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阿毗曇毗婆沙論卷第三十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阿毘曇毘婆沙論卷第三十

迦旃延子造 五百羅漢釋

北涼天竺沙門浮陀跋摩共道泰等譯

使揵度不善品之六

五人。堅信。堅法。信解脫。見到。身證。堅信人。於此三結。幾成就幾不成就。乃至九十八使。幾成就幾不成就。乃至身證。於此三結。幾成就幾不成就。乃至九十八使。幾成就幾不成就。問曰。何故彼尊者。於使揵度中。因五人而作論。智定揵度中。因七人而作論耶。答曰。彼作經者意欲爾。乃至廣說。復次此使揵度。因有使人而作論。智定揵度。因有使無使人。但有智定者。而作論。有結說亦如是。復次彼尊者。以人為章。以煩惱為門。慧解脫俱解脫人無結故。不立門。智定揵度。以人為章。以智定為門。慧解脫俱解脫人。有智定故。而立門。以是事故。彼尊者於使揵度中。因五人而作論。智定揵度中。因七人而作論。七人。堅信。堅法。信解脫。見到。身證。慧解脫。俱解脫。云何堅信人。猶如有一。多敬多信多淨多愛多隨所聞而解了。不好多思不多量不多察不多選擇。如好信乃至多隨所聞而解了故。若聞佛及佛弟子說法教授為說苦空無常無我。彼作是念。能為我說苦空無常無我。甚是快事。我應修行苦空無常無我。彼修行苦空無常無我時。能生世第一法。次生苦法忍。知欲界諸行是苦空無常無我。乃至未生道比智。是名堅信人。堅信人。或是證須陀洹果向。或是證斯陀含果向。或是證阿那含果向。若是具縛。若斷五種結。得正決定。在見道十五心頃。是證須陀洹果向人。若斷六種結。乃至斷八種結。得正決定。在見道十五心頃。是證斯陀含果向人。離欲界欲。乃至離無所有處欲。得正決定。在見道十五心頃。是證阿那含果向人。云何堅法人。猶如有一性。好多思多量多察多選擇。不好多信。乃至不好隨所聞而解了。以性好多思乃至多選擇故。若聞佛及佛弟子說法教授。乃至廣說。如堅信人。是名堅法人。云何信解脫人即彼堅信人。得道比智。捨堅信名。得信解脫名。問曰。為捨何等耶。答曰。捨名得名。捨道得道。捨名者。捨堅信名。得名者。得信解脫名。捨道者。捨見道。得道者。得修道。信解脫人。或是須陀洹。或是斯陀含向。或是斯陀含。或是阿那含向。或是阿那含。或是阿羅漢向。住須陀洹果。更不勝進。名須陀洹。若勝進。名斯陀含向。住斯陀含果。不勝進。名斯陀含果。若勝進名阿那含果向。若住阿那含果。不勝進。名阿那含。若勝進。名阿羅漢果向。云何見到人。堅法人。得道比智。捨堅法名。得見到名。問曰。為捨何等。得何等耶。答曰。捨名得名。捨道得道。乃至廣說。如信解脫人云何身證人。答曰。若人以身證八解脫。非以慧盡餘漏。是名身證人。云何慧解脫人。若人不以身證八解脫。以慧斷餘漏。是名慧解脫人。云何俱解脫人。答曰。若人以身證八解脫。以慧盡餘漏。是名俱解脫人。問曰。何以名俱解脫耶。答曰。煩惱障是一分解脫障。是一分斷。此二障名俱解脫。問曰。若得阿羅漢。後得滅盡定。離於解脫障時。有漏心得解脫耶。無漏心得解脫耶。答曰。或有說者。有漏心得解脫。所以者何。無心定時得解脫。評曰。應作是說。有漏無漏心得解脫。所以者何。身得解脫。世得解脫。若不得滅定時。出定入定心。於彼身不行。若於彼身不行。於世亦不行。若得滅定時。入定出定心。則於身中行。以於身中行故。於世亦行。如說俱解脫人義。餘人義亦應說。問曰。何故名堅信人。答曰。此人依信生信。依有漏信。生無漏信。依縛信。生解脫信。依系信。生不系信。如是等人。本性多信。若一語言。男子汝應田作可以自活。彼聞是語。而不思惟應作不應作能作不能作有宜便無宜便。聞已便作。若復語言。男子汝應商估學習兵法親近王者學書算數以此業自活。彼不思惟應作不應作能作不能作有宜便無宜便。聞已便作。若復語言。男子汝應出家。彼不思惟我應出家不應出家為有宜便為無宜便為能守護梵行為不能守護梵行。聞是語已。即便出家。既出家已。若復語言。比丘汝應勸化。彼不思惟我於勸化有力耶無力耶。能辦不能辦耶。聞已便作。若復語言。比丘汝應學誦習。彼不思惟我為能辦誦習為不能辦耶。為當誦習修多羅毘尼阿毘曇耶。聞已誦習。若復語言。比丘汝應住阿練若處習阿練若法亦不思惟能與不能聞已便作。以是因緣。轉近聖道。彼於後時。生世第一法。次生苦法忍。乃至未得道比智。於見道十五心頃。是名堅信人。問曰。何故名堅法人。答曰。此人因法生法。因世法。生出世法。因有漏法。生無漏法。因縛法。生不縛法。如是等人。本性好思量。若有人語言。男子汝應田作可以自活。彼便思量。我能不能為有宜便為無宜便。廣說如堅信人。皆悉思量。以是因緣。轉近聖道。彼於後時。生世第一法。次生苦法忍。乃至未生道比智。於見道十五心頃。是名堅法人。問曰。堅信人。有爾許信。亦有爾許慧。堅法人。有爾許慧。亦有爾許信。何故一名堅信。一名堅法耶。答曰。或信他言入聖道。或有內自思惟入聖道。若信他言入聖道者。名堅信。