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淨界法師:唯識學概要

淨界法師  2023/03/14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聽文章

(第十六講)

好,請大家打開講義第三十八面,我們看到丁二:問答釋疑。

那麼我們一個淨土宗的修行者,當然我們希望能夠解決生死輪迴的問題,所以我們叫做:為菩提道,求生淨土。那麼求生淨土,我們就面臨了兩個問題:第一個是生命的相狀,一個是生命的本體。生命的相狀是由善惡的業力來主導,首先我們希望我們臨終是一個很安和的相狀。我相信我們沒有一個人希望我們臨終的時候是死於非命,或者是遭受到極度病痛的摧折。我們每一個人都希望:願我臨終無障礙。

所以我們對於生命的相狀給我們的感覺也不能忽略。因此我們也應該多多的拜懺、多多的念佛、多多的持戒、發願,把所有的懺悔、皈依、發願的功課,都把它迴向到:願我臨終無障礙。我們希望臨終能夠創造一個很詳和的相狀,來幫助我們提起正念,這個是有需要的。

所以我們第一個:我們要規劃一個未來美好的相狀,這第一個;

第二個,這重要了,就是你要掌握一個正確的本體的操作。就是這些相狀是誰操作呢?所以我們開始處理我們的思想。

我們把相狀處理好以後,我們把相狀剝開來,看到我們生命兩個本體:一個是自我,一個是真如。自我意識是我們習慣的操作的模式,其實宗喀巴大師他也講到一個觀念,說我們其實生生世世也做了很多的善法,就是我們過去也念過佛、也布施、也持戒。

但是我們的善法為什麼不能變成一種解脫的功德,都全部落到輪迴的業力裡面去呢?

因為我們想要掌控這個善業,我們一直希望那個善業為我所用。你越是想要掌握它,這個善業,這個檔次就越低了。偉大的佛陀,他也曾經做了很多的善業,那麼為什麼佛陀的善業,它能夠變成一種自在的功德的莊嚴?佛為法王,於法自在,因為他操作善業的心態是正確的,他用空性來操作它。

所以當我們在面對因果的時候,除了假相以外,這個本體就很重要了。你到底在造善的時候,你希望你怎麼來處理你的善業,你希望用什麼心態來面對你的善業,如果你想掌控它,那對不起,它會帶給你無量無邊的生死輪迴的力量。所以我們現在已經開始在講到本體的問題了,就是你怎麼去面對你過去生所造的業力。當然佛陀的智慧就是說我們應該放棄主宰,我們應該追求自在。因為你主宰它,第一個它今生也會給你帶來痛苦,你這個善業,帶業,你的福報,快樂的福報帶業;第二個,你付出了生生世世輪迴的代價。所以佛陀在開顯真如的時候,就是告訴我們,放棄輪迴的主宰,放棄生命的主宰。那麼這個地方有兩個問答,那麼要我們放棄,我們必須要有道理來說服我們,憑什麼要我們放棄自我呢?

好,我們看第一個問答:

丁二:問答釋疑

【問:若實無我,誰能造業?誰受果耶?

答:然諸有情,心心所法,因緣力故,相續無斷,造業受果,於理無違。】

那麼我們前面講到我空法空的真如,是生命的本質,是生命的本體,那有人就提出疑問了,他說呢:假設我們的生命的假相的背後,沒有一個自我來操控我們的因果,那麼外道就提出一個疑惑說,那既然無我,那誰去造業呢?誰來得果報呢?

從我們一般的認知就是:這個業,是誰在拜佛?當然是我在拜佛,我在持咒。那麼我們以前是用自我來造善業,那麼未來也是由這個我來得果報。那麼外道的意思就是說,假設你毀滅了自我,那你就違背了因果道理了,因為有一個我,才能夠合理的建立一個因果的道理,因為我自作自受嘛!由這個我去造業,然後由這個我來得果報,這樣才合理。那現在佛陀說一切法無我,生命的本體是真如,是空性,那你這樣不是把因果給毀滅了嗎?

佛陀說:空性的真如並沒有毀滅因果。佛陀說:然諸有情,心心所法,因緣力故。

他說:這個受用果報,不一定要靠我,就是一念明瞭的心嘛!那麼這個心呢,透過第八識的業力的釋放,這個因緣力故,就是一切都是第八識的業力的釋放,讓第六意識來承受,所以它們兩個相續不斷。第八識從開始出生就不斷的釋放業力,那麼第六意識就透過感受來接受業力,這從小到大,相續不斷,造業受果,於理無違。

所以它這個地方就說明,當我們在受用果報的時候,它是沒有一個造作者,這個很重要。就是說我們以前遇到障礙的時候,我們第六意識會產生一個錯覺:欸,這個是誰做的?是誰想要來傷害我?其實這個地方沒有一個造作者,因緣力故。《楞嚴經》講得更徹底,叫循業發現,就是你業力成熟了。

