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淨界法師:修習止觀坐禪法要

淨界法師  2021/12/04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第二十一講)

請大家打開講義第五十六面,丁七、善根發相第七。

這一科是正宗分的第七科,說明這個善根發相。善根發相的因緣跟前一科的正修是有關係的,前面的正修止觀,我們剛開始先修止,就是我們選擇佛號當我們的根本所緣,這個時候我們這一念心對佛號所謂的一句彌陀念誦聽,十句成片三三四,我們這一念明瞭的心對佛號能夠念誦聽,念從心起,聲從口出,音從耳入,這個時候,我們的內心當中就跟佛號正式的接觸,內心安住在佛號上,乃至透過這個三三四的韻調,使令我們對佛號的安住能夠相續,這個時候我們心中能夠對佛號專一的相續安住,就把我們心中散亂的境界給消滅了,這個時候內心所出現的是一個明瞭而寂靜的狀態,這個就是一個止的功德。

這樣一種寂靜的狀態,我們心中的顛倒是存在的,因為我們認為內心當中的自我安住在佛號上,心中有一個我,一個能安住的我,一個所安住的佛號,雖然這個我是安住在寂靜的狀態,但是那個我見的顛倒狀態是存在的,所以我們應該進一步的修觀。

那麼我們在這個明瞭的心當中,暫時把佛號的所緣境先放下,這個時候來觀察,當然這個觀是如理的思惟,隨順佛菩薩的道理,我們去觀察因緣所生法,我說即是空,觀察我這一念寂靜的心是假借我專注相續的因緣而顯現的,既然假借因緣而生,它的本性是畢竟空,它沒有一個真實主宰的自我,這個時候的空觀,就把我見的顛倒,所謂的無明給消滅了。

無明的消滅,就表示無量劫來攝持在我們內心當中的的無量無邊的生死業力,就開始動搖了。無明滅則行滅,行滅則色滅,乃至於生老病死滅,這個時候內心當中還是寂靜住,只不過這個時候的寂靜是跟畢竟空無我無我所相應的寂靜。

古德講一句話說:能念所念性空寂,感應道交難思議。這個能念所念性空寂,我們這個內心的寂靜當中,能念的我和所念佛號從自性上觀察是不可得,熄滅我們的自性見,但是從它的作用上來說,感應道交難思議,佛號還是歷歷分明,內心當中空空蕩蕩而歷歷分明,歷歷分明而空空蕩蕩,這個時候我們內心對佛號的皈依是平等不二的皈依,這個時候止觀的功德就現前。止觀功德現前以後,就會出現什麼事情呢?就會出現這個善根發相,就是這一科所要探討的。

善根發相它不是在散亂心出現,它是在止觀功德出現以後所帶動的一種反應。這當中我們先明白什麼是善根發相,辨別它的真偽,然後再加以對治,使令它增長廣大,這一科我們就探討這樣一個主題。

首先我們先解釋標題,什麼是善根?

這個地方的善根,先解釋這個善。善是一個善法,就是說我們在修止觀之前,曾經以無貪無嗔無癡的善心去造作了一些善業,或者是佈施或者是持戒,或者是孝順父母,或者供養三寶等等,這個就是善。當然這一切法的造作是剎那剎那的生滅,但是你過去以後,這個內心當中有一個善的種子,一種功能,存在我們內心的深處。這個善法它有什麼功能呢?以下就講它的功能,叫做根,用這個根來形容這個善種子的功能。

說這個樹的根,它有兩個功能:

第一個,這個樹根能使令這一棵樹攝持不失,根能夠吸收土壤裡面的水份和礦物質,使令這個樹上的枝葉花果能夠攝持不失。其次這個根能夠使令這個枝葉花果增長廣大,它不但是消極的使令保持不失,它能夠繼續的使令枝葉花果增長廣大。

這個地方的比喻是說,我們過去所做的這些佈施持戒供養三寶的善法的種子,這個時候相對於我們的禪定,相對我們的觀行,它能夠攝持我們的止觀功德不失,它也能夠使令我們的止觀功德增長廣大,它有這種根的功能。所以我們定義,這個善法叫善根。

這個善根它本來是一個種子位,現在因為我們止觀功德的攝持,它從種子位開始發動顯現,一種發相。這意思就是說,你過去曾經造作一個善法,這件事情你也忘掉了,但是你在修止觀的時候,當你那個明瞭寂靜的心出現的時候,那個善根,你內心當中那個善法的種子,被你刺激以後,它表現出來了,它表現出來它不但不會破壞你明瞭寂靜的心,它對這個明瞭寂靜的心還能夠攝持不失,還能夠使令它增長廣大,這個就是善根發相。

這是它的一個基本的定義,當然它的內涵,智者大師講了很多,我們今天就是探討這個主題。

戊一、總標善根發相之緣由

說明這個善根發相是怎麼出現的。

行者若能如是從假入空觀中,善修止觀者,則於坐中身心明淨,爾時當有種種善根開發,應須識知!

