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佛說小道地經

後漢天竺三藏支曜譯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小道地經

後漢天竺三藏支曜譯

道人求息,所以不得息者,有四因緣。何等為四?一者、怙其善,不曉護戒自欲身;二者、以不護戒便黠意不生,以黠意不生便不知身,以不知身意便惑;三者、不解經,以不解經便不了了,以不了了意便疑;四者、不數校計命福日盡,心自可。用是四因緣故不得息。

道人求息,欲得息者,要當知坐行二事:一者、喘;二者、息。亦在二因緣:一者、為生;二者、為死。何等為喘?何等為息?所起意生為喘,意止為息。何等為生?何等為死?意滅為生,意起為死。要當先知是因緣,當那得分別知因緣所從起盡。

事在四對。何等為四?一者、不知食、多食、不學、不制,貪味過足;二者、意隨色,不諦校計多求自欲,為種苦本;三者、警意蓋起,多睡眠失本念耶,向夢中種栽;四者、疑惑便惡日增,便兩舌墮非,妄瞋恚,身口不相應。為是故,不墮禪棄,當那得近禪?

常數思惟喘息生滅起盡,當持何等意思惟分別?亦在四因緣:一者、近善知識;二者、識受語不妄;三者、貪誦經,晨夜習意;四者、守戒莫離法。息易得。

身有四病:或時地多,身不得安;或時水多,身不得安;或時火多,身不得安;或時風多,身不得安。此四得安,乃得身止。

意有四病:一者、癡多,意不得止;二者、瞋恚多,意不得止;三者、淫多,意不得止;四者、疑多,意不得止。四事不安,意不得止。

息亦有四病:或時多求,息不得止;或時念多,息不得止;或時歡喜多,息不得止;或時喘多,息不得止。道人行道,離是因緣,便得定意。

若身臃腫疥瘡肥盛,欲坐身不得安;或時食多,便火起,身不得安;或時飲多,便水起,身重目澁,身不得安;或時食多已復食,貪味過足,不學不制,便風起不得安,亦謂少食。

若癡多,不宜數入眾人群聚,當先誦經,不宜多聞好自守。若瞋恚多,不宜居家若少所有。若淫多,不宜觀伎樂及諸好色。若疑多,不宜數聞好言善語,常自守思惟責對。若求多,常當念不常,坐起著意。若念多,常當行證我所念皆為苦本。若歡喜多,計不得久,苦在後,當病制。若喘欷多,常當和心,不宜數出麁語,坐作罪。道人行道不識是因緣,終不近道;當能制此,黠意稍增,道易得。

道人求向道,要當知過去念事以過去,莫復念。何以故?復知為種故。譬如種穀,種稻便念當收稻,種豆便念當收豆。何以故?為生故。念亦如是,以種念便生,一切聚在十方,待殃福當受要,不得脫苦。墮殺便種殺,栽盜為種盜,栽淫為種淫,栽兩舌為種兩舌,栽惡口為種惡口,栽妄言為種妄言,栽綺語為種綺語,栽嫉為種嫉,栽瞋恚為種瞋恚,栽疑為種疑栽為。是故數數為念復增念,難得離苦。

當持何離是眾苦?要當禪棄,為不複種是十惡故,雖有餘種會當盡。何以故?譬如種穀,雖多得收,不複種種,但稍稍飯。雖久,飯不止,會有盡時。禪棄亦爾。何以故?不複種故。以墮禪棄,罪稍稍滅。何以故?稍稍禪棄為福,福以生,萬惡皆竟。但種道栽念,道以生便有黠,以有黠便能活人,亦能自活。

道人求向佛道,今世欲曉了知行意者,要在三念:有過去念、未來念、現在念;有福念、有罪念。或時,若讀經行禪,忽念久事曾為人所辱,若侵入墮好色,便因念生意,為作頭足,復增罪不能自制,從是因緣得罪為苦本,是為過去罪念。或時,從禪中若讀經,忽生善念,念素所行苦樂,思惟知不常,是為過去福念。

或時安靜,忽亂念生,念作非常,便失本念。貪淫多求,便作不死念,是為未來罪念。或時,若得安靜,便善念念栽,當從是因緣增黠,是為未來福念。

端在家居自守持戒,便邪念生,當作是念,多畜六畜更增憂失戒,是為現在罪念。以自家居自守持戒,復增善念常欲離,是為現在福念。

求向佛道,當先曉是罪福,乃可增黠。若求羅漢,一切斷,是為求向佛道。但欲增福多黠求羅漢,但欲墮禪滅惡,其黠在後。求佛增福要當多聞;黠要當諷經。欲知其要在護戒,護戒便能解經,便能福人亦能自福。

