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阿毗達磨藏顯宗論卷第十四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阿毘達磨藏顯宗論卷第十四

尊者眾賢造

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辯緣起品第四之三

已辯內外羯剌藍等種等道理因果相續。應知此即說名緣起。如是緣起其相云何。頌曰。

 如是諸緣起  十二支三際
 前後際各二  中八據圓滿

論曰。非諸緣起唯有十二。云何知然。如本論說。云何為緣起。謂一切有為。然契經中辯緣起處。或時具說十二有支。如勝義空契經等說。或說十一。如智事等經。或唯說十。如成喻經等。或復說九。如大緣起契經中說。或說有八。如契經言。諸有沙門或婆羅門。不如實知諸法性等。諸如是等所說差別。何緣論說與經有異。論隨法性經順化宜。故契經中分別緣起。隨所化者機宜異說。或論了義經義不了。或論通說有情無情。契經但依有情數說。依有情故染淨得成。佛為有情開顯此二。但為此事佛現世間。故契經中依有情說。為欲成立大義利故。分別緣起諸有支中具無量門義類差別。今且略辯。三生分位無間相續有十二支。一無明二行三識四名色五六處六觸七受八愛九取十有十一生十二老死。言三際者。一前際。二後際。三中際。即是過未及現三生。云何十二支於三際建立。謂前後際各立二支。中際八支。故成十二。無明行在前際。謂過去生。生老死在後際。謂未來生。所餘八在中際。謂現在生。前際二因所招五果。後際二果所待三因。非諸一生皆具此八。據圓滿者。說有八支。圓滿者何。謂支無缺。或由圓滿惑業所招。謂先增上惑業所引。此中意說。補特伽羅歷一切位名圓滿者。非諸中夭及色無色羯剌藍等。諸位闕故。世尊但約欲界少分補特伽羅說具十二。如大緣起契經中說。佛告阿難。識若不入胎得增廣大不。不也世尊。乃至廣說。是故若有補特伽羅。於次前生造無明行。具招現在識等五支。復於現生造愛取有。招次後世生等二支。應知此經依彼而說。若依一切補特伽羅立諸有支便成雜亂。謂彼或有現在五支。非次前生無明行果。及次後世生老死支非現在生愛取有果。彼皆非此經意所明。勿見果因相去隔絕。便疑因果感赴無能。應知緣起支略唯二。分前後際如次七支五支。以果與因屬因果故。或因與果五支七支。以因攝因果攝果故。謂現愛取即過無明。現在有支即過去行。現在世識即未來生。餘現四支即當老死。是名因果二分差別。既說三際立十二支。謂無明行。乃至廣說。此中何法名為無明。乃至何法名為老死。頌曰。

 宿惑位無明  宿諸業名行
 識正結生蘊  六處前名色
 從生眼等根  三和前六處
 於三受因異  未了知名觸
 在淫愛前受  貪資具淫愛
 為得諸境界  遍馳求名取
 有謂正能造  牽當有果業
 結當有名生  至當受老死

