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淨界法師:修習止觀坐禪法要

淨界法師  2021/12/04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第二十二講)

請大家打開講義第五十九面,四、因緣觀善根發相。

智者大師講這個善根發相,他以這個五停心來說明它的一個差別相貌。前面的三個,所謂的數息觀、不淨觀、慈悲觀是通於凡夫、外道、乃至通於佛弟子,那麼這以下的因緣觀,是只有三乘的佛弟子所修的,是不共於外道的,外道是不能修因緣觀的。因緣觀事實上就是我空觀,這是不共於外道的一個法門。

四、因緣觀善根發相。

行者因修止觀故,若得欲界、未到地,身心靜定,忽然覺悟心生,推尋三世無明行等,諸因緣中,不見人我,即離斷常,破諸執見,得定安隱,解慧開發,心生法喜,不念世間之事,乃至五陰十二處十八界中,分別亦如是,是為因緣觀善根發相。

那麼這個因緣觀、我空觀的善根發相,是說這個行者因為修止跟觀的緣故,慢慢的達到欲界定跟未到地定,這個時候身心靜定。那麼在禪定當中,本來內心當中就是迥脫根塵,靈光獨耀,一念明瞭的清淨心現前,但是這個時候突然間,覺悟心生,弟子心中常生智慧,突然間生起一個覺悟的心。

什麼樣的覺悟的心呢?推尋三世無明行等。突然間開始去觀察我們這個生命有過去的生命、現在的生命、未來的生命,就是十二因緣。過去的無明發動的業力,由這個業力,使令我們阿賴耶識的一個心識的投胎,由這個投胎產生很多的胞胎,明色——眼睛、鼻子、嘴巴等六根,觸、受,乃至於現前的愛取的煩惱,又創造了下一期的業力跟投胎。

那麼他透過這樣的十二因緣的觀察,他觀察不管從過去的生命當中,或者現在的因緣當中,乃至未來當中,諸因緣中不見人我。就是無明是一個妄想,一個生滅變異的妄想。當然無明它不動的時候就是無明,這是一個煩惱的總稱,它只要一活動,就是一個行,就是一個業力。可能是一個善心,可能是一個恶心。總之,他內心當中就是以自我為中心,以自我有一個我去造善業,有一個我去造惡業,這個所造的業都是十二因緣的行,一種有漏的業力。那麼有這個業力,他就會創造一個阿賴耶識,這個阿賴耶識它就受熏了,阿賴耶識就叫業識。

這個業力是怎麼來的呢?業力它自己不能創造業力,就是這個行,第六意識的這個造作,這個業力,它熏習阿賴耶識。當然你造的是善業,阿賴耶識就現出快樂的根身器界;第六意識造惡業,阿賴耶識這個識就創造卑賤的果報,這個識、明色、六入、觸、受,那麼我們現前的愛取又創造另一層的業力又再投胎。

所以我們說,流轉三界中,蕅益大師提出一個問題:流轉三界中,流轉者誰?誰在流轉?

說,我們生生世世在三界中流轉,是誰在流轉?

我在流轉!

不對!我不可得,沒有一個人在流轉!那只是一個明瞭的心性在流轉!

你今生是一個男人,下輩子變成一個女人,男人有男人的心情,女人有女人的心情。女人要是積集了善業生到天上去,去做一個天王,特別的尊貴高慢,你那個時候的心是一個尊貴憍慢所和合的一種內心的狀態,等你把天福享受完了以後,下輩子變成一個螞蟻,我是一個卑賤的螞蟻,你內心當中,你所有的相貌都是一個卑賤的相貌,一個缺乏自信,一個自卑感的相貌。

所以說流轉三界中,流轉者誰?覓知了不可得!所以說諸因緣中,不見人我!在整個流轉生死當中,沒有一個恆常住不變異的我可得。

這個流轉,唯識學講得好,這個流轉是怎麼回事呢?恆轉如瀑流!就像一個水流。誰在流轉?就是一念的明瞭的心在流轉。這個心呢,就像水流一樣,它恆常相續,但是它也是轉,前後變異。這個心呢,現出男人的心現出女人的心,現出天王的心,現出螞蟻的心,它不會斷滅的,生命是不會斷滅的,但是它可也不是常態,它又恆常相續,可是又前後變異;前後變異,可又是恆常相續。

所以說,這個時候離開了斷滅見,也離開了常見,內心當中呢,就正式的觀察到生命的真相:恆轉如瀑流。這個時候,得定安穩,解慧開發,心生法喜。內心非常的歡喜,無量劫的流轉,我現在終於看到真相,內心當中就像一個人在黑暗中突然間太陽出現:哎呀,這個人世間原來真的是這個境界。那麼不戀世間之事,這個時候對這個世間的榮華富貴的事情,就不再去貪愛了,這個都是無常敗壞的,遲早會敗壞的。乃至五蘊十二處十八界當中,一一的去分別都是一樣,都是我不可得,這個是因緣觀善根發相。

