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淨界法師:修習止觀坐禪法要

淨界法師  2021/12/04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第二十五講)

請大家打開講義第六十七面,丁九、治病第九。

智者大師把修習止觀的方法,總共分成了十科,前面的九科是一個因地的修行。在因地的修行當中,前面的五科,所謂的具五緣,訶五欲,棄五蓋,調五事、五方便行,前面的二十五個法門,是屬於方便,就是說透過這二十五個方便,來調伏我們身心的粗重性,創造一個隨順於止觀的身心相貌。說這個身心相貌雖然不是止觀,但是它隨順於止觀,這個叫做前方便,二十五方便。

第六科是一個正修,就是說,在我們的寂靜心中,正式的創造一種正念的光明,這個就是止觀的一種力量在我們的心中生起,這個是正修,方便正修對治。

七八九三科,所謂的善根發相,覺知魔事,跟第九科的治病,它是一種對治。這個對治的意思就是說,我們心中正念的光明,它的方向是逆生命流,是趨向於涅槃的這樣的一個方向。但是我們內心的本來相貌,無明妄想是順生死流,是趨向於流轉生死的一個方向,這個時候,這兩個不同的方向,真妄交攻,這兩個方向一接觸的時候,我們的身心世界會出現很多很多的變化,有很多很多的狀況出現,所以我們應該要善能對治。

前面的兩科善根發相和覺知魔事,是屬於內心的一種障礙的對治,是屬於內心的障礙,這一科的治病是屬於外在的色身的障礙,一種調身的方法,這是這一科的大意,就是止觀跟妄想接觸的時候,我們的色身,要如何的來調治。

丁九、治病第九

分三:初明發病之源。二、明病發之相。三、明治病方法。今初。

先說明它生起的根源,再說明病的相貌,第三個說治病的方法,分三科。

戊一、明發病之源。說明修止觀這個病,發病的根源。

行者安心修道,或四大有病。因今用觀,心息鼓擊,發動本病;或時不能善調適身心息三事,內外有所違犯,故有病患。

這個地方是說明我們在修止觀的時候身體會生病了,這個病怎麼來的?行者安心修道,我們把這念心開始修學聖道,但是四大有病,色身有病痛出現。這病痛以下講出兩個原因:

第一,因今用觀,心息鼓擊,發動本病。這意思就是說,發動本病,這個本,就是說你這個病毒本來就潛伏在你的色身當中,雖然它沒有表現出來,但是它已經存在,這個時候,你用修止觀的方法,在心中這樣子操作的時候,心息鼓擊,內心跟氣息鼓動衝擊,本來你的身息心是一種粗重的,然後你慢慢慢慢創造一種寂靜的身息心,這個時候你內心當中就有所謂的鼓動衝擊的情況出現,這個時候你的氣息就會發動潛伏在你色身當中的病毒,這是一種情況,就是你本來就有病了,你修止觀的時候把它給逼出來,這是第一個原因。

第二個,或時不能善調適身心息三事,內外有所違犯,故有病患。你在修止觀的時候,或者打佛七的時候,很認真的修止修觀,但是你沒有好好學習這個止觀的身息心調和的方法,使令你在修行的時候,內外有所違犯。這個內指的是你要入定的時候;這個外,指的是你要出定的時候,叫做外。

我們修止觀,入定跟出定它有一定的軌則。比如說,我們入定的時候,它調和的方法是由粗而細,你調身調息調心,由粗慢慢慢慢的微細,它有一定的次第。這個外呢?它是由細而慢慢慢慢的粗,它有一個緩慢的次第。你對於這樣的一個次第有所違犯,這個時候你就會有病痛出現,這是你沒有善調你的身息心三事,是這樣子的情況而得病的,這是第二個理由。

夫坐禪之法,若能善用心者,則四百四病自然除差;若用心失所,則四百四病因之發生。是故若自行化他,應當善識病源,善知坐中內心治病方法。一旦動病,非惟行道有障,則大命慮矣!

