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阿毗達磨藏顯宗論卷第十八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阿毘達磨藏顯宗論卷第十八

尊者眾賢造

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辯業品第五之一

此中一類隨順造惡。怯難論者作如是言。如上所陳。諸內外事多種差別非業為因。現見世間果石等物眾多差別無異因故。謂從一種有多果生。無種為先有石等異。為對彼執故立宗言。頌曰。

 世別由業生  思及思所作
 思即是意業  所作謂身語

論曰。定由有情淨不淨業。諸內外事種種不同。云何知然。見業用故。謂世現見愛非愛果。差別生時定由業用。如農夫類由勤正業有稼穡等可愛果生。有諸愚夫行盜等業。便招非愛殺縛等果。復見亦有從初處胎不由現因有樂有苦。既見現在要業為先。方能引得愛非愛果。知前樂苦必業為先。故非無因。諸內外事自然而有種種差別。別所由業其體是何。謂心所思及思所作。故契經說。有二種業。一者思業。二思已業。思已業者。謂思所作。即是由思所等起義。應知思者即是意業。思所作者即身語業。如是二業於契經中。世尊說為三。謂身語意業。如是三業隨其次第。由所依自性等起故建立。此中已說意業自性。謂即是思。思如前辯。身語二業自性云何。頌曰。

 此身語二業  俱表無表性

論曰。應知如是所說諸業中。身語二業俱表無表性。故本論言。云何身業謂身所有。表及無表。云何語業謂語所有表及無表。復有何緣。唯身語業表無表性。意業不然。以意業中無彼相故。謂能表示故名為表。表示自心令他知故。思無是事故不名表。由此但言。身語二業能表非意。意無表故無表亦無。以無表名遮相似故。是表種類。然不能表立無表名。順正理中別釋無理。謂無相續所依心故。為身語動是表業耶。不爾云何。頌曰。

 身表許別形  非行有為法
 有剎那盡故  應無無因故
 生因應滅故  無決定因故
 地等無異故  了相有別故
 取不待餘故  相違因別故
 有滅不滅故  許別有微故
 非二根取故  彼定意境故
 分別堅等已  長等智方生
 一面觸多生  比知有長等
 於多觸聚中  定有長等故
 同故過同故  語表許言聲

