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對治貪心的不淨觀及異體觀的修法

2013/08/15  大字體  護眼色

對治貪心的不淨觀及異體觀的修法

無始以來,眾生以顛倒分別妄執諸法為常,五欲為樂,自他眾生實有存在,身體清淨,即常樂我淨,從而滋生重重煩惱,如患重病。故諸佛祖師開示無常、苦、不淨、無我之真理。教令如理作意觀修,以期藥到病除。這裡,全知麥彭仁波切特別指出無論哪一修法,初修時都應如理詳盡的觀察引生正見定解,繼而不離此定解而安住,若不能繼續安住時應重新觀察再引起正見,如是輪番反覆修習。

最後正見堅固無須費力再三觀察,就應一緣安住,由此寂止可引發勝觀,而達止觀雙運,此乃一切道之正行。所以天台宗初祖智者大師於《修習止觀塵禪》中云:「若失泥洹之法,入乃多途,論其急要,不出止觀二法。」得到解脫有很多法門,但其中最緊急關要的修法,不出止觀二者。《妙法蓮華經》云:「佛自住大乘,如其所得法,定慧力莊嚴,以此度眾生。」就是說,佛自悟自證之法無非是以止觀定慧之力而莊嚴,所以也以此止觀法門教誨眾生修習。

此處正講對治貪心的不淨觀及異體觀的修法。如印度堅牢大阿羅漢云:「憶想妄分別,則是五欲本,智者不分別,五欲則斷滅,邪念生貪著,貪著生煩惱,正念無貪著,餘煩惱亦盡。」尊者一針見血地指出欲斷除煩惱就要斷除貪著,要斷貪著,必須根除邪惡念頭,要斷邪念定須除去憶念分別。故為矯正邪惡分別憶念,應當正善思惟貪慾過患。《圓覺經》云:「胎卵濕化四生,皆因淫慾而正性命,當知輪迴愛為根本。」由有諸欲助發愛性,是故能令生死相續。佛告訴我們,眾生之所以輪迴,皆因男女互相貪戀耽著,你貪戀我的身體我歡喜你的美貌,致使纏縛日深,無法出離。

憨山老人曾云:「從無始最初有生死以來,生生死死,舍身受身,皆是愛慾流轉,直至今日。」又云:「如此愛根種子積劫深厚,故生死無窮。」《楞嚴經》云:「若諸世界六道眾生,其心不淫則不隨其生死相續,汝修三昧,淫心不除塵不可出。」古人也說:「萬惡淫為首。」所以淫慾是一切生死的根本、解脫道上的第一大魔。

淫慾之過是這樣大,那麼產生淫慾的對境——男女就是罪魁禍首。因此應該澈見彼等的過患,斷除貪著。以下以女人為例而作解說。

《菩薩訶色慾法經》云:「女色者世間之枷鎖,凡夫戀著不能自拔,女色者世間之重患,凡夫困之至死不免,女色者世間之衰禍,凡夫遭之無厄不至。復云:女人之相,其言如蜜,其心如毒,至家不和,婦人之由,毀宗敗族,婦人之罪,實是陰賊,滅人慧明,譬如高羅,群鳥落之不能奮飛,又如密網,眾魚投之,刳腸俎幾,是以智者知而遠之,不為此物所惑也。」《大寶積經》云:「當知婦人是眾苦本,是障礙本,是殺害本,是繫縛本,是怨對本,是生盲本,當知婦人滅聖慧眼。」女人有如是諸般過患,故當遠離、舍棄。

如《四十二章經》云:「人繫於妻子舍宅,甚於牢獄,牢獄有散釋之期,妻子無遠離之念。」所以應當機立斷,永作舍離。龍樹菩薩在《大智度論》中云:「菩薩觀諸衰中,女衰最重,刀火雷電霹靂怨家毒蛇之屬,猶可暫近,女人慳妒嗔諂嬌穢鬥爭貪嫉不可親近。」可見女人是如此可怕。《道行般若經》云:「與婦人相見,心不喜樂,常懷恐怖,譬如有人行大荒澤中,心畏盜賊。」以上佛為我們開示女色的過患,我們應當謹記心中,對彼生起怖畏想遠離想,切勿如凡愚見女色起貪戀想,歡喜悅樂想。如是觀女身種種不淨,則很快斷除貪心煩惱。

戊二(對治之觀修)分四:觀修異體、觀修色蘊不淨、觀修受想行識四蘊之異體、攝要。

己一、觀修異體:

如上皈依發心後,端坐,閉起眼睛觀想一個有情,對彼以文殊利劍逐層剖析觀察。看彼本來面目如何!

