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佛遺教經

後秦龜茲國三藏鳩摩羅什奉 詔譯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佛垂般涅槃略說教誡經(亦名遺教經)

釋迦牟尼佛初轉法輪,度阿若憍陳如,最後說法度須跋陀羅,所應度者皆已度訖,於娑羅雙樹間將入涅槃。是時中夜寂然無聲,為諸弟子略說法要:「汝等比丘,於我滅後,當尊重珍敬波羅提木叉。如闇遇明、貧人得寶,當知此則是汝大師,若我住世無異此也。持淨戒者,不得販賣貿易、安置田宅、畜養人民奴婢畜生,一切種殖及諸財寶,皆當遠離如避火坑。不得斬伐草木、墾土掘地,合和湯藥、佔相吉凶、仰觀星宿推步盈虛曆數算計,皆所不應。節身時食清淨自活,不得參預世事通致使命,咒術仙藥、結好貴人親厚媟嫚,皆不應作。當自端心正念求度,不得苞藏瑕疵、顯異惑眾。於四供養知量知足,趣得供事不應稸積,此則略說持戒之相。戒是正順解脫之本,故名波羅提木叉。依因此戒,得生諸禪定及滅苦智慧。是故比丘,當持淨戒勿令毀犯。若人能持淨戒,是則能有善法。若無淨戒,諸善功德皆不得生。是以當知,戒為第一安隱功德之所住處。

「汝等比丘,已能住戒當制五根,勿令放逸入於五欲。譬如牧牛之人執杖視之,不令縱逸犯人苗稼;若縱五根,非唯五欲將無崖畔不可制也,亦如惡馬不以轡制,將當牽人墜於坑陷,如被劫害苦止一世;五根賊禍殃及累世,為害甚重,不可不慎。是故智者制而不隨,持之如賊不令縱逸;假令縱之,皆亦不久見其磨滅。此五根者,心為其主。是故汝等當好制心,心之可畏,甚於毒蛇、惡獸怨賊、大火越逸,未足喻也,動轉輕躁,但觀於蜜不見深坑,譬如狂象無鈎,猿猴得樹騰躍跳躑,難可禁製,當急挫之無令放逸。縱此心者喪人善事,制之一處無事不辦。是故比丘,當勤精進折伏其心。

「汝等比丘,受諸飲食當如服藥,於好於惡勿生增減,趣得支身以除飢渴。如蜂採花,但取其味不損色香。比丘亦爾,受人供養取自除惱,無得多求壞其善心。譬如智者籌量牛力所堪多少,不令過分以竭其力。

「汝等比丘,晝則勤心修習善法無令失時,初夜後夜亦勿有廢,中夜誦經以自消息,無以睡眠因緣令一生空過無所得也。當念無常之火燒諸世間,早求自度勿睡眠也。諸煩惱賊常伺殺人,甚於怨家,安可睡眠不自驚寤?煩惱毒蛇睡在汝心,譬如黑蚖在汝室睡,當以持戒之鉤早摒除之。睡蛇既出乃可安眠,不出而眠是無慚人也。慚恥之服,於諸莊嚴最為第一,慚如鐵鉤,能制人非法。是故比丘,常當慚恥,無得暫替,若離慚恥則失諸功德。有愧之人則有善法;若無愧者,與諸禽獸無相異也。

「汝等比丘,若有人來節節支解,當自攝心無令瞋恨,亦當護口勿出惡言,若縱恚心則自妨道、失功德利。忍之為德,持戒苦行所不能及。能行忍者乃可名為有力大人;若其不能歡喜忍受惡罵之毒如飲甘露者,不名入道智慧人也。所以者何?瞋恚之害能破諸善法、壞好名聞,今世後世人不憙見。當知瞋心甚於勐火,常當防護無令得入,劫功德賊無過瞋恚。白衣受欲非行道人,無法自制,瞋猶可恕;出家行道無慾之人,而懷瞋恚,甚不可也。譬如清冷雲中霹靂起火,非所應也。

「汝等比丘,當自摩頭,已捨飾好著壞色衣,執持應器以乞自活,自見如是,若起憍慢當疾滅之。謂長憍慢尚非世俗白衣所宜,何況出家入道之人,為解脫故自降其心而行乞耶?

