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佛說小道地經

後漢天竺三藏支曜譯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小道地經

後漢天竺三藏支曜譯

道人求息,所以不得息者,有四因緣。何等為四?一者、怙其善,不曉護戒自欲身;二者、以不護戒便黠意不生,以黠意不生便不知身,以不知身意便惑;三者、不解經,以不解經便不了了,以不了了意便疑;四者、不數校計命福日盡,心自可。用是四因緣故不得息。

道人求息,欲得息者,要當知坐行二事:一者、喘;二者、息。亦在二因緣:一者、為生;二者、為死。何等為喘?何等為息?所起意生為喘,意止為息。何等為生?何等為死?意滅為生,意起為死。要當先知是因緣,當那得分別知因緣所從起盡。

事在四對。何等為四?一者、不知食、多食、不學、不制,貪味過足;二者、意隨色,不諦校計多求自欲,為種苦本;三者、警意蓋起,多睡眠失本念耶,向夢中種栽;四者、疑惑便惡日增,便兩舌墮非,妄瞋恚,身口不相應。為是故,不墮禪棄,當那得近禪?

常數思惟喘息生滅起盡,當持何等意思惟分別?亦在四因緣:一者、近善知識;二者、識受語不妄;三者、貪誦經,晨夜習意;四者、守戒莫離法。息易得。

身有四病:或時地多,身不得安;或時水多,身不得安;或時火多,身不得安;或時風多,身不得安。此四得安,乃得身止。

意有四病:一者、癡多,意不得止;二者、瞋恚多,意不得止;三者、淫多,意不得止;四者、疑多,意不得止。四事不安,意不得止。

息亦有四病:或時多求,息不得止;或時念多,息不得止;或時歡喜多,息不得止;或時喘多,息不得止。道人行道,離是因緣,便得定意。

若身臃腫疥瘡肥盛,欲坐身不得安;或時食多,便火起,身不得安;或時飲多,便水起,身重目澁,身不得安;或時食多已復食,貪味過足,不學不制,便風起不得安,亦謂少食。

若癡多,不宜數入眾人群聚,當先誦經,不宜多聞好自守。若瞋恚多,不宜居家若少所有。若淫多,不宜觀伎樂及諸好色。若疑多,不宜數聞好言善語,常自守思惟責對。若求多,常當念不常,坐起著意。若念多,常當行證我所念皆為苦本。若歡喜多,計不得久,苦在後,當病制。若喘欷多,常當和心,不宜數出麁語,坐作罪。道人行道不識是因緣,終不近道;當能制此,黠意稍增,道易得。

道人求向道,要當知過去念事以過去,莫復念。何以故?復知為種故。譬如種穀,種稻便念當收稻,種豆便念當收豆。何以故?為生故。念亦如是,以種念便生,一切聚在十方,待殃福當受要,不得脫苦。墮殺便種殺,栽盜為種盜,栽淫為種淫,栽兩舌為種兩舌,栽惡口為種惡口,栽妄言為種妄言,栽綺語為種綺語,栽嫉為種嫉,栽瞋恚為種瞋恚,栽疑為種疑栽為。是故數數為念復增念,難得離苦。

當持何離是眾苦?要當禪棄,為不複種是十惡故,雖有餘種會當盡。何以故?譬如種穀,雖多得收,不複種種,但稍稍飯。雖久,飯不止,會有盡時。禪棄亦爾。何以故?不複種故。以墮禪棄,罪稍稍滅。何以故?稍稍禪棄為福,福以生,萬惡皆竟。但種道栽念,道以生便有黠,以有黠便能活人,亦能自活。

道人求向佛道,今世欲曉了知行意者,要在三念:有過去念、未來念、現在念;有福念、有罪念。或時,若讀經行禪,忽念久事曾為人所辱,若侵入墮好色,便因念生意,為作頭足,復增罪不能自制,從是因緣得罪為苦本,是為過去罪念。或時,從禪中若讀經,忽生善念,念素所行苦樂,思惟知不常,是為過去福念。

或時安靜,忽亂念生,念作非常,便失本念。貪淫多求,便作不死念,是為未來罪念。或時,若得安靜,便善念念栽,當從是因緣增黠,是為未來福念。

端在家居自守持戒,便邪念生,當作是念,多畜六畜更增憂失戒,是為現在罪念。以自家居自守持戒,復增善念常欲離,是為現在福念。

求向佛道,當先曉是罪福,乃可增黠。若求羅漢,一切斷,是為求向佛道。但欲增福多黠求羅漢,但欲墮禪滅惡,其黠在後。求佛增福要當多聞;黠要當諷經。欲知其要在護戒,護戒便能解經,便能福人亦能自福。