這個修行人能夠從假入空觀,善修止觀,什麼叫做善修止觀?就是你能夠把你這一念在有相境界分別的心,這個假名假相假用的心,善加引導,使令這一念心進入到無相的空性中安住,這個就是善修止觀。這個時候,你內心當中空空蕩蕩歷歷分明,歷歷分明空空蕩蕩的止觀的心當中,這個境界是身心明淨,明瞭寂靜,爾時當有種種善根開發,應須識知。

這個善根開發,智者大師在《釋禪波羅蜜》中說,這當中有因跟緣的關係。說過去的善種子是因,現前的止觀利益是緣。說善根開發是你過去所栽培的一個善種子,你過去所造的善法、所薰習的一種種子,這是內因;你現前一個明瞭寂靜的止觀的力量,是緣;因緣的和合,使令這個善根開發。這是說明善根它發相的緣由,是這樣子出現的。

戊二、別明善根發相之差別

這以下講出它善根表現出來有各式各樣相貌的差別,我們應該加以判斷。分二:初、外善根發相。二、內善根發相。今初。

己一、外善根發相

什麼叫外?禪定心行之外,這樣一種善根發相,它不是在打坐的寂靜心中出現,它是在你一種散亂心的情況之下表現出來的。就是說,你可能曾經有過在佛堂中寂靜的力量,去觸動了你的善根,但是這個善根它不是在打坐的時候出現,它是在你離開佛堂或者是辦公室的時候或者是居家生活的時候出現的,但是它也是因為你止觀的力量所逼迫出來的,所以它也是善根發相的一種,只是,它是禪定的心行之外表現出來的,智者大師定義為外善根發相。

今略明善根發相,有二種不同:

一、外善根發相:所謂佈施、持戒、孝順父母尊長、供養三寶及諸聽學等善根開發。此是外事,若非正修,與魔境相濫,今不分別。

外善根發相,智者大師提出了幾點:

第一個是佈施。說你本來的佈施心只是普通的佈施,但是你在佛堂當中加強你的止觀以後,你的內心有變化,突然間你的佈施心特別強,你能夠把一切所有你的東西,全部佈施給別人,這是佈施的善根發相。當然,這表示說你過去生當中,或者今生當中,曾經有做過佈施的業,這個業它存在你的內心深處不活動,但是因為這個止觀的力量現前,這個止觀加持使令它表現出來,佈施善根發相。

第二個持戒。你因為修止觀的緣故,突然間對這個戒波羅蜜特別的重視,乃至於微細的戒行都能夠持到,皎如冰霜,塵點不壞,戒波羅蜜的善根發相。

孝順父母尊長。這個時候突然間,你對你的父母親突然生起一個感恩心,非常重的感恩心,你從佛堂當中出來以後,看到你的父母親,想到你父母親的恩德,開始非常的孝順父母,這個是孝順父母的善根發相。

或者是供養三寶,對佛法僧三寶生起強烈的皈依的心,這個是供養三寶的善根發相。及諸聽學等。你突然間對於佛法特別的好樂聽聞。等:一切一切的善法,都是屬於一種善根發相,都不是在一種禪定的心行加持之下開發出來的。

此是外事,若非正修,與魔境相濫,今不分別。因為這樣的善根發相都是在散亂心當中所表現的,它不是在禪定的心行當中所表現,假設它跟你的止觀正修不相應,容易跟魔境相濫,所以智者大師不想詳細的分別。

這個地方,佈施、持戒、孝順父母尊長、供養三寶,這是好事情,但智者大師說,假設它跟正修不相應,就容易跟魔境相濫,這句話怎麼說呢?這句話在我們下一科,覺知魔事,我們明天要探討的主題就會講的詳細,我現在大概的解釋一下。

魔境相濫跟我們剛開始修止觀的時候,內心當中成就一種無漏的功德,這個是一個不得了的功德,那是一個逆生死流的功德,這個時候天魔或者是鬼神他要破壞你的止觀,他就會故意讓你生起這樣的分別:哎呀,你不要在這裡打坐,你應該去孝順父母,去供養三寶,去蓋一個醫院,去辦慈善事業……他會給你一個消息,使令你不要再繼續打坐下去,他的目的主要是要破壞你的止觀,所以這種情況容易跟魔境相濫,這是第一點,他主要就是讓你的內心當中,增長你的散亂心,破壞你的止觀功德。

