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正法念處經卷第四十一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正法念處經卷第四十一

元魏婆羅門瞿曇般若流支譯

觀天品之二十(夜摩天之六)

「爾時,天王牟修樓陀須夜摩天共諸天眾、諸天女眾,無量百千那由他千諸天大眾、諸天女眾,一切皆向山樹具足地處之中伽那山所。一切天眾坐蓮花座普遍虛空,上彼山上。見彼天眾有無量種形服莊嚴,無量種色、無量功德,具足天女而為圍遶。彼山中天,五欲功德受諸快樂。爾時,天王牟修樓陀如是見已,心甚歡喜,共天女眾即便速向山樹具足地處天眾。彼處天眾既見天王牟修樓陀,即爾速疾共天女眾一切奉迎,鼓樂音聲,種種歌舞,生歡喜心,迭互相近彼此和合。遍山頂上,種種歌舞讚歎天王牟修樓陀,共到山上。於彼山上,彼此迭互種種音聲娛樂受樂。彼諸天眾如是受樂,於長久時。上虛空中,見天狗下。如是天狗光明等事,如前所說。爾時,天眾既見如是希有事已,而復更生疑慮之心,有大怖畏,即爾前近牟修樓陀夜摩天王依止附近。有向虛空直視觀者;有先曾聞彼天狗者,離放逸行,共彼天主牟修樓陀誠心禮佛。復有怖畏,入金窟者,有依樹者,此二種天,無勇無力。有天走趣牟修樓陀夜摩天王望歸求救。此如是見,第一希有,生疑慮心。「爾時,天主牟修樓陀見如是已,告天眾言:『汝等天眾為知不知,如此光明在虛空中臨欲墮地?汝等皆來。』其中有天先不知者,則白天王牟修樓陀而作是言:『我實不知。今見如是希有之事,我實不知。』爾時,天王牟修樓陀喚一切天而告之言:『汝等天眾,一切皆聽,我今為說。以虛空中光炎墮地,汝等天眾有怖畏者,希有心者。』

「爾時,如是一切天眾,夜摩天王牟修樓陀為之說言:『汝等皆聽!於我此處在上極遠,復有天眾。彼一切種量色形相、長命業因百倍勝我,是菩薩處第一勝淨。在人中時五種持戒,不孔不穿,堅固不犯,有無量種勝修行故,身壞命終生於善道天世界中。彼天世界,名兜率陀。兜率陀中,若所受樂若諸園林、若諸天女、若諸光明、若色若力、若利智慧、若長壽命、若無量樂或身或心、若所受用資生之具、若天女色,彼十六分,此夜摩天不及其一。彼天功德,非我能說。彼天光明形我此處夜摩天光,如螢火蟲於日不異。若諸光明、若所受用資生之具,一切不及。彼天久時,無量種種受諸快樂。彼天之樂第一可愛,種種諸物,五欲功德種種境界而受快樂,勝於此處夜摩天樂。於長久時,善業乃盡,無常金剛打令碎壞。彼無常法,一切眾生必定皆有,必定種子。不定種子,一切眾生皆悉具有。無常到已,其命則盡,善業盡故,即便退彼兜率天處。一切有為,流動如燈,謂生、住、滅,一切三界,無物不動而是常者。一切皆動,一切終盡,非是常法,無處是常。諸有為法必定退失。是故彼處兜率陀天必當退失,如燈油盡及炷等盡,其燈則滅。燈既滅已,則有闇生;燈生闇滅,燈滅暗生。如種滅已,則有芽生。如是如是,彼業盡故,其命則盡。彼處諸天兜率陀中如是退故,汝等今見彼天已死,以業力故,有如是相。身是無記,雖死而有如是光明,何況復有無量善業所化光明、第一勝上決定善業所化光明。汝夜摩天從今應知彼相如是,彼若未死有何光明?有何威德?有何莊嚴?有何等業?彼不可說,無有譬喻。彼天如是四倍善業之所化作,如是終盡,何況我此三倍持戒,少業所化?汝等皆生夜摩天處,壞脆無常,有為滓濁,是故此天與彼殊絕。彼天如是,猶尚破壞,何況汝等而不破壞?』

「爾時,天王牟修樓陀而說偈言:

「『無常天狗瞬,  燒兜率陀天,
  不自在故滅,  如燈油炷盡。
  業力之所推,  大力十二輻,
  業輪之所轉,  上下不停住。
  取種種境界,  無量門莊嚴,
  以時滿足故,  闇退不自在。
  時節自在故,  草木如是生,
  彼既時到已,  還復乾枯燥。
  天如是時到,  則成就天樂;
  如是復時到,  還退不自在。
  業於時到時,  流轉於世間,
  以時自在故,  樂者還受苦。
  若受樂受苦,  勿信境界常,
  此一切因緣,  苦樂則差別。
  一切皆無樂,  一切業自在,
  苦亦爾無常,  皆是業因故。
  異異諸果生,  有為法流轉,
  欲知此因緣,  應知四聖諦。
  若知四聖諦,  彼必得解脫;
  癡樂境界者,  世間轉如輪。
  善知義知諦,  彼則得解脫;
  不知義諦者,  則無解脫期。
  彼若如是知,  世間無常已,
  則起解脫意,  遮不善業心。』

「彼夜摩天如是怖畏,須夜摩天有無量種無量分別。彼夜摩天王牟修樓陀與法相應,如是說道。爾時,彼天既聞天王智者語已,心各差別。有厭離者,厭生死者,畏生死者,又復心轉喜樂境界。伽那山中種種園林、種種戲處,多有流水蓮花池等莊嚴之處,樹枝所覆,寶藏莊嚴,有種種鳥音聲可愛,有蓮花池種種莊嚴,有大七寶而莊嚴山。多有無量可愛聲觸味色香等種種境界,共天女眾喜樂境界,愛樂成就,忘前厭離,不復憶念。

「又諸境界初樂後苦,共天女眾,如是境界而受諸樂。彼山處故,心之獼猴,以自在力於中受樂。又復天眾皆共天主牟修樓陀相隨而還,有乘空者,坐蓮華者,有乘無量莊嚴處者。所謂有天乘孔雀者,乘白象者,有乘鵝者,乘鴛鴦者,有如是等種種異乘,天女圍遶若歌若舞,種種樂音,如天相應。在其天主牟修樓陀大王之前,向戲樂林牟修樓陀天王住處。種種深心,生意覺知,有厭離者,有放逸者。如是種種遊戲境界,而受快樂。戲樂林中地處諸天如是差別,種種不同。若復彼處山樹具足地處住天,在伽那山頂上而住。彼種種意,嬉戲受樂。其中有天生厭離者。如是種種無量分別無量境界而受快樂。如是無量境界受樂,心不厭足,如是乃至善業樂因盡爛壞失,於彼天處業盡而退。如是退已,種種業繩之所繫縛,生於地獄、餓鬼、畜生。若生人中,常在樂處,諸根具足有善智慧,第一大心、第一大富,為一切人常所供養,端正好色,若為人王、若為大臣。以餘業故。

「又彼比丘知業果報,觀夜摩天所有地處。彼即聞知:復有地處名廣博行。眾生何業生彼地處?彼見聞知:若善男子近善知識,信業果報,心意正直,隨順法行,受持禁戒,正見不邪,修正見行,常近耆宿,於佛法僧生清淨信,信於生死,常一切時善攝諸根,不著境界怖畏生死;知愛別離、生老病死,恩愛聚會、恩愛離別一切皆知;於五聚陰識知其過,常勤精進,順行善業,離惡知識;常一切時樂聞正法,聞已思惟,思已知義,攝持在心,知離欲味;常不殺生、常不偷盜,如前所說。復舍邪行:於婦女根,眼不樂見;於其歌舞莊嚴音聲,聞已不味;於畫婦女若見若聞,無不善念;夢見婦女,覺已不樂,不生愛念;不多行欲,常正觀察,舍離邪淫,棄於欲事如毒無異。彼人如是功德相應,常行善業,恆有善念,離垢染心,持戒普淨,善護禁戒。彼人如是,身壞命終生於善道天世界中,在夜摩天廣博行處。

