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阿毗曇毗婆沙論卷第六十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阿毘曇毘婆沙論卷第六十

迦旃延子造 五百羅漢釋

北涼天竺沙門浮陀跋摩共道泰等譯

智揵度相應品第四之四

若成就過去他心智。亦成就未來耶。答曰。如是。所以者何。若成就過去。必成就未來。何等時成就過去未來他心智耶。答曰。生欲界離欲界欲者。及生色界者。若學人於欲界色界。已起滅無漏他心智。命終生無色界。未得阿羅漢果者。設成就未來他心智。亦成就過去耶。答曰。若滅已不失則成就。如先說時。若未滅。設滅便失。則不成就。生欲界色界。則無是事。若於欲界色界。已起滅他心智。命終生無色界。於彼得阿羅漢果者。是時不起滅他心智。先起滅者。得果故失。若聖人於欲色界。不起滅無漏他心智。命終生無色界者。唯成就未來他心智非過去。若成就過去他心智。亦成就現在耶。答曰。若現在前。云何為現在前。若不起餘智。不起忍。若非無心。乃現在前。設成就現在他心智。亦成就過去耶。答曰。如是。何等時成就過去現在他心智耶。答曰。生欲色界。起他心智現在前。若成就未來他心智。亦成就現在耶。答曰。若現在前。云何為現在前。答曰。若不起餘智及忍。若非無心。乃現在前。何等時成就未來現在他心智耶。答曰。生欲色界。起他心智現在前。設成就現在他心智。亦成就未來耶。答曰。如是。所以者何。若成就現在。必成就未來。若成就過去他心智。亦成就未來現在耶。答曰。未來則成就。現在若現在前。云何為現在前。如先說。何等時成就三世他心智耶。答曰。生欲色界。起他心智現在前。設成就未來現在他心智。亦成就過去耶。答曰。如是。何等時成就三世他心智耶。答曰。如先說。若成就未來他心智。亦成就過去現在耶。答曰。或成就未來他心智非過去現在。及過去非現在。及過去現在。何等時成就未來他心智。非過去現在耶。答曰。生欲色界中。無有是事。若學人於欲色界中。不起滅無漏他心智。命終生無色界。未得阿羅漢果者。若已起滅他心智。命終生無色界。得阿羅漢果者。是時唯成就未來。及過去非現在者。生欲界離欲愛。不起他心智現在前。生色界不起他心智現在前。若學人已起滅無漏他心智。命終生無色界。未得阿羅漢果者。及過去現在者。生欲色界。起他心智現在前。設成就過去他心智現在他心智。亦成就未來耶。答曰。如是。何等時成就三世他心智耶。答曰。如先說時。若成就現在他心智。亦成就過去未來耶。答曰。如是。何等時成就三世他心智耶。答曰。如先說時。設成就過去未來他心智。亦成就現在耶。答曰。若現在前。云何為現在前。答曰。如先說。

若成就過去等智。亦成就未來耶。答曰。如是。所以者何。一切眾生。盡成就過去未來等智故。成就未來等智。亦成就過去耶。答曰。如是。若成就過去等智。亦成就現在耶。答曰。若現在前。云何為現在前。若不起無漏智。不起忍。若非無心乃現在前。設成就現在等智。亦成就過去耶。答曰。如是。餘廣說如經本。