我們坐禪的時候,要緊的就是要善用其心。這個智者大師他後面的治病,他觀想的成份很多,就是你要善用其心,怎麼去觀想來治病。能夠善用心來觀想,四百四病自然除差。四百四病後面會說到,如果我們用心失所,那麼四百四病就發生了。是故若自行化他,應當善識病源,善知坐中內心治病方法,否則的話,一旦動病,不但我們在次第上有障礙,乃至於生命有危險。

這段的大意是說,身安則道隆,我們的色身不能善治、好好的調治,對你要栽培內心的正念,會有障礙,所以我們應該要好好的知道治病的方法,也是有需要的,這樣一個大意。

戊二、明發病之相

說明這樣的一個病它表現出來的差別相貌。

分二:初、四大五臟生患。二、鬼神業報得病。

這兩大科,一個是從我們的色身肉體,在這個當中生起的病毒。第二個是外在的鬼神或者是業障得病的。這也是分兩大科。

己一、四大五臟生患

今明治病法中有二意:一、明病發之相。二、明治病方法。

一、明病發之相者,病發雖復多途,略出不過二種:

這個病發之相,先說明四大五臟生患,

一者四大增損病相:若地大增者,則腫結沉重,身體枯瘠,如是等百一患生。若水大增者,則痰陰脹滿,食飲不消,腹痛下痢等百一患生。若火大增者,即煎寒壯熱,支節皆痛,口氣大小便痢不通等百一患生。若風大增者,則身體虛懸,戰掉疼痛,肺悶脹急,嘔逆氣急,如是等百一患生。故經云:一大不調,百一病起;四大不調,四百四病一時俱動。四大病發,各有相貌,當於坐時及夢中察之。

這一科是說明四大的失調。先看地大,這個地是身體裡面的一種堅性,堅固的體性,這個四大它的勢力如果正常的情況是一種平和的狀態,地水火風四大,它們的勢力是互相的平衡。

假設我們的地大,這個堅固的體性,它的勢力失調了,那麼會有什麼相貌呢?則腫結沉重。這個腫結就是說你的身體突然間在某一個地方產生了硬塊,或者我們說的,所謂的腫瘤,然後你就覺得身體很沉重,活動不靈活,總是很沉重,或者是手要提起來很沉重,或者是腳要走步很沉重;身體枯瘠,身體開始消瘦,也是一種地大失調的情況。

如是等百一患生,這百一患生的意思是說,這一百它不是說一定是一百,是最多的意思,最多是到一百,比喻最多最多的情況,一是最少,百一的意思是舉出由地大所引生的病最多跟最少的情況,叫百一患生。這個是說明地大的失調。

若水大增者,則痰陰脹滿,食飲不消,腹痛下痢等百一患生。這個水,是一個濕性,你經常住在潮濕的環境,這個濕大比較增勝,色身會有什麼情況呢?痰陰脹滿,你總是覺得肺部有痰跟陰,痰是比較稠的叫痰,比較淡的叫陰。脹滿,就是總是覺得這個肺部當中有痰,經常想要咳嗽。食飲不消,吃東西沒有胃口,乃至於嚴重一點,腹痛下痢等百一患生。這個就是身體中濕性太重,濕氣太重,有這種情況發生。

若火大增者,即煎寒壯熱,支節皆痛,口氣大小便痢不通等百一患生。火大,有些人他容易上火,上火的情況,煎寒壯熱,有時候感覺到非常的寒冷,身體穿很多衣服還是怕冷,有時候很熱,穿很少也是很熱,又怕冷又怕熱。一個人身體好的人,他是不怕冷也不怕熱。所以這個人只怕熱不怕冷,你身體還是不好。

他這個調身的書上說,我們身體健康的人對於環境的適應力很強,他不怕冷也不怕熱。他怕冷怕熱是表示虛火,這火還不是真火,是虛火。支節皆痛,筋骨酸痛。口氣,就是口臭。大小便痢不通等等,這個是大腸火太旺了,所以大小便痢不通了,等等,這個是火大增勝。

若風大增者,則身體虛懸,戰掉疼痛,肺悶脹急,嘔逆氣急,如是等百一患生。這個風就是流動性,一種動性,流動。風大增者,大部分是這個人氣虛,身體這個氣比較虛弱,你會感到身體懸虛,頭重腳輕,有時候蹲下去站起來,腦間一片空白,這個是身體虛懸,有時候再嚴重一點,這個手會顫抖,這個手會抖動這個是虛的很厲害了。或者是肺悶氣脹,呼吸很困難,嘔逆氣急,呼吸很急促,這個都是風大,就是身體的氣太虛了,風大不調。

故經云:一大不調,百一病起;四大不調,四百四病一時俱動。四大病發,各有相貌,當於坐時及夢中察之。我們的心一靜下來,我們就慢慢的去觀察我們身體失調的相貌,就能夠判斷四大是哪一個大不調,夢中也可以查的出來。