所以我們今天一定要徹底的消除這種對立的感覺,我相、人相的對立。所有你今生的遭遇,只有一種情況叫做因緣力故,或者叫循業發現,所以它沒有我嘛!就是你一個明瞭的心,接受因緣的力量的主導,因緣讓你快樂,也是因緣讓你痛苦,這當中是無我、無我所的,是畢竟空、無我無我所的,完全是你過去生的因緣成熟了,所以它引導你快樂、引導你痛苦,所以不是由我讓你快樂,也不是由我讓你痛苦。也就是說你的快樂痛苦,不是你主宰出來的,是你的因緣成熟,是因緣讓你快樂,也是因緣讓你痛苦,這是第一點,這是我們應該認知的。

我們看第二段:

【問:實我若無,云何得有憶識誦習恩怨等事?

答:然諸有情,各有本識,一類相續,任持種子,與一切法,更互為因,熏習力故,得有如是憶識等事。】

那麼這個地方提出第二個問題說,假設我們的生命當中,沒有一個自我來主宰、來操控,那麼怎麼會有一些憶識誦習恩怨等事?為什麼我們會去回憶到過去曾經熟悉的人事?誦習就是熟悉的人事,而產生恩怨,而產生愛憎取捨呢?

就是說沒有一個我,那誰來記憶這件事情呢?我怎麼會回憶到過去,我跟這個人熟悉,對這件事情熟悉呢?那麼假設沒有一個常一主宰的我,我們的生命怎麼連貫下來呢?意思就是這個意思,我們生命是不是要斷滅了嗎?

但是佛陀回答:然諸有情,各有本識,因為有第八識嘛!第八識是永遠保持相續,而且它能夠保存你過去生所栽培的種子,跟第六意識的思想的現行,互相為因緣,種子起現行,現行熏種子。所以因為第六意識的熏習力故,得有如是能夠回憶過去的事情。

我們前面講到當人生是無我的時候,這個受果報叫因緣力故,但是在造因的時候叫做熏習力故。所以你在做功課,不是我在做功課,你是在創造一種熏習而已,沒有一個我。你的第六意識明瞭性,去拜懺、去念佛、去修止觀,這個時候,你第六意識創造一種熏習的力量,一種種子、一種功能,儲存到第八識裡面去,一種熏習的力量。

所以你人生其實是兩種力量,一種是熏習力、一種是因緣力,哪有我在呢?由熏習成熟了,變成因緣,因緣力。那麼因緣在釋放的時候,你又不斷的在熏習。所以你人生就是一種熏習的力量,引生因緣的力量,由因緣的力量又引生熏習的力量。所以它是沒有一個真實自我在主導的,這個自我概念是你自己捏造出來的。你自己以為你可以主導人生,其實是熏習跟因緣兩種力量來主導你,你是產生錯覺了。

好,我們總結:

【結示:由此故知,定無實我,但有諸識,無始時來,前滅後生,因果相續,由妄熏習,似我相現,愚者於中,妄執為我。】—《成唯識論》—

所以我們可以知道,生命其實它是一個相續的水流。這個水流它主要是兩種力量構成的,一個是熏習力,一個是因緣力。這兩種力量就推動著水流,往人天去,往三惡道去。這個水流不是你說了算,不是你主導的,是因緣的力量跟熏習的力量來主導這個水流的。所以它沒有一個主宰的能力,只有諸識。這個諸識當然主要指的是第八識,它釋放因緣的力量,還有第六意識它創造一種熏習的力量,那麼這兩種識的交互作用,那麼前滅後生,剎那剎那的生滅,造成了因果的相續。由於這種因緣力跟熏習力兩種交互作用,它產生一種很緊密的相續,就讓你有一個自我的感覺出來,由第七意識產生種錯覺。那麼於中呢,就把這種相續的因緣,執著有一個我來主導人生,其實是錯誤的。

我們舉一個例子來說明。在淨土宗的感應故事裡面講到一件事,說明朝有一個居士叫黃景范先生。這個居士他出生在一個讀書人的家庭,他也是相當有智慧,年輕就有功名。那麼他二十二歲的時候,突然間患了頭痛的病,就是頭經常痛,時間一到就痛,而且經常做惡夢。那麼乃至有一天他在晚上睡覺的時候,夢到一個鬼,一個很強壯的鬼,披頭散髮拿著刀子追他,追到他以後呢,就一把抓住他的衣服,就想拿這把刀把他殺掉,「還我命來」。

