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印順法師:修學觀音大悲法

印順導師  2011/02/20  大字體  護眼色

觀世音菩薩手執淨瓶與楊枝,以瓶中的甘露水遍灑人間。淨瓶與楊枝代表了觀世音菩薩普救世間的偉大悲行。

世間如火宅。現實人生的種種缺憾、內心的種種煩惱,眾生心中充滿了熱惱。在熱惱煎逼下的苦惱眾生,誰不想得到清涼?就如天旱時稻禾需要雨水的灌溉一樣。

觀世音菩薩時時使在熱惱中的一切有情皆獲清涼。

可是,人們不到苦難當頭,卻想不起觀音菩薩,就是信仰,也不懇切,也不能真心誠意地接受指導。這種臨時抱佛腳的行為,有智者決不如此。真正信仰觀音菩薩,不僅是臨時救急,更應重於平時的實踐。在忠實的實踐中得菩薩的感應,自能解脫現生的苦痛與內心的熱惱。也唯有在平時奉行菩薩的言教中,才能增長清淨的功德法財。

如信任醫師,就得處處聽醫師的囑咐。若你在病時,信任醫師的診治,一旦病好,就把醫師囑咐的衛生之道——多運動、慎飲食、注意清潔等完全忘卻,這怎能求得身體的長久健康?不但有了病需要恢復健康,無病時更需要維護健康、促進健康。所以我們在平時,必須遵守醫師的囑咐,注意運動、飲食、清潔等。信仰觀音菩薩,也應重視平時的忠實奉行。若平時的行動與菩薩的教誨相違,等到身臨苦難時,即使得到菩薩的救濟,也已是下策了。所以要想徹底解決苦痛,常得楊枝甘露的灌灑,常得沒有熱惱的清涼,就要在平時忠實奉行菩薩的教導。

觀世音菩薩教化眾生是以身作則的。他自身精進地修大悲行,也教眾生修大悲行,他從大悲行中自利利他,積集了無量功德,遠離了生死苦惱而得究竟的解脫。我們若依菩薩的言說奉行,最低限度也能解脫現生的苦惱,獲得人生應有的福樂。若能生生世世修大悲行,即大悲法門,是不可思議的。《華嚴經》中的善財童子參訪觀音,當時他求觀音菩薩的開示:「應如何學菩薩行?」觀音菩薩直接地對他說:「菩薩應學的法門無量無邊,但在這無邊的法門中,我是修學了大悲行解脫門。起初我漸漸地學行大悲,經過長久時間的學習,終於深入了大悲法門廣度眾生、成就無邊的清淨功德,而得無上的解脫。我以大悲法門修菩薩行,一貫的目的在解除一切眾生的苦痛,救護他們,使他們免除怖畏。」

眾生欲得菩薩的護念,無有恐怖,應修學觀音菩薩的大悲法門。但大悲應如何修學呢?學習大悲的方法極為簡單。凡見人類的苦痛,不管他與我有什麼關係,都能平等地予以同情,願意為他減輕現有的苦惱。如果能平等地同情一切眾生,時時想減輕他們的痛苦,這即是菩薩的悲心。悲心本來每一個有情都是有的,但是眾生的心境狹隘,不能擴大同情成為菩薩的悲心。從前我還未出家時,記得姊姊在某一晚上得病,我聽到姊姊痛苦的呻吟聲,心靈也感到非常的苦痛。因不放心姊姊的病,心急不安,不能入眠,可是越是心急,越覺夜長,乾急的等天亮了,好去請醫生。由我對姊姊痛苦的同情,推知他人的同情,如父母見自己兒女得病,心裡總有深重的同情,而且著急得很。

