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阿毗達磨藏顯宗論卷第十一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阿毘達磨藏顯宗論卷第十一

尊者眾賢造

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辯差別品第三之七

緣與因義差別云何。有說。因緣遍不遍異。初四二緣攝六因故。二三二緣非因攝故。六因四緣體。雖無別而義有異。且等無間及所緣緣。既非因攝。故知餘二義亦有殊。緣義等故。與因皆別故。有總辯因緣異。言因謂能生。緣能長養。猶如生養二母差別。又緣攝助因方能生。生已相續。緣力長養故。或有說。因唯有一緣乃眾多。猶如種子糞土等異。又因不共。共者是緣。如眼如色。又作自事名因。若作他事名緣。如種糞等。又能引起名因。能任持者名緣。如花如帶。又近名因。遠者名緣。如珠如日。又因能生。緣者能辦。如酪出生酥人鑽器能辦。又正有義名因。能助顯發名緣。如字界字緣。於義有差別。如斯等類差別眾多。是故因緣別立名想。此總意顯因親緣疎。故因緣中親疎數廣。已隨理教略辯諸緣。如是諸緣顯法生滅以為作用。應說何緣於何位法而興作用。頌曰。

 二因於正滅  三因於正生
 餘二緣相違  而興於作用

論曰。前說五因為因緣性。二因作用於正滅時。正滅時言顯法現在。滅現前故名正滅時。俱有相應二因。於法滅現前位而作功能。此位二因作功能者。謂俱生品。隨闕一時作用。皆無不能取境於現在位。如是二因雖俱一時取果與果。而今但約與果功能。所言三因於正生者。謂未來法於正生位生現前故。名正生時。同類遍行異熟三種法。正生位而作功能。故有說言。等流異熟二果因力牽引令生同類遍行。容有無間等流果起可言彼果於正生時因興作用。異熟因果必隔遠時。其因久滅果方正起。如何作用在果生時。非過去時可有作用。此言作用意顯功能。二相別中已曾思擇。其因雖滅經無量時。而有功能令自果起。由不共故。自果生時作用雖無。而於自果與功能上立作用名。唯取果功能乃名真作用餘名作用皆是假說。已說因緣二時作用。二緣作用與此相違。等無間緣於法生位而興作用。以彼生時前心心所引開避故。若所緣緣能緣滅位而興作用。以心心所要現在時方取境故。其增上緣法生滅位皆無障住。故彼作用一切無遮。今應思擇。俱有相應及所緣緣。若法生已方興作用。何須立此二因一緣。若執因緣要有作用。方許立為因緣性者。則未來世應無因緣。然宗所許不應為難。若爾云何說有作用。若離如是二因一緣。正滅位中所引諸法。應無作用取境功能。若作用無亦名緣者。諸阿羅漢最後心等。亦應可立等無間緣。此責非理。前已辯故。說所緣緣非要由有作用方立。何相關涉。而將例彼等無間緣。彼緣要由開避牽引。故唯現在正可安立。於未來世定無彼緣。於現在時曾有作用。故雖過去亦可安立。其所緣緣非唯現在。但有體性皆可成緣。不必要由作用而立。唯於少分少分成緣。得作用名非於一切。云何知有體方得成緣。所緣體若無覺不生故。若所緣緣要有作用後法無為。應有前果。或此作用非據親生諸果而立。但據諸法起用所憑說為作用。故後無為無前果失。應言何法由幾緣生。頌曰。

