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正法念處經卷第四十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正法念處經卷第四十

元魏婆羅門瞿曇般若流支譯

觀天品之十九(夜摩天之五)

「牟修樓陀夜摩天王如是呵責,既呵責已,復共無量百千天眾,皆悉從彼赤優缽羅相隨而出,向餘山峯。其峯名曰一切觀察,五百由旬,七寶莊嚴,流水河池,園林眾華、鳥眾莊嚴,有無量種功德具足。牟修樓陀夜摩天王為欲遊戲受快樂故,上彼山峯。一切觀察妙寶山峯種種可愛,所謂其根有妙水池名為愛見,圍遶山峰。於彼池中,有名角峯,出在水中,七寶為節,節如臂釧。彼七寶節有勝光明,狀如竪臂,五百由旬。又其頭上七節枸欄,周匝而有,所謂七者:一、金枸欄;二、銀枸欄;第三枸欄是毘琉璃;第四枸欄則是青寶;第五枸欄則是車璩;第六枸欄,赤蓮花寶;第七枸欄,金剛妙寶。如是諸寶以為間錯,有如是等妙寶枸欄而圍遶之,周匝端嚴甚可愛處。多有天眾、多天女眾第一妙色,可愛音聲,如是莊嚴,如是殊妙。

「爾時,天王牟修樓陀共多天眾、多天女眾,乃至無量百千之眾,如是共到一切觀察山峰之所。既往到已,見彼山峰諸天眾已,而說偈言:

「『夜摩一切處,  此高如舉臂,
  恆於一切時,  多饒諸天眾。
  光明端正山,  七寶所莊嚴,
  有清淨流水,  有蓮花池遶。
  園林甚可愛,  多饒諸鳥鹿,
  此峯池中出,  極高穿虛空。
  此處天常樂,  天鬘自莊嚴,
  歌舞心歡喜,  天女極甚多。
  五樂音可愛,  覩者心樂見,
  此峰甚可樂,  周匝光明圍。
  以所作善業,  三種持戒因,
  天眾依此峯,  遊戲受快樂。
  我久依此峯,  遊戲受諸樂,
  此是欲樂地,  善業之所化。
  此處凡癡天,  有已退今生,
  放逸行眾生,  如羊屠者殺。
  自死不覺知,  如羊不怖畏,
  若天覺知死,  不應行放逸。』

「牟修樓陀夜摩天王如是既見一切觀察妙山峯已,見多無量百千億數那由他天、諸天女眾種種境界,心意受樂。諦見諸天業果報已,復觀諸天行放逸行,為愛所漂,未知厭足,諸欲熾火之所燒然。既見如是愚癡天已,心生憐愍,已為說偈。復更前入一切觀察山峰之中,自業受樂,定業所牽,心搖動故。復與百千諸天女眾,如是相共入彼樂處。彼處舊天既見天王牟修樓陀,即便奉迎,有住空者、有以眾香自塗身者、有在鳥背堂中住者、有共天子而前奉迎牟修樓陀夜摩天王乘空行者、有作五樂音聲迎者,如是種種異異莊嚴,各各奉迎牟修樓陀夜摩天王。爾時,如是一切天等在上空中,以諸花香皆悉下散牟修樓陀夜摩天王,散已前近。復有餘天以金樂器出妙音聲,並復歌讚,亦復前近牟修樓陀夜摩天王。復有餘天手執花鬘,彼花之香,聞者欲發,住在空中,天風所吹,其衣搖動,漸漸前近牟修樓陀夜摩天王。復有餘天住虛空中,妙聲讚歎牟修樓陀夜摩天王,漸漸前近。有如是等無量異天,種種異異殊勝莊嚴,有種種色——以作業時有下中上,色莊嚴等亦復如是有下中上——一切皆向牟修樓陀夜摩天王各各奉迎。爾時,如是一切天眾皆悉讚歎牟修樓陀夜摩天王,迎已俱到一切觀察山峯上已。天王力故,諸欲功德,五境界樂有無量種,一切增長,以善業故。