那麼刀要殺他之前,突然間,在空中出現了一個光明,有一個老和尚坐在那裡,就是蓮池大師了,就是他前生的師父。蓮池大師趕快說:「且住 且住!」蓮池大師是大威德,他一講,那個鬼就不敢動了。他說:「你不要殺他,冤冤相報不好,」但這個鬼說:「我不殺他,我不能消除我心中的恨。」「反正你不能殺他」。那麼這個鬼沒辦法,就拿刀子把這個黃景范的舌頭給割掉,割掉就把舌頭帶走。帶走以後呢,蓮池大師就跟黃居士說:「你不要著急,你回去做兩件事:第一個好好拜懺,第二個呢,你要持楞嚴咒咒心,你一百天後就有消息」。

那麼這個黃景范在做夢,夢醒了以後,他手去摸這個舌頭還在,但是講不出聲音,從今以後聲音就發不出來。他當然對他師父有信心,因為前生的蓮池大師示現給他看,那麼他就每天拜懺,持楞嚴咒心。過了沒多久,有一天睡覺的時候,又來一個女眾,一個女鬼:「你好睡啊」,就拿地上那個沙,就往他身上一撒。那麼這個沙一接觸他身體的時候,像火燒一樣,特別的刺痛。那麼她第二次要再撒,他在閃的時候突然間有一個金剛力士,拿一個傘把它打開來,幫他擋了一下,就閃過去了。黃景范說:「你是誰啊?」他說:「你持楞嚴咒,我是那個楞嚴咒心的金剛護法居士。」所以那次夢以後,他對這個楞嚴咒心持得更精進。

所以他後來,那個女鬼經常出現的時候,他越精進的時候啊,那個金剛力士那個傘就越變越大,後來那個傘就變成很大的傘。那麼這樣子過了一段時間,他就經過這個一個男眾的鬼要殺他,一個女眾的鬼要撒這個毒沙,他也不敢不做功課,那麼到了第一百天的時候,發生一件事情,到黃昏的時候突然胸口劇痛,到晚上的時候吐血,吐了一整臉盆的血,吐到最後整個人幾乎虛脫了。他就在昏迷當中,就是非常勞累當中就睡過去,睡過去以後,他隱隱約約心臟還是痛的,就看到一個法師。這個法師說:「我叫大慶法師,我是你過去生的同參道友,他說你現在心口很痛對不對?那沒關係,你坐下來,我誦一部你前生經常誦的經,給你聽聽看。」他就誦《金剛經》,他說你前生最喜歡誦《金剛經》,就誦《金剛經》給他聽,他聽完以後,哦,他那個胸口痛,就慢慢慢慢就消失掉了。消失掉以後,大慶法師說:「我帶你去一個地方,讓你知道你今生的因緣果報。」就把他帶到一個很大的房子,他說:「你進去,我在外面等你。」

那麼這黃景范就把門推開以後,就看到中間坐了一位戴一頂帽子、穿著紅色衣服的閻羅王,坐在那裡很威嚴,旁邊有一些拿著木棒的侍衛,那麼前面已經跪了兩個人,一個男,一個女的,就是在夢中,一個要殺他,一個要撒他那個毒沙的女眾,那麼黃景范一進去,也就跪在中間。閻羅王就說了,他說:你前生啊,你爸爸是做官的,大戶人家,你有三個兄弟,那個黃景范排行老二。

這個黃景范前生的時候,人長的是非常莊嚴而且很有才華,那麼他的大哥,相貌平平,才華也是一般般。那麼他媽媽呢,這個三個兄弟裡面,他的媽媽,前生的媽媽,特別疼愛這個老二黃景范。那麼後來他們三兄弟結婚以後,這個老大,才華一般般的老大,娶的太太特別的漂亮也特別有才華。黃景范很有才華,他娶的太太很平凡。他媽媽就多事,就跟黃景范說:你啊,你應該配你大嫂才對,這個你太太配不上你。那麼他一開始聽,他也不在意,結果他媽媽就慫恿他說:我們應該把老大給害死,把你老婆也害死,你們兩個就結婚。後來他媽媽經常這樣講,後來他就受他媽媽的影響,兩個人就合謀,用一種毒藥把他大哥跟他老婆給毒死。毒死以後,在他媽媽的撮合之下,他就跟他大嫂結婚了。然後毒死以後,他也不敢報官,就埋在他們家的後院。從今以後晚上就睡覺就不平安了,就經常有鬼魅擾動了,後來沒辦法,就請了一個出家師父做法會,出家師做完法會說,他說你們家這個事我沒辦法解決,冤有頭債有主,他說你要去解決這個問題,你只能夠去雲棲寺找蓮池大師。

後來黃景范他看情況,殺了人,殺了兩條命,他沒辦法,他就到蓮池大師那邊出家了。出家以後,當然他出家前,就跟蓮池大師報告他如是如是的經過,蓮池大師叫他修三年的苦行,整天為大眾師服勞役,晚上就拜懺,白天就做工作。三年以後再去念佛堂念佛,念了十多年,然後往生了。往生了以後就得這個果報,他前生的修行有善根力,就召感了蓮池大師跟他這個師兄,出手救他。但是他自己造的罪業,遭受到這個短命多病的果報。