這個因緣觀、我空觀,要能出現這樣的一種禪相,所謂的這個解悟心生,禪定當中出現的解悟心生,這個是一個加行位的菩薩,內凡加行位。這個時候,他內心當中跟我空真理真實的相應,雖然他沒有真實的證悟,但是他已經有一個堅定的理解,內凡加行位的菩薩。

這個是因緣觀的善根發相,事實上,他這個善根發相,跟前面的不同,這個是一種智慧的生起。

五、念佛善根發相

前面的因緣觀是共三乘的,這個念佛觀是菩薩不供於二乘的,只有菩薩才有念佛觀,不像前邊的我空觀,它也通二乘人,這個念佛觀是菩薩不共的法門。

行者因善修止觀故,若得欲界、未到地定,身心空寂,忽然憶念諸佛功德相好,不可思議!所謂十力、無畏、不共三昧、解脫等法,不可思議!神通變化,無礙說法,廣利眾生,不可思議!如是等無量功德,不可思議!作是念時,即敬愛心生,三昧開發,身心快樂,清淨安隱,無諸惡相。從禪定起,身體輕利,自覺功德巍巍,人所愛敬,是為念佛三昧善根發相。

這個行者因為修止觀的緣故,得到欲界定未到地定,這個時候身心空寂。本來是一種寂靜的狀態,突然間他憶念諸佛內在的功德跟他外表的相好,內外,內心的功德,外表的三十二相,那麼這兩種都不可思議。什麼叫做功德呢?所謂十力、四無畏、十八不共、三三昧、八解脫等,不可思議。

這個十力指的是佛陀的十種智慧,這個智慧是後得智。那麼,這十種智慧為什麼叫力呢?因為佛陀的善巧智慧,能夠產生兩種的功德力:

第一個,它能夠使令眾生成就增上生,使令出世的善根沒有成熟的眾生能夠成就人天的可樂果報,叫增上生。

其次,它能夠使令出世的善根已經成熟的眾生成就決定勝,能夠成就聖道,成就聖道就是永永遠遠不再退轉三界的果報,果報是決定的殊勝。所以,我們讚歎佛陀的力量,有十種的力量。

四無所畏,我解釋一下:這個無所畏懼,指的是佛陀的這四種智慧,是沒有過失的,我們一個人有過失,內心就心虛,就有所畏懼。佛陀在四個法當中是沒有過失的,所以他無所畏懼。

第一個,一切智無所畏,這是個總相。說佛陀在觀察世間出世間一切法的差別,沒有任何的錯謬。佛陀的智慧像大圓鏡智,他能夠指出在三千大千世界哪一個地方下幾滴雨,佛陀在講述這件事的時候,無所畏懼。

經典上說,說這個外道,婆羅門外道,問佛陀說:瞿曇,你說你是一切智者,無所不知無所不見啊,你看看前面那一棵樹,有多少片樹葉?佛陀告訴他,這個樹有多少多少樹葉。外道當然不敢去算啊,那沒辦法算,那棵樹那麼大,那個外道在晚上就偷偷的把這棵樹上的樹葉拿掉兩片。第二天又問佛陀說,那個樹上有幾片樹葉?佛陀講樹叶和昨天講的一樣,就差兩片樹葉,外道折服。

所以說,佛陀說這件事情是怎麼的,那件事是怎麼的,佛陀講述以後,外道們指責佛陀講錯了,說瞿曇,你講錯了,佛陀內心當中無所畏懼,因為佛陀知道,他所說的任何話是沒有過失的,一切智無所畏。

第二個,漏盡無所畏。佛陀對於自己漏盡了一切煩惱這件事情他是無所畏懼的。

經典上說,有個弟子批評佛陀,說佛陀,你看你對阿難尊者這麼好,阿難尊者做你的侍者他犯了過錯你處處包容他,提婆闥多他犯了一點錯誤,你就處處的訶責他,佛陀你有愛著心,你有偏心。

佛陀解釋說,佛陀是沒有愛著心的,我之所以這樣做,是應他的根機。阿難尊者這個人,他有慚愧心,我處處給他機會,處處包容他;提婆闥多沒有慚愧心,這個人應該訶責。我完全是看這個眾生的需要,怎麼做對他們有好處我就怎麼做。所以你指責佛陀有煩惱,佛陀無所畏懼,佛陀是漏盡無所畏,對於內心的煩惱完全消滅這件事情,他是無所畏懼的。

第三個,說盡苦道無所畏。說盡苦道能夠窮盡痛苦的道,就是法門,這個盡苦道等於是戒定慧的法門。那麼佛陀說的這個道,戒定慧能夠通往涅槃這件事情,你說這持戒修定修慧是不能通往涅槃的,來反駁佛陀,佛陀無所畏懼。這個道,真的是能夠通往涅槃,佛陀說這個戒定慧的法門是沒有過失的,說盡苦道無所畏。

