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摩訶般若鈔經

秦天竺沙門曇摩蜱共竺佛念譯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摩訶般若鈔經 摩訶般若鈔經卷第一(亦名長安品)

秦天竺沙門曇摩蜱共竺佛念譯

道行品第一

聞如是:

一時佛在羅閱祇耆闍崛山中,與千二百五十比丘俱,皆是羅漢,於生死以盡,垢濁以索,所語如言,已脫於心度於智慧,其聖已了,皆悉上士,所作已辦離於重擔,是即自從所有已盡,其智已脫心即從計,除賢者阿難。

佛告須菩提:「今日樂不?為諸菩薩說般若波羅蜜。菩薩當從是學成。」

舍利弗心念:「今須菩提為諸菩薩說般若波羅蜜,自用力說耶?持佛威神說乎?」

須菩提知舍利弗心所念,便語舍利弗:「敢佛弟子所說法所成法,皆承佛威神。何以故?佛所說法,法中所學皆有證,以知便能有所成,展轉能相成教,於諸法隨其教。所以者何?怛薩阿竭所說無有異。若有仁善欲學是法,於中終不諍。」

須菩提白佛言:「使我為諸菩薩說般若波羅蜜,菩薩當從中成菩薩。菩薩有字,為在何法而字菩薩?亦不見法,有法字菩薩,亦不見菩薩亦不能得,亦不見般若波羅蜜亦不能得。亦不見菩薩亦不能得,亦不見般若波羅蜜亦不能得。何所有菩薩當為說般若波羅蜜?說是時,菩薩聞之,心不懈不怯不恐不難不畏。是故菩薩摩訶薩以應般若波羅蜜,菩薩摩訶薩當作是學般若波羅蜜,當念作是住,是為學。」

須菩提白佛:「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當作是學學,其心不當自念:『我是菩薩。』何以故?心無心,心者淨。」

舍利弗謂須菩提:「云何有心心無心?」

須菩提語舍利弗:「心亦不有亦不無,亦不能得,亦不能知處。」

舍利弗謂須菩提:「何等心,亦不有心、不無心,亦不能得,亦不能知處者?」

須菩提言:「從對雖有心,心無心。如是心亦不知者,亦無造者,以是亦不有有心,亦不無無心。」

舍利弗言:「善哉,善哉!須菩提!為佛所舉,作所舉者,不妄空身。空身慧所說最第一。從是中菩薩摩訶薩署,得阿惟越致舉名,終不復失般若波羅蜜,菩薩摩訶薩以應中住。欲學聲聞道地,當聞般若波羅蜜,當學當持當守。欲學辟支佛道地,當聞般若波羅蜜,當學當持當守。欲學菩薩道地,當聞般若波羅蜜,當學當持當守。所以者何?般若波羅蜜法甚廣大故,菩薩摩訶薩所學。」

須菩提白佛:「我熟念菩薩心不可得,亦不知處,亦不可見而可得,亦不能及說何所是菩薩摩訶薩。般若波羅蜜亦不能逮說菩薩字,字處無有處。如是字處,無所止、無所住。作是說者,菩薩聞之,心不懈不惓不恐不難不畏,以應阿惟越致。其畏無所住,住以如是住,悉了知不復還。」

須菩提白佛:「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色中不當住痛癢思想生死識,不當於中住想色住為行生死識想,痛癢思想生死識住為行生死識。不當行生死識。設住其中,不隨般若波羅蜜教,不為應薩芸若,為受色故。不當受色,以不受色,為不受痛癢思想生死識。不受色者為非色,不受痛癢思想生死識者為非識。復不受般若波羅蜜,是菩薩摩訶薩為行般若波羅蜜。復不受三昧字廣大所入,不受聲聞、辟支佛,乃至薩芸若都不受。所以者何?不當作想。若作想,亦如外外小道。而有信於薩芸若,雖異外道,未得解脫。雖不受色,亦受痛癢思想生死識。以不受,亦未曉,尚未成,不見慧。亦不內色見慧,亦不外色見慧,亦不異色見慧,亦不內痛癢思想生死識見慧。亦不於外識見慧,亦不於內外識見慧,亦不異識見慧。雖從信欲得脫,欲知薩芸若事,於法而作限,謂為得脫,以為得法。於法亦為無所得,亦未得脫,其不以泥洹自貢高,是為菩薩摩訶薩般若波羅蜜。所以者何?為不受色,為不受痛癢思想生死識,亦不中道般泥洹,悉得十種力、四無所畏、佛十八事不同。是故為菩薩摩訶薩般若波羅蜜。復次,天中天!菩薩摩訶薩入般若波羅蜜行者,當作是視:『何所是般若波羅蜜?在何所法?』了不能知、不能得處,是故為般若波羅蜜。當作是念:『菩薩摩訶薩聞是,不懈不怯不恐不難不畏。』知是菩薩,以住不離般若波羅蜜。」

