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阿毗曇毗婆沙論卷第二十三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阿毘曇毘婆沙論卷第二十三

迦旃延子造 五百羅漢釋

北涼天竺沙門浮陀跋摩共道泰等譯

雜揵度思品第八上

云何為思。云何為憶乃至廣說。如此章及解章義。此中應說憂波提舍。問曰。何故作此論。答曰。此二法所行相似。世人見多思者。言是人多憶。世人見多憶者。言是人多思。今欲說其體性亦說差別故。或有說。此二法是一。所以者何。聲論者說。思之與憶。應是一字。唯長一點(此是天竺書法)。為止如是意欲說差別。復有說者。此是心之異名。如譬喻者說。思之與憶。是心異名。更無別體。為止如是說者意。欲說思之與憶是心數法各有別體故。而作此論。云何為思。答曰。思數數思。乃至廣說。如是等語。盡是說意業名。云何為憶。答曰。憶數數憶。乃至廣說。如是等語。盡是說慧別名。思憶有何差別。問曰。何故復作此論。答曰。此二法相似故。雖說體性。亦應說差別。思憶有何差別耶。答曰。如經本說。思者是業。憶者是慧。復次所作相是思。所知解相是憶。復次以思別業。以憶故別慧。總相別相。思之與憶。是謂差別。

問曰。憶若是慧者。慧有三種。謂聞思修。此三體性。是何耶。答曰。從聞生者是聞慧。從思生者是思慧。從修生者是修慧。復有說者。若受持讀誦思惟觀察十二部經。是聞慧。依此聞慧次生思慧。依此思慧。次生修慧。如依金鑛生金依金生金剛。彼亦如是。評曰。不應作是說。如是說者好。受持讀誦思惟觀察十二部經。是生得慧。依生得慧生聞慧。依聞慧生思慧。依思慧生修慧。如依種生牙依牙生莖葉等。彼亦如是。問曰。此三慧有何差別。答曰。聞慧一切時依名解義。所以者何。行者作是念。和上所說有何義。修多羅毘尼阿毘曇所說。有何義。是名聞慧。思慧者或時依名解義。或時不依名解義。修慧者於一切時。不依名解義。猶如三人於池水中洗浴。一不能浮。二雖能不善。三善能。不能浮者。於一切時。手攀池邊所有草木。然後乃浴。能浮而不善者。於一切時。或攀池邊草木。或時不攀而浴。善能浮者。於一切時。不攀草木。入中而浴。聞慧如第一人浴。思慧如第二人浴。修慧如第三人浴。復有說者。聞慧為三慧作因。思慧為思慧作因。不為聞慧作因。以下故。不為修慧作因。以界異故。修慧與修慧作因。不為聞慧作因。以下故。不為思慧作因。以界異故。復有說者。聞慧有三慧果。思慧唯有思慧果。修慧唯有修慧果。復有說者。聞慧現在前唯聞慧修。思慧現在前唯思慧修。此修是行修非得修。性劣不及未來故。修慧現在前時。三慧俱修。此是三慧體性。乃至廣說。

已說體性。所以今當說。何故名聞思修耶。答曰。從聞生故說聞。從思生故說思。從修生故說修。

界者聞慧在欲色界。思慧在欲界。修慧在色無色界。問曰。欲界中何故無修慧。答曰。欲界是不定界。非離欲地。非修地。若欲修時。便墮思中。色界何故無思慧。答曰。色界是定地。修地離欲地。欲思時便墮修中。復有說者。欲界中。盡有三慧。問曰。何者是修慧。答曰。見道邊等智空空三昧。無願無願三昧。無相無相三昧。盡智邊所有善根是也。以少故不說。色界有二種。謂聞修。無色界一種謂修。復有說者。欲界有三種。色界有三種。無色界有二種。謂思修。復有說者。欲界有三種。色界有三種。無色界有三種。評曰。不應作是說。如初說者好。地者聞慧在七地。思慧在欲界。修慧是有漏在十地。無漏九地。依者聞慧依欲色界身。思慧依欲界身。修慧依三界身。行者聞思慧。行十六行。亦行餘行。修慧行十六行。亦行餘行。問曰。若盡行十六行。亦行餘行。有何差別。答曰。聞思慧自力不能未來得修。因他力故。未來得修。修慧自力未來得修。緣者俱緣一切法。念處者俱是四念處。智者聞思慧是等智。修慧是十智。根者聞修慧與三根相應。思慧與喜捨根相應。定者聞思慧不與定相應。修慧與三定相應。亦不與定相應。世者是三世法。緣三世者。是緣三世。亦緣非世。善不善無記者。是善緣善。不善無記者。是緣三種。三界系者。聞慧是欲色界系。思慧是欲界系。修慧是色無色界系。亦是不系。緣三界系者。盡緣三界系。亦緣不系。是學無學非學非無學者。聞思慧是非學非無學。修慧是三種。緣學無學非學非無學者。盡緣三種。見道斷修道斷不斷者。聞思慧是修道斷。修慧是修道斷亦不斷。緣見道修道不斷者。盡緣三種。緣自身他身非身法者。盡緣三種。緣名緣義者。是緣名義。在意地。在六識身者。盡在意地。非五識身。為是生得。為方便者。盡是方便。佛有幾。聲聞辟支佛有幾。答曰。佛有三種。以修慧為名。所以者何。如來自然成道。有力無畏故。辟支佛亦有三種。以思慧為名。所以者何。以內自思惟。自然成道故。聲聞亦有三種。以聞慧為名。所以者何。從聞得生諸善功德故。復有說者。此三慧。盡可言是聞慧。所以者何。如說多聞能知法。乃至廣說。亦可言盡是思慧。所以者何。如經本說。思者是業。憶者是慧。亦可言盡是修慧。所以者何。如說云何修法。答曰。有為善法。是世尊亦說三慧。所謂言說究竟慧。禪定究竟慧出要究竟慧。聞慧即是言說究竟慧。思慧即是禪定究竟慧。修慧即是出要究竟慧。