頌曰:尤為引生貪心境,以意明觀於目前。

若不閉眼則不易明觀所緣境,所以閉起雙眼。將最能引生貪心的對境,歷歷明觀於面前。若觀悅意對境便生貪心而無法正修,就觀想其它普通有情或觀尸陀林的死尸等。

頌曰:彼者可分為五蘊。

彼對境身心相續是由色受想行識五蘊聚集一處的和合體。一切凡夫眾生對如是假合的五蘊身心妄執有我存在,復又對此我產生堅固我執,認為我是獨一無二、亙古長存的,由我執於順逆境遇產生貪、嗔等心而造業,以致於三有中輪迴不息。

首先觀察其本體色蘊。本來色蘊範圍很廣,包括色、聲、香、味等,但在此處主要是針對構成身體的色蘊作分析,破除對其一體實有的妄執。

下面如解剖尸體般分析易於生貪的色身。

頌曰:首觀色身諸相狀,血肉骨骼髓及脂,皮髒諸根與支分,便溺蟲髮指甲等,所有不淨之諸物。

眾生妄執身體為一整體,不可分割,那麼首先讓我們來觀察,看看身體的相狀如何。所謂的身體無非是血、肉、骨骼、髓、脂肪、皮膚和心肝、膽、脾、肺、胃等諸內臟,眼、耳、鼻、舌、身等諸根及其支分,以及便溺、蛆蟲、頭髮、指甲等三十六種不淨物拼湊一處,除此之外,身體已蕩然無存。

心中歷歷明觀,貪執難舍的有情身體,從其右眼處剖開,分成兩半。以文殊寶劍先劃破右邊的表皮,將它撕下來,隨之沽沽鮮血奔溢而出,染紅了面部及身體。皮扒光後,剩下一具血肉模糊的身形,血已塗紅地面。接著自上而下割剔身肉,慢慢露出頸骨、鎖骨、胸骨、手臂骨、胯骨、腿骨、腳骨。此時血肉狼籍撒落四處,面前站立著一副青白色的骨架。接著,敲破顱,腦漿流出。擊碎胸骨,掏出五臟六腑,一霎時胃液、濃痰、膽汁、糞、尿一併湧出,臭氣熏天,流佈滿地。

佛陀教誨我們憶念此身,以骨為柱,以肉為泥,筋纏血流,就是一個人形大毒瘡。以皮毛九孔為門戶常溢穢水,腸胃胞膜像一個庫藏,容納屎尿津汁等。往來行伍、語默動靜,儼然一付行尸走肉。放眼普天眾生無非走動的屎尿皮囊,行動的廁所,裝滿雜色糞便的妙瓶。但凡愚有情不知不識,反而滋生憍慢,橫生貪著。智者見此情景由衷覺得眾生可悲、可笑,深生厭惡而疾走快避。

如上觀察修習,深知女身不淨。但若認為女身僅是通過觀察才變得不淨,不觀察實為清淨香潔,悅可心目。那麼請問魔鬼觀察了知時是魔鬼,不觀察時是否具有很多功德,不會損害擾撓眾生呢?同理,作深刻細緻全面的觀察是為了讓我們看清貪慾的本面,拔除眼中之釘,肉中之刺,得到真正的安樂。

頌云:地等諸界之聚合,各各複分多種類,彼等所有存在法,究竟析至微塵性。

如是三十六種不淨物構成的身體,可以歸攝在地、水、火、風、空五大種之中。骨肉筋絡地大所成,涕唾尿血水大所成,溫暖熱燙火大所成,內外穴竅空大所成。五大又均可再細分,如地大可分為肌肉、骨骼,肉又可由大到小漸次分割,以至成為微塵之間。二百零六塊骨頭各自分散,逐漸分析成微塵,如是水、火、風、空依次分析,達到微塵體性。

再次以文殊智慧之利劍,將你所貪著的身體各各部分割截呈獻於你,請你細心一些,選一選哪一塊是你所貪愛不舍的呢?

