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緣起聖道經

大唐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緣起聖道經

大唐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如是我聞:

一時薄伽梵在室羅筏國,住誓多林給孤獨園,與大苾芻眾千二百五十人俱,及諸菩薩摩訶薩等無量大眾。

爾時世尊告諸大眾:「吾未證得三菩提時,獨處空閑,寂然宴坐,發意思惟:『甚奇!世間沉淪苦海,都不覺知出離之法,深可哀愍。謂雖有生、有老、有死,此沒、彼生,而諸有情不能如實知生、老死出離之法。』

「我復思惟:『由誰有故而有老死?如是老死復由何緣?』我於此事如理思時,便生如是如實現觀:『由有生故便有老死。如是老死由生為緣。』

「我復思惟:『由誰有故而得有生?如是生者復由何緣?』我於此事如理思時,便生如是如實現觀:『由有有故便得有生。如是生者由有為緣。』

「我復思惟:『由誰有故而得有有?如是有者復由何緣?』我於此事如理思時,便生如是如實現觀:『由有取故便得有有。如是有者由取為緣。』

「我復思惟:『由誰有故而得有取?如是取者復由何緣?』我於此事如理思時,便生如是如實現觀:『由有愛故便得有取。如是取者由愛為緣。』

「我復思惟:『由誰有故而得有愛?如是愛者復由何緣?』我於此事如理思時,便生如是如實現觀:『由有受故便得有愛。如是愛者由受為緣。』

「我復思惟:『由誰有故而得有受?如是受者復由何緣?』我於此事如理思時,便生如是如實現觀:『由有觸故便得有受。如是受者由觸為緣。』

「我復思惟:『由誰有故而得有觸?如是觸者復由何緣?』我於此事如理思時,便生如是如實現觀:『由有六處便得有觸。如是觸者六處為緣。』

「我復思惟:『由誰有故而有六處?如是六處復由何緣?』我於此事如理思時,便生如是如實現觀:『由有名色便有六處。如是六處名色為緣。』

「我復思惟:『由誰有故而有名色?如是名色復由何緣?』我於此事如理思時,便生如是如實現觀:『由有識故便有名色。如是名色由識為緣。』

「我齊此識,意便退還,不越度轉,謂:『識為緣而有名色;名色為緣而有六處;六處為緣而有其觸;觸為緣受;受為緣愛;愛為緣取;取為緣有;有為緣生;生為緣故便有老死、愁、嘆、憂、苦、擾、惱生起。如是積集純大苦聚。』

「我復思惟:『無有誰故而無老死?由誰滅故老死隨滅?』我即於此如理思時,便生如是如實現觀:『無有生故便無老死。由生滅故老死隨滅。』

「我復思惟:『無有誰故而無有生?由誰滅故此生隨滅?』我即於此如理思時,便生如是如實現觀:『無有有故便無有生。由有滅故生即隨滅。』

「我復思惟:『無有誰故而無有有?由誰滅故此有隨滅?』我即於此如理思時,便生如是如實現觀:『無有取故便無有有?由取滅故有即隨滅?』

「我復思惟:『無有誰故而無有取?由誰滅故此取隨滅?』我即於此如理思時,便生如是如實現觀:『無有愛故便無有取。由愛滅故取即隨滅。』

「我復思惟:『無有誰故而無有愛?由誰滅故此愛隨滅?』我即於此如理思時,便生如是如實現觀:『無有受故便無有愛。由受滅故愛即隨滅。』

「我復思惟:『無有誰故而無有受?由誰滅故此受隨滅?』我即於此如理思時,便生如是如實現觀:『無有觸故便無有受。由觸滅故受即隨滅。』

「我復思惟:『無有誰故而無有觸?由誰滅故此觸隨滅?』我即於此如理思時,便生如是如實現觀:『無六處故便無有觸。六處滅故觸即隨滅。』

「我復思惟:『無有誰故而無六處?由誰滅故六處隨滅?』我即於此如理思時,便生如是如實現觀:『無名色故便無六處。名色滅故六處隨滅。』

「我復思惟:『無有誰故而無名色?由誰滅故名色隨滅?』我即於此如理思時,便生如是如實現觀:『無有識故便無名色。由識滅故名色隨滅。』

「我復思惟:『無有誰故而無有識?由誰滅故此識隨滅?』我即於此如理思時,便生如是如實現觀:『無有行故便無有識。由行滅故識即隨滅。』

「我復思惟:『無有誰故而無有行?由誰滅故此行隨滅?』我即於此如理思時,便生如是如實現觀:『無無明故便無有行。無明滅故行即隨滅;由行滅故識亦隨滅;由識滅故名色隨滅;名色滅故六處隨滅;六處滅故觸亦隨滅;由觸滅故受亦隨滅;由受滅故愛亦隨滅;由愛滅故取亦隨滅;由取滅故有亦隨滅;由有滅故生亦隨滅;由生滅故老死、愁、嘆、憂、苦、擾、惱皆亦隨滅。如是永滅純大苦聚。』

「我復惟:『我今證得舊道、舊徑、舊所行跡、古昔諸仙之所游履。』

「譬如有人遊行曠野、嶮穢、稠林,歘然值遇舊道、舊徑、舊所行跡、古昔諸人甞所游履。彼即尋行。既尋行已,見舊城郭、古昔王都,園林、池沼無不具足,淨妙街衢甚可愛樂。其人見已,如是思惟:『我今宜應速詣王所,啟白斯事。』爾時彼人便到王所,啟白王言:『大王當知!我有因緣遊行曠野、嶮穢、稠林,歘然值遇舊道、舊徑、舊所行跡、古昔諸人甞所游履。我即尋行。既尋行已,見舊城郭、古昔王都,園林池沼無不具足,淨妙街衢甚可愛樂。大王!今者若都彼城,定使大王昌隆廣大,安隱,豐樂,人民熾盛。』爾時其王便都彼城。後時王都昌隆廣大,安隱,豐樂,人民熾盛。