 心心所由四  二定但由三
 餘由二緣生  非天次第故

論曰。此中由言為顯故義。謂心心所。四緣故生。其所緣緣。除生心等無別有用。謂六識身及相應法。隨其所應以色等五及一切法為所緣緣。心等因緣具五因性。前生自類開避引發。是謂心等。等無間緣此增上緣。即一切法。各除自性隨其所應。豈不一緣二因作用。非於彼法生時即有。如何心等四緣故生。如何因緣具五因性。雖法滅位作用方成。而法生時非無功力。離此彼法必不生故。以心心所必仗所緣及託二因方得生故。若法與彼法為所緣。或因無暫時非本論說故。二無心定三緣故生。除所緣緣。非能緣故。此因緣者但有二因。一俱有因。謂二定上生等諸相。二同類因謂前已生自地善法。等無間緣。謂入定心及相應法。增上緣者。謂如前說。豈不無想亦三緣生。是心心所等無間故。亦應說為心等無間。但非心等加行引生故。於此中廢而不說。或此無想但聲所顯。非如二定相對立故。二定何緣。是心等無間而不說。是心等無間緣。由心等力所引生故。如心心所生必系屬前心滅故。非如色法可與餘心俱時轉故。非如得等可有雜亂俱現前故。非如生等。是餘伴故。然心方便加行引生故。可說為心等無間與心等起。定相違害故。非心等等無間緣。又為此緣理相違故。謂修行者厭惡現行心心所法入無心定。若無心定復為此緣引心心所。則修行者應於此定無樂起心。為離現行心心所法入無心定。此復引生心心所法。不應正理。故非心等等無間緣。二定剎那前望於後。何緣不立等無間緣。諸念皆由心等引故。非由前念引後令起。若前能引後最後應無果。亦不可說此引出心。已說違心非心緣故。又出定心入心果故。入心無間出心未生。如何說彼為等無間。無等無間緣於中為隔故無間等無間二義有差別前心等力引後法生。後法名為前等無間。剎那無隔立無間名。是故二言其義各別故作是說。若法與心為等無間。彼法亦是心無間耶。應作四句。第一句者。謂無心定出心心所。及第二等諸定剎那。第二句者。謂初所起諸定剎那。及有心位諸心心所生住異滅。第三句者。謂初所起諸定剎那。及有心位心心所法。第四句者。謂第二等諸定剎那。及無心定出心心所生住異滅。若法與心為等無間。與無心定為無間耶。應作四句。謂前第三第四句為今第一第二句。即前第一第二句為今第三第四句。餘不相應及諸色法。皆因增上二緣所生。復云何知世間諸法。唯如上說因緣所生。非自在天我勝性等一因所起。由次第故。謂諸世間若自在等一因生者。則應一切俱時而生非次第起。因現有故。何法為障令不俱生。現見諸法次第而起。故知非但一因所生。若執世間隨自在欲前後差別故非頓起。是則應許非一因生。亦許欲為法生因故。此欲前後生滅差別理亦不成。因無異故。非因無異果有差別。要待異因果方別故。或差別故。應許頓生。所因前後無差別故。是則諸法亦應頓生。誰能為障令不頓起。若自在欲更待餘因。前後次第差別生者。應所因法復待餘因。則所待因應無邊際。因無邊故無始義成。不越釋門因緣正理。徒異名說自在為因。又無用故。不應妄執世間諸法自在為因。非自在天作大功力。生世間法少有所用。故不應謂自在為因。若為發生自歡喜者。但應發喜何用生餘。若喜離餘方便不發。是則彼喜餘方便生。自在於斯應非自在。於喜既爾餘亦應然。差別因緣不可得故。或餘方便應餘方便生。何用計從自在天所起。若餘方便離餘方便生喜。亦應非餘方便所起。或生苦具逼害有情。為發自喜。咄哉何用事斯暴惡自在天為。又信世間唯從自在一因所起。則撥世間現見罪福諸士用果。若言自在待餘罪福助發功能方成因者。但是朋敬自在天言。離所餘因緣不見別用故。時地水等種種因緣。於芽等生現有功力。芽等隨彼成有無故。於芽等生除彼功力不見別用。故不應計世間法起自在為因。自在既然。我勝性等亦應准此如應思擇。故無有法唯一因生。但從如前所說種種因緣所起。其理極成。既言色法因及增上二緣所生。大種所造總名為色。於中云何大種所造。自他相望互為因緣。頌曰。