第四個,說障道無所畏。佛陀說,邪淫慾是障道法,這件事情,你反駁佛陀,佛陀無所畏懼。

前面的說盡苦道是一個法門的自體,這個是你在修行這個法門你所要注意的這個禁忌,因為你這個淫慾,會障礙你的道,雖然你修行戒定慧,但是你為什麼不能進步呢?就是你這個淫慾心沒有消滅。淫慾是障道法,這件事情,佛陀講出這句話是無所畏懼的。說障道無所畏。

那麼這個是佛陀對於四個法是無所畏懼的,四無所畏。

不共,就是十八不共;三昧,就是三三昧,空、無相、無作。八解脫,就是八背捨。不可思議,佛陀有這麼多功德。這是講到前面的是一個這個智慧的功德。這以下講神通變化:

神通變化,無礙說法,廣利眾生,不可思議!乃至於無量功德,不可思議!

那麼這個時候你在禪定的心中,你次第的去觀察佛陀內在的功德,外在的相好,都是不可思議。這個時候,作是念時,敬愛心生,對佛陀這種皈依的心,特別的強烈。三昧開發,身心快樂,清淨安穩,無諸惡相。那麼這個人在禪定生起的時候,身體輕利,自覺功德巍巍,人所愛敬,這件事情是很特別的。

前面的四個法門,他的所緣境都是眾生的五蘊,以五蘊的法為所緣境。這個念佛善根發相,他的所緣境是一個佛法界,或者是觀察佛的功德,或者是相好,或者是觀察佛的名號,這個時候有他力的加被。所以說他從禪定出來的時候,他有薰習到佛的一部分功德,如染香人,身有香氣,此則名為香光莊嚴。

在念佛感應的故事當中,講到一件事,說有一個老人家,住在一個竹林當中,有很多的竹子。這個老人家呢,他這個茅棚前面不遠的地方遠遠看去,有一條溪,這個溪很深的,但是這個溪水非常的清澈,從山上流下來的一個深溪。老人家就在這個竹林當中,編竹子,編個籠,編個籃子,來過活。

當這一天晚上睡覺的時候,從溪當中走出兩個水鬼,這兩個鬼就說了,哎呀,我明天呢,就能夠解脫這個鬼身了。另一個鬼說,怎麼回事呢?明天有一個人來到這個地方,做我的替身。那怎麼回事呢?明天有一個賣煤炭的商人,他挑著煤炭經過這裡,他會在這裡休息,休息的時候,他可能會飲這個溪水,我趁他不注意的時候,一把就把他拉下來了,淹死他,淹死做我的替身,我就可以離開這裡了,就解脫鬼身了。另一個鬼說,哎呀,真的太好了,恭喜你。

那麼這件事情,晚上講的這些話被老人聽見了,第二天下午的時候他就特別注意了,看看有沒有這個挑煤炭的人過來。喔,果然黃昏的時候啊,有一個人挑煤炭,一步一步很沉重的就走到溪水旁邊。當然這一路走來很口渴,就把煤炭放下來,就一頭栽到這個水當中去喝這個溪水,喝一口的時候就說:這個水太甘甜了,阿彌陀佛。喝第二口的時候,說這個水太甘甜了,阿彌陀佛。喝了幾口都沒事,然後就挑著煤炭就走了。

當天晚上那兩個水鬼又講話了,你不是說今天要解脫鬼身的嗎?是啊,我看到煤炭那個人,我要下手的時候,他喝一口水就念一句阿彌陀佛,放大光明,我根本就靠不過去,所以我只好眼睜睜的看著他就這樣走掉了。

所以蕅益大師說,一念相應一念佛,念念相應念念佛。說我們內心當中憶念彌陀的名號,有什麼好處呢?一念的相應一念佛,就得到佛菩薩的一份的加持跟感應。乃至於念念的相續呢,得到佛菩薩念念的感應跟加持。

這個地方有一點要注意的是,這個一念的相應,什麼叫做相應?就是說,你要相信你所憶念的名號是彌陀的化身,不管你念的是國語,台語,是四字是六字,都沒關係,你一定要相信,你心中所憶念的佛號,它是總持彌陀所有的功德,你要這樣的相信。

什麼是阿彌陀佛?請你作出一個定義。阿彌陀佛這個名號,這個聲音,它就是所有阿彌陀佛的化身,這就是阿彌陀佛,對我來說,它就是我的所皈依境。你一定要對你所憶念的名號生起一個真實的信心,這樣來憶念彌陀的名號才叫相應,這個信心是很重要的!所以說,我們經常憶念彌陀的名號,出來以後你的內心身心狀態,自覺功德巍巍,人所愛敬。