論曰。發毛等聚總名為身。於此身中有心所起。四大種果形色差別。能表示心名為身表。如思自體。雖剎那滅而立意業。於理無違。如是身形立為身業。不立顯色及大種等為身表者。表通三性。此等皆唯無記性故。又顯色等不隨作者。欲樂生故。又設離心亦得生故。表必待心方得生故。若大種等一心所生。如體有差別。法亦應爾故。然不可謂一心所生有差別體成差別性。復云何知身語二業有善不善。契經說故。如契經言。諸有染污眼耳所識法。彼具壽為非諸有清淨眼耳所識法說亦如是。復云何知四大種等唯無記性。亦由經說。如契經言。或有一類身住十年。乃至廣說說心意識異滅異生。故大種等唯無記性。雖諸行法因果無間。異方生時。約世俗說名為行動。亦名表業。而身表業必是勝義。非一切行實有行動。以有為法有剎那故。非諸行體轉至餘方。乃有滅義。以有為法是處才生即還謝滅。剎那何謂。謂極少時此更無容前後分析。時復何謂。謂有過去未來現在分位不同。由此數知諸行差別。於中極少諸行分位。名為剎那。故如是說。時之極促故名剎那。此中剎那但取諸法有作用位。謂唯現在。即現在法有住份量。名有剎那。如有月子。或能滅壞故名剎那。是能為因滅諸法義。謂無常相能滅諸法。此俱行法名有剎那。復如何知諸有為法皆剎那滅必不久住。以諸有為後必盡故。現有滅法。有待客因。既不待客因才生已即滅。若初不滅後亦應然以後與初主因等故。既見後有盡。知前念念滅。若謂不然。世現見故。謂世現見薪等先有。由後與火客因合時。便致滅無不復見故。定無餘量過現量者。故非諸法滅皆不待客因。豈不應如鈴聲燈焰。如彼聲焰雖離手風。剎那剎那由主因滅。而手風合餘不更生。後聲焰無不復可取。如是薪等由主滅因。令念念滅後與火合。便於滅位不作餘因。以後不生不復可取。是故此義由比量成。非現量得。何謂比量。謂應如生無無因故。以有為法不見不待客主二因而得生者。謂羯剌藍芽牆識等。必待精血水土根等外緣資助。然後得生。若待客因薪等滅者。則有為法應並如生。要待客因然後得滅。而世現見覺焰音聲。不待客因由主因滅故一切行滅。皆不待客因。由此諸有為才生已即滅。滅因常合故。剎那滅義成。又若薪等滅火合為因。於熟變生中有下中上。應生因體即成滅因。所以者何。謂由火合能令薪等有熟變生。中上熟生下中熟滅。即生因體應成滅因。然理不應。因彼此有即復因彼此法成無。若謂焰生不停住故無斯過者。理亦不然。體類不殊無決定理。能為生滅二種因故。且於火焰差別生中。容計能生能滅因異。於地水酢灰雪日合。能令薪等熟變生中。如何計度生滅因異。故諸法。滅不待客因。但由主因令諸法滅。由如是理證。剎那滅義成是故有為皆無行動。無行動故。所說身表是形差別。其理極成。云何知形顯外別有。以形與顯了相別故。若形即用顯色為體。了相於中應無差別。既有長白二了相異。故於顯外別有形色。現見有觸同根所取。了相異故體有差別。如堅與冷或煖與堅。如是白長雖同根取。而了相異故體應別。是故顯形其體各異。又諸形色體必非顯。以不待顯能取形故如不待餘顯有餘顯覺生。二顯相望各別有體。既有形覺不待顯生。故知顯形定別有體。又相違因有差別故非體無異可有與此。與彼相違二因差別。若必不並說名相違。相違即因二法有此。相違因異。故體應別。現見世間。相違因異。體必有別。如心受等。同種類法必不並故。雖顯與形同居一聚。而見形顯有壞有存。故知相違因有差別。非體無異。可由相違因有差別有存有壞。是故形顯體別義成。然心受等雖有差別相違因義。而互為因方得生故。存壞必等。又顯與形有滅不滅。故知二法體別理成。現見世間名別體一。定無一滅一不滅義。如即火界亦名為煖。既見顯形雖同一聚。而有一滅一不滅時。故知顯形定別有體。若謂形色無別極微如顯極微故非實者。亦不應理。許形極微如顯有故。非不實有。如諸顯色。一一極微。無獨起理。設有獨起。以極細故非眼所得。於積集時眼可得故。證知定有顯色極微。形色極微亦應如是。寧獨不許有實極微諸有對色所積集處。皆決定有極微可得。既於聚色差別生中。有形覺生猶如顯覺。是故定應別有如種。能成長等形色極微。非顯極微即成長等。假所依壞。假必壞故。以假用實為自體故。若顯極微成麁顯色及形色者。則一聚中顯色壞時。形亦應壞。所依一故。如諸顯色。既見顯壞形色猶存。故知顯形所依各別。所依既別。體別理成。經主此中作如是難。若謂實有別類形色。則應一色二根所取。謂於色聚長等差別眼見身觸俱能了知由此應成二根取過。理無色處二根所取。然如依觸取長等相。如是依顯能取於形。此難不然。非許長等諸假形色二根取故。以彼長等諸假有法。定是意識所緣境故。一切假有唯是意識所緣境界。如前已辯能成長等如種極微。如是安布說為長等。是無分別眼識所取。非身能取。如是形色如依身根。了堅濕等。了長短等。不如是故。以非闇中了堅濕等。即於彼位或次後時。即能了知長短等相。要先分別堅等相已。然後長等比智方生。故長等形非身根境。謂於一面觸多生中。依身根門分別觸已。方能比度知觸俱行。眼識所牽意識所受。如是相狀差別形色。如見火色及嗅花香。能憶俱行火觸花色。經主於此復作是言。諸有二法定不相離。故因取一可得念餘。無觸與形定不相離。如何取觸能定憶形。此亦非理。現見世間諸觸聚中有形定故。謂形於觸雖無定者。而於一面多觸生中定有長色。於一切處觸遍生中定有圓色。如是等類隨應當知。是故所引同喻成立。又此與彼義應同故。謂煖觸於色及白色。於香亦無有定如形於觸。不應因彼火色花香。便能念知火觸花色。故非由此能遮遣形。異於顯色別有體義。又顯同形應有過故。謂眼喉中亦得煙觸。或時以鼻嗅彼煙香。因此了知煙中顯色。亦應顯色二根所取。非實物有如依身根。了諸觸已知長等相。是故身表是別形色。實有義成。語表業云何。謂言聲為體。離聲無別語能表故。非如身意離業別有。以語業名依體立故。如是已辯二表業相。無表業相初品已辯。定應許此是實有性。所以者何。頌曰。

