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正法念處經卷第五十四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正法念處經卷第五十四

元魏婆羅門瞿曇般若流支譯

觀天品之三十三(夜摩天之十九)

「爾時,鵝王見彼天主牟修樓陀,作如是言:『今者善來。』種種語言問訊供養,既供養已,讚言:『善哉!夜摩天王乃能如是不放逸行,甚為希有。在此第一放逸之處,而能如是不行放逸,不放逸行,此為希有。復有希有:一切天主皆於天中百倍受樂,不行放逸,此甚希有;離樂因緣,則不可得。』

「如是菩薩善時鵝王憶自本生,尸棄佛所曾聞經法。念彼經已,而為天主牟修樓陀如是說言:『汝大天王獲得善利,不放逸行,為聞我聲,是故來此,甚為希有。汝今善聽,我為汝說。如彼世尊尸棄如來所說而說。當於爾時,我作人王,聞如來說,如本所聞,今為汝說。汝今諦聽,善思念之。有一法門,名王法行,如是法門則能利益灌頂受位剎利大王。王得此法,於現在世常得安樂,常有利益,正護國土,能護自身,善人所讚,身壞命終生於善道,天世界中為夜摩王。

「『灌頂受位剎利大王成就何業,於現在世常得安樂,常有利益,正護世間,大富大力,能護自身,善人所讚,身壞命終生於善道,天世界中為夜摩王,有大神通、大富大力?所謂此王具足成就三十七法,於現在世常得安樂,常有利益,正護世間,護世間故,大富大力,一切餘王不能破壞,能護自身,善人所讚,身壞命終生於善道,天世界中為夜摩王。

「『何等名為三十七法?一者軍眾一切淨潔;二者依法賦稅受取;三者恆常懷忍不怒;四者平直斷事不偏;五者恆常供養尊長;六者順舊,依前而與;七者佈施,心不慳悋;八者不攝非法行者;九者不近不善知識;十者貞謹,不屬婦女;第十一者聞諸語言不一切信;第十二者愛善名稱,不貪財物;第十三者捨離邪見;第十四者恆常惠施;第十五者愛語美說;第十六者如實語說;第十七者於諸臣眾若無因緣,不舉不下;第十八者知人好惡;第十九者常定一時,數見眾人;第二十者不多睡臥;二十一者常不懈怠;二十二者善友堅固;二十三者不近一切無益之友;二十四者瞋喜不動;二十五者不貪飲食;二十六者心善思惟;二十七者不待後時安詳而作;二十八者法利世間;二十九者恆常修行十善業道;第三十者信於因緣;三十一者常供養天;三十二者正護國土;三十三者正護妻子;三十四者常修習智;三十五者不樂境界;三十六者不令惡人住其國內;三十七者於一切民若祿、若位,依前法與。是等名為三十七法。若成就此三十七法,得名受位剎利大王,於現在世常得安樂,常有利益,大富大樂,有多財寶,能護國土、能護自身,善人所讚,身壞命終生於善道,天世界中為夜摩王。以如是等三十七法善業因故。

「『何者名為剎利大王軍眾淨潔?所謂善心利益他人。於對諍者依法斷事,不違法律,依法正護,不違本要。忠心諫主,主行利益,順成讚善,依法護國。所設言教,依量利益,且起直心,不惱於他。依法事主,不唯畏罰。心無貪慢。於一切法皆順不違,為未來世,隨法而行,怖畏生死,信業果報,捨三惡業,不樂多欲,不憙行罰,正意不亂。如是自他二皆能度,能利益王。若如是者,是王軍眾。如是軍眾與王相應,是故令王於現在世常得安樂,常有利益,能護國土、能護自身,善人所讚,身壞命終生於善道,天世界中為夜摩王。以諸軍眾一切淨潔,是故令王不生恶心,善業因故。

