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正法念處經卷第五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正法念處經卷第五

元魏婆羅門瞿曇般若流支譯

生死品之三

「又彼比丘如是觀察:云何眾生有種種色、種種形相,有種種道、種種依止?又彼觀察有種種心、種種依止、種種信解、有種種業,此如是等種種諸色、種種形相、種種諸道、種種依止,譬如黠慧善巧畫師、若其弟子觀察善平堅滑好地,得此地已,種種彩色、種種雜雜、若好若丑隨心所作,如彼形相。心業畫師、若其弟子亦復如是,善平堅滑業果報地、生死地界,隨其解作種種形相、種種諸道、種種依止;心業畫師,業作眾生。

「又諸彩色取白作白、取赤作赤、取黃作黃,若取鴿色則為鴿色,取黑作黑。心業畫師亦復如是,緣白取白,於天人中則成白色。何義名白?欲等漏垢所不染污,故名白色。又復如是:心業畫師取赤彩色,於天人中能作赤色。何義名赤?所謂愛聲味觸香色,畫觀察衣。又復如是:心業畫師取黃彩色,於畜生道能作黃色。何義名黃?彼此迭互飲血噉肉、貪慾瞋癡、更相殺害,故名黃色。又復如是:心業畫師取鴿彩色,攀緣觀察,於餓鬼道作垢鴿色。何義名鴿?彼身猶如火燒林樹,飢渴所惱種種苦逼;心業畫師嫉心所秉、癡闇所覆。又復如是:心業畫師取黑彩色,於地獄中畫作黑色。何義名黑?以黑業故,生地獄中,有黑鐵壁,被燃被縛得黑色身,作種種病、飢渴苦身、無量苦逼,皆是自業,非他所作。

「又彼比丘觀察如是三界五道五種彩色生死畫衣,於三地住,謂:欲界地,色、無色地。心業畫師習近淫欲、攀緣欲界種種色畫,緣色依止。有二十種離欲四禪以為畫筆,依十六地是所畫處,畫作色界,離緣色界三摩跋提、緣無色界,畫為四處。心業畫師廣畫如是三界大衣。

「又彼比丘觀察如是心業畫師,更復異法,畫作眾生。心如畫師、身如彩器、貪慾瞋癡以為堅牢;攀緣之心猶如梯蹬,根如畫筆,外諸境界聲觸味色及諸香等,如種種彩;生死如地、智如光明、勤發精進如手相似、眾生如畫、神通如彼無量形服,有無量種業果報生,如畫成就。

「又彼比丘依禪觀察,心業畫師有異種法。如彼畫師不生疲倦,善治彩色,各各明淨,善識好筆,畫作好色。心業畫師亦復如是不生疲倦,若修禪定,善治禪彩,攀緣明淨,如彩光明修道之師,如善好筆,知禪上下;如善識知,有取有捨,如不疲倦,如是禪定,心業畫師畫彼禪地,如彼好色。又彼如是,心業畫師若有疲倦則畫不善,地獄、餓鬼、畜生道處同業因緣。鐵杵為筆不善彩色,畫非器人,所謂地獄、餓鬼、畜生,如是等色,非好色畫,廣說如前。

「又彼比丘次復觀察心之猿猴,如見猿猴;如彼猿猴躁擾不停,種種樹枝花菓林等,山谷岩窟迴曲之處,行不障礙。心之猿猴亦復如是,五道差別如種種林,地獄、畜生、餓鬼諸道猶如彼樹,眾生無量如種種枝;愛如花葉:分別愛聲諸香味等以為眾果;行三界山,身則如窟,行不障礙是心猿猴。此心猿猴常行地獄、餓鬼、畜生生死之地。

「又彼比丘依禪觀察心之伎兒,如見伎兒。如彼伎兒取諸樂器,於戲場地作種種戲。心之伎兒亦復如是,種種業化以為衣服;戲場地者,謂五道地;種種裝飾、種種因緣、種種樂器,謂自境界。伎兒戲者,生死戲也;心為伎兒,種種戲者,無始無終長生死也。