「汝等比丘,諂曲之心與道相違,是故宜應質直其心。當知諂曲但為欺誑,入道之人則無是處。是故汝等,宜應端心以質直為本。

「汝等比丘,當知多欲之人多求利故,苦惱亦多;少欲之人無求無慾,則無此患。直爾少欲尚應修習,何況少欲能生諸善功德!少欲之人則無諂曲以求人意,亦復不為諸根所牽。行少欲者,心則坦然無所憂畏,觸事有餘常無不足,有少欲者則有涅槃。是名少欲。

「汝等比丘,若欲脫諸苦惱,當觀知足,知足之法即是富樂安隱之處。知足之人,雖臥地上猶為安樂;不知足者,雖處天堂亦不稱意。不知足者雖富而貧,知足之人雖貧而富。不知足者常為五欲所牽,為知足者之所憐愍。是名知足。

「汝等比丘,若求寂靜無為安樂,當離憒閙、獨處閑居,靜處之人帝釋諸天所共敬重。是故當捨己眾他眾,空閑獨處思滅苦本。若樂眾者則受眾惱,譬如大樹眾鳥集之,則有枯折之患。世間縛著沒於眾苦,譬如老象溺泥不能自出。是名遠離。

「汝等比丘,若勤精進則事無難者,是故汝等,當勤精進,譬如小水常流則能穿石。若行者之心數數懈廢,譬如鑽火未熱而息,雖欲得火,火難可得。是名精進。

「汝等比丘,求善知識、求善護助而不忘念,若不忘念者,諸煩惱賊則不能入,是故汝等,常當攝念在心;若失念者則失諸功德。若念力堅強,雖入五欲賊中不為所害,譬如著鎧入陣則無所畏。是名不忘念。

「汝等比丘,若攝心者心則在定,心在定故能知世間生滅法相,是故汝等,常當精勤修集諸定,若得定者心則不亂,譬如惜水之家善治堤塘。行者亦爾,為智慧水故,善修禪定令不漏失。是名為定。

「汝等比丘,若有智慧則無貪著,常自省察不令有失,是則於我法中能得解脫;若不爾者,既非道人又非白衣,無所名也。實智慧者,則是度老病死海堅牢船也,亦是無明黑闇大明燈也,一切病苦之良藥也,伐煩惱樹者之利斧也。是故汝等,當以聞思修慧而自增益。若人有智慧之照,雖無天眼而是明見人也。是為智慧。

「汝等比丘,若種種戲論其心則亂,雖復出家猶未得脫。是故比丘,當急捨離亂心戲論。若汝欲得寂滅樂者,唯當善滅戲論之患。是名不戲論。

「汝等比丘,於諸功德常當一心,捨諸放逸如離怨賊。大悲世尊所欲利益皆以究竟,汝等但當勤而行之。若在山間、若空澤中,若在樹下、閑處靜室,念所受法勿令忘失,常當自勉精進修之,無為空死後致憂悔。我如良醫,知病說藥,服與不服,非醫咎也。又如善導,導人善導,聞之不行,非導過也,汝等若於苦等四諦有所疑者,可疾問之,無得懷疑不求決也。」

爾時世尊如是三唱,人無問者。所以者何?眾無疑故。

爾時阿[少/兔]樓馱觀察眾心而白佛言:「世尊!月可令熱,日可令冷,佛說四諦不可令異。佛說苦諦真實是苦,不可令樂;集真是因,更無異因;苦若滅者即是因滅,因滅故果滅;滅苦之道實是真道,更無餘道。世尊!是諸比丘於四諦中決定無疑。於此眾中所作未辦者,見佛滅度,當有悲感。若有初入法者,聞佛所說,即皆得度,譬如夜見電光即得見道。若所作已辦、已度苦海者,但作是念:『世尊滅度,一何疾哉!』」

阿[少/兔]樓馱雖說是語,眾中皆悉了達四聖諦義。世尊欲令此諸大眾皆得堅固,以大悲心復為眾說:

「汝等比丘,勿懷憂惱。若我住世一劫會亦當滅,會而不離,終不可得。自利利人法皆具足,若我久住更無所益,應可度者,若天上人間皆悉已度,其未度者,皆亦已作得度因緣。自今已後,我諸弟子展轉行之,則是如來法身常在而不滅也。是故當知,世皆無常,會必有離,勿懷憂也。世相如是,當勤精進早求解脫,以智慧明滅諸癡闇。世實危脆無牢強者,我今得滅如除惡病,此是應捨罪惡之物,假名為身,沒在生老病死大海,何有智者得除滅之,如殺怨賊而不歡喜?