所以我們看到黃景范,他一生的遭遇啊,兩種力量:從因地上來說,熏習力故。他前生有兩法的熏習,第一個殺業的熏習,他殺業不是一天兩天,他預謀已久,然後付諸行動把對方殺死。這個第六意識的瞋心所發動的殺業,這是一種熏習;第二個他後來懺悔、出家了、念佛,淨法的熏習。所以他前生的第六意識,在造業的時候,他沒有依止我嘛!熏習力故。那麼得果報的時候,要因緣力故。兩種因緣:一個是善的因緣,一個是惡的因緣,同時現行。結果他媽媽因為沒懺悔,他媽媽就直接到三惡道去了,這閻羅王說了。所以你說,它哪有我呢?如果我去造業我去得果報,這個我是不能改變的。

所以我們人生是不斷的變化,其實現在的你,跟小時候的你,有沒有一樣?不一樣了,為什麼呢?熏習力故,因緣力故。你這幾十年總有一些資料,新的資料輸進去了,是吧?你可能比小時候更好,也可能更糟。所以你小時候的我到哪裡去?沒有了!它就是一個明瞭的心識不斷的在變化。其實我們人生就是一念的心識在活動,這個心識,兩種力量在控制這個心識——因緣力故,熏習力故,根本沒有一個恆常住、不變異的東西,來主宰你的生命。生命是不能主宰的,我們只能夠熏習,你只能夠在因地去熏習它,你不能在果地上去改造它,不可以,這個就是無我的真理。好,我們看

丁三、唯識正義

我們把它念一遍,我們做一個總結。那麼既然是無我,那麼應該怎麼去解讀人生呢?

萬法唯識,現前一念識心,唯識性——人空、法空——即空。唯識相——舉體而——作因、作果、作依、作正、作自、作他——即假。性相圓融——即相即性、即性即相——即中。

淨界法師:唯識學概要

那麼我們應該怎麼樣來正確的理解人生呢?就是觀照我們人生的現前一念心性,即空、即假、即中。我們先看即假。

即假就是過去的熏習力跟今生的因緣力變現出來,變現什麼呢?

因、果、依、正、自、他。當它是因地的時候,這個它是一種熏習的力量,這個也是一念心識的作用。它有相狀,因為你在熏習的時候,你可能是在拜懺的時候熏習,你可能是念佛的時候,也有佛號,也有相狀,或者是你在布施持戒,你也是有一個相狀,凡是熏習一定有相狀,你用一種美好的相狀,或者是一種邪惡的相狀來熏習第八識,所以它是因地。

等到你熏習的能量到一段時間的時候,果報就因緣力故,就變現一個果報出來,它也是有相狀。作依、作正,它那個心識變現你依報的國土,變現你正報的根身,也變現你自己的業力,也變現成他人的業力。所以我們凡夫的業跟眾生的業是互相的交雜,尤其是同一個家庭,這個業力更密切,有共業、別業,這個業力互相牽扯。

總而言之由於因緣力,由於熏習力,就創造了人生的這些假相出來。包括因的假相、果的假相、依報的假相、正報的假相、自己的假相、他人的假相,這個都是生命的假相,這個都是心所變現的假相。那麼這個假相當把它剝開以後,它的本質是什麼呢?就是即空,我空、法空。這個地方沒有一個人可以去主宰你的生命,它完全是因緣力、熏習力的變現。

所以我們做一個總結,這個中道的思想就是即相即性、即性即相。在生命的假相當中,它有空性的存在,在空性當中也不妨礙生命的因緣假相,剎那剎那的生,相續變化,這個就是中道,這是緣起性空,性空緣起。

蕅益大師曾說一句話,他說:我們應該思考一件事情,說:流轉三界中,到底是誰在流轉?

你說我在流轉,不對啊!因為前生的你跟今生的你,兩個相狀不一樣。你前生可能是一個男人,今生變成一個女人,所以沒有一個我啊!那我問你,既然不是我在流轉,那誰在流轉?對了!是一念的心在流轉。心識的熏習力、因緣力,它如果熏習好的,這個心識就往上走,它才能變現好的果報讓你的心來受用;如果它產生錯誤的熏習,它就往下走,往下墮落,這個心也變現一個痛苦的果報,讓你的心來受用。其實全部是心嘛,哪有我呢?當你一個好的熏習的時候,是心作佛,是心是佛;當你錯誤的熏習的時候,是心作地獄,是心是地獄。所以整個因緣果報,蕅益大師說:妙因妙果不離一心,其實都是你心的作用,沒有一個我。