「彼三功德樂修多作,愛樂淨戒,持戒得果,生於彼處。才生於彼,即聞天鳥種種音聲第一可愛,如跋求聲。鼻所嗅香,本未曾有第一天香,嗅彼香已,生第一樂。身所覺觸本未曾得,心意清淨而不濁亂。如心迴轉,正相應故,則生歡喜。味亦如是,有種種味本未曾得。彼天如是六識之身前受樂已,如是思念:『此何世間?我住何處?此處一切皆悉可愛、皆悉可樂,與本皆異。此處世間見一切色,無量好色。』復見自身所有光明勝日光明,離肉骨污、離諸不淨、離影離睒、離脈離筋、離大小節、離於堅觸。身體柔軟,普身諸分一切皆軟。離於疲惓,自所念行若來若去皆無障礙。離於求索、離身傴曲。彼此迭互不相憎嫉。身體雜毛頭髮皆旋,一一毛旋,眼所對矚,無有妨礙。境界不劣,離於諸障聲觸味香。身不增減,不變不老,恆常有力。天女妬嫉、怖畏怯弱一切皆離。身自具足,離求莊嚴,離求財物,於諸天女離攝取過。復何所離?於園林中處處遊行無所怖畏,離怨家畏、離不淨畏、離於知足。見自己身,則生愛樂,念念增長。天無量種諸境界樂,如所悕望,有樂皆得。

「悕望樂已,以少智故,心如是疑:『我何處來?我此身者為是何身?此是何處?此處何名?』彼如是疑,心中思量。譬如醉人或有睡人,夜有四分,三分已過,從睡而寤,於良久時,彼心疑念:『我是何人?我何處住?』少時思念,爾乃得知。如是如是,始生天子於良久時,心思惟已,然後乃知我人中死,來生此處。彼天如是於人中時,持戒熏思,如是相似生於天中。

「若閻浮提不樂境界,在彼天處初生之時,亦不喜樂。何以故?本熏思故,時彼如是。始生天子於良久時,如是覺知我在天處,以善業故天世間生。若人如是,於人中死生於天中,彼持戒來,猶故如是不著境界。如是後時,天上退已,生於人中,本天上時所習熏故,有相似相;如是人中以熏思故,後時死已,生於天中,不樂境界、不近淫欲。時彼如是,始生天子以持戒故,雖生彼天,不近境界。以餘業故,令心如是不樂境界。

「若出地獄生天中者,彼生業故,在地獄中難可得出。餘善業故,以少願故,得出地獄生於天中。以在如是苦惱處來,生在天中得樂即著,心生歡喜,又多瞋恚。喜樂園林、流水河池種種蓮花,勝愛樂心嬉戲遊行。彼於飲食,愛樂心強,彼意相續之所熏故。

「若出餓鬼,有餘業故生天中者,意相續熏,樂食心強,愛於飲食,常處於冷,多樂婦女。彼熏意故。

「若出畜生,有餘業故生天中者,則多飲食。如畜生中多食多飲,生於天中,亦復如是多食多飲、少飲多食,愛慾心強。以意相續熏故如是。

「若無色界四處退已,生彼天者——以本修得三摩跋提,是故生彼無色界中四地處生,業盡故退,生彼天中——如是本意相續熏故,如是愛觸味色香等如是得已,而復不樂。以心寂靜不多亂故,彼熏心故。若於色界,依止初禪,如是乃至依止四禪。彼禪盡故,退生欲界,如是本意相續熏故,有下中上,心樂坐禪。境界樂心,少而不多。

「若欲界天,欲界中退,還生欲界,以生業故。如是二道作眾善業,若天、若人如是二種,欲天中退,還生欲天。作善業故,唯欲界中。一切諸天二種業熟,除淨居天。彼淨居天非生業熟、非餘業熟。如是業風常吹一切世間眾生,令其流轉,心羂所繫,亦為種種業羂所縛,無量百千異心信解、無量分別,次第相續,於五道中流轉常行。

「爾時,如是始生天子如是觀察、如是思念,然後乃知:『我於某道退來生此。我人中退而來生此,受生業故。』彼如是知彼業故生,若餘業生,如是亦知。以何因緣知此天子非餘業生?若餘業者,久時因緣,或一百劫能與果報;有一千劫或百千劫,少天眼者不自見知。本過去生久遠之業因緣生此生業生者,則知來處。