「『又復受位剎利大王,次第二法應勤修習,成就相應,於現在世常有利益,能護國土、能護自身,善人所讚,身壞命終生於善道,天世界中為夜摩王。何者第二?所謂依法賦稅受取,以供衣食。云何依法?或國或城、或村或邑、或人集處,於一切時常依舊則、依道理取。彼王如是,若國壞時、若天儉時則不賦稅,取時以理,不逼不罰,依先舊來常所用稱斗尺均平。如是受取,依法不違,不逼不罰,不侵不奪,如是國王則是憐愍一切眾生。王若如是依法受取,功德因緣,於現在世常得安樂,常有利益,能護國土、能護自身,善人所讚,身壞命終生於善道,天世界中為夜摩王。以常依法賦稅受取善業因故。

「『又復受位剎利大王有第三法應勤修習,成就相應,不逼國土,現在、未來二世利益。何者第三?所謂恆常懷忍不怒。心如是念:「隨何因緣令我瞋忿,如是因緣一切皆捨。」身雖自在,見他瑕疵,不譏不調。於諸臣僚、眷屬、僕使有罪過者,不重刑罰。於他怨人,若他親善,不說其過、不說其惡。若於軍眾起瞋心時,則念忍辱;念忍辱故,瞋心則滅。口說美語,更說異言,令彼軍眾不憂不怖。恆常如是一切法中一切時忍,自體實忍,非因緣故,如是不瞋,如是不忿。王若如是心懷忍辱,功德因緣,於現在世常得安樂,常有利益,能護國土、能護自身,善人所讚,身壞命終生於善道,天世界中為夜摩王。以能於人恆常懷忍善業因故。

「『又復受位剎利大王有第四法應勤修習,成就相應,現在、未來二世利益。何者第四?所謂平直斷事不偏。王善心意,於一切民猶如父母,不以物故、不以用故、不以親故、不以恩故、不以友故、不以貴勢有囑及故,不用如是一切因緣,依法斷事,不偏不黨。於諍對者怨親平等,利益語說,實語而說。王若如是平直斷事,功德因緣,於現在世常得安樂,常有利益,不失國土、不失名稱,一切軍眾皆無罪罰,能護國土,不畏他論,他王不勝,久時為王,王領國土,能護自身,善人所讚,身壞命終生於善道,天世界中為夜摩王。以心平直斷事不偏善業因故。

「『又復受位剎利大王有第五法應勤修習,成就相應,現在、未來二世利益,如是乃至到於涅槃。何者第五?所謂恆常供養尊長。何者尊長?謂尊長者,如實而見,持戒智行利益眾生,常作善業,身口意等恆常寂靜,自心無垢令他攝福。如是尊長,王應親近。既親近已,聽法聞法,常往供養,受其所說,受其言教。如其所說,王應受持,如所說行。以一切時供養尊長功德因緣,於現在世常得安樂,常有利益,能護國土、能護自身,善人所讚,身壞命終生於善道,天世界中為夜摩王。以一切時供養尊長善業因緣。

「『又復受位剎利大王有第六法應勤修習,成就相應,現在、未來二世利益。何者第六?所謂順舊,依前而與。若父先與、若祖先與,或復先祖於先舊與,若地、若金、若銀等物,彼受位王以不濁心、以清淨心隨順歡喜,愛樂彼法。如是依舊,隨順讚善,教他令與。王若如是依前而與,功德因緣,於現在世常得安樂,常有利益,能護國土、能護自身,善人所讚,身壞命終生於善道,天世界中為夜摩王。以常順舊依前而與善業因故。