諸位可以去看看經典上有《夢經》,它講的詳細。它講火大增盛的人,火氣大的人做夢經常看到火光,有寒冷病的人經常看到水,氣虛的人它就經常看到身體往下墜,還有各式各樣的相貌去判斷,判斷四大是哪一個地方不調。《大智度論》也有講到這個夢中的相貌能夠判斷四大不調。這個是講到四大的不調情況。

二者五臟生患之相:

從心生患者,身體寒熱,及頭痛口燥等,心主口故。

五臟就是心肝脾肺腎,看這個心,心臟。從心生患者,身體寒熱,及頭痛口燥等。心臟有病,睡覺睡到一半,你突然間感到寒或者是熱,或者是頭痛。

這個心臟它是推動氣血的一個內臟,心臟有毛病,它的氣血會提供的不足,所以你頭部氣血不足會容易頭痛,是這樣子的;或者經常感到口乾舌燥,因為心主口故,這個嘴跟心臟是相通的。心臟的心氣不足,古人說,少思慮以養心氣。就是說,你這個人平常思慮太多了,你心臟不好多修止,多念佛或者持咒,讓內心經常保持無分別住,多養神,來彌補你心氣的不足,少思慮以養心氣,這樣子的。

從肺生患者,身體脹滿,四肢煩疼,心悶鼻塞等,肺主鼻故。

肺生毛病它有什麼相貌呢?身體脹滿,就是水腫,手往這個腿部壓下去,凹下去,這個肉沒有彈性了,水腫。

或者是四肢煩疼,心悶鼻塞等,鼻子就會不通,因為這個肺跟鼻是相通的。所以肺出毛病了,鼻子就不通暢。古人說,少語言以養肺氣,肺不好少講話,講話傷氣,傷氣就會對肺部有影響,少講話滋養這個肺氣。

從肝生患者,多無喜心,憂愁不樂,悲思瞋恚,頭痛眼暗昏悶等,肝主眼故。

你這個肝臟出毛病怎麼知道呢?都無喜心,憂愁不樂。你一天當中經常都感到悶悶不樂,也沒什麼事情就感到悶悶不快樂。悲思瞋恚,很容易發脾氣,一點小事情就發脾氣,乃至於嚴重一點,頭痛眼暗,眼睛經常紅紅的;昏悶,睡覺也睡不好,肝有毛病的人睡覺有很多很多的夢,你睡了很久還是覺得精神不好,睡覺品質很差,不容易睡著,睡著的話也睡的不深,有很多夢,這個肝火太旺。這怎麼辦呢?戒瞋怒以養肝氣。平常少發脾氣,什麼事情看的淡一點,為人處事不要太斤斤計較,少瞋怒以養肝氣。

從脾生患者,身體面上,游風遍身,癗癢疼痛,飲食失味等,脾主舌故。

脾臟生毛病,我們可以從它的皮膚上看的出來,因為皮膚跟脾有關係。游風遍身,癗癢疼痛。這個脾太濕的人,他就經常長一些濕疹,癗癢疼痛,不是癢就是痛,不是痛就是癢,週身長的一顆一顆的,就是跟脾有關係。飲食失味,吃東西沒有胃口,因為脾主舌故。這個怎麼辦呢?薄滋味以養脾氣。就是說你吃東西的滋味要淡一點,以滋養你的脾氣。

從腎生患者,咽喉噎塞,腹脹耳聾等,腎主耳故。

腎臟出了毛病,你就覺得好像喉嚨塞了東西一樣,好像一個球塞在你的喉嚨一樣,肚子總是覺得脹脹的。或者嚴重一點的,耳鳴,經常有耳鳴的人,你還不一定只是去看耳鼻喉科,耳鳴就是腎火太旺了,這跟腎有關係,腎主耳故。這怎麼辦呢?寡捨欲以養腎故,盡量的少動淫慾的念頭,多修不淨觀來調伏你的色慾,來滋養你的腎氣。

五臟生病眾多,各有其相,當於坐時及夢中察之可知!

