾非一切遍。答曰。三十三是一切遍。六十五非一切遍。問曰。如見苦所斷無明使非一切遍。何以故。言三十三是一切遍六十五非一切遍。答曰。如西方沙門。此文作如是說。二十七是一切遍。六十五非一切遍。六當分別。見苦所斷無明使。或是一切遍。或非一切遍。云何一切遍。見苦所斷。非一切遍使。不相應無明使。如是說者好。見苦所斷。非一切遍使。不相應無明使。若作是說。一切遍使。相應無明。則不攝不共無明。所以者何。彼不與使相應故。云何非一切遍。見苦所斷。非一切遍使。相應無明。見集所斷亦如是。西方沙門。作如是說。罽賓沙門。何以不作如是說。答曰。是文應如是說。如西方沙門。若不說當知。義則如是。復次分多故。其事云何。見苦所斷無明使有十種。七種是一切遍。三種非一切遍。見集所斷無明使有七種。四種是一切遍。三種非一切遍。以分多故。說在一切遍使分中。復次彼見苦所斷不共無明使。一向是遍。以自功用力生。以是事故。三十三是一切遍。六十五非一切遍。若說身見是一切遍。當知相應無明。亦一切遍。其義已成。邊見見取戒取邪見疑。若說如是等是遍。當知相應無明亦是遍若說愛恚慢是非一切遍當知相應無明亦非一切遍。餘所不說者是何唯。有不共無明一向是一切遍。以自功用力生。以是事故。作如是說。三十三是一切遍。六十五非一切遍。皆是一切遍體性。乃至廣說。

已說體性所以今當說。何故言一切遍。一切遍有何義。一切緣義。是一切遍義。於緣中有力義是一切遍義緣中有力義者。能廣緣義。是緣中有力義。復次有三種。一切本曾起故是一切遍義。初一切者。是九品使。中一切者。是一切眾生。後一切者。是一切有漏法處。問曰。何以知初一切後一切本曾起耶。答曰。如施設經說。一切皆是苦。於是苦法中。無有一法凡夫人於中不起我我所見無有不起斷常亦謗無因無作亦起見最勝。第一亦起見淨見解脫見是乘凡夫人無有不曾起疑心無智愚闇者。如是等眾生。無有不曾起者。以曾起三種一切故。名一切遍。復次若於一剎那。起現在前。能為五種所斷作因。能緣五種所斷。能令五種所斷生愚。問曰。云何能令緣無漏緣使。於緣生愚。答曰。若計於我。則謗於對治及我寂滅先於中愚然後生謗。復次若於一剎那起現在前。則為五種所斷作因。亦能緣使。是一切遍義。彼相應法。雖能作因。亦能緣而不能使。非使性故。彼共俱生等。雖能作因。而不能緣。亦不能使。非緣非使性故。

問曰。遍使相應共有法。為是一切遍為非一切遍。若是者何以但說三十三使是遍。若非者何以相應共有法。或是一切遍。或非一切遍。答曰。應作是說。非一切遍。問曰。若然者。何以相應共有法。或是一切遍。或非一切遍。答曰。如相應共有法。或是使或非使。如是相應共有法。或是一切遍。或非一切遍。評曰。應作是說。是一切遍。問曰。若然者何以但說三十三是一切遍。答曰。為使故說。所為有二種。一為法二為使。若為使故。說有三十三。若為法故。說是一切遍。復有說者。此文以彰故。說一切遍。一以因故。二以緣故。三以使故。彼遍使相應法。以因以緣故。名一切遍。不以使故。一切遍使。共有法以因故。不以緣不以使。使則以三事故而以為文。以是事故。使共俱生等。是一切遍。問曰。一切遍得。為是一切遍不。尊者僧伽婆修說曰。是一切遍。若一切遍得。非一切遍者。非一切遍。是一切遍耶。此難非難。所以者何。若作是說。色法得非色。非色是色耶。如是說者好。非是一切遍。問曰。何故一切遍。生老住無常。是一切遍得。非一切遍耶。答曰。生老住無常。與一切遍使同一果。常相隨不相離。前後不相遠得不同一果不相隨相離前後相遠於彼聚便為非聚。如樹皮離樹。彼亦如是。問曰。以何等故。見苦見集所斷。立一切遍使見滅見道所斷。不立一切遍耶。舊阿毘曇人作如是說。此處是一切遍使。族姓生地故。復有說者。見苦集所斷使。同一意。同一作。以同意同作故。所為牢固。以牢固故。立一切遍使。彼見滅道所斷使意不同。所作亦不同。以不同故羸劣。羸劣故不立一切遍使。猶如城邑村落人民。若意同所作同者。村主怨敵。不能降伏。若彼諸人。意不同所作不同者。則為村主怨敵之所降伏。彼亦如是。復有說者。見苦集所斷使。有二種作相應使。亦作緣使。是故立一切遍。見滅道所斷使。或作相應使緣使。或唯作相應使。是故不立一切遍使。復有說者。見苦集所斷使。安立二足。安立二足者。即上二種使義。見滅道所斷使。不安立二足。不安立二足者。即上二種使義。復有說者。見苦集所斷使。於緣得增長。云何於緣增長。答曰。此緣有漏法。以緣有漏法故。能自增長。如人觀月。眼得增益。無有損減。彼亦如是。見滅道所斷使。於緣不得增長。云何不得增長。以緣無漏法。若緣無漏法。不得增長。如人觀日。眼無增長。唯有損減。彼亦如是。復有說者一切見諦所斷結。分為二分。見苦集所斷作。一切遍分。非一切遍分。見滅道所斷作。有漏緣分。作無漏緣分。復有說者。此諸結皆是墮相。云何墮相。答曰。墮在苦集中。為苦集諦所攝故。復有說者。以苦集所斷使能遍緣一切有調因果故。復有說者。以我見可得故。問曰。見集所斷。有何我見可得耶。答曰。雖無我見可得。而有增長我見法可得。復有說者。若知見苦所斷果。若知見集所斷因則見滅道所斷。根本羸劣。以羸劣故。不立一切遍使。如樹斷根故羸劣。彼亦如是。以如是等緣故。不立一切遍。