我自己也親近過幾個老和尚,這是我個人的分別。我覺得,這個老和尚是念佛的,跟參禪的不同,我自己有這樣的分別。如果你注意一下,就是說,凡是念佛的老和尚福報都特別大,你注意看看。相對於參禪的人來說,念佛的人福報大。當然,不一定就是他自己修的,他一天到晚,一個人如染香人,身有香氣,你想想看,你一天到晚,用這句萬德洪名在你內心活動,那還得了。你內心經常跟阿彌陀佛感應道交,那你就得到彌陀的功德加被。也有老和尚這麼說了,你要蓋道場很簡單,你打佛七,不斷的打佛七,這個道場就可以蓋起來了。為什麼呢,也不是說這個道場有修行,你整天在那念佛,功德力就不一樣。

所以說,我們今天修的念佛善根發相,它的不同,你從禪定中出來以後,你自己會有一個相貌的,功德巍巍,人所愛敬。人家看到你特別的有愛意,特別的敬,這個是念佛三昧的善根發相。這個是一種他力的法門,這個是一個不共於二乘的,一個菩薩的一個法門。

這以下智者大師把它做一個總結:

復次行者,因修止觀故,若得身心澄淨,或發無常、苦、空、無我、不淨、世間可厭、食不淨相、死離盡想,念佛、法、僧、戒、捨、天,念處、正勤、如意、根、力、覺、道,空、無相、無作,六度諸波羅蜜,神通變化等一切法門發相,是中應廣分別。故經云:制心一處、無事不辦!

前面是說明五停心的善根發相,這以下把它做一個總結,我們修止觀,達到身心澄淨,達到未到地定。或者發十想觀,十想觀就是無常觀、苦觀、這個空是錯的,沒有這個空,十想觀沒有空。十想觀:無常、苦,無我、不淨、世間可厭、飲食不淨,死,就是觀察死歿無常,我們一定會死亡;這個當中少了一個斷,斷是斷除結使,觀察這個煩惱是可以斷的,這個集諦的煩惱是可以斷的,它是如夢如幻的,它不是那麼真實的;離,就是遠離生死,遠離這個苦諦,前面的集是一個因,離是遠離生死的果報;盡,苦集二諦不能夠有所剩餘,完全要窮盡,斷跟離這兩件事情要把它做的徹底,這叫做盡。這是十想觀。

或者是六念法門,念佛、念法、念僧、念戒、念捨,念天。或者三十七道品,四念處,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覺支,八聖道分。或者是三三昧,空、無相、無作。空是我空,無相觀是法空,無作就是三界無所需求。

六度等諸波羅蜜,神通變化等一切法門發相,是中應廣分別。諸位都可以去看看相關的參考書,去分別。

最後做一個總結,制心一處、無事不辦!就是說一切的功德都是在寂靜專注的三昧心中出現,只要我們能夠專注的在三昧當中用功,無事不辦,所有的功德都可以承辦。這個是說明善根發相。

庚二、分別真偽

這以下我們分別這個禪相的真偽。這個善根發相的真相就是說,這個善根發相是真實的從你內心的善種子出現的,這叫做真。這個偽,它是鬼神,或者是你過去的罪業所出現的,這個就不是善根,叫做偽。或者是鬼神或者是你內心有罪業,修止觀的時候把它逼出來,這個叫做偽。

我們在修止觀的時候,或者是身或者是心,有各式各樣的境界出現,我們先要判斷它是善根或者不是善根,先把它判斷。

二分別真偽者有二:

一者辨邪偽禪發相:行者若發如上諸禪時,隨因所發之法,或身搔動,或時身重如物鎮壓,或時身輕欲飛,或時如縛,或時逶迤垂首,或時煎寒,或時壯熱,或見種種諸異境界,或時其心暗蔽,或時起諸惡覺,或時念外散亂諸雜善事,或時歡喜躁動,或時憂愁悲思,或時惡觸身毛驚豎,或時大樂昏醉,如是種種邪法與禪俱發,名為邪偽。

這以下說明邪偽相。

我們去辨別邪惡虛偽的禪相,行者若發如上諸禪時,你能夠在禪定當中,隨因所發之法,過去的業種發動以下的十五種的身心相貌。先講色身的相貌。

或身搔動。有些人一打坐,心一寂靜的時候,身就開始動,一開始只是抖動,然後是全身動,到最後坐不住了,這整個身體起了振動,而且是真實的振動,這就不對了。因為你這個振動會干擾你的寂靜,這個肯定不是善根發相。

或時身重如物鎮壓。你本來打坐的時候是一種輕安性的,突然間感到很沉重,就像有個重物鎮在你的色身上一樣,這也是有問題的。或時身輕欲飛。這個時候你身體突然間不穩定,好像要飛起來一樣,當然這種不穩定的相貌是真實的,不是你內心的的感受而已,使令你的內心開始不寂靜。

