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緣起聖道經

大唐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緣起聖道經

大唐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如是我聞:

一時薄伽梵在室羅筏國,住誓多林給孤獨園,與大苾芻眾千二百五十人俱,及諸菩薩摩訶薩等無量大眾。

爾時世尊告諸大眾:「吾未證得三菩提時,獨處空閑,寂然宴坐,發意思惟:『甚奇!世間沉淪苦海,都不覺知出離之法,深可哀愍。謂雖有生、有老、有死,此沒、彼生,而諸有情不能如實知生、老死出離之法。』

「我復思惟:『由誰有故而有老死?如是老死復由何緣?』我於此事如理思時,便生如是如實現觀:『由有生故便有老死。如是老死由生為緣。』

「我復思惟:『由誰有故而得有生?如是生者復由何緣?』我於此事如理思時,便生如是如實現觀:『由有有故便得有生。如是生者由有為緣。』

「我復思惟:『由誰有故而得有有?如是有者復由何緣?』我於此事如理思時,便生如是如實現觀:『由有取故便得有有。如是有者由取為緣。』

「我復思惟:『由誰有故而得有取?如是取者復由何緣?』我於此事如理思時,便生如是如實現觀:『由有愛故便得有取。如是取者由愛為緣。』

「我復思惟:『由誰有故而得有愛?如是愛者復由何緣?』我於此事如理思時,便生如是如實現觀:『由有受故便得有愛。如是愛者由受為緣。』

「我復思惟:『由誰有故而得有受?如是受者復由何緣?』我於此事如理思時,便生如是如實現觀:『由有觸故便得有受。如是受者由觸為緣。』

「我復思惟:『由誰有故而得有觸?如是觸者復由何緣?』我於此事如理思時,便生如是如實現觀:『由有六處便得有觸。如是觸者六處為緣。』

「我復思惟:『由誰有故而有六處?如是六處復由何緣?』我於此事如理思時,便生如是如實現觀:『由有名色便有六處。如是六處名色為緣。』

「我復思惟:『由誰有故而有名色?如是名色復由何緣?』我於此事如理思時,便生如是如實現觀:『由有識故便有名色。如是名色由識為緣。』

「我齊此識,意便退還,不越度轉,謂:『識為緣而有名色;名色為緣而有六處;六處為緣而有其觸;觸為緣受;受為緣愛;愛為緣取;取為緣有;有為緣生;生為緣故便有老死、愁、嘆、憂、苦、擾、惱生起。如是積集純大苦聚。』

「我復思惟:『無有誰故而無老死?由誰滅故老死隨滅?』我即於此如理思時,便生如是如實現觀:『無有生故便無老死。由生滅故老死隨滅。』

「我復思惟:『無有誰故而無有生?由誰滅故此生隨滅?』我即於此如理思時,便生如是如實現觀:『無有有故便無有生。由有滅故生即隨滅。』

「我復思惟:『無有誰故而無有有?由誰滅故此有隨滅?』我即於此如理思時,便生如是如實現觀:『無有取故便無有有?由取滅故有即隨滅?』

「我復思惟:『無有誰故而無有取?由誰滅故此取隨滅?』我即於此如理思時,便生如是如實現觀:『無有愛故便無有取。由愛滅故取即隨滅。』

「我復思惟:『無有誰故而無有愛?由誰滅故此愛隨滅?』我即於此如理思時,便生如是如實現觀:『無有受故便無有愛。由受滅故愛即隨滅。』

「我復思惟:『無有誰故而無有受?由誰滅故此受隨滅?』我即於此如理思時,便生如是如實現觀:『無有觸故便無有受。由觸滅故受即隨滅。』

「我復思惟:『無有誰故而無有觸?由誰滅故此觸隨滅?』我即於此如理思時,便生如是如實現觀:『無六處故便無有觸。六處滅故觸即隨滅。』

「我復思惟:『無有誰故而無六處?由誰滅故六處隨滅?』我即於此如理思時,便生如是如實現觀:『無名色故便無六處。名色滅故六處隨滅。』

「我復思惟:『無有誰故而無名色?由誰滅故名色隨滅?』我即於此如理思時,便生如是如實現觀:『無有識故便無名色。由識滅故名色隨滅。』

「我復思惟:『無有誰故而無有識?由誰滅故此識隨滅?』我即於此如理思時,便生如是如實現觀:『無有行故便無有識。由行滅故識即隨滅。』

「我復思惟:『無有誰故而無有行?由誰滅故此行隨滅?』我即於此如理思時,便生如是如實現觀:『無無明故便無有行。無明滅故行即隨滅;由行滅故識亦隨滅;由識滅故名色隨滅;名色滅故六處隨滅;六處滅故觸亦隨滅;由觸滅故受亦隨滅;由受滅故愛亦隨滅;由愛滅故取亦隨滅;由取滅故有亦隨滅;由有滅故生亦隨滅;由生滅故老死、愁、嘆、憂、苦、擾、惱皆亦隨滅。如是永滅純大苦聚。』

「我復惟:『我今證得舊道、舊徑、舊所行跡、古昔諸仙之所游履。』

「譬如有人遊行曠野、嶮穢、稠林,歘然值遇舊道、舊徑、舊所行跡、古昔諸人甞所游履。彼即尋行。既尋行已,見舊城郭、古昔王都,園林、池沼無不具足,淨妙街衢甚可愛樂。其人見已,如是思惟:『我今宜應速詣王所,啟白斯事。』爾時彼人便到王所,啟白王言:『大王當知!我有因緣遊行曠野、嶮穢、稠林,歘然值遇舊道、舊徑、舊所行跡、古昔諸人甞所游履。我即尋行。既尋行已,見舊城郭、古昔王都,園林池沼無不具足,淨妙街衢甚可愛樂。大王!今者若都彼城,定使大王昌隆廣大,安隱,豐樂,人民熾盛。』爾時其王便都彼城。後時王都昌隆廣大,安隱,豐樂,人民熾盛。