舍利弗問須菩提:「何因菩薩摩訶薩不離般若波羅蜜住。離色,色之自然。痛癢思想生死識,識之自然。般若波羅蜜離,般若波羅蜜之自然。」

須菩提語舍利弗:「離色者,色之自然。痛癢思想生死識離,識之自然。離般若波羅蜜,般若波羅蜜之自然。般若波羅蜜自然,為離相故。相之自然,為離故。相自然相,相之自然離相。」

舍利弗謂須菩提:「學是者,為學薩芸若?」

須菩提言:「以學是者,為入薩芸若。何以故?於諸法為無所入。菩薩摩訶薩作是行者,便自致至薩芸若坐,是菩薩摩訶薩般若波羅蜜薩芸若種。復次,舍利弗!菩薩摩訶薩精進,作是語:『我欲學。』設使行色為行想,設想色行為行想,設生色行為行想,設壞色行為行想,設滅色行為行想,設空色行為行想,設我行立欲得為行想,痛癢思想生死識滅為行想,識生行為行想,壞識行為行想,識滅行為行想,空識行為行想,我行立欲得為行想,是菩薩摩訶薩為反行想行。是守行般若波羅蜜,為不行般若波羅蜜反作想行,是菩薩摩訶薩無有護行。」

舍利弗問須菩提:「菩薩摩訶薩當云何行般若波羅蜜?不行色行、不想色行、不生色行、不壞色行、不滅色行、不空色行,不痛癢思想生死識行、不生識行、不壞識行、不滅識行、不空識行,為行般若波羅蜜。亦無見,亦無行,亦無見行無行,亦不見亦不不行亦不無行,如是為不見。何以故?一切法無所從來,亦無所持。是菩薩摩訶薩於一切字法不受,是三昧無有邊、無有極、無所不入,諸羅漢、辟支佛所不能知。菩薩摩訶薩隨是三昧者,疾得阿耨多羅三耶三菩得成至佛。」

須菩提承佛威神說是言時,菩薩摩訶薩皆得受決。前過去怛薩阿竭自致阿耨多羅三耶三菩時得成至佛,隨是三昧者亦不見三昧,亦不言:「我知三昧。」亦不念:「我三昧已。」亦不想:「我坐三昧。」亦不言:「我三昧已。」隨是法者,都無有短。

舍利弗問須菩提:「何所菩薩摩訶薩隨是三昧行者,前過去佛得決時自致成佛,可得見三昧處不?」

須菩提言:「不可得見。善男子於三昧,亦不知,亦不曉,亦不了。」

「何以故不知不了?」

則答言:「亦不得,亦無有三昧,亦不得字。」

佛言:「善哉,善哉!須菩提!如我所說空身慧。菩薩摩訶薩作是者,為隨般若波羅蜜學,是菩薩摩訶薩為學般若波羅蜜。」

舍利弗白佛:「菩薩摩訶薩如是學,天中天!為學般若波羅蜜?」

佛語舍利弗:「是菩薩摩訶薩為學般若波羅蜜。」

舍利弗白佛:「如是者,為學何法?」

佛語舍利弗:「菩薩摩訶薩為學無學法。何以故?法無所逮得,莫癡如小兒學。」

舍利弗問佛:「誰能逮得法者?」

佛語舍利弗:「無所得,是故得。」

佛言:「無所得法,莫癡如小兒學。謂有字不能得,欲學習入法,適為兩礙耳。亦不知,亦不見。法若有法,以有便可得色,是故法不可知是為知,亦不知亦不可見。若小兒癡,謂有身即不解,便不信。以不解,中住,故曰小兒。」