 大為大二因  為所造五種
 造為造三種  為大唯一因

論曰。初言大為大二因者。是諸大種更互相望。但為俱有同類因義。俱起前生為因別故。謂隨闕一餘不生故。更互相望有俱有因。性類雖別而同一事。更相順故。有同類因。大於所造能為五因。何等為五。謂生依立持養別故。雖同時生而隨轉故。如互起影燈焰發明。大於所造得成因義。如是五因但是能作因之差別。大望所造為餘五因。理不成故。非一果故。非俱有因非相應因。不相應故。非染污故。非遍行因非異熟因。無記性故。非同類故。非同類因。問答抉擇如順正理。又本論中亦有文證。大望造色無五種因。如說。有色處非無記為因。亦非無記謂善色處。若爾應與經論相違。如契經言。因四大種施設色蘊。本論亦言。四大所造因增上等。俱不相違。據生因等五因說故。大與所造為生因者。從彼起故。如母生子為依因者。隨彼轉故。如臣依王為立因者。能任持故。如地持物為持因者。由彼力持令不斷故。如食持命為養因者。能增長故。譬如樹根水所潤沃。如是則顯大與所造為起變持住長因性。或生因者。一切大種生所造色。非離諸大種有造色生故。造色生已。同類相續不斷位中。火為依因。能令乾燥不爛壞故。水為立因。能為浸潤令不散故。地為持因。能任持彼令不墜故。風為養因。能引發彼令增長故。如是大種雖與所造無俱有等五種因義。而有生等五種別因。故與經論無相違失。諸所造色自互相望。但有三因。所謂俱有同類異熟。據所造類容有三因非一切。有俱有因者。謂隨心轉。身語二業七支相望展轉為因。同類因者。一切前生於後同類。異熟因者。謂諸不善及善有漏身語二業。能招異熟眼等色等。所造於大但為一因。謂異熟因。身語二業能招異熟四大種。故已辯諸法爾所緣生。當隨宗委辯等無間緣義。前雖總說諸心心所已生。除最後為等無間緣。未決定說何心無間有幾心生。復從幾心有何心起。今當定說心有多種。如何依彼可定說耶。且略說心有十二種。云何十二。頌曰。

 欲界有四心  善惡覆無覆
 色無色除惡  無漏有二心

論曰。且於欲界有四種心。謂善不善有覆無記無覆無記。色無色界各有三心。謂除不善餘如上說。如是十種說有漏心。若無漏心唯有二種。謂學無學合成十二。此十二心互相生者。頌曰。

 欲界善生九  此復從八生
 染從十生四  餘從五生七
 色善生十一  此復從九生
 有覆從八生  此復生於六
 無覆從三生  此復能生六
 無色善生九  此復從六生
 有復生從七  無覆如色辯
 學從四生五  餘從五生四

論曰。欲界善心無間生九。謂自界四色界二心。於入定時及續生位。如其次第生善染心。生何善心。復何地攝。此於初位生加行心。若於後時生離欲得。隨順住故無容起彼。生得善心生在此間。不能令彼起現前故。有說。彼心未至地攝。有言。亦攝在初靜慮。有說。亦在靜慮中間。尊者瞿沙作如是說。乃至亦在第二靜慮。如超定時隔地而起。有作是說。非等引心。無力能牽隔地心起。是故彼說理定不然。及無色一於續生位欲善無間生彼染心。並學無學隨順住故。欲善無間必定不生。色無色纏無覆無記。彼皆係屬自界心故。亦定不生無色界善。以彼於此四遠遠故。一所依遠。二行相遠。三所緣遠。四對治遠。即此復從八無間起。謂自界四色界二心。於出定時從彼善起。被初靜慮染定惱時。從彼染心生於欲善。求依下善為防退故。及學無學謂出觀時。染謂不善有覆無記。二各從十無間而生。謂自界四色無色六。於續生位上界六心。皆可命終生欲二染。必無無漏生染污心。故此非從學無學起。即此無間能生四心。謂自界四餘無生理。必無下地染心無間能生上地及無漏心。餘謂欲纏無覆無記此心從五無間而生。謂自界四及色界善。欲界化心從彼生故。即此無間能生七心。謂自界四及色界二。善與染污。於入定時欲界化心還生彼善。於續生位欲界無覆生彼染心。並無色一。於續生位此無覆心能生彼染。如是已辯欲界四心無間從生能生決定。色界善心無間生十一。謂除無色無覆無記心異熟生心屬自界故。即此復從九無間起。謂除欲界二染污心。及除無色無覆無記。有覆從八無間而生。除欲二染及學無學。即此無間能生六心。謂自界三欲善不善有覆無記。無覆從三無間而起。謂唯自界餘無生理。即此無間能生六心。謂自界三欲無色染。已辯色界三心相生。無色界善無間生九。謂除欲善欲色無覆。即此從六無間而生。謂自界三及色界善。並學無學有覆無間能生七心。謂自界三及色界善欲色界染。即此亦從七無間起。謂除欲色染及學無學心無覆。如色說從三無間生。謂自界三餘皆非理。即此無間能生六心。謂自界三及欲色染。已辯無色三心相生。學心從四無間而生。謂即學心及三界善。即此無間能生五心。謂前四心及無學一。非三界染。互相違故。非諸無覆。不明利故。餘謂無學從五無間生。謂三界善及學無學二。即此無間能生四心。謂三界善及無學一。不生學心彼非果故。非染無覆如前說故。說十二心互相生已。云何分此為二十心。頌曰。