「爾時,天主牟修樓陀共諸天眾在於園林妙蓮花池,成就無量種種諸欲,漸次更上一切觀察山峰之上其餘地處。既到彼已,善業力故,即便得見惡道門開,見有天女時至欲退。彼欲退故,先九相現,所謂:一者皮緩太軟,以其皺故。二者身動。以身動故,頭上著花,離散墮落。復有第三退相已現,謂:著赤花在頭則黃。復有第四退相已現,謂:有風來吹其衣服,無縷之衣則如縷成,如人衣觸。復有第五退相已現,謂:空中飛則生疲倦,地行亦爾。復有第六退相已現,謂:身汗水本清,今濁。復有第七退相已現,謂:至樹下取花取果,樹枝則舉高不可得,則不能取。復有第八退相已現,謂:天子來共行欲者,則見天女色丑無媚。復有第九退相已現,謂:有風來散其頭髮,令不柔軟,觸則麁澁。此退相現,天數十日,於人中數經二千年,猶故不退。

「彼退天女復有二種退相現已,則到退時。所謂一者:欲心則多,不能暫住。所謂二者:在遊行地,地不柔軟,下足不容,舉足不起;獨不能住,喚餘天女言:『我煩悶,共我住此。』彼退天女又復更有退相已現,所謂相者:脣動不住,無語因緣而動不止。彼退天女又復更有退相已現,所謂相者:先來歌舞,音聲皆忘。本始生時歌舞音聲無有教者、不從他學,以善業故自然皆知;如是退時,善業盡故,一切皆忘。彼退天女又復更有退相已現,所謂相者:若前往近蓮花池水、若河流水,則於水中見欲生處,隨於何道欲生之處見彼身像。彼退天女又復更有退相已現,所謂相者:身著莊嚴,若是瓔珞、若是釧等,一切皆重。彼退天女又復更有退相已現,所謂相者:隨何處坐,坐處皆變。若坐金處、若毘琉璃、因陀尼羅如是等處,彼一切寶皆變為木。彼退天女又復更有退相已現,所謂相者:本見地等,今見皆異。彼退天女又復更有退相已現,所謂相者:普身一切皆悉汗出。如此人中又復更有退相已現,所謂相者:眼見天眾,一切旋轉,如見輪轉,不見天身。一切諸根不樂境界,心作是念:『我今無救。』命欲盡故,於欲生處,如生處見、如彼色見。如前所說,彼退天女命盡退時,後念命盡,心生中有。

「牟修樓陀夜摩天王如是見彼天女退已,生厭離心,既見天女如是退已,而說偈言:

「『婦女縛世間,  誑令長諍懟,
  非法能壞法,  是一切過處。
  為女欲所使,  此天處被縛,
  彼死軍來到,  破壞而將去。
  女以種種戲,  巧誑惑男子,
  能令後時退,  如自業而去。
  蓮花園林山,  若河若谷中,
  多種戲樂已,  天女然後退。
  天女必定退,  必定愛離別;
  丈夫如是見,  猶行欲不止。
  能令世間失,  能多增長愛,
  為此婦女縛,  不可得解脫。
  欲染縛最大,  能縛此世間,
  種種異思量,  更無如是縛。
  無量種欲箭,  傷天者何去?
  女欲使令汝;  破女已得勝。』

「牟修樓陀夜摩天王如是觀察,於退生畏。欲退天女無有方便可救令脫。觀察普遍無量種門,決定退已,復觀餘天五欲功德,受種種樂,於退不畏,如畜相似,作是思惟:『云何彼天死時臨到而不怖畏?』如是念已,自心生怖,而亦不能為他天說。何以故?非時說法,令法輕故。而彼餘天境界受樂,樂境界故,如是非時,不可為說。

「牟修樓陀夜摩天王念死畏已,隨順彼天猶共戲樂,復無量種遊戲受樂。在於如是一切觀察山峯之中,多有種種妙好園林及蓮花池,共諸天眾遊戲受樂。六種愛身喜樂境界,於彼園林蓮花池等無量種處,迭互歌舞共飲共食,若觸香味。如是受樂聞歌音聲甚為可愛。如是受樂,到彼山峯枸欄之所遊戲而行。彼枸欄者是毘琉璃,諸天入中,其身光明一切皆失。彼寶莊嚴,彼毘琉璃寶光明故,皆同一色,所謂青色。諸天既見皆同青色,生希有心,迭互各各如是說言:『如我先見多種殿來、百千殿來,初未曾見如此山峯毘琉璃寶如是光明。』

