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佛說法常住經

僧祐錄雲安公失譯經人名今附西晉錄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佛說法常住經

僧祐錄雲安公失譯經人名今附西晉錄

聞如是:

一時,佛游舍衛國祇樹給孤獨之園。佛告諸比丘:「法者常在,有佛、無佛,法住如故。如來至真,出現世間,因為宣解,分別深義,敷演至慧。志在小乘,為說四諦:苦、習、盡、道。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求不得苦,舉要言之,有陰身苦。設無有身,當有何患?是曰苦諦。目貪於色,耳、鼻、身、口、意亦復如是,由此因緣,成其六衰。從來劫數,甚大久矣,既諦見斯已,知為惡習,悉無益身。因守身行,護其心、口十惡,以拔十二因緣,根本則滅。滅除三毒,空無相願,由成羅漢。

「緣十二因,知其牽連,斷其根源,輒成緣覺。

「解身本空,奉六度無極、四等、四恩。道品之法,三十有七,空無相願,無此三事,不為取證。六通善權,常濟危厄,等心一切,無所適莫,故曰菩薩。

「逮不退轉,當成無上,正真之道,為最正覺,度脫十方,故號為佛。

「道法常存,行者與合,無彼無此,猶如眾流,未到海時,各有本名;以合於海,無有異號。道德若茲,去來今佛,合一法身,行與道合;因為眾生,分別演說,陰衰諸入、十二牽連,皆為病疾。諸度無極、四等、四恩,為大法藥,療眾生病。淨如虛空,明踰日光,德超須彌,神聖巍巍,莫能譏謗。眾罪消滅,無復諸苦,以大慈悲,度脫十方。」

佛說是時,諸比丘眾漏盡意解,無數菩薩尋時逮得無所從生法忍。

佛說如是,諸比丘及諸菩薩、諸天龍神,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佛說法常住經


上篇:大莊嚴法門經

下篇:佛說演道俗業經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經咒語文章列表
大藏經·經集部目錄

【註音版】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經

(嘉興藏流通本)...

小品般若波羅蜜經

小品經序 釋僧睿 般若波羅蜜經者,窮理盡性之格言,菩...

【註音版】十小咒

十小咒...

現在賢劫千佛名經

現在賢劫千佛名經(亦名「集諸佛大功德山」) 爾時喜王...

金剛頂瑜伽念珠經

金剛頂瑜伽念珠經(於十萬廣頌中略出) 開府儀同三司特...

佛說未生冤經

佛說未生冤經 吳月支國居士支謙譯 聞如是: 一時,佛...

外道問聖大乘無我義經

外道問聖大乘法無我義經 西天譯經三藏朝散大夫試鴻臚...

佛說弘道廣顯三昧經

佛說弘道廣顯三昧經卷第一(一名入金剛問定意經) 西晉...

度一切諸佛境界智嚴經

度一切諸佛境界智嚴經 梁扶南三藏僧伽婆羅等譯 如是我...

佛說佛母出生三法藏般若波羅蜜多經

佛說佛母出生三法藏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一 西天譯經三...

人天眼目

人天眼目序 予遊方時。所至盡誠。諮扣尊宿五宗綱要。...

佛說薩鉢多酥哩踰捺野經

佛說薩鉢多酥哩踰捺野經 西天譯經三藏朝散大夫試光祿...

【註音版】大寶積經陏伽長者會

大寶積經陏伽長者會...

金剛頂瑜伽念珠經

金剛頂瑜伽念珠經(於十萬廣頌中略出) 開府儀同三司特...

佛說濟諸方等學經

佛說濟諸方等學經一卷 西晉月氏三藏竺法護譯 聞如是:...

【註音版】觀音靈感真言

觀音靈感真言...

釋迦如來涅槃禮讚文

釋迦如來涅槃禮讚文序 宋霅谿沙門仁岳撰 儒家流有終身...

【佛教詞典】氍毹

濟緣記·釋懺法篇:「氍毹,獸毛所織。」(業疏記卷二...

【佛教詞典】生身究竟

【生身究竟】 p0477 分別緣起初勝法門經八頁云:復言:...

為何華不著菩薩,只粘著聲聞眾

乍得我空者,小乘但悟蘊中無我,不知蘊亦是空。執境為...

佛教裡的譬喻故事

佛教善於講故事,無論是人還是動物,作為生命體驗者,...

合十的意義

合十,亦稱合掌。其形狀是兩手當胸、十指相合。合十為...

敦煌風格連環畫《微妙比丘尼受難因緣》

(1)從前,有一位巨富長者沒有兒女,就聘娶了一個貧寒...

當遇到逆緣時,要觀照兩件事情

菩薩要善調自己的瞋心,因為瞋心的活動,對眾生的傷害...

《金剛經》的心靈世界

(一)淨化人心 心靈環保便是人心的淨化,由人心的淨...

若要相貌美,先要心靈美

美貌也是一種福報。任何福報都有其必然的成因,就像財...

因為知道會死所以要珍惜每一天

人的生命在呼吸間,但我們不能只是知道會死,我們要好...

造作的善惡業必由自己承擔

如果一個人常常地打妄想,打什麼樣的妄想,就會產生什...

沉湎於男女的情慾而不自覺該怎麼辦

著欲不自覺,以何悟其心; 當觀老病死,爾乃出四淵。 ...

絕對不要去嫉妒,那個是人家的福報善緣

人與人相處,需要寬闊心懷去面對。小事情不要太在意,...

淨土門內的上上人

淨土門內的上上人,就是老實念佛人。 老實念佛不容易啊...

【視頻】《佛說阿彌陀經》慧平法師念誦

《佛說阿彌陀經》慧平法師念誦

【視頻】《受持七佛名號所生功德經》風柯月渚讀誦

《受持七佛名號所生功德經》風柯月渚讀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