「又彼比丘依禪觀察心彌泥魚,如見彌泥。如彌泥魚在於河中,若諸河水急速亂波、深而流疾,難可得行,能漂無量種種樹木,勢力暴疾,不可遮障。山澗河水迅速急惡,彼彌泥魚能入能出、能行能住。心之彌泥亦復如是,於欲界河急疾波亂,能出能入、能行能住。地獄有河,其河名曰鞞多羅泥,彼河極深,濤波湧迅無時暫停,甚可怖畏,急疾亂流,善不善業以為流水,難可得行,一切世間愚癡凡夫所不能渡。此五道河,無量劫中常漂眾生,境界疾流迅速不斷,勢力暴惡不可遮障,無常相續,力勢所牽不可約截。愛河急惡,心彌泥魚能行此河,若入若出,出者天、人,入者地獄、餓鬼、畜生。心彌泥魚在愛河中,如是入出。

「又修行者內心思惟——隨順正法觀察法行——云何彼比丘修禪念住、知業報法,觀察一切眾生之心常自在行,為心所使、為心所縛?如是觀察,彼見聞知或天眼見:一切眾生心業自在,依心業行,為心所使。

「又復觀察,云何眾生縛在生死,無始無終,無量轉行?彼見聞知或天眼見:以心染故,眾生繫縛;以心淨故,眾生解脫。如是心者,無量種種攀緣壞相、自體壞相、同業壞相。心有五種,謂五道中自在秉執與結使心和合相應,常在生死,離第一依,謂虛空等三無為法。五根壞相有五種心,無量無邊愛心依止種種壞相。以要言之,此是染分。云何方便得離染分三煩惱根?有三對治,過去未來一切諸佛正遍知說如是正道:欲以不淨,瞋以慈心,癡以因緣。

「彼於身中如是觀欲,如是比丘緣身行已,分分觀身,從足爪等乃至於頭,分分觀察:『此麁身份,何者是我?何者我所?』自身份中如是足爪,離身觀察:『爪非是身,足指非身,何者是身?何者是我?何者我所?足掌非身,何處起心,謂是我所?此內踝者,非是我身。此足跟者亦非我身,踹非我身,膝非我身,圓非我身,陰非我身,此髑髏者亦非我身,糞門之處亦非我身;如是背處四十五骨,皆非我身;頭非我身,面中之骨亦非我身,頭中之骨亦非我身。』彼比丘如是觀察,於分分中不見有身,一一分分皆不見身,又復不見如是分分。復觀眼耳鼻舌身意,皆不見身。又復觀察我中無我,彼如是等唯是微塵,如是分分觀察彼身,猶如芥子,乃至微塵。又複分分觀察諸大:『何者是我,何者地界?』如是次第:『何者是我,何者水界?何者是我,何者火界?何者是我,何者風界?』彼如是觀:『界非是我,我非是界;非別有我,非別有界;非異界我,別更有物。』如是皆以第一義諦,譬如無量多樹和合,則見於林,樹非是林,異樹無林,是第一義;離樹之外,無別名林。又復觀樹,離彼根莖枝葉等外,別更無樹;第一義諦無如是樹,依世諦故有林有樹。身亦如是,足等和合,唯有名字,依世諦故,得言有身。彼比丘知身法已,離於身欲;離身份欲,得離一切根受界欲;既離欲已,彼喜欲愛不能繫縛。如是勤觀欲心對治。

「又彼比丘云何勤觀瞋心對治?彼住慈心,常勤觀察:惡行眾生,所謂五道生死退生,常有怖畏,如死無異。比丘觀之,如母悲子:『彼諸眾生如是苦惱,云何可瞋?我若瞋之,則是瘡上復更與瘡。如是眾生本性苦惱,不應瞋之。』瞋是第二最大煩惱,如是勤觀瞋心對治。

「又彼比丘,云何次第勤觀第三最大煩惱?癡覆眾生,身不善行、口不善行、意不善行,身壞命終墮於惡道,生地獄中。彼若離癡,修行正見,身行善行、口行善行、意行善行,諦知善法及不善法。如是諦知法、非法心,則滅第三最大煩惱,如是勤觀癡心對治。