「爾時,此天如是說已,即諸天中有一舊天,向餘一切後生諸天如是說言:『如我次第傳所聞來,今為汝說,以何因緣,如是光明?曾於過去久遠世時,兜率天王下閻浮提,誠心供養正遍正知。供養佛已,來過此處一切觀察山峯之中,以心憐愍夜摩天故,故留一珠。此夜摩天見珠光明,諸夜摩天知業果報有輕有重,則離慢心。若夜摩天行於非法,見此珠已,知夜摩天與兜率天有勝有負,心如是知:「我於今者成就何樂?我樂光明色量形相於兜率陀則為微劣,壽命亦劣,地處亦劣,業果亦劣。」彼諸天等見彼寶珠勝光明已,則生第一勝歡喜心。若放逸行,則離慢心;若隨法行,增長彼法。以此因緣,兜率天王留珠在此。』

「爾時,諸天從宿舊天聞是語已,則生第一勝歡喜心,於彼寶珠生希有心,意樂欲見。彼一切天相共在彼一切觀察山峯之中,求覓彼珠。以求覓故,一處見之,有一百倍勝光明出,能覆餘珠,令使不現。被覆未開,猶尚如是,何況不覆。所謂覆者:夜摩天珠覆蓋如是大光明珠。彼夜摩天卻餘寶珠,出此一珠,時夜摩天見此一珠所有光明,心則離慢。又夜摩天自身所有一切光明皆悉不現。復觀彼珠,其中則有金書文字,字有偈言:

「『清淨無垢濁,  常隨順法行,
  彼不放逸故,  恆常受快樂。
  若樂若苦惱、  若老若少年、
  若大姓小姓,  死王皆能殺。
  若端正若丑、  若大力小力、
  若獨若有主、  死王皆能殺。
  若王若僮僕、  若俗若出家、
  若堅若軟者,  死王皆能殺。
  若富若貧窮、  若功德若無、
  若男若女等,  死王皆能殺。
  若行若在家、  若水中若陸、
  若在山峯住,  死王皆能殺。
  若睡若[宋-木+悎]寤、  若食若不食,
  能歷亂世間,  死王皆能殺。
  若在下在上、  若在傍廂住,
  時輪無障礙,  死王皆能殺。
  若吉若不吉、  若法非法行、
  若病若不病,  死王皆能殺。
  若惡者善者、  若慳若不慳、
  若放逸若不,  死王皆能殺。
  若地獄餓鬼、  若畜生若人,
  大力不休息,  死王皆能殺。
  若欲界諸天、  若色界天等,
  彼天悉大力,  死王皆能殺。
  若無色界天,  三摩跋提生,
  彼天悉大力,  死王皆能殺。
  有生皆無常,  一切必破壞,
  一切有為法,  破壞則不疑。
  見死力如是,  若見欲過患;
  見愛染語已,  則離生死海。
  初時有味堅,  貪著欲境界,
  由之入地獄,  猶如蛇舌舐。
  見此處退已,  知死王大力,
  心則善調伏,  知心有此過。
  園林山等中,  若在堂中住,
  一切天皆退,  為時火所燒。
  若為境界覆,  癡故放逸行,
  愛羂縛此天,  將入惡道去。』

「時彼諸天大毘琉璃寶珠之中,見彼金書偈句字已,讀已、聞已。若天心有善種子者,見聞是偈,暫生厭離。若迷境界愚癡之天,雖亦見聞,猶著境界嬉戲遊行,受五欲樂,心不生厭。「時彼諸天既見寶珠如是光明,珠內偈說一切世間多諸過患,既見聞已,生希有心。『此勝寶珠如是光明,甚為希有。』而彼諸天自性放逸,種種遊戲種種受樂,無量分別,多受無量境界之樂。彼樂深勝,不可譬喻。

「爾時,彼天復放逸行,多擊種種歌樂音聲,向一水河,河名速流,堅著放逸。見諸境界,其心堅著,無始集來,愛羂所繫牽向彼河,種種樂聲繫縛其心,彼此迭共遊戲受樂。彼速流河多有樹林,蓮花所覆,種種鳥聲甚可愛樂,蓮花之香以熏其水。彼河兩岸饒歡喜天,若歌若舞,彼天迭共勝歡喜心,在彼河岸受諸快樂,五樂音聲平等美妙,有無量種五欲功德而受快樂。彼河水速,故名速流。其河兩岸樹枝間間,鳥在中住,彼鳥即名樹奇間住。鳥善業故,彼此迭共勝歡喜心,利益天故而說偈言:

「『山河如是速,  天如是失樂,
  癡故不覺知,  如是放逸行。
  一切諸眾生,  命樂速不停,
  癡者不覺知,  如生盲於道。
  寧盲無眼目,  不著欲愚癡,
  為樂隨欲行,  趣向地獄去。
  非盲故地獄,  以不知法故,
  是故寧自盲,  不為欲所使。
  欲行不利益,  常誑惑癡者,
  以自心癡故,  而不厭離欲。
  若行於欲者,  無智亦無知,
  不數欲生苦,  而常樂於欲。
  見欲怨如友,  如今波迦果,
  能將向死處,  數數至惡道。
  如一切諸河,  水流無迴者,
  天樂亦如是,  已去不復還。』

「彼鳥如是住在樹中,如業之實,已說此偈。時彼諸天善業修心,聞說偈已,心極厭離,如是思惟:『我今乃於畜生之所,如是聞法,是故得知我放逸行,定入惡道。』

「爾時,彼天既生是心,思惟念已。其中有天離彼河岸,在一處住,而說偈言:

「『一切眾生命,  如水沫不異,
  如河流波動,  少年亦如是。
  一切諸眾生,  盡皆屬老死,
  汝等無心意,  不念不知慮。
  諸有身未壞,  諸有世間淨,
  若心皆作法,  則不入惡道。』

「彼天如是迭互各各心隨順法,如是說偈,如是念法。未經久時,根羸無力,復不思惟,見無量種可愛可樂五欲境界,隨心樂已,為受樂故,行向餘天。彼天如是迷於境界,五境界因常增天欲,在於彼處受天快樂,第一可愛五欲境界,相應受樂。乃至此愛善業盡已,復為業使,生於地獄、餓鬼、畜生。若餘天退,若生人中,第一樂處無諸衰惱,第一富樂,生於第一大種姓中,一切敬愛、一切供養,不怖不病,第一聰明,若他餘人、若奴若婢、若諸作人一切皆愛,常於其人有供養心,得生第一善國土中,不在邊地,生在知法知非法處,五根具足,智慧自在。以彼善業作而復集,聖人所愛,三功德業決定生天。以餘業故。

「又彼比丘知業果報,觀夜摩天所有地處。彼見聞知:彼夜摩天復有地處,彼處名為山樹具足。眾生何業生彼地處?彼見聞知,謂:若有人修行善業,直心正心隨順法行,不壞威儀、不缺威儀,遠惡知識,常生善心;微塵等惡,見則深畏;正見不邪,常正見行,常一切時信業果報,心意正直;身行善業,口意善業,護三種戒,所謂不殺、不盜、不淫。不殺、不盜如前所說。不邪行者:若於晝中見婦女像,心不生念。白日見已,夜不生念。心生知足,於晝行時善攝其心,以知足繩繫縛諸根,念身而行,善護其心,常樂觀察諸界入陰,不樂多語,不於非時入他捨內,不行惡肆,於一切處非時不行,不近惡狗,不常入村、不常入城、若四出巷;不樂常見親舊知識,心不常念;常勤修行智之境界,常正觀察,恆常正念,敬重尊長,常近奉侍。彼善行人如是持戒,身壞命終生於善道,夜摩天中山樹具足地處之中。於彼生已,受無量樂,如印相似,無量種樂皆悉具得。

「有二妙山圍遶彼地,於彼山中有四樹林:一名膩青影;二名無量負;三名一切上;四名清淨負。膩青影林,青色妙寶、青色之樹,金銀為葉皆悉具足,端嚴勝妙不可譬喻。林中殿捨出青光影,遠去遍滿五百由旬,色如青雲。彼後三林——無量負林、一切上林、清淨負林,一一皆有無量種樹、無量種色、無量種形、無量種相、無量種葉,無量種鳥近於彼林。於彼林中有如是等無量種樹,復有其餘種種諸樹,所謂多有金樹銀葉,復有銀樹毘琉璃葉;有珊瑚樹,白銀為葉;有雜寶樹,雜寶為葉。為樹雜故,其影亦雜,其枝普覆地分處處皆悉有水。彼彼地處極為嚴好,蜂眾莊嚴,有妙音聲,多有天鳥莊嚴地處。彼第二林嚴好如是。又第三林多有無量流水河池,其河多有無量諸鳥,種種音聲,所謂孔雀、俱耆羅等,音聲可愛,住可愛處。又第四林多有種種雜色寶樹,園林池水種種蓮花,林影光明。彼諸樹林一切皆如雲母琉璃,若天入中,皆見自身猶如雲母琉璃之色。