「彼如是觀生因緣已,心生憍慢,未久之間,善業熏故,於境界中生愛著心,有無量種。彼天爾乃如是念知:『我今在於夜摩天中,名廣博行地處生已。』即生心時,諸天女眾而現在前。以善業故,彼天女眾速來圍遶。以彼天子善業力故,天女來至。若彼天女生來久者,則不羞恥,近欲抱之,遶彼天子,共園林中而受諸樂。以善業價得彼天女種種功德,第一可愛,而共受樂。於彼地處有好山林、蓮華河池、澗谷流水,有好平地、有好金窟,樹枝之舍,無量百千種種諸鳥,種種音聲。無量百千天女之眾迭相圍遶,在如是處歌舞遊戲。彼處園中有七寶鹿處處遊行。如是種種眼所見者皆悉可愛。彼處有山,名為廣少,彼山之峯七寶光明,種種莊嚴,種種寶石雜雜間錯。有蓮花林皆是七寶,在園林中多有河池,如是種種莊嚴之處。以善業故,妙色莊嚴,於如是處歌舞遊戲種種受樂。

「彼天如是同受樂已,有於水中而遊戲者。如是種種欲,到地獄、餓鬼、畜生。以善業故,戲樂不止。彼諸天等自於身中,示一切天業相名字。若天前世作何善業?何心作業?於何時作?何因緣作?何生處作?此如是等,於下中上福田具足、財物具足而作善業。彼一切相,於自身中見其名字。譬如明瞭善書畫者,各各別處,隨其所作,歷然分明。如彼名字,此天如是。善業畫師於業地處,一切善業皆悉普畫。善業彩色善淨光明,見則極愛,畫作彼天,一切樂見。如彼善業巧畫之色,如是而生。彼天之身以有如是畫字相現,百倍嚴勝。譬如第一百煉真金,或復其餘赤蓮花寶或青色寶,於如是等種種勝寶,端嚴可愛,彼天身相百倍端嚴。如是畫相,自眼不見。何以故?以在頷下嚥上相故,是以不見。若彼天子心未放逸,則便更互相見此相;又善業因,如是更互相見此相。彼廣博行地處之天,如是希有。

「彼天復有希有之相,如咽之相,額上亦爾。以善業故,有如是相。種種業畫,種種色相。所謂相者:云何而退?於何時退?如是退已,當生何處?彼種種色,種種畫相,彼天額中皆悉具見。此希有相,是業所作。彼天身上,如是字鬘種種雜雜,如是端嚴。如餘異處所有諸天,種種華鬘莊嚴身首端嚴殊妙,此相莊嚴亦復如是。

「又彼諸天復有善業果報成熟,自業畫身,共諸天女種種畫身勝莊嚴者,受諸快樂。無量種種園林之內,於廣博行地處之中遊戲受樂。既受樂已,復向一河,河名善雜。彼河從於雜愛山峯流出而來,故名善雜。有種種寶莊嚴彼河,無量鳥眾種種音聲,多有無量種種異樹莊嚴彼河。有種種花,其華雜色有百千分異色不同,莊嚴河岸,無量天女近彼河岸遊戲受樂。又復更有殊妙河水,名為雜河。此河從於雜色崖岸山峯流出,故名雜河。如是雜河,若天近之,於本生處則能憶知。彼天若從地獄中來到彼河岸,則便憶知。既憶知已,有極可愛五欲功德皆悉具足,有諸天女心甚歡喜遊戲受樂。

「以心憶知曾受苦惱故,於樂事一切皆忘,如是厭欲而說偈言:

「『地獄熾火中,  苦切甚大苦,
  我等惡業盡,  皆來在此處。
  業善果亦善,  諸功德莊嚴;
  業惡故果苦,  必定如是受。
  我於苦樂中,  輪轉生死處,
  業風吹令轉,  猶如海中波。
  若有心作惡,  喜樂惡事者,
  彼不善行故,  因緣墮地獄。
  得脫彼地獄,  來生此天處,
  忘彼處苦已,  而復行欲樂。
  此境界流轉,  苦樂如梁繩,
  而心甚堅[革*卬],  受苦不厭惓。
  此彼岸和合,  諸根之所誑,
  為愛羂所縛,  一切流生死。
  出地獄生鬼,  出鬼生畜生;
  出餘畜作龍,  出龍生三處;
  業如是常行,  世間轉如輪,
  以久來習故,  猶不生疲惓。
  愛樂龍宮殿,  不樂地獄苦,
  流轉於有獄,  有樂不樂處。
  千缽頭摩苦,  百億缽頭摩,
  如是時受苦,  癡故不厭惓。
  三界皆無樂,  普遍一切苦,
  眾生為癡誑,  而不生厭惓。
  如是受苦已,  癡故造苦因,
  由因故有果,  如果從種子。
  境界所迷心,  勇健有大力,
  眾生調彼心,  令彼時寂靜。
  彼心調伏已,  一切界轉行,
  輪迴於三有,  不能見真諦。
  如以風因緣,  令海水波動;
  如是因緣心,  令世間常轉。
  眾生著婦女,  為苦樂所執,
  不到於善地,  無苦惱之處。
  若憶知苦時,  則生厭離心,
  既忘彼苦惱,  還著樂放逸。
  若有能憶知,  地獄苦惱者,
  如是天中樂,  猶如小微塵。』