問曰。何故見苦集所斷使。立一切遍使。立不遍使。不一切遍者愛恚慢。答曰。或有說者。此無一切遍相故。復有說者。此是別相使。若是總相使。立一切遍。云何別相使。答曰。於發爪齒。各各別起愛等諸使。云何總相使。答曰。於一切界。於一切地。一切生處。能取我見。乃至能取無知愚闇。復有說者。難可熾燃。是非一切遍易可熾燃。是一切遍。云何難可熾燃。答曰。為欲故。求瓔珞衣服塗香園林樓閣遊戲之處。亦求妻妾侍女。為恚故求種種鎧仗鬪戰之具。為慢故。見他莊嚴治身。亦莊嚴治身。以是難熾燃故。不立一切遍。云何易熾燃。答曰。諸結若現在前。猶如河流。諸惡行煩惱。不用功流行。亦復如是。復有說者。此七使能緣四諦故。立一切遍。能緣者見疑無明。問曰。何故滅道所斷。愛恚慢見取戒取。非無漏緣。答曰。彼滅道無怨害故無愛恚。彼體無可慢故。不生慢。見取見第一戒取見清淨。若於滅道。見第一清淨者。云何是使。以是事故。愛等諸結非無漏緣。

欲界有十一遍使。九是他界緣。二是自界緣。自界緣者。身見邊見。問曰。以何等故。身見邊見不緣他界。答曰。唯有爾所勢力故。復有說者。身見邊見從麁法生。亦從現見生。於麁現見陰。而取於我。生欲界中。色無色界陰是麁非現見。問曰。生色界中。欲界陰是麁是現見。何以色界身見。不於欲界陰取我。答曰。若是現見不離欲。能於中取我。生色界中。欲界陰雖是現見。以離欲故。不於中取我。復有說者。生色界中。欲界陰雖是現見法。無有結使。能緣下地。問曰。如是則因論生論。以何等故。無有結使能緣下地。答曰。若離下地欲。上地煩惱現在前。以離下地欲故。上地煩惱。不緣下地。問曰。何以知離下地欲上地煩惱現在前。答曰。如施設經說。有六種非戒。欲界係有二種。有心相應心不相應。色無色界系。亦有二種。有心相應不相應。若欲界繫心相應法非戒現在前。則四種非戒現在前。一欲界心相應。二心不相應。三色界心不相應。四無色界心不相應。色界繫心相應非戒現在前。則三種非戒現在前。一色界心相應。二色界心不相應。三無色界心不相應。無色界繫心相應非戒現在前。則二種非戒現在前。一無色界心相應。二心不相應。此中諸煩惱。以非戒名說。以是事故。知離下地欲。上地煩惱現在前。不緣下地。

問曰。以何等故。欲界諸使。能緣色無色界。色無色界諸使。不能緣欲界。答曰。欲界是不定界。非離欲地。非修地。不能善攝伏諸使故。能緣色無色界。色無色界是定地。離欲地。修地。能善攝伏諸煩惱故。彼諸使不能緣下地。如人不攝伏己妻得與他人作非法事。若善攝伏。乃至不能以眼視他況作非法。彼亦如是。復有說者。生欲界中。於色無色界陰。生疑怪心。彼為是常耶非常耶。為第一耶非第一耶。為淨耶為非淨耶。以有如是疑怪故能緣。生色無色界中。於欲界陰。不生如是疑怪心故。不緣欲界。復有說者。若色無色界使。能緣欲界者。則能緣使欲界。若使欲界者。則界壞。問曰。如欲界諸使緣色無色界而不使。如是色無色界諸使緣欲界而不使者。有何等過。答曰。色無色界。是尊勝界。欲界諸使。緣而不使。欲界是卑賤界。若色無色界諸使。緣則能使。如下賤人於尊勝者不能作不愛事。如尊勝人於下賤者隨意能作。彼亦如是。

問曰。如欲界有九種他界緣使。色界亦有九種他界緣使。無色界亦有他界緣使不。答曰。或有說者無。所以者何。以上更無界故。復有說者有。以能緣故。不以現在前故有。評曰。不應作是說。更無有界。彼何所緣。初禪地有九種他地緣。一切遍使。乃至無所有處。亦有九種。非想非非想處。為有他地緣一切遍使不。答曰。或有說者無。所以者何。更無上地。又不緣下地。復有說者有以能緣故有。不以現在前故有。評曰。不應作如是說。更無上地。彼何所緣。

欲界。邪見能緣三界苦集。非一剎那頃能謗。先謗欲界。若苦若集。異剎那頃。謗色無色界。問曰。以何等故。不於一剎那頃謗三界若苦若集。答曰。欲界邪見。緣欲界亦使。緣色無色界不使。問曰。以何等故。緣欲界使。緣色無色界不使耶。答曰。欲界是緣處使處。緣而則使。色無色界。是緣處。非是使處。雖緣不使。復有說者。欲界是緣聚使聚。緣而則使。色無色界。是緣聚非使聚緣而不使。復次欲界有五種。一切遍果。色無色界無。故緣而不使。復次欲界。若見苦。若見集所斷邪見緣三界。若苦若集者。云何而緣為如欲界緣而則使。色無色界。亦緣而則使耶。為如色無色界緣而不使。欲界亦緣而不使耶。若如色無色界緣而不使。欲界亦緣而不使者。無有自界使緣有漏法。而不作二種使緣使相應使者。若一時能緣三界苦集。或有使或不使。彼相應法亦應。或有所使或無所使。彼若然者有如是過。則體無自相。使性亦壞相應法。欲令無如是過故。別緣欲界。若苦若集。別緣色無色界。若苦若集。如是初禪地邪見。能緣八地。若苦若集。非一剎那頃能謗八地。若苦若集。先謗初禪地。若苦若集。異剎那頃。謗餘七地。若苦若集。如是乃至無所有處邪見緣二地。若苦若集。非一剎那頃能謗二地。若苦若集。先謗無所有處。若苦若集。後異剎那頃。謗非想非非想處。若苦若集。