第二點,從根本佛法上來說,忘失菩提心,修諸善法是名魔業。假設這樣的善法沒有根本菩提心的攝持,這樣的善法就變成生死流轉當中的一種福報,福報越大,生死的業力就越強。所以說,你忘失了菩提心,雖然你佈施、持戒、孝順父母尊長,供養三寶,這樣子也是一種生死的業力,所以說稱之為與魔境相濫,這兩種情況。智者大師不想在這個地方加以分別加以強調。

己二、內善根發相

內,禪定心行之內。這個善根發相,它就是在你打坐的當下,就在你這個明瞭寂靜的心當中,所表現的一種善根的相貌,叫做內善根發相。這一科,是智者大師他所要強調的,他所要說明的善根發相,是偏重在內善根發相。這當中分三科:

庚一、正明善根發相

正式說明善根所表現的這些差別的相貌。

二、內善根發相,所謂諸禪定法門,善根開發。有三種意:

內善根發相指的是禪定所相應的種種法門。這種禪定的法門成就的時候,有各式各樣的善根的相貌會發現,這當中有三種的差別。這三種差別指的是庚一、庚二、庚三:

庚一、正明善根發相,這是第一種差別。第二種差別是在第六十面,庚二、分別真偽,分別這個善根禪相的真偽,有真實的禪相有虛偽的禪相,這虛偽的當然是鬼神給你的,就是我們要注意的。

第三個是在六十一面,庚三、明用止觀長養諸善根。我們判斷這個善根發相是真實的,是從內心當中善種子表現出來的,不是外在的鬼神給你的,那麼我們應該去長養這個善根,使令它增長廣大,第三科,也就是我們主要的這三科。所以說善根開發有三種意,就是這三種差別。

第一、明善根發相,有五種不同:

這以下智者大師他根據我們經常所修習的禪定的一個方法,所謂的五停心,五停心是比較常用的,根據五停心的差別來說明這個善根發相的差別。

一、息道善根發相:

這個息就是數息觀,以息來當所緣境,就是你在修止觀的時候,以這個出息跟入息當所緣境,這個時候你得到禪定之前,這個善根發相是在未到地定的時候出現,就是你快要得到初禪,或者還沒有得到初禪,未到地定的時候,它會出現,出現這個善根發相。這以下是根據這個息道,就是數息觀,所出現的善根發相。這當中有兩段,先看第一段。

行者善修止觀故,身心調適,妄念止息,因是自覺其心漸漸入定,發於欲界及未到地等定,身心泯然空寂,定心安隱,於此定中,都不見有身心相貌。於後或經一坐二坐乃至一日二日一月二月,將息不得,不退不失,即於定中,忽覺身心運動八觸而發者。所謂覺身痛癢冷暖輕重澀滑等,當觸法時,身心安定,虛微悅豫,快樂清淨,不可為喻,是為知息道根本禪定善根發相。

這是說明這個數息觀。假設我們在修止觀的時候是用息當所緣境,要得到根本禪定的時候,他的善根發相是一個什麼樣的相貌呢?這以下說明。

行者善修止觀故,你能夠善修止觀,什麼叫善修止觀?就是身心調適,妄念止息,你能夠把身心經過前面的五方便行,調身調息調心,這個身心調適,然後再用正修的止觀,成就妄念止息,這個時候,你感到你現前一念明瞭的心有了變化,漸漸入定,從前面粗重的散亂心,慢慢慢慢變成一種寂靜明瞭的狀態。這個時候就出現了欲界定乃至於未到地定,這個欲界定他的狀態是明瞭寂靜,但是沒有殊勝的三昧樂;未到地定,他明瞭寂靜又能有殊勝的三昧樂,身心泯然空寂,定心安隱,這個泯然就是消失了,身心消失,定心安隱,在這個定當中,都不見有身心相貌。

這個地方我們解釋一下,這個禪定的身心狀態:

身心泯然空寂,定心安隱,於此定中,都不見有身心相貌。

古德講一句話說,這個禪定的相貌是什麼境界呢?說這個迥脫根塵,靈光獨耀,就是這個境界。我們平常這個明瞭心被根塵的境界障礙了,我們這個明瞭心就算沒有病痛,心情也很快樂,但是總是覺得有一種粗重性,這個根跟塵,這個果報體障礙我們的明瞭性。你修止觀以後,這個明瞭性能夠解脫根塵的障礙,靈光獨耀,明瞭寂靜的心現前,這個時候你都不見有身心相貌可得。

