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佛說太子慕魄經

後漢安息三藏安世高譯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佛說太子慕魄經

後漢安息三藏安世高譯

聞如是:

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洹阿難邠坻阿藍。

時,佛語諸比丘:「我身宿命為波羅[木*奈]國王作太子,名曰慕魄;始生有異,顏貌端正,絕無雙比。自識宿命,無數劫事,所更善惡,罪福受報,壽夭好丑;沒此生彼,所從來生,皆悉知見。年十三歲,閉口不言。

「王唯有此一子耳,舉國人民皆重愛之,當繼後嗣襲續王位;然以追識宿命,億載存亡禍福,故質不語至十三歲,捐棄形骸,志存虛無,漂漂不說,飢寒恬澹,質樸意如枯木——雖有耳目,不存視聽;智慮雖遠,如無心志;不畏污辱,亦無憎愛;若盲若聾,不說西東;狀如矇聵,不與人同。

「父王憂慮,甚用患苦,深恥隣國,恐見陵嗤。因呼國中諸婆羅門問之:『此子何故不能言語乎?』婆羅門相視言:『此子惡人也,雖面目端正殊好,內懷不親;觀相默默,欲害父母,危國滅宗,將至不久,不可畜養。既不能語,當何益王耶!今王了不復生子者,皆是惡子所防固也,是使大王不復生子耳。王宜棄捐,當生埋之。爾乃王身可全,保國安宗,然後更得生貴子耳;不者甚危!』

「王信狂愚,謂為審然。即用愁憂,坐起不寧,伎樂不御,服美不甘。則與長者、大臣共議之云:『如之何?或有臣言,遠棄深山無人之處;或有臣言,投沉深水。』有一臣言:『當如師語,但作深坑,傍入如室,給與資糧、侍以五僕,生置其中。從命所如,空刓絕之為。』

「王即隨此臣所言,即晨遣僕,故出埋之。太子心內悲感,傷其愚惑,矜慜無量。其母憐哀,心為傷絕,言:『我無相生子,薄命乃值此殃,痛斷我腸。』哽噎涕泣,悲懷喐吚,感戀靡逮。事不得已,俛仰放捨,遣人載出,當埋棄之。悉取太子所有衣被、瓔珞、珠寶,皆用送之。

「復使於外,盡脫取其衣被、珠寶,持著一面,因共作坑。作坑未竟,慕魄獨於車上,深自思惟,心與口語:『今王以下及人民,皆共謂我為審聾癡瘂不能語也;吾所以不語者,正欲捨世緣,安身避惱,濟神離苦耳,今反當為誑詐所危。』既沒身命,陷墮彼人,便默自取衣被、珠寶持去。作坑人輩,不覺慕魄取物去。

「時,慕魄則到水邊,淨自洗浴,以香塗身,悉取衣被、瓔珞著之,到坑問曰:『作坑何施?』其僕對曰:『國王有子,名曰慕魄,瘖瘂聾癡,年十三歲,不能言語。王問婆羅門,婆羅門師白言:「當生埋之,爾乃安吉全國榮宗,利後子孫,以用是故。」我等作坑,欲埋慕魄。』慕魄即曰:『我則是太子慕魄也。』人即驚悚,衣毛為竪,馳走往趣,視其車上,不見慕魄;還至坑所,諦熟觀察,聽聞言語,絕有異聲,光景如月,世所希聞;動其左右,行者為止,坐者為起,飛鳥走獸,皆來會聚,伏太子前,聽太子語。

「慕魄又曰:『觀我手足,察我形容,云何群迷誑詐所惑,以謬為諦,生相捐棄?』發意所陳,言成文章,左右惶敬,已咸惶露,上合下同,靡不順從。其儀大惶,征營悚慄,兩兩相視,面目竝青,咸曰:『太子甚神,乃如是也。』皆前作禮,叩頭求哀:『願赦我罪,共還入宮,到父王所。』慕魄曰:『今已見棄,不宜復還也。汝逕自往,白王令知。』僕即犇馳,白王如是。其母哀傷,使人問狀,僕曰:『太子甚神,開口一言,真驚恐人,聞者皆擾,行者滿道。』王則愕然,且喜且悲,深怪所以。

「王與夫人,便共驂駕,往迎太子;國民大小,莫不馳動,觀瞻滿道。咸曰:『太子類如欲見神形。』王未到頃,慕魄心即自念:『當學道耳,適發此意。』天帝釋即為化作園觀浴池,眾果樹木,快樂無比。慕魄即便脫去著身好衣、珠寶,轉作道人,被服儼然。