「又彼比丘如是勤觀三種煩惱、三種對治,彼三種滅已,一切煩惱結使皆滅,如斷樹根,皮莖枝葉、花菓緣等,一切悉乾。如是能斷此三煩惱,一切煩惱皆悉斷滅。

「又修行者內心思惟——隨順正法觀察法行——云何彼比丘第七地中修第八地,得第八地?彼見聞知或天眼見:彼比丘最初如是如實觀眼,云何世間愚癡凡夫眼見色已,或貪、或瞋、或生於癡?彼諸凡夫,若見知識、若見婦女,心則生貪;若復異見則生於瞋;見他具足貪、瞋所覆,以眼於色不如實見,癡蔽於心。愚癡凡夫唯有分別,眼見於色,若貪、若瞋、若癡所覆;愛誑之人,自意分別此我、我所,如是染著;譬如狗齩離肉之骨,涎汁和合,望得其髓。如是貪狗,齒間血出得其味已,謂是骨汁,不知自血有如是味。以貪味故,不覺次第自食其舌,復貪其味,以貪覆故,謂骨汁味。愚癡凡夫亦復如是虛妄分別,眼識見色,貪著喜樂,思量分別以色枯骨著眼口中,境界如齒,如是齩之,染意如涎,愛血流出貪愛血味,謂色為美,於色得味,猶如彼狗。凡夫愚癡,眼識見彼如骨之色,虛妄分別,如狗齩骨。如是觀察:眼見於色,猶如枯骨。如是一切愚癡凡夫,虛妄分別之所誑惑。

「又彼比丘如是思惟:云何比丘於愛生畏、厭離生死、捨一切欲?譬如龍象至年六十,其力盛壯,善調像人革鬪捉取,縛其五處,置牢檻中,然後乃多與歡喜摶,及以甘蔗、甘蔗酒等種種美味,以諸樂器、歌聲樂之,望使不愁、不憶林樂。若忘林樂,得與凡象同共止住,極令調善,係屬他人。彼象雖復如是將息,如是供養,不能令其心離憂悶,然其不忘林間之樂,自在遊行,不忘山曲樹林花菓、眾鳥音聲、河傍處樂;思惟念已,絕縛而去,憶彼樂故,於調像人不生忌難,壞其牢檻,去向林中,心不顧念——多多蹇荼、美歡喜摶及以甘蔗、甘蔗酒飲、琴樂歌聲,心不可調、心不可誑,不忘林樂,不樂凡象共行共住,還向林中。修行比丘亦復如是,無始以來流轉世間,五縛所縛。何等為五?所謂愛聲、觸、味、香、色。誰為善調?所謂眼、耳、鼻、舌、身、意,如是六識。何者牢檻?所謂喜樂妻子眷屬、止住之處、僕使富樂,染著煩惱之所遮障,多歡喜摶及甘蔗酒、種種美味諸飲食者。分別之心為歡喜摶,淫欲為飲食,心愛網以為作樂歌笑等聲。邪見凡夫猶如凡象,共同住者謂有身見、戒取、疑網,口中甜者所謂喜樂邪見言說,係屬他者屬欲瞋癡;善調之象謂修行者,一切染癡以為供養,憶念出離則名為山,禪三摩提以為山窟,生正道心此名為花,涅槃為果,眾鳥聲者所謂法師,智慧為河,河濟口者所謂一心,言地分者謂四梵行——慈、悲、喜、捨。彼修行者猶如壯象,隨順思量禪定之樂,趣僧伽藍為還林去。比丘如是修行道者,猶如壯象;若不爾者,如狗無異。