都不見有身心相貌可得,是約第六意識的分別安立的,不是約第八識的異熟安立的。換句話說,別人看到你,你還是坐在那個佛堂當中,身體還是存在的,從異熟的業果角度來說,你的身心都存在,但是,約你自己第六意識的分別,你那個色身,過去讓你覺得很粗重的色身,現在若有若無,如雲如霧,你那個果報體本來是五十公斤六十公斤的一塊肉,現在就像不存在一樣,內心那個明瞭性的擾動的狀態也停下來,自己也不感覺到內心的那個分別存在,所以說都不見有身心相貌,是你內心的分別。迥脫根塵,靈光獨耀,是這樣的意境。

那麼這個時候,你經過這樣的一種經驗,或者是一坐的時間,或者兩坐的時間,一天兩天,一個月兩個月,將息不得,這個將息就是調和,調和你這個出入息不得,就是你這個出入息若有若無,不退不失。這個出入息調的很微細,這個時候在定中,這個定指未到地定,忽然間感到身心運動八觸,八種的法可能會出現。

或者是痛,這個痛,有的版本是解釋成動,應該是動比較合理,寶見大師是解釋成痛,翻作痛,但其他的大師解釋說動,我這個講義是根據寶見大師那一本,但應該是動比較合理,身心有這個振動的狀態。

癢,或者是有癢的感受,或者是冷或者是暖或者是輕,感到很輕安;或者感到沉重;或者澀,這個澀就是有阻礙;或者滑,就是很順暢。就是有這個八觸的相貌會在你的身心出現。

這個八觸生起的時候,身心安定,虛微悅豫,快樂清淨,不可為喻,這個就是數息的根本禪定善根發相。

這個八觸的出現有四種情況,在《釋禪波羅蜜》講出四種情況,第一個是病處,所以打坐的時候,突然間你身體開始振動,或者是腳掌開始振動,或者是腰部振動,或者是你肩膀頭部開始振動,是怎麼回事呢?不是要得禪定,是病處,是你的內心使你的色身,本來那個地方就有病痛,但是那個是潛伏在裡面,你可能還沒有發現出來,你內心一寂靜的時候,寂靜有堪能性就把這個病給逼出來了,就開始振動,癢啊、冷、暖等等,這種情況有治病功能。振動,這個是病處,不表示你要得禪定了,不表示這個意思,你本來就是有病,有病你打坐的時候,內心的寂靜,它能幫你治病,表現一種振動相,或者冷暖相,等等,這是病處,這是第一個。

第二個是蓋處,這個蓋就是五蓋的煩惱,說你打坐打的好好的,突然間生起貪嗔的煩惱,或者是貪愛五欲的煩惱,或者是內心開始起嗔恨心,這個人真是對我不起,我對他這樣好,他竟然這樣對我,你這個內心在寂靜當中,你內心一動,心動則身動,這個時候你的身體開始動。因為你本來是寂靜的心當中,突然間掉下來一塊石頭,那還得了,色身開始變化,冷啊、暖啊、癢啊,怎麼回事呢?因為你剛剛起了煩惱,煩惱過去,這個八觸就結束了,這個八觸是被你的煩惱帶動的,它也不是病,也不是禪定,它是你那個煩惱帶動的,這個是蓋處。

第三個是魔處,或者鬼神或者天魔。說有這個鬼神要障礙你,你在那修止觀,他使令你內心振動,你要隨順他轉,那你就著魔了,有鬼神來障礙你,使令你振動,使令你冷暖滑澀等等,第三個是魔處。

第四個是初禪的處,這個是最正確的,你準備要得初禪。準備得初禪為什麼會有八觸呢?因為這個初禪它的色法跟欲界的色法是不一樣,說你這個果報體是欲界的果報體,欲界的地水火風所成的,粗重性的果報體,那麼你修禪定的時候,你內心經常保持寂靜的狀態,你內心已經不是處在這個欲界的狀態,你的散亂心也被你調伏了,欲界的煩惱也被你調伏了,那麼這個時候你的色身當中也會有變化,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你內心已經跟初禪的法界相應,這個時候你的色身會出現一部分的初禪的四大,這個時候這個初禪的四大,那種精妙的四大,跟你欲界的四大一接觸的時候,就有這個八觸,或者是動或者是冷暖,或者是色法等等。