道人求向佛道,今世欲解菩薩行意者,要當復知是三戒:第一、當知持戒亦守戒;第二、當知不犯戒亦能戒;第三、當知戒曉戒能戒亦護戒。第一當知持戒者,若人有妻子,居家常齋不失,是為持戒;一身無妻子,自守不邪向,是為守戒。第二當知不犯戒者,若人眼視耳聽,能不墮聲色亦餘一切,是為不犯戒。為道寒苦,復為人所辱,能不失本念,是為耐戒,亦應忍辱。第三當知戒者,知某人持某戒,是為知戒。曉戒者,知某人樂道,為父母宗親知識所非嫉,不數數於眾人中曉說戒。能戒者,當知人能應何業,隨力所任授與,能使不失,若增若減應病與藥,是為能戒。護戒者,一切當護,附順當得其意,離惡知識當有護意,欲說十方人非人。若在伎樂、若在淫色,能教多少說善言,能不亂意,復令有福,是為護戒。求向佛道菩薩行業者,要當知是,乃能脫人亦能自脫,復能業人亦能自業。

佛說小道地經


上篇:道地經

下篇:禪要經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經咒語文章列表
大藏經·經集部目錄

解深密經

解深密經卷第一 序品第一 如是我聞:一時,薄伽梵住最...

【註音版】拔一切業障根本得生淨土神咒(往生咒)

拔一切業障根本得生淨土神咒(往生咒)...

【註音版】地藏菩薩本願經

根據弘化社《地藏菩薩本願經》流通本印本校對註音。...

梵網經菩薩戒本

【依東林寺版本】 (舉香讚) 爐香乍熱。法界蒙熏。諸...

佛說不增不減經

佛說不增不減經 元魏北印度三藏菩提流支譯 如是我聞:...

六趣輪迴經

六趣輪迴經 馬鳴菩薩集 西天譯經三藏朝散大夫試鴻臚少...

佛說申日經

佛說申日經(開元錄中無法護譯,恐是支謙誤為法護) 西...

佛藏經

佛藏經卷上(奉入龍華經一名選擇諸法) 姚秦龜茲三藏鳩...

佛說八無暇有暇經

佛說八無暇有暇經 大唐三藏法師義淨奉 制譯 如是我聞...

順權方便經

順權方便經卷上(一名轉女菩薩) 西晉月支三藏竺法護譯...

【註音版】八大人覺經

八大人覺經...

稱讚淨土佛攝受經

如是我聞:一時,薄伽梵在室羅筏住誓多林給孤獨園,與...

金色王經

金色王經 東魏天竺優婆塞瞿曇般若流支譯 如是我聞:...

永嘉證道歌

君不見。絕學無為閒道人。不除妄想不求真。 無明實性...

佛說頂生王故事經

佛說頂生王故事經 西晉三藏法炬譯 聞如是: 一時,婆...

大乘寶雲經

大乘寶雲經卷第一 梁扶南三藏曼陀羅仙共僧伽婆羅譯 序...

【註音版】佛說一切如來烏瑟膩沙最勝總持經

佛說一切如來烏瑟膩沙最勝總持經...

【佛教詞典】意差別多種

【意差別多種】 p1209 瑜伽三卷十一頁云:或立一種意。...

【佛教詞典】授手

有多種含義,可類分三種:(一)即佛伸手引導眾生入淨土...

盡責、知足、感恩、惜福

生存在這地球上的任何一個人,無論你是什麼宗教信仰,...

晚年能不能往生,有兩個指標

《阿含經》講三個法門:諸行無常,諸法無我,涅槃寂靜...

中陰身應跟哪種顏色的光走呢

問: 弟子看有些書上說,人死後因為業力的牽引仍然會在...

瞻部洲中多苦事,娑婆界內少閑人

瞻部洲中多苦事。瞻部洲就是南瞻部洲,指我們這個世間...

極忙之人的修行法門

【淨土起信二:淨土之說,有理有跡。論其理,則見於日...

佛教中夫妻相處守則

為佛弟子,若欲成為和睦相處的夫妻,應如何相待呢? 一...

如果很在意你的未來,那你應該學吃虧

以我善樂諸因果,他苦因果盡無餘;如風去來行取捨,由...

用覺悟奉獻來提升我們人生

法不孤起,仗境方生。今天,我們相聚洗心禪寺,這是緣...

祖師大德的戒淫法語

毫釐繫念,三途業因。瞥爾情生,萬劫羈鎖。 若諸世界,...

寧肯老僧墮地獄,不把佛法作人情

而菩薩為利養故。應答不答。倒說經律。文字無前無後。...

「無念」是沒有念頭還是還有善念

問: 佛是無念,此無念是完全沒有念頭?還是還有善念?...

喝藥酒和雞蛋牛奶是不是破戒

問: 居士修行如果有時一身痛,吃一點藥酒是不是破戒?...

【視頻】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廣大圓滿無礙大悲心陀羅尼經(聆志居士)

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廣大圓滿無礙大悲心陀羅尼經(聆志居士)

【視頻】《佛說阿彌陀經》妙喜居士讀誦

《佛說阿彌陀經》妙喜居士讀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