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阿毗達磨藏顯宗論卷第九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阿毘達磨藏顯宗論卷第九

尊者眾賢造

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辯差別品第三之五

已辯能作因相。俱有因相云何。頌曰。

 俱有一果法  如大相所相
 心心隨轉等

論曰。若有為法同得一果。可得說此為俱有因。由助彼力得一果故。其相云何。如四大種。更互相望為俱有因。雖有體增體不增者。而皆三一更互為因。自體不應待自體故。亦不應待同類體故。一一大種唯待餘三。要四大種異類和集。方有功能生造色故。如是諸相與所相法。心與心隨轉。亦皆互為因等言為明諸心隨轉及諸能相亦互為因。是則俱有因。由得一果遍攝有為法。如其所應。然本論中。曾不見說心隨轉色與心為因。應辯此中造論者意。今我所見彼論意者。若法與心決定俱起。遍一切心。依心而轉。即說彼法與所依心展轉相望為俱有因。諸心所法非定俱起。或少或多現可得故。身業語業非遍諸心。不定心俱全無有故。生等諸相皆依心轉。非互相依。法為上首。生住異滅互相資故。由斯不說彼互為因。又於此中為欲顯示但說異類為俱有因。同類互為因不說而成義。又為顯示有身語業唯依於心不依於表。故不說彼與心為因。又彼大德意趣難了。諸有智者應更尋思。然於此中有作是計。唯心與色為俱有因。非色與心依心轉故。如王臣理勝不因劣。此喻不然。亦相資故心隨轉法。其體云何頌曰。

 心所二律儀  彼及心諸相
 是心隨轉法

論曰。一切心所靜慮無漏二種律儀。彼法及心之生等相。如是皆謂心隨轉法。何緣心隨相非心隨轉法。以隨相於心非俱有因故。何緣心隨相非心俱有因。不由彼力心得生故。彼於一法有功能故。又與心王非一果故。聚中多分非彼果故。若爾云何心能與彼為俱有因。由隨心王生等諸位彼得轉故。豈不應如大種生等。心亦用彼為俱有因。謂如造色非生等果。生等非不與諸大種為俱有因。此亦應爾。如是所例其理不齊。展轉果一果多。非彼果故。非諸造色。是諸大種。展轉果中。一果所攝。何容造色。非諸大種生等果故。例此為失。又如前說。前說者何。不由彼力心得生故。然諸大種與生等相。展轉力生。故無此失。何緣此法名心隨轉。頌曰。

 由時果善等

論曰。略說由時果等善等。十種緣故名心隨轉且由時者。謂此與心一生住滅及墮一世。由果等者。謂此與心一果等流及一異熟。由善等者。謂此與心同善不善無記性故。豈不但言一生住滅。即知亦是墮一世中。雖亦即知墮於一世。而猶未了。此法與心過去未來亦不相離。或為顯示諸不生法。故復說言及墮一世。若爾但應言墮一世。不爾應不令知定墮一世。豈不等流異熟亦是一果攝。如何一果外說等流異熟耶。實爾。此中言一果者。但攝士用及離系果。豈不此言通故亦攝等流異熟。雖言亦攝非此所明。然士用果總有四種。一俱生。二無間。三隔越。四不生。此顯與因非俱有果。為遮唯執與因俱生。和合聚中有士用果。此和合聚互為果故。自非自體士用果故。即顯非彼俱起和合。士用果中有一果義。是故別舉等流異熟。應知此中時一果一。顯俱顯共其義有殊。此中心王極少。猶與五十八法為俱有因。謂十大地法彼四十本相心八本隨相名五十八法。五十八中除心四隨相。餘五十四為心俱有因。有餘師說。五十八內能為心因。唯十四法。謂十大地法併心四本相。非諸心所生等相力。能為心因如心隨相。若爾便違品類足論。如彼論言。或有苦諦。以有身見為因。非與有身見為因。除未來有身見及彼相應法生老住無常。諸餘染污苦諦。或有苦諦。以有身見為因。亦與有身見為因。即所除法。彼作是言。我等不誦及彼相應法。應隨義理簡擇論文。方可誦持故。異此便壞俱有因相。或應許隨相。亦心俱有因。復有說言。一切同聚皆互相望為俱有因。於同聚中隨闕一種。所餘諸法皆不生故。此諸說中初說為善。本相與法其力等故。又此俱起和合聚中。有是能轉而非隨轉。謂即心王有唯隨轉。謂色及心不相應行。有是能轉。亦是隨轉。謂心所法隨心轉故。能轉心不相應行故。有二俱非謂除前相。已辯俱有因相。同類因相云何。頌曰。