欲界見苦集所斷邪見。能緣三界苦集。欲界見滅所斷邪見。能緣欲界諸行滅。問曰。以何等故。欲界見苦集所斷邪見。能緣三界。苦集見道所斷邪見。唯緣欲界。斷諸行對治。尊者婆已說曰。若為欲愛所愛。起我我所見。此法斷對治。為欲界見道斷邪見所緣。彼我見法。不能他界緣故。復次欲界見苦集所斷邪見。所緣異對治異。欲界見道所斷邪見所緣。即是其對治。初禪地見苦見集所斷邪見。能緣八地。若苦若集。初禪地見滅所斷邪見。緣初禪地諸行滅。廣說如上。初禪地見苦集所斷邪見。能緣八地。若苦若集。初禪地見道所斷邪見。或有說緣斷初禪地諸行對治。或有說緣九地比智分斷對治九地者。從未至禪。乃至無所有處。評曰。說緣一切比智分。此是實義。問曰。以何等故初禪見滅所斷邪見。緣初禪地諸行滅。見道所斷邪見。緣九地比智分。答曰。滅不展轉作因。道展轉作因。如是乃至非想非非想處見苦集所斷邪見。緣非想非非想處苦集。非想非非想處見滅所斷邪見。緣非想非非想處諸行滅。見道所斷邪見。緣九地比智分。餘問答如初禪說。

問曰。如一使不能使一切。云何名遍使。答曰。總而言之。能使一切諸一切遍使。是一切遍因。一切遍因。是一切遍使耶。應廣作四句是也。一切遍使非一切遍因者。未來一切遍使是也。一切遍因非一切遍使者。過去現在一切遍使相應共有法是也。是一切遍使一切遍因者。過去現在一切遍使是也。非一切遍使非一切遍因者除上爾所事。

問曰。見道所斷法。盡為一切染污法作因不。若見道所斷法。盡為一切染污法作因者。斷亦作因。不斷亦作因。斷與不斷有何差別。若見道所斷法。盡為一切染污法作因者。何故聖人修道所斷染污。或起現在前。或不起現在前。不起現在前者。謂無有中愛瞋恚纏諸慢。起現在前者。謂諸餘愛恚纏慢。若見道所斷法。盡為一切染污法作因者。施設經說云何通。如說。頗法不善。以不善為因耶。答曰。有離欲聖人。於彼退最初染污思現在前。若見道所斷法。不為一切染污法作因者。波伽羅那說云何通。如說何者是見道所斷作因法。答曰。染污法亦見道所斷法執。若見道所斷法。不為一切染污法作因者。復與此經相違。如說云何無記作因法。答曰。無記有為法不善法。若不作因者。復違此文。如說以身見為因。不為身見作因。乃至廣說。若不作因者。復與識身經文相違。如說頗有不善眼識。以不善無記為因。乃至不善意識。以不善無記為因耶。答言有。答曰。應作是說。見道所斷法。盡為一切染污法作因。問曰。若然者諸後所說善通。前所說者云何通。答曰。如所說斷與不斷有何差別者。名即差別。本作因時不斷。今雖為因已斷。是名差別。復有說者。前作因時。則不為對治所壞。今雖為因。為對治所壞。復有說者。本作因時。能於自身。障礙聖道。今雖為因。不障聖道。復有說者。本作因時。能於自身。辦所作事。今雖為因。不復能作。復次本作因時。於自身中。能取果與果。今雖為因。不能取果與果。唯除已取果者。復次本作因時。能於自身。與相似因一切遍因。今雖為因。更不與相似因一切遍因。復次本作因時。能於自身。取依果報果。與依果報果。今雖為因。不能取依報果。復次本作因時。於自身中。生於諸得。如火出煙。今雖為因。更不生得。復次本作因時。於自身中。墮可嫌責。墮在非法。亦自染污。今雖為因。於自身中。不墮嫌責。不墮非法。亦不染污。斷與不斷。是名差別。何故聖人修道所斷染污。或起現在前。或不起現在前。答曰。見道所斷法。或與修道染污法。作相續近因。或作不相續遠因。若作相續近因者。彼聖人則不起現在前。若作不相續遠因者。彼聖人則起現在前。復次若得非數滅者。不起現在前。若不得者。起現在前。何故不起無有中愛現在前。答曰。彼為斷見所長養。斷見相續生此愛。聖人已斷斷見。故不起此愛現在前。何故不起瞋恚纏現在前。答曰。彼為邪見所長養。邪見相續生此瞋纏。聖人已斷邪見。故不起此瞋纏現在前。何故不起諸慢現在前。答曰。彼為我見所長養。我見相續生此慢。彼聖人我見已斷。故此諸慢不現在前。施設經說云何通。答曰。為不斷因故說。彼思有二種因。有斷不斷。彼說不斷因。問曰。如聖人未離欲時。彼思以不善為因。何故說退時。答曰。爾時此得斷還相續死結還生故。問曰。後相續思。亦以不善為因。何故說最初思耶。答曰。以爾時不成就今成就不相續今相續故。復有說者。非一切見道所斷法為一切染污作因問曰。若然者。先所說善通。波伽羅那識身經云何通。答曰。當以總相通。所以者何。自有染污色。以見道所斷法為因者。非一切色。乃至行陰亦如是。自有染污眼識以見道所斷法為因。非一切識。乃至意識亦如是。是故應以總相通彼所說。尊者奢摩達多。立諸使異。彼作是說。自有見苦所斷使。還以見苦所斷使為因。自有見苦所斷使。以見苦所斷為因。亦以見集所斷為因。自有見集所斷使。以見集所斷為因。自有見集所斷使。以見集所斷為因。亦以見苦所斷為因。彼作是說。實無是處。以分別故說。假設聖人見苦不見集。乃至從聖道起。從聖道起已。若見集所斷使現在前。此使當言。見集所斷因。見集所斷生見集所斷因。見苦所斷生。答曰。應作是說。是使因見集所斷生見集所斷使因見苦所斷生不現在前。所以者何。彼因已斷故。如是自有見滅所斷使。唯以見滅所斷為因。自有見滅所斷使。以見滅所斷為因。亦以見苦所斷為因。自有見滅所斷使。以見滅所斷為因。亦以見集所斷為因。無三種因。見道所斷亦如是。自有修道所斷法。唯以修道所斷為因。自有修道所斷法。以修道所斷為因。亦以見苦所斷為因。自有修道所斷法。以修道所斷為因。亦以見集所斷為因無三種因。諸修道所斷。唯以修道所斷為因者。聖人起現在前。諸修道所斷。以見苦所斷為因。亦以見集所斷為因者。聖人不起現在前。所以者何。因已斷故。尊者奢摩達多。作如是說。則為通前所說。彼作如是說。如聖人離欲界欲。諸修道所斷。以修道所斷為因者。修道所斷。以見苦所斷為因者。諸修道所斷。以見集所斷為因者。盡合集為束。如剋契法九品斷。後於離欲退。諸修道所斷。修道所斷為因者。成就亦得。諸修道所斷。見道所斷為因者。成就而不得。所以者何。因已斷故。諸修道所斷使。未來世成就亦得。當起現在前。過去者。成就而不得。評曰。不應作是說。所以者何。同一對治斷使。於彼對治道退時。云何成就亦得。云何成就不得。如是波伽羅那識身經所說便不通。如前說者好。見道所斷法。為一切染污法作因問曰。如愛果斷地斷種斷他界緣使。何以不使他界他地。但使他種耶。答曰。此一切遍使。於自界自地五種中。有依果故能使。他界他地無依果故不使。