或時如縛。你這個身體就像被綁住一樣,你本來打坐的時候身體要往左邊就往左邊,往右邊就靠右邊,很自在,現在你的身體不能動,你要往左往右都不能動,就像身體被綁住一樣,這也是有問題的。或時逶迤垂首。逶迤就是精神不振,本來你打坐的時候,內心是一個很明瞭的狀態,突然間沒有精神。

或時煎寒。色身非常的寒冷,蓋很多的毯子都覺得很冷。或時壯熱。非常的熱,全身火大特別大。或見種種諸異境界。看到很多奇奇怪怪的境界。這是講到色身的相貌。這以下講內心的狀態。

或時其心暗蔽。打坐的時候,本來你的心是明瞭而寂靜的,突然間好像進入到一個沒有燈光的房子一樣,完全是一片黑暗,就像住在一個黑暗的房子。

或時起諸惡覺。忽然間生起很多貪嗔的煩惱。這個起諸惡覺還不完全是鬼神干擾你,我們打佛七的時候也會有這種情況。散亂心的時候你好像也沒什麼事情,你在打佛七當中,用一句佛號來薰習你這一念妄想,慢慢慢慢心有點寂靜的時候,突然間會生起一個很大的煩惱,或者貪心特別重,一天到晚想到所貪的境界,或者嗔心的火特別強,或者高慢心特別重,看誰都不順眼。這是怎麼回事呢?就是你內心曾經栽培過這樣的種子,在你的內心深處,也可以說是一種惡根。你散亂的時候,它就存在你的內心深處,但是你一寂靜的時候,就把它給逼出來了,突然間就感到煩惱很熾盛。

或時念外散亂諸雜善事。我不應該在這個地方打坐,我應該去蓋醫院啊,蓋學校啊,慈善事業,就想到應該做一些散亂的諸雜的事業。這個鬼神,他只有一個目的,他就是要破壞你的止觀,讓你不再繼續坐下去,不管他用什麼辦法,他會給你很多充足的理由:你不應該在這個地方坐嘛,你發了菩提心,是應該去蓋醫院做慈善事業的,他就會告訴你一些這樣的消息。或時歡喜躁動。內心當中歡喜到根本就沒辦法安住了,躁動了。

或時憂愁悲思。有些人有這種情況,一念佛的時候就開始痛哭流涕,這個偶爾為之也可以說是善根發相,對三寶的皈依心特別強,但是你要經常這樣子就不是好事情,所有的功德一定跟明瞭寂靜的狀態相應,你這種太感性的修行,那不是一個正常的情況。所以有些人,他一念佛一拜佛一誦經,就憂愁悲思,經常這樣就不是好現像。

或時惡觸身毛驚豎。突然間感到好像有東西觸到你的身體,整個人身毛驚豎。或時大樂昏醉。心中非常的快樂,但是這種快樂跟心中的明瞭寂靜不是隨順的,如昏如醉。如是種種邪法與禪俱發,這個都是邪偽。

前面講的身心狀態都是不真實的,都是虛偽的善根發相,不是真的善根發相,它是來破壞你的禪定跟止觀的。

此之邪定,若人愛著,即與九十五種鬼神法相應,多好失心顛狂;或時諸鬼神等,知人其念其法,即加勢力,令發諸邪定邪智,辯才神通,惑動世人,凡愚見者,謂得道果,皆悉信伏。而其內心顛倒,專行鬼法惑亂世間。是人命終,永不值佛,還墮鬼神道中;若坐時多行惡法,即墮地獄。

這種邪惡的禪相,假設我們沒有發覺產生愛著,就很容易跟九十五種鬼神法相應,一定也是感應道交了,不是跟佛菩薩感應道交,是與鬼神感應道交。那會有什麼後果呢?多好失心顛狂,你一定會失掉這樣一種止觀的心,邪正不兩立的,失掉止觀以後就產生顛狂了。

怎麼會顛狂呢?或時諸鬼神等,知人其念其法,即加勢力。當然這個修行人都有點福報力了,這個鬼神他首先破壞你的止觀,但是他想,他也可以把你攝受成為他的眷屬,來弘揚他鬼神的法門,他知道你就是愛著這種境界,他也會有一些神通來增加你的勢力,利用你這一期的果報為他做事情,他依賴著神通力,使令你發諸邪定邪智,辯才無礙,也是有各式各樣的神通變化。假使這個人今天要來找你,你就會知道,這個人要來找我,這個人叫什麼名字,鬼神的神通是有限的,他多少會有一些神通,當然你就會有一些神通的境界出現,這種神通的境界不是從你自己的寂靜的心開發出來的,是鬼神加持你的,問題在這個地方。那麼你就惑動世人,一個有名利心的人那有神通那還得了,就開始去惑動世人。一般凡夫他只看你的外表,他哪知道你的神通是哪裡出現的,是止觀的力量出現還是鬼神出現呢?他會說,哎呀,你不得了,你得到道果了,皆悉信伏。

