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阿毗曇五法行經

後漢安息三藏安世高譯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阿毘曇五法行經

後漢安息三藏安世高譯

苦法黠可苦法黠。習法黠可習法黠。盡法黠可盡法黠。道法黠可道法黠。苦法者。謂形體萬物皆當衰老死亡。是為苦。癡人謂可常保持。是為樂黠。可知是為苦。便不復向生死。是為苦法黠。可。

習法者。謂習欲習得習淫習怒習癡習好習美。黠可者如是為習。從習得盡便不欲。是為習法黠。可盡法者。謂人物會當消散滅盡。便得亦不喜。失亦不憂。是為盡法黠。可道法者。行道得道。作善上天。作惡入惡。道黠可者知去惡就善。是為道法黠。可黠者。覺可者。知。

本不知是為苦。苦為一意知為苦。是為二意。習為一意知為習。是為二意。盡為一意知為盡。是為二意。道為一意知為道。是為二意。此八意在外。

非常苦空非身。本習生因緣盡。止如意要道處受觀。

盡。苦空非身何緣得盡。盡從苦來。從苦得盡。因盡便得空。得空便知非我身。是四意為隨苦諦。

何等為苦。一切在生死皆為苦。會欲亦不欲會欲。謂人諸所欲得亦不欲。謂人意諸所不欲。是皆為苦。貪從習出。隨非常意求滅苦從習得。

何等為法。謂因緣作是得是是為法。當為識已識為卻意當為斷。從四諦中苦諦。習諦為證有。道見苦知從習起。見習知苦見盡諦知非常。

何等為可。謂憙道不忘道。常求道以道為可。何等為黠。常問道為黠。已問能受能行是為黠。習亦如是。盡滅亦如是。道亦如是。

苦為罪法為行結。黠為三十七品經。可為行行者為行道。如是為習。如是為盡。如是為道。皆為增上。

第一為苦。何等為苦。一切惡不可意為苦。已識苦不欲者。便行道不離為可。苦生有本。苦為何等。本從萬物。萬物無有亦不盡。已不盡人亦不憂。已不憂人亦無有苦。

第二為習。何等為習。意隨愛為習。斷愛無有習。持何等行為斷愛。萬物皆從因緣生。斷因緣不復生。當那得斷因緣。持意念道。已持意念道。意不得兩念。便在道是。為習。

第三為盡。苦法為萬物。以敗便得憂。已得憂便老。已老便得病瘦死。是名為外盡苦法。何以故。為外盡苦法。為自罪未除。何以故。為自罪未除。為生死未滅。何以故。生死未滅為非一意。何以故。非一意為不墮禪棄故。何以故。不墮禪棄不受行如佛語。是名為外盡。內盡為何等。意墮守。已墮守餘意不得生。已餘意不得生便滅結。已滅結便罪盡。已罪盡便盡無有。是名為內盡。

第四為道。何等為道。苦可意道名為八種。何等為八種。如是安般守意說八行意。不墮生死但有墮道。已墮道便斷上頭三事。何等三事。苦習盡。已斷苦習盡便定。已定所向便得道。何等為得道。已苦滅不復生是為得。有五法行。何等五。一者色。二者意。三者所念。四者別離意行。五者無為。

色為何等。所色一切在四行。亦從四行所。四行為何等。地種水種火種風種。亦從四行因。所色為何等。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色聲香味細滑。亦一處不更。

意為何等。所意心識。是為何等。六識身。六識為何等。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心識。

所念法為何等。若所念法意共俱。是為何等。痛想行癢念欲。是意定黠。信進計念貪不貪善本惡本不分別本。一切結縛便勞。從起所黠所見所要亦所有。如是法意共俱。是名為意所念法。