論曰。於宿生中諸煩惱位。至今果熟總謂無明。何故無明聲總說煩惱。與牽後有行為定因故。業由惑發能牽後有。無惑有業後有無故非牽後有。諸行生時貪等於中皆有作用。彼行起位定賴無明。故無明聲總說煩惱。若爾何故唯前生惑總謂無明。此生不爾。唯前生惑似無明故。貪等煩惱未得果時。勢力無虧說為明利。若得果已。取與用虧不名明利。無明勢力設未虧損亦非明利。彼現行時亦難知故。前生諸惑至於今生。已得果故勢力虧損。其相不明似無明品。故唯前世惑可說無明聲。非於行中亦應同此說。假立名想。唯於同類故。於宿生中福等業位。至今果熟總名為行。初句位言流至老死。福等諸業相。業品當廣辯。何緣此宿業獨名為行。名隨義立故。其義云何。謂依眾緣和合已起惑展轉力和合已生。又能為緣已令果和合。或此和合已能為果緣。是謂行名所隨實義。宿生中業果今熟者。行相圓滿獨立行名。由此已遮來生果業。以彼業果仍未熟故。相未圓滿不立行名。豈不一切已與自果異熟因體皆具此相。即應一切皆立行名。此體是何。謂諸非業及業前生。已得果者雖有此理。而就勝說業為異熟因。牽果最勝故。現在生業果麁顯易知故因。此能信知過去生果業。是故唯此獨立行名。雖一切因已與果者總應名行。然此唯說能招後有諸異熟因。故無行名不遍相失。是故成就唯宿生中感此生業獨名為行。於母胎等正結生時。一剎那位五蘊名識。此剎那中識最勝故。此唯意識。於此位中五識生緣。猶未具故。識是何義。謂能了者。佛說能了者名識取蘊故。頗勒具那契經中說。我終不說有能了者。此不說言表不顯義。意為遮有自在無緣不依他成我為了者。不遮識是能了者性。勝義空經遮別作者。許諸行體是作者故。結生識後六處生前。中間諸位總稱名色。豈不已生身意二處。應言此在四處生前此難不然。未圓勝故。謂前二位處猶減劣。六處位中處方圓勝。又六處位身意二根方全分得。具現行故。謂要支開位方得男女根。爾時諸識身乃容皆現起。故身意處六處位中。方全分得及具現起。由斯故說六處生前是名色位。此說為善。從生眼耳鼻舌四根。三和合前說名六處。謂名色後六處已生。乃至根境識未具和合位。下中上品次第漸增。於此位中總名六處。豈於此位諸識不生。而得說三未具和合。且無一位意識不生。名色位中身識亦起。況六處位言無三和。所餘識身亦容得起。然非恆勝故。未立三和名。於此位中唯六處勝。故約六處以標位別。薄伽梵說。根境識三具和合時說名為觸。謂未能了三受因異。但具三和。彼位名觸。觸差別義後當廣辯。已了三受因差別相。未起淫貪。此位名受。謂已能了苦樂等緣。淫愛未行。說名受位。受差別義後當廣辯。貪妙資具淫愛現行未廣追求。此位名愛妙資具者。謂妙資財。貪此及淫總名為愛。廣辯愛義如隨眠品。為得種種可意境界週遍馳求。此位名取。取有四種。謂欲及見戒禁我語。取差別故。以能取故說名為取。即諸煩惱作相想業。謂欲界系煩惱隨煩惱除見名欲。取如馬等車。三界四見名為見取。彼戒禁取名戒禁取。色無色界系煩惱隨煩惱。唯除五見名我語取。如是諸取隨眠品中當廣分別。無明不立為別取者。自力無明不勐利故。非解性故。相應無明他煩惱力令能取故。離餘見立戒禁取者。於能集業力最勝故。於集業門力齊四見。由此一見令業熾然。乘違聖道遠離解脫。故戒禁取別立取名。以諸取名表執取義。雖煩惱類皆能執取。而其二取執取義勝。故唯此二俱得取名。以二於他最堅執故。然於此二戒禁取強。如所蔽執熾然行故。由是離餘別立為取。四見皆以慧為性故。對餘煩惱執取義強。攝四簡餘立為見取。諸餘煩惱定不定地有差別故。不善無記因差別故。立餘二取。所餘抉擇如順正理。即由如是取為緣故。馳求種種可意境時。必定引生牽當有業。謂由愛力取增盛時。種種馳求善不善境。為得彼故積集眾多。能牽後有淨不淨業。此業生位總名有支。應知此中由此依此能有當果。故立有名。有有二種。謂業異熟。今於此中唯取業有辯當生果。近因性故取為緣有。契經說故。唯諸業有取為緣故。如前際行無明為緣。取為緣生後際業有。正結生有位即立為生支。如此生中行為緣故。初結生位名為識支。如是來生有為緣故。初結生位名為生支。此位此名正所須故。謂於現世識用分明。未來世中生用最顯。隨自用顯以立支名。或餘經中說生苦故。為造天趣後有業者。令生厭捨故說為生。或顯後有業皆能招苦果。為令不造故說為生。由是餘經說生等苦畢竟寂滅名般涅槃。是故生名顯在當果。此生支後至當受。支中間諸位。總名老死。即如現在名色六處觸受四支。於當來生如是四位名為老死。為令厭捨欣當有心。以老死名顯當過患。故契經說。五取蘊生應知即是老死起義。所餘抉擇如順正理。又諸緣起差別說四。一者剎那。二者遠續。三者連縛。四者分位。有餘復說顯法功能。此中剎那。謂因與果俱時行也。如契經說。眼及色為緣生於眼識等。又契經說。眼色為緣生癡所生染濁作意。此中所有癡即無明。癡者希求。即名為愛。愛者所發。表即名業。故一剎那有緣起義。有餘師說。一剎那中具十二支。實有俱起如貪俱起。發業心中癡謂無明。思即是行。於諸境事了別名識。識俱三蘊總稱名色。有色諸根說為六處。識相應觸名為觸。識相應受名為受。貪即是愛。與此相應諸纏名取。所發身語二業名有。如是諸法起即名生。熟變名老。滅壞名死。此廣抉擇如順正理。遠續緣起。謂前後際。有順後受及不定受。業煩惱故無始輪轉。如說有愛等本際不可知。又應頌言。