「又彼處山有異勢力,若天欲退,死時將至,隨業去處,一切皆見。彼既見已,厭離於有,不放逸行,以見自身異生處故。彼福天子於彼如是功德地生,以無量種善業力故。爾時,得生彼處天子,生在山中,山名伽那。如是天子初生之時,行放逸行,既見退已,生惡處故,始生天子不放逸行。如是攝心,未經久時,更著境界五欲之樂。在於園林蓮花池中,極可愛處,五欲功德皆悉具足,五樂音聲,多有無量諸天女眾之所圍遶,有無量種無量分別,無量諸念。彼山林中,如前所說,以彼天子前善業故,如是種種受五欲樂。

「彼既如是受欲樂已,善業力故,於彼山中則見五種希有色相。何等為五?謂:何生處而來生此,見彼來處;乘何業因而來生此,見彼業因;於何時退,見彼退時;見其退已,於何處生;見彼處生,生彼處已,成就苦樂。見彼苦樂,於他身事亦如是見。彼天眾生復見異時,或見百劫或見億劫自身之事,作如是知:『我曾於此天中而生,雖知生數,不知時數。何以故?以智少故,不能思量彼山勢力。善業勢力故如是見。』

「然彼天子見無量種希有事已,畏生死過,厭離善業,況非福業而不厭離,亦離雜業。以其皆有苦惱過故,以彼雜有多過惡故。如是見已,見彼山中希有事已,於有生死過惡之處,怖畏厭離。於一切時增長無量種種衰惱,見梁繩已,則於餘樂心離不樂。所謂樂者:天中欲愛觸味色香。如是既見觸味色香如見毒飯,不以為樂。彼既如是見無量種天境界樂,憎惡不樂。彼既如是厭離欲已,向餘天說,令作利益安樂之事。彼天如是則善修行身口意等,而行善業。

「所謂法師若能為他說正法者,於彼放逸諸眾生等,具足佛語而為說法,畏放逸行。放逸眾生入於無量境界惡處,為彼眾生說五種畏,所謂五者:生畏、老畏、病畏、死畏、自業畏等。此諸眾生如是作業故,如是得愛樂境界,怖畏離別。此等諸畏若能示他,非為貪物、非諂曲心,亦非悕望供養因緣,而能為他正說佛法。

「復有為他雜說佛法:如己所聞,譬喻相應。畏自少聞、少讀佛語,推時在後,異因譬喻。從他聞來,自思量說,內心貪多種種雜語,推時在後,如是說法。如是因緣,作生死畏。彼於山中見有諸業。

「於如是等一切法中,復有勝者,謂:為父母、尊者說法。復有為於病者說法。為邪見者,令生正見而為說法。為欲死者而說佛法。若見生死無因、無緣,自然有者,是則為之說因緣法。若於生來未聞法者,為之說法。若行曠野、若於海中大船行者、放逸行者、若諸國王、若王大臣、若諸年少行欲放逸種種慢等,令得離故,而為說法。若勇健者能多殺害、若多殺生、放逸行者,為說罪過,遮彼殺生。若樂諍鬪——望生天故,欲取鬪死顛倒見者,為之說法,遮令不作。若常獵者,為之說法,令得捨離。若諸婦女妬嫉之者,為之說法,遮其妬嫉。

「此如是等十二種人,若有能為說法之者,彼人如是真實說法,身壞命終生夜摩天山樹具足地處之中。既生彼已,則於彼處山壁等中見生死業,見已則於一切生死生厭離心。若不為他如是說法而生彼者,一切作業皆悉不見,則於後時,受諸欲樂,遊行嬉戲,五欲功德種種具足。在彼地處聞歌音聲、眾鳥聲音,種種異異色香具足蓮華池中,有無量蜂百千音聲、諸雜音聲。