舍利弗白佛:「菩薩摩訶薩作是學,為不學薩芸若?」

佛語舍利弗:「菩薩摩訶薩作是學,為不學薩芸若。菩薩摩訶薩不作是學,為學薩芸若,以成薩芸若。」

須菩提白佛:「若有問者,天中天!幻為學佛得作佛?或時作是問,當何以報之?」

佛語須菩提:「我故問,汝隨所報之。於須菩提云何,幻與色為有異乎?幻與痛癢思想生死識有異乎?」

須菩提報佛言:「無有異。幻與色,天中天!無有異。色是幻,幻是色。幻與痛癢思想生死識等無有異。」

佛言:「云何,須菩提!所問等,不隨法從五陰字菩薩?」

須菩提言:「如是,天中天!菩薩摩訶薩學欲作佛,為學幻耳。何以故?作幻者持陰色,如幻無所有。色六衰五陰如幻。痛癢思想生死識,皆空無所有,但有字六衰五陰耳。」

須菩提白佛言:「若新學菩薩摩訶薩聞是語,得無恐怖?」

佛語須菩提:「設使新學菩薩摩訶薩,與惡師相得相隨,或恐或怖。設與善師相隨,不恐不怖。」

須菩提白佛:「何所菩薩摩訶薩惡師?當何以知之?」

佛語須菩提:「其人不尊重摩訶般若波羅蜜,教人棄捨去,遠離菩薩心,反教作想令學雜經,隨雜經心邪喜樂,教學餘經聲聞若辟支佛事,卷卷令諷誦之。為說魔事魔主行壞敗菩薩,為種種說生死勤苦,言:『菩薩道不可得。』是故為菩薩摩訶薩惡師。」

須菩提白佛:「何所是菩薩摩訶薩善師?當何從知之?」佛語須菩提:「其人尊重摩訶般若波羅蜜,稍稍教人令學成,教語魔事,令覺魔、令遠離諸魔。是故菩薩摩訶薩,摩訶僧那僧涅,摩訶衍三拔致諦。是為菩薩摩訶薩善師。」

須菩提問佛:「何因菩薩名為菩薩?天中天!」

佛語須菩提:「學諸經法,悉曉了於諸法無所著,爾故字為菩薩。」

須菩提復問佛:「悉曉知諸經法,爾故字菩薩。何以故復呼摩訶薩?」

佛語須菩提:「摩訶薩者,於天上天下最尊,爾故字為摩訶薩。」

舍利弗白佛:「我亦樂聞。何以故為摩訶薩?」

佛語舍利弗:「樂聞者,當為若說之。摩訶薩者,悉自了見、悉了知,一切人世間所有悉了知,人壽命悉了知,悉了知著斷之事,便能隨人所樂為說法,以是故名為摩訶薩。」

須菩提白佛:「摩訶薩者,天中天!以得摩訶薩字。設菩薩心,無有心與心等者,無有能逮心者,諸羅漢、辟支佛所不能及,心無所著心。何以故?是薩芸若心故,用無有餘故。以是心無所著,是故號為摩訶薩。」

舍利弗問須菩提:「何因菩薩心無所著?」

須菩提:「心無所思,故無所著。」

分耨文陀尼弗白佛:「何因摩訶薩摩訶薩者?何所菩薩為摩訶僧那僧涅?摩訶衍者,大乘。三拔諦三拔諦者,等住。」

佛言:「是菩薩即為摩訶薩。」

須菩提白佛:「摩訶僧那僧涅者,何因菩薩摩訶薩為摩訶僧那僧涅?」

佛言:「菩薩摩訶薩念:『我當度不可計阿僧祇人悉令般泥洹。如是賜般泥洹,而無有法般泥洹者。』何以故?須菩提!譬若如幻師,於廣大處化作眾人滿一城中,悉斷所化人頭。於須菩提意云何,有所中傷死者不?」