若內自思惟入聖道者。名堅法。復次或有以定入聖道。或有以慧入聖道。若以定入聖道者。名堅信。若以慧入聖道者。名堅法。如以定以慧。定多慧多。樂定樂慧。鈍根利根。從他聞法力。依內思惟力。親近善知識。聞於正法。內自思惟。如法修行。先以定修心。後得慧解脫。先以慧修心。後得定解脫。或有得內心定不得慧。或有得慧不得內心定。無貪偏多。無癡偏多。說亦如是。問曰。何故名信解脫。答曰。以信觀信。從信得信。以信觀信者。以見道信。觀修道信。從信得信者。從向道信。得果道信。是名信解脫。復次此人以信故。於三結心得解脫。是名信解脫。何故名見到。答曰。此人以見到見。以見道見。到修道見。以向道所攝見。到果道所攝見。復次此人以見故。於三結心得解脫。是名見到。問曰。如信解脫。亦可言信到。如見到亦可言見解脫。何故一說信解脫。一說見到耶。答曰。應說如說信解脫。亦應說信到。如說見到。亦應說見解脫。而不說者。有何意耶。答曰。欲現種種文故。乃至廣說。何故名身證。答曰。若信解脫。若見到得滅定。捨信信解脫見到名。得身證名。為捨何等得何等。外國法師。作如是說。捨名得名。捨道得道。捨名者。捨信解脫見到名得名者。得身證名。捨道者。捨信解脫見到道。得道者。得身證道。罽賓沙門。作如是說。捨名得名者。捨信解脫見到名。得身證名。若不得滅定得阿羅漢果。名慧解脫。若得滅定。得阿羅漢果。名俱解脫。問曰。如見道中有二人堅信堅法。修道中有二人信解脫見到。何故無學道中。唯說一人耶。答曰。或有以世俗道。離欲界欲乃至離無所有處欲。或以無漏道。若離非想非非想處欲時。合為一道故。唯說一人。復次或有偏行貪者。或有不者。若離非想非非想處欲時。身中無貪。同一相故。唯說一人。復次或有偏行癡者。或有不者。若離非想非非想處欲時。身中無癡。同一相故。唯說一人。偏行慢者。說亦如是。復次解脫等故。如說。如來等正覺所得解脫漏盡。阿羅漢比丘所得解脫。此二解脫。等無差別復次以俱除三界煩惱螺髻故。俱不欲未來有。俱出最後開要故。復有說者。無學地亦說二種人。一時解脫。二不時解脫。問曰。若然者。聖人則有六。見道有二堅信堅法。修道有二信解脫見到。無學道有二時解脫不時解脫。云何施設有七人耶。答曰。以五事故。施設七人。一以方便。二以根。三以定。四以解脫。五以定以解脫。以方便者。是堅信堅法。以根者。是信解脫見到。以定者。是身證。以解脫者。是慧解脫。以定以解脫者。是俱解脫。應說一堅信人。如七人中。一人以根故應說三堅信人。謂上中下根。以性故應說五堅信人。謂退法乃至必勝進。以道故應說十五堅信人。謂苦法忍。乃至道比忍。以離欲故。應說七十三堅信人。欲界有具縛人。有離一種欲。乃至離九種欲。初禪離九種欲。無具縛人。所以者何。離欲界欲。即是初禪具縛乃至離無所有處一種欲。乃至離九種欲。所依身者。閻浮提有七十三。瞿陀尼有七十三。弗婆提有七十三。四天王乃至他化自在天。各有七十三若在一一身一一剎那。則有無量無邊堅信人。此中總說一堅信人。堅法人說亦如是。唯除以性故者。所以者何。彼是不動性故。應說一種信解脫人。如七人中。一人以根故。應說三。以性故應說五。以離欲故應說八十二。欲界具縛。離一種欲。乃至離九種欲。乃至離無所有處欲亦如是。離非想非非想處一種欲。乃至離八種欲。及斷第九種欲時。所依身者。欲界有八十二。初禪有七十三。第二禪有六十四。第三禪有五十五。第四禪有四十六。空處有三十七。識處有二十八。無所有處有十九非想非非想處有十具縛。斷八種欲。及斷第九種欲時。若以在身。以剎那。則有無量無邊信解脫。此中總說一信解脫人。如信解脫。見到說亦如是。唯除以性故者。所以者何。彼是不動性故。應說一身證人。如七人中。一人以根故應說三。以性故應說六以離欲故應說十。非想非非想處具縛。離一種欲。乃至離八種欲。及斷第九種欲時。所依身者。欲界有九。色界有九。無色界有九。若以在身。以剎那。則有無量無邊。此中總說一身證人。應說一慧解脫人。如七人中。一人以根故應說三。以性故應說六。所依身者。有三依欲界身。色界身無色界身。若以在身。以剎那。則有無量無邊。此中總說一慧解脫人。俱解脫亦如是。堅信人。於此三結幾成就幾不成就。先作是說。彼尊者以人為章。以煩惱為門。今欲以煩惱門明人。堅信人。苦比智未生。於此三結。一切成就若生二成就。謂戒取疑。一不成就。謂身見。餘廣說如經本。乃至離色愛。滅比智。生欲色界。一切不成就及無色界苦集滅所斷。一切不成就。餘者成就問曰。何故不說道比智耶。答曰。道比智若生。名信解脫。如堅信。堅法亦如是。所以者何。此二。地等。道等。離欲等。所依身等。定等。生處等。唯根有差別。若鈍根者名堅信。利根者名堅法。信解脫人。於此三結。一切不成就。廣說如經本。如信解脫。見到亦如是。所以者何。此二。地等。道等。離欲等。所依身等。定等。生處等。唯根有差別。若鈍根者名信解脫。若利根者名見到。身證人。於此三結。一切不成就。餘廣說如經本。此中應作論。頗有聖人成就九十八使耶。答曰。有。具縛人。住苦法忍時。頗有人斷八十八結不斷十結而不得果耶。