這個是前面講到的五臟生病的相貌,我們應該是在寂靜的心中,或者是在夢中來判斷它的相貌。這個是說明它的一個病相。

這以下說明四大五臟生病的因緣。

如是四大五臟病患因起非一,病相眾多,不可具說。行者若欲修止觀法門,脫有患生,應當善知因起。此二種病,通因內外發動。若外傷寒冷風熱,飲食不消,而病從二處發者,當知因外發動。若由用心不調,觀行違僻,或因定法發時,不知取與,而致二處患生,此因內發病相。

這說明這四大五臟生起病相的原因,這當中應當善知因起,應該知道這個生起的原因。

這兩種病,指的是前面的四大跟五臟的病。這兩種病,四大跟五臟這兩種應當是合起來看,基本上是以五臟為基礎,五臟它各有各的發動相貌,比如說心臟,你可以從你嘴吧,口乾舌燥;肺從鼻子,肝從眼睛,脾從舌頭,腎從耳朵,從這個五官當中它會有各式各樣失調的情況告訴你心肝脾肺腎,哪一個內臟出毛病,然後再判斷地水火風四大,哪一大失調,它是這樣子判斷的。把這四大跟五臟,把它合起來,判斷它的病相。

它生起的原因有兩個,有內外的發動。這個內,在小止觀當中,它講到內就是在止觀之內了,這是禪定當中的一個情況;這個外就是止觀以外的,我們平常散散亂亂的境界。

若外傷寒冷風熱,飲食不消,而病從二處發者,當知因外發動。就是說我們的季節變化,溫差很大,時冷時熱,你這個衣服的調節不夠,經常就會生病。我們打坐的時候,原則是怕風不怕冷,你不要直接把風吹到身體上,但是這個人溫度低一點是隨順於打坐的,所以古人打坐,經常在大樹下,因為樹下的溫度比較低,而且那個樹幹還容易擋風,也是屏風的意思。當然現在有冷氣了,它也是能夠把這個溫度調下來,它也是隨順於打坐的。就是打坐的時候溫度低一點,他容易寂靜。

第二個,飲食不消,就是你吃的太多了。這個修行人,盡量吃少一點,少吃多嚼,細嚼慢咽,但是吃少一點,寧可吃少一點。病從二處發者,病就是從這四大五臟發出來,這個是因外發動,就是飲食吃太多了,吃到你不容易消化的東西,有這個風邪浸入等等,這是因外發動。

若由用心不調,觀行違僻,或因定法發時,不知取與,而致二處患生,此因內發病相。

我們在修止觀的時候,用心不調,什麼叫用心不調呢?這以下講出兩種情況:第一個觀行違僻,這種人大部分都是個性比較急躁,他在對治心中的散亂或者昏沉的時候,或者調伏煩惱的時候,用心過猛,太過於急切了,用心過猛,它有時候也會使令你氣血失調。用心太厲害了,超過你的負荷,這是第一個。

第二個,定法發時,不知取與。禪定將發生的時候,有這個八觸,這個八觸有的時候是邪,有時候是正,你沒辦法判斷它的邪正相,不知道應該是取或者應該是捨,不知道正確的取捨方法,那麼就會生病。八觸發動的時候,你不知道取捨,這個是屬於因內發病相。這是說明四大五臟的一種情況,病痛的發生。

己二、鬼神業報得病

前面是內在的病,這個是外在的病。

復次,有三種得病因緣不同:一者四大五臟增損得病,如前說。二者鬼神所作得病。三者業報得病。如是等病,初得即治,甚易得差。若經久則病成,身羸病結,治之難愈。

智者大師的意思,生病的因緣有三個:

第一個四大五臟的增損得病,四大的不調得病,這是第一個,前面說過了。

第二個是鬼神所作得病。鬼神所作得病是說,我們無量劫來在三界流轉,跟很多很多的人結了善緣,但是可也跟很多很多的人結了惡因緣。不幸的是,我們現在要修止觀,剛好你的怨親債主在鬼神道,這個鬼神道他有神通,他知道你開始修止觀了,這個時候他來障礙你,使令你生病,二者鬼神所作得病,這是主要原因的一個情況。

三者業報得病。業報得病就是說我們過去多分是造了殺業,殺生的罪業,這種殺業的業種子在我們的阿賴耶識當中,那麼我們現在修這個止觀,它是一種清淨的逆生死流,這個清淨的力量就把這個殺業的業種子逼出來了,業障現前。有時候越精進業障越容易現前,就是這樣子,業報得病。當然就是你本來就有這個業障,是修止觀的因緣把這個業障給逼出來了,重報輕受了,這個是業障得病。