「彼天皆憶本曾生處。諸有近彼雜色崖岸山峯所出雜河岸者,則皆憶知本曾生處;若離去者,於本生處一切皆忘。彼復於苦心既忘已,忘本生處;忘本生已,而復樂著種種境界,有無量種無異相似可愛聲觸味色香等天妙境界,如是受樂。

「既受樂已,而復更向名久欲山。彼久欲山普皆可愛,有第一河蓮花水池,其水清淨,圍遶彼山。鵝鴨鴛鴦在彼河池而為莊嚴,種種金寶為河兩岸,水流之聲有種種音。彼山之中如是等河,其數一萬。種種樹林,種種眾鳥而為莊嚴。彼諸河中,四河最勝,所謂四者:一名速流;二名金鬘;三名毘琉璃水;四名樂漂。是名為四。爾時天眾自業果熟,一切如是生歡喜心,種種衣服莊嚴其身,遊戲受樂,向速流河。近彼河岸有長妙花極大樹林,名無量樂。其花開敷,其枝密覆間無空處,無量百千種種色花。有流水池,種種諸鳥,鳥身皆是種種雜寶,眾鳥音聲處處遍滿。彼速流河第二岸邊有蓮花池,彼池名曰醉蜂巡行。如日初出赤色蓮花在彼池中以為莊嚴,如是蓮花有第一香普覆池水。彼河二岸,一有樹林,一有花池。彼河長量五百由旬,廣五由旬,其水普清,水中生花遍覆其水,花葉雜色若干種種,有第一香。彼如是香遍五由旬。爾時,彼處如是諸天隨心所念,有天在於園林中者,有天在於蓮花中者。如心所念遊戲受樂,與天女眾彼此迭共歡喜受樂。自有光明。以善業力在彼處生。彼速流河於兩岸邊,廣博行天種種遊戲而受快樂。如是一河。

「彼金鬘河從山峯出,彼山名衣。又衣山峯復出此河,此金鬘河甚為可愛,河在衣山猶如金鬘,故名此河以為金鬘。彼金鬘河如是功德,所謂其水悉是天酒,遠離酒過,第一善香,味色觸等皆如心意,一切具足。有所憶念,不妨不亂。爾時,彼天共諸天女飲如是酒,復受勝樂。彼一一天皆有無量諸天女眾之所圍遶,心意樂著五欲境界,五樂音聲,稱情美妙。共諸天女,隨心所念如意自在,金鬘河邊成就無量種種勝樂,於境界中心不厭足。又復歌舞種種遊戲受諸快樂,從一山口至一山口,從一山峯至一山峯,從一河岸至一河岸,從蓮華池至蓮花池,從園林處至園林處,從樹根下至樹根下。如是種種諸處受樂,既受樂已,次復往向毘琉璃水第三河所。

「毘琉璃水第三河中,其水清淨如毘琉璃,彼處多有毘琉璃樹,又復多有毘琉璃鳥在彼水中。其水波鬘,其沫如笑,淨潔清水徐流不急。其水極深,有妙音聲。善業力故,毘琉璃水如是緩流。天欲受樂,有心念時,到彼河中,境界渴故,種種愛貪。彼天受樂不在一處,有在河岸而受樂者,有在水中而受樂者。共諸天女第一嬉戲而受快樂。彼諸天眾皆悉乘鳥,從一水波到一水波處處遊行,從一水漩入一水漩,從一迴波入一迴波。有入水者,入已復出,更入急處。又復彼天從一蓮花入一蓮花,又復從一優缽羅林更入其餘優缽羅林。如是遊行百到千到,成就樂受,不可譬喻。又復彼天善業力故,境界寂靜,毘琉璃水清淨之處,見業果報。若其有天持戒淨勝、若智慧勝,彼則能見本何因緣,如是作業得生彼天毘琉璃水清淨之處,一切皆見。以何因緣如是心生憶念往事?以前世時,於福田中有清淨心深生信故。