別離意行為何等。所別離意不共。是為何等。得不思想政盡政不思想念想。下輩苦得處得種得。入生老止非常名字絕具如應。亦餘如是法分別意行。是名分別意行。

無為何等。空滅未離滅不須受。

地種為何等堅者。水種何等濕者。火種何等熱者。風種何等起者。眼根何等。眼識相著可色。耳根何等。耳識相著可色。鼻根何等。鼻識相著可色。舌根何等。舌識相著可色。身根何等。身根相著可色。色為何等。若色端正不端正等色。俱中央色想。像上頭一識更。眼識色更為心識更。是色兩識。更知何等。兩眼識心識。聲為何等。從受行出聲。亦不從受行出聲。從受行本聲。亦不從受行本受聲。若上頭一識更知耳識已。更心識便知是聲。兩識更知耳識心識。香為何等。若根香若莖香若花香若實香。香香臭香等香所香。是名為香。若上頭一識。一識更知鼻識已。更心識便如是香。兩識更知鼻識心識。味為何等。若酢味甜味鹽味苦味醎味辛味澁味。亦所噉覺味。若上頭一識知舌識。舌識已更心識便知是味。兩識更知舌識心識。細滑更為何等。若滑若麁若輕若重若寒若熱若饑若渴。為上頭一識知身識身。識已更心識便知。是一處樂為兩識更知身識心識。心識一處不更。色為何等。若色法識想著。是為何等。若身善者不善者不更。若常一識知心識。

眼識為何等。眼相依色因知。耳識為何等。故耳根相依聲因知。鼻為何等。鼻根相依香因知。舌識為何等。舌根相依味因知。身識為何等。身根相依樂著因知。心識為何等。心根相依法因知。痛為何等。為樂是亦為三輩少多無有量。想為何等。所對行為何等。所作是亦為三輩。善惡不分別福殃度。願樂為何等。三會是亦為三輩。善樂惡樂亦不善亦不惡樂意念。何等為意念。是亦為三輩。善惡不分別。欲為何等。欲作是何等。意可意為何等。念思惟何等。為一意。黠為何等。為觀法。信為何等。可意。進為何等。觀念。計為何等。所念使求增望念願。願是名為計。分別念為何等。所觀觀隨不絕相隨。是名為念。計念為何等。異意大為計。意微為念。計念是為異。貪為何等。不隨善法不信至誠不行不應行。是名為貪。不貪為何等。隨善法信至誠行應行。是名為不貪。善本何等。有三善本。無有貪善本。無有瞋恚善本。無有愚癡善本。是名為善本。不善本為何等。不善本有三。貪為不善本。瞋恚為不善本。愚癡為不善本。是名為不善本。不分別本為何等有五不分別。愛不分別。憍慢不分別。癡不分別。疑不分別。行是名為不分別本。

結為何等。有九結。一為持念結。二為憎結。三為憍慢結。四為癡結。五為邪結。六為失願結。七為疑結。八為嫉結。九為慳結。

持念結為何等。三界中貪。增結為何等。為人間不可息。憍慢結為何等。憍慢結名為七輩。何等七。一為憍慢。二為憍。三為自慢。四為自計慢。五為欺慢。六為不如慢。七為邪慢。憍慢為何等。不如者我為勝如者等。從是憍慢自計意起。意識合意。是名為憍慢。慢為何等輩中勝勝中等。從是所慢亦自計自計勝者勝。是名為自慢。亦說者憍慢慢當為一切合會。是名為自慢。自計慢為何等。為五陰自身是我身計自念。從是慢慢自知意生意起合意。是名為自計慢。欺慢為何等。未得計得未知計知未盡計盡。從是憍慢自計意觀意起合意。是名欺慢。不如慢為何等遠不如自計少不如。若豪若業。若業若何。若罪若病不及十倍百倍。自計如是為不如。從是憍慢自計自見意生意起合念。自為是名為不如慢。邪慢為何等。不賢者自計賢者。從是有憍慢自念自計。意生意起合念。是名為邪慢。是為七慢。慢名為憍慢結。