「又修行者內心思惟——隨順正法觀察法行——云何彼比丘於八地處修第九地,得第九地?彼見聞知或天眼見:一切三界皆是無常、苦、空、無我、不淨等器,觀一切欲亦復如是。譬如林中極大山崖嶮峻之處,有大高樹名佉殊梨,有無量刺,於彼樹頭少有果實而復難得,若取彼果,多有諸過,恐此樹果墮在嶮處,復畏失命;樹腹有孔,孔坎脆爛,欲上彼樹,復畏孔壞危人之命,彼樹極高,墮樹尚死,況墜高崖嶮惡之處。愚癡凡人盲無智目,貪著眾味,望見彼果,不看峻崖樹腹爛孔。彼愚癡人貪其果味而上彼樹,未到果所,即便墜墮,即爾命終。更有餘人,少知方便或有命業,則不墮墜,少得果味,多受苦惱。如是如是,彼修行比丘觀五道林,中間有孔、極大嶮崖謂一切病,佉殊梨樹所謂欲心,無量刺者所謂無量百千煩惱,求彼苦果所謂苦也,樹頭果者一切欲意,諸愛聲觸味色香等難可得者,是欲果也。所謂入海、若有刀畏、親近於王、作賊治生如是等苦,乃得所欲;如彼得苦、多諸過者貪慾瞋癡,墮高崖者謂墮地獄、畜生、餓鬼,即命終者法命盡也,樹爛孔者皆空無物、一切不堅,癡人往者所謂愚癡邪見人也;有如是等無量諸過,復有多過,如是欲果,味少過多。彼比丘如是觀於一切欲心,不生分別。「又彼比丘觀察欲心猶如火焰、猶如燈焰,明色可愛,其觸甚熱,飛蟲癡故,見彼明焰,貪著愛樂,入中即死。愚癡凡夫亦復如是,欲瞋癡覆,於一切欲,心生愛著,如彼飛蟲,見燈明色,若入欲燈則墮地獄、畜生、餓鬼,如彼飛蟲入燈而死。彼比丘如是觀察,心得離欲。

「又彼比丘內心思惟——隨順正法觀察法行——又此世間一切眾生何縛所縛,輪轉生死?彼見聞知或天眼見:二縛所縛,係在世間。何等為二?一者食縛,二者觸縛。食縛有四:一者摶食;二者思食;三者禪食;四者觸食。何者摶食?謂四:人處、欲界六天、八大地獄、鬼中一分。二、思食者,所謂魚中。三、禪食者,所謂行禪色界天等。四、觸食者,所謂諸鳥。何者為觸?觸者謂欲,有執手者或有笑者、有眼見者,如是皆為欲觸所誑。如是一切愚癡凡夫,謂欲界中,人及餓鬼、畜生、地獄,此等習欲,故名欲界;又無色界三摩跋提,攀緣為食;以此二縛,常在世間,不得離欲,常為一切結使所縛。

「又彼比丘如實觀眼:眼識見色,若生樂觸則攀緣樂,非樂報業。又如實觀,如是如是眼識見色,是惡意處,若眼觸生,攀緣於苦,是樂報業。彼如實知:何者名為眼識見色,攀緣於樂,非樂報業?於此法中隨順觀察眼見色已,不善思惟、觀察攀緣,憶念味著而生樂心,現在雖樂,後得苦報,成就地獄、餓鬼、畜生。何業現在得不樂報,後得樂報?眼識見色而生眼觸,心善思惟、觀察攀緣,於現在世心不樂著,現在不樂,非苦報業,轉生人天受勝妙樂,終到涅槃。如是耳、鼻、舌、身、意識皆亦如是。

「又修行者內心思惟——隨順正法觀察法行——云何彼比丘眼識見色心行於捨?謂:彼比丘眼見色已,心不喜樂、非不喜樂、不貪不惡,心不悕望、非不悕望,亦不憶念、非不憶念,亦非不善觀察覆障,如是行捨,是名捨處,非苦樂處。又彼比丘得第十地六地處行,謂阿那含初禪地中乃至四禪,得登彼地。彼觀諸法出沒生滅,常勤修行八分聖道,欲覺欲到解脫之門。彼比丘如是精勤,魔宮隱蔽,彼地夜叉見已歡喜,即以上聞虛空夜叉,虛空夜叉聞四大王,彼四大王聞四天王,彼四天王如是復聞三十三天,三十三天聞焰摩天,彼焰摩天聞兜率天,彼兜率天聞化樂天,彼化樂天復向他化自在天說,彼自在天復向梵天如是說言:『閻浮提中某善男子,廣說如前,乃至八地攝於六地。』彼既聞已,甚大歡喜。梵迦夷天,出禪樂行,既實聞已,轉復歡喜。」爾時,世尊而說偈言:

「若善若不善,  業果皆決定,
 自作業自食,  皆為業所縛。
 如是煩惱地,  初甜而後苦,
 捨境界如毒,  以不饒益故。
 智不屬煩惱,  屬於智境界,
 此世若後世,  一切時受樂。
 智常燒煩惱,  如火能焚草,
 煩惱覆智梵,  故佛說三寶。
 若樂智境界,  寂靜如牟尼;
 若煩惱蛇齧,  彼人一切失。
 若人知二諦,  勇勐諦知見,
 彼行第一道,  捨離生死處。
 若人樂生死,  喜樂煩惱怨,
 彼人常被縛,  流轉有隘處。
 若人有出意,  常行寂靜行,
 死生天眾中,  到梵世界處。
 若不愛慾等,  供養佛法僧,
 彼人捨生死,  如風吹乾草。
 若不為心使,  而能使於心,
 則能除煩惱,  如日出無闇。
 心怨最第一,  更無如是怨,
 心常燒眾生,  如放燒時樹。
 若心自在行,  愚癡不調根,
 彼苦不寂靜,  去涅槃太遠。
 知苦及苦報,  復能知苦因,
 則脫一切縛,  普離諸煩惱。
 智為第一明,  癡為第一闇,
 取如是光明,  是名黠慧人。
 癡為第一惡,  黠慧人能捨,
 若令癡自在,  寂靜難可得。
 若欲自安隱,  寧觸入大火,
 毒蛇同處住,  終不近煩惱。
 智第一甘露,  第一安隱藏,
 智為第一親,  智為第一寶。
 如是之智火,  常燒煩惱山,
 燒煩惱山者,  則到安樂處。
 若人無智慧,  如盲入闇處,
 則不厭生死,  非法諍鬪籠。
 若人常念法,  善得於人身,
 不為心所誑,  應受善人供。

「彼比丘如是知法、非法,依法正行,如是淨心,則能破壞無量百千高大生山,無有餘氣,更不復生,離煩惱刀,近於涅槃。

◎正法念處經地獄品第三之一

「又彼比丘隨順思惟業果報法,觀法、非法,云何惡業無量種種,皆因於心,相續流轉?如河浚流漂諸眾生,令墮惡業果報之地,在於地獄受極苦惱。彼比丘觀善不善,諦意思量:此諸眾生云何如是為心所誑、為愛所誑,墮活、黑繩、合喚、大喚、熱及大熱、阿鼻惡處地獄中生?彼諸地獄各有別處,皆有官人,如業相似,各各證知,彼地獄處名為何等?眾生何業到何地獄?墮在何處?彼比丘若見聞知或天眼見:有大地獄名活地獄,復有別處。別處有幾?名為何等?處有十六:一名屎泥;二名刀輪;三名甕熟;四名多苦;五名闇冥;六名不喜;七名極苦;八名眾病;九名兩鐵;十名惡杖;十一名為黑色鼠狼;十二名為異異迴轉;十三名苦逼;十四名為缽頭摩鬘;十五名陂池;十六名為空中受苦;此名十六活地獄處。何業生彼活地獄處?彼比丘若見聞知或天眼見:若有殺生,樂行多作此業普遍,殺業究竟,和合相應,墮活地獄根本之處。殺生之業有上中下,地獄受苦亦上中下。彼地獄業何者為上?彼殺生者,若殺善人、若受戒人、若善行人,有他眾生、有眾生想、有殺生心,斷其命根,此業究竟,心不生悔,向他讚說而復更作,復教他殺、勸殺隨喜、讚歎殺生,若使他殺;如是癡人,自作教他,罪業成就,命終生於活地獄中。如此人中若五十年,彼四天王為一日夜,彼數亦爾,三十日夜以為一月,亦十二月以為一歲;彼四天王若五十年,活大地獄為一日夜。以惡業時有下中上,活地獄命亦下中上,有中間死,隨業種子多少輕重,活地獄中或一處受、或二處受、或三處受、或四處受、或五處受、或六處受,如是乃至十六處受,乃至惡業未壞未爛、業氣未盡,彼地獄中五百年命,依天年數,不依人中。