 我昔與汝等  於四種聖諦
 不如實見故  久流轉生死

連縛緣起。謂同異類因果無間相屬而起。如契經說。無明為因生於貪染。明為因故無貪染生。又契經說。從善無間染無記生。或復翻此分位緣起。謂三生中十二五蘊。無間相續顯法功能。謂如經說業為生因愛為起因。如是等類功能差別。於此五種緣起類中。世尊說何。頌曰。

 佛依分位說  從勝立支名

論曰。佛依分位說諸緣起。若支支中皆具五蘊何緣但立無明等名。以諸位中無明等勝。故就勝立無明等名。謂若位中無明最勝。此位五蘊總名無明。乃至位中老死最勝。此位五蘊總名老死。故體雖總名別無失。如是前位五蘊為緣。總能引生後位五蘊。隨所應說一切一切。經主妄謂上義為非。所以者何。經異說故。如契經說。云何為無明。謂前際無智。乃至廣說。此了義說。不可抑令成不了義。故前所說分位緣起。經義相違。此無所違如標釋故。謂雖有貪等亦為行緣而但標無明。觀別因故。又雖十二處皆為觸緣。而由觀別因但標六處。又雖想等亦用觸為緣。而觀別因但摽觸緣受。諸如是等其類寔多。如觀別因但摽少分。亦即由此唯釋所標。如何執斯為了義說。此廣抉擇如順正理。何緣於三際建立緣起支。頌曰。

 於前後中際  為遣他愚惑

論曰。依有情數立十二支。為三際中遣彼愚惑。彼於三際愚惑者何。如契經言。我於過去世為曾有非有。何等我曾有。云何我曾有。我於未來世為當有非有。何等我當有。云何我當有。於現在世何等是我。此我云何。我誰所有。我當有誰。為除如是三際愚惑。故經唯說。有情緣起三際緣起如前已說。謂無明行及生老死並識至受。故契經說。若有苾芻。於諸緣起緣已生法。能以如實正慧觀見。彼必不於三際愚惑。謂我於過去世為曾有非有等。是故為除三際愚惑。唯依有情數立三際緣起。雖有十二支而三二為性。三謂惑業事。二謂果與因。其義云何。頌曰。

 三煩惱二業  七事亦名果
 略果及略因  由中可比二

論曰。前際因無明。後際因愛取。如是三種煩惱為性。前際因行。後際因有。如是二種以業為性。前際識等五。後際生老死。如是七名事。或業所依故。如是七事即亦名果。義准餘五即亦名因。以煩惱業為自性故。何緣中際廣說因果。後際略果。前際略因。中際易知應廣說二。前後難了各略說一。由中比二具廣已成。故不別說。說便無用。如何別立愛取二支。由初念愛以愛聲說。即此相續增廣熾盛。立以取名。相續取境轉堅勐故。一一境中各有初愛。合成多念故唯說二剎那。何緣現在諸煩惱位。偏說於愛非餘煩惱。於愛易了愛味過患。餘煩惱中此相難了。愛是能感後有勝因。世尊偏說令知過患。云何當令勤求治道。故唯說愛剎那相續二位差別。非餘煩惱。然取名通總攝諸惑。若此緣起唯十二支。老死無果。離修對治道。生死應有終。無明無因。無明是初故。生死應有始。或應更立餘緣起支。餘復有餘成無窮過。又佛聖教應成缺減。然不應許。此難不然。未了所說緣起理故。此緣起理云何應知。頌曰。