答曰。有。離色愛人。得正決定。滅比智時。欲界三十六使斷。色界三十一使。無色界苦集滅諦所斷二十一使。十不斷者。無色界道諦所斷七使。修道所斷三使。彼不得果。所以者何。是向道故。頗有九十八使斷而非阿羅漢耶。答曰。有。離無所有處欲。未離非想非非想處欲。欲界三十六使斷。色界三十一。無色界空處識處無所有。處三十一使。彼非是阿羅漢。所以者何。凡夫人亦斷。阿那含亦斷。評曰。不應作此論。所以者何。以界故立煩惱。不以地故。

身見於身見有幾緣。問曰。何故作此論。答曰。或有說。緣無體。如譬喻者。彼何故作是說耶。答曰。彼依佛經。佛經說。無明緣行。無明是一相行。是若干相。云何一相法。與若干相作緣。尊者佛陀提婆說曰。諸師所說。緣但有名而無體。為止如是說者。意亦明緣有實體。若當緣無體者。一切諸法亦無體。所以者何。一切有為法。盡是因緣次第緣。除過去現在阿羅漢最後心。餘過去現在一切心心數法。境界緣。威勢緣。一切法是。復次若緣無體者。一切諸法。無甚深義。諸法若不以緣相觀察。則淺近易知。若以緣相觀察諸法則深過四海。唯佛智能知。非餘所知。復次若緣無體者。則不施設有三種菩提。若以上智觀於緣相。名佛菩提。若以中智。名辟支佛菩提。若以下智。名聲聞菩提。復次若緣無體者。則無上中下覺差別。若下覺者常是下覺。中覺常是中覺。上覺常是上覺。以觀緣相故。下覺可令中。中可令上。是故尊者瞿沙。作如是說。若緣無體者。則師不能教授弟子。使覺性增廣。以緣有體故。則師教弟子。下覺為中。中覺為上。本是弟子。後便為師。以是事故。當知緣實有體相。問曰。若緣實有體者。譬喻者所說經。云何通。答曰。無明體雖一相。所作有若干。以若干義門。為行作緣。猶如一人有五種能人。雖是一而有五能。彼亦如是。復次所以作論者。欲現一切有為法性羸劣無自力由他不自在無所欲作故。而作此論。或有說。有為法自性羸劣。或有說。由羸劣因緣生。故性羸劣如說。比丘當知。色是無常。能生色因緣。亦是無常。因緣生者。色云何是常。以有為法性羸劣故。或有從四緣生者三緣生者二緣生者。乃至無有從一緣生者。何況無緣。如眾多羸病人。或須四人扶者。或須三人。或須二人。乃至無有一人能扶起者。何況無人而能起耶。彼亦如是。無自力者無有自力勢用而能生由他者。若無自力名為由他不自在者。莫令我生。莫令我滅。不得自在。無所欲作者。無有如是欲作之心誰作我。我當作何欲現諸法性劣。乃至無所欲作故。而作此論。復次所以作論者。欲止於緣起法過故。或謂。緣起法。唯無明緣行。乃至生緣老死。更無緣起法。欲令此義決定。若法從緣生。即是緣起。此中應說僧伽婆修喻。是故為止他義欲顯己義。乃至廣說。問曰。身見於身見。有幾緣。答曰。或四三二一。問曰。何故彼尊者作論。此中問身見於身見有幾緣。答或四三二一。如智揵度問法智於法智有幾緣。答因次第緣境界威勢緣耶。答曰。彼作經者意欲爾。乃至廣說。復次為現二門二略。乃至廣說。此身見於身見。有幾緣。答或四三二一。法智於法智有幾緣。亦應如是答。或四三二一。彼法智於法智有幾緣。答因次第境界威勢。此中身見於身見有幾緣。亦應如是答。因次第境界威勢。復次此說是了義。彼說是未了義。乃至廣說。此是實諦。彼是世諦。復次此中分別四種法。一分別界。二分別世。三分別剎那。四分別次第。彼但分別次第。身見於身見有幾緣。答曰。或四三二一。云何四。身見次第生身見。即緣前生身見。前生身見。