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阿毗達磨集異門足論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阿毘達磨集異門足論卷第一

尊者舍利子說

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緣起品第一

世尊一時。游力士生處。至波波邑。住折路迦林。時彼邑中諸力士眾。於恆聚戲東西村間。嗢跋諾迦舊制多所。共造台觀瑩飾初成。未有沙門婆羅門等。及諸力士曾所受用。時力士眾聞佛世尊。將苾芻僧住近林內。互相慶慰咸共議言。我等所修勝妙台觀。應先請佛及苾芻僧。無上福田於中止住。然後我等隨勝善業。所獲資財於中受用。由斯我等長夜獲得。利益安樂豈不善哉。諸力士眾作是議已。各集徒侶並諸眷屬。出波波村往如來所。到已頂禮世尊雙足。右遶三匝退坐一面。時薄伽梵以慈軟音。慰問力士並諸眷屬。復以種種微妙法門。示現教導讚勵慶喜。說是事已默然而住。諸力士輩聞佛所說。歡喜踴躍即從座起。合掌恭敬俱白佛言。我此邑中諸力士眾。於恆聚戲東西村間。嗢跋諾迦舊制多所。共造台觀瑩飾初成。未有沙門婆羅門等。及諸力士曾所受用。唯願世尊哀愍我等。將諸弟子於中止住。令我長夜利益安樂。爾時如來哀愍彼故。將諸弟子往住其中。復以妙音。為諸力士宣揚種種施果差別。問答往還過初夜分。諸力士輩並其眷屬。聞法歡喜禮佛而去。

爾時世尊告舍利子。吾今背痛暫當寢息。汝可代吾為苾芻眾宣說法要勿空度也。時舍利子默然受教。佛便四疊嗢怛羅僧。敷為臥具大衣為枕。端身累足右脇而臥。如理作意住光明想。及當起想具念正知。如大寶山寂然無動。

爾時舍利子。告苾芻眾言。此波波村離系親子。處無慚眾自號為師。其人命終未逾旬月。諸弟子輩兩兩結朋。諍訟紛紜互相[夌*欠]蔑。各言法律我解非餘。如我所知是法是律。我之所說應理合儀。汝等於斯悉皆絕分。於其師教各隨己執。迴換前後或減或增。破析支離遂成多部。欲知勝負便共激論。為脫過難遞相誹斥。雖有論言而無論道。口出刀矟以相殘害。諸有白衣信彼法者。見其弟子乖諍如斯。皆共瞋嫌毀而捨去。

時舍利子復告眾言。此波波村離系親子。所有法律惡說惡受。不能出離不趣正覺。是可壞法無趣無依。我等如來應正等覺大師法律。善說善受能永出離。能趣正覺非可壞法有趣有依。我等今應聞佛住世。和合結集法毘奈耶。勿使如來般涅槃後。世尊弟子有所乖諍。當令隨順梵行法律。久住利樂無量有情。哀愍世間諸天人眾。令獲殊勝義利安樂。

集異門足論一法品第二

時舍利子復告眾言。具壽當知佛於一法。自善通達現等覺已。為諸弟子宣說開示。我等今應和合結集。佛滅度後勿有乖諍。當令隨順梵行法律。久住利樂無量有情。哀愍世間諸天人眾。令獲殊勝義利安樂。一法云何。嗢柁南曰。

 一法謂有情  依食依行住
 於一切善法  不放逸為尊

一切有情皆依食住。一切有情皆依行住。於諸善法不放逸勝是謂一法。一切有情依食住者。何等是食而言有情皆依食住。如世尊說。苾芻當知食有四種。能令部多有情安住。及能資益諸求生者。何謂四食。一者段食若麁若細。二者觸食。三者意思食。四者識食。由此四食說諸有情皆依食住。何緣故知諸有情類皆依食住。謂諸有情於彼彼聚。由此諸食未盡為因。有想等想施設言說。活住存濟差別而轉。若諸有情於彼彼聚。由此諸食已盡為因。有想等想施設言說。死歿殞逝差別而轉。由此故知諸有情類皆依食住。