謂得道果,這個地方我們解釋一下:

在佛法的修行當中,不管是小乘法,不管是大乘法,都是跟我空法空相應的,三乘共坐解脫船。三乘的聖者都安住在我空法空的境界,沒有一個修行人會自我膨脹的,就算你是一個菩薩,你強調積功累德,起大悲心,但是那個大悲心也是從空出假,絕對不會自己讚歎自己,自我膨脹自己的,不可能。

一個人說我是初果二果三果四果,這個人肯定有問題,一個聖人不會自我膨脹自己的。因為,什麼叫聖人?聖人就是跟聖道相應。而什麼是聖道呢?就是我空法空的真理,這是不共於外道的地方,這是十二因緣裡面,唯一一個能夠消滅無明的智慧。

所以這個地方,只要一個人說他是道果,除非他臨命終的時候要往生,他把他的本地風光講完了以後就往生了,有可能。他講出他是一個道果,而沒有往生,這件事情肯定有問題。自我標榜自我膨脹,這個跟聖道是相違背的。

他自我膨脹以後,很多人就信服他了,但是他的內心是顛倒的,專行鬼法惑亂世間,他也是有點福報力,有鬼神的加持,也有點神通力,但這個人的後果不可思議,是人命終,永不值佛,還墮鬼神道中。這件事情就很嚴重了,你連基本的三皈依的功德都失掉了,跟三寶從此絕緣,你皈依佛不能皈依鬼神的嘛,臨命終以後,就做鬼神的眷屬了,這個是指你沒有造惡業的情況,你偶爾顯顯神通,你不造惡業。如果你做的時候,多行惡法,起殺盜淫妄,起大妄語,這個時候就墜地獄了。

修行這件事情,我們要注意,的確有很多的障礙,很多的魔境。所以我們自己的方向,要把持的對,古人說:寧可千年不悟,不可一日著魔。你自己這個方向盤要把持的對,不要生起一點名利心,一定是依止:真為生死發菩提心,否則你在整個修行過程當中,你很難過的了關的,以後就跟鬼神相應了,永不值佛,這件事情就非常嚴重了。一個人的生命遇不到三寶,這件事情就非常嚴重了。說這個人破戒,他破戒到三惡道出來,他還沒有破壞跟三寶的因緣。你在修行的時候跟鬼神相應了,生起邪知邪見了,你連三寶的因緣都破壞了,連善根都破壞了,這件事情我們要特別注意。

這怎麼辦呢?這以下講出對治之法。

行者修止觀時,若證如是等禪,有此諸邪偽相,當急卻之!云何卻之?若知虛誑,正心不受不著,即當謝滅。應用正觀破之,即當滅矣!

假設我們有前面的這種虛偽的禪相出現,你要當急卻之,你要趕快的拒絕它,消滅它。怎麼拒絕呢?若知虛誑。你應該知道這種相貌是不真實的,虛妄的。正心不受不著,這個正心當然是安住在止觀境界叫正心;這個不受,是不容易的,凡夫的心跟境界一接觸,他一定要受,只有阿羅漢,內心跟境界一接觸的時候,他不受一切法,如鳥飛虛空,蹤跡不可得。

這個不受,我們不能要求說,這一念心跟境界一接觸沒有任何的感受,沒有領納,那是不可能的。但是你不著,這個你可以做得到,不要去取著它。或者用正觀破之,觀察內心了不可得,我不可得,你來干擾我,我觀察,你所干擾的那個我原來是了不可得的,你干擾誰呢?覓心了不可得,唯有安心竟。內心當中跟這個鬼神完全沒有對立的狀態,這個就是對治的方法。這個地方講的比較略,下一科,覺知魔事,智者大師講的比較詳細。這個是說明邪偽的禪相。

這以下是辨別真正的禪相。

二者辨真正禪發相:行者若於坐中,發諸禪時,無有如上所說諸邪法等。隨一一禪發時,即覺與定相應,空明清淨,內心喜悅,澹然快樂;無有覆蓋,善心開發,信敬增長,智鑒分明;身心柔軟,微妙虛寂,厭患世間,無為無慾,出入自在,是為正禪發相。

這以下說明正禪的相貌。我們在坐中的時候,禪相現前的時候,沒有前面所說的邪偽相,隨前面這個禪相的發現,感到與定相應。這個地方是一個關鍵,不管你在打坐的時候出現任何的身心相貌,它跟你的明瞭寂靜的心一定是相隨順的。

就是說,我在這個地方打坐,我看到一朵蓮花出現,我怎麼知道這朵蓮花的出現是善根發相,或者是鬼神要來破壞的呢?就是說,從你看到這個蓮花以後,你的寂靜的心更加的寂靜更加的明瞭,對禪定有加持的作用,那就對了。如果說你看到蓮花以後,開始躁動,開始歡喜了,開始生起很多很多的分別了,那這個地方有問題了,它跟你禪定是不相應的。這個地方就是判別的關鍵了。