道人求向佛道,今世欲解菩薩行意者,要當復知是三戒:第一、當知持戒亦守戒;第二、當知不犯戒亦能戒;第三、當知戒曉戒能戒亦護戒。第一當知持戒者,若人有妻子,居家常齋不失,是為持戒;一身無妻子,自守不邪向,是為守戒。第二當知不犯戒者,若人眼視耳聽,能不墮聲色亦餘一切,是為不犯戒。為道寒苦,復為人所辱,能不失本念,是為耐戒,亦應忍辱。第三當知戒者,知某人持某戒,是為知戒。曉戒者,知某人樂道,為父母宗親知識所非嫉,不數數於眾人中曉說戒。能戒者,當知人能應何業,隨力所任授與,能使不失,若增若減應病與藥,是為能戒。護戒者,一切當護,附順當得其意,離惡知識當有護意,欲說十方人非人。若在伎樂、若在淫色,能教多少說善言,能不亂意,復令有福,是為護戒。求向佛道菩薩行業者,要當知是,乃能脫人亦能自脫,復能業人亦能自業。

佛說小道地經


上篇:道地經

下篇:禪要經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經咒語文章列表
大藏經·經集部目錄

禪秘要法經

禪秘要法經卷上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王舍城迦蘭陀竹園...

【註音版】佛說大吉祥天女十二名號經

佛說大吉祥天女十二名號經...

肇論

肇論序 小招提寺沙門 慧達 作 慧達率愚,通序長安釋...

唯識二十論

唯識二十論一卷 世親菩薩造 大唐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佛說須摩提長者經

佛說須摩提長者經(一名會諸佛前亦名如來所說示現眾生...

佛說栴檀樹經

佛說栴檀樹經 失譯人名,今附漢錄 聞如是: 一時佛從...

佛說大自在天因地經

佛說大自在天子因地經 西天譯經三藏朝散大夫試鴻臚少...

寂照神變三摩地經

寂照神變三摩地經 大唐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如是我聞...

佛說聖佛母小字般若波羅蜜多經

佛說聖佛母小字般若波羅蜜多經 西天中印度惹爛馱羅國...

佛說普法義經

佛說普法義經 後漢安息國三藏安世高譯 聞如是: 一時...

了本生死經

了本生死經 吳月氏優婆塞支謙譯 佛說是:「若比丘見緣...

【註音版】阿閦佛國經

阿閦佛國經...

現在賢劫千佛名經

現在賢劫千佛名經(亦名「集諸佛大功德山」) 爾時喜王...

百丈懷海禪師廣錄

洪州百丈山大智禪師語錄 師。諱懷海。福州長樂人也。...

勅修百丈清規

勅修百丈清規 禮部尚書臣胡濙等謹 題為重刊清規事禮科...

【註音版】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

地藏十輪經...

熾盛光道場念誦儀

熾盛光道場念誦儀拾遺序 宋雲間沙門靈鑑述 宋天竺法師...

【佛教詞典】正語正業正命為戒蘊

【正語正業正命為戒蘊】 p0507 瑜伽六十八卷二頁云:問...

【佛教詞典】戒體惟色

【戒體惟色】 p0692   大毗婆沙論一百四十卷十五頁雲...

修繕寶塔的功德

當佛陀在舍衛城的時候,當時的舍衛城裡有一位財富與多...

聖嚴法師《大悲咒與大悲懺的修行入門》

經懺,種類繁多,以觀音為主的《大悲懺》僅是其中之一...

天台宗的判教為何受到歷代修學者的重視

在中國佛教一千五百年曆史當中,影響佛教最深也最受歡...

居士遇到假和尚應該怎麼辦

問: 遇到假和尚化緣怎麼辦?一個出家師父開示,說碰...

貪小失大的夫婦

有個村莊座落在海邊,村民們平時務農,有時也到海里捕...

僧家之待客

常言道人生不如意事十有八九,人活一世難以一帆風順,...

不要自心生自鬼

月前,本寺一位修行者往生了。 有位小法師,來寺掛單...

文珠法師《無邊的願行—普賢菩薩》

無邊的願行普賢菩薩 今天講的題目,是無邊的願行。願...

法名太多用哪個合適

問: 弟子在寺院大皈依時起了個法名,依止師父又起了...

「淨土四信」是每個淨業行人的必修課

信娑婆世界是苦 首先是信此世界是苦。信我們所處的這個...

九華山大興和尚往生記

大興和尚,字了維,俗名朱毛和,又名朱萬全。 1894年,...

永遠不要用成見下結論

在別人的影子下活著,永遠只能做別人的影子。如果總是...

【視頻】《佛說阿彌陀經》李罕念誦

《佛說阿彌陀經》李罕念誦

【視頻】《安士全書》悟勝法師讀誦

《安士全書》悟勝法師讀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