如是等病,初得即治,甚易得差。若經久則病成,身羸病結,治之難愈。智者大師的意思,有病要趕快治療。這個病,你不是拖著拖著它自然就會好,什麼事情它有因緣生的,它也不會自然得病的,它有因緣生也,就也要有一個因緣才會消失,你沒有創造一個治病的因緣,這個病不會自然消失掉的。病拖久了以後,只有讓病更加的堅固,更加的難治,治之難愈。

智者大師這段也有勉勵的話,有病要趕快治療,是這個意思。這一大段都是在說明發病之源。

戊三、明治病方法

分三:初、四大五臟病治法。二、鬼神業報病治法。三、結示治病十法。

前面的兩科是一個別相,說明四大五臟的治病之法,還有鬼神業報的治病法,這是個別相。第三科結示治病之法是總結。不管四大五臟的病,不管是鬼神業報的病,治病有十個原則。這個是說明治病的方法。

己一、四大五臟病治法

這以下分成修止跟修觀治病。

庚一、明修止治病

二、明治病方法者:既深知病源起發,當作方法治之。治病之法,乃有多途,舉要言之,不出止觀二種方便。

智者大師這個地方講四大五臟的病,它主要也是以止跟觀的方便來治這個病,來看看他怎麼治法。

云何用止治病相?有師言:但安心止在病處,即能治病。所以者何?心是一期果報之主。譬如王有所至處,群賊迸散。

有師雲,後面的很多的方法,智者大師都是引用古時候大禪師的一些方法,不過,智者大師會引用,是表示智者大師對這個治病方法是同意的。這以下引用一個禪師的治病方法:安心止在病處,即能治病。說你生病,你先判斷這個病發起的根源。它是在心肝脾肺腎的哪一個部位發動出來,先把那個病處找出來,然後你打坐的時候就把這個心安住在這個處所,你心經常安住在那個地方,那個明瞭性經常去注意到那個地方,即能治病,就能夠慢慢慢慢的治療那個病痛。

這是什麼理由呢?所以者何?

心是一期果報之主。我們一期的生命體有色法跟心法。這個色法就是一個執愛,心法就是有明瞭性的功能。佛法的意思,這個身心的相貌它們兩個是有關係的,色法引生心法,心法也引生色法,它們兩個之間的關係是互動的,不是獨立的。而色心的互動狀態當中,以心為主,心是主要的主宰者,所以心是一期果報之主。講一個譬喻,說這個國王到哪一個地方去,群賊迸散,是這個意思。

以中醫的意思來說,我們這個五臟有病了,就表示那個地方的氣血有阻塞,氣血不順暢,心為業主,你這個明瞭的心去注意那個阻塞的地方,注意那個部分,它就幫助那個氣血阻塞變成順暢,心之所在氣之所在。所以他的治病就是,你哪個地方有病痛,就是你哪個地方的氣血不順暢了,所以把這個心注意到那個地方,它能夠幫助你把那個氣脈打通,所以有治病的功能,是這個意思。

次有師言:臍下一寸名憂陀那,此雲丹田。若能止心守此不散,經久即多有所治。

另外一個大禪師說,說我們肚臍以下一寸,大概是三公分的地方,印度話叫憂陀那,中文叫做丹田,丹田就是氣海,一切氣的根源,你能夠止心守此不散,經久即多有所冶。修氣功的人,多數都是意守丹田,就是說,你要把這個氣養足,怎麼辦呢?把你的心注意丹田,因為你這個氣,它能夠輸送到各種經脈,這個氣它有一個根源,這個氣就是從丹田發動出來的,它是一切氣的根源,叫氣海。經常把這個心注意在丹田,守止不散,慢慢慢慢的元氣充足,元氣充足是中醫的話,西醫的意思,元氣充足就是免役系統增強了,增強免役系統,所以多有所冶。對病痛,它就有免役的功能,有對治的功能,這也是個方法。

有師言:常止心足下,莫問行住寢臥,即能治病。所以者何?人以四大不調,故多諸疾患。此由心識上緣,故令四大不調。若安心在下,四大自然調適,眾病除矣!