「既於彼處受諸樂已,復向山中,山上平處在中受樂,第一端正種種功德具足,天女詠天歌音甚可愛樂,色味香等皆悉具足,生大歡喜。復飲天酒,既飲酒已,轉復增長放逸之樂。久行放逸受諸樂已,復向彼山,名遊戲林。普毘琉璃以為枸欄,莊嚴堂捨如火洋金而為莊嚴,種種七寶莊嚴之處。到彼處已,普於其處多饒眾鳥第一端嚴。既到彼處,五欲功德遊戲受樂,未知厭足,心常悕望,不可厭足。如火得薪,為風所吹,染愛凡夫未知厭足亦復如是。何以故?愚癡凡夫於無始來如是流轉,為愛所誑,自境界中根不知足,從本已來,未曾知足。彼堂第一可愛枸欄功德具足,天於其中五欲功德而共受樂,有若干種無量分別,有無量種憶念成就。

「爾時,彼天不放逸行謹慎行者,既見如是放逸行者,心生憐愍而說偈言:

「『如心之所作,  還如是受得,
  善念斷愛慾,  不善令增長。
  若寂靜欲者,  見欲如刀毒;
  癡者不靜意,  見欲生愛染。
  若根若根塵,  此因緣於心,
  煩惱熏心故,  相似流轉行。
  於如是染淨,  勇健者不染,
  畢竟常見色,  云何有別異?
  一切皆如是,  境界心自緣,
  調心為第一,  雜過甚為鄙。
  譬如稻一種,  色相各差別,
  和合種雜生,  心亦如是轉。
  如機關水輪,  轉故有所作,
  心因緣故語,  此世間流轉。
  放逸壞眾生,  心貪著欲味,
  亦常喜樂色,  不覺相續轉。
  影中山林色,  業故亦見身;
  天云何見已,  貪著欲境界?
  若恆常有欲,  終則愛別離,
  如是之欲愛,  智者則不樂。
  何況無常空,  自身如是空,
  於彼苦報中,  癡者云何樂?
  天既退天已,  為惡業將去,
  境界之所誑,  寂靜不可得。』

「若天如是不行放逸,不放逸行。不放逸天為放逸天如是說竟,以自業故,見實色已,於業生畏,復憐愍故,如是已說。如是住彼山樹具足地處之天,有無量種受諸快樂,毘琉璃處,於影像中自見身色。

「又復於彼山樹具足地處住天,更有其餘毘琉璃林或有銀林。彼林有名,有名常影、有名無影。彼常影林是毘琉璃,如是林中,地分柔軟,眾鳥音聲,百蓮華池以為莊嚴,有流水池莊嚴其處,天於彼處遊行嬉戲受種種樂。彼常影林有五大池,池有蓮華、鵝鴨鴛鴦,多有種種跋求之音,迭共出聲,聲甚可愛,受種種樂。於彼水中有風來吹,有種種波令彼鳥身相觸相離。其水清淨離於塵濁。如是眾鳥,蓮花叶中迭共遊行,受種種樂。五華池者:一名樂見;二名水足;三名鳥樂;四者常喜;五名天樂。彼華池中多有眾蜂,無量形色,有無量種百千雜色,飲蓮華汁,無量美味。眾蜂飲已,則出第一勝妙音聲,山樹具足地處之天,聞其聲已,走向蜂所。蓮華池中,彼華池水第一清淨、第一色香。彼諸天眾共天女眾見彼水已,入彼池中遊戲受樂。既入池已,共諸天女在水遊戲,五欲功德種種具足,復行欲樂。彼處如是種種戲樂。又復更有第一勝聲,種種雜聲,所謂歌聲,復有樂聲,復有水聲。種種諸鳥種種音聲,此種種聲迭互相離、迭互相順,不相壞句,合為一音,如是可愛,如是天眾共天女眾如是受樂。如是雜雜音聲既出,異山中天遊戲受樂則不如此。餘處鹿鳥臨飲食時,若聞此聲,即便止食,住耳不動,聽此雜聲;飲時亦爾,停住不飲,聽聞彼聲。餘異地處所有天眾聞是聲已,生希有心,況餘畜生。如是五處種種受樂。爾時,如是山樹具足地處住天,於長久時五蓮華池成就樂已,為飲酒故、受欲樂故,向餘園林。園林名飲,多有天酒滿彼園林,以如是義名飲園林。彼諸天眾善業力故,到飲園林,諸有水池清淨滿者一切皆失,第一香色味等具足,天酒出生滿彼河中,彼酒之香乃至遍滿五由旬內,逆順來去,如天憶念,如是酒生此世間中。