「彼一切天一一各各作如是心:『我境界力如是動轉,五欲之水在愛河中,如是漂我,令我不覺。無常退至,我於此處必定當退。如過去世所作業相,生此之因自咽上現。』彼天既見如是相故,知過去世作如是等善業因緣,來生此處,如是受樂。若彼業盡,於此天上必定當退。如是念已,彼此迭互相向而說。

「復見五道怖畏之處,見怖畏已,彼一切天各生厭離,毘琉璃水河岸邊處而說偈言:

「『若過去修善,  為善人所愛,
  今此天處受,  念念向盡去。
  彼盡已則退,  天中善報處,
  一切樂因緣,  皆如是盡滅。
  既入無常手,  一切皆破壞,
  若法無常者,  令一切皆貪。
  如是無常法,  能與一切貪,
  愚癡少智者,  貪著於欲味。
  癡不覺知過,  如今波迦果,
  色聲等繫縛,  愛故受苦惱。
  惡業迷眾生,  令不得自在,
  以迷惡業故,  則受惡業果。
  諸著欲味者,  欲害如毒果,
  著欲不知足,  故墮地獄中。
  常樂行施戒,  施戒福成就,
  若常如是行,  彼則生天上。
  持戒常修行,  舍離不善業,
  恭敬修威儀,  彼則生天上。
  愍眾生安慰,  深信於佛法,
  攝心寂靜者,  彼則生天上。
  若於怨家所,  慈心離瞋垢,
  常寂靜心者,  彼則生天上。
  若心中無瞋,  彼善而無惱,
  勇善調伏者,  彼則生天上。
  常實語持戒,  而不多言說,
  知堅知不堅,  彼則生天上。
  若不樂世間,  厭離老死法,
  常樂於涅槃,  彼則生天上。
  若樹下塚間,  如是山谷等,
  常一心禪者,  彼則生天上。
  知時敬父母,  不近惡知識,
  常行慈心者,  彼則生天上。
  不樂聚落城,  及戲處道行,
  一處住知足,  彼則生天上。
  若善自觀身,  常見其不淨,
  知自身如是,  彼則生天上。
  若能知法網,  種種法網知,
  不喜樂生死,  彼則生天上。
  若覺知諸法,  無量種種生,
  雖見不喜樂,  彼則生天上。
  心念念如幻,  如乾闥婆城,
  若調伏此心,  彼則生天上。
  若諦知一相,  或善知二相,
  心於欲厭離,  彼則生天上。
  於他妻如母,  於一切如父,
  若如是平等,  彼則生天上。
  若恆離兩舌,  常樂和合他,
  心不慳而直,  彼則生天上。
  於他一切物,  皆如土塊等,
  自生知足樂,  彼則生天上。
  若於夜於晝,  常能離懈怠,
  勤行精進者,  彼則生天上。
  若離慢貪瞋,  復離於懈怠,
  如是舍離者,  彼則生天上。
  恆不樂五塵,  五塵不破戒,
  常護戒智者,  彼則生天上。
  若能知四取,  四諦亦如是,
  智者如是知,  彼則生天上。
  若知苦苦報,  亦復知苦沒,
  如是諦見者,  彼則生天上。
  若得衰惱己,  而不舍於法,
  是攝受法者,  彼則生天上。
  若著壞色衣,  及著糞掃衣,
  善心不行惡,  彼則生天上。
  若一切時禪,  常有出世心,
  恆樂空閑處,  彼則生天上。
  若美若不美,  隨他之所得,
  心不喜不瞋,  彼則生天上。
  若著麁鄙色,  塵土糞掃衣,
  如是衣知足,  彼則生天上。
  若床若地樓,  或復在餘處,
  不生苦樂心,  彼則生天上。
  於眼所見色,  青黃赤白等,
  若如實諦見,  彼則生天上。
  若聞愛不愛,  二種聲不樂,
  心正不動亂,  彼則生天上。
  調伏於六根,  而不樂境界,
  攝心不動亂,  彼則生天上。
  如是大饒益,  恆常受快樂,
  若一切皆作,  彼則生天上。
  如一切業行,  是則為最勝,
  行無垢法者,  彼則生天上。
  若知於業報,  而能作業報,
  於苦常怖畏,  彼則生天上。』