頌曰:一一次第分辨時,觀思何者可生貪,除此零散不淨物,所謂之身別無餘。

對生起貪心的對境次第分析,觀察其各個部分,看對哪裡生貪心。觀想思惟,得出除此三十六種垢穢不淨零散部分外,永遠也得不到一個真實貪執的身體。全知麥彭仁波切在《澄清寶珠論》中開示說,所謂的身體只是虛妄假立而已,無有自性存在。因為若各部分組成的總體要成立,那麼它必須存在於手等支分上,但觀察時,腳、小腿、大腿、腹、背、胸肩等都不是身體,因為它們不具足身體的體相,再者對組成身體的各肢節觀察時,也不會成立實有,如手由指、掌組成,指由節組成,指節也可分為眾多,因為在上、下、前、後不同部分,每一部分又可由粗分析成細微,微塵又可分為很多方分,最後方分亦無法安立。寂天菩薩說:「是故有智者,誰貪如夢身。」 所以支分聚合的這個身體猶如尸陀林中散落的身肢堆積一處。除此之外別無所謂實有的身體。二觀修色蘊不淨

己二(觀修色蘊不淨)分二:總述、別述。

庚一、總述:

不淨之身如幻輪,脈骨糞便之聚落,猶如水面之浮泡,見此性已正念住。

此幻身無一淨物,腦膜、涕唾、血、屎、尿、汗等,略說三十六種,廣說無量,用慧眼觀視此身瘡,唯見種種惡露,肝、肺、腸、胃諸蟲翻動攢食,眼流眵淚,耳出垢膩,鼻中流涕,口出唾涎,大小便孔常出屎尿,雖以衣服嚴飾,無一清淨之處。四大假合,假名為人,危脆非真,幻住須臾,猶如風吹大海出現的小浮泡,虛無不實。於內心由觀察引生正見時,以正念善加護持,安住正見相續。

庚二(別述)分二:活人不淨觀、死人不淨觀。

辛一(活人不淨觀)分五:

(一)晨起不淨:默默觀想早晨剛剛睡醒之時,兩眼朦朧,眵淚堆在眼角,滿口粘膩,舌黃堆集,牙齒黃垢,口出臭氣並吐綠痰,鼻出黃涕,屎尿泄出,非常肮髒。

(二)醉後之態:默想飲酒過度之後,五臟六腑翻騰攪動,從口噴出未消化之「美食」,亂七八糟混合在一起,惡臭難聞,餓狗也不屑之,搖著尾巴遠避而去。

(三)病時之態:默想臥病床榻,歲月長久,眼目灰淡,面黃肌瘦,形容枯槁,或者上吐下瀉,或者瘡疱潰爛,膿血交流,臭不可聞。

(四)行動廁所態:默想廁所中,屎尿聚合,白蛆蠕動,蒼蠅亂舞。同樣,生貪之境,任彼如何裝飾塗抹、洗浴擦拭,亦與廁所一樣,是不淨物的安樂窩,可謂「金玉其外,敗絮其中」。

(五)九孔流垢態:默想自己生貪之境,忽然膿瘡糜爛,九孔無禁而流出種種垢穢。如眼中不斷分泌眼屎,鼻孔滴出黃白涕液,口中吐出痰涎、胃液、膽汁等雜色液體,大小便門失禁,一時屎尿垢穢四溢,令見者作嘔,聞者反胃。

辛二(死人不淨觀者)分八: 

(一)膨脹觀:自他有情壽命如風中殘燭,一息不來,魂神淒然離去,獨留殭尸一具。酷暑天中,不消一兩日,身體膨脹,面目全非,腹部臃腫猶如吹滿風的皮口袋,很快流出臭水,發出臭味,蠅蛆尋「香」而至,人皆掩鼻遠避。