與後身見作四緣。謂因次第境界威勢。如一身見剎那。後次生第二身見剎那。若後生身見。緣前生身見者。前生身見。與後生身見作四緣。謂因次第境界威勢。因緣者。有二因。謂相似因。一切遍因。次第緣者。後生身見。次前身見後生。境界緣者。後生身見。即緣前生身見。因緣者如種子法。次第緣者。如開道法。境界緣者。如執杖起法。威勢緣者。是不相障礙法。後生身見。受前身四緣威勢故。能行世。能取果。能有所作。能知境界。云何三。答曰。如身見次第生身見。不緣前身見。前生身見。於後身見。因次第威勢。無境界。如一身見剎那。次生第二身見剎那。後生身見雖不緣前生身見。或緣色陰。或緣受陰。或緣想陰。或緣識陰。除身見。或緣餘行陰。前生身見。與後生身見作三緣。因次第威勢無境界。因緣者有二因。謂相似因。一切遍因。次第緣者。後生身見。次前身見後生。無境界。以不緣前身見故。因緣者。如種子法。次第緣者。如開導法。威勢緣者。是不障礙法。後生身見。受前身見三緣故。能行世。能取果。能有所。作能知緣。能知境界。復有三緣。如身見次第生不相似心。後還生身見。即緣前身見。前生身見。與後生身見。因境界威勢。無次第。如一身見剎那後。不生第二剎那。身見或生邊見。或生邪見。或生戒取。或生見取。或生疑。或生愛恚慢無明。或生善有漏不隱沒無記心。還生身見。即緣前生身見。前生身見。與後生身見。作三緣。謂因境界威勢無次第。以生不相似心故。境界緣者。以緣前身見故。後生身見。受前生身見三緣勢故。能行世。乃至廣說。云何二。如身見次第生不相似心。後生身見。不緣前身見。前生身見於後生身見。因緣威勢緣。無境界緣次第緣。如一身見剎那後。不生第二身見剎那。或生邊見。乃至生善不隱沒無記心。還生身見。雖不緣前身見。或緣色陰。乃至識陰。除身見。亦緣餘行。除前生身見。與後生身見。作二緣。謂因緣威勢緣。因緣者。有二因。謂相似因。一切遍因。威勢緣者。不障礙故。無境界緣。不緣前身見故。無次第緣。後生身見。不次前身見後生故。後生身見。受前身見二緣勢故。能行於世。廣說如上。云何一。後生身見。於前生身見。若緣者。境界緣威勢緣。若不緣者。一威勢緣。問曰。何故問一緣。而答二緣耶。答曰。諸師作論。或有先避過而後答。或有先答而後避過。先避過而後答者如此說。後生身見。於前生身見。若作境界境界威勢緣。是名避過。不作境界。一威勢緣。是名答。先答而後避過者。如一行品說。若前生不斷是系。是名答。若前不生。生者已斷。是不系。是名避過。復有說者。此名是答不名避過。身見或有一緣。或有二緣。未來身見。於過去現在身見。若作境界境界威勢緣。若不作境界。一威勢緣。未來現在身見。於過去身見若作境界境界威勢緣。若不作境界。一威勢緣。若過去身見。緣未來現在身見故生。未來現在身見。於過去身見作二緣。謂境界威勢緣。若過去身見。不緣未來現在身見生者未來現在身見。於過去身見。作一威勢緣。問曰。如過去身見。所作已竟。更無所能。何故作是說。若緣作境界威勢緣。若不緣一威勢緣耶。答曰。過去身見。在現在世時。緣未來身見。緣已滅墮過去。雖滅墮過去。更無所作。即以前所作而說。欲界身見於色界身見。一威勢緣。無因緣。所以者何。以地以界。因各異故。無次第緣。所以者何。無染污心命終。生上地者。無境界緣。所以者何。無緣下煩惱故。有威勢緣。不相障礙故。色界身見。於欲界身見。若作次第。次第威勢緣。