云何為覺。云何為觀。乃至廣說。問曰。何故作此論。答曰。此二法所行相似。世人見多覺者。言是人多觀。見多觀者。言是人多覺。今欲說其體性亦說差別故。復次譬喻者。作如是說。說覺觀是心之異名。為止如是說者意亦明覺觀是心數法故。而作此論。

云何為覺。答曰。心於緣貫徹。種種貫徹。乃至廣說。如是等語。盡顯說覺相。云何為觀。答曰。若心行緣。種種行緣。乃至廣說。如是等說。盡顯說觀相。

覺觀有何差別。問曰。何故復作此論。答曰。此二法相似。雖說體性。亦應說差別。覺觀有何差別耶。答曰。如經本說。麁心是覺。細心是觀。若作是說。明覺觀是心。復有說者。若心麁時是覺。心細時是觀。若作是說。明覺觀不在一心中。復有說者。應作是說。心中麁者是覺。細者是觀問曰。云何一心中。有麁細相違法耶。答曰。以所作異故。可得麁所作是覺。細所作是觀云何麁以勐利故。云何細不勐利故。如以針刺身生受。覺所作亦爾。如以鳥翅根刺身生受。觀所作亦爾。如一兩鹽和一兩水置之口中。鹽生舌識則勐利。水生舌識則不勐利。覺所作當知如鹽。觀所作當知如水。一兩水。一兩苦酒。喻亦如是。法身經亦說。如天雷時。聲有麁細。覺所作當知如麁聲。觀所作當知如餘細聲。銅鈴銅器。出麁細聲。亦如是。亦如鳥飛虛空。鼓其兩翼。當知如覺。踴身得去。當知如觀。若作是說。明覺觀不在一心中。此經所說。明覺觀在一心中。

分別有三種。有自體分別。有憶念分別。有現觀分別。自體分別者。謂覺是也。憶念分別者。謂念是也。現觀分別者。謂慧是也。欲界五識身。有一種分別。謂自體分別。雖有念不能憶念。雖有慧不能了了現觀。意地有三種分別。初禪地三識身有一種分別。謂自體分別。雖有念不能憶念。雖有慧不能了了現觀。意地不入定時。有三種分別。入定有二種分別。除現觀分別。第二第三第四禪。不入定時。有二種分別。除自體分別。入定有一種分別。謂憶念分別。無現觀分別。以極定故。無色中不入定心。有二種分別。除自體分別。若入定有一種分別。謂憶念分別。

云何為掉。云何為心亂。乃至廣說。問曰。何故作此論。答曰。此二法相似。有人心掉。世人言是人心亂。有人心亂。世人言是人心掉。或謂此二法是一。今欲決定說其體性亦欲說差別故。而作此論。

云何為掉。答曰。心不休息。不寂靜。乃至廣說。如是等語。盡說掉相。云何心亂。答曰。心觀不住。乃至廣說。如是等語。盡說心亂相。或有說者。染污三昧是心亂。復有說者。染污三昧所不攝餘相應法名心亂。評曰。不應作是說。如前說者好。

問曰。掉與心亂有何差別。何故復作此論。答曰。此二法相似。雖說體性。亦應說差別。掉與心亂。有何差別。答曰。不休息相是掉。心不住一緣是心亂。復有說者。發動定心是掉。令心馳散於外是心亂。外者謂色聲香味觸。掉能發動定心。如泉水初出心亂令心馳散色聲等。如水流遍池中。如人坐床。一人來挽臂使起。一人驅馳令行。掉發動定心。如挽臂使起。心亂令心馳散色等緣中。如驅馳令行。若掉是心亂耶。若心亂是掉耶。乃至廣作四句。掉非心亂者。若心數數行一緣中是也。心亂非掉者。若心行多緣中。不數數行是也。掉亦是心亂者。若心行多緣中。亦數數行是也。非掉非心亂者。心行一緣。非數數行是也。尊者佛陀提婆說曰。若心是亂。彼亦是掉。或有掉非心散。心行一緣。亦數數行。猶如有人。行一道中。而常馳走。彼亦如是。問曰。三摩提即心亂耶。答曰。染污三摩提是心亂。如先所說。有十大地受乃至慧。有十煩惱大地。謂不信懈怠亂念心亂無明惡慧不正作觀邪解脫掉放逸。此十大地。十煩惱大地。名有二十。體有十五。所以者何。如受想思觸欲。此名有五。體亦有五。如不信懈怠無明掉放逸。此名有五。體亦有五。如作觀解脫念定慧。若不染污是大地。若染污是煩惱大地。是以名有十體有五。是故十大地。十煩惱大地。名有二十。體有十五。復有說者。名有二十。體有十六。所以者何。心亂體異。定體亦異故。若是大地。是煩惱大地耶。若是煩惱大地。是大地耶。乃至廣作四句。是大地非煩惱大地者。受想思觸欲是也。是煩惱大地非大地者。不信懈怠無明掉放逸是也。是大地亦是煩惱大地者。作觀解脫念定慧是也。作觀即是耶作觀。解脫即是耶解脫。念即是亂念。定即是心亂。慧即是惡慧。非大地非煩惱大地者。除上爾所事。若作是說。體有十六者。是大地非煩惱大地有六。受想思觸欲定是。煩惱大地非大地有六。謂不信懈怠心亂無明掉放逸是。大地亦是煩惱大地者。作觀解脫念慧。若不染污是大地。若染污是煩惱大地。非大地非煩惱大地者。除上爾所事。評曰。不應作是說。如前說者好。有十小煩惱大地。謂忿嫌覆恨慳嫉誑諂憍害。有十善大地。謂信猗進慚愧不貪不恚不放逸不害捨。有五不善大地。謂無明睡掉無慚無愧。有三隱沒無記大地。謂無明睡掉。有十不隱沒無記大地。謂受乃至慧。大地一切心中可得。煩惱大地。一切染污心中可得。小煩惱大地。非一切染污心中可得。所以者何。所作各異故。若有一則無二。此是修道所斷意地欲界心中可得。是故說小不說大。善大地。一切善心中可得。不善大地。一切不善心中可得。隱沒無記大地。一切隱沒無記心中可得。不隱沒無記大地。一切不隱沒無記心中可得。

