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心與佛合」才是真正的善人

宏海法師  2018/09/18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聽文章

「心與佛合」才是真正的善人

「念佛之人,必須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又須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和、婦順、主仁、僕忠,恪盡己分。不計他對我之盡分與否,我總要盡我之分。能於家庭,及與社會,盡誼盡分,是名善人。善人念佛求生西方,決定臨終即得往生。以其心與佛合,故感佛慈接引也。若雖常念佛,心不依道,或於父母、兄弟、妻室、兒女、朋友、鄉黨,不能盡分,則心與佛背,便難往生。以自心發生障礙,佛亦無由垂慈接引也。」

印祖在這裡引用的是淨土根本經典《觀無量壽經》裡邊講到的淨業三福,其實就是我們常說的往生資糧,有正業有助業。如果從大範圍來看的話,這段講的就是助業。要萬善同修、敦倫盡分、閑邪存誠,這是印祖常說的開示。

這裡講到「念佛之人,必須孝養父母、奉事師長」,就是教我們尊敬奉事與我們有恩德的師尊,有道德、有號召力的引領者。我們常說師長,一個是師父,一個是兄長。師父輩、父母輩的是長輩,兄長雖然是同輩,可是先於我入門,先入山門為大,我們學習比人家時間晚,那我們就是執弟子相,要有孝養和奉侍的恭敬心來調治我們對法的皈依。

「慈心不殺」主要是從吃素上來講。這方面印祖也常在提倡,我們放生屬於從果上放生,吃素屬於因地上來放生。為什麼要殺生呢,為了飽我們的口腹之慾嘛,所以這裡講到「當吃長素」。如果我們能吃素,今天吃一天素,全世界所有的殺業就與我無關,我們就不必要在今天欠一個命債去償還,至少承擔共業這樣一個因緣,而且還是一個逆緣、違緣、惡因緣。這裡每一句話都聽起來很朴實,它裡面有甚深的道理,而且也非常的善巧。你看這裡講吃長素是一種,縱然你做不到,還可以吃花素。印祖解釋的花素就是吃三淨肉,有時候我們也叫五淨肉。他老人家說雖然你沒有斷葷,但是你不要親自去殺,算是吃花素。還有一種把花素理解為在六齋日、十齋日吃素,平常沒有吃素,這也算一種,也可以這麼理解。

從「修十善業」來講,最重要的是一個恭敬心和慈悲心。從身口業上攝住我們的惡業,常修善法等等,體現在我們具體的日常生活、人情來往中就是方方面面,印祖這裡完全是提倡儒家的仁義禮智孝,提倡傳統的盡分之道。「又須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和、婦順、主仁、僕忠」。為父的應該慈悲,關照晚輩子女,為子的應該孝順,為兄弟的應該有義有恭。我們佛門裡面也說,敬師兄、訓師弟,莫在佛門爭閑氣,跟世間是一樣的。夫和婦順,主仁僕忠,方方面面的家庭社會關係都顧及到了。這個話我們讀上一遍說起來容易,真正腳踏實地的修行,就是在這種近距離的、錯綜複雜的人際關係中進行,這是一個天然的道場,是我們繞不開的道場,是佛也要在這裡才能成就的道場。所以印祖講「恪盡己分」,就是我把我該做的做到,我盡的能力盡到,我盡的分盡到。但是這裡補了一句,這是特別重要的,很多時候我們頭一面能做得到,第二面做不到。「不計他對我之盡分與否,我總要盡我之分」。就是不計他對我敬奉與否,我總要盡我之分。大家要聽明白,這是一個核心的總結。

為什麼這麼講呢?因為我們世間一切都是因緣所生法,前面講的父子兄弟夫婦主僕,大家以為現在已經是新時代了,講究平等,哪裡有主哪裡有僕呀。其實在真正的關係維繫上,我們的現代生活依然如此。比如說我們家裡有保姆,有衛生工,乃至包括我們單位,上有上司,中間有主管,下面有職員,守門的還有個保安。我們是帶著這種差別心來梳理這種差別相的,凡夫是做不到平等的,你一定有向上向下,在當下的關係中盡我們之分,印祖說這樣「能於家庭,及與社會,盡宜盡分,是名善人」。

一切既然都是因緣所生法,為什麼要在因緣中盡已之分呢?往深裡講就是隨緣不變,隨緣隨份的一個道理和內涵。我們人與人之間,不管近的距離,還是遠的距離,無非是宿世有緣。那麼既然是宿世有緣,這輩子又重頭相見,肯定是帶著緣分,宿緣所追碰到一起的。緣分無非就是有順和逆兩種,不僅僅都是順的還有逆的,不僅僅都是報恩的,還有報冤的,不僅僅都是還債的,還有討債的。

在我們凡夫不得而知的、過去的深度因緣中,我們依照著這個原則修行,永遠都是佛弟子正知正見正行的狀態。我只管把我的分盡到,那麼他對我怎樣我不管,如果你在乎他對你怎樣的話,是順緣了還好說,逆緣的話那你就抱不平。所以恰恰這段開示告誡了我們一個什麼道理?隨緣消舊業,更不造新殃。我們如果把該盡的自己分擺平的話,自然而然、盡誼盡分就是一個善人,善人念佛求生西方決定臨終即得往生。我們一輩子修的法,全是順緣、順水、順帆,臨終的時候自然而然就是順水颺帆往生了。依照著福慧資糧,依照著往生的願力,依照著念佛的功德,這是理所必然勢所必然的。