若成就過去法智。亦成就過去比智耶。答曰。若滅已不失則成就。何等時成就過去法智比智耶。答曰。得正決定。見集諦時四心頃。見滅諦時四心頃。見道諦時三心頃。得須陀洹果。已起滅法智比智。乃至時解脫轉根作不動。已起滅法智比智。若不滅。設滅便失。則不成就。何等時成就過去法智。不成就比智耶。答曰。得須陀洹果阿羅漢果。時解脫轉根作不動時。無有是事。所以者何。是時先有比智故。何等時成就過去法智。不成就過去比智耶。答曰。得正決定。見苦諦時二心頃。得斯陀含果時。已起滅法智非比智。先起滅者得果故失。得阿那含果信解脫。轉根作見到亦如是。設成就過去比智。亦成就過去法智耶。答曰。若滅已不失則成就。何等時成就過去比智。不成就過去法智耶。答曰。見道中。無有是事。所以者何。見道中。先得法智故。得須陀洹果時。已起滅比智。不起滅法智。先起滅者。得果故失。乃至時解脫轉根作不動。已起滅比智。不起滅法智。先起滅者。得果轉根故失。若成就過去法智。亦成就未來比智耶。答曰。若得何等時成就過去法智。亦成就未來比智耶。答曰。得正決定。見苦諦時一心頃。見集諦時四心頃。見滅諦時四心頃。見道諦時三心頃。得須陀洹果。已起滅法智。乃至時解脫轉根作不動。已起滅法智。設成就未來比智。亦成就過去法智耶。答曰。若滅已不失則成就。何等時成就未來比智。亦成就過去法智耶。答曰。如先說時。若不滅設滅便失。則不成就。何等時成就未來比智。不成就過去法智耶。答曰。見道無有是事。得須陀洹果。乃至時解脫轉根作不動。不起滅法智。若成就過去法智。亦成就現在比智耶。答曰。若成就現在前。云何為現在前。若不起餘智。不起忍。若非無心。乃現在前。何等時成就過去法智。亦成就現在比智耶。答曰。得正決定。見苦諦時一心頃。見集諦時一心頃。見滅諦時一心頃。得須陀洹果。已起滅法智。起比智現在前。乃至時解脫轉根作不動。已起滅法智。起比智現在前。設成就現在比智。亦成就過去法智耶。答曰。若滅不失則成就。如先說時。若不滅設滅便失。則不成就。何等時成就現在比智。不成就過去法智耶。答曰。見道中。無有是事。得須陀洹果。未起滅法智。先起滅法智者。得果故失。起比智現在前。乃至時解脫轉根作不動。未起滅法智。先起滅法智者。得果轉根故失。起比智現在前。若成就過去法智。亦成就過去現在比智耶。答曰。或成就過去法智。不成就過去現在比智。及過去非現在。及現在非過去。及過去現在。成就過去法智。非成就過去現在比智者。已起滅法智。未起滅比智。不起比智現在前。何等時成就過去法智。不成就過去現在比智耶。答曰。得須陀洹果阿羅漢果。時解脫轉根作不動。無有是事。得正決定。見苦諦時一心頃。得斯陀含果阿那含果信解脫轉根作見到時。已起滅法智。未起滅比智。先起滅者。得果轉根故捨。不起比智現在前。及過去非現在者。已起滅法智比智。不起比智現在前。何等時成就過去法智比智。不成就現在比智耶。答曰。如先說。及現在非過去者。已起滅法智。起比智現在前。若未滅設滅便失。何等時成就過去法智現在比智。非過去比智耶。答曰。如先說。及過去現在者。已起滅法智比智。起比智現在前。何等時成就過去法智及過去現在比智耶。答曰。得正決定。見集諦時一心頃。見滅諦時一心頃。得須陀洹果。已起滅法智比智起比智現在前。乃至時解脫轉根作不動。已起滅法智比智起比智現在前。設成就過去現在比智。亦成就過去法智耶。答曰。若滅已不失則成就。何等時成就過去現在比智。亦成就過去法智耶。答曰。如先說。若不滅。設滅便失。則不成就。何等時成就過去現在比智。不成就過去法智耶。答曰。見道中無有是事。得須陀洹果。已起滅比智起比智現在前。未起滅法智。先起滅者。得果故失。乃至時解脫轉根作不動。說亦如是。若成就過去法智。亦成就未來現在比智耶。答曰。或成就過去法智。不成就未來現在比智及未來非現在及未來現在。成就過去法智非未來現在比智者。已起滅法智不失。未得比智。何等時成就過去法智。非未來現在比智耶。答曰。得正決定。見苦諦時一心頃。及未來非現在者。已起滅法智不失。得比智不起現在前。何等時成就過去法智及未來比智非現在耶。答曰。如先說。及未來現在者。已起滅法智不失。起比智現在前。何等時成就過去法智。亦成就未來現在比智耶。答曰。得正決定。見苦諦時一心頃。見集諦時一心頃。見滅諦時一心頃。得須陀洹果。已起滅法智。起比智現在前。乃至時解脫轉根作不動亦如是。設成就未來現在比智。亦成就過去法智耶。答曰。若滅已不失。則成就。何等時成就未來現在比智。亦成就過去法智耶。答曰。如先說。若不滅。設滅便失。則不成就。何等時成就未來現在比智。不成就過去法智耶。答曰見道中。無有是事。得須陀洹果。乃至時解脫轉根作不動時。未起滅法智。先起滅者。得果轉根故失。起比智現在前。若成就過去法智。亦成就過去未來比智耶。答曰。或成就過去法智。非過去未來比智。及未來非過去。及過去未來成就過去法智。非過去未來比智者。已起滅法智不失。未得比智。何等時成就過去法智。非過去未來比智耶。答曰。得正決定。見苦諦時一心頃。及未來非過去者。已起滅法智不失。得比智未滅。設滅便失。何等時成就過去法智及未來比智非過去耶。答曰。得正決定。見苦諦時一心頃。得須陀洹果阿羅漢果時解脫轉根作不動時。無有是事。所以者何。比智在前得故。得斯陀含阿那含果信解脫轉根作見到時。已起滅法智。未起滅比智。先起滅者。得果轉根故失及過去未來比智者。已起滅法智。比智不失。何等時成就過去法智及過去未來比智耶。答曰。得正決定。見集諦時四心頃。見滅諦時四心頃見。道諦時三心頃。得須陀洹果。已起滅法智比智。乃至時解脫轉根作不動。已起滅法智比智。設成就過去未來比智。亦成就過去法智耶。答曰。若滅已不失則成就。如先說時。若不滅。設滅便失。則不成就。何等時成就過去未來比智。不成就過去法智耶。答曰。見道中。無有是事。所以者何。法智在前得故。得須陀洹果。已起滅比智。未起滅法智。先起滅者。