「王前欲到,逢見慕魄在樹下坐。慕魄見王來到,即起迎逆,王為作禮。慕魄則曰:『大王就坐。』王聞慕魄語言音聲,威神光景,震動天地,絕無雙比,即大歡喜,便曉慕魄:『共還入國,居位理政,吾請避退。』

「慕魄曰:『不可,不可!我以畏厭地獄勤苦,愁毒萬端。吾昔曾更作此國王,名曰須念,以正法治國,奉行諸善,二十五年鞭杖不行,刀兵不設,牢獄無繫者。惠施仁愛,恩流德布,救濟窮乏,無所貪惜。雖有此行,猶犯微闕,終墮地獄,六萬餘歲;蒸煑剝裂,痛酷難忍,求死不得,欲生不得。當爾之時,父母在處,雖有資財,億載無數,富而且貴,快樂無極。寧能知我在彼,地獄拷治劇乎?豈復能來分取我身苦痛?不也。

「『我所以墮罪者何?往昔作此大國王時,小國王附庸諸域,皆悉統屬。王性慈仁,其德至淳,法令不嚴,諸小國王皆輕慢易,咸共謀議:「今此大王謹善軟弱,威禁不攝,德不堪任統御大國;當共攻伐,廢退之耳。」即舉兵眾來攻大國。時王須念,逆以珍奇財寶,皆賜遺之,復以重官厚祿撫順慰喻,誘而安之。即皆止息,各還本國。如是未久,復來攻伐,數數非一。大國群僚,咸共瞋恚,上白大王:「諸小臣國,愚戇無義,不慮罪舋,數為慢突。造成悖逆,觸犯尊上,令民馳擾,警備不息。當應誅討,以除寇害。」王曰:「為民父母,當務仁化,恕己育物,危命濟眾;彼猶嬰孩,愍其無識,以漸誘導,不忍加害也。」王懷弘慈,普哀物命,永無誅伐之心。群臣不忍數為屬城小國所見陵易,忿不顧難,竊私舉兵,討伐諸國,即大殘殺人民。

「『大王聞之,甚用悲痛,為之雨淚,皆為諸國死亡人民持服,猶喪其子,矜愍無極。諸小國王見大國王,慈心矜念人民乃爾,即皆降伏來歸附之。其來歸附者,大王則為施設廚饍,大官設饍,皆須烹殺牛羊六畜,以具眾味。烹宰之時,輙當先白。王心雖慈,事不獲已,顉頭可之。緣是得罪,勤苦如是。每一念之,心甚懷寒,衣毛為竪,身體則為虛冷汗出。我所以不語者,追憶過世所更吉凶、安危、成敗,恐復與會,故結舌不語至十三歲,冀以靜默,免瑕脫穢,出度塵勞,永辭於俗,不與厄會。適復念欲閉口不語,而當為王所見生埋,恐王后時,復得是殃,一入地獄無有出期。我意不欲令王得罪,故復語耳。徒欲為道,守意無為,不樂為王也。人居世間,恍惚若夢,室家歡娛,須臾間耳。計命無幾,憂畏延長,樂少苦多,眾惱萬端。是以智者,以國、財寶、恩愛為累,眾欲為塵。使我為王,當復憍泆貪求快意,令民憂煩,為天下之大患也。故欲除憂,棄離塵累,反流索源,拯濟未度。生世如寄,無一可怙,年衰歲移,老命促疾,不可逡蠕,去道日遠。不貪富貴,不重珍寶,棄捐世榮,思想大道,高翔遠逝,自濟於世。』

「父王曰:『當那可爾,汝為智者,當原不及,不可便爾,故棄我去。』王心悲喜,深悔所為。

「太子復曰:『何聞父子,生而相棄?恩愛已乖,骨肉已離,為行己愆,不可聽觀。屈苦相迎,徒益勞煩。』父聞子語,見其志固,惘然失厝,慚愧忸怩,無辭可對。

「王曰:『如汝前世作國王時,奉行諸善,才有小失,非所憶知,而尚受罪,勤苦乃爾。今我治國不奉正法,既無微善,反是逐非,憍貴自恣,純行危殆,罪當何貲耶?』便放太子聽行學道。太子於是棄國捐王,不慕人物,一心專精,念道修德,功勳累積,遂至成佛。佛已得道,復度十方諸天人民,不可稱計,無央數劫,不以為勞,菩薩所更勤苦如是。」