 從惑生惑業  從業生於事
 從事事惑生  有支理唯此

論曰。唯聲正顯有支數定。並顯業與惑或俱惑後生是惑生惑時業俱或後義。由如是理總攝有支。即已善通前所設難。從惑生惑。謂愛生取。從惑生業。謂取生有無明生行。從業生事。謂行生識及有生生。從事生事。謂從識支生於名色。乃至從觸生於受支。及從生支生於老死。從事生惑。謂受生愛。由立有支其理唯此。已成老死為事惑因。老死即如現四支故。及成無明為事惑果。無明即如現愛取故。豈假更立餘緣起支。故經言如是純大苦蘊集。是前後二際更相顯發義。是故無有老死無明。無果無因有終始過。於此定攝因果義周。無更立支成無窮過。由佛遍說因果無遺。故無聖教成缺減失。如世尊言。吾當為汝說緣起法。緣已生法此二何異。諸師種種釋此二句。如順正理。決定義者。頌曰。

 此中意正說  因起果已生

論曰。諸支因分說名緣起。所以者何。由此為緣能起果故。以於因果相系屬中說緣起故。此緣起義。但以緣聲而成立故。如契經說。云何緣起謂依此有彼有。及此生故彼生。謂無明緣行至生緣老死。如是說已。復作是言。此中法性乃至最後無顛倒性。是名緣起。何等名為此中法性。謂於因果相系屬中。有因功能皆名法性。要有因故因果方有。更相系屬非無有因。如是性言顯能生義。唯有為法性得此法性名。雖此經中非正顯示於因果相屬因性名緣起。而以緣聲顯緣起義故知因性得緣起名。以緣聲但於能顯義轉故。因能顯果故說名緣。由是阿羅漢最後心心所非等無間緣。無所顯果故。即由此義證緣起名。定於因果相屬中立。故佛於彼勝義空經說此中法假。謂無明緣。行廣說乃至生緣老死。以非勝義故立假聲。即目因果更相屬義。諸支果分說緣已生。所以者何。由此皆從緣已生故。果是諸法成辦名故。要已生法此義成故。涅槃成辦由得已生。故彼亦由已生名果。或復於此說緣起門。涅槃於中無容為難。若有為法果義決定。是此所明如沙門果。諸過現法果義決定名緣已生。法在未來果義非定。廢而不說。此略義者。是起法性說名緣起。過現諸法名緣已生。果義定故。謂於因果相系屬中。據為因分說名緣起。定為果者名緣已生。又此中因名緣起者。以能為緣起諸果故。於此中果法名緣已生者。以過去現在離緣不生故。如是一切二義俱成。諸支皆有因果性故。雖因果性實體無別。而義建立非不極成。以所觀待有差別故。猶如因果父子等名。然此契經說有密意。阿毘達磨無密意說。何等名為此經密意。謂薄伽梵密顯生死無始有終說斯二句。言緣起者。顯生死流無始時來旋環無斷。故說逆順諸支相生。緣已生言為顯生死若得對治有終盡期。謂若有緣後更續起。如其緣闕後不續生。由是經言作苦邊際。又經中說。緣起是假。因果相屬無自性故。說緣已生其體是實。是彼依故。如瓶所依。阿毘達磨說二皆實。因果二體俱實有故。且置斯事。復應廣釋無明名色觸受四支。所以者何。行有愛取辯業惑品當廣釋故。識與六處辯本事品已廣釋故。且無明義其相云何。為是明無為非明攝。若取前義無明應是無。若取後義。應眼等為體。如是二種理皆不然。俱非所許。故無有過。既俱不許。所許云何。許有別物。別物者何。頌曰。

 明所治無明  如非親實等

論曰。如諸親友所對冤敵。親友相違名非親友。非異親友。所餘一切中平等類。非親友無。諦語名實。此所對治虛誑言論。名為非實非異於實。所餘一切色香等類。亦非實無。等言為顯非天非白非法非愛非義事等。阿素洛等天等相違。得非天等名。非異無天等如是無明別有體實。是明所治非異非無。云何知然。猶如識等說從緣有。為他緣故。復有誠證。頌曰。