須菩提言:「無有中傷死者。」

佛言:「如是,須菩提!度不可計阿僧祇人賜般泥洹,無有人般泥洹者。聞是不恐,當知是菩薩摩訶薩即為摩訶僧那僧涅。」

須菩提白佛:「如我從佛聞,念其中事,如是不為摩訶僧那僧涅。何以故?無有作薩芸若者,無有供養、無有作人者。何所人當作僧那僧涅?色,天中天!無著無縛無脫。痛癢思想生死識,天中天!無著無縛無脫。」

分漫陀尼弗問須菩提:「色無著無縛無脫,痛癢思想生死識無著無縛無脫,乃有色不著不縛不脫,乃有痛癢思想生死識不著不縛不脫。何所色,須菩提!無著無縛無脫。何所痛癢思想生死識,無著無縛無脫?」

須菩提語分漫陀尼弗:「色如幻,無著無縛無脫。痛癢思想生死識如幻,無著無縛無脫。無有邊,無著無縛無脫。恍忽,無著無縛無脫。無所生,無著無縛無脫。是故菩薩摩訶薩摩訶僧那僧涅。」

須菩提白佛:「何因菩薩摩訶薩為摩訶衍三拔諦?何所是摩訶衍?從何所住衍?衍為住何所?當從何所立衍中?」

佛語須菩提:「摩訶衍摩訶衍者,無有極,不可得邊幅,從何所自致立衍。摩訶衍者,從三界出,立薩芸若中,亦不於衍有所立不立。何以故?立不立者,於法不知法,何所法當立者?」

須菩提白佛言:「摩訶衍摩訶衍者,於天上天下人中極過上,其衍與空等,如虛空覆不可計阿僧祇人,爾故為摩訶衍。菩薩摩訶薩,亦不見來時,亦不見去時,亦不見住處,於摩訶衍,天中天!不能得本。亦不能得當所來,亦不能得中間,於三界見字,為摩訶衍。」

佛言:「善哉,善哉!須菩提!爾故菩薩摩訶薩為摩訶衍。」

分漫陀尼弗白佛:「尊者須菩提,佛使說般若波羅蜜,乃說摩訶衍事為?」

須菩提白佛言:「我說般若波羅蜜得無過?天中天!」

佛語須菩提:「所說般若波羅蜜,不過如毫毛,適得其中。」

「復次,天中天!亦不見菩薩本,亦不見當來。菩薩,亦不見菩薩中間。色無有邊,菩薩亦無有邊。色、菩薩不可逮,亦不可知,亦不可得。如是,天中天!菩薩摩訶薩亦不可知,亦不可得。當以何般若波羅蜜為菩薩摩訶薩說之?亦不得菩薩,亦不見菩薩,當以何法說般若波羅蜜?菩薩轉復相,字為菩薩。云何,天中天!何所字我我?天中天!我者亦滅,是者法之自然。何所是色其要不滅者?何所色為是?痛癢思想生死識亦爾,識者無有邊,菩薩亦無有邊。菩薩了不知處,亦不可見。天中天!一切菩薩摩訶薩了無有處亦無可得。何所是菩薩摩訶薩,當為說般若波羅蜜?於菩薩都不可得見,亦不知處,當從何法中說般若波羅蜜?菩薩摩訶薩為得字者,如是字想。我我,天中天!我亦滅,是法之自然。何所識要而不滅者?何所識於法之自然而不滅?不滅者,非法作,亦不無不滅。何無滅者?如般若波羅蜜所說不作異滅,當從何法自致?菩薩為住行者,其聞是者不恐不畏,為行般若波羅蜜。般若波羅蜜者,天中天!熟思惟是時為不入,色何以得?色無所生,為非色。設非色為無色,亦無有生。從其中無所得字是色,為法作數。是時菩薩摩訶薩為行般若波羅蜜,當視法思惟深入中,是時亦不入痛癢思想生死識。何以故?識無所生,為非識。設非識為無識,亦無有生。從其中無所得字是識,為法作數。」