「我亦如是。今已證得舊道、舊徑、舊所行跡、古昔諸仙甞所游履。何等名為舊道、舊徑、舊所行跡、古昔諸仙甞所游履?當知即是八支聖道,謂初正見,次正思惟、正語、正業、正命、正勤、正念、正定,惟至第八。如是名為舊道、舊徑、舊所行跡、古昔諸仙甞所游履。我昔尋行。既尋行已,曾見老死,見老死集,見老死滅,見於老死趣滅行跡。如是曾見生、有、取、愛、受、觸、六處、名色、識、行,曾見行集,曾見行滅,曾見於行趣滅行跡。我於此法自然通達。現等覺已,告諸苾芻、諸苾芻尼、鄔波索迦、鄔波斯迦,及告種種外道、沙門、諸婆羅門、雜出家類無量大眾。是諸苾芻若於此中能正修行成能證者,便能證得正理法善。諸苾芻、苾芻尼、鄔波索迦、鄔波斯迦無量大眾,若於此中能正修行成能證者,便能證得正理法善。如是乃能增廣梵行,亦當饒益無量眾生,為諸天人正善開示。」

時諸苾芻及諸菩薩摩訶薩等無量大眾,聞佛所說,嘆未曾有,皆大歡喜,信受奉行。

緣起聖道經


上篇:貝多樹下思惟十二因緣經

下篇:佛說舊城喻經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經咒語文章列表
大藏經·經集部目錄

解深密經

解深密經卷第一 序品第一 如是我聞:一時,薄伽梵住最...

【註音版】拔一切業障根本得生淨土神咒(往生咒)

拔一切業障根本得生淨土神咒(往生咒)...

【註音版】地藏菩薩本願經

根據弘化社《地藏菩薩本願經》流通本印本校對註音。...

梵網經菩薩戒本

【依東林寺版本】 (舉香讚) 爐香乍熱。法界蒙熏。諸...

阿毗達磨界身足論

阿毘達磨界身足論卷上 尊者世友造 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

異部宗輪論

異部宗輪論一卷 世友菩薩造 三藏法師玄奘譯  佛般涅...

菩薩戒羯磨文

菩薩戒羯磨文(出《瑜伽論.本地分》中菩薩地) 彌勒菩...

大般若經·第九會能斷金剛分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五百七十七 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

佛說四無所畏經

佛說四無所畏經 西天譯經三藏朝散大夫試鴻臚卿傳法大...

長爪梵志請問經

長爪梵志請問經 大唐三藏法師義淨奉 制譯 如是我聞:...

佛說不增不減經

佛說不增不減經 元魏北印度三藏菩提流支譯 如是我聞:...

六趣輪迴經

六趣輪迴經 馬鳴菩薩集 西天譯經三藏朝散大夫試鴻臚少...

【註音版】佛說八種長養功德經

佛說八種長養功德經...

受持七佛名號所生功德經

受持七佛名號所生功德經 大唐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如...

八識規矩直解

八識規矩直解 三藏法師 玄奘 作 蕅益沙門 智旭 解...

佛說八無暇有暇經

佛說八無暇有暇經 大唐三藏法師義淨奉 制譯 如是我聞...

順權方便經

順權方便經卷上(一名轉女菩薩) 西晉月支三藏竺法護譯...

【註音版】八大人覺經

八大人覺經...

稱讚淨土佛攝受經

如是我聞:一時,薄伽梵在室羅筏住誓多林給孤獨園,與...

金色王經

金色王經 東魏天竺優婆塞瞿曇般若流支譯 如是我聞:...

永嘉證道歌

君不見。絕學無為閒道人。不除妄想不求真。 無明實性...

【佛教詞典】從非親俗人乞衣戒緣起

亦名:乞衣戒緣起 含注戒本·三十捨墮法:「佛在舍衛國...

【佛教詞典】必定

(術語)梵語阿鞞跋致Avaivartikā,譯言不退轉,又翻...

【東林原創漫畫】夫婦間的解怨妙法

【東林原創漫畫】夫婦間的解怨妙法...

攀緣心是怎麼生起的

再看欻然,就是起火的助緣。當我們人壽越來越少,進入...

聖嚴法師《不捨眾生》

一般人誤解佛教,甚至佛教徒們也誤解佛法,認為佛教是...

一念淫念的果報

兩千五百多年前,佛陀在印度應化的時候,龍王中有一位...

人生究竟是怎樣一回事

人生究竟是怎樣一回事?這是一個值得研究的問題,也是...

一把石頭換來每一生的富貴

舍衛國中有位富翁,他的夫人為他產下了一個胖嘟嘟的男...

西方淨土的欣慕行

釋尊對西方淨土依正莊嚴的描述,為我們建構起一個至極...

開悟和沒開悟的人心境之區別

原文: 所言念佛三昧,說之似易,得之實難,但當攝心切...

念佛心不夠懇切的原因

原文: 念佛,心不歸一,由於生死心不切。若作將被水沖...

調伏我們的心,就像馴服一頭牛

有一次,佛陀在拘睒彌城東南的瞿師羅園,告訴比丘們說...

天須菩提比丘的悟道因緣

佛陀的五百位釋迦族弟子中,有兩位比丘同名為須菩提:...

大學生學佛,總被別人看成另類

問: 我們大學生學佛,總會被別人看成另類,法師您對...

【視頻】禮佛大懺悔文(平興寺)

禮佛大懺悔文(平興寺)

【視頻】晚課(2021平興寺戒期)

晚課(2021平興寺戒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