若不作次第。一威勢緣。住色界身見俱心命終。以欲界身見俱心。令生相續色界身見。於欲界身見作二緣。謂次第緣威勢緣。次第緣者。以欲界身見。次色界身見後生故。威勢緣者以不相障礙故。無因緣。所以者何。以地以界。因各異故。無境界緣。以身見不緣他界故。若色界中。不住身見。俱心命終。以欲界身見俱心令生相續者。色界身見。於欲界身見。一威勢緣。無次第緣。有威勢緣。如上說。欲界身見。於無色界身見。一威勢緣。無色界身見。於欲界身見。若作次第。次第威勢緣。若不作次第。一威勢緣。廣說如上。色界身見。於無色界身見。一威勢緣。無色界身見。於色界身見。若作次第。有次第威勢緣。若不作次第。一威勢緣。廣說如上。如身見於身見。身見於不一切遍。不一切遍於不一切遍。不一切遍於一切遍。不一切遍於一切遍者。下於上。上於下。所以者何。此中說他界緣一切遍是一切遍。總而言之。使有十種。謂五見疑愛恚慢無明。此十使。五是一切遍。五非一切遍。五是一切遍者。謂邪見見取戒取疑無明。五非一切遍者。謂身見邊見愛恚慢。此文說他界緣一切遍。身見邊見。在不一切遍中。如身見於身見如是。身見於不一切遍者。如身見於邊見於愛於恚於慢。是名身見於不一切遍。不一切遍於不一切遍者。如邊見於邊見於愛於恚於慢於身見。愛於愛。於恚於慢於邊見於身見。於恚於慢於愛於身見於邊見。慢於慢於身見於邊見於愛於恚。是名不一切遍於不一切遍。不一切遍於一切遍者。如身見於邪見於見取於戒取於疑於無明。如身見。邊見愛恚慢說亦如是。是名不一切遍於一切遍。身見於戒取有幾緣耶。答曰。或四三二一。云何四。如身見次第生戒取。即緣身見。前生身見。於後生戒取。因次第境界威勢緣。如一身見剎那後。次第生戒取剎那。若後生戒取。緣前身見者。前生身見。於後生戒取作四緣。謂因次第境界威勢緣。因緣者有二因。謂相似因。一切遍因。次第緣者。戒取次身見後生故。境界緣者。後生戒取。緣前身見故生。因緣者如種子法。乃至威勢緣。是不相障礙法。後生戒取。受前身見。四緣勢故。能行世。廣說如上。云何三。答曰。如身見次第生戒取。不緣身見。前生身見。於後生戒取。因次第威勢緣。無境界緣。如一身見剎那後。次第生戒取剎那。戒取雖不緣身見。或緣色陰。乃至識陰。或緣陰身見餘行陰。前生身見。於後生戒取有三緣。無境界緣。因緣者有二因。謂相似因。一切遍因。次第緣者。後生戒取。次前生身見後生故。威勢緣者。不相障礙故。無境界緣。後生戒取。不緣前身見故。後生戒取。受前生身見。三緣勢故。能行世。廣說如上。復有三緣二緣一緣。廣說如身見。欲界身見。於色界戒取。一威勢緣。廣說如上。色界身見。於欲界戒取。若作次第。不作境界。有次第威勢緣。如住色界身見。俱心命終。欲界戒取。俱心令生相續。欲界戒取。不緣色界身見。色界身見。於欲界戒取。有次第威勢緣。若作境界。不作次第。有境界威勢緣。若不住色界身見。俱心命終。欲界戒取。俱心令生相續。即緣色界身見。色界身見。於欲界戒取。有二緣。謂境界威勢緣。若作次第境界威勢緣者。則有次第境界威勢緣。如住色界身見。俱心命終欲界戒取。俱心令生相續。欲界戒取。即緣色界身見。色界身見。於欲界戒取。有三緣。謂次第境界威勢緣。次第緣者。欲界戒取。次色界身見後生。境界緣者。欲界戒取。緣色界身見故生。威勢緣者。不相障礙故。無因緣。以界以地。因各異故。若不作次第緣。不作境界緣。一威勢緣。若不住色界身見。