「第一樂者,謂隨念樂,如心憶念得自在者是為最樂;唯此為樂,更無有樂。此隨心念是第一樂,何況復有五欲功德具足之樂,五樂音聲,共天女眾而受快樂。復有隨意自在之樂,種種遊戲受種種樂。彼如是酒,離於酒過,飲已極適,不可得說。彼天如是種種受樂,放逸而行,共天女眾同飲天酒,於長久時愛覆其心。無始集來,如是復集,不能捨離,為愛所誑。彼天如是不知厭足,如火獲薪。如是彼中,山樹具足地處之天,如是思惟:『我於今者上此山頂。』彼天如是迭相憶念,同一心生。如是同心,一切皆共,和合喜心,去向彼山,到已即上。自善業故,第一光焰,向彼山頂,飛昇虛空而上彼山。第一神通上彼山已,五樂音聲皆悉相應,一切所有歌樂之聲普遍山上,復有勝香普熏山上,滿虛空中有妙光明。在虛空中勝耀等光,上彼山上。以天神通上彼山已,見彼山頂有無量種流水河池,蓮華滿中,園林眾華種種具足。彼處多有眾鳥音聲,第一天香。彼山頂上普皆平等,光明遍照天眾上已,共天女眾第一受樂。山上之天,有百天女、有二百者,復有餘天三百天女。自業作故,有少、中、多。復有餘天有少、中、多,有一千者,有二千者,有三千者,如是乃至有二萬者,種種歌舞遊戲受樂,一一園林處處遊行,嬉戲受樂。如是蓮華勝妙林中,眾蜂莊嚴,在彼林中五樂音聲遊戲受樂。彼山多有種種妙寶而為莊嚴,於彼山中處處遊戲受樂而行。彼山之石,一切是寶,殊妙間錯,光明勝日。其地柔軟如閻浮提、瞿耶尼中第一柔軟劫貝敷具綿等之軟,若兜羅綿、若復餘綿如是等綿;又復如餘柔軟之綿,下足則容,舉足則平。彼山頂上如是柔軟。若寶若地、若樹若林、若山之峯,彼一切處第一柔軟。極樂之觸,隨眼所見皆可愛樂。如是山上甚可愛樂,天眾天女在上遊戲,彼此迭共受種種樂,諸欲功德一切具足,受天快樂。彼處如是久時受樂,彼天和合第一音聲,歌舞遊戲種種受樂。

「於虛空中有大光明,猶如天狗,彼一切天皆悉同見。彼勝天者,見大光明,未曾見聞,生希有心。中天見之,不能眼看,以手掩眼,入於樹下。下天見之,不能忍耐,生怖畏故,共諸天女入自寶窟。又復更有大威德天,眼既見已,則能忍耐,諦觀察之,生希有心如是意念:『此是何光?誰有如是勝妙光明?此山如是妙寶光明,如是山中光明具足,此異光照,令不復現,在空如焰。我於昔來,初未曾見。』

「彼更審看見大天狗如是向下,有大光明遍虛空中,如火焰熾,如是下墮。彼天上觀,如大天狗從天而墮,其量長短大小如是如是思量,然後說言:『彼天狗量五千由旬。一切虛空皆悉焰然,不可譬喻。』

「如是如是,次第下來,漸漸近下。彼大勇天亦不能看。何以故?以非彼天眼境界故,不能看彼勝大光明,亦復以手自掩其眼。不久之間,生希有心,還復卻手開眼看之,上觀虛空,見彼天狗漸更近下,一切天眾皆生疑慮,彼此迭互相向說言:『上虛空中,為是何物?甚為希有,在空而墮。』時彼天眾不能決斷,而作是言:『此是何物?』

「爾時,如是未久之間,如是天狗空中滅沒,不知所在。爾時怯天知彼滅已,從窟而出,共諸天女離於怖畏,彼此迭互相向說言:『此希有物為是何物?我心甚疑,令我見之心生怖畏。』如是說已,彼此迭互皆不能決。如是久時,彼此迭互相向說言:『彼是何物?生希有心而生怖畏。』如是山上遊戲受樂復心動已,猶更受樂,受境界樂,種種受樂有無量種無量分別,五樂音聲。於園林中多有天眾共天女眾,無量百千天眾受樂。

正法念處經卷第四十

 

上篇:正法念處經

下篇:妙法聖念處經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經咒語文章列表
大藏經·經集部目錄

佛說月光菩薩經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王舍城竹林精舍,與大苾芻眾,而...