問曰。一切遍使報。一切不遍使報。展轉為因不。答曰。或有說者。一切遍使報。與不一切遍使報為因。非一切遍使報不與一切遍使報作因。所以者何。如一切遍與不一切遍作因。彼一切遍報。亦與不一切遍報作因。如他種不遍使不能與遍使作因。如是不一切遍報。不能與一切遍報作因。評曰。如是說者好。一切遍報。與不一切遍報作因。不一切遍報。與一切遍報作因。所以者何。一切遍使。一切不遍使。異一切遍使報。一切不遍使報。不異一切遍因。定在過去現在。果是依果。云何報因。乃至廣說。問曰。何以作此論。答曰。為止他義故其事云何。或有說者。離思更無報因。離受更無報果。如譬喻者說。思是報因。受是報果。為止如是意。令離思有報因離受有報果。復有說者。報熟因則失壞。彼作是說為因。乃至報未熟。報熟因則失壞。如為種乃至牙未生。牙生則種失壞。為止如是意明報熟因不失壞故。復有說者。為止諸外道意故。外道言善惡諸業。無有果報。為止是意明善惡諸業有果報故。復有說者。為止摩訶僧祇部意故。摩訶僧祇部。作如是說。唯心心數法能生報。非餘法。為止是意明五陰是報因是報果。為止他義現於己義亦顯法相相應義故而作此論。

云何報因。答曰。諸心心數法受報色。心心數法心不相應行乃至廣說。色者是色陰。心者是識陰。心數法是三陰。心不相應行是彼生老住無常。此五陰是報果。心迴轉色。亦攝在心心數法中。復次身口業受報色。乃至廣說。問曰。如心迴轉。身口業前已說。今復言身口業者是何。答曰。或有說者。是作無作。所以者何。同受一果故。不應作是說言。同受一果。復有說者。此說作即此剎那生無作。所以者何。同一時受報故。此亦不定。或有前受或有後受。評曰。應作是說。是作無作。復次心不相應行受報色。乃至廣說。問曰。彼法生老住無常。已攝在彼法中。今說心不相應行。是何心不相應行。答曰。是無想定滅盡定諸得報。

問曰。無想定為受何報。答曰。或有說者。受無想及色命根受身處(此言受身處者是舊言眾生種類)。是第四禪有心報。其餘陰是共報。復有說者。無想定唯受無想報。命根受身處。是第四禪有心報。餘陰是共報。復有說者。無想定受無想報。命根是第四禪有心報。餘陰是共報。復有說者。無想定受無想報。餘陰是共報。問曰。若然者。如所說云何通。一法是業報非業。答曰。一切命根盡是報。報以業差別故作是說。一法是業。報非業。復有說者。此是世俗言說法。如見短壽人言是人作短壽業。如見長壽人言作長壽業。命根亦從非業生報。復有說者。無心時亦受第四禪有心報。有心時亦受無心報。問曰。云何無心時亦受第四禪有心報。有心時亦受無心報耶。答曰。若爾有何過。如受色報時。亦受非色報。如受非色報時。亦受色報。尊者奢摩達多說曰。無想定報。得無想得受身處有心報。得色得命根。餘心不相應行。心心數法非是報。評曰。不應作是說。如是說者好。無想定不能造受身處(受身處有二種一是五陰性二是心不相應行此中言不造者不造具五陰性者也)。所以者何。非是業故。業能造受身處。及能得報命根。無想定報得無想。諸餘陰是彼報果(諸餘者陰五情根餘悉是)。問曰。滅盡定為受何報。答曰。滅盡定不造受身處。若業造受身處。受彼報時。亦受彼四陰報。問曰。諸得為受何報。答曰。得亦不造受身處。若造受身處業。受彼報時。亦受彼報色心心數法心不相應行。色者四入。四入者色香味觸。心心數法者苦受樂受不苦不樂受。及相應法。心不相應行者得生老住無常。尊者僧伽婆修作是說。得能造受身處。其事云何。積集諸得。能造受身處。受身癡不勐利卑小如是報。當知皆從得生得。能造受身處。能得報色心心數法心不相應行。色者九入除聲入。心心數法者。苦受樂受不苦不樂受及相應法。心不相應行者。命根受身處得生老住無常。評曰。如是說者好。得不能造受身處。所以者何。若得同一果。可言積集業造受身處。諸得不同一果。積集百千億得。亦不能造受身處。積集何所益。尊者佛陀羅又說曰。得不能造受身處受受身處報時。亦受彼報。如眼處所。色香味觸等。展轉受報如是。乃至身處所色香味觸等。展轉受報。生老住無常。無有別報。諸法生老住無常。還與彼法。俱共受報。