有定緣一緣是散亂。緣一緣非散亂。行一行是散亂。行一行非散亂。緣一緣行一行是散亂。緣一緣行一行非散亂。緣多緣是散亂。緣多緣非散亂。行多行是散亂。行多行非散亂。緣多緣行多行是散亂。緣多緣行多行非散亂。緣一緣是散亂者。如一比丘。緣是法。不淨思惟。於緣中未善習。若作青想。若作赤汁想。若作爛想。若作脹想。若作己噉想。若作血塗想。若作散想。若骨想。若瑣想。若骨瑣想。作如是觀時。其心散亂。不作一緣。不作一識。前定已失。後定不進。是名定一緣是散亂。

緣一緣非散亂者。如一比丘。緣是法。不淨思惟。於緣善習。若作青想。若赤汁想。乃至作骨瑣想。作如是觀時。心不散亂。作一緣。作一識。前定不失。能進後定。乃至廣說。

行一行是散亂行者。如一比丘。行無常行。於此行不善修習。復觀無常。復觀須臾。復觀前後不相似。復觀前後壞滅。作如是觀時。其心散亂。前定已失。後定不進。乃至廣說。

行一行非散亂者。如一比丘。行無常行。於此行。善修習。復觀無常。乃至觀於壞滅。作如是觀時。心不散亂。前定不失。能進後定。乃至廣說。

緣一緣行一行是散亂者。如一比丘。觀身是無常。於此觀不善修習。復觀此身是無常。乃至觀身是壞滅。作是觀時。其心散亂。前定已失。後定不進。乃至廣說。

緣一緣行一行非散亂者。如一比丘。觀此身無常。於此觀善修習。復觀此身無常。乃至觀身壞滅。作是觀時。心不散亂。不失前定。能進後定。乃至廣說。

緣多緣是散亂者。如一比丘。觀身是無常。於此觀不善修習。復觀於受。觀心觀法。乃至失於前定。不進後定。乃至廣說。

緣多緣非散亂緣者。如一比丘。觀身是無常。於此觀善修習。復觀受心法。乃至不失前定。能進後定。乃至廣說。行多行是散亂者。如一比丘。觀無常行。於此觀不善修習。復觀苦空無我行。乃至失於前定。不進後定。乃至廣說。

行多行非散亂者。如一比丘。觀身是無常。於此觀善修習。復觀苦空無我行。乃至不失前定。能進後定。乃至廣說。緣多緣行多行是散亂者。如一比丘。觀身是無常。於此觀不善修習。復觀受是苦。觀心是空。觀法是無我。作是觀時。其心散亂。失於前定。不進後定。乃至廣說。