「又修行者內心思惟——隨順正法觀察法行——云何彼比丘觀活地獄知別處業?心業畫師,自業畫作業果地分,種種異心,別處受苦,有百千億那由他數怖畏惡事,無有相似不可譬類。分分觀察活地獄處,眾生何業生屎泥處?彼見聞知或天眼見:以何惡業不善種子,生屎泥處?所謂殺生。若欲心殺,謂令鳥殺:放鷹、放凋。復有異殺,若圍殺鹿、若獵殺鹿而不懺悔,業業普遍,殺業究竟和集相應,如前所說。彼人以是惡業因緣,身壞命終生彼地獄,在一分處受種種苦,謂屎泥處,燒屎極熱,其味甚苦,赤銅和屎,屎中有蟲,蟲金剛嘴,遍覆屎上。彼諸罪人,食如是屎,蟲入身內,先食其脣,次食其舌、次食其齗、次食其咽、次食其心、次食其肺、次食其肚、次食其脾、次食其胃、次食小腸、次食大腸、次食熟藏、次食筋脈一切脈分、次食肉血。彼人如是彼地獄中受極苦惱,如人中數,乃經無量百千年歲。諸殺生人,造作惡業,若圍殺鹿、若獵殺鹿,養殺鳥雀若鷹凋等,令彼殺已,奪取自食。彼業果報,如是殺已,彼人取食,以是惡業之勢力故。彼糞屎中多有諸蟲,蟲金剛嘴,入其身內如是食之。善不善果,自業相似。若彼罪人惡業盡者,彼人於此屎泥之處地獄得脫,彼心業畫,畫文盡已,彼人如是得脫彼處;若其人業後報未熟,生畜生中,受飛鳥身,餘鳥所殺;若受鹿身,為圍所殺,如彼前世殺鳥、殺鹿。彼人果報地獄中受,餘殘之業,生畜生中;若後氣業,生於天中、若生人中,彼業因緣,生則短命。

「又彼比丘觀活地獄,第二別處名刀輪處。彼業果報,眾生何業生於彼處?彼見聞知:若心貪物,如是因緣而殺眾生,欲得命因,以刀殺生。彼人如是以此因緣而不懺悔,復教他殺,業業普遍,如前所說。彼人以是惡業因緣,身壞命終墮彼地獄,生刀輪處。彼處火燃,周圍鐵壁高十由旬。彼地獄處,大火常燃。人間之火於彼處火如雲相似。彼地獄處常有鐵火速著其身,彼熱鐵火割彼人身,碎如芥子,散燒劈裂,一切雨鐵譬如此間閻浮提中夏月水雨。彼處十方遍雨熱鐵,多與苦惱。彼地獄人,雖被劈裂而常不死,以是惡業之果報故,如是割身,尋割尋生。彼刀輪處有刀葉林,其刃極利,復有兩刃,刃頭下向,遙望彼林,青而有汁,與水相似;彼諸罪人飢渴惱急,同業苦者唱喚走赴,既入彼林,以業因故,週遍雨刀,劈其身體。又復彼人貪自命故,食養眾生,則是誑他。彼業果報如是如是,心業畫師畫地獄衣,如是地獄不善業畫,如是如是地獄受苦,彼業所攝。彼於地獄,如是無量百千年歲常被劈裂,乃至惡業未壞未爛、業氣未盡,心業畫師畫文不滅,廣說如前。

「又彼比丘觀活地獄,第三別處名甕熟處。彼業果報,眾生何業生於彼處?彼見聞知:彼殺生人,若殺駱駝,若殺豬羊,若殺眾鳥、若馬若兔、若羆若熊有毛畜生,為食其肉,欲令毛脫,活燒活煮,若置湯中。彼人以是惡業因緣,身壞命終墮活地獄,生甕熟處。惡業種子,相似果報,置鐵甕中煎煮極熱,猶如熟豆。如是無量百千年歲,在彼地獄大火煮之,心業畫師所畫之衣破壞爛盡,彼地獄處爾乃得脫。次受殘業,次受氣業,如前所說,乃至若生天、人之中,命則短促。彼修行者於內法中隨順正法觀察法行,作是思惟:『彼比丘如是觀察活大地獄甕熟處已,當云何耶?』彼見聞知或天眼見:彼比丘第一勇勐,能破魔軍,度生死海,能以戒水滅欲心火,能以慈水滅瞋心火,能以甚深因緣燈明除癡心闇;如是比丘則能速渡生死大海。