「彼天如是頷下嚥中見諸相已,極大怖畏已說此偈。於河岸邊共諸天眾,本性放逸,以本業故,於咽中現。若至餘處,則不復見。若有因緣,則便見之;若無因緣,雖有不見。何以故?以一切法因緣生故。

「又復彼天本性放逸,性放逸行,離久欲山,復向餘山,山名寶圍。歡喜心故,種種莊嚴,現在生欲,能牽其心,不計未來所有諸畏,以根搖動不寂靜故,於彼天中受第一樂。歌舞喜笑,種種遊戲,於河岸邊,種種樹枝,諸花具足,彼處多有常歡喜鳥。

「復有寶山勝寶圍山,無量百千分分之處皆悉具有,雜寶間錯。而彼諸天悕望樂故,欲往見之。時彼天眾遙見彼山光炎圍繞,如穿虛空,光炎上出,天不曾見。忽爾見之,彼山光明青黃赤紫普萬由旬。又復如是雜寶光明,出勝其餘無量寶山所有光明。如須彌山所有光明,能壞一切其餘諸山所有光明;此寶圍山所有光明,能壞其餘寶山光明,亦復如是。彼寶圍山眼若看者,能令眼樂。又復第二能與耳樂。所謂種種河池之聲,有孔雀等七寶翅鳥種種音聲,有如是等無量種鳥種種音聲。彼有寶樹,樹有鈴網,風吹出聲,其聲美妙不可譬喻。寶圍大山以如是聲,能令耳樂。彼寶圍山又復能與第三根樂,而彼天眾猶未至山,謂:彼山中從無量華出無量香,令天鼻樂。彼寶圍山如是能令第三根樂。彼寶圍山又復能與第四根樂,所謂能令舌根得樂。色香味酒能令豐足,種種美果皆令飽滿。彼寶圍山又復能令天身皆得無縷衣觸。無量衣服皆甚柔軟,復有冷風隨念樂觸,以吹其身。彼大寶山如是能與天之快樂。彼天五根如是受樂。如五根樂,意亦如是得第一樂。此寶圍山於一切根皆令得樂,如是饒益一切天眾。

「爾時,彼天既到如是寶圍山已。彼寶圍山光炎圍遶,出無量種炎光明圍,多有無量百千蓮花流水河地以為莊嚴,金毘琉璃、青色妙寶、白銀寶等種種雜雜百千莊嚴。彼天既見如是山已,本性自樂,見彼山故,百倍受樂。共諸天女,迭互各各更相受樂,生歡喜心,勝勝悕望,意甚欲見。彼寶圍山窟窟谷谷處處皆有蓮花池林。從一山峯至一山峯,從河至河,須陀之處。從一寶林至一寶林,處處遍見種種鳥眾,復聞其聲,五樂之音,遊戲受樂。彼天眼耳鼻舌身等五種境界,一切可愛。彼根聲觸味色香等,各各勝妙,如是諸根於境界中一一受樂。

「如是境界愛放逸故,現在世中若苦、若樂,過去世時若苦、若樂,皆悉忘失。如前業果種種字畫,於其咽中先所見者,一切皆忘。如是遊戲種種受樂,是故皆忘本所作業。

「彼天勝妙寶圍山峯,名淨無垢。如是無垢清淨之處,見行殿塵。天在殿行,殿所行處有妙寶塵。彼清淨處尚見殿塵,何況其餘天身等物。種種莊嚴、可愛身色,業盡所作,有異異種。若此天眾命盡故退,何業所作,以善業力,咽中字畫如是皆見。彼初見已,不生厭離。何以故?以愚癡故。初得欲味,即便樂著,不生厭心。彼愚鈍天,若為他示或自覺知,見彼欲過,即便覺知事至怖畏。

「彼天如是貪著欲味,見其過患,則於後時,悔火所燒。『云何我本不舍此欲,如毒刀火?此欲乃是地獄、餓鬼、畜生之因。我今以此欲因緣故,必墮地獄、餓鬼、畜生惡趣之中。』如是後時,悔火所燒。若修心者,則於欲味不生味樂;見欲過患,則於彼欲不味、不著。知欲過故,以有智慧見彼過故,後則不悔。若不悕樂彼欲境界,失不憂者,本修心故。

正法念處經卷第四十一

 

上篇:正法念處經

下篇:妙法聖念處經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經咒語文章列表
大藏經·經集部目錄

【註音版】大乘離文字普光明藏經

大乘離文字普光明藏經...