問曰。已得報當得報者。為是報因不耶。答曰。是報因。問曰。此文何以不說。答曰。以現在顯過去未來故。若說現在當知亦說過去未來。復有說者。所以者施設。是地獄乃至天因。何事故施設。答曰。以現在事故施設。如說報現在前。是名地獄眾生。以是事故但說現在。如波伽羅那說。云何有報法。答曰。不善法有漏善法。問曰。彼經所說與此文說報因。有何差別。答曰。彼經所說是了義。此文所說是不了義。此有餘意彼無餘意。此說有餘彼說無餘。此有岸有影有相續。彼無岸無影無相續。復次此說生。彼說生不生。此說現在彼說三世。此文彼說是謂差別。

問曰。有作無作。同一報不。答曰。不也有作報異。無作報異。問曰。身口有作同一報不。答曰。不也即身有作。報亦不同。彼身有作。有爾所微塵有爾所報。即彼生老住無常。俱同一報。所以者何。同一意所起。同一果故。有作有七種。不殺生乃至不綺語。當知如向所解。如欲界中善不善心心數法四陰。作報因得一果。善不善色二陰。作報因得一果。得生老住無常一陰。作報因得一果。初禪地有心迴轉五陰。作報因得一果。善心無迴轉四陰。作報因得一果。善身口有作二陰。作報因得一果。得生老住無常一陰。作報因得一果。二禪三禪四禪有心迴轉五陰。作報因得一果。無迴轉善心四陰。作報因得一果。得生老住無常。及無想定一陰。作報因得一果。無色界善心四陰。作報因得一果。得生老住無常。及滅盡定一陰。作報因得一果。

有業得一入報。謂法入中命根。有業得二入報。謂意入法入。觸入法入亦如是。若得報眼入。得四入。眼入身入觸入法入。如眼入耳鼻舌入亦如是。若得身入。得三入。身入觸入法入。如身入色香味入亦如是。諸作是說。一切四大。能生色聲。一切欲界色香味。終不相離。若業報得眼入爾時得七入。眼身色香味觸法。如眼耳鼻舌入亦如是。若得身入。得六入。身色香味觸法。若得色入。得五入。色香味觸法。如色入香味觸入亦如是。有業報得八入九入十入十一入。問曰。何故業或報得多入。或報得少入。答曰。有業得種種果。有業不得種種果。得種種果者得入多。不得種種果者得入少。如小種子法。有得果多者。有得果少者。得多果者。如甘蔗蒲萄稻藕花子等。得少果者。如種娑羅樹子。後生極高。唯有一葉。其形如蓋。如修芝草等。生雖極高。唯有一葉彼亦如是。問曰。何故一世業得三世報。無三世業得一世報耶。答曰。無有多業生於少果。如是有一剎那業得多剎那報。無有多剎那業得一剎那報。

問曰。為先作受身處造業。先作滿業。答曰。或有說者。先作造業。然後作滿業。若不造者。彼何所滿。猶如畫師。先摸後以眾采滿之彼亦如是。復有說者。先作滿業。後作造業。如菩薩於三阿僧祇劫修集滿業於最後身乃作受身處造業。評曰。應作是說不定。或有先作造業後作滿業。或有先作滿業後作造業。有三種業。謂現報業。生報業。後報業。云何現報業。若業於此生作。亦令增益彼業。即此生中得報。非餘生。是名現報業。云何生報業。若業於此生作。亦令增益彼業。次生中得報。非餘生。是名生報業。云何後報業。若業於此生作。亦令增益彼業。後生中得報。是名後報業也。云何報義。答曰。不相似義是報義。報有二種。有相似報。有不相似報。相似報者。如善法有善依。不善法有不善依。無記法有無記依。不相似報者。如善不善法得無記報。問曰。若不相似義是報義者。如地獄作不善業。受無記報。亦不相似。何故言無報耶。答曰。彼亦是報。但是下賤。以下賤故。名為無報。如下賤村名為無村。復次彼亦有報。以極苦切故。名曰無報。猶如無巧便陶師。以多薪燒物。燒過爛壞。言物不熟。彼亦如是。復次無善果故言無報。彼中無有善報。問曰。餓鬼畜生趣中。亦有善報。何故言無報。答曰。以少故言無。復次彼雖有善。但減無增。猶如倉穀有出無入。名曰倉空。復有說者。彼雖有報所趣。非處故言無報。問曰。何故不善有漏法生報。無漏無記法不生報耶。答曰。如外種子。其性不破堅實。糞土調適。溉灌以時。亦以自力亦眾具力。然後生牙。如不破堅實種子在良田中。如外種子不破堅實不以糞土調適。溉灌不時。無眾具力。不能生牙。如種子在於倉中。如外種子。若不破亦不堅實。羸劣腐壞。雖復糞土調適溉灌以時。以性羸劣。不能生牙如腐種子在良田中。如外緣起法有三種。內緣起法。亦有三種。如初種子。如是不善有漏法。其性不破堅實。以愛水溉灌。諸餘煩惱。糞土調適。亦以自力亦眾具力。生於有牙。如外種子在良田中。如第二種子。如是無漏善法。其性不破堅實。無愛水溉灌。亦無煩惱糞土調適。無眾具力。故不生有牙。如種子在於倉中。如第三種子。如是無記法。亦不不破不堅實。其性羸劣敗壞。雖以愛水溉灌煩惱糞土調適。自性羸劣故。不生有牙。如腐種子在良田中。問曰。復以何故。無漏法不生報耶。答曰。行苦集性。則能生報無漏是苦集對治道。則不生報。如是行諸有世俗生死老病道則有報。無漏法斷諸有世俗生死老病道。則不生報。復次如無漏法有報者。無漏道則與世俗相續。若與世俗道相續無有是事。復次無漏道。無報器故。若無漏法有報者。何處受耶。若在欲界受。非欲界系法。若在色界受。非色界系法。若在無色界受。非無色界系法。除三界系法更無報器。復次若無漏法能生報者。則勝法為下作因因。是善無漏果。是無記有漏。復次無漏法是對治。若當生報。復須對治。彼對治復對治。如是便為無窮。若無窮者。則無解脫出要。欲令無如是過故。說無漏法無報。何故無記法無報。答曰。有記法能生報。若當無記法能生報者。如是報法。復能生報。若報復生報。便為無窮。乃至廣說。欲令無如是過故。說無記法無報。