(二)青瘀想:然後全身漸漸變青,肉隆起的地方是血紅色,糜爛發膿的地方慘白,其他地方都變成青紫色。

(三)膿爛想:七竅及壞破的地方流出膿汁來,薄皮腐爛,肌肉潰敗,膿血流淌。古德云:「腐爛應難睹,腥臊不可聞,豈知膿爛處,蘭麝昔曾熏。」

(四)斬斫離散想:如戰後的沙場上,這裡一隻手,那裡一隻腳,東邊一個頭,西邊半具身,被砍掉的身肢分散四處。同樣,於尸陀林中被節節支解時,皮剝掉甩在一邊,頭砍掉滾落一旁,手腳四肢各扔一處,頃刻間就已七零八落。風吹日曬,皮盡肉消,一堆枯骨,孤處荒野,化為塵埃,煙滅灰飛,蕩然無一物。

(五)散亂想:忽然禿鷲、老鷹、烏鴉、野狗、狐狸爭相食啖。剎那間一片狼藉,血肉全無,僅剩節節白骨。古德云:「尸骸遭食啖,方寸少完全,當年空自愛,此日有誰憐,不若豬羊肉,猶堪值幾錢。」

(六)血塗想:由於肉全部化成膿血,流出來散佈各處,露出整個骨架。古德云:「一片無情血,十秋不起人,淋漓塗宿草,狼藉污塵埃,莫辨妍媸相,安知男女身,哀哉癡肉眠,錯認假為真。」

(七)蟲聚想:於此膿血之中,密如牛毛般黑嘴白身的蛆蟲聚積一處,不停上下翻轉蠕動,儼然一蛆蟲螻蟻城市。

(八)白骨觀:若於色、形、觸等耽著不舍而深生欲惱者應修白骨觀,因為白骨觀是貪慾心最有力的對治法。《俱舍論》第六品云:「為通治四貪,且辨觀骨鎖,廣至海復略,名初習業位,除足至頭半,名為已熟修,係心在眉間,名超作意位。」以胎生的本性乃為骨體,故為寂滅貪執肉體之心應修白骨觀。修習時,首先觀想足趾、眉間、額間的皮肉脫落,露出白骨。此時心應專注。隨後依次觀想自己身體的上下,皮肉也在逐漸膿爛、墜落,至全都露出了白骨。

如是以觀修勝解之力讓白骨逐漸增多,從自身白骨漸遍一床、一房、一寺、一邑、一國,乃至遍滿大地及海量之際均已充滿了白骨。如此安住片刻,後縮略而觀。從海量際逐漸少至自身白骨,僅於足趾觀有皮肉,此外身體皆為白骨。又以勝解力,如上從自身白骨漸增、漸廣至海量際,又復漸略而觀至自身白骨。爾時至額間的一半觀有皮肉,僅於眉間拇指許露出白骨,並傾心一緣湛然而住。依此殊勝修法決定能有力地摧伏貪慾之心。

眾生沉溺茫茫業海中,最難斷除的莫過色慾,擾擾塵世裡,為禍無限者的無非淫慾。故在此普勸有緣能醒悟,破除色魔之障,奉行不淨觀法,共出迷津,直歸覺悟的正途。澫益大師曾教誡說:「欲超生死路,此觀須精研。」

眾生認為五蘊身心為一體的自我,此異體修法將此「整體」分化為零。我到底是什麼?在哪裡?何形象?以上將五蘊中色蘊之身,先分成四大,再分成三十六種不淨,再將之詳細分析至本來空。其它四蘊下面將一一分析。省庵大師云:「四體分散,一身何所從。」澫益大師云:「四大元無實,諸根豈有真,語言風自響,動轉氣相循,強號為男女,虛名立賓主。」不觀察時雖如夢如幻如浮泡如聚沫般存在,但毫無實體。尸棄佛偈語云:「身如聚沫心如風,幻出無根無實性。」此浮泡幻身,四大毒蛇常住其中相互凌逼克斗而產生諸多苦痛,此身是一切過患之源,一切痛苦的根本,一切不淨生住之處。

佛在《禪行法要經》中云:「諸比丘,若以彈指間,念此諸想之事,皆為精進,為奉佛教,不是愚癡食人施也,何況能多行。」如法思惟可於阿賴耶中種下解脫種子,徹底剷除貪心煩惱。因此我們應勤精進,如憨山大師所言:「諦觀四大各有所歸,今此妄身當在何處?如是觀察,念念不忘,心心不昧,久之純熟,當見身忽然脫空。四大若空,諸苦頓脫,即此便是出生死之第一妙訣也。」三觀修受想行識四蘊之異體