俱心命終欲界戒取。俱心令生相續。不緣色界身見故生。色界身見。於欲界戒取。一威勢緣。無因緣。以界以地。因各異故。無次第緣。以不次色界身見後生故。無境界緣以不緣色界身見故。以不相障礙故。一威勢緣。欲界身見。於無色界戒取。一威勢緣。無色界身見。於欲界戒取。廣說如上。色界身見。於無色界戒取。廣說如上。無色界身見。於色界戒取。廣說如上。如身見於戒取。於邪見於見取於疑於無明。說亦如是。是名身見於一切遍。一切遍於一切遍者。如邪見於邪見。於見取於戒取於疑於無明。見取於見取於戒取於疑於無明於邪見。戒取於戒。取於疑於無明於邪見於見取。疑於疑於無明於邪見於見取於戒取。無明於無明於邪見於見取於戒取於疑。是名一切遍於一切遍。不一切遍於一切遍者。如身見於戒取。於邪見於見取於疑於無明亦如是。如身見。邊見愛恚慢說亦如是。是名不一切遍於一切遍。若問諸法攝。應以入觀察。若問智。應以諦觀察。若問識。應以界觀察。若問煩惱。應以種觀察。若如是觀察。則法體相。易知易見。此中問煩惱。應以種觀察。法有五種。見苦斷種。乃至修道斷種。見苦所斷有二種。一一切遍。二不一切遍。見集所斷亦如是見滅所斷有二種。一緣有漏。二緣無漏。見道所斷亦如是。修道所斷非一切遍。見苦所斷一切遍。於見苦所斷一切遍。因次第境界威勢緣。因緣者。有四因。謂相應因。共生因。相似因。一切遍因。次第緣者。見苦所斷一切遍。次第生見苦所斷一切遍。境界緣者。見苦所斷一切遍。即緣見苦所斷一切遍。威勢緣者。不相障礙故。見苦所斷一切遍。於見苦所斷。不一切遍。因次第境界威勢緣。因緣者。有二因。謂相似因。一切遍因。次第緣者。見苦所斷一切遍。次第生見苦所斷不一切遍。境界緣者。見苦所斷不一切遍。緣見苦所斷一切遍。威勢緣者。不相障礙故。見苦所斷一切遍。於見集所斷一切遍。因次第境界威勢緣。因緣者一因。謂一切遍因。次第緣者。見苦所斷一切遍。次第生見集所斷一切遍。境界緣者。見集所斷一切遍。緣見苦所斷一切遍。威勢緣者。不相障礙故。見苦所斷一切遍。於見集所斷不一切遍。見滅所斷見道所斷修道所斷。因次第威勢緣。無境界緣。因緣者一因。謂一切遍因。次第緣者。見苦所斷一切遍。次第生彼諸使。境界緣者。彼諸使。緣於自種。不緣他種。威勢緣者。不相障礙故。見苦所斷不一切遍。於見苦所斷不一切遍。因次第境界威勢緣。因緣者有三因。謂相應因。相似因。共生因。次第緣者。見苦所斷不一切遍。後次第生見苦所斷不一切遍。境界緣者。見苦所斷不一切遍。緣見苦所斷不一切遍。威勢緣者。不相障礙故。見苦所斷不一切遍。於見苦所斷一切遍。因次第境界威勢緣。因緣者有一因。謂相似因。次第緣者。見苦所斷不一切遍。後次第生見苦所斷一切遍境界緣者。見苦所斷一切遍。緣見苦所斷不一切遍威勢緣者。不相障礙故。見苦所斷不一切遍。於見集所斷一切遍。次第境界威勢緣無因緣。次第緣者。見苦所斷不一切遍。後次第生見集所斷一切遍境界緣者。見集所斷一切遍。緣見苦所斷不一切遍威勢緣者。不相障礙故無因緣。所以者何。不一切遍使。不為他種作因。見苦所斷不一切遍。於見集所斷不一切遍。見滅所斷見道所斷修道所斷。次第威勢緣無因緣。無境界緣。次第緣者。見苦所斷不一切遍後次第生彼諸使。威勢緣者。不相障礙故無因緣。所以者何。不為他種作因。無境界緣。所以者何。不為他種所緣。如見苦所斷一切遍不一切遍。見集所斷一切遍不一切遍。說亦如是。