「我亦如是。今已證得舊道、舊徑、舊所行跡、古昔諸仙甞所游履。何等名為舊道、舊徑、舊所行跡、古昔諸仙甞所游履?當知即是八支聖道,謂初正見,次正思惟、正語、正業、正命、正勤、正念、正定,惟至第八。如是名為舊道、舊徑、舊所行跡、古昔諸仙甞所游履。我昔尋行。既尋行已,曾見老死,見老死集,見老死滅,見於老死趣滅行跡。如是曾見生、有、取、愛、受、觸、六處、名色、識、行,曾見行集,曾見行滅,曾見於行趣滅行跡。我於此法自然通達。現等覺已,告諸苾芻、諸苾芻尼、鄔波索迦、鄔波斯迦,及告種種外道、沙門、諸婆羅門、雜出家類無量大眾。是諸苾芻若於此中能正修行成能證者,便能證得正理法善。諸苾芻、苾芻尼、鄔波索迦、鄔波斯迦無量大眾,若於此中能正修行成能證者,便能證得正理法善。如是乃能增廣梵行,亦當饒益無量眾生,為諸天人正善開示。」

時諸苾芻及諸菩薩摩訶薩等無量大眾,聞佛所說,嘆未曾有,皆大歡喜,信受奉行。

緣起聖道經


上篇:貝多樹下思惟十二因緣經

下篇:佛說舊城喻經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經咒語文章列表
大藏經·經集部目錄

【註音版】佛前上供儀

出自弘化社《日誦經咒簡要科儀》...

譔集百緣經

譔集百緣經卷第一 菩薩授記品第一 (一)滿賢婆羅門遙...

普賢行願品

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四十 入不思議解脫境界普賢行願品...

佛說仁王般若波羅蜜經

序品第一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王舍城耆闍崛山中,與...

勝幢臂印陀羅尼經

勝幢臂印陀羅尼經 唐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如是我聞。...

不空罥索神咒心經

不空羂索神咒心經 唐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如是我聞。...

天請問經

天請問經 大唐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如是我聞: 一時...

解深密經

解深密經卷第一 序品第一 如是我聞:一時,薄伽梵住最...

阿闍世王授決經

阿闍世王授決經 西晉沙門釋法炬譯 聞如是: 一時,佛...

佛說法集名數經

佛說法集名數經 西天譯經三藏朝散大夫試鴻臚少卿傳法...

差摩婆帝授記經

差摩婆帝授記經 元魏北印度三藏菩提流支譯 如是我聞:...

佛說寶如來三昧經

佛說寶如來三昧經卷上 東晉天竺三藏祇多蜜譯 聞如是:...

賢劫經

賢劫經卷第一(亦名颰陀劫三昧,晉曰賢劫定意經) 西晉...

佛說阿彌陀經要解便蒙鈔

彌陀要解便蒙鈔序 切以。諸佛心要者。乃淨土妙門不可...

不退轉法輪經

不退轉法輪經卷第一 僧祐錄雲安公涼土異經在北涼錄第...

【註音版】佛說長者女菴提遮師子吼了義經

佛說長者女菴提遮師子吼了義經...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釋要

明菩薩沙彌智旭述 此直指吾人現前一念介爾之心。即是...

佛說八大菩薩經

佛說八大菩薩經 西天譯經三藏朝散大夫試光祿卿明教大...

【註音版】佛教念誦集--暮時課誦

根據上海佛學書局二五年一月印行的《佛教念誦集》(朝...

佛說雜藏經

佛說雜藏經 東晉平陽沙門法顯譯 佛弟子諸阿羅漢,諸行...

佛說奈女耆婆經

佛說奈女耆婆經 後漢安世高譯 佛在世時,維耶離國王苑...

【佛教詞典】五識無分別

【五識無分別】 p0271 俱舍論二卷五頁云:若五識身,有...

【佛教詞典】三種常

大乘莊嚴經論卷三菩提品以法身、報身、應身三身為具有...

讓心無所住,自然無有七情六慾的苦惱

在《佛說八大人覺經》中,佛陀教導我們,第一覺悟:「...

留三分餘地於人

知人不必言盡,留三分餘地於人,留些口德於己; 責人...

修行就是這麼簡單

如果你問什麼是修行,答:心平氣和是修行,不慌不忙做...

百食一味的故事

今天開始我們要講一些,既然是道場嘛,就是講一些入道...

念佛法語

1、念佛法門殊勝極妙。 2、信願念佛,決定往生。 3、...

只要這樣做,決定能生極樂世界

若人求往生,得至心念拜阿彌陀佛,求阿彌陀佛加持,發...

魚翅暗藏的五個「恐怖」真相

魚翅過去是皇室的貴族食物,但現在生活水平的提高,讓...

正確的面對業力

我們學了唯識學以後,我們看到我們無窮無盡的過去,我...

國王殺生為佛所阻

佛陀時代,有位國王名叫和默處,由於他的國家地處偏僻...

面臨生死關頭,才能領會我們和那些魚兒一樣

常常在病人的床底下,或者桌子上都會放著一小鍋,或是...

常誦此咒自動酬還冤家宿債

誦楞嚴咒自動酬還冤家宿債 阿難。在在處處。國土眾生。...

「我見」是怎麼產生的

這個見就是我們凡夫種種的知見,當然以我見為根本。這...

【視頻】《般舟三昧經》聆志居士念誦

《般舟三昧經》聆志居士念誦

【視頻】《地藏菩薩本願經》男聲讀誦

《地藏菩薩本願經》男聲讀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