己三、觀修受想行識四蘊之異體:受想行識四蘊之本來面目以此異體之理推斷可知,它們也是虛浮不實的。

頌云:彼念相續消失時,受想行識各自性,析為異體亦伺察,猶如水泡與陽焰。芭蕉幻事現見時,彼亦毫無貪執處。

色蘊不實,猶如聚沫,其體不淨,如是正見觀住交替而修,若此正念相續消失之時,則應將心轉移到其它所緣境而觀修。分析受想行識四蘊自性時,亦應如法炮製,以異體之理反覆伺察,可斷定彼等如水泡、陽焰、芭蕉、幻事,自然了知彼等毫無可貪之處。

蘊者堆集、聚合之義。受的概念是領納的意思,即領納所緣之境,併生起覺受。受有苦、樂、無記三種,其中樂受又可分為聞妙音、見美色、嗅妙香等。這些又能再分為很多類,對每一類又可以進行細緻入微的分析,如此反覆尋伺,觀察。自然明白受蘊不實,由諸多不同部分拼湊假合而成,如水中浮泡。

復次,分析想蘊,想的力用是構畫一切諸法之像。想蘊就是具有上述特性的諸多部分的積集體。它可以分析成眾多分類,如善惡等種種想,它們又可分成對柱、寶、象、馬、男、女等諸多不同界性之想。如此反覆分析推理。自然明白想蘊不實,只是諸多不同部分暫時拼湊假合而成,猶如陽焰水,似有而非有。

復次,分析行蘊,行的概念是造作,即由行的緣故驅使心於善惡無記之中造作不息。行蘊是除受、想之外的一切心所法。如善心所可分為信心、精進、慚愧、無貪、無嗔、無癡、輕安等。噁心所也可分為貪、嗔、癡、忿、恨、惱、誑、諂、驕、害、無慚、無愧等。其中以貪心為例,因為外境、時間、相狀的不同,又可分成眾多種類。將整體的行蘊如此分析漸漸支離破碎,自然明白行蘊不實,只是諸多不同部分暫時拼湊假合而成,如芭蕉樹層層剝析,中空無實。

復次,分析識蘊,識的概念是了別之義。即由此識能了別色、聲、香、味、觸、法等種種境界。識又可分為眼、耳、鼻、舌、身、意六識。其中每一個又可分成眾多。如對紛繁複雜的色法可以產生林立千般的眼識,其中每一眼識還可分析。其它五識依此類推也是同樣的。由此可知完整一體的識根本沒有,只是由許多虛妄不實的不同部分暫時拼湊假合而成。猶如幻化的事物。

通過深入細緻的觀察分析,在心中一定會生起堅定不移的信解,如是數數安住定解之中修習,最終必然會生起現見五蘊幻妄不實的智慧,了知其中沒有絲毫值得貪執的東西。心中生起自他五蘊身心如海中浮泡,如空中雲霧般飄搖不實的覺受,自然淡薄對身心的粗大執著,時時輕鬆快樂,如放下重擔一樣。如是精進修習會深深地體會到此身是幻身,此心是夢心,一切都是幻夢空花,有什麼值得貪求的呢?

同樣在大小乘俱舍論中也對眾生身心結構作了詳細入微的分析,如磨面粉般的將五蘊、十二處、十八界逐一剖析,最後頓然明白實有一體的眾生蕩然不存,因為不可分割實有一體的法絲毫無有,只是不同的種種法暫時拼湊假合而成。佛在經中說猶如農夫將糧倉裡囤積的糧食一一揀擇分開時,一體的糧堆無法成立,只是各各不同的單位,如大米、大豆、小麥、谷子等,彼等又可分成一粒一粒的。同樣以智慧眼打開身心倉庫,將五蘊、十二處、十八界一一搬開分離。此時得到一個決定的信解,即現在我所見的五蘊身心虛幻不實。對以上的推理比喻深深思維反覆憶念,漸漸會從覺受上諦知我此身心虛浮不實。內心定解堅固時,當一心專注所緣而安住。

下面開示如何善巧修習上面的內容。四攝要

己四、攝要:

知此正念之相續,未散之際善護彼,倘若一旦忘失彼,勿續當移觀餘法。

如實現前正見定解時,心不馳散,完全浸潤於法味義理之中。或分析觀察,或一心安住,正念相續如河流源源不斷。在未散失正念之際應以方便善巧勵力護持,勿被為違品逆緣摧毀。倘若心力疲倦,昏沉掉舉力大,正知正念力薄,甚至忘失正見定解時,不必刻意強制的硬著頭皮觀修,應該暫時擱置,把心念轉移到其它所緣上觀修。

善加把握修法的最佳狀態,才不會對修法產生厭煩恐懼心理,使修法時時刻刻處於輕鬆滿足之中,這樣每次修法都有收穫,從而激起更加精進修行的欲求,使修法不斷增上。

如何把握呢?應如貓捕鼠般集中身心一切力量痛念生死無常,世間一切境界如夢如幻如空花,無有意義,摒棄一切無義雜務屑事,集中一切精力,修行解脫道。在觀察時就像執持金剛王寶劍的勇士般無堅不摧。在安住時如雞孵蛋般坦然安住。如是觀察身心五蘊、十二處、十八界的異體不淨法時當如庖丁解牛,目中無一全牛,所見無非零散肢體。若如條件反射般無須觀察便生起定解時,當如獅子入穴而徑直安住修持。

閉目時真實感覺到身心散落,如聚沫、浮泡、陽焰般破壞、搖動、虛浮。如是觀察安住的心念無法收攝時,當淡然放鬆,遷移修法的所緣。因為眾生心力怯弱,一味地強制觀修會導致對法生厭煩心、畏懼心,重則心亂髮狂。所以針對自身情況,採取具體適當的修行方式,勿太緊,勿太鬆,鬆緊適中,如調琴弦鬆緊適中才會發出妙音。

丁二(觀修無常)分二:觀無常的利益、真實觀修。

戊一、觀無常的利益:

一切有為法,都是無常的本性,剎那生剎那滅,迅速遷流,片刻不停,如流星般飛速毀滅。一切時空有情及器世間的安住僅僅是短暫的瞬間,稍縱即逝,被時間的快馬風馳電掣般牽拉著,如滾滾大江東去不復重返。《因緣品》云:「嗚呼有為法,無常生滅性,因生復死故,當速趨寂樂。如佛說諸法,如星翳油燈,如幻露水泡,如夢電浮雲。」可憐愚狂眾生,溺於無常瀑流之中,不知不覺不悟,反而耽著堅固、恆長漂於生死海中久久難歸。所以佛為拔除常執惡分別之毒刺,而數數敲響無常的洪鐘,警醒我們,「諸行皆無常,積聚皆消散,崇高必墮落,會合終別離,有命咸歸死,當趣於寂樂。」

觀修無常的功德極大,世尊曾說:「若多修無常,已供養諸佛,若多修無常,得諸佛安慰,若多修無常,得諸佛授記,若多修無常,得諸佛加持。猶如眾跡中,大象跡最勝,如是佛教內,所有修行中,唯一修無常,此乃最殊勝。」若修習死亡無常,最初可以遣除貪著世間瑣事之心,於佛法生起信心,成為進入佛教之門,中間成為精進修行善法之鞭策,最後成為證悟法性的助伴。觀音菩薩化身之華智仁波切云:「觀修無常是開啟一切修行之門的前行。」所以當歡喜思惟以下開示的無常修法。

戊二(真實觀修)分五:總說所作性無常、有情無常、三有諸法無常、總結異體與無常的修法、安住修習上述法義。

己一、總說所作性無常:

頌曰:如是不淨之諸物,毫無精華之蘊聚,雖生不住剎那滅,對此應當正思惟。

有情五蘊身心的一切本來是不淨所成,毫無精華,雖然已生起,但剎那不住的趨向壞滅,對此應以教理正念思惟。

眾生皆由無明之父煩惱之因和合而起,是業障的體性,所以裡裡外外全是不淨,無有精華。此不淨聚落不但是不淨的本性,而且也是無常性的、苦性的、無我性的,對此當一一思惟觀修。《賢愚經》云:「一切行無常,生者皆有苦,五蘊空無相,無有我我所。」此蘊聚因緣和合生起的那一刻,就在剎那不住地奔向壞滅。如陡山瀑布遠看似乎不動,近觀時飛流直下,一瀉千里。人生百年中,凡夫人只知有嬰兒、童年、少年、青年、壯年、老年的粗大變化狀態,而不知其中每一階段都是因剎那的變化而生成。如秒針剎那跳動不停,達到一定量時才看到分針動,分針達到一定時段時,才見到粗大的時針也動。同樣,人生雖百年,但剎那不停趨向老衰死亡。古人云:「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髮,朝如青絲暮如雪。」