什麼叫與定相應呢?空明清淨,空空蕩蕩可也了了分明,了了分明還是空空蕩蕩,而且內心當中清淨,一片的清淨,無有任何的惡念生起,內心喜悅,淡然快樂,這個淡然就是安定。看這個意思,這個善根發相的時候,它對禪定不但不會破壞,還會加強它的力量,有這個意思。

這以上是講到對禪定的幫助,這以下是講到對智慧的幫助,這個善根發相還對智慧有幫助。無有覆蓋,善心開發。內心當中突然茅塞頓開,內心的智慧,慈悲的心開發出來,對三寶信敬增長,智鑒分明,而且身心柔軟,微妙虛寂。

這個身心柔軟很重要!一個人著魔以後,是很容易判斷的,看他的眼神,這個著魔的眼神,他的眼神是直的,我們的眼神是柔軟的,帶一點光明,可也是柔軟的。有些人,看他的眼神就是呆呆直直的,你看著魔已經很久的,你摸他的身體都是僵硬的,這就是有問題了。他這個色身已經不自主,被人家控制住了,兩眼發直。

所以這個止觀的相貌出現的時候,他一定是身心柔軟的,若身若心就是調柔,微妙虛寂,這個時候厭患世間,無為無慾,出入自在。厭患世間,都是隨順於涅槃的,這個是正常發相。

這以下就是一個總結。

譬如與惡人共事,恆相觸惱;若與善人共事,久見其美。分別邪正二種禪發之相,亦復如是!

我們怎麼去判斷這個禪相呢?先講一個譬喻,說我們在一個房子裡面,你經常跟惡人在一起,那你坐也不是站也不是,他十幾個人在那個地方擾動,你根本就靜不下來。如果我們在一個房間中,大家都是善人,久見其美,你幫助我,我幫助你,諸上善人聚會一處。

這個分別邪正二相亦復如是。禪相出現的時候,它對你的止觀是增上的,那就是對了,就是善根發相。它對你的止觀是破壞的,那這就是不對了。可能是你的煩惱起現行,或者是鬼神要障礙你,你趕快要消滅它。這個是說明分別真偽。

看最後一科,庚三、明用止觀長養諸善根。

三明用止觀長養諸善根者:若於坐中,諸善根發時,應用止觀二法,修令增長。若宜用止,則以止修之;若宜用觀,則以觀修之,具足前說。略示大意矣。

這個善根是值得我們珍惜的,如果我們在坐的時候,發現了善根發相,先判別它是邪是正。如果是正,你就應該用止觀來使令它增長。怎麼增長呢?或者用止或者用觀,你應該用止就用止,你應該用觀就用觀,當然,具足前說。前說就是五意,止觀的五種意,主要的就是止觀均等。你如果禪相發相的時候,你的止不夠,你就要加強止;如果觀不夠就加強觀。今略示大意。

這個地方值得我們注意的,就是這個善根開發的時候,用止觀來增長。這句話怎麼說?增長什麼東西呢?比如我看到蓮花,我打坐的時候看到蓮花出現,青色青光,黃色黃光,赤色赤光,白色白光,微妙香潔,我判斷這個蓮花出現的時候跟我的止觀是相隨順的,我要使令它增長,怎麼增長?你不是不斷的欣賞這個蓮花,不是這樣子增長!你想想看,蓮花怎麼會出現,你散亂心的時候蓮花怎麼不出現?因為你的根本是依止止觀的力量才使蓮花出現的,所以不要忘了根本,你要讓蓮花開的更加的好,你要更加的加強止觀,但得本不愁末。

有些人他到善根發相的時候,就得少為足了,開始欣賞那些善根,你想想看,那個善根是一個枝葉,你怎麼會有善根發相呢?因為你修止觀的因緣才出現的善根發相,你希望你的善根增長,你應該加強止觀的,是這個意思。

所以說,你必須加強止就加強止,必須加強觀就加強觀,就是這個意思。換句話說,在修行的過程當中,你一定要守住你的根本,就像說我們今天在一個苦惱的環境生活,我們知道對岸有一個安樂境界,我們從此岸到彼岸這個過程當中,路旁會有很多很多迷惑人的境界,水果樹了等等很多很多可愛的境界,當然了,停下來,吃些水果,歇歇腳是可以接受的,但是你長時間的停留在這個地方,忘失你最初的修止觀的目的,那就不對了。你的目的並不是要在禪定當中欣賞一下蓮花或者是生起這些短暫的慈悲心,你的目的是要成就無上菩提,但得本不愁末。所以這個地方我們一定要注意。

你在止觀操作,就算它出現一個善根發相,你也是一樣繼續的走下去,後面有更好的功德在後面,你還是一樣修止修觀,修觀修止。只是你知道,哦,修行有點消息了,增加你一點信心,如此而已。