「又彼比丘觀活地獄,第四別處名多苦處。眾生何業生於彼處?業因種子,相似果報。若人種種苦逼眾生,然彼眾生命猶不盡,所謂:木壓令其受苦,若以繩懸,若以火頭若燒,若柱若系其髻而以懸之,若以煙熏令受苦惱;若於道上牽令疾走,若置地上棘刺之中令受苦惱;若撲著地,若高嶮處推之令墮,若以針刺,若以繩縛,若令象蹈;若擲在空,下未至地以刀承之,令受苦惱;若著沙上、若以石鎮,若以杖打,若挾其頭,若令小兒詳打戲弄,眾苦惱之;若置熱處,若置氷中,若以水漬,若以沉水,若以衣水掩面漫口,若繫著樹、若懸樹枝,令受苦惱;若在嶮岸臨峻怖魄;若送與怨,令其種種方便苦治;若拔其陰,若挾其指,若拔其毛,若轉鐵輪以劈其頭,令受苦惱;若洋白鑞鉛錫銅等灌其身體,若割其鼻,若以利鐵、若尖木等貫其糞門陰密之處,令受苦惱;若以水淋,若以繩繫塊上挽曳,若以燈須周匝遍炙,若拔其發,若以惡蟲令唼食之,若捩其皮,若牽若推、若急速疾抖擻其身,若置鑊中湯火煮之,令受苦惱;若以塼打,若以鹽等塗其身體;若以塵土、若以麨等掩其口面;若以[橐-石+非]筒置糞門中,鼓[橐-石+非]吹之;若以利刀劈其足指;若以氣吹,不使出聲;若以浮石急揩其身,若割手足,若驅長行,若遮所須;若系其咽,黃藍花中來去曳之;若以種種雜雜脂膩而灌其口;若以金寶種種財物,若打若壓、若作樂具、若打射等,若打令腫,腫上復打;若以繩懸推令極高,然後墮地,令受苦惱。此如是等無量種種諸苦惱事,觸惱眾生。彼人以是惡業因緣,身壞命終墮活地獄,名多苦處。惡業相似,得相似果。如是地獄,十千億種不可具說,此極苦惱,具說如上。彼一切苦,自業自受,地獄地處。心業畫師愛筆所畫,不善分別,為種種彩所愛妻子,以為彩器執著因緣,以為堅牢,身自作業,自得苦報,非父母作,乃至惡業未壞未爛、業氣未盡,於一切時,常受不息。彼處退已,若於前世過去久遠有善業熟,則不墮於畜生、餓鬼;若生人中同業之處,受餘殘業,常為王罰,若打若縛,鬪諍怖畏,為一切人之所誣抂,常受重苦;善友知識、妻子眷屬、親舊主人之所憎惡。

「又彼比丘觀活地獄,第五別處名闇瞑處。彼業果報,眾生何業生於彼處?彼見聞知:眾生邪見,顛倒業果,所謂方時外道齋中,掩羊口鼻如是屠殺;置龜塼上,上復與塼壓之令死。彼人以是惡業因緣,身壞命終墮活地獄,生闇瞑處,闇火所燒。以惡業故,有大力風吹金剛山,合磨令碎猶如散沙,間無暫樂;彼處罪人各不相見,熱風所吹,如利刀割,令身份散,餓渴身燃,努力唱喚而聲不出,如掩羊口、如塼壓龜,常被大火之所燒燃,常被鎮壓。如是無量百千年歲,常處闇瞑,乃至無有微少光明如針頭處,然自身毛而自燒身,常一切時遍身火起,受如是苦乃至業盡,皆是心之猿猴所作。彼心猿猴,行於使山,使山幻堅慢心高峯之所止宿,惡見山岩是其行處,游慢樹林瞋山窟中是其住處,妬心功德以為眾果,愛河所漂、不善業沒,乃至惡業爛壞離散,闇地獄處爾乃得脫。若於前世過去久遠有善業熟,不生餓鬼、畜生之道;若生人中常被繫縛,餘殘業果,壽命短促。

正法念處經卷第五

 

上篇:正法念處經

下篇:妙法聖念處經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經咒語文章列表
大藏經·經集部目錄

普賢行願品

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四十 入不思議解脫境界普賢行願品...