 十二為二十  謂三界善心
 分加行生得  欲無覆分四
 異熟威儀路  工巧處通果
 色界除工巧  餘數如前說

論曰。三界善心各分二種。謂加行得生得別故。欲界無覆分為四心。一異熟生。二威儀路。三工巧處。四通果心。色無覆心分為三種。除工巧處。上界都無造作種種工巧事故。無色界無行等事故。無威儀路。無攝受支三摩地故。亦無通果。依如是理欲界有八。色界有六。無色有四。學無學心合為二十。如是二十互相生者。且說欲界八種心中加行善心無間生十。謂自界七除通果心。自類靜定無間生故。及色界一加行善心並學無學。即此復從八無間起。謂自界四二善二染。及色界二加行有覆。並學無學生得善心無間生九。謂自界七除通果心。及色無色有覆無記。即此復從十一心起。謂自界七除通果心。及色界二加行有覆。並學無學二染污心無間生七。謂自界七除通果心。即此復從十四心起。謂自界七除通果心。及色界四除加行善與通果心。並無色三除加行善。異熟威儀無間生八。謂自界六除加行善與通果心。及色無色有覆無記。即此復從七無間起。謂自界七除通果心。工巧處心無間生六。謂自界六除加行善與通果心。果此復從七無間起。除通果心。從通果心無間生二。謂自界一即通果心。及色界一即加行善。即此亦從二無間起。謂即前說自色二心。說欲界心互相生已。次說色界六種心中從加行善心無間生十二。謂自界六及欲界三。加行生得與通果心。並無色一加行善心學無學心。即此復從十無間起。謂自界四除威儀路與異熟生。及欲界二加行通果。並無色二加行有覆。學無學心生得善心無間生八。謂自界五除通果心。及欲界二不善有覆。並色界一有覆無記。即此復從五無間起。謂自界五除通果心。有覆無記無間生九。謂自界五除通果心。及欲界四二善二染。即此復從十一心起。謂自界五除通果心。及欲界三生得善心威儀異熟。並無色三除加行善。異熟威儀無間生七。謂自界四除加行善與通果心。及欲界二不善有覆。並無色一有覆無記。即此復從五無間起。謂自界五除通果心。從通果心無間生二。謂自界二加行通果。即此亦從二無間起。謂即前說自界二心。說色界心互相生已。次說無色四種心中加行善心無間生七。謂自界四及色界一。加行善心並學無學。即此復從六無間起。謂自界三唯除異熟。及色界一加行善心。並學無學生得善心無間生七。謂自界四及色界一有覆無記。並欲界二。不善有覆。即此復從四無間起。謂自界四。有覆無記無間生八。謂自界四。及色界二加行有覆。並欲界二不善有覆。即此復從十無間起。謂自界四及色界三。生得異熟與威儀路。並欲界三。名如色說。異熟生心無間生六。謂自界三除加行善。及色界一有覆無記。並欲界二不善有覆。即此復從四無間起。謂自界四。說無色心互相生已。次說無漏二種心中從有學心無間生六。謂通三界加行善心。及欲生得並學無學。即此復從四無間起。謂三加行及有學心。從無學心無間生五。謂前有學所生六中除有學一。即此復從五無間起。謂三加行及學無學。復有何緣加行無間。能生異熟工巧威儀。非彼無間生加行善。且異熟生由先業力所引發故。勢力羸劣。非作功用所引發故。不能引起加行善心。故彼不能生加行善。出心不由功用轉故。加行無間生彼無違。工巧威儀勢力羸劣。樂作功用。引發工巧及威儀故。不能引起加行善。心出心不由功用轉故。加行無間生彼無違。若爾染心不應無間生加行善。染著境界違背善故。勢力劣故。無斯過失厭倦煩惱數數現前。作是思惟。說何方便令無義聚止息不行。便如實知起過失境能生功德。脫我當起煩惱現前。尋復覺知起善防護。由斯願力能起加行。無始時來數習染故。勢力不劣。故染無間生加行善。欲界生得行相明利。非勝功用之所引發。以明利故。可有從彼。學無學心色界加行無間而起。非勝功用所引發故。不能從此引生彼心。色無色界生得善心不明利故。非勝功用所引發故。非學無學他界加行無間而起。亦非從此引生彼心。又欲生得以明利故。可從色染無間而生。能為防護色界生得不明利故。非無色染無間而起。作意有三。謂自共相勝解作意。有差別故。云何名為自相作意。謂觀諸色變礙為相。乃至觀識了別為相。如是等觀相應作意。云何名為共相作意。謂十六行相應作意。云何名為勝解作意。謂不淨觀及四無量有色解脫勝處遍處。如是等觀相應作意。如是三種作意無間聖道現前聖道無間亦能具起三種作意。若作是說。便順此言不淨觀俱行修念等覺分。有餘師說。唯從共相作意無間聖道現前。聖道無間方能具起三種作意。若爾何故契經中言。不淨觀俱行修念等覺分。由不淨觀調伏心已。方能引生共相作意。從此無間聖道現前。依此展轉密意而說。故無有過。有餘復言。唯從共相作意無間聖道現前。聖道無間亦唯能起共相作意。此言有失。所以者何。依未至等三地證入正性離生。聖道無間可生欲界共相作意。以欲界中共相作意去彼聖道非極遠故。若依第二第三第四靜慮證入正性離生。聖道無間起何作意。非起欲界共相作意。以極遠故。又於彼地無容有故。以非彼地已有曾得。共相作意異於曾得順抉擇分。非諸聖者順抉擇分可復現前。非得果已可重發生加行道故。彼今應說。此聖道後起何共相作意現前。豈不系屬順抉擇分。亦修彼類共相作意。如觀諸行皆是無常。觀一切法皆是無我。涅槃寂靜聖道無間引彼現前。此救非理。系屬加行所修作意。非得果後可引現前。是彼類故。前說聖道無間通三作意現前。於理為善。若依未至定得阿羅漢果。後出觀心。或即彼地或是欲界。依無所有處得阿羅漢果。後出觀心。或即彼地或是有頂。若依餘地得阿羅漢果。後出觀心唯自非餘地。於欲界中有三作意。一聞所成。二思所成。三生所得。色界亦有三種作意。一聞所成。二修所成。三生所得。無思所成。舉心思時即入定故。無色唯有二種作意。一修所成。二生所得。欲界聞思作意無間聖道現前。聖道無間具起三種作意現前。以諸聖道起必系屬加行道故。非生得善作意無間聖道現前。色界聞修作意無間聖道現前。聖道無間亦唯起彼二種作意。無色唯修作意無間聖道現起。聖道無間亦唯起修不起生得。若生第二靜慮已上。起初靜慮三識身時。諸有未離自地染者。彼從自地善染無記。作意無間三識現前。三識無間還生自地三種作意。諸有已離自地染者。除染作意。唯善無記作意無間三識現前。三識無間亦唯起此二種作意。於前所說十二心中。何心現前。幾心可得。頌曰。