緣多緣行多行非散亂者。如一比丘。觀身是無常。於此觀善修習。復觀受是苦。觀心是空。觀法是無我。作是觀時。心不散亂。不失前定。能進後定乃至廣說。

云何無明。云何不智。乃至廣說。問曰。何故作此論。答曰。不解不了是無明。不智相是不智。或謂此二法是一。欲決定說其體相。亦欲說差別故。而作此論。

云何無明。答曰。如經本說。不知三界是也。若作是說。則不攝緣滅道無明使。應作是說。三界中無知是也。則攝緣滅道無明使。云何不智。答曰。無巧便慧是也。問曰。何故問少答多耶。所以者何。不智是染污。無巧便慧是染污不染污。何以知之。如業揵度說。諸意惡行。盡是無巧便意業耶。答言。諸意惡行。盡是無巧便意業。頗有無巧便意業非意惡行耶。答言。有隱沒無記意業。不隱沒無記無巧便意業是也。答言。此文應如是說。云何不智。答言。染污慧。應作是說。而不說者。有何意耶。答曰。當知此義有餘。云何無巧便不智。答曰。染污者。是非不染污。復有說者。無巧便二種。一者假名。二者真實。業揵度說。於假名。此唯說真實。如是汝語。無巧便慧。是不智耶。此說是定言。不定他言。不應說過。答曰。如是。於意云何。汝意有如是欲如是說。諸知故妄語。盡是失念。不知而妄語耶。答曰。如是。我有如是意如是欲如是說諸知故妄語。盡是失念。不智而妄語。於意云何。有無智故妄語耶。答曰。不也。聽我說汝違言負處。故作是說。諸知故妄語。盡是失念。不智而妄語。應作是說。無智故妄語。不應作是說。知故妄語。應作是說。不智而妄語。所以者何。從不智生故。若不作是說。不應言不智是無巧便慧。若說有知故妄語。不應作是說。諸知故妄語。盡是失念。不智而妄語。若作是說。此事不然。答曰。雖從不智生。而知故妄語。非不智故妄語。問曰。若然者。何故言知故妄語耶。答曰。知彼事故。而相違說。是故言知故妄語。非不智故妄語。復有說者。若於大眾中。問於彼人知此事不。若知言知。不知言不知。彼人實知。而言不知。是故言知故妄語。復有說者。若現前知覺此事時。與此事相違說。是故言知故妄語。復有說者。於彼事了了現見。而違彼事說。是故言知故妄語非不智故妄語。若如汝。說從不智生。故言不智故妄語非知故妄語者。妄語不但從不智生。乃從多法生。謂十大地。十煩惱大地。受乃至慧。不信乃至放逸。何故捨如是等法。但言不智故妄語。於意云何。汝有如是欲如是說。一切無明與不智相應耶。答曰。如是。於意云何。諸知故妄語。盡是無明。愚無明俱失念。不智故而妄語耶。答曰。如是。復於意云何。有無不智故妄語耶。答曰。無也。聽我說汝。違言負處。如是汝語知故妄語盡是無明愚無明俱失念不智故而妄語。應作是說。有無不智故妄語。不應但說不智故而妄語。亦應說有無明故妄語。所以者何。從無明生故。若不說無明故妄語。不應作是說。一切無明。與不智相應。若作是說。諸知故妄語。盡是無明。愚無明俱失念。不智故而妄語。如汝所說。雖從無明生。不名無明妄語。我亦如是。雖從不智生。不名不知故妄語。然知故名妄語。

云何慢云何憍。乃至廣說。問曰。何故作此論。答曰。此二法相似。見慢者。世人言是人憍。見憍者世人言是人慢。或謂此二法是一。今欲決定說其體性。亦欲說差別故。而作此論。

云何慢。於卑謂勝。於等謂等。因此起慢。乃至廣說。問曰。云何於等謂等。而作慢耶。答曰。猶如有一人。誦半阿含。有餘緣故。而更不進。更有一人。始誦阿含。此二後時一齊誦竟。而後誦者。便起於慢。是名於等起慢。云何憍。我生處勝。族姓勝。色勝。種勝。巧勝。財勝。端正勝。因如是等勝故起憍。豪乃至廣說。是名憍。慢憍有何差別。問曰。何故復作此論。答曰。此二法相似。雖說體性。亦應說其差別。憍慢有何差別。答曰。緣他故自計勝。是慢相。不緣他。自於法中。心生染污。是憍相。問曰。慢體性是何。答曰。或有說者。體性是憍。問曰。若然者。憍慢有何差別。答曰。慢有二種。一緣他生。二緣自生。緣他生者是慢。緣自生者是憍。復有說者。體性是愛。所以者何。如說自於法中。心生染污。復有說者。有心數法名憍。與心相應在意地。修道所斷愛後生。問曰。若然者。憍慢有何差別。答曰。有多差別。慢是煩惱。憍非煩惱。慢是結縛使惱纏。憍非結縛使惱纏。是煩惱垢。復有說者。慢是見道修道所斷。憍是修道所斷。問曰。無色界慢。見道所斷。慢云何緣他生耶。答曰。本於此間。修行廣佈。後生彼間。以因力故。亦現前行。復有說者。雖生彼間。而不現行。於此間因。入定起慢心。我於定善。他則不善。我能速入。他則不能。我能久住。他則不能。云何見道所斷慢。緣他生耶。答曰。如我見者。聚在一處。更相問言。汝我有何相耶。答曰。我我有如是相。他人聞已。作如是念。彼說我相相則不如我。因身見後。生如是慢。復有說者。無始已來。常習此法。不必因他而生。如尊者阿泥盧頭。生如是慢。詣尊者舍利弗所。作如是言。我以天眼。觀千世界。不多用功。乃至廣說。尊者舍利弗而語之言。此是汝慢。如此慢則不因他生。然慢多分因他生故。言因他生。亦有因自生者。