十小咒註音版

1、如意寶輪王陀羅尼 南(nan)無(mo)佛(fo)馱(tuo)耶(...

佛說阿難問事佛吉凶經

阿難說:「聞如是。」 阿難白佛言:「有人事佛得富貴...

【註音版】梵網經菩薩戒本(誦戒專用)

梵網經菩薩戒本(誦戒專用)...

文殊師利問菩薩署經

文殊師利問菩薩署經 後漢月氏三藏支婁迦讖譯 舍利弗前...

普達王經

普達王經 失譯人今附西晉錄 聞如是: 一時,眾祐游於...

佛說賢者五福德經

佛說賢者五福德經 西晉河內沙門白法祖譯 聞如是: 一...

思益梵天所問經

思益梵天所問經卷第一 姚秦龜茲國三藏鳩摩羅什譯 序品...

【註音版】佛說造塔功德經

佛說造塔功德經...

淨土法語

夫修行法門,乃如來對病之良藥也。藥隨病廣,數逾恆沙...

得道梯橙錫杖經

得道梯橙錫杖經 失譯人名今附東晉錄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

摩訶般若波羅蜜大明咒經

摩訶般若波羅蜜大明咒經 姚秦天竺三藏鳩摩羅什譯 觀世...

佛說鞞摩肅經

佛說鞞摩肅經 宋天竺三藏求那跋陀羅譯 聞如是: 一時...

右繞佛塔功德經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與大比丘僧及...

【註音版】佛說六門陀羅尼經

佛說六門陀羅尼經...

佛說大乘大方廣佛冠經

佛說大乘大方廣佛冠經卷上 西天譯經三藏朝散大夫試鴻...

禪門要略

夫人修禪學慧法門。先明方便。後明正觀。方便者凡有五...

【佛教詞典】允文

(805~882)唐代僧。秀州嘉禾(浙江嘉興)人,俗姓朱...

【佛教詞典】最極微細縛

【最極微細縛】 p1155 瑜伽九十一卷十一頁云:復次若由...

往生西方,如出糞坑監牢,何可怕死

我們在世間,猶如蛆在糞坑裡,囚在監牢裡,苦得了不得...

珍惜在娑婆世界修行的善緣

華光開敷遍身如來身邊有兩位小菩薩,一位叫美音菩薩,...

婚外情的六種結局

如果能夠早一點智慧地想一想它的結局,也許人世間的許...

一切唯心乎

云何是心?曰十法界是。云何是十法界?曰地獄,鬼,畜...

有時解釋,反而會增添煩惱

生命只有一次,何必忙著為自己解釋語言雖十分通俗,但...

淨界法師:大乘百法明門論

第一講 第二講 第三講 第四講 第五講 第六講 第七講 第...

誦《金剛經》要把握三個「觀」

用虛幻觀來看待問題 人在這個世界上的經歷就是一場夢,...

一切眾罪中,殺生最重;諸善行中,護生第一

佛言:世間第一惡行是以殺生為主,兼攝餘惡。一切眾生...

念佛和誦經前是否應先上香

問: 念佛號和誦經前是否上香?如果時間緊先不上香,...

極樂六塵皆說法

又,若據法所顯義,則無非佛事。如香飯光明等,當知法...

至誠禮敬佛陀的頻婆娑羅王

從前,佛陀在誐耶山頂,度化迦葉兄弟三人及其弟子千人...

臨終能否捐贈器官

所謂菩薩一切悉舍,吾人臨終是否可將色身各器官,捐贈...

【視頻】《佛說灌洗佛形象經》風柯月渚讀誦

《佛說灌洗佛形象經》風柯月渚讀誦

【視頻】除夕上大供(平興寺唱誦)

除夕上大供(平興寺唱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