 同類因相似  自部地前生
 道展轉九地  唯等勝為果
 加行生亦然  聞思所成等

論曰。能養能生。或遠或近。諸等流果。名同類因。應知此因唯相似法。於相似法非於異類。如善五蘊與善五蘊展轉相望為同類因。染污無記應知亦爾。有餘師說。淨無記蘊五是色果。四非色因。性下劣故。有餘師說。五是四果。色非四因。勢力劣故。有餘師說。色與四蘊相望展轉皆不為因。劣異類故。若就位說。有餘師言。羯賴藍位能與十位為同類因。頞部曇等九位一一皆除前位與餘為因後。位望前但有緣義。若爾最初羯賴藍色應無有因。初後老色應無有果。故理不然。復有師言。前生十位一一皆與後生十位。各自類色為同類因。由此方隅一切外分。各然自類如應當說。為諸相似。於相似法皆可得說為同類因。不爾云何自部自地。唯與自部自地為因。是故說言自部自地。部謂五部。謂見苦所斷乃至修所斷。地謂九地。謂欲界為一靜慮無色八。此中欲界見苦所斷。還與欲界見苦所斷為同類因。如是乃至欲界修所斷。還與欲界修所斷為因。如說。欲界五部所斷。靜慮無色各四地中。隨其所應皆如是說。此為一切。不爾前生謂唯前生。與後相似生未生法為同類因。是謂圓滿同類因相。唯說前生與後生果為同類因。於義便闕。不說與未生為同類因。故唯說過去與未來現在為同類因等。於義亦闕。不說過去有因果故。何故未來無同類因。彼無前後次第義故。豈不諸法於正生時。已能蠲除一切障礙。望未生者得說為前。又異熟因。於未來世亦應非有由異熟果。望異熟因無俱前故。要依前後立同類因。非正生時。已越後位。未有作用。如餘未來。過去唯前未來唯後。現通前後。約世定故。過去諸法雖皆是前。而取果時已定前後。非未來法於正生時。作用別餘可立前後。要至現在已生位中。方簡未來令成後位。以自作用取彼為果。若爾異熟因亦勿未來有此彼非類。所以者何。此同類因與等流果善等無別。若無先後應互為因既互為因。應互為果。互為因果。與理相違。既無理能遮互為果。則應許有果在因先。亦有二心互為因義。是則違害發智等文。彼異熟因與果相別。雖離前後而無上過。故同類因。就位建立。未來非有。若異熟因。就相建立。未來非無。言同類因唯自地者。定依何說。定依有漏。若無漏道展轉相望。一一皆與九地為因。謂四靜慮及三無色。未至中問。是名九地。餘無等引非勐利故。皆不能發無漏聖道。無漏九地互為因者。非系地故。各別地愛不執聖道。為己有故。種類同故。地雖有別亦互為因。然非一切。何者唯與等勝為因。加行生故。初定聖道有依初定。乃至有依無所有處。二定等道應知亦爾。於依自上有。於依下地無。謂依初定。初定聖道。與依九定九地聖道為同類因。即此唯用。依初定道為同類因。不用依上聖道為因。以性劣故。依第二定。初定聖道。除依初定。與依餘定九地聖道為同類因。即此唯用。依初二定九地聖道為同類因。非依上地。依第三定初定聖道。除依初二。與依餘定九地聖道為同類因。即此唯用。依初二三九地聖道為同類因。非依上地。乃至若依無所有處。初定聖道唯與依此無所有處九地聖道為同類因。即此通用。依九地定九地聖道為同類因。如依九定初定聖道。餘定聖道依於九地。隨其所應當廣思擇。又一地攝諸無漏道。亦非一切。為一切因。為等勝因非劣因故。且如已生苦法智忍。還與未來苦。法智忍為同類因。是名為等。又即此忍。復能與後從苦法智至無生智為同類因。是名為勝。如是廣說。乃至已生諸無生智。唯與等類為同類因。更無勝故。又諸已生見道修道及無學道。隨其次第與三二一為同類因。展轉為因。亦不違理。而非勝道。與劣為因前生鈍根。種姓修道。與自相續。未來決定。不生利根。種姓見道。為同類因。何理為礙。一切有情各別相續。法爾安立六種種姓。無學望前。應知亦爾。然有差別。謂有前生無學聖道。於自相續後生修道為同類因。無學退已於修道中。可有轉生利根義故。然不違害根蘊所說。依同品根密意說故。又依現起有用根說。如說。現起世第一法。若爾一切有情相續。法爾安立三乘菩提。亦應劣為勝乘因性。無斯過去。性極遠故。劣乘不可轉成勝故隨信隨法二行聖道。性相隣故。所依一故。設見道中有出觀者。亦可轉故。三乘聖道無如是事。由此故言。諸鈍根道與鈍及利為同類因。若利根道唯利道因。如隨信行及信勝解時解脫道。隨其次第與六四二為同類因。若隨法行及見至非時解脫道。隨其次第與三二一。為同類因。此亦准前應知不定。諸上地道為下地因。云何名為或等或勝。由因增長及由根故。為但聖道唯與等勝為同類因。不爾云何餘世間法加行生者。亦與等勝為因非劣。加行生法其體云何。謂聞所成思所成等。等者等取修所成等。因聞思修所生功德。名彼所成加行生故。唯與等勝為因非劣。如欲界系。聞所成法。能與自界聞思所成為同類因。非修所成。因欲界無。故思所成法與思所成為同類因。非聞所成因以彼劣故。若色界系聞所成法。能與自界聞修所成為同類因。非思所成。因色界無。故修所成法。唯與自界修所成法為同類因。非聞所成因以彼劣故。無色界系修所成法。唯與自界修所成法為同類因。非聞思所成因以無故劣故。此聞思修所成諸法各有九品。謂下下等。若下下品為九品因。下中八因乃至上上唯上上因。除前劣故。生得善法與加行善為同類因。非加行善為生得因。以彼劣故。又生得善亦有九品。一切相望展轉為因。容一一後皆現前故。定一心中得一切故。然由現行異熟九品。可施設有九品差別。染污九品准此應知。復由對治有九品故。無覆無記總有四種。謂異熟生威儀路工巧處化心俱品。隨其次第能與四三二一為因。有說。一切皆互為因。同一縛故。此說非理。勿有煖等互為因。故又欲界化心有四靜慮果。非上靜慮果下靜慮果因。非加行因得下劣果。勿設劬勞無所獲故。同類因相義類寔繁。隨力抉擇如順正理。已辯同類因相。相應因相云何。頌曰。