所以你看,「以其心與佛合,故感佛慈接」與佛心合,不管出世與世間法,你都要達到這個目標,這個狀態是對的。為什麼我們常說念佛法門是不廢世間法而成就佛法呢?就是從這一點上,你如果能夠盡分,那麼這就是往生的前提。我們有時候會覺得這有啥意思,不就是讓好好過日子嗎,如果你真能這麼去做,你就會發現日子過得跟演戲一樣,久而久之心裡就有數了,這種出離心自已就噴發出來了。在這樣的生活狀態下,在這樣發心的人生觀中,特別容易自然而然生起一種中道的、不極端的、跟空性見相應的出離心來。

「若雖常念佛,心不依道,或於父母、兄弟、妻室、兒女、朋友、鄉黨,不能盡分,則心與佛背,便難往生。以自心發生障礙,佛亦無由垂慈接引也。」 如果從反面來講,你雖然常念佛,就是我們常說的,口念彌陀心不入道,心不依道,就是你的心不在善法之道,不在隨緣之道,不在敦倫盡分之道。那麼你就與父母、兄弟、妻室、兒女、朋友這些,特別這裡講到一個鄉黨,就是我們說的老鄉,江西人叫老表。因為印祖是陝西郃陽人,陝西的渭南、咸陽、寶雞一帶叫老鄉都叫做鄉黨,就是咱們說的鄉村鄉里的人,一起的同鄉人。在這些就近的緣分中,我們不能夠盡自已的分,隨份隨力的去成就和隨順的話,那麼「心與佛背便難往生」。

「以自心發生障礙,佛亦無由垂慈接引也。」因為你沒有利用好現有的因緣,依著唯心所現的世界,把自己的因緣擺順,所以你的心處處都是逆的,都是跟境界相牴觸的,那麼心與佛相違背就很難往生了,因為自心發生的障礙,佛也沒辦法垂大慈悲手來接引。這是從世間法的儲備上而言的。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宏海法師文章列表

念一佛名,轉換百千萬億之塵勞雜念

疏文:茲欲勉強遏捺,立使空寂,而止動歸止,止更彌動...

犯邪淫戒後,信願持名還能往生嗎

問: 請問犯五戒中邪淫戒的在家居士信願持名能往生嗎?...

專修與雜修的利弊得失

問: 古往今來求生淨土的祖師們,對於念佛是否往生的...

念佛受病,實是無量劫業力所現

原文: 書中言念佛急進、中氣虛極,此汝不善用心所致。...

淨業行人如何修死觀

老病死苦乃吾人大患 《佛說無常經》言:外事莊彩咸歸壞...

我們現在最大的不安定有兩種

我們現在最大的不安定有兩種:一種叫做生存欲,就是你...

《觀無量壽佛經》第七觀:華座觀

【經文】 佛告阿難,及韋提希,諦聽諦聽,善思念之,吾...

「真鐵漢」佛源老和尚的禪門棒喝

佛源老和尚,湖南桃江人,18歲時從益陽會龍山棲霞寺智...

【大藏經】佛說四十二章經

昔漢孝明皇帝夜夢見神人,身體有金色,項有日光,飛在...

【大藏經】【註音版】六祖大師法寶壇經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

【大藏經】黃檗山斷際禪師傳心法要

斷際心要 河東裴休集並序 有大禪師。法諱希運。住洪州...

【大藏經】佛說出家功德經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毘舍離國。食時到,入城乞食。時毘...

看看有幾位鬼神在保護你

長阿含經(卷第二十)原文: 佛告比丘。一切人民所居...

【推薦】不管念佛與否都希望你抓緊時間

一聲磬響,煩惱頓息。我與彌陀,是二是一? 也許有些人...

百千萬劫難遭遇——中國難生

在座的各位,今天非常有緣,如果人與人之間天地這麼大...

厭離娑婆標準在哪裡

一個人到晚年,說是修淨土宗要帶業往生,帶業往生當然...

他是如何躲過命裡的大難的

安徽商人王志仁,三十歲尚無子。有相士告訴他說十月份...

在家居士受菩薩戒後可以染髮嗎

問: 請問法師,在家居士受菩薩戒可以將白髮染成黑髮...

高慢心所招感的三種地獄

佛陀把高慢心的人,他內心的相貌講出一個譬喻說:如人...

學佛的目的是為了什麼

我們大家都在學佛,究竟學佛為什麼?不少人對這問題認...

驗證修行功夫的三標準

第一步:念起不隨 能作到念起不隨就能於生死當中做得主...

十善業道之不偷盜

《地藏經》云:「若遇盜竊者,說貧窮苦楚報。」 世間上...

如何對惡人和討厭的人生起慈悲心

問: 如何對惡人或者自己討厭的人生起慈悲心?對於冥...

對網絡弘法的開示

一、網絡媒體是雙刃劍 日嘎上師說:這幾年,隨著互聯網...

聖嚴法師《業障病》

業障病又分為外病、內病兩種。 外病是由於福報不夠,...

娑婆世界的快樂沒有安穩性

前面是破壞,空觀的智慧是把所有的妄想好的妄想、壞的...

【推薦】時時微笑念佛,每一念都改造命運

我們無法要求環境都順我們的心,但是要練習把一切都當...

僧人的生活——聞鐘而起,聞鼓而眠

世人多羨慕僧人,就連宋朝的仁宗皇帝也說:若得為僧,...

【佛教詞典】愍忌

(術語)尊宿之誕生日也。於此日修齋供謂之愍忌齋,或...

【佛教詞典】大力金剛

(菩薩)位於胎藏界曼荼羅金剛手院第一行金剛薩埵前之...

【視頻】道證法師《朝聖之旅》

道證法師《朝聖之旅》

【視頻】昌義法師《2006年廣靈極樂寺佛七開示》

昌義法師《2006年廣靈極樂寺佛七開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