愚癡的波旬魔王遮蔽眾生的慧眼,擾惱有情的身心,令我們產生常樂我淨的非理惡分別,逢緣遇境時就產生貪嗔等煩惱,而溺於輪迴惡浪之中不可終日,唯有諸佛菩薩智悲的皓日放射光芒——苦、空、無常、無我之如理作意方可救度。

請諸君高著眼,且觀此凡夫有情貪執難舍的女身,三十六種不淨所成,如大糞桶,似膿血庫,其中哪處是我所貪戀的呢?最初相識相交時,她虛榮心作祟,偽裝狡飾,詐現人格很好,信心很大,智慧很高,好像很可靠。但是要知道她有很重的業障,很多煩惱,有貪瞋癡,傲慢、嫉妒、多疑、無慚、無愧等等諸多噁心。整日吵吵嚷嚷謾罵不休,揭露隱私,難保秘密,諍論生事……一旦甩掉偽裝,其真實面目實在比魔鬼還猙獰可怕。《優填王經》云:「女人最為惡,難與為因緣,恩愛一縛著,牽人入獄門。」

如前我所貪執的眾生,是業障與煩惱的幻化,是所作性,是有漏法,特別容易變化,反覆無常。真正具證的修行人有強烈的出離心、慈悲心、菩提心,永世都不會變遷移動。但畢竟初學者自己和貪執的對境都是業障凡夫,心中把她的形象觀得一清二楚,然後對她觀察:她的身不淨,而且剎那生滅,變化不息;她的本性是業障,依靠業障永遠得不到安樂幸福。自己本身就是業障充滿的一個凡夫,還嫌不足,還要貪執另外一個業障凡夫。想一想,業障是痛苦的因,有什麼可值得貪求的呢?

自己被煩惱所束縛,背著沉沉的業障,艱難的走在輪迴險道上不覺得累嗎?不覺得苦嗎?這樣的業障凡夫只能給我增加業力負擔,捆上一道道煩惱繩索,布下很多很多的荊棘。為了她無數次耗盡血汗精力,出生入死,舍身棄命。為了她千萬劫地獄中洋銅灌口,熱鐵纏身,無窮苦楚獨自忍受。為了她,無量世作餓鬼,飢渴難忍的痛苦默默承受。為了她,於旁生中不斷投生……每思及此悲從中來,今天我欲踏上解脫道,她又現出可憎可惡的姿態引誘我。哼!收起你的把戲吧,永別了,業障!

執著男女之身「清淨」的邪作意被不淨的正思惟連根剷除,智慧的勇士執持文殊利劍更應乘勝追窮寇,殲滅「常執」之敵。三有輪迴所攝一切有為法無一不是有漏無常之本性。第一剎那生起,第二剎那絕對滅亡。不可能第一剎那生起,第二剎那安住,第三剎那才毀滅。一位哲人也曾說過:一隻腳不能第二次踏入同一條河中。

依物理或化學原理做一些小實驗都足以證明宇宙萬有都處於剎那不停的振動之中。現代醫學也提出人身的有些細胞一晝夜死生百千萬億次,不停的新陳代謝。但他們只見到了現相,而沒有足夠的福智堪破其本質。如果前已滅與後新生的為同體,那麼存在兩大過失,一後面生的不能生起,因為它與已滅的相同之故。二前面滅的無法滅,因為它同於後面生的緣故。這樣的觀點顯然是可笑與荒謬的。之所以會認為前後一如,持久不滅,是因為眾生的心很粗,錯認粗大假立的相續為一體。

諸法生起無間趣於毀滅,生與滅僅是一剎那的事,如閃電般。眾生眼中一期生命的生老病死,器世界的成住壞空經歷了百年或大劫之久,但那只是一假立的相續,就像旋火之輪只是一個虛假的幻相。

細緻深入的思惟,自然會明白輪迴中的一切都是顛倒的。古德云:「諸佛正遍知,有為性顛倒。」一切的分別作意,一切的行為動作都與解脫聖道背道而馳。此處權作拋磚引玉,行者當聯繫自己的具體情況擴展思惟。此法極為殊勝,僅僅作初步思惟,也會起到很大的作用。若進行深入細緻的觀察思惟,內心生起一個堅定不移的正見,並安住其中修習,自然而然會破除一切無明貪心執著。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放開手腳要怎麼放

放開手腳要怎麼放?就是只有你看到,你的內心是一個圓...

