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不知生,焉知死

2013/08/07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不知生,焉知死

人死後到底有沒有生命的延續呢?如果有,是怎樣延續的呢?如果沒有,能否給出令人信服的理由呢?如今,很多人對這個問題都感到很迷茫,都希望得到一個確切的說法。曾經有一個人對我說:「萬一人沒有來世,我學佛不是白學了嗎?善事不也白做了嗎?如果有人能給出一個令人信服的理由,證明人死後生命確實是繼續下去的,那我就死心塌地地去學佛行善。」

無獨有偶,孔子的學生子路也曾向孔子請教過這個問題,他非常恭敬地問孔子說:「敢問死?」意思是說,能不能請教一下老師,人死後到底變成了什麼呢?是變成了鬼之類的其它生命形式了呢?還是像有些人所說的「人死如燈滅」,死後人的生命就煙飛灰滅、歸於虛無了呢?孔子並沒有直接明確地將答案告訴子路,而是啟發子路說「不知生,焉知死」,意思是說,如果一個人不知道活著是怎麼一回事,那麼這個人怎麼能夠知道死後是怎麼回事呢?

孔子不愧為聖人,他對這個問題的回答確實極其智慧,值得我們學習。在很多時候,幫助和啟發別人去按照正確的思路尋找問題的答案,比直接告訴別人問題的答案要明智得多。孔子深知,對死的迷茫源於對生的無知,要明白死首先必須要知道生。因此,孔子並不急於告訴子路明確的答案,而是首先幫助子路消除認識答案的障礙——對生的無知。

確實,活著卻不知道活著是怎麼回事,是世間絕大多數人的人生寫照。每天,在我們的心裡有數不清的念頭泛起,可是有幾個人曾經看清楚過這裡念頭的來龍去脈呢?有幾個人清楚地知道這些念頭的「廬山真面目」呢?誰能說出,此時此刻自己心中的念頭是什麼顏色、什麼形狀、在自己身體的哪個部位呢?想來人真是很可悲!我們整天用念頭去思考評判一切,卻不知道念頭是怎麼回事!大哲學家笛卡爾說過:「我思,故我在」,可見大多數人將能思惟的思想當作了真正的自我,但人們對這個所謂的自我卻從來沒有去觀察過,以致於至今對這個自我尚處於一種愚昧無知的狀態。真是「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啊!

人的一生中,往往會遭遇不計其數的酸甜苦辣,可是又有幾個人能夠清楚地知道這些酸甜苦辣的感受是從何而來的呢?每天,我們用自己的眼睛看著形形色色的事物,可是到底是誰在看呢?當我們的耳朵在聽著聲音時,能聽聲音的是誰呢?當我們用鼻子去嗅、用舌頭去嘗、乃至用身體去接觸時,能夠感受外在「色、聲、香、味、觸」的到底是什麼呢?

有些人說,是「我」在活著,是「我」在看、在聽、在見聞覺知,是「我」在思考,這個問題還用問嗎?當我們仔細審視凡夫人心中所謂的「我」,其本質只不過是自心在自己的身心五蘊之上添加的一個妄想執著而已,這個「我」是意識抽像出來的一個概念,而在我們的身心之上根本不可能存在我們心裡所執著的那個「我」。所以,誰在活著?誰在見聞覺知?這個問題怎一個「我」字了得?「我」只是對這個問題的一種自我欺騙式的搪塞而已。

有人說,我們的見聞覺知能力來源於自己的肉體,所以當我們的肉體死亡時,人的見聞覺知的能力也就完全消失了,生命就徹底斷滅了。持這種觀點的人,其智力水平簡直如同沒有任何思考和觀察能力的笨豬一般。試想,無論在什麼時候,肉體的本質只是一堆無知無覺的原子而已,從無知無覺的原子中怎能產生靈性的知覺呢?這無論如何也說不通!為什麼呢?首先,世間一切現象都是因緣和合而生的。

「因」就是產生「果」的直接的原因,而「緣」是產生「果」的間接原因。例如,「昨天的我」依賴空氣和食物成為「今天的我」,那麼「昨天的我」就是「今天的我」的「因」,空氣和食物只是「緣」;又如,植物種子和空氣、溫度以及水聚合就會變成植物的苗芽,此時種子是苗芽的「因」,空氣、溫度和水是苗芽的「緣」;再如,我們的心對外境產生一個態度就會進一步產生心靈的苦樂或不苦不樂,此時心對外境的態度是心靈苦樂及不苦不樂感受的「因」,而外境則是「緣」。

觀察上面這些例子就會發現,「因」和「果」必定是「同類」存在,並且「果」是「因」的等流——也即直接演化和相續,而「緣」和「果」則不是同類,並且「果」不是「緣」的等流。例如,昨天的我和今天的我是同類等流,種子和苗芽是同類等流,心的態度和心的苦樂覺受是同類等流;而空氣與食物和今天的我不是同類等流,空氣、溫度、水和苗芽不是同類等流,外境和心的苦樂覺受也不是同類等流。

因緣聚合而生果是世間一切現象產生的普適規律,人的知覺這個現象也概莫能外。觀察和分析一下知覺和無知覺的物質性肉體,這兩者根本就不是同類,所以肉體不可能是知覺的等流「因」,而只能是知覺的「緣」。