也有一個禪師說了,這個怎麼治病呢?常止心足下。就是你走路的時候,經常把你的注意力放在你腳掌那個地方,不管是行住坐臥,它都有治病的功能。所以者何?為什麼這樣講呢?因為四大不調,故多諸疾患。

為什麼四大不調呢?這以下有一個主要的原因,是由於心識上緣,故令四大不調。我們現代人,很多很多的事情,都必須我們去思考,這個思想想太多了,就是容易心煩氣躁,四大不調,心識上緣。所以古德說,安心在下,四大自然調適,眾病除矣。

我們中國很多武功在修煉的時候,都很強調這個站樁。你要學武功之前,先站樁,先蹲馬步,這個馬步怎麼站法呢?就是下實上虛,腳掌落地生根,腳掌要用力,上半身放鬆,你要站到兩個大腿出汗,而上半身不出汗,這個就及格了。我們拜佛,懺公師父的拜佛方法也是這樣子,腳掌用力的踩地,上半身放鬆,這個就是止心足下的用意,來對治我們心識上緣的病患。

算命的人說,你看一個人走路,就知道這一個人的壽命多長。有些人走路,它腳掌不完全著地的;有些人走路,它腳掌著地一半,說你這個人身體體質再好,活不到四十歲,因為你那個腳掌沒有完全著地,你那個氣是懸在上半身的。所以我們走路一定是腳根先著地,然後整個腳掌著地了以後,再起另外一個腳,一定要腳跟著地,一定要腳掌全部的很扎實的跟大地接觸,然後再走另外一步。這個走路是很重要的,你會走路的話對身體健康是有幫助的。現代人急躁,你看它走過來走過去,腳掌都沒有完全著地,短命之相,所以說止心足下。以後我們走路的時候,你要注意你的腳掌,讓這個氣血下降。

前面的三個方法是屬於系緣守境止,包括止心在病處,止心在丹田,止心在足下,這個是系緣守境止,第四個是體真止。安住在空性,這是一個最高的境界了。

有師言:但知諸法空無所有,不取病相,寂然止住,多有所治。所以者何?由心憶想,鼓作四大,故有病生。息心和悅,眾病即差。

故《淨名經》云:何謂病本?所謂攀緣。云何斷攀緣?謂心無所得!如是種種說,用止治病之相非一。故知善修止法,能治眾病。

前面的止是安住在一個有為的境界,叫系緣守境止,這以下,這個止,他安心的處所是無為的空性。有一個大禪師說,但知諸法空無所有。說我現在身體有病痛,怎麼辦呢?你去觀察你五蘊的色受想行識,從它的本性上來說,是空無所有的,不取病相,不要去取著你生病的相貌。你只要寂然的安住在空性,這時候對病多有所治。

這是什麼道理呢?所以者何?由心憶想,鼓作四大,故有病生。息心和悅,眾病即差。說我們病痛的生起,跟我們起心動念有關。不是風動,也不是番動,是仁者心動。一切的境界出現,四大為什麼不調呢?就是內心不調,是我們起心動念,才去鼓動四大,才有病生,所以息心和悅,經常保持一種平和喜悅的心情,眾病即差。

這以下引證《淨名經》就是《維摩經》說,何謂病本?什麼是病的根源,就是所謂的攀緣心。怎麼斷攀緣呢?謂心無所得!就是說,我現在的攀緣心在這個地方擾動,怎麼去斷這個攀緣呢?你不要斷除它,你觀察那個攀緣心的本性是畢竟空的就好,不要斷它,從根本上去觀察它的真實相,它就消滅了。如是種種說,用止治病之相非一。故知善修止法,能治眾病。

這個體真止,內心安住在空性,調伏攀緣心能夠治病,這在西醫學上,似乎是不強調,但是在中醫,我們中國的醫療體系,它明顯的強調這個觀念。就是這個病痛跟你的內心有關係。最近有人提倡色心一體,這個道理是對的,這個色身跟內心之間是互動的,它不是單獨存在的。西醫的體系它的意識太短了,這個肝有毛病給你治肝,完全從肉體上從色法上對治,它沒有考慮這個色心二法是互動的。

我們中國的道家講這個調身,它講這個君逸臣勞,講出這四個字。這個君指的是國王,就是我們這一念心,生命的一個主宰者。這個臣指的是我們的身體,說我們想要身體健康,身體多動,內心少動,君要安逸,臣要多勞動,這種情況剛好跟我們現在的上班族相反。我們現代人身體動的很少,但是內心動的很厲害,它就容易生病,違背君逸臣勞。