 說三無漏色  增非作等故

論曰。以契經說色有三種。此三為處攝一切色。一者有色有見有對。二者有色無見有對。三者有色無見無對。除無表色。更復說何為此中第三無見無對色。由是無表實有理成。又契經中說。有無漏色。如契經說。無漏法云何。謂於過去未來現在諸所有色不起愛恚。乃至識亦然。是名無漏法。除無表色。何法名為此契經中諸無漏色十有色界。佛於經中一向說為有漏性故。由此無表實有理成。又契經說。有福增長。如契經言。諸有淨信若善男子或善女人。成就有依七福業事。若行若住若寐若覺。恆時相續。福業漸增福業續起。無依亦爾。除無表業。若起餘心或無心時。依何法說福業增長。無依福中。既無表業。寧有無表誰言此中。無有表業。理應有故。謂聞某處某方邑中現有如來或弟子住生歡喜故福常增者。彼必應有增上信心。遙向彼方敬申禮讚。起福表業及福無表。而自莊嚴希親奉覲。故依無表說福增長。又非自作但遣他為。若無無表業。不應成業道。以遣他表非彼業道攝。此業未能正作所作故。使作所作已。此性無異故。然由先表及能起思為加行故。後時教者雖起善心。多時相續仍有不善。得相續生使所作成。時有力能引如是類大種及造色生。此所造色生。是根本業道。即彼先表及能起思現在前時為因。能取今所造色為等流果。於今正起無表色時。彼在過去能與今果。唯彼先時所起思業。於非愛果為牽引因。彼業道生能為助滿。令所引果決定當生。無表若無此應非有。又若無無表。應無八道支。以在定時語等無故。由此無表實有理成。此無表名。為目何體。目遠離體。遠離非作非造。無表一體異名。非唯遮作即名無表。如世間說非婆羅門。世共了知別目一類。業為因故。如彩畫業。此無表色亦立業名。因表因思而得生故。為諸無表皆二力生。不爾云何唯欲界系。所有無表可由強力二因所生。以欲界思非等引故。離身語表無有功能。發無表業靜慮俱思定力持故。不待於表有勝功能發無表業。由此無表雖無作相。作為因故亦得業名。無表與表俱所造色。所依大種為異為同。頌曰。

 此能造大種  異於表所依

論曰。無表與表雖有俱生。然能生因大種各異。麁細兩果因必異故。生因和合有差別故。一切所造色多與生因大種俱生。然現在未來。亦有少分。因過去者。少分者何。頌曰。

 欲後念無表  依過大種生

論曰。唯欲界系初剎那後。所有無表從過大生謂欲界所繫。初念無表與能造大種俱時而生。此大種生已。能為一切未來自相續無表生因。此與初剎那無表俱滅已。第二念等無表生時。一切皆是前過去大種所造。此過大種為後後念無表所依能引發故。與後後念無表俱起。身中大種但能為依。此大種若無。無表不轉故。如是前俱二四大種。望後諸無表。為轉隨轉因。譬如輪行因手依地。手能引發地但為依。前俱大種應知亦爾。大種通五地。身語業亦然。何地身語業。何地大種造。頌曰。

 有漏自地依  無漏隨生處

論曰。身語二業略有二種。一者有漏。二者無漏。若有漏者。五地所繫。欲界所繫。身語二業。唯欲界系。大種所造。如是乃至第四靜慮身語二業。唯是彼地大種所造。若無漏者。依五地身隨生此地應起現前。即是此地大種所造。以無漏法不墮界故。必無大種是無漏故。由所依力無漏生故。表無表業其類是何。復是何類大種所造。頌曰。