◎見滅所斷有漏緣使。於見滅所斷有漏緣。因次第境界威勢緣。因緣者有三因。謂相應因。共生因。相似因。次第緣者。見滅所斷有漏緣使。後次第生見滅所斷有漏緣使。境界緣者。見滅所斷有漏緣使。緣見滅所斷有漏緣使。威勢緣者。不相障礙故。見滅所斷有漏緣使。於無漏緣使。因次第威勢緣。無境界緣。因緣者有一因。謂相似因。次第緣者。見滅所斷有漏緣使。後次第生無漏緣使。威勢緣者。不相障礙故。無境界緣。所以者何。彼使緣無漏使。是有漏見滅所斷。有漏緣使於見苦見集所斷一切遍使。次第境界威勢緣無因緣。次第緣者。見滅所斷有漏緣使。後次第生見苦見集所斷一切遍使故。境界緣者。見苦見集所斷一切遍使。緣見滅所斷有漏緣使故。威勢緣者不相障礙故。無因緣者。見滅所斷有漏緣使。非一切遍故。於見苦見集所斷不一切遍使。於見道所斷修道所斷一切使有。次第威勢緣。次第緣者。見滅所斷有漏緣使。後次第生見苦見集所斷不一切遍使。見道所斷修道所斷一切使故。威勢緣者。不相障礙使。無因緣者。如上所說。無境界緣者。彼諸使非一切遍故。不緣他種見滅所斷無漏緣使。於見滅所斷無漏緣使。因次第威勢緣。無境界緣。因者。有三因。謂相應因。共生因。相似因。次第緣者。見滅所斷無漏緣使。後次第生見滅所斷無漏緣使。威勢緣者。不相障礙故。無境界緣者。彼使緣無漏使。是有漏故。見滅所斷無漏緣使。於見滅所斷有漏緣使。因次第境界威勢緣。因緣者。有一因。謂相似因。次第緣者。見滅所斷無漏緣使。後次第生見滅所斷有。漏緣使。境界緣者。見滅所斷有漏緣使。緣見滅所斷無漏緣使故。威勢緣者。不相障礙故。於見苦見集所斷一切遍使。次第境界威勢緣。無因緣。次第緣者。見滅所斷無漏緣使。後次第生見苦見集所斷一切遍使故。境界緣者。見苦見集所斷一切遍使。緣見滅所斷無漏緣使故。威勢緣者。不相障礙故。無因緣者。見滅所斷無漏緣使。非一切遍故。不緣他種。於見苦見集所斷不一切遍使。見道所斷修道所斷。有次第威勢緣。無因緣境界緣。次第緣者。見滅所斷無漏緣使。後次第生見苦見集所斷不一切遍使。見道所斷修道所斷一切使。威勢緣者。不相障礙故。無因緣者。見滅所斷無漏緣使。非一切遍故。不為他種作因。無境界緣者。見苦見集所斷不一切遍使。見道修道所斷一切使。不緣他種故。如見滅所斷有漏緣使無漏緣使。見道所斷有漏緣使無漏緣使。說亦如是。修道所斷使。於修道所斷使。有因次第境界威勢緣。因緣因者。有三因。謂相應因。共生因。相似因。次第緣者。修道所斷使。後次第生修道所斷使。境界緣者。修道所斷使。緣修道所斷使。威勢緣者。不相障礙故。修道所斷使。於見苦見集所斷一切遍使。有次第境界威勢緣。無因緣。次第緣者。修道所斷使。後次第生見苦見集所斷一切遍使。境界緣者。見苦見集所斷一切遍使。緣修道所斷使故。威勢緣者。不相障礙故。無因緣者。修道所斷使。非一切遍故。不為他種作因。於見苦見集所斷不一切遍使。見滅見道一切使。有次第威勢緣。無因緣。無境界緣。次第緣者。修道所斷使。後次第生見苦見集所斷不一切遍使。見滅見道所斷一切使。威勢緣者。不相障礙故。無因緣者。修道所斷使。非一切遍故。不為他種作因。無境界緣者。彼諸使。非一切遍故。不緣他種。此中說一切遍因。應如雜揵度智品廣說。