「『又復受位剎利大王有第七法應勤修習,成就相應,現在、未來二世利益。何者第七?所謂佈施,心不慳悋。何者佈施?佈施者名少、壯、老時恆常佈施,佈施一切,一切種施、一切時施,利益一切、饒益一切、安樂一切,常念地獄、餓鬼、畜生一切道中受飢渴等種種苦惱。佈施之時,願如是等三趣眾生早得解脫,生人天中。王若如是,得現世報。何者現報?所謂名稱;若遭難時,奴僕軍眾則不捨離;他國土人常來供養,餘人見已,不能破壞,一切怨敵乃至不能得其少便,於他常勝。如是佈施,得現世報。非福田處如是佈施,尚得如是現世果報,況於福田物思具足勝善佈施,常閉惡道,常受樂報,彼無量種佈施而與。何者無量?謂法佈施,資生佈施,無畏佈施。王如是等種種佈施,若施沙門、施婆羅門,如是佈施功德因緣,於現在世常得安樂,常有利益,能護國土、能護自身,善人所讚,身壞命終生於善道,天世界中為夜摩王。以彼佈施善業因故。

「『又復受位剎利大王有第八法應勤捨離,成就相應,現在、未來二世利益。何者第八?所謂不攝非法行者,不令在國。以剎利王自隨法行,是故不攝非法行者,不令住國。何者名為非法行者?所謂有人種種方便劫奪他物,或扠他咽令其悶絕,而取其物。或與惡藥,令無覺知而取其物。或設方便,盜偷他物。或復私竊盜取他物。或在道路或在市中,作諸方便而取他物。買真賣偽,種種欺誑而取他物。或復有人姦欺無道,壓善舉惡,進非退是,誣抂賢良,黨助不肖。或有邪見、或有斷見。或復有人苦殺眾生,望得解脫。若外道齋,於大會中屠殺羊等,望有福德。或復有人犍割眾生,令使不男。或復有人淫於男子。或復有人不能供養父母師長。如是等人,不令住國。何以故?若共同國,令諸善人心意壞故,相倣習故。同處住故,善人壞故,令王無力,失增上力。非時降雨,時則不雨;五穀熟時,五穀不熟。所有國土一切破壞,惡人過故。以此因緣,不令惡人住在國內。此因緣故,不攝一切非法行者,不令住國;依法行者,攝令在國。攝法人故,隨時降雨,日觸順時,是故五穀至時善熟,不壞國土,離於怖畏,不生憂愁。一切國土利益之事,是攝法人因緣力故,能斷一切生死苦惱,令有福人在己國住。以近如是福德人故、行法人故。第一梵行,所謂安住。有福德人近福德人、順法行人,是故一切有智慧王近行法人,令住國內。王若如是不攝一切非法行者,功德因緣,於現在世常得安樂,常有利益,能護國土、能護自身,善人所讚,身壞命終生於善道,天世界中為夜摩王。以彼不攝非法行者善業因故。

「『又復受位剎利大王有第九法應勤捨離,成就相應,現在、未來二世利益。何者第九?所謂不近不善知識。不善知識是惡知識,彼惡知識略有八種,一切王者皆應捨離。何等為八?一者斷見,所謂有人如是心言:「無業,無施,無有此世,無有他世。」此是最初惡知識也。又復第二惡知識者,所謂有人如是心言:「一切婦女依時共行,不破梵行。」又復第三惡知識者,所謂有人如是心言:「若以火燒,得大福德。若與眾生,則無福德。」又復第四惡知識者,所謂有人如是心言:「乃至未死,有命以來,得名為人。若身死已,善不善業一切皆失,如風吹雲,更無可集,眾生如是無有罪福。」又復第五惡知識者,所謂有人常教他人破壞父母,亦復不聽供養尊長。又復第六惡知識者,所謂有人言殺生善;若殺老人、若殺盲人、惡病之人、長病人等,奪其命故,得生樂處。又復第七惡知識者,所謂有人如是心言:「於山崖上自投身下,若火燒身、若自餓死,或五處火以炙其身,如是取死,有無量福,後得天上,無量眷屬、無量天女之所供養。」又復第八惡知識者,所謂有人如是心言:「一切由天,非業果報。」如是八種惡知識者,一切不聽住在國內,眼亦不看。唯攝一切實語說人,從如是人聽聞正法,聞已攝取,受持修行。王若如是不近一切不善知識,功德因緣,於現在世常得安樂,常有利益,能護國土、能護自身,善人所讚,身壞命終生於善道,天世界中為夜摩王。以彼不近不善知識善業因故。