舍利弗問須菩提:「所說法無所出生。設菩薩無所出生者,菩薩用何等故勤苦行菩薩之道?設用一切人故,何能忍是勤苦?」

須菩提語舍利弗:「我亦不使菩薩忍是勤苦行。菩薩忍勤苦行,是菩薩之道。不自念:『我忍勤苦行。』何以故?菩薩心不作是念,便能為不可計阿僧祇人而作本,令悉安隱。念之如母、念之如父、念之如子、念之如身,菩薩摩訶薩當持心作是念。一切於菩薩不見亦不知處,於內外法當作是念、當作是行。作是行者,為忍勤苦行。設使菩薩,舍利弗!不見出生,菩薩為無所生。」

舍利弗謂須菩提:「設使菩薩無所生,薩芸若亦無所生?」

須菩提語舍利弗:「薩芸若亦無所生。」

舍利弗復謂須菩提:「薩芸若無所生,凡人亦無所生?」

須菩提言:「凡人者亦無所生。」

舍利弗謂須菩提:「菩薩無所生,菩薩法亦無所生。薩芸若無所生,薩芸若法亦無所生。凡人亦無所生,凡人法亦無所生。菩薩無所從生,自致薩芸若。」

須菩提言:「不從無所生法可入,亦不無無所從生法逮得。」

舍利弗復問:「其生生者,乃能逮得法不?」

須菩提言:「無所從生法為逮生,無無所生法是為逮得。」

舍利弗復言:「以生生者為從無所生生?」

須菩提言:「無所生,無所生樂聞。」

舍利弗語須菩提:「無所樂生,是故為樂。」

須菩提言:「無所生聞是為聞。」

舍利弗言:「以聞所語。」

須菩提語舍利弗:「無無所語,是為語。無所語,無所樂,是故語,是故樂。」

舍利弗言:「善哉,善哉!須菩提所說,於法中為尊。何以故?尊者須菩提隨所問即答,悉報之。」

須菩提語舍利弗:「佛弟子所說法,皆悉如事。隨其所問即能解。何以故?隨法如事故,亦不知所出生。」

舍利弗言:「善哉,善哉!須菩提!從何波羅蜜度菩薩摩訶薩?」

須菩提語舍利弗:「從般若波羅蜜說是法時,若諷誦讀,菩薩摩訶薩當知信之不疑。有隨是法不增,不隨是法者不減。」

舍利弗謂須菩提:「隨是法不增,不隨是法亦不減。隨法教一切人,隨法者不失一切人,皆使得菩薩摩訶薩。何以故?一切人悉學法,其法俗如故。」

須菩提言:「善哉,善哉!舍利弗!所解法如舍利弗言無異。何以故?人之自然當念知,人之恍忽當念知,恍忽人身難了知當念知之。舍利弗!菩薩摩訶薩法,當作是守、當作是行。」

摩訶般若波羅蜜問品第二

爾時,釋提桓因與四萬天人俱來共會,四天王與天上二萬天人俱來共會,梵迦夷天與一萬天人俱來共會,首陀譮天與五千天人俱來共會。諸天宿命有德光明巍巍,得佛威神力,諸天光明悉不復見。

釋提桓因白鬚菩提:「若干萬千天人大會,欲聽須菩提說般若波羅蜜。云何菩薩摩訶薩於般若波羅蜜中住?」

須菩提語釋提桓因:「拘翼!是若干萬千天人樂聞者,皆聽。我當持佛威神力,廣為諸天人說般若波羅蜜。何所天人未發菩薩心者,今皆當行,以得須陀洹者不可復得菩薩道。何以故?閉塞生死故。正使是輩人索菩薩道,我亦勸助之,不斷其功德,悉使取法中極尊欲使極上。」

佛言:「善哉,善哉!須菩提!勸樂諸學乃爾。」

須菩提白佛言:「我當報恩,不得不報。何以故?過去時怛薩阿竭皆令弟子為諸菩薩說般若波羅蜜。怛薩阿竭時亦在其中,學如是法中,今自致作佛。天中天!因是故當報恩。今我復說般若波羅蜜,菩薩亦當復受菩薩法,我亦復勸樂菩薩摩訶薩疾得成佛。」