已得果故失。乃至時解脫轉根作不動亦如是。若成就過去法智。亦成就過去未來現在比智耶。答曰。是中有五句成就過去法智非過去未來現在比智者。答曰。如先說。及未來非過去現在者。答曰。如先說。及過去未來非現在者。答曰。如先說。及未來現在非過去者。答曰。如先說。及過去未來現在者。已起滅法智比智。起比智現前。何等時成就過去法智。亦成就三世比智耶。答曰。得正決定。見集諦時一心頃。見滅諦時一心頃。得須陀洹果。乃至時解脫轉根作不動。已起滅法智比智。起比智現在前。設成就過去未來現在比智。亦成就過去法智耶。答如先說。若成就過去法智。亦成就過去他心智耶。答曰。若滅已不失。則成就過去。何等時成就過去法智他心智耶。答曰。離欲愛人。得正決定。見苦諦時二心頃。見集諦時四心頃。見滅諦時四心頃。見道諦時三心頃。得阿那含果阿羅漢果。離欲愛人。信解脫轉根作見到。時解脫轉根作不動。已起滅法智他心智。若不滅設滅便失則不成就。何等時成就過去法智。非他心智耶。答曰。未離欲愛人得正決定。見苦諦時二心頃。見集諦時四心頃。見滅諦時四心頃。見道諦時三心頃。得須陀洹果斯陀含果。未離欲愛人。信解脫轉根作見到時。已起滅法智。設成就過去他心智。亦成就過去法智耶。答曰。若滅已不失則成就如先說時。若不滅設滅便失則不成就。何等時成就過去他心智非法智耶。答曰。離欲愛人得正決定。見苦諦時二心頃。得阿那含果阿羅漢果。未起滅法智。設起滅者。得果故失。離欲愛信解脫轉根作見到。時解脫轉根作不動。未起滅法智。設起滅者。轉根故失。若於欲界不起滅法智。命終生色界者。若於欲界色界。已起滅無漏他心智。不起滅法智。命終生無色界。未得阿羅漢果者。生欲界離欲愛凡夫。生色界凡夫。若成就過去法智。亦成就未來他心智耶。答曰。若得不失則成就。云何得不失。若離欲愛。於彼離欲不退。何等時成就過去法智。亦成就未來他心智耶。答曰。如先說時。設成就未來他心智。亦成就過去法智耶。答曰。若已滅不失則成就。如先說時。若不滅設滅便失則不成就。何等時成就未來他心智。不成就過去法智耶。答曰。離欲愛人得正決定。見苦諦時二心頃。得阿那含果得阿羅漢果。未起滅法智。設起滅者。得果故失。離欲愛信解脫轉根作見到。時解脫轉根作不動。未起滅法智。設起滅者。轉根故失。若於欲界。未起滅法智。命終生色無色界。設起滅者。即於彼得阿羅漢果。生欲界離欲凡夫。生色界凡夫。若成就過去法智。亦成就現在他心智耶。答曰。若現在前。云何為現在前。若不起餘智不起忍。若非無心。乃現在前。何等時成就過去法智成就現在他心智耶。答曰。得阿那含果。乃至時解脫轉根作不動。已起滅法智。起他心智現在前。若於欲界。起滅法智。命終生色界。起他心智現在前。設成就現在他心智。亦成就過去法智耶。答曰。若滅已不失則成就。如先說時。若不滅。設滅便失則不成就。何等時成就現在他心智。不成就過去法智耶。答曰。見道中無有是事。得阿那含果。乃至時解脫轉根作不動。未起滅法智。設起滅者。得果轉根故失。起他心智現在前。若於欲界。不起滅法智。命終生色界。起他心智現在前。設起滅者。即於彼得阿羅漢果。起他心智現在前。生欲色界凡夫。起他心智現在前。若成就過去法智。亦成就過去現在他心智耶。答曰。或成就過去法智。不成就過去現在他心智及過去非現在。及過去現在。成就過去法智非過去現在他心智者。若已起滅法智。不起滅他心智。設起滅者便失。不起他心智現在前。何等時成就過去法智。不成就過去現在他心智耶。答曰。如先說。未離欲愛時。及過去非現在前者。已起滅法智他心智不失。不起他心智現在前。如先說。異者言不起他心智現在前。及過去現在者。已起滅法智他心智不失。起他心智現在前。何等時成就過去法智。亦成就過去現在他心智耶。答曰。見道中無有是事。得阿那含果。已起滅法智。起他心智現在前。乃至時解脫轉根作不動。已起滅法智。起他心智現在前。若於欲界。已起滅法智。命終生色界。未得阿羅漢果。起他心智現在前。設成就過去現生他心智。亦成就過去法智耶。答曰。若滅已不失則成就。如先說時。若不滅設滅便失則不成就。何等時成就過去現在他心智。非過去法智耶。答曰。見道中無有是事。阿那含果。未起滅法智。起他心智現在前。乃至時解脫轉根作不動。未起滅法智。起他心智現在前。若於欲界不起滅法智。命終生色界。起他心智現在前。設起滅者。生色界得阿羅漢果。起他心智現在前。生欲色界凡夫。起他心智現在前。若成就過去法智。亦成就未來現在他心智耶。答曰。此中有三句。成就過去法智。不成就未來現在他心智者。答如先說。及未來非現在者。已起滅法智不失。得他心智不起現在前。何等時成就過去法智及未來他心智。非現在耶。答曰。離欲愛人。得正決定。見苦諦時二心頃。見集諦時四心頃。見滅諦時四心頃。見道諦時三心頃。得阿那含果。乃至時解脫轉根作不動。已起滅法智。不起他心智現在前。若於欲界。起滅法智。命終生色界。未得阿羅漢果。不起他心智現在前。若生無色界。未得阿羅漢果。及未來現在者。已起滅法智不失。起他心智現在前。何等時成就過去法智及未來現在他心智耶。答曰。如先說。成就過去現在他心智時。設成就未來現在他心智。亦成就過去法智耶。答曰。若滅已不失則成就。如先說時。若不滅設滅便失則不成就。如先說。若成就過去法智。亦成就過去未來他心智耶。答曰。此中有三句。成就過去法智。非過去未來他心智者。答如先說。及未來非過去者。已起滅法智他心智。未起滅。設滅便失。何等時成就過去法智及未來他心智耶。答曰。生欲色界。無有是事。若於欲色界。起滅法智。不起滅無漏他心智。命終生無色界。未得阿羅漢果。及過去未來他心智者。答曰。如先說。設成就過去未來他心智。亦成就過去法智耶。答曰。如先說。若成就過去法智。亦成就過去未來現在他心智耶。答曰。此中有四句。隨相而說。設成就過去未來現在他心智。亦成就過去法智耶。答曰。若滅已不失則成就。如先說時。若不滅設滅便失則不成就。亦如先說。