若生增上慢我見苦是苦。乃至廣說。問曰。何故作此論。答曰。或有說者。慢能緣他界。亦緣無漏。為止如是說者意亦明慢是自界緣緣有漏故。而作此論。

若生增上慢。我見苦是苦。此增上慢。何所緣耶。答曰。猶如有一親近善知識。善知識者。謂佛佛弟子是也從其聞法。聞法者。聞隨順涅槃方便法。內正思惟。正思惟者。謂自修正行。復有說者。正思惟者。觀生死是過患。觀出要是善利。如法修行。如法修行者。謂次第行法得於順忍。順忍者謂順諦忍也。依此四須陀洹枝故。於苦有忍有欲有說。依如是等法。身心潤益。以是忍力。令諸行衰微羸劣。於諦轉明。便作是念。我見苦是苦不觀故。須臾見疑不行。問曰。此文應如是說。無有正觀故。須臾見疑不行。而不說者有何意。答曰。當知此義不觀者。即是不正觀義須臾見疑不行。見者謂身見戒取。疑者即疑西方沙門。復作是說。見者是戒取。疑即是疑。所以者何。得忍者身見不行。設有行者。亦復不覺。所以者何。以根鈍故。所行微細。不久住故。是以不覺。復次見疑行細。行者心麁。是以不覺。復次以五事故。眾生煩惱不行。一以定力故。二以慧力故。三依善師故。四以處所好故。五性少煩惱。彼煩惱不行故。作如是念。我見苦是苦。因此起慢。乃至廣說。問曰。此增上慢。何緣取。答曰。緣苦能生增上慢者。是順諦忍。緣集生增上慢。亦如是。若生增上慢。我見滅是滅。此增上慢何緣。猶如有一親近善知識。廣說如上。乃至我見滅是滅。因此起慢。乃至廣說。問曰。此增上慢何緣。答曰。即緣彼心心數法。能生增上慢忍者。若作是說。則上慢緣無漏者意亦非他界緣。亦非無緣。若生增上慢。我見道是道。此中應廣說如滅。問曰。此慢為是欲界。為是色界耶。若是欲界者。此慢緣忍。欲界無忍善根。若是色界者。離欲者可爾。未離欲者云何可爾。答曰。或有說者。應作是說。是色界慢。所以者何。彼慢緣順諦忍。欲界中無順諦忍。問曰。若然者離欲者可爾。未離欲者云何。答曰。經本所說。明離欲者。復有說者。未離欲者。亦能起此慢。所以者何。依未來禪與根本禪相似故。評曰。不應作是說。如前說者好。復有說者。是欲色界。問曰。色界者可爾。所以者何。緣彼忍故。欲界者云何可爾。彼慢不能緣忍。自界緣故。答曰。欲界中雖無忍。有與忍相似善根。為慢所緣。所以者何。欲界中。盡有一切善根種子故。以欲界中有忍相似善根故。慢亦能緣。若生增上慢。我生已盡。乃至廣說。此增上慢何緣。乃至廣說。問曰。此增上慢。前所說者。有何差別。答曰。或有說者。先所說者。是凡夫增上慢。後所說者。是凡夫聖人增上慢。如凡夫聖人。見諦不見諦。得果不得果。得正決定。不得正決定住決定聚。住不決定聚。住正定不住正定。當知亦如是。復有說。先所說者。因見道生。後所說者。因修道生。復有說者。先所起慢有所因。後所起慢無所因。復有說者。前者是欲色界。後者是三界。若生增上慢。我生已盡。此何緣。答曰。猶如有一作是念。此道此跡。我依此道。依此跡。乃至廣說。此道者。隨其處作道想。此道跡者。隨其處作道跡想。生已盡者。隨其處作生想。問曰。此增上慢。何緣耶。答曰。緣生隨彼善根。能生增上慢者。是生梵行已立說亦如是。乃至此增上慢何緣。答曰。即緣彼能生慢。心心數法。梵行已立者。阿羅漢。於學道名梵行已立。於無學道名今立。所作已辦者。猶如有一作是念。此道此跡。乃至所作已辦。我已斷煩惱。已害使。已吐結。已制伏纏。如是等語。盡明斷義。文雖種種。而無異義。所以者何。若斷煩惱。即是斷害使吐結。制伏於纏。問曰。此增上慢何緣耶。答曰。即緣能生增上慢。心心數法。

若生增上慢。我更不受有。乃至廣說。問曰。何故復作此論。答曰。前說是因時解脫增上慢。今說是因不時解脫增上慢。前說是因盡智增上慢。今說是因無生智增上慢故。而作此論。

此增上慢何緣。答曰。即緣能生增上慢。有凡夫能起五種增上慢。一於善根。二於須陀洹。三於斯陀含。四於阿那含。五於阿羅漢。須陀洹起三種。斯陀含起二種。阿那含起一種。阿羅漢無慢。復有說者。聖人亦起果間增上慢。如須陀洹於斯陀含向中起慢。斯陀含於阿那含向中起慢。阿那含於阿羅漢向中起慢。諸起色界增上慢者。要得彼根本地。能起彼地增上慢。所以者何。彼地煩惱。屬彼地故。若不得根本地。不能起彼地煩惱。復有說者。未至法亦有似根本地。若得彼地者。亦能起彼地慢。評曰。不應作是說。如前說者好。云何卑而起慢。乃至廣說。問曰。何故作此論。答曰。慢法自高卑他此慢。自卑高他。或謂此非是慢。今欲決定說是慢故。而作此論。云何卑而起慢。猶如有一見他勝。若生處姓種色工業財富田宅。見他是事作是念。彼少勝我不如彼。謂生處乃至田宅。然彼不如他非百倍千倍。生處者有四種。謂剎利。婆羅門。毘舍。首陀。姓者有四種。一婆瑳。二憍瑳。三捨持羅。四婆羅矬(音在和反)闍。亦更有餘姓。一佉尼迦夷那。二捨荼蛇尼那。三拘荼蛇尼那。色者謂白紅赤黑。種者謂父種母種。工者謂綵畫等。業者於工巧中得利勝。財富者謂色聲香味觸。及其具。田宅者謂居業是也。見他有如是等事作是念。彼少勝我我少不如彼。色等乃至田宅。然彼非百倍千倍。而彼言一倍二倍勝我。我一倍二倍不如彼。便自高卑他而起於慢。

◎有七慢。一慢。二過慢。三慢過慢。四我慢。五增上慢。六卑慢。七邪慢。問曰。此慢幾見道斷。幾修道斷。答曰。三修道斷。謂慢過慢增上慢。餘見道修道斷。復有說者。二見道斷。謂我慢邪慢。餘是見道修道斷。復有說者。一是修道斷謂增上慢。二是見道斷。謂我慢邪慢。餘四見道修道斷。復有說者。盡是見道修道斷。問曰。若然者。云何我慢邪慢。修道斷耶。答曰。身見緣五種斷法。計苦諦所斷法是我。於此後生我慢。乃至計修道所斷是我。於此後生我慢。是名我慢修道所斷。云何修道斷邪慢。答曰。邪見緣五種所斷法。邪見謗苦諦所斷法言無。於此後生邪慢。乃至謗修道所斷法言無。於此後生慢。是名修道斷於邪慢。問曰。七慢幾在欲界。幾在色無色界耶。答曰。或有說者。三在欲界。謂過慢慢過慢卑慢。餘在三界。所以者何。色界無計生處等起慢故。復有說者。盡在三界。問曰。若然者。色無色界。無計生處等起慢。乃至廣說。答曰。本於此間。修行廣佈。以因力故。於彼亦起現前復有說者。彼中雖不現行。於此因是故亦起現行。言我定勝我定少不如彼。