 相應因決定  心心所同依

論曰。唯心心所是相應因。豈不此中無簡別故。時境行相別亦相應。設簡別言此三同者。異身同矚應說相應。故說同依總遮斯難。謂要同依心心所法。方得更互為相應因。此中同言顯所依一。謂若眼識用此剎那。眼根為依。相應受等亦即用此眼根為依。乃至意識及相應法。同依意根應知亦爾。今應思擇眼耳等根所依性同。何緣說彼能依之識。所依各異。何勞致問。諸識所依依性雖同而類別故。若爾何故知同依言。唯就俱生剎那依義說眼識等同一所依。非就長時種類依義。說諸眼識同一所依。又無間依種類同故。應眼等識為相應因。是故頌中應如是簡。謂心心所同時同依。故彼釋中自攝二義。謂若眼識用此剎那眼根為依。乃至廣說。頌中既闕同時之言。如何得知此同依者。非一種類是一剎那。若謂釋中攝故無過。應所造頌不說同依。但說相應因。決定心心所。又相應言足遮諸難。非時依異可有相應。俱有相應二因何別。且相應因法亦俱有因。有俱有因法非相應因。謂隨轉色生等諸行。若相應因即俱有因。此中二因義有何別。非相應因即俱有因。由此二因義各異故。然即一法是相應因。亦俱有因。義差別者。不相離義是相應因。同一果義是俱有因。又展轉力同生住等是俱有因。若展轉力同緣一境是相應因。由互為果立俱有因。由五平等立相應因。其中闕一餘不得有。是故極成互為因義。已辯相應因相。遍行因相云何。頌曰。