這個地方值得我們注意的就是說,前面的三種處,病處、魔處、蓋處,當這個八觸生起的時候,這個動是真的動,別人看你在那個地方,你剛剛身體真的是在動,真正的色身在動,真正的色身有冷暖的相貌出現,這是前面的病處魔處蓋處,這是可以判斷出來。假設是初禪處,你色身沒有動,你自己的感覺,這個是第一個很明顯的相貌,別人看你沒有動,但是你自己覺得你色身在動,這是第一個。

其次,假設是初禪處,這個初禪要出現時所產生的這個善根發相出現八觸,它的相貌是身心安定,虛微悅豫,快樂清淨,不可為喻,它一定跟你的止觀的功德相隨順的。既然講善根,為什麼叫根呢?就表示這樣的一種善法出現的時候,對止觀是能夠攝持不失,能夠增長廣大。

所以說這個八觸是真實是虛偽,到底是煩惱引生的,是鬼神引生的,是病痛引生的,這叫虛偽的善根發相。虛偽的善根發相它出現以後,會讓你感覺到你的身心是擾動的,對你的止觀是不隨順的,這個是很明顯的,讓你分心,讓你不寂靜,這個地方是很明顯的一個差別。

這個地方是說明息道要得到根本禪定的一個善根發相,數息觀。

行者或於欲界、未到地中,忽然覺息出入長短,身毛孔皆悉虛疏,即以心眼見身內三十六物,猶如開倉,見諸麻豆等。心大驚喜,寂靜安快,是為隨息特勝善根發相。

這個息道的善根發相,智者大師提出兩種:第一種是數息觀,第二種是十六特勝。這個十六特勝他也是以息觀當所緣境,只是它這個所緣境比較複雜,它把這個息分成十六個相貌,或者是觀察息的長短,觀察息的進相出相等等,知息出知息入,知息長知息短等等,它有十六個相貌來觀察這個息,叫十六特勝。

為什麼叫特勝呢?因為他在觀察的時候,每一個觀法都夾帶著無常無我的觀行,所以叫勝,特別的殊勝。前面的數息觀,他對於息是無分別住,他並沒有無常無我的智慧的觀察,這個十六特勝,它觀察這個息的十六個相貌,每一個相貌都夾帶著無常無我的智慧,這就叫勝,十六特勝。十六特勝他是在欲界定或者是未到地定的時候,忽然覺得息的出相入相,長相短相,十六特勝,智者大師提出了四個相貌。

然後偏身毛孔皆悉虛疏,修十六特勝的人,他到寂靜的時候,全身的毛細孔開始呼吸了,毛孔開始虛疏,那當然呼吸非常微細了,這個時候你心眼見到身內三十六種物,不是用肉眼,用你那個明瞭的心,你觀察到你身體裡面三十六種物。是怎麼個觀察法呢?猶如開倉,見諸麻豆,就像我們在這個倉庫,有一個門,什麼也沒看到,把這個倉庫打開,看到裡面清清楚楚的,種種的麻豆等等。

說我們這個三十六種物,在肚皮裡面,隔一層肚皮,但是得到未到地定的人,他看你色身的內臟,就像是把那個門打開,直接看到,非常的清楚分明。這時候看到以後,你內心不會感到怖畏也不會感到擾動,而是心大驚喜,寂靜安快,看到以後,更加的寂靜更加的安樂,這個就是隨息特勝善根發相。

這個數息觀他的所緣境是一個色法,這個息是一個色法,所以他的善根發相是跟色身有關,因為你經常注意色身,那麼這也是一種造業,你一天到晚注意你的出息入息,你要得禪定的時候,你就會看到你的色身或者是振動,或者是冷暖,或者看到色身裡面,各式各樣的內臟,看到以後,你不但不驚怖,更加的寂靜安樂,這個就是表示你快要得到根本禪定,先露出一個消息給你,叫善根發相。