又世尊言。有三覺。謂欲覺恚覺害覺。乃至廣說。問曰。何故作此論。答曰。此是佛經。佛經有三覺。欲覺恚覺害覺。而不廣分別。云何欲覺自害。乃至廣說。佛經是此論所為根本。諸經中不說者。今欲說故而作此論。

云何欲覺自害。答曰。猶如有一起欲愛纏身熱心熱。所以者何。欲愛纏如火燒於自身。世尊亦說有三種火。謂貪慾火。瞋恚火。愚癡火。身熱心熱。是彼依果。長夜起欲愛纏三惡道中。受不愛報。乃至廣說。是彼報果。是名欲覺自害。云何欲覺害他。答曰。猶如有一起欲愛纏。眼視他妻。其夫見之。自罵其婦。加諸苦害等。是名欲覺害他。問曰。此亦是俱害。所以者何。彼眼看者。亦受苦害等。答曰。彼看者。其夫不能加害。若加害者。則為他人之所呵責。是以不說。云何欲覺俱害。答曰。猶如有一起欲愛纏。淫犯他妻。俱有過故。而被殺害。是名俱害。問曰。此是三害。何以言俱。所以者何。彼殺者。被殺者。亦受罪故。答曰。彼雖是害。不為世人所呵責。而為世人所譽。云何此人憎惡惡法。是以不說。云何恚覺自害。答曰。猶如有一起於恚纏。身熱心熱。乃至廣說。是彼依果。長夜起恚纏。故於三惡道。受不愛果。乃至廣說。若生人天中。形色丑陋。是彼報果是名恚覺自害。云何恚覺害他。猶如有一起於恚覺。斷他人命。是名害他。問曰。若斷他命。是名俱害。何以但言害他。答曰。雖斷他命。不為世人之所呵責。不盡受現世罪。是故不說。云何俱害。猶如有一斷他人命。以斷他命。還斷其命。問曰。還斷其命。是名三害。何以言俱。答曰。雖還斷他命。不為世人所呵。而受嘆美。言是人篤親裡篤親友。云何害覺自害。答曰。猶如有一起害覺纏。身熱心熱。乃至廣說。是彼依果。長夜起害覺故。乃至廣說。是彼報果。是名自害。云何害他。答曰。猶如有一若杖打他。乃至廣說。是名害他。此中難答如上。云何俱害。答曰。猶如有一起害覺纏。若手若杖打他。他亦還打。是名俱害。此中問答如上。

問曰。此三覺體性是何。答曰。欲覺者是欲界五種斷六識身。愛相應覺也。恚覺者是五種斷六識身。恚相應覺也。害覺者或有說者。恚覺即是害覺。問曰。若然者恚覺害覺有何差別。答曰。恚覺有二種。或有欲捨眾生意。或有但欲打意。若欲捨眾生意。是恚覺若欲打意。是害覺。復有說者。恚覺有二種。或有可恚事生恚。或有不可恚事生恚。可恚事生恚相應覺是恚覺。不可恚事生恚相應覺是害覺。復有說者。無明相應覺是害覺。何以知之。如施設經說。以何等故。眾生有重愚癡。答言。修行廣佈害界害想害覺故。有重愚癡。彼相應覺。是名害覺。復有說者。亦非恚相應覺。亦非無明相應覺。自有心數法名害。與心相應。是恚垢依恚。恚後起現在前在意地。是修道所斷。此說是真實義。

有三善覺。謂離欲覺。無恚覺。無害覺。問曰。此三覺體性是何。答曰。離欲覺者是心數法。是心相應對治欲覺。無恚覺無害覺。說亦如是。一心中不得有三不善覺。得有三善覺。三不善覺。不遍一切不善心中。三善覺遍一切善心中。三不善覺。不與一切不善心相應。三善覺與一切善心相應。三不善覺。不攝一切不善覺。三善覺攝一切善覺。所以者何。三善覺無別體故。問曰。若三善覺無異體者。云何立三覺耶。答曰。以對治故。立三善覺。對治欲覺故。名離欲覺對治恚覺故。名無恚覺。對治害覺故。名無害覺。