人人對自己的親人懷有深切同情心,但不問別人的苦難,甚至親見親聞悲慘淒切的境界,還是若無其事,如此就離菩薩的大悲義太遠了。世人何不能擴大同情成為菩薩的悲心呢?這因我們無始來就被煩惱所迷惑,為自私的情見所包圍,所以不能現起平等的悲心來。根據佛法的緣起義說: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很深。常人以為自己的親屬朋友才有關係,其實,農、工、商、兵等,哪一界人不與你有深切的關係?你想:若沒有他們,你哪來資養生命的食物?誰來保障你的生存?誰給你轉運別處急需的一切物品?你這樣一想,整個人類都與你有密切關係,當然全人類都是你的同情對像。若再深一層觀察,一切有情都是與你同樣的,是具有心識的動物,你與他都是障深業重的苦惱眾生,無始以來都曾有過親密的關係。能作如是觀,自能擴大同情心生出平等自救救他的悲心。

有人說:我沒有權勢,或沒有財力,如何救人?其實這都不是不能悲惻援助的理由。真正悲心激發,即自己的力量有多大,就獻出多大的力量。力量可以有大小,卻不會完全沒有。如見小孩跌倒,難道沒有扶起他的力量?再不然,難道沒有呼救的力量?我們如存悲惻拔苦的心腸,決不問有多大力量,只是腳踏實地地隨分隨力地做。觀音菩薩起初也與我們一樣,但他修學大悲法門,愈修愈深,悲心愈深,功德力愈大,如今觀世音已是將入佛境的大菩薩了,但他也還是由凡夫漸漸修成的。若我們能發願生生世世地修大悲法門,將來不也可以成為觀音菩薩嗎?大悲是趣向佛境的極要法門,有大悲行,才能積自利利他的無邊功德,趣證佛果,否則即沒有成佛的可能。大乘佛法的實踐者,即在於具有深重的悲心。悲心雖然人皆有之,但沒有菩薩的廣大,若能不斷地修學,悲心即能漸漸地發揮出來,成就無窮的深廣。

觀音菩薩開示善財修大悲行,他自己也如實地廣行大悲,他真是一位以身作則的大師。我們以觀音菩薩為模範,漸漸地修學,大悲行總有圓滿成就的一天。但在修學的過程中,不要因為菩薩的悲智如此深廣,不能一天學成,便生起畏難的念頭,如怕難,即要失望而停頓了。要知道菩薩的深廣悲智,是他在無量劫中修成的。學菩薩不要心急,一旦確定目標,不斷地去學,必能漸入聖境。心急確為常人的第一病,但世間哪有一蹴而就的易事?心急對於學習是無益的,反而有礙學習的進步。如能不畏艱苦,耐心地學習,自會越學越快。這如初讀書的童子,開始連一兩句都背不出來,但書讀多了,增長了理解力,就是數千字的長文,也易熟背了。修學佛法,起初總覺不易,但能耐心修學,大悲力自會一天天增長,等到悲力強大,救度眾生的艱鉅工作就容易負擔了。

真正大乘佛法的實踐者,對大悲的修學極為重視。因為大乘的發菩提心,廣度眾生,就是「菩提所緣,緣苦眾生」的悲心發動。若離去了悲心,即不成菩提心,想成佛是不可能的;若具有悲心,他的一切修行都是將來成佛的因緣。所以佛經中說到修學,總是說「大悲為上首」。一切成佛的清淨功德都要以大悲為領導,無大悲領導所修的一切功德,至多也不過是人天或二乘小果罷了。

擴大同情心而成為菩薩的平等悲心,在凡夫位上似乎不易做到。但我們若常觀察人與人間的關係,則不難發現我與人類的關切。當徹底透視了人我間的相關性,則不管什麼人的苦難,都容易引起同情心。其次,我們要看他人的好處,別看他人的壞處。人總有或多或少的好處,但也不會完全沒有錯誤和缺點。若過去某人與我有過節,現在他遭遇了不幸,我就開心高興,這是幸災樂禍心,與悲心相障礙。若我們忘記他的錯誤,見到他人的功德,從好處想,我們自能生起深重的同情心。

能透視人我之間的相關性,能注重他人的好處,自會逐漸引發同情,這即是向觀音菩薩的悲心去學習。我們要發揚菩薩的大悲精神,向菩薩看齊,相互策勵勸進,這無論對己對人,都有著無量利益。希望修學者都從學修大悲行中,成為大悲救苦的觀音菩薩。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宣化上人:為什麼要念觀世音菩薩聖號

各位要知道,並不是我們不休息是對的,人家休息是不對...