二、不淨觀善根發相。這個是五停心的第二種。

行者若於欲界、未到地定,於此定中,身心虛寂,忽然見他男女身死,死已脹、爛壞、蟲膿流出,見白骨狼藉,其心悲喜,厭患所愛,此為九想善根發相。

這當中也是分成了三段,先看第一段。這個是九想觀的善根發相。修九想觀的人,他達到欲界定乃至於未到地定的時候,就是在這個寂靜的心當中,感覺身心虛寂,虛者空空蕩蕩,寂者寂靜,忽然見他男女身死,這個見不是在散亂心,這個是在明瞭寂靜的那一念心中,他見到了有一種禪相出現,看到或者是男人或者是女人,在你的禪定當中出現,本來你的禪定是明瞭寂靜的,內心是無分別住的,但是突然間看到一個男人出現,在你的禪定當中出現,看到一個女人出現,出現以後死掉了,死掉以後,他就在你的禪定現前當中,身體膨脹、膨脹,嘭!破裂,破裂以後,腐爛,腐爛以後有很多蟲啊,身體上的蟲吃那個肉,最後把肉全部吃光了,露出白骨,狼藉,分散到各地,頭是一個地方,手是一個地方,腳是一個地方。你本來是在禪定當中,內心是寂靜住的,突然間看到這個相貌,你看到以後,你是什麼心情呢?其心悲喜,厭患所愛,此為九想善根發相。

你從這麼一次有一次禪相發相以後,內心又悲又喜,為什麼呢?厭患所愛,因為你以前在修九想觀的時候,都是一個比量的境界,根本就沒有男女的相在你的第六意識出現,你自己假借了一個言語文字創造了一個人死掉了膨脹了腐爛了,乃至於變成白骨。現在是眼睜睜的在禪定當中現量的境界出現,你在禪定當中眼睜睜的看到這樣的境界出現以後,你的內心當中就會有變化。厭患所愛,你無始劫來所貪愛的男女色身,你開始厭惡了,這是九想觀的禪修成功了。這就是九想觀的善根發相,他有這種相貌出現。

或於靜定之中,忽見內身不淨,外身膨脹狼藉,自身白骨,從頭至足,節節相拄。見是事已,定心安隱,驚悟無常,厭患五欲,不著我人,此是背捨善根發相。

不淨觀的第二個八背捨,八背捨是因,我們說阿羅漢三明六通八解脫,八解脫是個果,這個佛弟子他是修八背捨而成就八解脫。

這個八背捨我們解釋一下:八背捨它也是不淨觀的一種,只是說這個不淨觀的範圍是遍三界的色身,前面的九想觀他只能觀察欲界色身的不淨,這個色界無色界這個精妙的色身,他沒辦法觀察它的不淨,沒辦法。八背捨,因為能用無常無我的智慧來觀察色界和無色界,所以叫做背捨。這表示說,外道得到禪定以後,他不管初禪二禪三禪四禪,他跟每一個禪定相應的時候,他會對這個禪定的三昧樂生起愛著心,你愛著這個禪定,就被這個禪定所繫縛。你對這個禪定入住出,你要進去以後要你出來,你出不來,心有所住即是非住,為這個三昧酒所醉,你就不能自在。

佛弟子他從禪定的三昧樂出現的時候,他知道這個是無常敗壞之法,所以他能夠解脫這個禪定的三昧樂對他的繫縛,所以叫背捨,叫八背捨。

這個八背捨在靜定之中,忽見內身不淨,外身膨脹狼藉,在因地的時候修內相不淨外相不淨,看到內身當中有種種的不淨物,外相當中膨脹狼藉,外相當中九孔眼耳鼻嘴巴大小便處,經常流出不淨物,乃至於看到自身的白骨,從頭至足,這個白骨不是一整塊,它是一節一節的扣起來支撐著,見到這件事情以後,你的內心是一個什麼樣的心情呢?定心安隱,驚悟無常,厭患五欲,不著我人。內心當中感到非常的寂靜,原來我們的色身是一個這樣的情況,它就是一個白骨,裡面有三十六種不淨物,一層皮把它包起來,感到這個色身是不淨是無常的,這時候對世間的這個五欲開始厭患,不著我自己的色身也不著他人的色身,這個是八背捨善根發相。

或於定心中,見於內身及外身,一切飛禽走獸,衣服飲食,屋舍山林,皆悉不淨,此為大不淨善根發相。

前面的九想觀跟八背捨,他的不淨觀主要是針對正報的色身,這個大不淨觀就廣泛的觀察依報跟正報。見於你內身的正報,還有外身的環境,乃至於一切的飛禽走獸,衣服飲食,屋舍山林等等,完全都是不清淨的,都是值得我們厭惡的,這個是大不淨善根發相。當這個大不淨善根發相出現的的時候,他也是一樣感到定心安穩,明瞭寂靜,寂靜明瞭。

這個不淨觀善根發相,值得我們再說明一下:

我們因地的時候觀察色身不淨,等到要成就禪定的時候,他也是這樣,如是因如是果,你怎麼樣去薰習你這一念心,這一念心就出現什麼相貌,它就會讓你出現種種的不淨相,看到的白骨相。有一個南傳比丘,他修這個白骨觀,修到最後,他看到這個白骨出現跟他講話。