若成就過去法智。亦成就過去等智耶。答曰如是。何等時成就過去法智。亦成就等智耶。答曰。得正決定。見苦諦時二心頃。見集諦時四心頃。見滅諦時四心頃。見道諦時三心頃。得須陀洹果。乃至時解脫轉根作不動。已起滅法智。設成就過去等智。亦成就過去法智耶。答曰。若滅已不失則成就。如先說時。若不滅設滅便失則不成就。何等時成就過去等智。不成就過去法智耶。答曰。一切凡夫人及得正決定。見苦諦時二心頃。得須陀洹果。乃至時解脫轉根作不動。未起滅法智。設起滅者。得果轉根故失。若成就過去法智。亦成就未來等智耶。答曰如是。何等時成就過去法智及未來等智。答曰。如先說。設成就未來等智。亦成就過去法智耶。答曰。若已滅不失則成就如先說。若不滅。設滅便失則不成就。亦如先說。若成就過去法智。亦成就現在等智耶。答曰。若現在前。云何為現在前若不起無漏智。不起忍。若非無心乃現在前。何等時成就過去法智及現在等智耶。答曰。見道中無有是事。得須陀洹果。乃至時解脫轉根作不動時。已起滅法智。起等智現在前。設成就現在等智。亦成就過去法智耶。答曰。若滅已不失則成就。如先說時。若不滅。設滅便失則不成就。何等時成就現在等智。不成就過去法智耶。答曰。見道中無有是事。得須陀洹果。未起滅法智。先起滅者得果故失。起等智現在前。乃至時解脫轉根作不動。未起滅法智。先起滅者。得果轉根故失起等智現在前。餘隨相廣說作七句。