「『又復受位剎利大王有第十法應勤捨離,成就相應,現在、未來二世利益。何者第十所謂有法應當捨離?捨何者法?所謂婦女。有智之人不屬婦女,一切世間屬婦女者,於世間中最為凡鄙。若餘凡人屬婦女者,猶尚凡鄙,豈況國王人中第一。一切婦女能破壞人,一切國土、一切人民、一切王者皆由婦女而致破壞。以貪心故,能令王等皆失利益,能奪其物,令行非法,不聽佈施。以貪心故,能令王等一切懈怠。以樂欲故,常近不離,能令丈夫失自利益。婦女如雹,能害善苗。一切婦女樂破壞語,慢妬之藏。屬婦女人,行同婦女。屬婦女人,國土亦失。是故不應系屬婦女,若屬婦女則為凡鄙,以婦女法是鄙惡故。屬婦女人,亦為鄙惡。屬婦女者,失一切法。屬婦女者,常入苦處。若屬婦女,善人捨離。以欲過故,如是之人,婦女所誑。一切婦女皆悉欺陵軟弱之人,體性爾故,不知恩養,能與衰惱,多貪妬嫉。婦女如是,皆不可信。若屬婦女,彼人則於城邑聚落一切人中最為凡鄙,何況王者,其損更深,是故不應系屬婦女。王若如是畏婦女過,功德因緣,於現在世常得安樂,常有利益,能護國土、能護自身,善人所讚,身壞命終生於善道,天世界中為夜摩王。以離婦女善業因故。

「『又,剎利王復有一法是第十一,應勤修習,成就相應,現在、未來二世利益。第十一者,謂聞言語不一切信。一切世間人心不同,迭相破壞,性憙破壞。作時能壞,成時能壞。本性自體垢故破壞,常樂諍鬪故相破壞。以近親故,共相破壞。自體破壞,以國土過,是故破壞。自輕因緣,故相破壞。彼此迭互闇地相說,各為自明,故相破壞。欲令自勝,令他不如,故相破壞。如是等語,王皆不信,違道理故,前後相違。以從恶心次第來故,以愛自朋如是說故。先被教來,於先囑來、先有恩來、先有怨來,迭相破壞,來向王說。此如是等,前說因緣,迭相瞋故,作如是說。王不普信,是以國土則不破壞。如是王者,心性本好,不違不亂,依道理瞋,心不橫瞋,於破壞語,心不生信。彼王自有如是功德,不信於他,自心所樂,少於瞋恚,一切眾生於王愛樂,心善思量,隨順法行,心意正直,多攝州土。王若如是不一切信,功德因緣,於現在世常得安樂,常有利益,能護國土、能護自身,善人所讚,身壞命終生於善道,天世界中為夜摩王。以不普信善業因故。

「『又,剎利王復有一法是第十二,應勤修習,成就相應,現在、未來二世利益。第十二者,謂愛善名,不貪財物。以王之心不貪財物,不急拳手、不動眉面、不怒眼目、不惡語說,其心終不無因緣瞋,又心亦不無因緣喜,心意堅固。王若如是得善名稱,亦得財物。如是得已,於財物中不大歡喜。得名稱故,勝歡喜心,王法不妨,一切人愛怨不得便。財物多故。又復更有十種因緣得美名稱,何等為十?一者美語;二者能捨;三者審諦、四者他國遠人來看;五者近之則得安樂;六者以時給施左右;七者敬尊奉施所須,供給善人,拯濟孤獨;八者淨行;九者好心,不惱亂他;十者正見,不生邪見。得此十法,行如是法,復教他人行如是法。以如是行得此法故,得善名稱。王若如是愛善名稱,不貪財物,功德因緣,於現在世常得安樂,常有利益,隨順法行,他不能勝,異人近之則得安樂。彼人久時作人中王,能護國土、能護自身,善人所讚,身壞命終生於善道,天世界中為夜摩王。以愛善名不貪財物善業因故。