阿毘曇毘婆沙論卷第三十

 

上篇:阿毗曇毗婆沙論

下篇:鞞婆沙論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經咒語文章列表
大藏經·毗曇部目錄

悲華經

悲華經卷第一 轉法輪品第一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王舍城...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

爾時,無盡意菩薩即從座起,偏袒(tǎn)右肩,合掌向佛...

【註音版】勸發菩提心文

勸發菩提心文...

佛說長阿含經

長阿含經序 長安釋僧肇述 夫宗極絕於稱謂,賢聖以之沖...

阿毗達磨順正理論

阿毘達磨順正理論卷第一 尊者眾賢造 三藏法師玄奘奉 ...

舍利弗阿毗曇論

舍利弗阿毘曇論序 釋道摽撰 阿毘曇。秦言無比法。出自...

阿毗曇心論

阿毘曇心論卷第一 尊者法勝造 晉太元元年僧伽提婆共惠...

阿毗曇毗婆沙論

毘婆沙序 釋道挻作 毘婆沙者。蓋是三藏之指歸。九部之...

少室六門

小室六門 第一門心經頌 摩訶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智慧清...

佛說恆水經

佛說恆水經 西晉三藏法師法炬譯 聞如是: 一時,佛與...

【註音版】五蘊皆空經

五蘊皆空經...

佛說法受塵經

佛說法受塵經 後漢安息國三藏安世高譯 聞如是: 一時...

佛說觀普賢菩薩行法經

佛說觀普賢菩薩行法經 宋元嘉年曇無蜜多於楊州譯 如是...

受持佛說阿彌陀經行願儀

(行者西向治室,稱阿彌陀佛出入。入時,想雲。) (...

【註音版】大乘本生心地觀經

大乘本生心地觀經...

千手眼大悲心咒行法

千手眼大悲心咒行法 四明沙門知禮集 此大陀羅尼。忝自...

採華違王上佛授決號妙花經

採花違王上佛授決號妙花經 東晉天竺三藏竺曇無蘭譯 昔...

【佛教詞典】果頭無人

(術語)天台宗之語。彼宗立四教,四教各有教行證人之...

【佛教詞典】觀念

(術語)觀察思念真理及佛體也。...

本玄法師傳奇:五個女人都想誘他失身但都失敗

本玄法師,號妙圓,俗名李善忠,甘肅省武山縣楊河鄉西...

富貴人多病的原因

原文: 富貴人多病,一則一事不肯操作,血脈便不周流。...

「心與佛合」才是真正的善人

念佛之人,必須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

六種不良情緒讓健康亮紅燈

負面情緒一:承受壓力 經常承受壓力,也就是忍受慢性...

千般裝點,只為半寸之眼;百種音樂,只為一豆之耳

【原文】 千般裝點,只為半寸之眼。百種音樂,只為一豆...

餐桌上的謀殺,揭密吃激素長大的魚

《雙食記》裡的美味謀殺恐怕不只是發生在電影裡,當你...

相信六道輪迴會給我們什麼樣的觀念呢

六道輪迴確實是我們業力凡夫的真實的生命現象,但我們...

修行千萬不能懶

又是一天了,今天是十二月初一,第三個七現在開始了。...

寺院佛鐘的起源與意蘊

在萬籟俱寂的清晨或黃昏,每當那悠揚的鐘聲響起的時候...

雖有多聞若不修行,如人說食終不得飽

過去有一位大富人家的兒子,與許多商人一起入海采寶。...

嗔心是不能有任何理由的

什麼叫殺呢?斷有情命,以嗔恨之心,來斷絕有情眾生的...

世間相的不平等是從哪裡來的

我們一般的在家道友信佛之後求家庭平安,求吉祥如意,...

【視頻】晚課蒙山施食(深圳弘法寺)

晚課蒙山施食(深圳弘法寺)

【視頻】《地藏經》佛光山唱誦版

《地藏經》佛光山唱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