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佛說小道地經

後漢天竺三藏支曜譯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小道地經

後漢天竺三藏支曜譯

道人求息,所以不得息者,有四因緣。何等為四?一者、怙其善,不曉護戒自欲身;二者、以不護戒便黠意不生,以黠意不生便不知身,以不知身意便惑;三者、不解經,以不解經便不了了,以不了了意便疑;四者、不數校計命福日盡,心自可。用是四因緣故不得息。

道人求息,欲得息者,要當知坐行二事:一者、喘;二者、息。亦在二因緣:一者、為生;二者、為死。何等為喘?何等為息?所起意生為喘,意止為息。何等為生?何等為死?意滅為生,意起為死。要當先知是因緣,當那得分別知因緣所從起盡。

事在四對。何等為四?一者、不知食、多食、不學、不制,貪味過足;二者、意隨色,不諦校計多求自欲,為種苦本;三者、警意蓋起,多睡眠失本念耶,向夢中種栽;四者、疑惑便惡日增,便兩舌墮非,妄瞋恚,身口不相應。為是故,不墮禪棄,當那得近禪?

常數思惟喘息生滅起盡,當持何等意思惟分別?亦在四因緣:一者、近善知識;二者、識受語不妄;三者、貪誦經,晨夜習意;四者、守戒莫離法。息易得。

身有四病:或時地多,身不得安;或時水多,身不得安;或時火多,身不得安;或時風多,身不得安。此四得安,乃得身止。

意有四病:一者、癡多,意不得止;二者、瞋恚多,意不得止;三者、淫多,意不得止;四者、疑多,意不得止。四事不安,意不得止。

息亦有四病:或時多求,息不得止;或時念多,息不得止;或時歡喜多,息不得止;或時喘多,息不得止。道人行道,離是因緣,便得定意。

若身臃腫疥瘡肥盛,欲坐身不得安;或時食多,便火起,身不得安;或時飲多,便水起,身重目澁,身不得安;或時食多已復食,貪味過足,不學不制,便風起不得安,亦謂少食。

若癡多,不宜數入眾人群聚,當先誦經,不宜多聞好自守。若瞋恚多,不宜居家若少所有。若淫多,不宜觀伎樂及諸好色。若疑多,不宜數聞好言善語,常自守思惟責對。若求多,常當念不常,坐起著意。若念多,常當行證我所念皆為苦本。若歡喜多,計不得久,苦在後,當病制。若喘欷多,常當和心,不宜數出麁語,坐作罪。道人行道不識是因緣,終不近道;當能制此,黠意稍增,道易得。

道人求向道,要當知過去念事以過去,莫復念。何以故?復知為種故。譬如種穀,種稻便念當收稻,種豆便念當收豆。何以故?為生故。念亦如是,以種念便生,一切聚在十方,待殃福當受要,不得脫苦。墮殺便種殺,栽盜為種盜,栽淫為種淫,栽兩舌為種兩舌,栽惡口為種惡口,栽妄言為種妄言,栽綺語為種綺語,栽嫉為種嫉,栽瞋恚為種瞋恚,栽疑為種疑栽為。是故數數為念復增念,難得離苦。

當持何離是眾苦?要當禪棄,為不複種是十惡故,雖有餘種會當盡。何以故?譬如種穀,雖多得收,不複種種,但稍稍飯。雖久,飯不止,會有盡時。禪棄亦爾。何以故?不複種故。以墮禪棄,罪稍稍滅。何以故?稍稍禪棄為福,福以生,萬惡皆竟。但種道栽念,道以生便有黠,以有黠便能活人,亦能自活。

道人求向佛道,今世欲曉了知行意者,要在三念:有過去念、未來念、現在念;有福念、有罪念。或時,若讀經行禪,忽念久事曾為人所辱,若侵入墮好色,便因念生意,為作頭足,復增罪不能自制,從是因緣得罪為苦本,是為過去罪念。或時,從禪中若讀經,忽生善念,念素所行苦樂,思惟知不常,是為過去福念。

或時安靜,忽亂念生,念作非常,便失本念。貪淫多求,便作不死念,是為未來罪念。或時,若得安靜,便善念念栽,當從是因緣增黠,是為未來福念。

端在家居自守持戒,便邪念生,當作是念,多畜六畜更增憂失戒,是為現在罪念。以自家居自守持戒,復增善念常欲離,是為現在福念。

求向佛道,當先曉是罪福,乃可增黠。若求羅漢,一切斷,是為求向佛道。但欲增福多黠求羅漢,但欲墮禪滅惡,其黠在後。求佛增福要當多聞;黠要當諷經。欲知其要在護戒,護戒便能解經,便能福人亦能自福。