問如是四食當言有為當言無為。答應言有為。問如是四食當言常當言無常。答應言無常。問如是四食當言恆當言非恆。答應言非恆。問如是四食當言變易當言不變易。答應言變易。問如是四食當言緣已生。當言非緣已生。答應言緣已生。問如是四食當言名攝當言色攝。答段食應言色攝。餘三食應言名攝。問如是四食當言有見當言無見。答應言無見。問如是四食當言有對當言無對。答段食應言有對。餘三食應言無對。問如是四食當言是心當言非心。當言是心所當言非心所。當言心相應當言心不相應。答段食應言非心非心所心不相應。觸意思食應言是心所與心相應。識食應言唯是心。問如是四食當言善。當言不善當言無記。答段食應言無記。餘三食應言或善或不善或無記。云何善觸食。答若善有漏觸為緣。能令諸根長養大種增益。又能滋潤隨滋潤。充悅隨充悅。護隨護轉隨轉。持隨持是謂善觸食。云何不善觸食。答若不善觸為緣。能令諸根長養大種增益。又能滋潤隨滋潤。乃至持隨持是謂不善觸食。云何無記觸食。答若無記觸為緣。能令諸根長養大種增益。又能滋潤隨滋潤。乃至持隨持是謂無記觸食。云何善意思食。答若善有漏觸相應諸思等。思現前等。思已思思類造心意業。是謂善意思食。云何不善意思食。答若不善觸相應諸思等。思乃至意業是謂不善意思食。云何無記意思食。答若無記觸相應諸思等。思乃至意業是謂無記意思食。云何善識食。答若善有漏思相應諸心意識。是謂善識食。云何不善識食。答若不善思相應。諸心意識是謂不善識食。云何無記識食。答若無記思相應。諸心意識是謂無記識食。問如是四食當言有漏。當言無漏。答應言有漏。問如是四食當言學當言無學。當言非學非無學。答應言非學非無學。問如是四食當言欲界系。當言色界系。當言無色界系。答段食應言欲界系。餘三食應言或欲界系。或色界系。或無色界系。

問諸食皆是段食耶。答諸段食皆是食。有是食非段食。謂餘三食及世俗。問諸食皆是觸食耶。答諸觸食皆是食。有是食非觸食。謂餘三食及世俗。問諸食皆是意思食耶。答諸意思食皆是食。有是食非意思食。謂餘三食及世俗。問諸食皆是識食耶。答諸識食皆是食。有是食非識食。謂餘三食及世俗。問諸段皆是食耶。答應作四句。有是段而非食。謂段為緣諸根損減大種變壞。有是食而非段。謂餘三食及世俗。有是段亦是食。謂段為緣諸根長養大種增益。又能滋潤隨滋潤。乃至持隨持。有非段亦非食。謂除前相。問諸觸皆是食耶。答應作四句。有是觸而非食。謂無漏觸及有漏觸為緣。諸根損減大種變壞。有是食而非觸。謂餘三食及世俗。有是觸亦是食。謂有漏觸為緣。諸根長養大種增益。又能滋潤隨滋潤乃至持隨持。有非觸亦非食。謂除前相。如觸食有四句。意思識食應知亦爾。頗有食為緣。生食生非食生食非食耶。答生。云何食為緣生食。答段食為緣生餘三食。云何食為緣生非食。答段食為緣。生受想作意等。云何食為緣。生食非食。答段食為緣。生餘三食及受想作意等。頗有非食為緣。生非食生食生食非食耶。答生。云何非食為緣生非食。答如眼及色為緣。生受想作意等。云何非食為緣生食。答如眼及色為緣。生觸意思識食。云何非食為緣。生食非食。答如眼及色為緣。生觸意思識食。及受想作意等。頗有食非食為緣。生食非食。生食生非食耶。答生。云何食非食為緣。生食非食。答如眼及色眼識為緣。生觸意思識食。及受想作意等。云何食非食為緣生食。答如眼及色眼識為緣。生觸意思識食。云何食非食為緣。生非食。答如眼及色眼識為緣。生受想作意等。問若段食已斷已遍知。觸食亦爾耶。答若觸食已斷已遍知。段食亦爾。有段食已斷已遍知。非觸食。謂已離欲染未離上染。如以段食對觸食。對意思識食亦爾。問若觸食已斷已遍知。意思食亦爾耶。答如是。如以觸食對意思食。對識食亦爾。問若意思食已斷已遍知。識食亦爾耶。答如是。問若於食已斷已遍知。彼於欲色無色界已離染耶。答若於段食已斷已遍知。彼於欲界已離染。非於色無色界。若於餘三食已斷已遍知。彼於欲色無色界皆已離染。爾時於一切一切事一切種一切位一切處一切結。皆已離染故。