佛經說。比丘當知。我本勤行精進。而不放逸。欲斷煩惱。而猶生欲覺恚覺害覺。問曰。菩薩若不放逸。不應生三不善覺。若生三不善覺。云何名不放逸。尊者和須蜜答曰。菩薩雖起不善覺。勤行精進故。名不放逸。菩薩若起不善覺時。速能自知是不善覺此是煩惱非是好法。復有說者菩薩若生不善覺時。即捨即吐。依其對治。復有說者。菩薩雖生不善覺。不令久住。尋即制伏除去。以是事故。雖生不善覺。是不放逸。復次菩薩雖生不善覺。尋斷其因。除其依。覺知所緣。是故名不放逸。復次眾生。以三事故。生諸煩惱。一以因力。二境界力。三方便力。菩薩雖生不善覺。非境界力。非方便力。是本因力故。名不放逸。尊者佛陀提婆說曰。菩薩雖生不善覺。不令經久。即時制伏。依其對治。經須臾間。如一渧水墮熱鐵上。是故名不放逸。問曰。菩薩於何處起欲覺。何處起恚覺。何處起害覺。答曰。或有說者。菩薩捨迦毘羅衛豐樂之國及現在轉輪王位。猶如棄唾。而詣多波樹林漸次至王舍城。以日初分。手執藕葉。入王舍城乞食。爾時菩薩形容甚妙。百千眾生而隨逐之。或以偈頌。而讚歎者。或有嘆詠而稱告者。或有合掌而禮拜者。或有仰觀無厭足者。爾時菩薩作如是念。此諸人等。初始見我。生於歡喜。甚為希有。便生愛心。愛相應覺。是名欲覺。爾時菩薩所往之處。多人隨逐。當於此日。竟不得食。作是思惟。是諸人等。何故隨逐我耶。心生厭患。與厭患相應覺。是名恚覺。依此二法。生於塵穢。是名害覺。復有說者。菩薩出迦毘羅衛。住多波林。是時諸釋遣侍者五人。二是母親。三是父親。給侍菩薩。是時五人。二以欲是淨。三以苦行是淨。爾時菩薩勤行苦行。以欲是淨。二人便捨之去。以苦行是淨。三人而猶隨侍。是時菩薩捨苦行處。還受飲食。酥油塗身。暖水澡浴。是時三人作如是念。今觀此人。於斷結法。便為錯亂。即捨之去。是時村主有二女人。一名難陀。二名難陀婆羅。給侍菩薩。時彼二女。成就妙觸。或時摩觸菩薩手足。是時菩薩便生愛心。與愛相應覺。是名欲覺。是時菩薩復作是念。若彼五人。不捨我者。我則不親近女人以為給侍。於彼五人。便生恚心。是名恚覺。依此二法。生於塵穢。是名害覺。復有說者。菩薩在家時。輸頭檀王。取五百玉女。以為其妻。菩薩捨此快樂之處。詣多波林。是時諸王遙聞悉達今已出家。即遣使者。白輸頭檀王。王子悉達。今已出家。便可悉還我等諸女。輸頭檀王作如是言。我子悉達雖復捨我出家。今見其妻。如見子無異。云何相還。是時諸王心生忿恚。合集諸軍。圍迦毘羅城。或有說者。天神往語菩薩。或有說者。輸頭檀王。遣使往語。今坐汝故。令我苦惱。是時菩薩便於父所。生於愛心。於愛心相應覺。是名欲覺。於彼諸王。生於恚心。是名恚覺。依此二法。生於塵穢。是名害覺。尊者瞿沙說曰。菩薩修苦行時。以根利故。於欲界聞思善根。隨意能得。便作是念。此諸善根。隨順於我。雖善積集。欲界善根。猶生煩惱。是時菩薩於此善根。便生愛心。行於愛禪。自於身中。生於愛心。愛相應覺。是名欲覺。菩薩根勐利故。即時自知我今已起愛。即是煩惱所不應為。便生恚心。是名恚覺。依此二法。能生垢穢。是名害覺。復有說者。菩薩行苦行時。是時惡魔於六年中。隨逐菩薩。欲求其短。或以好形或以惡形。而現菩薩。若以好形現時。菩薩爾時便生愛心。與愛相應覺是名欲覺。若以惡形現時。菩薩是時便生恚心。是名恚覺。依此二法。生於塵穢。是名害覺。復有說者。菩薩在菩提樹下。憶念先所更五欲境界。生於愛心。是名欲覺。聞提婆達入己宮中。便生恚心。是名恚覺。諸釋縱之。便生害心。是名害覺。復有說者。菩薩在菩提樹下。爾時天魔遣三天女。一名渴愛。二名喜樂。三名喜見。菩薩見之。便生愛心。是名欲覺。魔王復將三十六億兵眾。欲相惱亂菩薩便生恚心。是名恚覺。亦於魔眾。而生害心。是名害覺。又世尊言。比丘當知。我本行菩薩道時。起於欲覺自害害他亦俱害乃至害覺亦如是。問曰。云何菩薩欲覺自害害他亦俱害耶。答曰。覺相應爾。若起欲覺。則自害害他亦俱害。復有說者。起欲覺時。捨自利益事。是名自害。捨他利益事。是名害他。捨自利利他事。是名俱害。復有說者。起欲覺時。自於身取果與果。是名自害。令施衣服等者。不得大界。是名害他。自害害他故。是名俱害。依果報果。說亦如是。復有說者。能令自心染污墮邪道中。是名自害。餘如上說。復有說者。能令自身遠離聖樂。是名自害。令他遠離。是名害他。餘如上說。復有說者。能令自身遠聖定慧。是名自害。令他遠離。是名害他。餘如上說。復有說者。能令自身遠解脫果。是名自害。餘如上說。是故尊者瞿沙。作如是說。能令自身遠離解脫。是名自害。令阿私陀阿羅荼欝陀迦等。不得聖道。是名害他。餘如上說。尊者佛陀提婆說曰。若起煩惱。能令身心遠一切智。離於聖樂。為煩惱作依。是名自害。令施者不得大報。是名害他。餘如上說。復有說者。能令自身心熱。是名自害損他施等。餘如上說。復有說者。令自身心不適。是名自害。諸天呵責。是名害他。餘如上說。