道人求向佛道,今世欲解菩薩行意者,要當復知是三戒:第一、當知持戒亦守戒;第二、當知不犯戒亦能戒;第三、當知戒曉戒能戒亦護戒。第一當知持戒者,若人有妻子,居家常齋不失,是為持戒;一身無妻子,自守不邪向,是為守戒。第二當知不犯戒者,若人眼視耳聽,能不墮聲色亦餘一切,是為不犯戒。為道寒苦,復為人所辱,能不失本念,是為耐戒,亦應忍辱。第三當知戒者,知某人持某戒,是為知戒。曉戒者,知某人樂道,為父母宗親知識所非嫉,不數數於眾人中曉說戒。能戒者,當知人能應何業,隨力所任授與,能使不失,若增若減應病與藥,是為能戒。護戒者,一切當護,附順當得其意,離惡知識當有護意,欲說十方人非人。若在伎樂、若在淫色,能教多少說善言,能不亂意,復令有福,是為護戒。求向佛道菩薩行業者,要當知是,乃能脫人亦能自脫,復能業人亦能自業。

佛說小道地經


上篇:道地經

下篇:禪要經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經咒語文章列表
大藏經·經集部目錄

佛說療痔病經

如是我聞:一時,薄伽梵在王捨大城竹林園中,與大苾芻...

【註音版】普賢菩薩行願讚

普賢菩薩行願讚...

教觀綱宗

教觀綱宗 (原名一代時教權實綱要圖。長幅難看。今添四...

淨土五經日誦集要(淨宗早晚課)

序 諸佛如來出興於世,唯欲眾生開示悟入佛之知見。淨...

力莊嚴三昧經

力莊嚴三昧經卷上 隋天竺三藏那連提耶舍譯 如是我聞:...

佛說解節經

佛說解節經一卷 陳天竺三藏真諦譯 不可言無二品第一...

佛說月上女經

佛說月上女經卷上 隋天竺三藏法師闍那崛多譯 如是我聞...

佛說四願經

佛說四願經 吳月支國居士支謙譯 聞如是: 一時佛在拘...

本事經

本事經卷第一 大唐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一法品第一之...

轉經行道願往生淨土法事讚

轉經行道願往生淨土法事讚卷上 沙門善導集記  奉請四...

佛般泥洹經

佛般泥洹經卷上 西晉河內沙門白法祖譯 聞如是: 一時...

佛說堅固女經

佛說堅固女經 隋北印度三藏那連提耶舍譯 如是我聞:...

【註音版】佛說咒時氣病經

佛說咒時氣病經...

大方便佛報恩經

大方便佛報恩經卷第一 失譯人名在後漢錄 序品第一 如...

【註音版】毗盧遮那佛大灌頂光真言

毗盧遮那佛大灌頂光真言...

佛說超日明三昧經

佛說超日明三昧經卷上 西晉清信士聶承遠譯 聞如是:一...

【註音版】佛說不增不減經

佛說不增不減經...

【佛教詞典】眾主諫眾中過

亦名:諫眾中過 行事鈔·僧網大綱篇:「若見眾中有過,...

【佛教詞典】四念住次第

【四念住次第】 p0449 大毗婆沙論一百八十七卷十頁云:...

不生氣,你就贏了

不生氣,就贏了。這是金庸先生的至理名言,也是金庸先...

普庵祖師與普庵咒

農曆七月廿一日,為普庵祖師聖誕。他曾發菩薩大願,凡...

六字括三乘超十地

印光大師說: 莫訝一聲超十地,當知六字括三乘。 這兩...

聖嚴法師《請客不小氣也不浪費》

中國人很怕被別人批評為小氣,總希望讓別人覺得自己很...

菩薩為何不應住色佈施

【是故佛說菩薩心。不應住色佈施。】 為什麼講忍辱,一...

法身大士為什麼選擇實相念佛這個難行道

問: 請益法師,念實相佛,非再來大士,難以即生親證。...

如何講話才能受人歡迎

自古就有一言興邦,一言喪邦的明訓,講話確實是一門藝...

「修死之想」是一切念想中最殊勝的

修死之想是一切念想中最殊勝的。 淨土法門特別談到出世...

素食康壽之妙術

今日科學發達,經由研究證明植物性食品無毒且有益於健...

晚上自己睡覺害怕怎麼辦

問: 師父,晚上自己睡覺害怕怎麼辦?念什麼經,或者有...

肥胖者的減肥佳品

1. 凍豆腐 豆腐經過冷凍,能產生一種酸性物質,這種酸...

志公禪師:十四科頌

菩提煩惱不二 眾生不解修道。便欲斷除煩惱。煩惱本來空...

【視頻】《佛說謗佛經》聆志居士念誦

《佛說謗佛經》聆志居士念誦

【視頻】《普賢行願品》五台山普壽寺

《普賢行願品》五台山普壽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