有種種法。以報名說。或有是依。或有增益。或有豐賤饑饉之相。或有梵天當來。或有即報。如是等。以報名說。或有是依以報名說者。如說。誰是受報。當言愛是我說愛是受報。或有增益以報名說者。如說樂受是飲食醫藥等報。或有豐賤饑饉之相。以報名說者。如說日月在如是道行。有如是相。當有豐賤饑饉等報。或有梵天當來以報名說者。如說。今此光明照曜。為是梵天當來為有餘事。我等更不餘行。當待此光為有何報。或有即報以報名說者。如今此文報。得色心心數法。乃至廣說。問曰。為以一業造一受身處。為以一業造多受身處。若以一業造一受身處者。施設經說云何通。如說。如此眾生。本為人時。曾作大王。若作大臣。非法取財。以供己身及與妻子僮僕兵人。以是惡行報故。生阿毘地獄。彼處命終。彼行果報。不得生四天下。生大海中。作水性眾生。其形長大。所食亦多。常噉眾生。所噉眾生。復噉其餘眾生。如是轉轉相噉。有餘眾生著其身者。如拘執毛唼食其身。常受苦痛。受苦痛故。以身揩摩頗梨山上。殺諸眾生。流血染水。經百由旬。阿尼盧頭經。復云何通。如說諸長老。我以一食報故。七生三十三天。七生波羅[木*奈]國。摩訶迦葉因緣。復云何通。如說我以一器[禾*秀]子飯施報故。千反生欝單越。一兩鹽喻經。復云何通。如說爾許地獄行報。於現身受。現身行報。於地獄受。若一業造多受身處者。涅毘陀經。復云何通。如說以此業報。生地獄中。以餘業報。乃至生諸天中。施設經復云何通。如說以業種種差別種種勢力種種行緣。便施設諸趣。以趣種種差別種種勢力種種行緣。施設諸生。以生種種差別種種勢力種種行緣。施設諸根。以根種種差別種種勢力種種行緣。施設諸人。復云何有三業差別。現報業。生報業。後報業。施設經說復云何通。如說修行廣佈增上殺生之罪。身壞命終。墮阿毘地獄中。中者下者。乃至廣說。評曰。應作是說。一業造一受身處。若然者後所說善通。前所說云何通。如施設經說者。答曰。此說別業。不說一業。餘報本造業時。造五道業。彼以造二趣業故。生二趣中。謂地獄趣業。畜生趣業。地獄業者。生地獄中。畜生業者。生畜生中。阿尼盧頭經云何通者。答曰。若取食報食則無報。所以者何。是無記法故。以因食故。作如是說。因食故生多善思以思多故。受生亦多。或有天中取果。或有人中取果。天中取果者。生於天中。人中取果者。生於人中。復有說者。言一食施報者。取初種子。以一食施故。生大富家。饒財多寶。或有說彼有憶前世念。或有說有前因力。復以百千食施。此處命終。復生轉勝大富之家。饒財多寶。復行佈施。以是事故作如是說。猶如農夫。春時下一斗種。後所獲實不敢食用。而複種之。如是勤種不息。後獲百千斛子實。其人於大眾中。作師子吼唱。如是言。我種一斗子實。今得百千斛。彼人不能以一斗種。得百千斛實。以種子轉轉相生故。獲如是實。如人於一兩金。倍息得百千兩彼亦如是。復有說者。彼以一食施。造上中下業。下者生人中。中者生天中。上者出家得解脫。摩訶迦葉因緣。亦當如是通。一兩鹽喻經云何通者。答曰。或有說者。彼中說二人作二業受二報。有二人俱同殺生作地獄業。一人不修身。不修戒。不修心。不修慧。生地獄中。一人修身。修戒。修心。修慧。得生人中。復有說者。此說一人作二業受二報。作一業報。生地獄中。作異業報。得生人中。若不修身等生地獄中。若修身等得生人中。復有說者。此說一人作一業。受二種報。如一人殺生。應受地獄報。彼業報應生人中。若不修身。等生地獄中。應生人中報住不生法中。若修身等得生人中。應生地獄報住不生法中。彼不應作是說。若作是說。則破趣破業。一業亦是地獄業。亦是人業。亦是惡趣。亦是善趣。應作是說。此說一人作一業受一報。如一人殺生。造地獄業報。後時於佛法出家。便勤方便求道。得阿羅漢果。以修道力故。取地獄業。人身中受。以是事故。尊者和須蜜。作如是說。地獄業。能於人身中受不。答曰。能人身中。有修道力故。如煮飯人。以水漬手。取飯之時。則不燒手。不漬則燒。彼亦如是。問曰。鹽喻經文說爾許。云何名爾許。答曰。爾許者若少若等。若相似業故言爾許。復有說者。一業能造多受身處。問曰。若然者前所說善通。後所說云何通。答曰。或有業別異轉行。或有業不別異不轉行。若業別異轉行。則通前所說。諸不別異不轉行者。通後所說。如是者。前後所說。俱得善通。評曰。應作是說。一業造一受身處。若如是者。現報等三業。則有別異。作增上不善業。生地獄中。受增上不善報。作中業。生畜生中受中報。下業生餓鬼中受下報。復有說者。作增上業。生地獄中。受增上報。中報畜生。餓鬼如前說。復有說者。作增上業。生地獄中。受三種報。中業生畜生中受中。下報餓鬼。如前說。復有說者。增上業。生地獄中。受三種報。中業生畜生中。受三種報。下業生餓鬼中。受中下報。復有說者。增上業生地獄中。受三種報。中業生畜生中。受三種報。下業生餓鬼中受三種報。評曰。應作是說。或有上中下業。生地獄中。各受三種報。畜生餓鬼亦如是。或有作三種業生畜生餓鬼中各受三種報。作欲界增上善業。生他化自在天中。受增上善報。中業生五天中受中報。下業生人中受下報。問曰。若下業生人中受下報者。菩薩是業人中受報。此業最上。何以言生人業是下。答曰。菩薩業勝者。自有異緣。所以者何。此身是力無畏所依故。若以受報輕妙。則他化自在天業勝。所以者何。彼報身輕妙無垢。猶如燈焰。菩薩報身故。有糞穢不淨。復有說者。增上善業。生他化自在天。受三種報。五天中人中如前說。如是下中上善業。從他化自在天。轉增乃至人中亦如前。不善業廣分別。評曰。應作是說。或有上中下業。生他化自在天中。各受三種報。五天人中亦如是。或有作三種業生五天及人中各受三種報。初禪地作不別異三種業。生初禪地。受不別異三種報。作第二禪下業。生少光天中受下報。中業生無量光天受中報。上業生光音天中受上報。作第三禪下業。生少淨天中受下報。中業生無量淨天中受中報。上業生遍淨天中受上報。作第四禪下業。生無罣礙天中受下報。中業生受福天中受中報。增中業生廣果天中受上報。修下薰禪。生不煩天中受下報。修中薰禪。生不熱天中受中報。修上薰禪。生善見天中受上報。修勝上薰禪。上善見天中。受勝上報。修勝上滿足薰禪。生色究竟天中。受勝上滿足報。作不別異業。生空處。受不別異報。乃至作不別異業。生非想非非想處。受不別異報。