舉一個例子,在《安士全書》上說一件事,說這個江西有一個很大的湖泊,這個湖泊的旁邊有一個山丘,這個山丘上面有一個龍王廟。雖然不大,但是很靈感,而且這個龍王很凶,它這個湖泊,這些做生意的,或者是來遊玩的遊客,哪一個遊客膽敢從它的龍王廟過去,不下來拜它,那就慘了,那你這個船肯定要翻船,所以每一個人要經過這個龍王廟的時候都必須要靠岸,來禮拜這個龍王,來供養這個龍王,才能夠平安的通過這個湖泊。

那麼有一天有一個律師叫三昧律師,這個在戒律裡面很有名的,明朝的三昧律師,他剛好有事,要從這個地方到另外一個地方去,他就跟一般做買賣的人坐同一個船,就經過這個龍王廟,那麼其他人當然就乖乖的下船,去禮拜龍王,那三昧律師說我一個出家人,我不能去拜你龍王嘛,就在船上等候,其他人就去拜龍王,拜完要走的時候,龍王就說話了,就依附在那個廟的管理員身上說話,他說你們船上是不是有一個出家人,他沒下來拜我,請他進來,他是我過去的同參道友。

那麼大家就派一個人去把三昧律師請進來了,那麼這個龍王就說,他說:三昧律師,我們過去生是同參道友,我們兩個一起住茅篷修行,我這個脾氣特別不好,老是動瞋心,老是喜歡罵別人,那你那個時候老是勸我,我也不聽。但是我們做功課的時候,你做功課我也一起做,我們兩個的善法熏習都差不多,所以我今生福報很大,但是表現在龍王果報,那你的福報,就表現在出家的果報去了。它說:我現在看到你呀,我很慚愧,懺悔。它說:我願意把我這幾年來別人對我的供養,這些倉庫的東西,都麻煩你拿去供養三寶,我請你請出家師父幫我做法會,來超度我。

後來它就主導那個廟的管理員,龍王廟的管理員,把所有裡面的衣服、珍寶,就拿去供養三寶做法會了。做法會結束的時候,那個龍王廟的龍,就又去附在那個管理人身上說,它說三昧律師,我麻煩你,明天以後,在山後面有一條蟒蛇死掉了,請你把我埋葬一下。結果三昧律師去看的時候,那個蟒蛇有三、四十公尺長。

那現在我們要去看這個因緣果報了。它前生是一個出家人,持戒修福,但是他熏習力故是怎麼熏習呢?他用瞋心來熏習。諸位,熏習不是外相,是你的心態。雖然我們一生當中,我們的心有很多種心,但是一定有一個主流的心態很重要,強者先牽。所以天台智者大師說,瞋心為法界,一切法趣瞋。我們今生可能會有很多的不同的心態,有善念有惡念,你要注意那種勢力最強大的心念,因為它會整合你所有的心態,往一個不同的方向去。

這個出家人他造的是一個善業,但是,熏習力故,舉體而作因、作果、作依、作正、作自、作他,因為他這個善業是以瞋心為法界,所以這個熏習是以心為本,結果全體變成蟒蛇的一個丑陋的果報出來。三昧律師跟他是同參道友,他是以道心為法界,所以他整個熏習,他變現出今生一個出家的師父出來。但是因為他本體都是空,所以生命可以改造。

諸位,你知道我們佛法裡面的修行,這個善根有什麼好處,諸位知道嗎?當你的生命墮落到三惡道的時候,如果你有善根,你容易從三惡道裡面彈出來,你的時間就不會太久。因為你的善根是金剛種子。你看佛陀講一句話說七佛出世尤為蟻子,八萬大劫尤為鴿身。你看有些人做螞蟻,七佛出世還做螞蟻。所以蕅益大師說,越做越糊塗了,有些人墮入到生命的時候,他很難反轉,有些人墮入生命的時候,他很容易彈跳,關鍵在空性的道理。如果你對空性完全不理解,你自我意識很強,你得一個果報的時候,這個果報很難反轉,很難反轉。當一個跑道要換成另外一個跑道的時候,就大方向的改變,空性扮演一個重要的角色。

也就是說有些人造了罪業,他墮落到一個果報,他這個果報有很堅固的相續力;有些人他得到一個痛苦果報的時候,那個果報啊,它相續不久,這個就是考驗你空性的善根,就是你對生命越執取的人,你很難從你的生命產生很大的反轉。所以諸位,你不斷的修空觀,即便你臨終的時候,遇到一個不好的因緣先出現,你很容易從因緣裡面產生反彈,叫斷相續。