「『又,剎利王復有一法是第十三,應勤捨離,成就相應,現在、未來二世利益。第十三者,謂捨邪見。邪見者名一切眾生不安隱本。此顛倒見,一切因緣皆不生信。彼不信處,一切憎惡,一切毀訾,王則應捨。若王不捨,則邪見行,一切人憎,一切不信,一切諸人皆不順行。不順行故,一切人捨,得衰惱時,依法行天一切捨離;天捨去已,無所能為。是故王者應捨邪見,王若如是正見不邪,功德因緣,於現在世常得安樂,常有利益,能護國土、能護自身,善人所讚,於一切時作正利益,為一切人之所供養,一切人愛,依法行天常不捨離,一切國人如王意行,一切分別、一切心念皆悉具得。彼王心意本性不亂,能於久時王領國土,安隱無患,身壞命終生於善道,天世界中為夜摩王。以捨邪見善業因故。

「『又,剎利王復有一法是第十四,成就相應,現在、未來二世利益。第十四者,謂世間法、出世間法、王根本法,所謂惠施。王若大臣能行惠施,一切國人敬愛不捨,心生敬重,不捨其國向餘國土。若餘國人,以王能施,共自妻子並其軍眾,一切皆來歸屬於王。多人來故,令王國人增長更多,自餘諸國不能破壞。以人多故,無能破壞。如是施者,世間佈施,於世間中第一安隱。又復更有出世間施第一好施,若人佈施,為天所攝,有大力能,有大威德。佈施沙門、若婆羅門、貧窮等人,莊嚴未來,現在好色。何以故?心清淨故,食則清淨;食清淨故,面色清淨;面色淨故,端正可憙。此等皆是佈施之力,又復有法,現得果報。何者現報?所謂佈施,心無憍慢,離貪離嫉,信於因緣,信因、信報、信未來世,供養尊長,其心柔軟,正意思惟,捨種種物,攝大富因,攝離慳嫉,信於福田、福田功德、福田種子。王若如是善語熏心,第一淨心功德因緣,於現在世常得安樂,常有利益,能護國土、能護自身,善人所讚,久時為王,王領國土久時受樂,國土不亂恆常安隱,不怖不憂,身壞命終生於善道,天世界中為夜摩王。以能惠施善業因故。

「『又,剎利王復有一法是第十五,應勤修習,成就相應,現在、未來二世利益。第十五者,謂勤愛語。愛語王者,一切皆愛,一切皆近。若與財物,不能如是攝取眾生。如此愛語,更無能令歡喜清淨如愛語者。一切眾生如是因緣,故愛語說。先愛心生,然後發語,此因緣故,口說愛語。如是王者,能取他城、他國土等,自國、自城他不能得,一切人愛。王若實語,雜有愛語,設有怨家亦為親友,何況中人本來親者。王若如是愛語言說,功德因緣,於現在世常得安樂,常有利益,怨成親友,不作中人,一切人愛,一切供養,能護國土、能護自身,善人所讚,一切人中久時為王,身壞命終生於善道,天世界中為夜摩王。以彼愛語善業因故。