須菩提語拘翼:「當所問者,且聽所問。菩薩摩訶薩云何住般若波羅蜜?菩薩摩訶薩以空住般若波羅蜜。菩薩摩訶薩摩訶僧那僧涅,摩訶衍三拔諦,色不那中住,痛癢思想生死識不那中住,須陀洹不那中住,斯陀含不那中住,阿那含不那中住,阿羅漢不那中住,辟支佛不那中住,佛不那中住。有色不那中住,有痛癢思想生死識不那中住,有須陀洹不那中住,有斯陀含不那中住,有阿那含不那中住,有阿羅漢不那中住,有辟支佛不那中住,有佛不那中住。色常無常不那中住,痛癢思想生死識常無常不那中住。色若樂若苦不那中住,痛癢思想生死識若苦若樂不那中住。色若空不空不那中住,痛癢思想生死識若空不空不那中住。色是我所非我所不那中住,痛癢思想生死識是我所非我所不那中住。須陀洹道不動成就不那中住,須陀洹道成已不那中住。何以故?七死七生便度去,是故須陀洹道不那中住。斯陀含道不動成就不那中住,斯陀含道成已不那中住。何以故?斯陀含一死一生便度去,是故斯陀含道不那中住。阿那含道不動成就不那中住。阿那含道成已便於天上般泥洹。是故阿那含道不那中住。阿羅漢道不動成就不那中住。何以故?羅漢道成已便盡是間無有餘泥洹般泥洹,是故羅漢道不那中住。辟支佛道不動成就不那中住。辟支佛道成已過聲聞道地,不逮佛道,便中道般泥洹,是故辟支佛道不那中住。自致成佛,為阿僧祇人作本,教不可計阿僧祇人皆當般泥洹。佛所作為皆究竟,已當般泥洹,亦不那中住。」

舍利弗心念言:「菩薩云何住?」

須菩提知舍利弗心所念,便即報之:「云何,舍利弗!佛為在何所住?」舍利弗語須菩提:「佛無所住。怛薩阿竭心無所住止,亦不在不動處止,亦無動處止。」

須菩提語舍利弗:「菩薩摩訶薩當作是學。如怛薩阿竭不住,亦不不住,亦無無住,當作是學住。」

諸天人聞是,其心各作是念:「諸閱叉若大若小,所語悉可了知。尊者須菩提所說。了不可知。」

須菩提知諸天人心之所念,即報言:「是語難了難了,亦不可聞,亦不可知。」

諸天人心各各復念:「是語當解當解。今尊者須菩提所知深入深入。」

須菩提即復知諸天人心所念,語諸天人:「欲得須陀洹道證,以得須陀洹道不忍,不那中住,便度去。欲得斯陀含道證,以得斯陀含道不忍,不那中住,便度去。欲得阿那含道證,以得阿那含道不忍,不那中住,便度去。欲得阿羅漢道證,已得羅漢道不忍,不那中住,便度去。欲得辟支佛道證,已得辟支佛道不忍,不那中住,便度去。欲得佛道證,已得佛道不忍,不那中住,便度去。」

諸天人皆念言:「尊者須菩提所說乃爾,誰當聽受是法者?」

須菩提知諸天人心所念,語諸天人:「幻人者當聽我法、當受我法。何以故?從我聞法已,亦不作證。」

諸天人心各各復念:「云何幻人聽法,與人等無有異?」須菩提知諸天人心所念,語諸天人:「幻如人,人如幻。」

須菩提言:「我說須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羅漢、辟支佛道,亦如幻耳。正使佛道,我說亦復如幻。」