所以我們的唯識相,唯識相它是成功的把相狀變現出來,但是這個相狀會相續多久,相狀不能決定,看它的本體。你越執著的人,我執法執越重的人,你越容易讓相狀相續。決定相狀是業力決定的,決定相續就考驗你的智慧了,你空觀的智慧了。

反正佛法把人生分兩塊,一個是生命的相狀,一個生命的本體,你兩個都要會操作。在相狀上,相狀的操作,懺悔業障,積集資糧;在空性的操作上,修我空觀法空觀,把自我意識、主宰性消滅掉。所以我們要有兩個方法:第一個你首先要操作生命的相狀,第二個你要操作生命的本體。臨終兩個都很重要,一個是業力的問題,一個是思想的問題。好,我們差不多了,我們到此吧。那今天先講道理,修行這一塊我們下一堂課再講。

那麼諸位對於生命的相狀,跟生命的本體,這兩個有沒有問題?你臨終的時候,這兩個操作都要到位,第一個相狀不能產生邪惡的相狀,你要讓生命的相狀在溫和的相狀,這第一個,創造一個溫和的相狀;第二個臨終的時候,對娑婆世界不能有貪念,不能有執著,你要放棄主宰,你不能有想要主宰來生,你不能夠不受後有,過去不談了,你在臨終的時候,你還想要主宰以後,你就完了。你必須放棄主宰權,你才可能往生淨土。就是我到今天為止,我放棄我對未來生命一切的主宰權,這個時候提起佛號就感應道交了。

[學員問]:師父,我請教一下:我們佛陀他三個阿僧祇劫,通通是在娑婆世界做菩薩道,那這樣子的話,怎麼說呢?因為意思說,我們不要留在娑婆世界,可是好像還是每個人的願不太一樣。

[師父答]:是是是,這個沒有對錯。因為佛陀選擇在娑婆世界歷練,當然每一個人選擇不同,娑婆世界的問題比較複雜,就是說熏習力嘛,因緣力嘛,對不對?娑婆世界眾人皆醉我獨醒,不容易啊!你們全家都學佛的,應該不多吧?對不對?那你家有四個人,三個人都很放逸,他們的熏習都是很雜染,你們家:你哥哥在看電視,你妹妹在跳舞,你在中間拜八十八佛,是吧?考驗唄,是吧?每一個人釋放自己的磁場,是吧?因為這個共業,它有一個互相影響。如果你生長在正法、像法時代,好一點。末法時代,就是說大家都墮落,大家就像喝醉酒一樣,你在大家都醉的時候,眾人皆醉,結果你也跟著醉了,怎麼辦?所以末法時代你要能夠逆流,就是我不與一切萬法為伴侶、我無住,很難,除非你一個人住。就是說這個末法時代,你很難創造一個很清淨的熏習。當然這個是這個人選擇,我們淨土宗當然就自己說自己的好,那是正常,這是我個人的理解。

[學員問]:師父慈悲!弟子有一個問題,關於今天晚上那個無我觀,我覺得不太好理解,就是這個明瞭的心,還有第八識的業,還不算是我嗎?

[師父答]:這怎麼會是我呢?第六意識它能夠控制自己嗎?「我」有兩個條件:第一個恆常住,不變異;第二個有主宰性。第六意識它是常住嗎?它變化,對不對?你認為第六意識可以做主嗎?第六意識可以做主,你認為第六意識隨時都聽你的嗎?你控制不了它,說實在的,是吧?你起煩惱的時候,你控制得了它嗎?它有主宰性嗎?沒有嘛!它也是一種因緣,它在熏習的時候,它在造業的時候,它有它的過去的種子在支持第六意識,你有辦法主宰第六意識才怪。

[學員問]:師父,那每個人的感覺都不一樣,每個人的看事情的角度都不一樣,然後每個人的業力,第八識裡面的業種子又不一樣,那要怎麼樣把它……

[師父答]:所以說人生就不一樣,各打各的妄想嘛!所以人跟人很難交集,因為各打各的妄想。你不要說人跟人,你們家四個人就各打各的妄想,因為每一個人自變自緣,每一個人變現自己的水泡,然後攀緣自己的東西,怎麼可能一樣呢?所以眾生無邊,煩惱無盡嘛!沒有兩個人是完全一樣的。如果人生是真實的,那應該只有一個,因為它虛妄,所以它是妄想捏造出來,那就各打各的妄想。如果人生是真實的,那應該每一個人都緣到真實相,那就一個,佛陀只有一個法身,所以凡夫在智者大師說,是同中求異在平等中求差別。諸位,當世間上差別越來越多的時候,就是生死煩惱越重的時候。你看你現在去看超商,跟你小時候去看超商不一樣,花樣更多。就是當人生越多元化的時候,這不是吉祥的事情。聖人是在差別中找到無差別,找到平等。如果你覺得你越修行,你人生越多元化,你認為這樣好不好?不吉祥,是的,表示你的熏習是錯誤的熏習。一個真實修空觀的人,修行是越來越單純,念頭越來越少,越來越少,越來越少……記得,修行是在差別中找到無差別。所以差即無差,凡夫是無差成差,從無差別中去用妄想去創造差別。

[學員問]:師父慈悲!師父今天的課提到說,空觀這個破壞自我意識特別有效。那一開始學佛的時候,可能我們的觀念裡面都會認為說,我們要修很多的善業,就是布施啊,行善成為一個好人。可是到某一個階段之後,會常常認為說我修得很好,我應該要持戒持得很好,我應該要做得很好,這是不是成為一種障礙?