佛言:「爾時,太子者,我身是也;父王者,今現我父閱頭檀是;母者,摩耶是;爾時相師婆羅門者,調達是;時僕者,阿若拘隣五人是也。諸欲為道者,皆當承順佛教,無犯經戒;為道雖苦,勝在三惡道、八難處也。違戒犯禁,後墮惡道,得脫為人,當生貧苦,或作奴婢,願不自由;奉戒行善,三尊可得。」

佛說如是,諸比丘眾、諸天人民,莫不歡喜,為佛作禮。

佛說太子慕魄經


上篇:佛說月光菩薩經

下篇:佛說太子墓魄經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經咒語文章列表
大藏經·本緣部目錄

梵網經菩薩戒本

【依東林寺版本】 (舉香讚) 爐香乍熱。法界蒙熏。諸...

佛說無量壽經

佛說無量壽經卷上 我聞如是,一時佛住王舍城耆闍崛山...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序 古筠比丘德異撰 妙道虛玄不可思議...

無量義經

無量義經序 蕭齊荊州隱士劉虯作 無量義經者,取其無相...

佛說月光菩薩經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王舍城竹林精舍,與大苾芻眾,而...

佛說雜譬喻經

雜譬喻經 比丘道略集 雀離寺師將沙彌下喻 聖王生九百...

過去現在因果經

過去現在因果經卷第一 宋天竺三藏求那跋陀羅譯 如是我...

佛說灌頂王喻經

佛說灌頂王喻經 西天譯經三藏朝奉大夫試光祿卿傳法大...

【註音版】金剛能斷般若波羅蜜經(笈多譯本)

金剛能斷般若波羅蜜經(笈多譯本)...

金光明懺法補助儀

金光明懺法補助儀 宋天台東掖山沙門遵式集 緣起第一...

佛說隨勇尊者經

佛說隨勇尊者經 西天譯經三藏朝奉大夫試光祿卿傳法大...

【註音版】大勢至菩薩聖誕祝儀

本祝儀根據《靈岩山寺專修淨土道場念誦儀規》(印光法...

惟日雜難經

惟日雜難經一卷 吳月支優婆塞支謙譯 初受道遮利菩薩,...

寶王三昧念佛直指

重刻寶王三昧念佛直指序 念佛三昧所以名為寶王者。如...

佛說心明經

佛說心明經一卷 西晉月氏國三藏竺法護譯 聞如是: 一...

【註音版】佛說能淨一切眼疾病陀羅尼經

佛說能淨一切眼疾病陀羅尼經...

佛說大方廣未曾有經善巧方便品

佛說大方廣未曾有經善巧方便品 西天譯經三藏朝奉大夫...

【佛教詞典】慧

慧者,於所觀事擇法為體,斷疑為業,斷疑者,謂由慧擇...

【佛教詞典】破僧違諫戒犯緣

行事鈔·隨戒釋相篇:「就破僧犯緣,理非可犯。必須具...

怎樣才能讓心變清淨

凡夫的心總是心猿意馬,漂浮不定,好比躁動的猿猴一樣...

心臟停止10分鐘,知名畫家死而復活

新加坡水彩畫家潘再雄(66歲)因重病入院急救時,病情...

聖嚴法師《從火坑裡跑出來》

有人在禪七中不斷地哭泣而無法打坐,他說:我不能打坐...

愚癡跟邪見有什麼差別

愚癡就是對事理的顛倒,顛倒染慧為性。這個邪見在唯識...

生死事大 無常迅速

昔日,佛陀在舍衛國時,有一位年近八十歲的婆羅門,他...

如實知自心

坐禪的過程和我們人生的經歷一樣,二者具有共性。剛開...

做好自己不喜歡的工作

美國一次輿論測驗,有一題為你認為人一輩子最重要、最...

這句名號對我們來說,就是命根子

六字洪名,曇鸞大師說是清淨法身,真實智慧。清淨法身...

學禪行者須注意的五法

略說發心學禪行者,應須注意五法:一、聞。二、厭。三...

讓這四種觀念常存你心

佛經有指示我們應該怎麼修,叫做四念處,四念處,四念...

為什麼人對死亡會有截然相反的看法

如果人們不相信有來世,不僅會導致很多的問題,也會影...

妙蓮老和尚《出家現僧相就是良福田》

現在很多人都說:不要出家啦!在家修行還不是一樣!你...

【視頻】《持世經》聆志居士念誦

《持世經》聆志居士念誦

【視頻】《金剛經》妙喜居士念誦

《金剛經》妙喜居士念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