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寺院佛鐘的起源與意蘊

2018/02/24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聽文章

寺院佛鐘的起源與意蘊

在萬籟俱寂的清晨或黃昏,每當那悠揚的鐘聲響起的時候,便會使人產生一種清韻悠靜的深遠遐想,所以文人墨客詠鐘的詩詞,歷來是很多的。唐人張繼著名的《楓橋夜泊》,其中「夜半鐘聲到客船」一句,就成為了膾炙人口的千古名句。

俗話說,「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這句話從另一個解讀意義上,也說明了鐘在佛教寺院生活裡,是最具有標誌性的禮拜法器了。

佛鐘的起源

在印度佛教中,鐘原是用木製的,叫做「犍椎」或「犍稚」。據佛經記載,七月十五,是比丘夏安居圓滿而增長戒臘的日子,稱為受歲日。於是佛陀就告訴侍者阿難,在露地上速擊犍椎,以召集僧眾。阿難隨即升上講堂,手持犍椎說:「我今天來擊此如來信鼓,凡是如來的弟子們,都應該聞聲而普集於此。」從此,鐘就成為佛教寺院中具有標誌性的重要法器之一了。

大鐘和小鐘

在佛教裡,鐘分大鐘和小鐘兩種。

大鐘,又稱為梵鐘、洪鐘、釣鐘、撞鐘、鯨鐘等等。因為它在撞響的時候,能夠清淨寺院梵剎,所以稱為梵鐘因為它的聲響洪亮致遠,所以稱為洪鐘;因為它是吊在鐘架上被撞擊而響的,所以稱為釣鐘、撞鐘。至於它又被稱為鯨鐘,則是因為在佛經中記載,海邊有一種動物叫蒲牢,它在遇見鯨的時候,常常會害怕地發出像鐘一樣的叫聲,因此人們就將蒲牢的形狀鑄在鐘身上,把撞槌做成魚形。由於蒲牢是遇見鯨才發出叫聲的,就用鯨來為鐘命名了。

小鐘,又稱為半鐘、行事鐘、喚鐘等等。因為它只有大鐘的一半大小,所以叫做半鐘;因為它通常掛在大雄寶殿的左邊,或掛在禪堂的門口,用來擊鳴通告法會等行事的開始,所以叫做行事鐘;另外它還叫做喚鐘,因為它常懸掛於方丈的寮外,由侍者擊嗚,傳喚學人單獨入內參學。

佛鐘的定製

佛鐘有木、石、銅、鐵等各類,一在多以銅類為多,其次是鐵類。

大鐘一般高約一百五十釐米,直徑約六十釐米。大鐘形式是,在上端雕成龍頭狀的鈞釣手,下端有相對的兩個蓮花形撞座,稱為八葉,撞座以下成草間,下緣成駒爪,中間部分則分為池間和乳間,乳間上併列環繞著小突起物。聯結撞座呈直角交叉的條帶,稱為袈裟舉,又叫做六道。另外,在釣手旁有呈圓筒狀的筒插通內部。

小鐘則多以黃銅鑄造,一般高六十至八十釐米。

佛鐘的意蘊

在佛家的現實生活中,設立佛鐘的本意,就是用來通報時辰,召集僧眾的。如《百丈清規·法器章》中就說:「鳴大鐘及僧堂前鐘集眾,列殿上,向佛排立。」還說:「大鐘,叢林號令資始也。曉擊則破長夜,警睡眠,暮擊則覺昏衢,疏冥昧。」

但是,在佛教的各種經典中,還有許多包含其他意蘊的說法。

如有的佛經中解釋,佛鐘之所以要撞擊一百零八下,一說是對應十二個月、二十四個節氣、七十二候的各數總和;一說是能夠祛除人生的一百零八種煩惱,從而使人清醒覺悟,獲得安順吉祥。

再有的佛家偈語說:「聞鐘聲,煩惱輕,智慧長,菩提增。」所以,佛鐘既是報時的工具,也是智慧的象徵。

又有的佛經中說,在鳴鐘的時候,如果能夠觀想覺悟一切眾生,就能得到更大的利益。「鳴鐘行者,想念偈云:‘願此鐘聲超法界,鐵圍幽暗悉皆聞,聞塵清淨證圓通,一切眾生成正覺。’仍稱觀世音菩薩名號,隨號叩擊,其利甚大」。

還有的佛經中說,叩擊聞聽鐘聲,能夠止息一切惡道諸苦,能夠使一切眾生「俱時得離苦」,使一切受難者得到解脫。

佛鐘的鳴法

 

一般說來,佛鐘有三下、七下、十八下、三十六下、一百零八下的叩擊鳴法。在僧眾們齋粥下堂、參禪完畢、早晚巡視或喫茶下床的時候,鳴三下;在住持早晚到佛前行香、住持進入僧眾講堂的時候,鳴七下;在齋時僧眾進入齋堂的時候,鳴十八下,叫做「入堂鐘」,入堂鐘是按照進齋的次序而逐次完成的;而三十六下則是集三通擊鳴之和,總成一百零八下。