 三界染如次  得七六二種
 色善二學三  二無餘自得

論曰。欲界染心正現前位。十二心內容得七心。色界染心正現前位。十二心內容得六心。無色染心正現前位。十二心內容得二心。為一剎那應言不爾。謂起欲界染污心時。或界退還。或續善本。或退勝德。於此三位隨容有數。總得七心界退還時。得自界四並色界染。亦容可得。續善本位得自善心。以疑心中續善根故。退勝德位三界染心及有學心。皆容可得。若起色界染污心時。或界退還。或退勝德隨容有數。總得六心界退還時。得自三種。及得欲界無覆無記。謂通果心退勝德位。色無色界二染污心。及有學心皆容可得。若起無色染污心時。頓得二心。謂學自染。此中唯有退勝德位。色界善心正現前位。十二心內容得二心。謂自善心無覆無記。由昇進故。若有學心正現前位。十二心內容得三心。謂有學心及色無覆並無色善。若初證入正性離生爾時學心即名為得。若以聖道離欲界染。最後所起解脫道時得色無覆。若以聖道離色界染得無色善。此中離言非究竟離。以於色染未全離時。無色善心已可得故。二謂欲色無覆無記。此二心中都無所得。餘謂前說染等心。餘謂無色界無覆無記。欲無色善及無學心。不說彼心正現前位得心差別。應知彼心正現前位。唯自可得諸所言得。據此類心先無所成。今創得故。

說一切有部顯宗論卷第十一

 

上篇:阿毗達磨藏顯宗論

下篇:中論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經咒語文章列表
大藏經·毗曇部目錄

右繞佛塔功德經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與大比丘僧及...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600卷)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一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二 大般...