一切有情依行住者。何等是行。而言有情皆依行住。如世尊說。苾芻當知。若諸有情於彼彼聚不死不殞。不破不沒不失不退。皆由壽住命根相續。此壽命根說名為行。由此行故一切有情存濟住活。此行於彼能護隨護能轉隨轉。由此故說一切有情皆依行住。何緣故知諸有情類皆依行住。謂諸有情於彼彼聚。由此壽行未盡為因。有想等想施設言說活住存濟差別而轉。若諸有情於彼彼聚。由此壽行已盡為因。有想等想施設言說。死沒殞逝差別而轉。由此故知諸有情類皆依行住。

問如是壽行當言有為。當言無為。答應言有為。問如是壽行當言常。當言無常。答應言無常。問如是壽行當言恆當言非恆。答應言非恆。問如是壽行當言變易。當言不變易。答應言變易。問如是壽行當言緣已生。當言非緣已生。答應言緣已生。問如是壽行當言名攝。當言色攝。答應言名攝。問如是壽行當言有見。當言無見。答應言無見。問如是壽行當言有對。當言無對。答應言無對。問如是壽行當言是心當言非心。當言是心所。當言非心所。當言心相應。當言心不相應。答應言非心非心所心不相應。問如是壽行當言善。當言不善。當言無記。答應言無記。問如是壽行當言有漏。當言無漏。答應言有漏。問如是壽行當言學當言無學。當言非學非無學。答應言非學非無學。問如是壽行當言欲界系。當言色界系。當言無色界系。答應言或欲界系。或色界系。或無色界系。云何欲界系。答欲界壽云何色界系。答色界壽。云何無色界系。答無色界壽。

問若欲界壽已斷已遍知。色界壽亦爾耶。答若色界壽已斷已遍知。欲界壽亦爾。有欲界壽已斷已遍知。非色界壽。謂已離欲染未離色染。問若欲界壽已斷已遍知。無色界壽亦爾耶。答若無色界壽已斷已遍知。欲界壽亦爾。有欲界壽已斷已遍知。非無色界壽。謂已離欲染未離無色染。問若色界壽已斷已遍知。無色界壽亦爾耶。答若無色界壽已斷已遍知。色界壽亦爾。有色界壽已斷已遍知。非無色界壽。謂已離色染未離無色染。問若於壽行已斷已遍知。彼於欲色無色界。已離染耶。答若於欲界壽行已斷已遍知。彼於欲界已離染。非於色無色界。若於色界壽行已斷已遍知。彼於欲色界已離染。非無色界。若於無色界壽行已斷已遍知。彼於欲色無色界皆已離染。爾時於一切一切事一切種一切位一切處一切結。皆已離染故。

於一切善法不放逸勝者。云何不放逸。答若為斷不善法。為圓滿善法。常習常修堅作恆作。數修不止名不放逸。

集異門足論二法品第三之一

時舍利子復告眾言。具壽當知。佛於二法自善通達。現等覺已。為諸弟子宣說開示。我等今應和合結集。佛滅度後勿有乖諍。當令隨順梵行法律。久住利樂無量有情。哀愍世間諸天人眾。令獲殊勝義利安樂。二法云何。嗢柁南曰。

 二法謂名色  乃至盡無生
 總二十七門  應隨次別釋

有二法。謂名色。復有二法。謂無明有愛。復有二法。謂有見無有見。復有二法。謂無慚無愧。復有二法。謂慚愧。復有二法。謂惡言惡友。復有二法。謂善言善友。復有二法。謂入罪善巧出罪善巧。復有二法。謂入定善巧出定善巧。復有二法。謂界善巧作意善巧。復有二法。謂質直柔和。復有二法。謂堪忍可樂。

復有二法。謂和順供養。復有二法。謂具念正知。復有二法。謂思擇力修習力。復有二法。謂不護根門。食不知量。復有二法。謂能護根門。於食知量。復有二法。謂匱戒匱見。復有二法。謂破戒破見。復有二法。謂具戒具見。復有二法。謂淨戒淨見。復有二法。謂見如理勝。復有二法。謂厭如理勝。復有二法。謂於善不喜足。於斷不遮止。復有二法。謂奢摩他毘缽舍那。復有二法。謂明解脫。復有二法。謂盡智無生智。此中有二法。謂名色者。名云何。答受蘊想蘊行蘊識蘊。及虛空擇滅非擇滅。是謂名。色云何。答四大種及所造色。是謂色。