若成就過去法智。亦成就過去苦智耶。答曰。若滅已不失則成就。何等時成就過去法智苦智耶。答曰。得正決定。見苦諦時二心頃。見集諦時四心頃。見滅諦時四心頃。見道諦時三心頃。得須陀洹果。乃至時解脫轉根作不動。已起滅法智苦智。若不滅設滅便失則不成就。何等時成就過去法智。不成就過去苦智耶。答曰。見道中無有是事。得須陀洹果。乃至時解脫轉根作不動。已起滅集滅道法智。未起滅苦智。先起滅者。得果轉根故失。設成就過去苦智。亦成就過去法智耶。答曰。若滅已不失則成就。何等時成就過去苦智法智耶。答如先說。若不滅設滅便失則不成就。何等時成就過去苦智。不成就過去法智耶。答曰。見道中無有是事。得須陀洹果。乃至時解脫轉根作不動。已起滅苦比智。未起滅法智。設起滅者。得果轉根故失。若成就過去法智。亦成就未來苦智耶。答曰如是。何等時成就過去法智。亦成就未來苦智耶。答曰。得正決定。見苦諦時二心頃。見集諦時四心頃。見滅諦時四心頃。見道諦時三心頃。得須陀洹果。乃至時解脫轉根作不動。已起滅法智。設成就未來苦智。成就過去法智耶。答曰。若滅已不失則成就。何等時成就未來苦智。亦成就過去法智耶。答曰。如先說時。若不滅設滅便失。則不成就。何等時成就未來苦智。不成就過去法智耶。答曰。得正決定。見苦諦時一心頃。得須陀洹果。未起滅法智。先起滅者。得果故失。乃至時解脫轉根作不動。未起滅法智。先起滅者。得果轉根故失。若成就過去法智。亦成就現在苦智耶。答曰。若現在前。云何為現在前若不起餘智不起忍。若非無心。乃現在前。何等時成就過去法智。亦成就現在苦智耶。答曰。得正決定。見苦諦時一心頃。得須陀洹果。乃至時解脫轉根作不動。已起滅法智起苦智現在前。設成就現在苦智。亦成就過去法智耶。答曰。若滅已不失則成就。如先說時。若不滅設滅便失則不成就。何等時成就現在苦智。不成就過去法智耶。答曰得正決定。見苦諦時一心頃。得須陀洹果。乃至時解脫轉根作不動。未起滅法智。先起滅者。得果轉根故失。起苦智現在前。若成就過去法智。亦成就過去現在苦智耶。答曰。此中有四句。成就過去法智不成就過去現在苦智者。若已起滅法智不失則成就。未起滅苦智。設起滅者便失。不起苦智現在前。何等時成就過去法智。不成就過去現在苦智耶。答曰。見道中無有是事。得須陀洹果。已起滅法智。未起滅苦智。設起滅者。得果故失。不起苦智現在前。乃至時解脫轉根作不動。已起滅法智。未起滅苦智。設起滅者。得果轉根故失。不起苦智現在前。及過去非現在者。已起滅法智苦智。不起苦智現在前。何等時成就過去法智苦智。不成就現在苦智耶。答曰。得正決定。見苦諦時一心頃。見集諦時四心頃。見滅諦時四心頃。見道諦時三心頃。得須陀洹果。已起滅法智苦智。不起苦智現在前。乃至時解脫轉根作不動。已起滅法智苦智。不起苦智現在前。及現在前非過去者。若已起滅法智不失。未起滅苦智。設起滅者便失。起苦智現在前。何等時成就過去法智及現在苦智非過去耶。答曰。見道中無有是事。得須陀洹果。乃至時解脫轉根作不動。已起滅法智。未起滅苦智。先起滅者。得果轉根故失。起苦智現在前。及過去現在者。已起滅法智苦智。起苦智現在前。何等時成就過去法智及過去現在苦智耶。答曰。得正決定。見苦諦時一心頃。得須陀洹果。乃至時解脫轉根作不動。已起滅法智苦智。起苦智現在前。設成就過去現在苦智。亦成就過去法智耶。答曰。若滅已不失則成就。如先說時。若不滅設滅便失則不成就。何等時成就過去現在苦智。不成就過去法智耶。答曰。見道中無有是事。得須陀洹果。乃至時解脫轉根作不動。已起滅苦比智。未起滅法智。先起滅者。得果轉根故失。起苦比智現在前。若成就過去法智。亦成就未來現在苦智耶。答曰。未來則成就。現在若現在前。餘隨相而說。若成就過去法智。亦成就過去未來苦智耶。答曰。未來則成就。過去若滅不失則成就。餘隨相而說。若成就過去法智。亦成就過去未來現在苦智耶。答曰。此中有四句。隨相而說。如法智於苦智作七句。法智於集滅道智作七句亦如是。過去法智過去比智過去他心智作七句。乃至道智作七句亦如是。餘廣說如使犍度。一行歷六七大七有以差別。答亦如使犍度。