 遍行謂前遍  為同地染因

論曰。遍行因者。謂前已生遍行隨眠及俱品法。與後同地自部他部諸染污法為遍行因。何等名為遍行品法。隨眠品中當廣分別。此因勢力越同類因勢力而轉故別建立。亦為餘部染法因故。由此勢力餘部煩惱及彼眷屬亦生長故。於自部攝諸煩惱中。同類遍行二因何別。由有身見諸愛得生。諸愛亦能生有身見。二差別相如何可知。自部二因亦有差別。謂執我故。能令諸愛生起堅固增廣熾盛。我見遍緣諸愛境故。愛令我見生起堅固。而不能令增廣熾盛。不能遍緣我見境故。由諸遍惑展轉相望。皆能遍緣所緣境故。一一遍惑皆互能令生起堅固增廣熾盛。故此二因非無差別。一時一品能為同類遍行二因有何差別。雖同時取二等流果。而自部果增盛非餘。由二因門所長養故。唯生自部二因何別。無遍行因唯生自部。謂遍行法正現前時。俱時有力取五部果。於自部果亦有差別。生起堅固由同類力。增廣熾盛由遍行力。應知過現遍行隨眠。為五部因能緣五部。亦是五部之所隨增。彼相應法除所隨增。生等復除能緣五部。彼諸法得非遍行因。或前後故。性疎遠故。非一果故。有遍行隨眠非遍行因等。餘廣抉擇如順正理。已辯遍行因相。異熟因相云何。頌曰。

 異熟因不善  及善唯有漏

論曰。唯諸不善及善有漏。是異熟因。異熟法故。隨其所應。此因能感異熟果故名異熟因。頌中及聲顯此因與果性相雖異而品類無雜。唯言為遮異熟因體攝諸因義。有說。諸果皆名異熟。彼異熟因亦應遍攝。恐如彼計故說唯言。何緣定知。唯不善法及善有漏。是異熟因。契經說故。謂契經說有黑黑異熟業。有白白異熟業有黑白黑白異熟業。有非黑非白無異熟業。能盡諸業。又契經言。現見領受悅意異熟。或復領受悲號異熟。由善不善。又說我遭身業等。損謂苦受。生受苦異熟。復言我遇身業等。益謂樂受。生受樂異熟。如斯等證其類極多。何緣無漏不招異熟。無愛潤故。如貞實種無水潤沃。又無漏法既非系地。如何能招系地異熟。何緣無記不招異熟。由力劣故。如朽敗種。餘善不善能招異熟。如有水潤諸貞實種。此異熟因總說有二。一能牽引。二能圓滿。且眾同分及與命根。非不相應行。獨所能牽引。故契經說。業為生因。生即命根。及眾同分。餘色心等。非定遍故。又品類足說諸命根是業異熟。非是業故。非心隨轉身語二業。亦不能引命眾同分。經言。劣界思業所引。應知劣界即是欲有。此說欲有命眾同分。唯意業感非身語業。身語表業有多極微。一心所起唯一能引。命眾同分。餘無此能。不應理故。若許同時共感一果。即應更互為俱有因。有對造色為俱有因。非宗所許。此非展轉力所生故。亦非次第。一一極微引命同分。一心起故。非一心起。無異功能。別引生後。而無過失。非為滿業。亦有斯過於一生中各別能取圓滿果故。依此無表亦同此釋。多遠離體一心起故。不許互為俱有因故。經說。殺生若修若習若多修習生。那落迦。論說。破僧妄語惡業感無間獄一劫壽者。此舉所起顯能起思。思業非色難知相故。於欲界中有時一蘊為異熟因共感一果。謂有記得及彼生等。有時二蘊為異熟因共感一果。謂善不善色及生等。有時四蘊為異熟因共感一果。謂善不善心心所法及彼生等。欲界無有隨心轉色。故無五蘊為異熟因共感一果。於色界中有時一蘊為異熟因共感一果。謂有記得無想等至及彼生等。有時二蘊為異熟因共感一果。謂初靜慮善有表業及彼生等。非於第二靜慮已上有諸表業。無能起故。有時四蘊為異熟因共感一果。謂無隨轉色善心心所法及彼生等。有時五蘊為異熟因共感一果。謂有隨轉色諸心心所法及彼生等。無色界中有時一蘊為異熟因共感一果。謂有記得滅盡等至及彼生等。有時四蘊為異熟因共感一果。謂一切善心心所法。如是總有九異熟因。謂三界中。如數次第。三四二種品類差別。有業唯感一處異熟。謂感法處即命根等。若感意處定感二處。謂意與法。若感觸處應知亦二。謂觸與法。若感色處定感三處。謂色觸法。若感香味應知亦三。謂自觸法。若感身處定感四處。謂身色觸法。若感眼處定感五處。謂眼身色觸法。感耳鼻舌應知亦五。謂自為一身色觸法。有業能感六七八九十十一處。聲非異熟故此不論。業或少果或多果。故如外種果或少或多。有一念業多念異熟。無多念業一念異熟。勿設劬勞果減因故。有一世業三世異熟。無二世業一世異熟。招感異熟勢力法爾。善惡為因感無記故。然異熟果無與業俱。非造業時即受果故。又業現在果非即熟法。受業門理必決定故。亦非無間。由次剎那等。無間緣力所引故。剎那正起力難制故。又異熟因感異類果。必待相續方能辦故。所餘抉擇如順正理。如是已辨六因相別。此說三世定義云何。頌曰。