 說為結等故  非惡慧見故
 與見相應故  說能染慧故

論曰。經說無明以為結縛。隨眠及漏扼瀑流等非餘眠等及體。全無可得說為結縛等事。故有別法說名無明。如惡妻子名無妻子。如是惡慧應名無明。彼非無明有是見故。諸染污慧名為惡慧。於中有見故非無明。見是推尋勐睿決斷。不可說彼名為愚癡。若爾無明應是非見。諸染污慧此亦非理。以許無明見相應故。無明若是慧應見不相應。無二慧體共相應。故不可說見非無明。俱非不愚癡見成倒。故又說無明能染慧。故如契經說貪慾染心令不解脫無明染。慧令不清淨。非慧還能染於慧體。如貪異類能染於心無明亦應異慧能染。亦不可說無明與慧雖不相應而能為染。如貪為染必與心俱。心心所法無發起染。但有自性相應染故。不可自體自體相應。是故無明定非惡慧。經主於此假作救言。如何不許諸染污慧間雜善慧令不清淨說為能染。此救不然。諸無漏慧應被染故。又無染慧雜有染慧。應令有染轉成無染。能治力強非所治故。又彼善慧正現行時染定非有。諸染污慧正現行時善定非有。說誰能染。復染於誰。若許有非有能互相染。則畢竟應無得解脫義。若滅熏習便解脫者。熏習理無當何所滅。故說無明。能染慧故。非慧為性。理無傾動。若有別法說名無明。應說以何為別法性。且有別法。謂不了知此即無明。何勞推究。應定何法名不了知。方可說為無明自性。唯薄伽梵於一切法正知正說若性若相。餘唯總了何苦推徵。然我於斯見如是相。謂有別法能損慧能。是倒見因障觀德失。於所知法不欲行轉。蔽心心所是謂無明。如何定知此有別法。以如貪慾說永離故。謂契經言。離貪慾故心便解脫。離無明故慧得解脫。又此如明說為因故。謂契經說。無明為因起諸雜染。明為因故離諸雜染。又說如邪見有近對治故。謂契經說。諸邪見斷由正見生。諸無明離由明慧起。又契經說。是一法故。謂契經說。若有苾芻能斷一法。我正記彼所作已辦。即是無明。又說如闇有對治故。如伽他說。

 諸有能斷愚  於所愚不惑
 彼轉滅愚惑  如日出除闇

是故無明定有別法。無知為體非但明無。然此無知略有二種。謂染不染。此二何別。有作是說。若能障智是染無知。不染無知唯智非有。今詳二種無知相別謂由此故立愚智殊。如是名為染無知相。若由此故或有境中智不及愚。是第二相。又若斷已佛與二乘皆無差別。是第一相。若有斷已佛與二乘有行不行。是第二相。又若於事自共相愚。是名第一染無知相。若於諸法味勢熟德數量處時同異等相。不能如實覺。是不染無知。此不染無知即說名習氣有古師說。習氣相言有不染污心所差別。染不染法數習所引。非一切智相續現行。令心心所不自在轉。是名習氣。非唯智無。無法無容能為因故。亦不應說有如是類心及心所總名習氣。不染無知前已說故。謂此無知為自性住心等為體。為有差別。若自性住心等為體。佛亦應有不染無知。若有差別。能差別者。可是無知非所差別。現見善等品類差別。心心所中必有別法為能差別。非即一切。如善品中必有信等。不善品中有無慚等。染污品中有放逸等。如是等類心心所中。必有別法能為差別。故知此中亦有別法能為差別者是不染無知。今詳彼言有太過失。諸異生等心心所法。皆不如實覺味勢熟等相。然不見生餘心所故。又一一念彼心心所差別而生。應念念中各有別別無知法起。若謂有異相令無知差別。即此足能差別心品。何須別計不染無知。是故即於味勢熟等不勤求。解慧與異相法俱為因引生後同類慧。此慧於解又不勤求。復為因引生不勤求解慧。如是展轉無始時來。因果相仍習以成性。故即於彼味等境中。數習於解無堪能智。此所引劣智名不染無知。即此俱生心心所法總名習氣。理定應然。或諸有情有煩惱位。所有無染心及相續。由諸煩惱間雜所熏。有能順生煩惱氣分。故諸無染心及眷屬。似彼行相差別而生。由數習力相繼而起。故離過身中仍名有習氣。一切智者永斷不行。然於已斷見所斷位通染不染。心相續中有餘順生煩惱習性。是見所斷煩惱氣分。於中染者說名類性。金剛道斷皆不現行。若不染者名見所斷煩惱習氣。亦彼道斷由根差別有行不行。若於已斷修所斷位。唯於不染心相續中有餘順生煩惱習性。是修所斷煩惱氣分。名修所斷。煩惱習氣是有漏故。無學已斷。隨根勝劣有行不行。世尊已得法自在故。彼如煩惱畢竟不行。故佛獨稱善淨相續。即由此故行無誤失。得不共法三念住等。又由此故密意說言。唯佛獨名得無學果。