那麼什麼是產生知覺的等流「因」呢?佛經裡說,是存在於人的肉體之內的心!心是一切見聞覺知的真正原因,肉質的身體只不過是心這個主人翁所居住的房屋而已,身體只能是見聞覺知的助緣而已。當心從肉體中分離出去之後,肉體只是一堆沒有任何知覺的尸體而已。而凡夫卻不了解生命的真相,錯將沒有任何知覺能力的物質性的肉體當作生命的主體。凡夫之人如果不將存在於心相續中的這個錯誤認知消除,則很難知道死之後生命到底何去何從。所以,孔子建議大家先從了解生命的真相開始。

《楞嚴經》中記載,年邁的波斯匿王受外道思想的影響,也錯誤地認為人的見聞覺知能力源於肉體,所以自然就認為人的肉體死亡之後自己的生命將歸於斷滅,每每想到不久的將來,自己將徹底消失,波斯匿王的內心就會產生莫名的恐懼。波斯匿王將他的苦惱告訴佛陀,佛陀啟發他說:「你幼年時看恆河水的那個能力和你現在看恆河水的那個能力,有變化嗎?」波斯匿王說:「雖然我的肉體在衰老,但是能見恆河水的能力從我的幼年到現在並無變化。」佛陀說:「變化的自然會不斷變化,不變的將永遠不會變化;肉體既然在變化著,說明肉體終將死亡,而覺性既然從幼年到現在都沒有變過,說明覺性將永遠不會變化。」聽了佛陀的開導之後,波斯匿王頓時明白了自己身體內存在著一個能知能覺的心靈,這個心靈的覺知能力不會隨肉體的衰老而衰老、死亡而死亡,所以心靈在肉體死亡之後將會一直地持續存在下去。

「不知生,焉知死?」確實,當我們對生命的真相進行不斷觀察和思考,並斷除種種錯誤的認識之後,我們自然就會漸漸明白生命的來處和去處!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你沒有這麼一點鐵心腸,在這個世間還能出得去嗎

鐵圍山外蓮華國,這個蓮華國指極樂世界,極樂世界充滿...

因為我們的愚癡,過去已經付出了慘痛代價

委骸回視積如山,別淚翻成四海瀾。 世界到頭終有壞,人...

真了生死的修行人,要仔細檢查自己的發心

修行用功辦道的人,你不論修持哪一個法門,首先就要講...

七佛以來,猶為蟻子

七佛以來,猶為蟻子,蟻子就是螞蟻。這是一個典故,在...

我們生命的真相

我們要思惟到,我們得人身是很不容易的。這種得人身之...

倓虛法師智斗閻王死而復生

一、到陰間去了 在當時,鬧時令症的人最怕鬧肚子,只要...

禪宗五祖弘忍大師的前世今生

轉世因緣 據《五燈會元》等禪宗史籍記載,五祖前世原是...

凡夫眾生都有這五大難處

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聞說阿彌陀佛,執持名號...

【大藏經】思惟略要法

形疾有三:風、寒、熱病,為患輕微。心有三病,患禍深...

【大藏經】佛說九橫經

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佛便告比丘:「有九輩九因緣...

【大藏經】佛說法滅盡經

聞如是:一時佛在拘夷那竭國如來三月當般涅槃與諸比丘...

【大藏經】佛說盂蘭盆經

聞如是: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大目乾連始得六...

今世相貌不好,但是修行可以補相

我們身為住持佛法的出家人,要如何培養自己的福慧、如...

想離苦必須念佛

夫六道眾生,無一不欲離苦得樂。尤以我人道欲求離苦之...

關掉生死業力的開關

諸行無常,是生滅法。生滅滅已,寂滅為樂。 前面是一個...

性格決定身體的健康

英國諾丁漢大學和澳大利亞科廷大學的健康心理學家馬丁...

暫居此地非吾土,遙憶西方是我家

省庵大師在《淨土詩》裡面常常點示我們:我們現在住的...

答非所問

世間各行各業,各人有各人的智識和經驗,智識有累代傳...

居士是否可以在佛前自受五戒

在家女人如果家裡經濟寬裕,身體自己又能做主,到附近...

初次見到師父應如何親近

問: 請問親近師父有何注意事項以及初次見到師父應如...

夏季吃肉不如吃豆

毛豆是膳食纖維之王。 毛豆既富含植物蛋白,鉀、鎂元素...

不吃肉能獲得足夠的營養嗎

許多人在考慮要吃素時總會擔心:如果不吃肉,能獲得足...

不再為世間所囚縛

唐朝的曹山本寂禪師,是福建泉州莆田人,從小學習儒學...

聖嚴法師《合乎因果的追求》

一般人常以為,佛法要我們什麼都不求,其實這是一種誤...

修行人要放下這六種畏懼

在修行人中,許多人由於各種畏懼心理,反而被障礙的寸...

用功的入門方法

辦道的先決條件深信因果 無論什麼人。尤其想用功辦道...

禪的最高境界是不著相

禪的最高境界就是不著相。所謂不著相就是看空世間一切...

七種美德讓你成為魅力女人

作為一個女人,誰不想自己是個有魅力而又陽光的呢,但...

【佛教詞典】六諷經

(名數)每月有兩回六度之諷經也。初二日為土地堂,初...

【佛教詞典】已成熟

【已成熟】 p0229 瑜伽二十一卷十七頁云:云何已成熟?...

【視頻】慧律法師《心浮躁火上升,觀想坐在蓮花》

慧律法師《心浮躁火上升,觀想坐在蓮花》

【視頻】妙境法師《觀無量壽佛經九品往生章》

妙境法師《觀無量壽佛經九品往生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