 無表無執受  亦等流情數
 散依等流性  有受異大生
 定生依長養  無受無異大
 表唯等流性  屬身有執受

論曰。今此頌中先辯無表。諸無表業略有二種。定不定地有差別故。然其總相皆無執受。與有執受相相違故。唯善不善故。非異熟生。無極微集故。非所長養。有同類因故。有是等流。亦言為顯有剎那性。謂初無漏俱生無表。待識生故有情數攝。若就差別分別所依。不定地中所有無表。等流有受異大種生。異大生言。顯身語七一一是別大種所造。定生無表差別有二。謂諸靜慮無漏律儀。此二俱依定所長養。無受無異大種所生。無異大言。顯此無表七支同一具四大種所造。應知有表唯是等流。此若屬身是有執受。餘義皆與散無表同。謂有情數及依等流。有受別異四大種起。何緣散地所有無表能造大種。唯等流性定地無表所長養生。以殊勝心現在前位必能長養大種諸根。故定心俱必有殊勝長養大種。能作生因造定心俱。所有無表散地無表。因等起心不俱時故。在無心位亦有起故。所依大種唯是等流。因等起心不能長養。能生無表諸大種故。若爾散地無表所依。誰等流果。有作是說。是次前滅大種等流。能造無對所有大種。非造有對大種等流。果有細麁。種類別故。如是說者。從無始來。定有能造無對造色。已滅大種為同類因。能生今時等流大種。造有表業。大種亦應是無始來同類大種之等流果。非從異類。定生無表所依大種無執受者。定心果故。必無愛心。執此大種。以為現在內自體故。又此大種無有其餘執受相故。名無執受。散地無表所依大種有執受者。散心果故。以有愛心執為現在內自體故。如顯色等所依大種系屬依身而得生故。亦可毀壞。外物觸時可生苦樂。何緣定心所生無表。是無別異大種所生。散無表生依別異大。定生無表七支相望展轉力生同一果故。唯從一具四大種生。散此相違故依異大。若散無表同一生因。隨越一時應越一切。定生無表七支相望。生因既同。必頓舍故。豈不如對一切有情相續所生遠離殺戒。雖同一具大種所生。非越一時頓越一切。七支相對。理亦應然。此例不然。彼雖一具大種所造。然其所對一一有情相續異故。若七支戒無異大生。所對有情相續既一。何緣越一非越一切。是故此彼為例不齊。若爾此應同命根理。如命根體為具身依。身不具時亦為依止。故身雖缺隨有餘根。命猶能持令不斷壞。如是一具大種為因。能生七支具不具果。故支雖缺隨有餘支。大猶能持令不斷壞。此亦非例。以彼命根先與缺身俱時而起。中間有與具身俱生。後缺減時復有俱起。故於具缺各別任持。大種不然。一具大種為一相續。無表生因若與七支為生因者。未常暫與缺支俱生。如何缺一時。持餘令不斷。即由此理從無貪等為因所生離殺等戒。雖有對一有情相續而越一時。非越一切。以是各別大種果故。大種別者。果類別故。雖對別異有情相續發多無貪所生無表。而但一具大種為因。以所生果類無別故。由是若對一有情身。一具七支生因同者。則隨越一應越一切。前所設難其理善成。故散七支依別大種。如天眼起非壞本形。表色生時理亦應爾。故雖身表在身中生。而無異熟色斷已更續過。亦無一具大種聚中有二形色俱時起過。以諸身表別有等流大種新生為所依故。隨依身份表色生時。此一分身應大於本。大及形色極微增故。然不現見其理如何。有釋此言。以表及大相微薄故。如染支體。然不見有大相可得。有說身中有孔隙故。雖得相容納而不大於本。已辯業門略有二種。謂思思已業差別故。復有三種。謂身語意業差別故。復有五種。謂身語二各表無表及思唯一業差別故。如是五業性及界地建立云何。頌曰。