不善業。造地獄受身處。生地獄中。受不善報。色心心數法。心不相應行。色者九入除聲入。心心數法者苦受及相應法。心不相應行者命根受身處得生老住無常。不善業造畜生餓鬼受身處。生畜生餓鬼中。受善不善報。色心心數法。心不相應行。色者不善色。有九入除聲入。心心數法者苦受及相應法。心不相應行者命根受身處得生等。善色有四入色香味觸。心心數法者樂受不苦不樂受及相應法。心不相應行者得生等。復有說者。善業不生畜生餓鬼中善報色。若生報生。心心數法。心不相應行。問曰。今現見畜生餓鬼。形色好妙。或有形色丑陋。答曰。或有不善業。不善業為眷屬。善業為眷屬。諸不善業為眷屬者。形色丑陋。善業為眷屬者。彼善業力。障蔽不善業。使形色好妙。善業造。人六欲天受身處。生彼處受善不善報。色心心數法。心不相應行。色者。善報色有九入除聲入。心心數法者樂受不苦不樂受及相應法。心不相應行者命根受身處得生等。不善報色有四入。色香味觸。心心數法者苦受及相應法心不相應行者。得生等。復有說者。不善業不生人六欲天。不善報色。若生報生。心心數法。心不相應行。問曰。今現見人天。或有形色丑陋形色好妙。答曰。或有善業。善業為眷屬。不善業為眷屬。善業為眷屬者。形色好。不善業為眷屬者。彼不善業。障蔽善業。使形色丑陋。善業造色無色界受身處。生彼中受善報。問曰。生人中有二形者。為是善業報。為是不善業報。答曰。一形是善業報。若非時非處。第二形生者是不善報。復有說者。諸根體。是善業報。根處所。是不善業報。

問曰。何故欲界不善業受一劫報。善業無受一劫報者。答曰。不善業自有勝事。所以者何。五道中受報故。善業自有勝事。所以者何。於三界中受報故。自有俱勝事。所以者何。俱受五陰報故。問曰。若然者。何以欲界不善業。受一劫報。善業不耶。答曰。欲界是不定界。非離欲地。非修地。是故不善業。受一劫報。善業不受。復有說者。欲界不善根強盛。善根劣弱。復次欲界不善根恆增長。善根恆不增長。復次欲界不善根是舊住。善根是客。舊住勢勝。客則不如。復次欲界不善根能斷善根。欲界善根。則不能斷不善根。復次欲界法。不相忌難。猶如夫妻威儀無忌。如居士子與栴陀羅子交。復次無報器故。欲界中一切處。無器受善業報經一劫者。問曰。如四天下須彌山金山等。此非一劫器耶。答曰。言非報器者。此四天下須彌山金山等。非是善報。復次若欲界善業。能得一劫報者。何由而得。唯有最上善業。然最上善業。離欲時得。以離欲業。不能造受身處。復次先作是說。不善業於五道受報。問曰。因論生論。何故善業不五道受報。答曰。應如先答。欲界善根。此中唯有一不共答。所謂欲界。是不善田種。不善法易種。善法難。如田惡草易長稻等難生。

佛經說業是眼因。阿毘曇說四大是眼因。復有說眼是眼因。此三所說有何差別。答曰。以報因故。佛經說業是眼因。以生因所依因住因增長因潤益因以生因等故。言四大是眼因。以相似因故。言眼是眼因。問曰。如四大是眼因。眼亦是眼因。何故佛經但說業是眼因。答曰。業是眾生自業。以業故生。業是眾生取果財處。眾生屬業。眾生以業故。有差別異。所謂貴賤好惡。復次以業種種差別。種種勢力。種種行因緣。乃至廣說。復有說者以業故壽有增減興衰進退。復有說者。以業故有愚小聰黠。復有說者。以業故諸界諸生諸趣受報差別。復有說者。以業故七眾有次第別異。復有說者。一切眾生。皆為業所印。復次以業異故諸根亦異。如種異故牙亦異。

佛經說若人修行廣佈殺生。生地獄中。從彼命終。來生人中。壽命短促。問曰。即以生地獄業。來生人中。得短命耶。答曰。或有說者。即以如說。修行廣佈殺生。生地獄中。從彼命終。來生人中。壽命短促。復有說者。以殺生故業生地獄中。以業方便。生便短命。復有說者。以殺生業。生地獄中。生便短命。是彼依果。復有說者。殺眾生時。使他受二種苦。一者使他受苦痛。二者斷他所愛命。以苦痛他故。生地獄中。斷他所愛命故。生便短命。問曰。若人短命為是善業報為是不善業報。尊者和須蜜說曰。是善業報。非不善業報。所以者何。以人命等八根是善業報故。以善業造人中二十年壽報。以殺生故。使壽損減。應壽二十年。唯壽十年。十年則斷。