我們一個人經常處在壓力之下,特別你有恨,你恨某一個人,特別有的夫妻啊,其中一方感情有問題,感情出軌,另外一方生起恨,他就容易生起腫瘤,容易生起癌症,細胞容易變化,所以你心中經常保持恨,對你自己不利,因為由心憶想,鼓動四大。所以一個人要想身體健康,不管你吃什麼再好,你的內心要保持心平氣和,經常保持心平氣和,這個是很重要的。

這個地方講,息心和悅,眾病即差。你經常觀一切法空,不要在得失有為的境界去分別,對這個治病有幫助,它這個治病是從根本上治病。內心能夠保持一個安祥平和的心情,這個對治病是有幫助的,你這樣子的一個心情比吃藥的效果要好。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淨界法師文章列表

功課還沒做完,可以明天再補嗎

我經常給我們道友說,你念佛也好,你修行也好,你下定...

修行為什麼要不間斷呢

正精進。正精進不要雜亂,不雜為精,不間斷叫進。這個...

【推薦】靜坐的姿勢與數息觀

【禪修的方法】 靜坐的姿勢 初學靜坐者,即應養成正確...

未論學佛,先學修身

未論學佛,先學修身。今開十端,眾當諦聽: 一不欺心 ...

沙彌的發心

過去,在雀離寺有一位證得阿羅漢果的長老比丘。一日,...

惟賢長老《修學佛法的基本綱領》

尊敬的夏林長,各位護法居士: 我這次從重慶出來,經...

僧璨大師信心銘

至道無難 唯嫌揀擇 但莫憎愛 洞然明白 毫釐有差 ...

禪門的修道,並沒有特別奇特之處

無門慧開禪師(11831260)是宋代著名高僧,字無門,杭...

【大藏經】【註音版】大佛頂首楞嚴咒

大佛頂首楞嚴咒...

【大藏經】楞伽阿跋多羅寶經

楞伽阿跋多羅寶經序 朝議大夫直龍圖閣權江淮荊淛等路...

【大藏經】【註音版】佛說阿彌陀經

(印光大師校印版本)...

【大藏經】菩薩行五十緣身經

佛在羅閱祇耆闍崛山中,時與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比丘...

對治貪心的不淨觀及異體觀的修法

無始以來,眾生以顛倒分別妄執諸法為常,五欲為樂,自...

經書損舊佛像磕碰,該如何處理

問: 經書損舊、佛像磕碰,怎麼處理才恭敬如法呢? 上...

印順法師:修學觀音大悲法

觀世音菩薩手執淨瓶與楊枝,以瓶中的甘露水遍灑人間。...

身處逆境時,不要忘卻的七個信念

1、深刻反省自己,修行是不是做到了至心懇切,制心一...

普陀山的不可思議

說到普陀山的境界真是不可思議! 山上有前寺後寺,前寺...

知見的釐清和建立

昨天講到有各種各樣的邪見。如果我們修行人一旦被邪見...

面對今生的果報,我們只能懺悔認命

所以我們今天承受果報的時候,我們只有一件事情,懺悔...

至心精進,何願不得

【爾時。世自在王佛。知其高明。志願深廣。即為法藏比...

用智慧水去灌溉這個願

我講一個《法句經》的小故事給大家參考。神通第一的目...

破舌識有自體

若因味生,識自為味,同於舌根,應不自嘗,云何識知是...

活好生命中的每一天

等到等到似乎我們所有的生命,都用在等待。 等到我大...

中醫如何看「素食夠不夠營養」

中醫更強調吸收能力 首先,傳統中醫的角度,基本上沒有...

以三見闡明破三關

修行要在實行,不是口說就能起作用的。此事無形無相,...

【推薦】父母過逝時,勿行落井下石之孝

【白話文】 昨天收到你寄來的訃信,知道你父親在上個月...

對別人最深的傷害是語言

在一個村子裡有一個年輕人,這個年輕人極其優秀,可是...

不能只欣求極樂,還要能厭離娑婆

念佛人不是只有念佛,你要培養信願,所以它是三資糧。...

【佛教詞典】八種法

三三昧、四禪定、四無量心、五無色定、八背捨、八勝處...

【佛教詞典】眼內處

【眼內處】 p0998 集異門論十五卷一頁云:云何眼內處?...

【視頻】惜福延壽命

惜福延壽命

【視頻】慧律法師《這種種的苦行都沒有意義》

慧律法師《這種種的苦行都沒有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