[師父答]:這個法沒有障礙,就是說善業沒有障礙,是你自己的自我意識,把這個善業引導到一個錯誤的地方。這個我們一碼歸一碼。第六意識沒錯,第六意識它發心修善沒有錯,對不對?第八識如此的收集你的資料也沒錯,第七意識出了差錯。

[學員問]:所以這個觀念是要破掉的?

[師父答]:對,你要放棄對這個善業的執著。凡是你想主宰這個善業,你就會啟動生死輪迴。

[學員問]:所以也就是說,我們在做這些善業的時候,我們不應該攀緣寄託有一個相狀,說我做了這件事,我就會成為什麼樣的人。

[師父答]:我們一般人造善的時候都有所期待,我以後要得這個果報了,是不是?有沒有?有沒有這種概念?沒有,那你們不錯。對不對?我說正常人了!你們可能是比較好的修行人,正常人都會有我今生辛苦一點,沒關係,來生啊,各憑本事啊,是吧?那我們一般人在造善業的時候,都有一種期待來生受果的心情,這個就是一個輪迴的力量,自我概念,所以你必須放棄。為什麼要迴向無上菩提?為什麼要修空觀?就是放棄對人生的主宰權,你放棄它你才有辦法得到自在。我們必須用主宰權來放棄主宰而追求自在,追求主宰是不正確的,結果你還是沒辦法主宰。

你們覺得我們現在一直想要追求主宰,你認為你能夠主宰你的人生嗎?你也不知道明天會發生什麼事,對不對?我們還是受業力主宰。追求主宰啊,這個是錯誤的概念,這是很嚴重的錯誤。你必須放棄對人生的主宰,你才可以換取對人生的自在,你別無選擇。

[學員問]:師父慈悲!那個剛才講到放棄對人生的主宰,但是呢,我們經常在生活中碰到一些對錯的事情,該做不該做的事情,有時明明知道是錯的事情,但因為個人原因嘛,還是要去做什麼的,但是這種呢,那不就是要隨心所欲了,假如是不是不這樣……

[師父答]:不是不是不是!我們在因地,因為你因地的時候,你要注意你的因地,就是說你不能夠去對生命的結果去主宰。因地呢,你要盡心盡力,你該幹啥還幹啥,因地呢,要凡事盡心盡力,是吧?但是結果的時候呢,成敗交給業力,你要放棄對生命結果的主宰。講清楚一點,就是對生命的結果,就是說這件事情你該怎麼做,你還怎麼做。比方說你教育子女,你很用心的教他,他就一定會滿你願嗎?不一定,因為你不可能改變他嘛!但是你做為一個母親,你該講的,該教他的,還得教他嘛,但是他未來會變怎麼樣子,你不能主宰。因為他不是你的東西,他有他背後的業力 他有他背後的因緣。所以我們對人事沒有主宰權,但是我們可以去盡我們一份的力量。過程要盡力,結果要放下,凡事盡心盡力,結果交給業力。

[學員問]:師父,我們不知道可不可以用電腦來解釋第七識、第六識,第七識我們可不可以給它想成是好像計算機的program,然後第六識就是好像user,就是那我們要改變那個第七識的話,就是好像變成programer,這樣去改變它的結構,那第八識是好像雲端,儲存了很多信息。

[師父答]:我對計算機不熟悉了,類似了!我們很多比喻就是類似,你要把它融通也可以了!其實人生只有第六跟第八在作用,第七意識是多餘的,第七意識這個執我是多餘的。你現在要把第七意識消掉,你把第七意識改變了,你整個生命就活起來了。第六意識沒錯,所以你不要老是讓第六意識不想,無想,你也是改變不了自己。所以第八識也沒有錯,你不要老是認為你是業障凡夫,業力會產生障礙,是因為你主宰它,就變成障礙了。其實它不障礙你,你不產生執我,所有的業力都可以導歸淨土的,第八識是很好商量的,知道吧。只要你把第七意識改變了,你第六意識跟第八識很好溝通。其實第六意識也很好溝通,第八識,也很好溝通,關鍵在第七意識。