癡結為何等。三界中所有癡。是名為癡結。

邪結為何等。邪結有三輩名為邪結。一為身邪。二為邊邪。三為邪邪。身邪為何等。是身是我身。是名為身邪。邊邪為何等。一者斷滅。二者常在。是名為邊邪。邪邪為何等。邪邪為諍本壞福。是為三邪。

失願結為何等。失本不受功挍恩。是名失願結。是兩失名為失願結。盜結為何等。兩盜名盜結。一為受盜。二為戒盜。受盜為何等。為五陰念尊大最無有極。從是所欲所意。所可所用。是名為盜結。盜戒為何等。從是淨從是離從是解從是要出用。是故所人所意所可所願。是名為盜戒。是兩盜名為盜結。

疑結為何等。為疑四諦。是名為疑結。嫉結為何等。亂意為嫉結。

慳結為何等。不能制意。是名為慳結。故一切結。

縛者為何等。所結者名為縛故說縛。

使者為何等。使者為七。何等為七。一為欲使。二為不可使。三為欲世間使。四為憍慢使。五為癡使。六為邪使。七為疑使。

欲使為何等。欲使名為五使。何等為五者欲。從苦見斷欲。著欲從習見斷欲。著欲從盡見斷欲。著欲從道見斷欲。著欲從思惟見斷欲。是名為五使。名為欲使。

不可使名為何等。五使名為不可使。何等為五。從苦見不可斷。從習見不可斷。從盡見不可斷。從道見不可斷。從思惟見不可斷。是五使名為不可使。世間欲可使為何等。十使名為世間可欲使。何等為十。着色見苦斷欲。着色見習斷欲。着色見盡斷欲。着色見行道斷欲。從色因著思惟斷欲。從無有色因著見苦。斷欲。從無有色因著見習斷欲。從無有色因著見盡斷欲。從無有色因著見道斷欲。從無有色因著思惟斷欲。是十使名為欲世間使。憍慢使為何等。憍慢使有十五。何等為十五。著欲見苦憍慢斷。著欲見習憍慢斷。著欲見盡憍慢斷。著欲見道憍慢斷。著欲思惟見憍慢斷着色見苦憍慢斷。着色見習憍慢斷。着色見盡憍慢斷。着色見道憍慢斷。着色思惟憍慢斷。著無有色見苦憍慢斷。著無有色見習憍慢斷。著無有色見盡憍慢斷。著無有色見道憍慢斷。著無有色思惟憍慢斷。是十五使名為憍慢使。

癡使為何等。十五使名為癡使。何等為十五。著欲見苦癡斷。著欲見習癡斷。著欲見盡癡斷。著欲見道癡斷。著欲思惟癡斷。着色見苦癡斷。着色見習癡斷。着色見盡癡斷。着色見道癡斷。着色思惟癡斷。著無有色見苦癡斷。著無有色見習癡斷。著無有色見盡癡斷。著無有色見道癡斷。著無有色思惟癡斷。是十五使名為癡使。

邪使為何等。三十六使為邪使。何等為三十六。十二使著欲。十二使着色。十二使著無有色。是名為三十六使。十二使著欲為何等。著欲見苦斷身邪。著欲見苦斷要邪。著欲見苦斷邪邪。著欲見習斷邪邪。著欲見盡斷邪邪。著欲見道斷邪邪。著欲見苦斷見盜。著欲見習斷見盜。著欲見盡斷見盜。著欲見道斷見盜。著欲見苦斷戒盜。著欲見道斷戒盜。是名為十二使著欲使。

十二使着色為何等。着色見苦斷身邪。着色見苦斷要邪。着色見苦斷邪邪。着色見習斷邪邪。着色見盡斷邪邪。着色見道斷邪邪。着色見苦斷見盜。着色見習斷見盜。着色見盡斷見盜。着色見道斷見盜。着色見苦斷戒盜。着色見道斷戒盜。是名為十二使。着色使。