佛經說人壽十歲時。當生壽二十歲男女。問曰。無有成就他業者。亦無他作他受者。何以故。作如是說。答曰。即彼壽十歲人。轉壽二十歲。如是行十善業道。則壽命十倍。尊者瞿沙說曰。諸業各有定報。十歲業有十歲報。乃至八萬歲業有八萬歲報。隨修何等因。受如是報。問曰。人壽十歲時不殺生。為是善業道所攝不。答曰。非是業道所攝。是不作道。非是業道。所以者何。彼作是制。不應殺生。為不作道不為業道。施設經說。頗不受現法報。受生報後報耶。答曰。有若現報業不現前與報。生報業後報業現前與報。爾時受生報。得阿羅漢者。非不得生報。後報亦如是說。問曰。如學凡夫人。亦有是事。何以但言阿羅漢。答曰。阿羅漢能知業是遠是近是可轉是不可轉。復有說者。阿羅漢更不受有彼諸業起現在前。如人欲至他國。債主來責。彼亦如是。學人凡夫人。更受身故。當受此報。是故不說。復有說者。若有自力能了知此業報。是故說之。諸作是說。一業歷諸趣。有餘報者。彼作是說。阿羅漢於前餘生。作業受報。此報有餘。以修道力故。舍人身上現法業報受生報後報。所以受者。能以如是緣。發起是報。唯阿羅漢能學人。凡夫人不能。施設經說。有四種人。有壽盡財不盡死者。有財盡壽不盡死者。有壽盡財盡死者。有壽不盡財不盡死者。初句者。如有一人。作短壽業。廣令增長。廣作財業。亦令增長。彼壽盡財不盡而死。第二句者。如有一人。作少財業。廣令增長。復作壽業。亦令增長。彼財盡壽不盡而死。第三句者。如有一人。作少財業。作短壽業。俱令增長。彼財盡壽盡而死。第四句者。如有一人。廣作財業。廣作壽業。俱令增長。彼財不盡壽不盡。以餘惡緣故死。彼尊者目揵連作如是說。明有橫死是報因定。在三世報是其果。

阿毘曇毘婆沙論卷第十一

 

上篇:阿毗曇毗婆沙論

下篇:鞞婆沙論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經咒語文章列表
大藏經·毗曇部目錄

【註音版】慈悲道場懺法

慈悲道場懺法卷第一 慈悲道場懺法卷第二 慈悲道場懺法...

佛說罪福報應經

聞如是:一時佛在迦維羅衛國釋氏精舍,與千二百五十比...

【註音版】晚課蒙山施食儀

晚課蒙山施食儀...

【註音版】優婆塞戒經

優婆塞戒經...

阿毗達磨大毗婆沙論(200卷)

阿毗達磨大毗婆沙論卷第一 阿毗達磨大毗婆沙論卷第二...

五事毗婆沙論

五事毘婆沙論卷上 尊者法救造 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阿毗達磨順正理論

阿毘達磨順正理論卷第一 尊者眾賢造 三藏法師玄奘奉 ...

舍利弗阿毗曇論

舍利弗阿毘曇論序 釋道摽撰 阿毘曇。秦言無比法。出自...

佛說波斯匿王太后崩塵土坌身經

佛說波斯匿王太后崩塵土坌身經 西晉沙門法炬譯 聞如是...

諸法集要經

諸法集要經卷第一 觀無畏尊者集(總二千六百八十四頌)...

樂邦文類

樂邦文類序 昔善逝愍群生之旋復於諸苦趣也。指樂邦令...

佛說越難經

佛說越難經 西晉居士聶承遠譯 聞如是: 一時,佛在波...

【註音版】佛說阿彌陀經

(印光大師校印版本)...

得無垢女經

得無垢女經(一名論義辯才法門) 元魏婆羅門瞿曇般若流...

佛說勝義空經

佛說勝義空經 西天譯經三藏朝奉大夫試光祿卿傳法大師...

【註音版】藥師琉璃光七佛本願功德經

藥師琉璃光七佛本願功德經...

薩曇分陀利經

薩曇分陀利經一卷 失譯人名今附西晉錄 聞如是: 佛在...

【佛教詞典】三夫人

(雜語)五夢經謂悉達太子有三妃:第一夫人瞿夷,第二...

【佛教詞典】教授

(術語)教法授道也。宋譯楞伽經一曰:現方便而教授。...

「做事不一定要發心,發心一定要做事」對嗎

問: 有老師父開示說:做事不一定要發心,發心一定要...

具足信願的人會散亂念佛嗎

問: 弟子有一個問題請教,蕅益大師在《彌陀要解》中...

末法之中,多此妖邪熾盛世間

我們看佛陀對末法時代的一個預言。下一段。 預記末法:...

勿追想過法,勿欣願未來

當下能令心清涼、解脫是妙法,此妙法向自己求就有了,...

《觀無量壽佛經》第一觀:日觀

【經文】 佛告韋提希,汝及眾生,應當專心繫念一處,想...

老來無三昧

我說幾句話。我是說過,年輕人發心修行是容易一點,但...

樂觀是可以傳染的

有這樣一位女士,她已經六十多歲了。在農村應該是滿臉...

無論打了多少妄想,我們的心都是清淨的

什麼是真如呢?它的體性,經典上給它兩句話,叫清淨本...

如何面對人生毀譽得失而不動心

我們每天打開報章、雜誌,可見輿論紛紜,人生百態,大...

禪宗與牛的因緣

在佛教中,牛是十分高貴的動物,具足威儀與德行。《勝...

龍樹菩薩的故事

龍樹菩薩大約出生於公元二至三世紀,是南天竺的婆羅門...

弘法人士一定要有自知之明

問: 師父慈悲,弟子有一想法請開示,我認為弘法人不要...

【視頻】《藥師經》靈鷲山比丘尼念誦

《藥師經》靈鷲山比丘尼念誦

【視頻】《地藏菩薩本願經》女聲木魚唱誦

《地藏菩薩本願經》女聲木魚唱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