佛說法滅盡經

聞如是:一時佛在拘夷那竭國如來三月當般涅槃與諸比丘...

佛說彌勒大成佛經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摩伽陀國波沙山(孤絕山也)過去諸...

【註音版】楞嚴經四種決定清淨明誨

(印光大師校印本)...

師子莊嚴王菩薩請問經

師子莊嚴王菩薩請問經序 終南山豐德寺律師道宣撰 觀夫...

五苦章句經

五苦章句經(一名淨除罪蓋娛樂佛法經,一名諸天五苦經...

金色童子因緣經

金色童子因緣經卷第一 譯經三藏朝散大夫試鴻臚卿光梵...

佛說甚深大迴向經

佛說甚深大迴向經 僧祐錄中失譯人名今附宋錄 如是我聞...

佛說釋摩男本四子經

佛說釋摩男本四子經 吳月支國居士支謙譯 聞如是: 一...

【註音版】佛說校量數珠功德經

佛說校量數珠功德經...

華嚴經金師子章注

金師子章序 夫龍象之蹴踏於乾坤。開奧藏兮說妙法。蟣...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卷第一 序品第一 如是我聞:一時,...

西歸直指

周安士居士傳 周夢顏。一名思仁。字安士。昆山諸生也...

【註音版】佛說施一切無畏陀羅尼經

佛說施一切無畏陀羅尼經...

大乘伽耶山頂經

大乘伽耶山頂經 大唐天竺三藏菩提流志譯 如是我聞:...

佛說戒德香經

佛說戒德香經 東晉天竺三藏竺曇無蘭譯 聞如是: 一時...

妙法聖念處經

妙法聖念處經卷第一 大宋西天中印度摩伽陀國那爛陀寺...

【佛教詞典】讚佛

讚歎稱揚佛之功德。又作嘆佛。據釋氏要覽卷中載,佛言...

【佛教詞典】界內惑

(術語)三惑中見思之惑,招三界之生死,故名界內惑。...

做慈善並非是佛教的正務

當代有一種觀點,認為佛教要主張做慈善,還說做慈善事...

淨宗八祖-蓮池大師

1.生平 蓮池大師(公元1535一1615年),諱祩宏,字佛慧...

「慳惜財法戒」這個戒很重要

菩薩的律儀戒跟聲聞戒也有所不同,我們說明一下。這個...

修淨業當知的八件事

淨土念佛法門,雖說是上中下三根普被,什麼人都能修,...

永遠佈施歡喜心

現在我講施心,能捨,捨什麼呢?屬於我自己擁有的、屬...

愛別離怨憎會,實在苦不堪言

什麼叫愛別離?相愛的人,結果分手了,這個時候也很痛...

趨吉避凶的方法是什麼

問: 趨吉避凶的方法是什麼? 淨界法師答: 斷惡修善...

要讓孩子吃苦,不要溺愛小孩

現在的小孩都成了家庭的小皇帝,父母、奶奶、爺爺、外...

佛陀開顯出哪些自性的功德

佛陀迴光返照,用清淨的智慧來觀照如來藏妙真如性的時...

隨遇而安,時時快樂

有位心理學家說,年薪兩百萬的人與年薪一百萬的人的最...

發心和正見是所有修證的基礎

我們把整個佛法分成四個主題: 發心,正見,修行,證果...

吃肉是否容易刺激過去的業現前

問: 請問師父,以唯識的觀點,現世還在吃肉的眾生,...

【視頻】《妙法蓮華經》平興寺僧眾唱誦

《妙法蓮華經》平興寺僧眾唱誦

【視頻】《阿難問事佛吉凶經》悟勝法師恭讀

《阿難問事佛吉凶經》悟勝法師恭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