你看這個戒律,這個比丘的殺戒是怎麼製定的?比丘修這個大不淨觀,他觀察自己的色身不淨,一切的衣服飲食,山河大地統統不淨,他對生命開始厭惡,就自殺——他請別人,拜託你把我殺死,互相的請別人殺死。所以佛陀製定的殺戒,事情它是這樣。

所以我們在修行,要依止空正見來修行,這很重要,依止空正見。什麼是依止空正見來修行?就是以幻治幻。以幻化的法門來消滅幻化的煩惱。

這句話怎麼說呢?就說我們修行的依止處是清淨心,空正見,這個正觀就是因緣所生法我說即是空,就是說你今天的立足點是安住在清淨心,從清淨心的角度來說,你貪愛的煩惱瞋恚的煩惱都是如夢如幻,你所修的能夠對治的法藥,所謂的不淨觀、慈悲觀,也是如夢如幻,這樣子以如夢如幻的藥來對治如夢如幻的病,你在分別這些法的時候,你內心是站在清淨心的角度來看這件事情,不能站在無明,不能站在自性執的角度,你站在自性執的角度,在禪定當中,你修不淨觀,出現不淨的相貌,你會害怕。它本來是一個善根發相,是一個好事情,結果你空觀不夠,反而變成障道的因緣,這個地方值得我們注意。

當然不淨觀比較嚴重,其它的善根發相也都是這樣一種的對治。

三、慈心善根發相。這個講慈悲心。

行者因修止觀故,若得欲界、未到地定,於此定中,忽然發心慈念眾生,或緣親人得樂之相。即發深定,內心悅樂清淨,不可為喻,中人怨人,乃至十方五道眾生,亦復如是。從禪定起,其心悅樂,隨所見人,顏色常和,是為慈心善根發相。悲喜捨心發相,類此可知也。

這個是修慈悲喜捨四無量心的善根發相。行者因修止觀故,你是修四無量心來修止觀,慢慢的從散亂心到欲界定、未到地定,這個時候內心本來是明瞭寂靜的無分別住,但是突然間發心,動了一個念頭了,動什麼念頭了?慈念一切眾生。你內心當中突然間對無量無邊流轉的有情,突然間生起很強烈的慈悲心。

這以下講出它的相貌:或者你是先緣你的親人得樂之相,你在禪定當中突然間生起了一個禪相,在禪定當中你看到你的親人,或者是你的父親母親,或者是你的兄弟姐妹,他們得到種種的安樂,因為你的修止,他們得到種種的五欲樂、三昧樂等等,這個時候你看到以後,即發深定,不但不會障礙你的禪定,這個深定當然指的根本禪,你內心悅樂清淨,不可為喻。你內心特別的歡樂,而且歡樂當中它還不會障礙寂靜,還是寂靜住,雖然寂靜住,名言不斷,安樂在內心當中就像泉水一樣的不斷的湧出來,這種境界是不可以比喻的。

中人怨人,乃至十方五道眾生,亦復如是。前面是攀緣你的親人,這個時候是攀緣你的中庸人,跟你不是怨家也不是親屬的人,或者是不認識的人,或者是你怨恨的人,乃至於一切的五道眾生,你都看到他們的得樂之相,這個時候,從禪定出來以後,你的生命開始有變化,看到任何人,你都是顏色常和,這就表示你修慈悲觀成功了,善根發相,悲喜捨心亦復如是。

慈悲喜捨四無量心,它的修法是這樣,當然你剛開始要先修止,把你這一念散亂的心先調伏到一種寂靜的狀態,然後你就修四無量心,先觀察你的親人,或者父親母親,兄弟姐妹,所謂的慈者與樂,悲者拔苦,他有種種的痛苦,色身有痛苦,他的內心有痛苦,你觀想你的修持力會拔除他的痛苦,觀想你的修持力送給他種種的安樂資具,慈悲,與樂拔苦。

第三個是喜,這時候你看到他們離開痛苦得到安樂以後,你應該怎麼做呢?你應該起歡喜心,為了你做這件事情感到歡喜,為了他們能夠離苦得樂,你表示了隨喜,使令那個喜心生起來。