阿毘曇毘婆沙論卷第六十

毘婆沙序

釋道挻作

毘婆沙者。蓋是三藏之指歸。九部之司南。司南既住。則群迷革正。指歸既宣。則邪輪輟駕。自釋迦遷暉六百餘載。時北天竺有五百應真。以為靈燭久潛。神炬落耀。含生昏喪。重夢方始。雖前勝迦旃延撰。阿毘曇以拯頹運。而後進之賢。尋其宗致。儒墨競搆。是非紛如。故乃澄神畜觀。搜簡法相。造毘婆沙抑正眾說。或即其殊辯。或標之銓評。理致淵曠。文蹄艷博。西域勝達之士。莫不資之以鏡心。監之以朗識。而冥瀾潛灑。將洽殊方。然理不虛運。弘之由人。大沮渠河西王。天懷遐廓。標誠沖寄。雖跡纏紛務。而神捿玄境。用能丘壑廊廟館第林野。是使淵叟投策。岩逸來庭。息心昇堂。玄客入室。誠詣既著。理感不期。有沙門道泰。才敏自天。沖氣疏朗。關博奇趣。遠參異言。往以漢土方等既備幽宗粗暢。其所未練唯三藏九部。故杖策冒嶮爰至蔥西。綜攬梵文。義承高旨。並獲梵本十萬餘偈。既達涼境。王即欲令宣譯。然懼環中之固將或未盡。所以側席虛衿企屬明勝。天竺沙門浮陀摩。周流敷化。會至涼境。其人開悟淵博。神懷淵邃。研味鑽仰。俞不可測。以乙丑歲四月中旬。於涼城內苑閑豫官寺請令傳譯理味。沙門智嵩道朗等三百餘人。考文評義。務在本旨。除煩即實。質而不野。王屢迴駕陶其幽趣。使文當理詣。片言有寄。至丁卯歲七月都訖。合一百卷。會涼域覆沒。淪湮遐境。所出經本。零落殆盡。今涼王信尚發中探練幽趣。故每至新異希仰奇聞。更寫已出本六十卷。送至宋台宣佈未聞。庶令日新之美。敞於當時。福祚之興。垂於來葉。挻以微緣豫參聽末。欣遇之誠。竊不自默。粗例時事。以貽來哲。

如來滅後。法勝比丘造阿毘曇心四卷。又迦旃延子造阿毘曇。有八揵度凡四十四品。後五百應真造毘婆沙。重釋八揵度。當沮渠翻時大卷一百。大武破沮渠已後。零落收拾得六十卷。後人分之作一百一十卷。唯釋三揵度。五揵度失盡。

毘婆沙序

 

上篇:阿毗曇毗婆沙論

下篇:鞞婆沙論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經咒語文章列表
大藏經·毗曇部目錄

佛說療痔病咒

(可治癌症跟痔瘡、青春痘等等) 佛說療痔病咒: 怛(dan...