好,我們今天先講出它的空性的理論。總之,你先記住人生分兩塊:人生的假相跟人生的本體。那麼我們如何來操控人生的本體,找到我們真如的功德?我們下一堂課再開始說明。

0:00 / 0:00
唯識學概要1
唯識學概要2
唯識學概要3
唯識學概要4
唯識學概要5
唯識學概要6
唯識學概要7
唯識學概要8
唯識學概要9
唯識學概要10
唯識學概要11
唯識學概要12
唯識學概要13
唯識學概要14
唯識學概要15
唯識學概要16
唯識學概要17
唯識學概要18
唯識學概要19
唯識學概要20
唯識學概要21
唯識學概要22
唯識學概要23
唯識學概要24
唯識學概要25
唯識學概要26
唯識學概要27
唯識學概要28
唯識學概要29
唯識學概要30
唯識學概要31
唯識學概要32
唯識學概要33
隱藏音頻列表
播放音頻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淨界法師文章列表

放棄自我主導權,真如才會顯現

我們每一個人的生命,都創造很多很多的業力,當然我們...

淨界法師:大乘百法明門論

第一講 第二講 第三講 第四講 第五講 第六講 第七講 第...

為什麼第八識不能造業

堅無記可熏,與能熏相應。 所熏非異此,是為熏習相。 ...

【推薦】【佛學漫畫】佛陀早把「量子」整明白了

在量子力學領域,竟然印證了穿牆術的存在,還給起了個...

如果研究過唯識,你就不敢去傷害任何一個眾生

萬法唯識,萬是代名詞,表示很多、很多無量無邊的法的...

離心無境,所有的境都是幻化出來的意識

唯識實在是太深,這個名相也很繁瑣,但是唯識它是開啟...

懂了這一點,便不會去害人

種子是【能生(因)】,現行就是所生的果,但是在起現...

今生可能是你無量生命裡最美好的一次

阿賴耶識它是怎麼樣?它受熏,你每一次投胎,或多或少...

【大藏經】解深密經

解深密經卷第一 序品第一 如是我聞:一時,薄伽梵住最...

【大藏經】【註音版】拔一切業障根本得生淨土神咒(往生咒)

拔一切業障根本得生淨土神咒(往生咒)...

【大藏經】現在賢劫千佛名經

現在賢劫千佛名經(亦名「集諸佛大功德山」) 爾時喜王...

【大藏經】【註音版】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

地藏十輪經...

【推薦】「無住心」乃吾人安身立命之處

昨夜夢中,任是富貴榮華、悲欣憂苦;清晨醒來,如幻如...

「戒」的三種名稱與四種意義

(道海律師這一篇講解戒律的文章,初學佛者讀起來可能...

知道「沒有聲音」的是誰呢

我們看就聞性示因常,就著聽聞的體性(注意,不是就著...

如何遠離那些不順的報應

我們應遠離惡業,勤修良善,就不會遭如是報應,不遭那...

【推薦】四個老婆

釋迦牟尼在一次法會上說:某地有個富商共討了四個老婆...

今日的執著,會造成明日的後悔

佛曰:憂生於執著,患生於執著。 凡無執著心,亦無所...

「嗡啊吽」這三個字的功德非常大

嗡啊吽這三個字的功德非常大。如果總說,可以代表諸佛...

煩惱如屋籠罩眾生

煩惱如屋籠罩眾生 假如我去問一百個人,你有沒有煩惱?...

大學生學佛,總被別人看成另類

問: 我們大學生學佛,總會被別人看成另類,法師您對...

改掉飲酒的習慣

有一個人喜歡喝酒,在每天工作之前,他都會去鎮上的酒...

受過三皈五戒的人,為何還會受鬼神的騷擾

問: 受過三皈五戒的人是有護法神隱形保佑的,為何還...

精進念佛--最殊勝的報恩方法

佛在楞嚴會上《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這麼說;過去佛...

教育小孩要講三世因果

教育小孩要講三世因果,過去世、現在世、未來世,三世...

享受自在的人生

佛家說:眾生平等。人之所以有不同的境遇,皆由各人因...

彼佛壽命無量無邊阿僧祇劫

又舍利弗,彼佛壽命,及其人民,無量無邊阿僧祇劫,故...

殺豬宰羊大辦葬禮會增加逝者罪業

是命終人。未得受生。在七七日內。念念之間。望諸骨肉...

【佛教詞典】齋戒

(術語)清心之不淨謂之齋。禁身之過非,謂之戒。大乘...

【佛教詞典】聚砂為佛塔

為印度阿育王之本生故事。阿育王過去世為童子時,曾於...

【視頻】惠空法師《福慧相資》

惠空法師《福慧相資》

【視頻】慧律法師《92年三千佛新春及圓滿開示》

慧律法師《92年三千佛新春及圓滿開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