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

如是我聞:一時,婆伽婆入於神通大光明藏,三昧正受,...

瑜伽師地論(100卷)

瑜伽師地論卷第一 瑜伽師地論卷第二 瑜伽師地論卷第三...

阿毗曇心論經

阿毘曇心論經序 今欲解釋阿毘曇心利益弟子故。問曰。...

五事毗婆沙論

五事毘婆沙論卷上 尊者法救造 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阿毗達磨順正理論

阿毘達磨順正理論卷第一 尊者眾賢造 三藏法師玄奘奉 ...

眾事分阿毗曇論

眾事分阿毘曇論卷第一 尊者世友造 宋天竺三藏求那跋陀...

佛說見正經

佛說見正經(亦名生死變識經) 東晉天竺三藏竺曇無蘭譯...

大乘理趣六波羅蜜多經

大乘理趣六波羅蜜多經序 御製 大朴既散,有為遂作。名...

大乘捨黎娑擔摩經

大乘捨黎娑擔摩經 西天譯經三藏朝散大夫試鴻臚卿傳法...

【註音版】佛說觀藥王藥上二菩薩經

佛說觀藥王藥上二菩薩經...

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經

如是我聞。一時,薄伽(qi)梵(fn)游化諸國,至廣嚴城,...

西方確指

西方確指序 丁未夏過雪山和尚方丈。和尚出一書授(餘...

明佛法根本碑

明佛法根本碑 大興善寺大曼拏攞阿闍梨三藏智慧論述 佛...

佛說諫王經

佛說諫王經 宋安陽侯沮渠京聲譯 如是我聞: 一時,佛...

【註音版】二時臨齋儀

出自弘化社《日誦經咒簡要科儀》...

【佛教詞典】常境

(術語)常智所照之境,離一切生滅之相,故云常境。經...

【佛教詞典】出世間智

梵語 lokottara-jāna。指聲聞、緣覺二乘之智。三智之...

無常不是說著玩的,要正確去面對

好景不常在,好花不常開,七天的時間,轉瞬之間就過去...

什麼是有漏與無漏福報

問: 阿彌陀佛!師父,現在好多師兄是初學佛,他們在...

受持菩薩戒的心得體會

我受菩薩戒的經歷和感受 某天,引領我入佛門的大師兄說...

避免橫死、災難的方法

1、念藥師咒 藥師經說:復次,曼殊室利,彼藥師琉璃光...

深信切願不容易,如何才能生起信心

問: 我學佛不久,今年29歲,盡管我的家人基本上都在...

慧律法師《熏染佛心》

念佛人身心性命完全歸付於彌陀。 也就是說,人是非常...

地藏菩薩跟其他的菩薩有何不同

【又是菩薩。名為善安慰說者。】 地藏菩薩跟其他的菩薩...

真正的自由-聖嚴法師與天主教樞機主教單國璽的對話

日期:二○○八年二月二十三日 地點:法鼓山台北安和...

其國眾生,無有眾苦,但受諸樂,故名極樂

舍利弗!彼土何故名為極樂? 在以下的經文當中,佛陀都...

怎樣品出年味裡的菜根香

農曆新年臨近,開始進入了中國味道的倒計時。記憶中過...

廣欽老和尚的考試,您能及格嗎

練就忍辱不動心 我的兩位剃度恩師,是跟隨上廣下欽老和...

為什麼幫助越貧窮的人功德就越大

問: 為什麼幫助越貧窮的人功德就越大,請講解一下。...

【視頻】八十八佛大懺悔文(文殊講堂僧眾)

八十八佛大懺悔文(文殊講堂僧眾)

【視頻】《大乘本生心地觀經》聆志居士讀誦

《大乘本生心地觀經》聆志居士讀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