諸天人謂須菩提:「乃至佛,亦復說如幻?」

須菩提語諸天人:「乃至泥洹,亦復如幻。」

諸天人復問須菩提:「乃至泥洹,亦復如幻。云何?」

須菩提言:「諸天人!設復有法出於泥洹者,亦復如幻。何以故?幻人泥洹賜,如空所有。」

舍利弗、分漫陀尼弗、摩訶拘絺羅、摩訶迦栴延等,共問須菩提:「般若波羅蜜實重深。何等人當受是法者?」

賢者阿難亦爾。

須菩提報諸比丘言:「阿惟越致菩薩當受是法。若成就阿羅漢者,復有是法,無有持者。何以故?般若波羅蜜說相如是。從中無所出。何以故?法中無所有、無所聞、無所得如是法。比無所聞法、無所得法,從是法中無所受。」

釋提桓因心念:「雨法寶,尊者須菩提所說。我寧可化作華,持散須菩提上。」釋提桓因即化作華,散尊者須菩提上。

須菩提即言:「是華不出於忉利天上,曾見是華為從幻化。釋提桓因所化、散我上者,為從心樹出,不從樹木出生。是華為從心樹出生。」

釋提桓因言:「如所說,華為從心樹出。」

須菩提言:「如是,拘翼!」

釋提桓因言:「亦不從心樹出。」

須菩提言:「以是故為非華。」

釋提桓因言:「尊者須菩提!所入慧甚深甚深,所說不增不減,作是說法。如須菩提教,菩薩摩訶薩當作是學。」

須菩提語釋提桓因:「拘翼!所言如語,無有異,是菩薩摩訶薩所學。菩薩摩訶薩作是學者,為不學須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羅漢、辟支佛道,是菩薩為學薩芸若。作是學者,為學不可計阿僧祇法,不生色學,不生痛癢思想生死識學。不學受色,不學痛癢思想生死識。不學受想法樂,亦不學受有所失。作是者為學薩芸若,為如薩芸若。」

舍利弗語須菩提:「作是學者,亦不受薩芸若亦不失學,為學薩芸若?為如薩芸若?」

須菩提語舍利弗:「作是學,亦不受薩芸若亦不失學,是為學薩芸若,為如薩芸若。」

釋提桓因問舍利弗:「菩薩摩訶薩當云何求般若波羅蜜?」

舍利弗言:「當問尊者須菩提!」

釋提桓因問尊者須菩提:「當持何威神恩而所學?」

須菩提言:「所學者,悉承用佛威神恩屬。拘翼所問:『菩薩摩訶薩當云何求般若波羅蜜?』亦不可從色求,亦不可離色求,亦不可從痛癢思想生死識求,亦不可離識求。何以故?般若波羅蜜亦非色亦不離色,般若波羅蜜非痛癢思想生死識,般若波羅蜜亦不離識。般若波羅蜜。」

釋提桓因問須菩提:「摩訶波羅蜜無有邊?摩訶波羅蜜無有極?」

須菩提語拘翼:「摩訶波羅蜜無有邊、無有極。波羅蜜了不可見、無有極,波羅蜜了不可極。人無極,波羅蜜亦無極。如是,拘翼!當云何求?波羅蜜於法中無有極,無有邊際,亦無中間,亦不能得有所限。波羅蜜者亦復如是。復次,拘翼!法者,無際無限無有極,無有中間、無可得者。」

釋提桓因言:「云何,尊者須菩提!人無極,波羅蜜亦無極?」

須菩提語釋提桓因:「都盧不可議計。正使倍復倍,人亦無極,波羅蜜亦復無極。」

釋提桓因言:「何緣人無極,波羅蜜亦無極?」

須菩提言:「於拘翼意云何,何所法中說人、人之本?」

釋提桓因言:「無有法作是說者,亦無法留置者。設有出者,但字耳。無有作者,但以字耳。」

須菩提言:「於釋提桓因云何,能有人可得見者不?」

釋提桓因言:「不可得見。」

須菩提報釋提桓因:「無有作者,何所有人?正使怛薩阿竭阿惟三佛壽如恆邊沙劫,說有人生者滅者。」

釋提桓因言:「無有人。何以故?本淨淨故。」

「以是,拘翼!人無有極。當作是念般若波羅蜜。」

摩訶般若鈔經卷第一

 

上篇:大明度經

下篇:小品般若波羅蜜經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經咒語文章列表
大藏經·般若部目錄

【註音版】無量義經

無量義經...