佛教寺院中的重要活動,以一百零八下為準,所以佛鐘又稱為「百八鐘」。百八鐘的撞擊之法,佛經中說:鳴鐘「引杵宜緩,揚聲欲長,凡三通,各三十六下,總一百八下,起止三下稍緊」。就是說,擊鐘的時候,應該緩引鐘槌,使擊出的鐘聲悠遠深長。通常是以三鳴為始,二鳴連續為終。分三通擊完,每通三十六下,快十八下,慢十八下。如果是晨鐘,則是先快十八下,後慢十八下。先快十八下,應念「南無大方廣佛華嚴經,南無華嚴會上佛菩薩」,共十八下。

後快十八下,應念「南無大乘妙法蓮花經,南無法華會上佛菩薩」,共十八字,每字鳴鐘一下。早晚如此叩擊三通,三通鳴畢,最後念「南無當山護教伽藍聖眾菩薩」三遍,再擊鐘三下,接三下板。這樣,鳴鐘的過程才算是全部完成了。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教知識文章列表

「三德六味」具體是指哪些

來寺院參加過過堂的居士都知道,寺院中早、中用齋前都...

寺院的晨鐘暮鼓,能起號召和警醒作用

各位有緣吉祥。今天我們道場白華庵,跟大家說說法器。...

如何看待各地蓋廟成風的現象

記者: 很多佛教徒都認為造大佛、蓋寺院的功德最大,...

寺院和廟宇是一回事嗎

人們常把寺院和廟宇混為一談,其實它們是兩回事。寺院...

九幅寺院佛系楹聯,感受清涼智慧【圖】

九幅寺院佛系楹聯,一起感受清涼智慧...

「無事不登三寶殿」的說法從何而來

人們常說:無事不登三寶殿。無事不登三寶殿說法從何而...

【佛學漫畫】食存五觀

愛物惜福,本是生活的美德,但是現代社會,經濟繁榮,...

一元門票的靈岩道場

一元門票靈岩道場 江蘇蘇州的木瀆古鎮,乃清乾隆六下江...

【大藏經】【註音版】文殊師利菩薩除淫慾神咒

文殊師利菩薩除淫慾神咒...

【大藏經】佛說分別善惡所起經

佛在舍衛國祇洹阿難邠坻阿藍。時佛傷哀諸所有生死之類...

【大藏經】大般若波羅蜜多經(600卷)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一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二 大般...

【大藏經】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

夫滿教難思,窺一塵而頓現;圓宗叵測,覩纖毫以齊彰。...

寺院的晨鐘暮鼓,能起號召和警醒作用

各位有緣吉祥。今天我們道場白華庵,跟大家說說法器。...

佛學常見辭彙(一畫)

【一地】 (喻)佛性好像一塊土地。土地能使一切草木...

佛教為何分宗派

佛教,整體的佛教是一味的,在佛陀時代,並無所謂八宗...

供天中的二十四諸天

齋天是隋代天台宗智者大師依《金光明經》製定《金光明...

如是因如是果

在佛陀時代,某日,舍衛國國王波斯匿王在睡眠中,聽見...

善用其心怎麼個「善用」法

在善惡關頭,你怎麼善用其心? 依著事、依著境,境就是...

百丈禪師《叢林要則二十條》

百丈懷海禪師(720814)是唐代禪宗高僧,我國禪宗叢林...

雲居山竺慎師身上發生的一個事情

你要是見到境界,也不能生歡喜。一生歡喜也同樣找麻煩...

不知道空性,則不可能了解心性

復有三乘,須歷色心等世出世法,一一會歸摩訶衍道,佛...

對治修行中的昏沉散亂

作為我們用功夫的人,在這種環境中,應該怎麼樣來對治...

一念懺悔能滅無量罪,則因果作何解釋

問: 曾經有位法師講座時雲,一念懺悔能滅無量劫來恆河...

「無色界」是什麼意思呢

無色界天的人:就是修禪定的人他達到色界第四禪的時候...

有這樣的信心,才算得上深信淨土

原文: 若正修淨業時,倘達摩大師,忽現在前,乃曰:吾...

極樂世界是虛無縹緲的嗎

莫說西方為譬喻,須知名與實相應。譬甜似蜜非無蜜,喻...

聖嚴法師《把孩子「過繼」給觀音菩薩?》

一位居士曾經問到:一些父母生下孩子後,為了使孩子平...

用自己的力量來度過難關

遭遇困擾和不幸時,不要把原因推到別人身上,而不反省...

【佛教詞典】郁多羅

梵名 Uttara,巴利名同。意譯勝、上。又作優多羅、優多...

【佛教詞典】金剛薩埵

菩薩名,因執持金剛杵,故又名金剛手菩薩,密宗以大日...

【視頻】伽藍殿(上海玉佛禪寺)

伽藍殿(上海玉佛禪寺)

【視頻】會性法師《楞嚴經》

會性法師《楞嚴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