這一科也有一點值得我們注意的,這個善根發相是講內因外緣,內因是你過去的善種子,外緣就是你現前的止觀,這個地方就值得我們注意,就像印光大師在《文鈔》說,印光大師他在勸念佛人,他主要教他做兩件事:

第一個,以深信願持佛名號,信願持名,這是第一點,根本,正行。

第二個助行,深信因果,斷惡修善。

怎麼回事呢?尤其要你戒殺吃素。因為你內心當中累積的罪業,當然,佛號的功德是能夠滅罪,但是你造了很多罪業的時候,當你佛號念到一個程度的時候,你就會有一些障礙出現,因為你曾經造的罪業在內心深處,等到止觀現前的時候,那個罪業就會有一些障礙你的境界出現,你就入道多辛苦了,你不一定過的了關的。

所以說我們多造善法,這個善法它能夠幫助你的止觀的。反過來,你多造惡法,惡法對你的止觀是會障礙的。我們一方面信願持名,一方面也要斷惡修善,經常能夠使令這個善根發相,來幫助我們的正行,是這個意思。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淨界法師文章列表

功課還沒做完,可以明天再補嗎

我經常給我們道友說,你念佛也好,你修行也好,你下定...

修行為什麼要不間斷呢

正精進。正精進不要雜亂,不雜為精,不間斷叫進。這個...

【推薦】靜坐的姿勢與數息觀

【禪修的方法】 靜坐的姿勢 初學靜坐者,即應養成正確...

未論學佛,先學修身

未論學佛,先學修身。今開十端,眾當諦聽: 一不欺心 ...

沙彌的發心

過去,在雀離寺有一位證得阿羅漢果的長老比丘。一日,...

惟賢長老《修學佛法的基本綱領》

尊敬的夏林長,各位護法居士: 我這次從重慶出來,經...

僧璨大師信心銘

至道無難 唯嫌揀擇 但莫憎愛 洞然明白 毫釐有差 ...

禪門的修道,並沒有特別奇特之處

無門慧開禪師(11831260)是宋代著名高僧,字無門,杭...

【大藏經】【註音版】大佛頂首楞嚴咒

大佛頂首楞嚴咒...

【大藏經】楞伽阿跋多羅寶經

楞伽阿跋多羅寶經序 朝議大夫直龍圖閣權江淮荊淛等路...

【大藏經】【註音版】佛說阿彌陀經

(印光大師校印版本)...

【大藏經】菩薩行五十緣身經

佛在羅閱祇耆闍崛山中,時與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比丘...

對治貪心的不淨觀及異體觀的修法

無始以來,眾生以顛倒分別妄執諸法為常,五欲為樂,自...

經書損舊佛像磕碰,該如何處理

問: 經書損舊、佛像磕碰,怎麼處理才恭敬如法呢? 上...

印順法師:修學觀音大悲法

觀世音菩薩手執淨瓶與楊枝,以瓶中的甘露水遍灑人間。...

身處逆境時,不要忘卻的七個信念

1、深刻反省自己,修行是不是做到了至心懇切,制心一...

普陀山的不可思議

說到普陀山的境界真是不可思議! 山上有前寺後寺,前寺...

知見的釐清和建立

昨天講到有各種各樣的邪見。如果我們修行人一旦被邪見...

面對今生的果報,我們只能懺悔認命

所以我們今天承受果報的時候,我們只有一件事情,懺悔...

至心精進,何願不得

【爾時。世自在王佛。知其高明。志願深廣。即為法藏比...

用智慧水去灌溉這個願

我講一個《法句經》的小故事給大家參考。神通第一的目...

破舌識有自體

若因味生,識自為味,同於舌根,應不自嘗,云何識知是...

活好生命中的每一天

等到等到似乎我們所有的生命,都用在等待。 等到我大...

中醫如何看「素食夠不夠營養」

中醫更強調吸收能力 首先,傳統中醫的角度,基本上沒有...

以三見闡明破三關

修行要在實行,不是口說就能起作用的。此事無形無相,...

【推薦】父母過逝時,勿行落井下石之孝

【白話文】 昨天收到你寄來的訃信,知道你父親在上個月...

對別人最深的傷害是語言

在一個村子裡有一個年輕人,這個年輕人極其優秀,可是...

不能只欣求極樂,還要能厭離娑婆

念佛人不是只有念佛,你要培養信願,所以它是三資糧。...

【佛教詞典】八種法

三三昧、四禪定、四無量心、五無色定、八背捨、八勝處...

【佛教詞典】眼內處

【眼內處】 p0998 集異門論十五卷一頁云:云何眼內處?...

【視頻】惜福延壽命

惜福延壽命

【視頻】慧律法師《這種種的苦行都沒有意義》

慧律法師《這種種的苦行都沒有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