復有二法。謂無明有愛者。無明云何。答如法蘊論說。有愛云何。答色無色界諸貪等。貪執藏防護耽著愛染。是謂有愛。

復有二法。謂有見無有見者。有見云何。答若謂我世間常。由此發起忍樂觀見是謂有見。云何無有見。答若謂我世間斷。由此發起忍樂觀見。是謂無有見。

復有二法。謂無慚無愧者。無慚云何。答如世尊說。有無慚者。於可慚法而不生慚。可慚法者。謂諸惡不善法。順雜染順後有。有熾然苦異熟。順當來生老死。彼於如是惡不善法生時。無慚無所慚無別慚。無羞無所羞。無別羞無崇敬。無所崇敬。無隨屬無所隨屬。於自在者無怖畏轉。是謂無慚。無愧云何。答如世尊說。有無愧者於可愧法而不生愧。可愧法者。謂諸惡不善法。乃至順當來生老死。彼於如是惡不善法生時。無愧無所愧。無別愧無恥無所恥無別恥。於諸罪中不怖不畏。不見怖畏是謂無愧。

復有二法。謂慚愧者。慚云何。答如世尊說。諸有慚者於可慚法而生於慚。可慚法者。謂諸惡不善法。乃至順當來生老死。彼於如是惡不善法生時。有慚有所慚有別慚。有羞有所羞有別羞有崇敬有所崇敬。有隨屬有所隨屬。於自在者有怖畏轉。是謂慚。愧云何。答如世尊說。諸有愧者於可愧法而生於愧。可愧法者。謂諸惡不善法。乃至順當來生老死。彼於如是惡不善法生時。有愧有所愧有別愧。有恥有所恥有別恥。於諸罪中有怖有畏。能見怖畏是謂愧。

復有二法。謂惡言惡友者。惡言云何。答如法蘊論說。惡友云何。答亦如法蘊論說。

復有二法。謂善言善友者。善言云何。答如有一類。若親教若同親教。若軌範若同軌範。若餘隨一尊重可信往還朋友。如法告言。汝從今去。勿壞身業。勿壞語業。勿壞意業。勿行不應行處。勿親近惡友。勿作三惡趣業。如是教誨稱法應時。於所修道隨順磨瑩。增長嚴飾宜便常委。助伴資糧於此教誨。欣喜愛樂信受隨順。不左取而右取。不拒逆不毀訾不非撥。是謂善言。善友云何。答如法蘊論說。

復有二法。謂入罪善巧出罪善巧者。入罪善巧云何。答罪謂五部五蘊罪。何等為五。一者他勝。二者眾餘。三者墮煮。四者對首。五者惡作。入罪善巧。謂如實知見。如是苾芻犯他勝罪。如是苾芻犯眾餘罪。如是苾芻犯墮煮罪。如是苾芻犯對首罪。如是苾芻犯惡作罪。復次如實知見。如是苾芻犯趣他勝罪。如是苾芻犯趣眾餘罪。如是苾芻犯趣墮煮罪。如是苾芻犯趣對首罪。如是苾芻犯趣惡作罪。復次如實知見。此苾芻犯如是他勝罪。此苾芻犯如是眾餘罪。此苾芻犯如是墮煮罪。此苾芻犯如是對首罪。此苾芻犯如是惡作罪。復次如實知見。此苾芻犯趣如是他勝罪。此苾芻犯趣如是眾餘罪。此苾芻犯趣如是墮煮罪。此苾芻犯趣如是對首罪。此苾芻犯趣如是惡作罪。復次如實知見。諸苾芻所犯罪若重若輕。若深若淺若有餘若無餘。若隱覆若不隱覆。若顯了若不顯了。若已發露若未發露。若已除滅若未除滅。若可說若不可說。若可作若不可作。於如是入種種罪中。解了等了近了遍了。機黠通達審察聰睿。覺明慧行毘缽舍那。是謂入罪善巧。出罪善巧云何。答罪謂五部五蘊罪。如前說出。罪善巧。謂如實知見眾餘。墮煮。對首。惡作四罪。可出其事云何。如有說言。我如是說如是顯。於如是罪非說非顯。我如此說如此顯。於如是罪是說是顯。我如是顯了如是發露。如是作法於如是罪。非發露非除滅。我如此顯了如此發露。如此作法於如是罪。是發露是除滅。於如是出種種罪中解了。乃至毘缽舍那。是謂出罪善巧。

說一切有部集異門足論卷第一

 

上篇: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

下篇:阿毗達磨法蘊足論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經咒語文章列表
大藏經·毗曇部目錄

【註音版】大乘離文字普光明藏經

大乘離文字普光明藏經...