 無表記餘三  不善唯在欲
 無表遍欲色  表唯有伺二
 欲無有覆表  以無等起故

論曰。無表唯通善不善性無有無記。所以者何。是強力心所等起故。無記心劣無有功能。為因等起引強力業。令於後後餘心位中及無心時亦恆續起。所言餘者。謂二表及思三。謂皆通善不善無記。於中不善在欲非餘。有不善根無慚愧故。善及無記隨其所應。三界皆有不別遮故。欲色二界皆有無表。決定不在無色界中。以無色界中有伏色想故。厭背諸色入無色定。故彼定中不能生色。或隨何處有身語轉。唯是處有身語律儀。無色界中無身語轉。故彼無有身語律儀。毘婆沙師作如是說。為治惡戒故起尸羅。唯欲界中有諸惡戒。無色於欲具四種遠。一所依遠。二行相遠。三所緣遠。四對治遠。所依遠者。謂於等至入出位中。等無間緣為所依體無容有故。行相遠者。謂無色心畢竟無能。於欲界法作苦麁等諸行相故。所緣遠義。類此應知。由無色心但能以下第四靜慮有漏諸法。為苦麁等行相所緣。對治遠者。謂若未離欲界貪時。必定無容起無色定。能為欲界惡戒等法。厭壞及斷二對治故。非不能緣可能厭壞。故無色界無無表色。表色唯在二有伺地。謂通欲界初靜慮中。非上地中可言有表。說有伺者。為顯一切初靜慮中遍有表業。若於上地表業全無。語表既無。何有聲處。有外大種為因發聲不遮外聲。故無有失。有餘師說。上三靜慮亦有無覆無記表業。理必應然。上三地中起三識身。既無有失。如何不起發表業心。然善染心上不起下。下善下染劣故斷故。由是生上無善染表。前說為善。所以者何。雖彼現前非彼系故。有覆無記表欲界定。無唯初靜慮中可得說有。曾聞大梵有誑諂言。謂自眾中為避馬勝所徵問故矯自嘆等。復以何緣二定以上都無表業。於欲界中無有有覆無記表業。以無發業等起心故。有尋伺心能發表業。二定以上都無此心。雖起下地心發身語表。然如識身等非上地系。又發表心唯修所斷。見所斷惑內門轉故。以欲界中決定無有有覆無記修所斷惑。是故表業上三地都無。欲界中無有覆無記表。為但由等起令諸法成善不善性等。不爾云何由四種因成善性等。一由勝義。二由自性。三由相應。四由等起。何法何性。由何因成。頌曰。

 勝義善解脫  自性慚愧根
 相應彼相應  等起色業等
 翻此名不善  勝無記二常

論曰。勝義善者。謂真解脫。以安隱義。說名為善。謂涅槃中眾苦永寂。最極安隱猶如無病。此由勝義安立善名。是故涅槃名勝義善。或真解脫是勝是義。得勝義名。勝謂最尊無與等者。義謂別有真實體性。此顯涅槃無等實有。故名勝義。安隱名善。是善常故。自性善者。謂慚愧根。以有為中唯慚與愧。及無貪等三種善根。不待相應及餘等起。體性是善猶如良藥。相應善者。謂彼相應。以心心所要與慚愧善根相應方成善性。若不與彼慚等相應。善性不成。如雜藥水。等起善者。謂身語業。生等及得二無心定。以是自性及相應善所等起故。立等起名。如良藥汁所引生乳。因異類心亦起諸得。如因靜慮得通果心。勝無記心現在前故。得諸染法。勝染污心現在前故。得諸善法。此等如何成善等性。以就彼法俱生得故。密作是言。非異類心不作緣起。故無有失。雖異類心亦為緣起。而成善等。非待彼心。或復因彼諸得等起。即待彼故成善等性。故得由等起成善等性異。如說善性四種差別。不善四種與此相違。云何相違。勝義不善。謂生死法。由生死中諸法皆以苦為自性極不安隱猶如痼疾。自性不善。謂無慚愧三不善根。由有漏中唯無慚愧及貪瞋等三不善根不待相應及餘等起。體是不善。猶如毒藥。相應不善。謂彼相應。由心心所法要與無慚愧不善根相應方成不善性。異則不然如雜毒水。等起不善。謂身語業生等及得。以是自性相應不善所等起故。如毒藥汁所引生乳。若爾應無一有漏法。是無記或善皆生死攝故。一切皆應是不善攝。雖據勝義。理實應然。而於此中約異熟說。諸有漏法若不能記異熟果者。立無記名。於中若能記愛異熟。說名為善。如善不善既有勝義。亦有勝義無記法耶。亦有。云何。謂二常法。以非擇滅及太虛空。更無異門。唯無記性。是故獨立勝義無記。無別自性相應等起。無一心所。唯無記性與無記心偏相應故。設方便立自性等三。亦攝不盡。無記多故。由是無記唯有二種。一者勝義。二者自性。有為無記是自性攝。不待別因成無記故。無為無記是勝義攝。以性是常無異門故。若等起力。令身語業成善不善。此身語業所依大種例亦應然。俱從一心所等起故。此難非理。以作者心本欲起業非大種故。謂無作者。於大種中發起樂欲。我當引發如是種類大種現前。由此為門善噁心起。又世現見身語二業待心而生。未曾見有身語二業離心而起。然四大種離心亦生。故知彼法非待心起。又如眼等不待心生。其性便無善等差別。如是大種不待心生。故理亦無善等差別。若爾諸得及生等相。應無等起善等差別。以非本心所欲起故。無心位中亦現起故。此難非理。由法勢力安立善等差別成故。謂得四相依法而立。非如大種無待自成。有為法中無有一法不待心力成善不善。是故諸得及生等相。如所屬法。要由心力成善等性。其理善成。生已離心。雖相續轉。亦無有過。即是前心勢力所引。令其轉故。隨定無表定等力生。理亦應成。等起善性。天眼天耳應善性攝。以是善心所等起故。此難非理。以彼二通解脫道心。是無記故。彼二與道俱時生故。