阿閦佛國經

阿閦佛國經卷上 發意受慧品第一 聞如是:一時佛在羅閱...

【註音版】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

(印光大師校印本)...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卷第一 序品第一 如是我聞:一時,...

光讚經

光讚經卷第一 西晉三藏竺法護譯 摩訶般若波羅蜜光讚品...

般若心經指掌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般若,此雲智慧,即神悟玄奧,妙契...

摩訶般若波羅蜜經

摩訶般若波羅蜜經卷第一 後秦龜茲國三藏鳩摩羅什譯 序...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燉煌石室本) 國大德三藏法師沙門法...

光讚經

光讚經卷第一 西晉三藏竺法護譯 摩訶般若波羅蜜光讚品...

文殊師利所說摩訶般若波羅蜜經

文殊師利所說摩訶般若波羅蜜經卷上 梁扶南國三藏曼陀...

摩訶般若波羅蜜經

摩訶般若波羅蜜經卷第一 後秦龜茲國三藏鳩摩羅什譯 序...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燉煌石室本) 國大德三藏法師沙門法...

【註音版】佛說毗沙門天王經

佛說毗沙門天王經...

四教義

四教義卷第一 天台山修禪寺智顗禪師撰 夫眾生機緣不一...

持世經

持世經卷第一 姚秦龜茲三藏鳩摩羅什譯 持世經初品第一...

地藏菩薩聖誕祝聖儀

一、香讚 戒定真香 焚起沖天上 弟子虔誠 熱在金爐上...

玉女耶經

玉耶女經 失譯人名今附西晉錄 聞如是: 一時,佛在捨...

大方廣如來秘密藏經

大方廣如來秘密藏經卷上 失譯人名附三秦錄 如是我聞:...

光讚經

光讚經卷第一 西晉三藏竺法護譯 摩訶般若波羅蜜光讚品...

起世因本經

起世因本經卷第一 隋天竺沙門達摩笈多譯 閻浮洲品第一...

佛說內身觀章句經

佛說內身觀章句經 失譯人名在後漢錄  一切一其心, ...

【佛教詞典】黃龍慧南禪師語錄

全一卷。南宋惠泉編集。系集錄黃龍派宗祖黃龍慧南之語...

【佛教詞典】四分律

即小乘的律藏,初分所明的是比丘戒法,第二分是比丘尼...

信願法師《生死之解脫》

沒有生命,一切希望,皆是空談;沒有生命,一切理想,...

只有福業相等的人才能成為夫妻

每個人都希望找到完美的另一半,而能否獲得美好的伴侶...

善用金錢

財富必須被善加利用,以便增進你和他人的福利。假如一...

牛過窗櫺,為何尾巴過不得

禪宗公案中有一則牛過窗櫺的著名典故。五祖法演禪師說...

受苦的人沒有悲觀的權利

人就是這麼不同,相似的遭遇,從不同的角度去看,能有...

四依法之「依智不依識」

現在來看第三依智不依識。 依智不依識,是說我們要依三...

兒孫之愛難捨,如何防治愛慾

問: 愛不重不生娑婆,愛慾妨礙修行,兒孫之愛更是難捨...

原諒別人等於解脫自己

我的一個朋友,這麼多年來,一直生活在憤怒、沮喪、仇...

漢傳佛教的懺法

禪修最重要的前行就是懺罪集資。懺罪也可以說是淨障,...

貪慾之心永遠也裝不滿

佛教認為,一個人之所以會遇到各種煩惱和痛苦,是因為...

阿難化瓜

一日,佛陀帶了迦葉尊者與阿難尊者兩位侍者一同行腳,...

只要好好念佛,在哪都一樣

那年春天,我與幾位師兄到東林寺拜見大安法師,法師正...

【視頻】文昌帝君陰騭文(宏贇讀誦)

文昌帝君陰騭文(宏贇讀誦)

【視頻】《金剛三昧經》聆志居士念誦

《金剛三昧經》聆志居士念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