第四個是捨,喜了以後,你要保持平等捨,把你那個執著的心再把它消滅掉,保持一種平等的境界,把這個喜再捨掉,這就是慈悲喜捨。

如果我們想做天王,要修四無量心。如果有的人想升天,我要有一個天的果報就不錯了。但是有的人說不行,我一定要做天王,我要做忉利天天王,夜摩天的天王,這個天王的果報一定要修四無量心,因為天王是天的果報裡面最殊勝的,為什麼?四無量。什麼叫無量?他的功德無量,所緣的境界無量,我們凡夫的佈施心只能針對某一個境界佈施,但這個是禪定當中的觀想,他能夠遍緣一切的五道眾生,所以他因地的時候福報大,他才能做天王,四無量心是做天王的一個因地。

那麼他得到禪定的時候,他的相貌就是這樣,發動他那個慈悲喜捨的心,乃至於他從那個禪定出來以後,隨所見人,顏色常和,不管看到怨家看到親屬,他的心情都是非常的安和,非常的歡喜,這就是慈心的善根發相。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淨界法師文章列表

功課還沒做完,可以明天再補嗎

我經常給我們道友說,你念佛也好,你修行也好,你下定...

修行為什麼要不間斷呢

正精進。正精進不要雜亂,不雜為精,不間斷叫進。這個...

【推薦】靜坐的姿勢與數息觀

【禪修的方法】 靜坐的姿勢 初學靜坐者,即應養成正確...

未論學佛,先學修身

未論學佛,先學修身。今開十端,眾當諦聽: 一不欺心 ...

沙彌的發心

過去,在雀離寺有一位證得阿羅漢果的長老比丘。一日,...

惟賢長老《修學佛法的基本綱領》

尊敬的夏林長,各位護法居士: 我這次從重慶出來,經...

僧璨大師信心銘

至道無難 唯嫌揀擇 但莫憎愛 洞然明白 毫釐有差 ...

禪門的修道,並沒有特別奇特之處

無門慧開禪師(11831260)是宋代著名高僧,字無門,杭...

【大藏經】【註音版】大佛頂首楞嚴咒

大佛頂首楞嚴咒...

【大藏經】楞伽阿跋多羅寶經

楞伽阿跋多羅寶經序 朝議大夫直龍圖閣權江淮荊淛等路...

【大藏經】【註音版】佛說阿彌陀經

(印光大師校印版本)...

【大藏經】菩薩行五十緣身經

佛在羅閱祇耆闍崛山中,時與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比丘...

對治貪心的不淨觀及異體觀的修法

無始以來,眾生以顛倒分別妄執諸法為常,五欲為樂,自...

經書損舊佛像磕碰,該如何處理

問: 經書損舊、佛像磕碰,怎麼處理才恭敬如法呢? 上...

印順法師:修學觀音大悲法

觀世音菩薩手執淨瓶與楊枝,以瓶中的甘露水遍灑人間。...

身處逆境時,不要忘卻的七個信念

1、深刻反省自己,修行是不是做到了至心懇切,制心一...

普陀山的不可思議

說到普陀山的境界真是不可思議! 山上有前寺後寺,前寺...

知見的釐清和建立

昨天講到有各種各樣的邪見。如果我們修行人一旦被邪見...

面對今生的果報,我們只能懺悔認命

所以我們今天承受果報的時候,我們只有一件事情,懺悔...

至心精進,何願不得

【爾時。世自在王佛。知其高明。志願深廣。即為法藏比...

用智慧水去灌溉這個願

我講一個《法句經》的小故事給大家參考。神通第一的目...

破舌識有自體

若因味生,識自為味,同於舌根,應不自嘗,云何識知是...

活好生命中的每一天

等到等到似乎我們所有的生命,都用在等待。 等到我大...

中醫如何看「素食夠不夠營養」

中醫更強調吸收能力 首先,傳統中醫的角度,基本上沒有...

以三見闡明破三關

修行要在實行,不是口說就能起作用的。此事無形無相,...

【推薦】父母過逝時,勿行落井下石之孝

【白話文】 昨天收到你寄來的訃信,知道你父親在上個月...

對別人最深的傷害是語言

在一個村子裡有一個年輕人,這個年輕人極其優秀,可是...

不能只欣求極樂,還要能厭離娑婆

念佛人不是只有念佛,你要培養信願,所以它是三資糧。...

【佛教詞典】八種法

三三昧、四禪定、四無量心、五無色定、八背捨、八勝處...

【佛教詞典】眼內處

【眼內處】 p0998 集異門論十五卷一頁云:云何眼內處?...

【視頻】惜福延壽命

惜福延壽命

【視頻】慧律法師《這種種的苦行都沒有意義》

慧律法師《這種種的苦行都沒有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