如經說。如來初成道時。多起二種覺。一安隱覺。二寂靜覺。問曰。云何名安隱覺寂靜覺耶。答曰。或有說者。無恚無害覺是安隱。離欲覺是寂靜。復有說者。恚覺害覺對治。是名安隱覺。欲覺對治。是名寂靜覺。復有說者。無恚無癡善根相應覺。是名安隱。無貪善根相應覺。是名寂靜。復有說者。對治恚癡不善根。是名安隱。對治貪慾不善根是名寂靜。復有說者。慈悲相應覺。是安隱。喜捨相應覺。是寂靜。復有說者。喜捨相應覺。是安隱。慈悲相應覺。是寂靜。復有說者。苦智集智相應覺。是名安隱。滅智道智相應覺是寂靜。復有說者。滅道智相應覺是安隱。苦集智相應覺是寂靜。復有說者。空苦集無願相應覺。是名安隱。無相無願相應覺。是名寂靜。復有說者。無相無願相應覺。是名安隱。空苦集無願相應覺。是名寂靜。復有說者。見增長是過患。是名安隱。見止息是善利是名寂靜。是故尊者瞿沙。作如是說。作方便見增長是過患。是安隱覺。行止息樂。是寂靜覺。尊者佛陀提婆說曰。如來有無量大悲心憐愍心利益心淳淨心。如是等相續善心。是名安隱覺。見增長是過患止息是寂靜覺。問曰。何故如來初成道時。多起此二覺耶。答曰。以此二覺能淨無上道最在初故。復有說者。菩薩在宮人中。恆患多起欲覺。是以初成佛時。起寂靜覺。行苦行時。恆患身疲苦。是以初成佛時。起安隱覺。

阿毘曇毘婆沙論卷第二十三

 

上篇:阿毗曇毗婆沙論

下篇:鞞婆沙論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經咒語文章列表
大藏經·毗曇部目錄

瑜伽菩薩戒本

《瑜伽菩薩戒本》 彌勒菩薩說 唐三藏法師玄奘奉詔譯...

禪秘要法經

禪秘要法經卷上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王舍城迦蘭陀竹園...

【註音版】佛說大吉祥天女十二名號經

佛說大吉祥天女十二名號經...

肇論

肇論序 小招提寺沙門 慧達 作 慧達率愚,通序長安釋...

阿毗達磨俱舍論本頌

阿毘達磨俱舍論本頌(說一切有部) 世親菩薩造 三藏法師...

尊婆須蜜菩薩所集論

尊婆須蜜菩薩所集論序 婆須蜜菩薩大士。次繼彌勒作佛...

阿毗達磨俱舍論

阿毘達磨俱舍論卷第一 尊者世親造 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

阿毗達磨大毗婆沙論(200卷)

阿毗達磨大毗婆沙論卷第一 阿毗達磨大毗婆沙論卷第二...

佛說罵意經

佛說罵意經 後漢安息國三藏安世高譯 佛說罵意。十方蟲...

佛說佛大僧大經

佛說佛大僧大經 宋居士沮渠京聲譯 佛在王捨國。國有富...

【註音版】大乘離文字普光明藏經

大乘離文字普光明藏經...

佛說十一想思念如來經

佛說十一想思念如來經 宋天竺三藏求那跋陀羅譯 聞如是...

佛說道神通足無極變化經

佛說道神足無極變化經卷第一 西晉安息三藏安法欽譯 聞...

佛說太子刷護經

佛說太子刷護經一卷 西晉三藏竺法護譯 佛在羅閱祇耆闍...

禪行法想經

禪行法想經 後漢安息國三藏安世高譯 聞如是: 一時,...

【註音版】觀世音菩薩得大勢菩薩受記經

觀世音菩薩得大勢菩薩受記經...

【註音版】摩利支天母陀羅尼念誦法(麗藏本)

(麗藏本)...

【佛教詞典】辯正論

凡八卷。唐代法琳著。又作辨正論、辯正理論。收於大正...

【佛教詞典】淨符

明代曹洞宗僧。廬陵(江西)人,俗姓劉。號位中,世稱...

念佛要先除掉念佛的障礙

我們念佛,要先除掉念佛的障礙。你們跟師父們不一樣的...

佛法是世界之光

過去有些人有誤解,說佛教是封建的、迷信的、消極的,...

時常日久揩磨,漸漸明通心地

祖師曾教導我們:時常日久揩磨,漸漸明通心地。我們總...

世界上最可愛的人

佛世時代,舍衛國波斯匿王有一天和末利夫人在樓閣上,...

聖嚴法師《如何去煩惱,得心安》

現代人的壽命比古代人長,一天走的路,看的書、寫的文...

懂了這一點,便不會去害人

種子是【能生(因)】,現行就是所生的果,但是在起現...

吃狗肉會投胎成狗嗎

偶讀《來果禪師語錄》,看到一樁動人的公案:坐香一枝...

人身難得,存在著尊貴與痛苦

在我們這個肉體,現在當前的肉體是隨緣的,大家知道它...

修學淨土法門應該怎麼下功夫

2015年9月24日,受大安法師委託,《淨土》雜誌編輯部一...

道證法師:結婚真的很快樂嗎

結婚很快樂嗎? 我曾經看過一位子宮頸癌的病人,她最...

在《六祖壇經》中參悟人生三重境界

說到《六祖壇經》大家都很熟悉,有敦煌本、惠昕本、曹...

不精進,業障很重該怎麼辦

問: 弟子不精進,業障很重。 夢參老和尚答: 你自己...

【視頻】佛頂尊勝陀羅尼經與佛頂尊勝陀羅尼

佛頂尊勝陀羅尼經與佛頂尊勝陀羅尼

【視頻】《佛說阿彌陀經要解》讀誦

《佛說阿彌陀經要解》讀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