「『又,剎利王復有一法是第十六,應勤修習,成就相應,現在、未來二世利益。第十六者,謂修實語。實語者名一切生死解脫之因,不須物買,不可窮盡,乃是大藏,無能劫奪,心海中生,第一叵見,一切善人之所讚歎,一切世間次第流出。此法乃是涅槃城門,於一切時用不可盡,增長功德,能滅諸過,一切人信,能除貧窮。若能實語,雖復丑陋,於餘一切端正人所則為最勝,以實光明而自莊嚴。一切下姓若能實語,則勝一切大姓之人。如是實語,莊嚴種姓,一切人信、一切人近,一切人見如見兄弟。隨何處行,於彼彼處為人供養,如父如母、如王不異。雖行曠野險惡之處,猶故受樂。隨行何國,為王供養,如供養主。若村若城、多人住處,一切諸人及大長者皆悉供養。自餘國土所不行處,流名遍滿,彼處諸人作如是言:「彼處若王、若王大臣實語善行,如高幢幡,名聞六天。」彼善男子,天常供養,隨後而行,不見惡夢。第一勝天,供養如天。若更貧窮,以實語故,後還大富。一切憶念皆具足得。念念漸老,諸根不衰。得好神通、大力身體,作長命業,成就相應。一切諍對,以其為量,以其為證。若犯王法被收縛者,以物寄之,唯此一人最為可信。如是富者以物寄之,以實語故,心意不動。怨親之人不能令動,唯以實相而自娛樂,生歡喜心。以實語食,而自充飽。實語之愛數數思惟,或瞋、或喜不動其心。此王則是第一大仙,常作世間及出世間二種利益,不越所作,實畫之文,常以實水澡浴清淨,常著鮮白無縷寶衣。實名之香,十方遍嗅。一切世間未相見者,皆成知友,何況見者,善名流佈過須彌峯。雖是年少,老人見之,供養如父。以實老故,亦復能作長命之業,乃至造作無上菩提大智之業,何況能造夜摩天王世間之業。王若如是修如實語,功德因緣,於現在世常得安樂,常有利益,能護國土、能護自身,善人所讚,身壞命終生於善道,天世界中為夜摩王。以修實語善業因故。

「『又,剎利王復有一法是第十七,應勤修習,成就相應,現在、未來二世利益。第十七者,謂於臣眾若無因緣,不舉不下。是王重意,彼王不知他戒形相及不知意,則不生信。為王之法:細意思惟,然後乃作。王於臣眾若不於先深細思惟,或下、或舉,彼則非王。若為王者,則不久滅,唯可單有王名而已。不思惟作,心意少動,意輕不住,若說舊法,眾則不信,言王妄語,是故於王不生愛心,或以餘人換其王位。是故王者知此過已,不作妄語。如是妄語,現在、未來不能利益,是故現在無量種過。知此過已,不妄語說。餘人若爾,亦不相應,況復王者,如是如是失於王法,如是如是亦失世間。若王有福,勝世間人,一切皆勝。王常實語則護世間,護彼樂故,王法不妨。一切善法,實為根本。若不實說,則於臣眾無有因緣或舉、或下。若常實語,則於仕人若無因緣不舉、不下。王若如是,則於王位不動不失,一切臣眾知王如是,則不捨離,向他國土;深生敬重,如父如母,一切時樂,生歡喜心。彼王則有堅意、住意,有不動意、有一廂意,與臣眾樂。王若如是不無因緣或舉、或下,功德因緣,於現在世常得安樂,常有利益,能護國土、能護自身,善人所讚,身壞命終生於善道,天世界中為夜摩王。以無因緣不舉、不下善業因故。

「『又,剎利王復有一法是第十八,應勤修習,成就相應,現在、未來二世利益。第十八者,謂能識知人之善惡。此大智慧數數修故,若能知者,則為第一最勝大王。王知彼人是智、非智,若如是知,則是世間一切地器,任為王者,一切他王不能破壞。若勤所作,如所應處,安置使令,彼如是業皆得成就,不失財物。於所作法,次第增長。王見人中若非法行,王則不攝。貪食之人、不知恩人,王則不攝。多人怨人、邪見之人、無憐愍人、妄語之人、他王怨人、惡律儀人、不知時人、難調伏人、常惡業人、著境界人、曲因說人、其體本性不知足人、恆常不作利益行人、常於他所先作惡人、慢心之人、常樂怨人、踴躍之人、語動之人、意動之人如是等人,王則不攝。攝何等人?所謂隨法修行之人、不諂曲人、不我慢人、實語之人、聰明智人、柔軟心人、不惱他人、不誑他人、於三寶所能供養人、得信之人、知足之人、調伏之人、不懈怠人、常作業人、少食之人、一切愛人、有慈心人、有悲心人、精進之人、正見之人、智慧之人、依法律人、生來清淨身口意人、信因緣人、知業報人、不飲酒人、不多睡人、近善友人、樂惠施人、有戒之人、有智之人如是等人,王則應攝。如是等人,王於其中知輕知重,堪為何業,則令營作。彼王如是,更無餘王能為破壞,無量財寶富樂具足,隨順法行。隨法行故,則能佈施,能為福德,供養三寶。王若如是知人好惡,功德因緣,於現在世常得安樂,常有利益,能護國土、能護自身,善人所讚,身壞命終生於善道,天世界中為夜摩王。以識別人善業因故。