十二使。著無有色為何等。著無有色見苦斷身邪。著無有色見苦斷要邪。著無有色見苦斷邪邪。著無有色見習斷邪邪。著無有色見習斷邪邪。著無有色見道斷邪邪。著無有色見苦斷見盜。著無有色見習斷見盜。著無有色見盡斷見盜。著無有色見道斷見盜。著無有色見苦斷戒盜。著無有色見道斷戒盜。是名為十二使著無有色使。是為三十六使。名為三十六邪使。

疑使為何等。十二使名為疑使。何等十二。著欲見苦斷疑。著欲見習斷疑。著欲見盡斷疑。著欲見道斷疑。着色見苦斷疑。着色見習斷疑。着色見盡斷疑。着色見道斷疑。著無有色見苦斷疑。著無有色見習斷疑。著無有色見盡斷疑。著無有色見道斷疑。是名為十二疑。使是為塵是為塵腦。有時塵無有腦者。除塵所餘亂意念法。是為腦非塵。從起為八。一為睡。二為瞑。三為樂。四為疑。五為猗。六為恣態。七為不愧。八為不慚。是故說從起八。

所黠為何等。十黠。何等為十。一為法黠。二為比黠。三為知人心黠。四為巧黠。五為苦黠。六為習黠。七為滅黠。八為道黠。九為盡黠。十為無為黠。

法黠為何等。在生死欲所無有結黠。在生死欲本所無有結黠在。生死欲滅無有結黠。在生死欲壞道行無有結黠。亦在法黠亦在法地所無有結黠。是名為法黠。

比黠為何等。在色無有色行無有結黠。在色無有色本無有結黠。在色無有色行滅無有結黠。在色無有色行斷為道無有結黠。亦在比黠亦在比地無有結黠。是名為比黠。

知人心黠為何等。所黠行所黠福所黠合。已得不捨。常在前常念不忘。為人故為他眾故恩行。是故意念知。是名為知人心黠。

巧黠為何等。世間所行黠。是名巧黠。苦黠為何等。受五陰非常苦空非身念所無有結黠。是名為苦黠。

習黠為何等。世間本亦本集生因緣思念無有結黠。是名為習黠。

滅黠為何等。滅滅為黠。最要念不結黠。是名為滅黠。

道黠為何等。道為道如應受觀者。欲出念無有結黠。是名為道黠。

盡黠為何等。已識苦已捨習盡已有證。道已行從是黠見知意得應。是名為盡黠。

無為黠為何等。苦已更不復更。習已畢不復畢。盡已有證不複用證。道已行不復行。從是所黠所見所知所意得。是名為無為黠。故說所黠。

所有見為何等。所有黠見為見。有時見非黠。為何等。八更者可。八更者可為何等。苦法黠可苦譬黠可。習法黠可習譬黠可。盡法黠可盡譬黠可。道法黠可道譬黠可。故說所見。若得是為黠。不有時得。非黠八更可如上說。故說所更。

德為何等。得法為德。無有思想思惟為何等。天上一處名為一切淨。在有無有欲前。有思想出所意念法滅不隨。是名為不思想思惟。滅思惟為何等。二十六天上名為不欲。中得道者。上頭行要出所意念法滅倒。是名為滅思惟不思想為何等。無有思想人化生天上。上頭意亦墮天上時意除是中間。乃從是若意念法滅倒。是名為不思想。

念根為何等。三界中命會為何等。人同居得。處為何等。同郡縣。種得為何等。為五陰。入得為何等。所內外得入。是名為入得。生為何等。得陰。老為何等。陰熟。止行何等。宿命行來望。非常為何等。已生覆亡。名字為何等。知分別。絕為何等。字為具。政用為何等。字會。

空為何等。虛空無所有無所著無所色。是名為空。盡尚未離為何等。已盡不復更不復著。盡為何等。度世無為。是名為五法五行行說具。

阿毘曇五法行經


上篇:薩婆多宗五事論

下篇:阿毗達磨俱舍論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經咒語文章列表
大藏經·毗曇部目錄

佛說食施獲五福報經

聞如是: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佛告諸比丘:...