 遍行與同類  二世三世三

論曰。遍行同類唯居過現未來世無。理如前說。相應俱有異熟三因。於三世中皆悉遍有。頌既不說能作因所居。義准應知通三世非世。不可說彼定時分故。已辨六因相別世定。必應對果建立因名。何等名為因所對果。頌曰。

 果有為離系  無為無因果

論曰。果略有五。後當廣辯。今且總標。有為離系。故本論說。果法云何。謂諸有為及與擇滅。豈不擇滅許是果故。必應有因。非無有因可說為果。曾未見故。我亦許道為證得因。經說。此為沙門果故。此六因內從何因得我說此果非從六因。前說六因生所賴故。若爾應許此證得因。離前六因別為第七。我宗所許如汝所言。豈不所宗有如是誦。涅槃是果而無有因。雖有此誦於義無失。謂諸世間於設功用所欣事辦共立果名。死於士夫極為衰惱。故於不死事最所欣。如是所欣由道功用所證得故。說名為果。言無因者。道於所得擇滅無為非六因故。擇滅於道非所生果。是所證果道於擇滅非能生因是能證因。故道與滅更互相對。因果是非不可定執。若道於滅為證得因。是則但應得為道果。誰言道果定非滅得。道於滅得為同類因。或亦說為俱有因故。然此非聖正所求果。聖不求有為而修聖道。故道於滅得為能生因。道於滅體為能證因。既許無為是能作因。應許無為有增上果。以不障故立能作因。非能生故無增上果。由如是理如有為法建立因果。無為不然。是故擇滅。是因無果。是果無因。餘二無為是因非果。無因無果理極成立。於當所辯異熟等流。離系士用及增上果。如是五果對前六因。當言何果何因所得。頌曰。

 後因果異熟  前因增上果
 同類遍等流  俱相應士用

論曰。於五果中第三離系。非生因得。故此不論且辯六因得餘四果。言後因者。謂異熟因。於因頌中最後說故。初異熟果此因所得。有言。異熟從異熟生。故此不應名無異熟。彼言非理。同類異熟二因所生義各別故。謂前異熟為同類因。生後異熟為等流果。即後異熟由先業成。能成諸業名異熟因。所成異熟即異熟果。二因體異。二果義分。因果類殊無相雜過。然異熟體如熟飲食。於生異熟無勝功能。故唯不善及善有漏。是異熟因名有異熟。言前因者。謂能作因。於因頌中最初說故。後增上果此因所得。增上之果名增上果。唯無障住有何增上。即無障住說為增上。又於諸法生滅位中。亦有展轉增上勢力同類遍行得等流果。果似因故名為等流。如是二因果相相似故因雖二其果唯一。俱有相應得士用果。非越士體有別士用。即此所得名士用果。此士用名為目何法。即目諸法所有功能。如是冥符後頌文說。若因彼力生是果名士用。此中士用士力士能。士之勢分義皆無別。諸法功能如士用故。名為士用。如勇健人。似師子故名為師子。俱士用果。定有又勝。故說相應。俱有因得。無間隔越。或有或無。設有非勝。又濫餘果。是故不言餘因所得。

說一切有部顯宗論卷第九

 

上篇:阿毗達磨藏顯宗論

下篇:中論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經咒語文章列表
大藏經·毗曇部目錄

六度集經

六度集經卷第一 佈施度無極章第一(此有一十章) 聞如是...