龍舒增廣淨土文

龍舒淨土文序 華嚴經云。信為道元功德母。長養一切諸...

【註音版】佛頂尊勝陀羅尼經

佛頂尊勝陀羅尼經...

佛說出家功德經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毘舍離國。食時到,入城乞食。時毘...

鞞婆沙論

鞞婆沙論卷第一 阿羅漢尸陀槃尼撰 符秦罽賓三藏僧伽跋...

施設論

施設論卷第一 西天譯經三藏朝散大夫試光祿卿傳梵大師...

入阿毗達磨論

入阿毘達磨論卷上 塞建陀羅阿羅漢造 三藏法師玄奘奉 ...

阿毗達磨發智論

阿毘達磨發智論卷第一 尊者迦多衍尼子造 三藏法師玄奘...

佛說般舟三昧經

佛說般舟三昧經 後漢月支三藏支婁迦讖譯 問事品第一...

佛說分別緣生經

佛說分別緣生經 西天譯經三藏朝奉大夫試鴻臚卿傳教大...

【註音版】有德女所問大乘經

有德女所問大乘經...

止觀大意

止觀大意 唐天台沙門釋湛然述   因員外李華欲知止觀...

佛說彌勒來時經

佛說彌勒來時經 失譯人名附東晉錄 舍利弗者,是佛第一...

眾經譔雜譬喻

眾經譔雜譬喻卷上 比丘道畧集 姚秦三藏法師鳩摩羅什譯...

佛說四品法門經

佛說四品法門經 西天譯經三藏朝奉大夫試光祿卿明教大...

雲門匡真禪師廣錄

雲門匡真禪師廣錄卷上並序 祖燈相繼數百年間。出類邁...

佛說尸迦羅越六方禮經

佛說尸迦羅越六方禮經 後漢安息國三藏安世高譯 佛在王...

【佛教詞典】然肉身燈

為苦行法之一。又作燃肉身燈。據資治通鑒後周紀所載,...

【佛教詞典】慧 (Mati)

Hui   又稱增上慧學,亦即智慧。慧就是有厭、無慾、...

全世界只有一個人會傷害你

全世界沒有一個人能夠傷害你,只有一個人會傷害你,是...

以功德酥酪去換顛倒臭穢之水

。但由於先前所食用的庵摩勒果效力已過,老婦人所喝到...

為什麼受菩薩戒後很容易得到感應加持

這個地方講出了一個很重要的觀念。從唯識的角度,我們...

佛教沒有排他性

世界上大部份的宗教,都只承認他們自己所信的宗教教義...

遺忘別人的「不好」

生活中,總有一些事情需要我們牢記於心頭,而又有另外...

蓮池大師不食肉的論點解析

(一)人不宜食眾生肉 (人者,仁也。五穀為養,五菜為...

散心念佛與至心念佛,兩者功德大相懸殊

聽說居士您念佛已久, 不知是否曾經註意深信, 切願, 求...

佛教徒如何過合理合法的感情生活

所謂感情,是指男女之間、親子之間和朋友之間的關係,...

文殊菩薩為什麼要高舉寶劍

我們看到文殊菩薩的塑像,他右手拿著寶劍,很多佛像也...

如何運用「一心真如」這個觀法

這個地方我們解釋一下。須菩提尊者在觀空的時候,是以...

心很散亂,念聖號是最好的方法

地藏菩薩能令我們的善根不壞。如果我們現在已經種下種...

信願持名即是修大乘圓頓止觀

【原文】 奢摩他雲止者,今有三義:一者一心專念阿彌陀...

【視頻】《華嚴經》女聲讀誦

《華嚴經》女聲讀誦

【視頻】《佛說大如意寶珠輪牛王守護神咒經》聆志居士

《佛說大如意寶珠輪牛王守護神咒經》聆志居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