「『又,剎利王復有一法是第十九,應勤修習,成就相應,現在、未來二世利益。第十九者,謂定一時數見眾人。若剎利王常定一時數見眾人,如是王者久時為王,一切國人皆不嫌恨,能知一切人之善惡,能令國人一切行法,強不陵弱,一切國人隨時見王,財物具足。以此方便,增長熾盛財法富故,不屬他王,以安隱故,隨順法行,供養沙門、婆羅門等,從其聞法。既聞法已,法行轉勝,以定一時數見人故,修法之行,轉勝增上。如是如是隨法行故,如是如是富樂增長。大富樂故,能大佈施,廣作福業,精勤持戒。王若難見,彼王則無如是功德,是故王者應定一時常數見人。王者若能常定一時數見人者,則能行法,是行法人有大福德。王若如是常定一時數見眾人,功德因緣,於現在世常得安樂,常有利益,能護國土、能護自身,善人所讚,身壞命終生於善道,天世界中為夜摩王。以定一時數見眾人善業因故。

「『又,剎利王復有一法是第二十,應勤修習,成就相應,現在、未來二世利益。第二十者,謂少睡眠。少睡眠故,心善思惟,意不錯謬,不愚不鈍,怨不得便,恆常一意。所作決定,決定作故,善思惟作。王若如是善思惟作,隨何等法,皆速成就,不經久時。彼王晨朝則不放逸,不放逸故,壽命則長。善思惟故,一切國人心則慕樂,不生厭惡。國內人民、一切軍眾、一切僮僕、左右百官、諸大臣等,皆悉熾盛。財物豐饒,多臣民故,則多財物;多財物故,有大威德;有威德故,則能佈施修行福業,能善持戒。王若如是少於睡眠功德力故,於現在世常得安樂,常有利益,能護國土、能護自身,善人所讚,身壞命終生於善道,天世界中為夜摩王。以少睡眠善業因故。

「『又,剎利王復有一法是二十一,應勤修習,成就相應,現在、未來二世利益。二十一者,謂一切時常不懈怠。不懈怠王,堅固精進,如法修業,隨何所作,一切皆能究竟成就。隨心制御,皆悉屬己,他不能壞、他不能奪。一切國人愛王心意,皆生敬重。其王國土一切皆善,一切具足。若城若村、多人住處,遍滿國內,間不空曠。不懈怠王,堅固精進,有大勢力,如是如是隨何所作,彼彼所作一切成就。何以故?不懈怠故。法時處等,方便具足。不懶怠王,於世間業、出世間業皆能成就,乃至能成涅槃之業,何況餘業。若勤精進而不懈怠,時處方便,所作具足,彼王則勝一切餘人,種種具足。彼王如是世間所作,皆悉成就,如是共智,而復能作。出世間業皆悉成就,出世間者,謂施、戒、智。王若如是常不懈怠,功德因緣,於現在世常得安樂,常有利益,能護國土、能護自身,善人所讚,施、戒、智等猶如香氣,身壞命終生於善道,天世界中為夜摩王。以不懈怠善業因故。

正法念處經卷第五十四

 

上篇:正法念處經

下篇:妙法聖念處經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經咒語文章列表
大藏經·經集部目錄

地藏菩薩本願經

覺林菩薩偈 華嚴第四會,夜摩天宮,無量菩薩來集,說...