十小咒註音版

1、如意寶輪王陀羅尼 南(nan)無(mo)佛(fo)馱(tuo)耶(...

佛說阿難問事佛吉凶經

阿難說:「聞如是。」 阿難白佛言:「有人事佛得富貴...

【註音版】梵網經菩薩戒本(誦戒專用)

梵網經菩薩戒本(誦戒專用)...

阿毗達磨俱舍論

阿毘達磨俱舍論卷第一 尊者世親造 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

阿毗曇心論經

阿毘曇心論經序 今欲解釋阿毘曇心利益弟子故。問曰。...

眾事分阿毗曇論

眾事分阿毘曇論卷第一 尊者世友造 宋天竺三藏求那跋陀...

鞞婆沙論

鞞婆沙論卷第一 阿羅漢屍陀槃尼撰 符秦罽賓三藏僧伽跋...

佛說摩登女解形中六事經

佛說摩登女解形中六事經 失譯附東晉錄 佛在舍衛祗阿難...

毗耶娑問經

毘耶娑問經翻譯之記 菩薩方便攝化眾生,必以大悲引邪...

【註音版】佛說造塔功德經

佛說造塔功德經...

淨土法語

夫修行法門,乃如來對病之良藥也。藥隨病廣,數逾恆沙...

得道梯橙錫杖經

得道梯橙錫杖經 失譯人名今附東晉錄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

【註音版】戒賢論師祈禱觀音文

戒賢論師祈禱觀音文...

略法華三昧補助儀

略法華三昧補助儀並序 (由此懺法隨事觀想。並指法華三...

比丘避女惡名欲自殺經

比丘避女惡名欲自殺經 西晉沙門法炬譯 如是我聞: 一...

【註音版】普賢菩薩聖誕祝儀

本祝儀根據《靈岩山寺專修淨土道場念誦儀規》(印光法...

【佛教詞典】政教一致

(雜名)混合政治與宗教由宗教的立腳地而號令天下也。...

【佛教詞典】離有頂染及離餘八地染

【離有頂染及離餘八地染】 p1431 俱舍論二十四卷十二頁...

怎樣讓抑鬱症患者走出困境

問: 法師您好!弟子三十多歲的兒子由於工作及家庭矛...

虛空是從什麼地方來

這以下我們就從這個地方去追究這個虛空是從什麼地方來...

聖嚴法師《現代人的修養工夫》

佛法認為心靜可以產生智慧,可是當生活不順利,不論是...

心與性

有一學僧至南陽慧忠國師處參學,請示道: 禪-是心的...

水陸法會有何功德

水陸法會是佛教中十分隆重的法事,是漢傳佛教在寺廟中...

做人和學佛都要有真誠心

做人和學佛都要有真誠心,至誠才能感通啊!如果帶著虛...

修行有什麼快捷方式

問: 在家居士如何去除貪、嗔、癡、慢、疑等習氣? 慧...

心存善念就能逢凶化吉

選一則舊時的故事給大家:從前有一位書生,姓焦名雄,...

美滿的家庭,要做到尊重與包容

家庭如果要達到和諧,要做到以下幾點: 第一,尊重對方...

靠這個來了生脫死太難太難

《淨土十要》裡面登了一個這樣的例子,禪宗在江西一帶...

無常

三千多年前,佛法興盛的古印度王朝,世尊於舍衛國的只...

生日應當誦經禮懺修諸福事

世人生日,設宴會、張音樂、繪圖畫、競辭賦,以之為樂...

【視頻】《文殊菩薩十大願》聆志居士念誦

《文殊菩薩十大願》聆志居士念誦

【視頻】《佛說伏淫經》風柯月渚讀誦

《佛說伏淫經》風柯月渚讀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