不食肉戒的由來

佛陀在印度波羅奈國的時候,有一病比丘害了肚痛腹瀉之...

大悲咒的由來

大悲咒,是觀世音菩薩的大慈悲心、無上菩提心,以及濟...

古代大德誦持《大悲咒》的感應

廣恩禪師:閉門絕食,念誦大悲咒。時值隆冬酷寒,霍氏...

修修慈悲心

四大名山的菩薩各有所表:文殊菩薩表大智,普賢菩薩表...

念觀音聖號免命難

我們興隆寺一個居士。他在黃河以北一個工地上,給人家...

玄奘大師與心經的故事

玄奘去印度的路上,依靠《心經》的威力遣除了一切違緣...

大悲水的加持與服用方法

(一) 大悲水的加持方法 加持大悲水,當發至誠懇切心,...

【大藏經】最上乘論

凡趣聖道悟解真宗。修心要論若其不護淨者。一切行無由...

【大藏經】未來星宿劫千佛名經

未來星宿劫千佛名經(亦名集諸佛大功德山) 闕譯人名今...

【大藏經】無量壽經優波提舍願生偈

世尊我一心  歸命盡十方  無礙光如來  願生安樂...

【大藏經】【註音版】大方廣佛華嚴經(81卷)

大方廣佛華嚴經...

《觀無量壽佛經》第三觀:地觀

【經文】 此想成時,一一觀之,極令了了。閉目開目,不...

參禪瑣語

1、二六時中不間斷的看取本來面目。看到心路絕,妄情消...

供齋與供物,不及剎那念修無常殊勝

一、比喻: 譬如,稍知正法的絕症患者,若知來日無幾,...

懺雲老和尚自述吃素經歷

(一) 我最初受打倒孔家店、打倒迷信、打倒偶像的影響...

如何看待無相念佛

問: 末學剛接觸佛法,還在上學,沒有智慧擇法。聞台...

戒邪淫十三法

時代變遷迅速,以往農業時代的色 情場所,僅限於城市...

殺生偷盜及邪淫,會導致哪些共業

等流果是約著個人的個別的業力。增上果是大眾的共業,...

殺青蛙得蛙眼報—現實中的因果報應

09年佛歡喜日前夕,雲門佛學院界定法師一行在湖南益陽...

十供養讚

香: 心然五分 普遍十方 香煙童子悟真常 鼻觀妙難...

享清福最難

走出世間是清淨,走入世間是紅塵。紅塵滾滾,這個世界...

【推薦】我又沒有罪,為什麼要修懺悔呢

有一次和居士提及懺悔法門的時候,有居士問:師父,我...

發光的手指

佛陀在世的僧團,名為「六和僧團」,何以稱為「六和僧...

征服自己的悲觀情緒

一位著名的政治家曾經說過:要想征服世界,首先要征服...

【推薦】無事是貴人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經常聽到有人被戲稱為事兒媽。望...

持名念佛為往生淨土之要

竊惟淨土之為教也,肇始於釋迦世尊,闡揚於歷代聖賢。...

悉達多太子的成道之相

示有塵垢,沐浴金流。天案樹枝,得攀出池。靈禽翼從,...

【佛教詞典】康孟詳

(人名)後漢康孟詳。其先康居國人,有慧學之譽,獻帝...

【佛教詞典】僧祇支

梵語 sajkaksikā,巴利語 savkacchā, savkacchika。...

【視頻】《法華經》靈鷲山僧眾唱誦

《法華經》靈鷲山僧眾唱誦

【視頻】南無阿彌陀佛聖號合輯

南無阿彌陀佛聖號合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