說一切有部顯宗論卷第十四

 

上篇:阿毗達磨藏顯宗論

下篇:中論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經咒語文章列表
大藏經·毗曇部目錄

右繞佛塔功德經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與大比丘僧及...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600卷)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一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二 大般...

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

如是我聞:一時,婆伽婆入於神通大光明藏,三昧正受,...

瑜伽師地論(100卷)

瑜伽師地論卷第一 瑜伽師地論卷第二 瑜伽師地論卷第三...

阿毗曇心論經

阿毘曇心論經序 今欲解釋阿毘曇心利益弟子故。問曰。...

五事毗婆沙論

五事毘婆沙論卷上 尊者法救造 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阿毗達磨順正理論

阿毘達磨順正理論卷第一 尊者眾賢造 三藏法師玄奘奉 ...

眾事分阿毗曇論

眾事分阿毘曇論卷第一 尊者世友造 宋天竺三藏求那跋陀...

【註音版】大乘本生心地觀經報四恩品

大乘本生心地觀經報四恩品...

八識規矩補註

八識規矩補註序 八識頌凡八章。文略而義深。乃集施頌...

佛說見正經

佛說見正經(亦名生死變識經) 東晉天竺三藏竺曇無蘭譯...

大乘理趣六波羅蜜多經

大乘理趣六波羅蜜多經序 御製 大朴既散,有為遂作。名...

大乘捨黎娑擔摩經

大乘捨黎娑擔摩經 西天譯經三藏朝散大夫試鴻臚卿傳法...

【註音版】佛說觀藥王藥上二菩薩經

佛說觀藥王藥上二菩薩經...

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經

如是我聞。一時,薄伽(qi)梵(fn)游化諸國,至廣嚴城,...

西方確指

西方確指序 丁未夏過雪山和尚方丈。和尚出一書授(餘...

明佛法根本碑

明佛法根本碑 大興善寺大曼拏攞阿闍梨三藏智慧論述 佛...

【佛教詞典】因緣變

由因緣所變現者。二變之一。為「分別變」之對稱。即由...

【佛教詞典】玄軌

(術語)玄妙之方規也。往生講式曰:長夜之明珠,淨土...

土豆和蘿蔔的神奇療效

導語: 健康的飲食除了要悉心挑選食物,還要注意食物...

無常的含義

「景物依舊,人事已非」,這是一般人對無常的感嘆。其...

通過念經來調伏心性

調伏的涵義很多,調伏你剛強的性格,要柔和圓融。不是...

心亂就不要念佛持咒了嗎

問: 師父,念佛時如何做到心定,靜心。心無雜念的境...

救世大悲觀世音

在中國民間有句俗話:家家觀世音,戶戶彌陀佛。 阿彌陀...

任何忍不下的,菩薩都要能忍

參禪人,要學菩薩行。菩薩行者,舉世間人行不到的,菩...

用觀想法來修供養,讓有限變無量

我們知道三寶是眾生的良福田,也就是是最好的福田。在...

福不可以享到盡頭

現在的物質文明很發達,很多人都沉迷在物質的享受裡,...

欲治身病先醫心病

命運能改造 人生不如意事太多,諸如身體欠安、家庭失...

彰顯佛的果德

我們今天講這個緣起門裡邊的第三個因緣,叫做顯現他的...

何不為自己積點福

我有位朋友在昆明的錢局街做了幾年服裝,店小乾坤大,...

閉關念佛截住妄念流

這句佛號一定要如香象過河,要截得住意識流,截住它。...

【視頻】《華嚴經淨行品》佛光山唱誦

《華嚴經淨行品》佛光山唱誦

【視頻】八十八佛大懺悔文(文殊講堂僧眾)

八十八佛大懺悔文(文殊講堂僧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