佛說仁王般若波羅蜜經

序品第一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王舍城耆闍崛山中,與...

【註音版】佛說三十五佛名禮懺文

佛說三十五佛名禮懺文...

佛遺教經

佛垂般涅槃略說教誡經(亦名遺教經) 釋迦牟尼佛初轉法...

阿難七夢經

阿難七夢經 東晉天竺三藏竺曇無蘭譯 阿難在舍衛國,有...

佛說因緣僧護經

佛說因緣僧護經 失譯人名今附東晉錄 如是我聞: 一時...

佛說龍施菩薩本起經

佛說龍施菩薩本起經 西晉月氏三藏竺法護譯 聞如是:...

第一義法勝經

第一義法勝經翻譯之記 夫愛法者必深善根。《涅槃經》...

【註音版】佛說無垢賢女經

佛說無垢賢女經...

大方廣三戒經

大方廣三戒經卷上 北涼天竺三藏曇無讖譯 如是我聞:...

阿難七夢經

阿難七夢經 東晉天竺三藏竺曇無蘭譯 阿難在舍衛國,有...

【註音版】授居家二眾五戒儀規

授居家二眾五戒儀規...

佛說因緣僧護經

佛說因緣僧護經 失譯人名今附東晉錄 如是我聞: 一時...

蕅益大師文選

《序》 有非常之人。然後有非常之事。又必有非常之事...

佛說龍施菩薩本起經

佛說龍施菩薩本起經 西晉月氏三藏竺法護譯 聞如是:...

【註音版】大方廣如來不思議境界經

大方廣如來不思議境界經...

第一義法勝經

第一義法勝經翻譯之記 夫愛法者必深善根。《涅槃經》...

【佛教詞典】心差別智

【心差別智】 p0351 瑜伽六十九卷十一頁云:謂諸他心,...

【佛教詞典】十佛

1、稱讚淨土經所說之十佛。一、東方不動如來;二、南方...

虛雲老和尚在雲居山的事蹟點滴

各位長老,各位法師,各位居士,各位善信朋友們: 本人...

寶貴的時間不是用來生氣的

小寶氣呼呼地放學回來了,和爸爸媽媽講述學校裡發生的...

不肯認真專修淨業,總由宿世善根淺薄

原文: 今見好心出家在家四眾,多是好高務遠,不肯認真...

慾望適度則為利,過度則為害

如果生活是海,那麼慾望如潮。 人生在世,不能沒有欲...

佔寺院或僧眾的便宜,這個千萬要不得

三寶物分佛物、法物和僧物。 佛物有供養物、受用物、獻...

修行的三種方法

第一,觀想 依《觀無量壽經》說:諸佛如來是法界身。遍...

無視生命的苦痛 源於心靈的麻木不仁

《論語》中有這樣一個故事。宰我問孔子:爹媽死了,非...

不抱怨也是一種修行

我們學習佛法,了解了什麼是真正的智慧,就要從不抱怨...

凡夫如何能做到至心

問: 凡夫如何能做到至心? 大安法師答: 至心就是至...

大臣鑄銅鐘

戰國時代,楚王命令大臣北宮奢鑄造一座大銅鐘。好的銅...

流水有心終匯海——蕅益大師略傳

農曆正月廿一是淨土宗第九代祖師蕅益大師圓寂日。蕅益...

酒對大腦的傷害是不可逆的

酒被喝下去,一分鐘直接擴散至胃壁內,至達腦部。酒精...

【視頻】灑淨祈福儀軌

灑淨祈福儀軌

【視頻】《佛說大乘莊嚴寶王經》聆志居士念誦

《佛說大乘莊嚴寶王經》聆志居士念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