大智度論

大智度論卷第一 大智度論卷第二 大智度論卷第三 大智...

【註音版】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

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

瑜伽菩薩戒本

《瑜伽菩薩戒本》 彌勒菩薩說 唐三藏法師玄奘奉詔譯...

阿毗達磨俱舍論本頌

阿毘達磨俱舍論本頌(說一切有部) 世親菩薩造 三藏法師...

尊婆須蜜菩薩所集論

尊婆須蜜菩薩所集論序 婆須蜜菩薩大士。次繼彌勒作佛...

阿毗達磨俱舍論

阿毘達磨俱舍論卷第一 尊者世親造 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

阿毗達磨大毗婆沙論(200卷)

阿毗達磨大毗婆沙論卷第一 阿毗達磨大毗婆沙論卷第二...

佛說相應相可經

佛說相應相可經 西晉沙門法炬譯 佛在舍衛國請諸比丘,...

佛說長者子制經

佛說長者子制經 後漢安息三藏安世高譯 聞如是: 一時...

【註音版】慈悲道場懺法

慈悲道場懺法卷第一 慈悲道場懺法卷第二 慈悲道場懺法...

佛說無常經

佛說無常經(亦名三啟經) 大唐三藏法師義靜奉 制譯  ...

佛說須摩提菩薩經

佛說須摩提菩薩經 姚秦三藏鳩摩羅什譯 聞如是: 一時...

黃龍慧南禪師語錄

黃龍慧南禪師語錄 師初住同安崇勝禪院。開堂日。宣疏...

佛說梵網六十二見經

佛說梵網六十二見經 月支優婆塞支謙譯 聞如是: 一時...

佛說四天王經

佛說四天王經 宋涼州沙門智嚴共寶雲譯 聞如是: 一時...

【註音版】百佛名經

百佛名經...

【佛教詞典】權三綱

指上座(梵 sthavira)、寺主(梵 vihāra-svāmin)、...

【佛教詞典】悉曇連聲

梵語中,二語連續時產生聲韻上之變化,稱為連聲法(梵...

但依此修,常與吾同處無別

一日,舍利弗與維摩詰辯論不二法門,辯論到最精彩處,...

把人引往惡趣的娛樂外道

現在五花八門的娛樂節目組織者、引領者,實際是帶領大...

千念萬念成就臨終純淨的一念

憶佛、念佛是我們人生中最重大的一件事情,我們要淨念...

不入心的「修行」

當我們朝著光亮行走,除了保持好姿態,更別忘記內在的...

聖嚴法師《在不斷的錯誤中學習》

我們常說:修行就是修正自己的行為可見修行必須要有修...

修行從這幾個角度下手,日子就會好過點

第八識又稱為根本識,根本識就是來作為七轉識一切的依...

為什麼有些大修行人轉世後不如前生

問: 禪宗有些大德悟處很高,如五祖戒禪師、海印信禪...

不能了解生命的根本而錯亂用心

我們在明白整個生命的道理當中,最重要的先要了解生死...

佛為父親擔棺

古印度捨夷國(迦毗羅衛國)國王,也就是佛陀的生父淨...

智者大師:觀無量壽佛經疏妙宗鈔

觀無量壽佛經疏妙宗鈔 天台智者大師 說 宋四明沙門知禮...

壽康寶鑒序講記(印光大師文鈔選編)

【人未有不欲長壽康寧,子孫蕃衍,功業卓著,吉曜照臨...

佛學常見辭彙(十一畫)

【假】 1.借的意思,諸法無實體,借他而有,故名假...

【視頻】《仁王護國般若波羅蜜多經》淨土院水陸空大齋勝會

《仁王護國般若波羅蜜多經》淨土院水陸空大齋勝會

【視頻】華嚴普賢行願懺

華嚴普賢行願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