「汝等比丘,常當一心勤求出道,一切世間動不動法,皆是敗壞不安之相。汝等且止,勿得復語,時將欲過,我欲滅度,是我最後之所教誨。」


上篇:大雲無想經

下篇:佛臨涅槃記法住經

0:00 / 0:00
佛遺教經(聆志居士)
隱藏音頻列表
播放音頻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經咒語文章列表
大藏經·涅槃部目錄

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

夫滿教難思,窺一塵而頓現;圓宗叵測,覩纖毫以齊彰。...

文殊菩薩心咒

文殊菩薩心咒: 嗡ong 阿a 喇la 巴ba 札zha 那na 諦d...

餓鬼報應經

尊者大目揵連,從佛在耆闍崛山中,遊行恆水邊,見諸餓...

【註音版】曼殊室利菩薩十大願王

曼殊室利菩薩十大願王...

眾經譔雜譬喻

眾經譔雜譬喻卷上 比丘道畧集 姚秦三藏法師鳩摩羅什譯...

菩薩訶色慾法經

菩薩訶色慾法經 後秦三藏鳩摩羅什譯 女色者,世間之枷...

鳩摩羅什法師大義

鳩摩羅什法師大義卷上 宋國廬山慧遠法師。公少瞻儒道...

梵網經

梵網經序 夫宗本湛然,理不可易,是以妙窮於玄原之境...

等集眾德三昧經

等集眾德三昧經卷上 西晉月氏三藏竺法護譯 聞如是:...

佛滅度後棺斂葬送經

佛滅度後棺斂葬送經(一名比丘師經) 失譯人名今附西晉...

菩薩處胎經

菩薩從兜術天降神母胎說廣普經卷第一 姚秦涼州沙門竺...

佛說當來變經

聞如是: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與大比丘眾俱...

佛說菩薩逝經

佛說菩薩逝經 西晉沙門白法祖譯 佛在鷂山中,與諸比丘...

佛說須賴經

佛說須賴經 曹魏西域沙門白延於洛陽白馬寺譯 聞如是:...

菩薩十住行道經

菩薩十住行道品一卷 西晉三藏竺法護譯 曇昧摩提菩薩持...

【註音版】天王太子辟羅經

天王太子辟羅經...

入定不定印經

大周新翻三藏聖教序 御製 蓋聞: 大乘奧典,光秘賾於...

【註音版】金剛般若波羅蜜經(真諦譯本)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真諦譯本)...

【註音版】出生一切如來法眼遍照大力明王經

出生一切如來法眼遍照大力明王經...

法華經安樂行義

法華經安樂行義 陳南嶽思大禪師說 法華經者大乘頓覺。...

善思童子經

善思童子經卷上 隋天竺三藏闍那崛多譯 如是我聞: 一...

【佛教詞典】有尋有伺等三種差別

【有尋有伺等三種差別】 p0561   大毗婆沙論五十二卷...

【佛教詞典】止止不須說

(雜語)佛於跡門法華止舍利弗請之語。法華經方便品曰...

徹底打破蛋、奶、肉的美麗神話

約翰羅彬斯在他所寫的「新世紀飲食」一書及錄像帶裡,...

齋日和齋月

六齋日是指每個月的初八、十四、十五、二十三、二十九...

高僧大德為何偶爾也會示現重病纏身

問: 三寶弟子請法師開示,法師或高僧每天弘法利生,...

能夠這樣至心念聖號,求什麼就能得到什麼

【隨所在處若諸有情身心憂苦眾病所惱。有能至心稱名念...

明禪法師憶佛源長老:光看書,那是沒用的

我一九八四年出家,就一直跟著佛源老和尚。對他印象最...

淨慧法師寄語2012

今天是2012年的第二天,新年伊始,萬象更新,祝與會的...

能開素食餐廳,其功德不可估量

最近住院,發現很多病都是吃出來的,比如高血脂、高血...

工作如何才能不手忙腳亂

人不可能離開工作,而且愈是有理想,愈是對生活保持積...

人欠你的,天會還你

剛剛一開始的時候我們講到學佛要先學吃虧,世間絕對沒...

善用心者,即可以苦為樂,以禍為福

原文: 然苦樂禍福,本無一定。善用心者,即可以苦為樂...

受苦能消業的前提是什麼

問: 《文鈔》中說,受苦時作消業想。弟子的困惑是,受...

輸什麼也不能輸了心情

1 打掃心靈 很多人都喜歡房子清掃過後煥然一新的感覺...

【視頻】《吉祥經》(女聲讀誦)

《吉祥經》(女聲讀誦)

【視頻】普門品偈(蓮歌子)

普門品偈(蓮歌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