這個壽命不值得我們去貪戀

眾生濁,三緣和合(父緣、母緣、自己的業緣)為體,色...

大小便時應觀想身體毫無可戀

廁室銘:大小便時,毋忘正念。九孔常流,此身可厭。何...

若論幻身,則生同傀儡死作塵土

夫前之無始,後之無終。包太虛而無外,入微塵而無內。...

見影謂己有

《大莊嚴論經》中馬鳴菩薩提到過去曾聽聞過的一段故事...

修不淨觀,累積往生的力量

我們舉一個實際的例子,來說明一下,為什麼要修不淨觀...

無能所無對待,合二為一

在終南山有兩位修道者,有一位修道者自己感覺一直沒有...

放下我執,精進努力

在現實的日常生活中,各種的糾纏是煩惱的主要來源。尤...

【大藏經】現在賢劫千佛名經

現在賢劫千佛名經(亦名「集諸佛大功德山」) 爾時喜王...

【大藏經】【註音版】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

地藏十輪經...

【大藏經】【註音版】雨寶陀羅尼

雨寶陀羅尼...

【大藏經】佛說四十二章經

昔漢孝明皇帝夜夢見神人,身體有金色,項有日光,飛在...

為什麼佈施會內心快樂

佈施功德無量,是我們常說的行話。但是,功德從哪裡來...

皈依三寶是離開生死苦海最好的道路

我們能夠知道理體三寶裡面的清淨本性,那麼我們生命,...

魔境生起時應如何保持正念

佛陀訶責十種魔境的過失。 魔境產生的因由 阿難!如是...

往生淨土的三部曲

一、信資糧 首先,我們來聽聽三部曲之一,也就是三資糧...

聽佛的話,能做到的盡量去做到

佛在世的時候領上比丘們去乞食,乞食不能超過七家。有...

施食有很多好處,一般人看不到

何以要施食呢?所謂未成佛道,先結善緣,不但要與人道...

三藏十二部可以不讀嗎

問: 有個修淨土的法師說三藏十二部可以不讀,《印光...

凡夫的生命是怎麼來的

譬如說我們去思惟一件事情,萬法唯是一心,的確我們很...

聖嚴法師:如何做到「境隨心轉」

問: 社會環境意見紛亂,我們常常「心隨境轉」,局勢...

為家人燒菜放料酒,會破了酒戒嗎

問: 法師您好!弟子受了五戒,自己並不喝酒,也不食...

法清法師:佛教為什麼要叫人修忍辱

問: 俗話說,士可殺不可辱!可佛家卻叫人修忍辱,為...

賣身割肉供養誓成佛

一日,世尊欲為大眾開示涅槃的勝妙功德,以大悲心宣說...

出家所為何事?我適應出家否

凡要出家先應知道,出家所為何事?我適應出家否?我為...

安心,就這麼簡單

當年,慧可請求達摩為之安心。達摩要慧可取心來,以便...

都言淨土唯心是,十萬餘程是外求

都言淨土唯心是,十萬餘程是外求。 這是撥正一種觀點,...

財富的來源是佈施

彼諸眾生皆求樂,若無資具樂非有,知受用具從施出,故...

【佛教詞典】群生

(術語)許多之眾生也。維摩經佛國品曰:法王法力超群...

【佛教詞典】三種佛土

(名數)佛地論七,立法性土、受用土、變化土,如其次...

【視頻】南無地藏王菩薩(蕭蔓萱)

南無地藏王菩薩(蕭蔓萱)

【視頻】惠空法師《如何生起大悲心,以三法換境轉心》

惠空法師《如何生起大悲心,以三法換境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