說一切有部顯宗論卷第十八

 

上篇:阿毗達磨藏顯宗論

下篇:中論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經咒語文章列表
大藏經·毗曇部目錄

僧伽吒經

僧伽吒經卷第一 如是我聞:一時婆伽婆,在王舍城靈鷲...

右繞佛塔功德經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與大比丘僧及...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600卷)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一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二 大般...

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

如是我聞:一時,婆伽婆入於神通大光明藏,三昧正受,...

阿毗曇心論經

阿毘曇心論經序 今欲解釋阿毘曇心利益弟子故。問曰。...

五事毗婆沙論

五事毘婆沙論卷上 尊者法救造 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阿毗達磨順正理論

阿毘達磨順正理論卷第一 尊者眾賢造 三藏法師玄奘奉 ...

眾事分阿毗曇論

眾事分阿毘曇論卷第一 尊者世友造 宋天竺三藏求那跋陀...

【註音版】佛說無常經·臨終方訣附

佛說無常經·臨終方訣附...

佛說發菩提心破諸魔經

佛說發菩提心破諸魔經卷上 西天譯經三藏朝奉大夫試光...

佛說觀無量壽佛經

御製無量壽佛讚  西方極樂世界尊,  無量壽佛世希...

文殊師利普超三昧經

文殊支利普超三昧經卷上(一名阿闍世王品) 西晉月氏三...

【註音版】佛說觀普賢菩薩行法經

觀普賢菩薩行法經...

佛臨涅槃記法住經

佛臨涅槃記法住經 大唐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如是我聞...

黃檗斷際禪師宛陵錄

黃檗斷際禪師宛陵錄 裴相公問師曰。山中四五百人。幾...

佛說緣本致經

佛說緣本致經 失譯人名今附東晉錄 聞如是: 一時,佛...

【註音版】大乘本生心地觀經報四恩品

大乘本生心地觀經報四恩品...

【佛教詞典】梵儀

(雜語)沙門出家之風儀也。...

【佛教詞典】僧制

有關匡正僧尼行為之制度。又稱清規、僧禁。即於僧團除...

到底要不要受戒

一個人,到底要不要受戒?說:誒,我不受戒,我也可以...

對經典不尊重和褻瀆,都會有後果的

把這個經典作為枕頭,你去這樣作的話,就會損你的福報...

無常力最大

過去,有一個村落的長者們,聽說佛陀要到村落來,立刻...

念佛普攝華嚴法界

原文 : 又問:華嚴法界,密義重重,以無量修多羅而為...

父母要我放棄病重的妻子,該怎麼辦

問: 法師您好!我跟妻子結婚快四年了,第二年妻子就...

世若無佛,孝順父母就是在供佛

為孝養父母,知恩報恩故,今得速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因為這一幕,屠夫從此不再殺生

【善男子,若菩薩摩訶薩能盡形壽遠離殺生,即是施與一...

聖嚴法師《永不疲倦》

不寐夜長,疲倦道長,愚生死長,莫知正法。(大智度論...

出世與入世

無相禪師行腳時,口渴尋水,這時看到一個青年在池塘裡...

阿彌陀佛的光明特別殊勝

觀察一個初學者,我們出家眾最清楚了,一眼就可以看得...

鬼神的福報也各不相同

問: 佛教說是無神論者,但是有因果,受人天果報,那...

面對災難切記勤念觀音

● 天災、人禍,相繼而至。當令家人,同念觀音,以為預...

【視頻】《佛說阿彌陀經》平興寺唱誦

《佛說阿彌陀經》平興寺唱誦

【視頻】《大乘妙法蓮華經》慧平法師(第二版)

《大乘妙法蓮華經》慧平法師(第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