【註音版】觀世音菩薩普門品

普門品(日誦式版本)...

【註音版】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廣大圓滿無礙大悲心陀羅尼經

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廣大圓滿無礙大悲心陀羅尼經...

佛為首迦長者說業報差別經

佛為首迦長者說業報差別經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舍衛國...

佛說報恩奉盆經

佛說報恩奉盆經(亦云報像功德經) 闕譯附東晉錄 聞如是...

佛說除蓋障菩薩所問經

佛說除蓋障菩薩所問經卷第一 西天譯經三藏朝散大夫試...

佛說除恐災患經

佛說除恐災患經 乞伏秦沙門釋聖堅譯 聞如是: 一時,...

佛說[木*奈]女祇域因緣經

佛說[木*奈]女祇域因緣經 後漢安息國三藏安世高譯 如...

大樂金剛不空真實三麼耶經

大樂金剛不空真實三麼耶經 開府儀同三司特進試鴻臚卿...

梵摩渝經

梵摩渝經 吳月支優婆塞支謙譯 聞如是: 一時,佛在隨...

佛說報恩奉盆經

佛說報恩奉盆經(亦云報像功德經) 闕譯附東晉錄 聞如是...

【註音版】佛說阿難七夢經

佛說阿難七夢經...

佛說大集會正法經

佛說大集會正法經卷第一 西天譯經三藏朝奉大夫試鴻臚...

佛說阿惟越致遮經

佛說阿惟越致遮經卷上 西晉月氏三藏竺法護譯 不退轉法...

【註音版】佛說戒香經

佛說戒香經...

四明十義書

重刻四明十義書序 圓宗觀道曠遠深絕。必須稟宗匠之開...

佛說除蓋障菩薩所問經

佛說除蓋障菩薩所問經卷第一 西天譯經三藏朝散大夫試...

【佛教詞典】得勝堂

(雜名)天帝與修羅戰而勝,令毗首羯磨作最勝之堂名曰...

【佛教詞典】一切遍處道智力

梵語 sarvatragāminīpratipajjānabala。乃如來十力...

竭誠受持《法華經》得感應

《竭誠方獲實益論》中的再一則,講到受持《法華經》。...

德行不夠,德不配位

古人說有德配位,也說德不配位。 我們說一個人:別人坐...

拓開心量

能夠包容別人,別人就能包容我;能夠幫助別人,別人就...

心浮氣躁、嚴厲苛刻只會讓事情越來越糟

事有急之不白者,緩之或自明,毋急躁以速其戾; 人有操...

相信了佛的話,就省去開悟見道的難關

阿彌陀佛因地為什麼要發願建立一個超勝十方諸佛的淨土...

儒家眼中的孝道文化

孝順父母,是我們的傳統美德。從佛家的觀點來說,孝順...

怕死之心與阿彌陀佛大願相悖

千萬不可懷疑,懷疑即是自誤,其禍非小。況離此苦世界...

81億美元留不住兒子出家的心

馬來西亞第二大富豪安南達克裡斯南擁有81億美元身家,...

不管發生什麼事,莫向外求

整個一心三觀有三個重點:第一個,內觀,就是安住清淨...

聖嚴法師:沒有自我私心的貪

今天我接受新聞的採訪,記者問我:「人的貪心從那裡來...

淨土宗十三代祖師

宋代的志磐法師在《佛祖統記》中,除專敘天台宗以外,...

沒有一顆美好的心靈

佛說:物隨心轉,境由心造,煩惱皆心生。以我觀物,萬...

【視頻】《金剛經》養德禪寺唱誦

《金剛經》養德禪寺唱誦

【視頻】心經台語(妙蓮華唱片)

心經台語(妙蓮華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