佛說百佛名經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與大比丘、...

雜譬喻經

(一) 昔有比丘聰明智慧,時病危頓,弟子問曰:成應...

佛說分別善惡所起經

佛在舍衛國祇洹阿難邠坻阿藍。時佛傷哀諸所有生死之類...

阿毗達磨俱舍釋論

阿毘達磨俱舍釋論序 正教本宗。文唯三藏。梵音所闡。...

阿毗達磨集異門足論

阿毘達磨集異門足論卷第一 尊者舍利子說 三藏法師玄奘...

薩婆多宗五事論

薩婆多宗五事論 大番國大德三藏法師沙門法成於甘州修...

阿毗達磨俱舍論本頌

阿毘達磨俱舍論本頌(說一切有部) 世親菩薩造 三藏法師...

佛說慧印三昧經

佛說慧印三昧經一卷 吳月氏優婆塞支謙譯 聞如是: 一...

【註音版】佛說甘露經陀羅尼

佛說甘露經陀羅尼...

佛說頂生王因緣經

佛說頂生王因緣經卷第一 西天譯經三藏朝奉大夫試光祿...

佛說當來變經

聞如是: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與大比丘眾俱...

佛說鐵城泥犁經

佛說鐵城泥犁經 東晉西域沙門竺曇無蘭譯 佛在舍衛祇洹...

大乘百福莊嚴相經

大乘百福莊嚴相經 大唐天竺三藏地婆訶羅再譯 如是我聞...

【註音版】佛說佛地經

佛說佛地經...

華嚴經內章門等雜孔目章

華嚴經內章門等雜孔目卷第一 終南太一山至相寺沙門釋...

寶女所問經

寶女所問經卷第一 西晉月氏三藏竺法護譯 問慧品第一...

【佛教詞典】退轉

(術語)言既退失所修證而轉變其位地也。法事讚曰:五...

【佛教詞典】二失壞因有二種失壞

【二失壞因有二種失壞】 p0043   瑜伽十八卷十八頁雲...

超越肝癌的勇者

這是一件真實的事情,這件事的主角姓陳,因為我沒有事...

佛說人在臨終時投胎到哪一道的現象

《守護國界主陀羅尼經》第十卷阿闍世王受記品記載:...

應該幫助的人不去幫,那你和文殊菩薩不相應

《佛說文殊師利般涅槃經》當中,佛告訴一位菩薩說:文...

勸茹素斷葷戒殺放生

一切眾生,一念心性,與三世諸佛,了無二致。但以迷而...

《金剛經》的十大威力與持誦事蹟

金剛經十大威力依《金剛般若經旨讚》開示:此經有『十...

【佛學漫畫】《法華經》故事之富翁窮子喻

一切有情眾生皆是佛子,具有佛性並且皆可成佛,然而有...

世間有許多苦惱,佛菩薩為何不蒙垂救

問:大士尋聲救苦,是救於果者也,何以世間仍有許多苦...

要謙虛、勿驕傲

在佛教中,有佛、有菩薩、有羅漢、有天人。 我們人,...

聖嚴法師《智彗的花串》

平常心修習要領 平常心就是禪修者的慧心,實在太好,...

講大妄語的過失與後果

大妄語戒就是膨脹自我,一個菩薩不斷的膨脹自我意識,...

生不起慚愧心和懺悔心該怎麼辦

問: 弟子生不起來慚愧心和懺悔心,請法師開示。 宏海...

富貴人生的八個特徵

人人皆求富貴,什麼才是真正的富貴?網絡上有句流傳甚...

【視頻】《地藏經》平興寺僧眾念誦

《地藏經》平興寺僧眾念誦

【視頻】道證法師《普賢菩薩行願品》

道證法師《普賢菩薩行願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