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正法念處經卷第四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正法念處經卷第四

元魏婆羅門瞿曇般若流支譯

生死品之二

「又修行者內心思惟——隨順正法觀察法行。彼比丘受陰地分,略如六天之所知見,又復云何得第五地?又彼比丘已諦見受,彼六天眾既作業已,觀想陰相分別思量:『何者地中我共彼想行於白法?』正思惟已,一分中行,觀察彼想行白法相,初如是法,分分善知,云何緣於有見、有對,生不可見、無對之想?彼比丘更廣觀想,彼想攀緣十一種色,所謂長、短、方、圓、三角、團及青、黃、赤、白、紫等。

「依彼長相則起長想。如是世間,愚癡少智,無邊生死,業果退生,愛離、寒熱、飢渴之患,為他作使,若奴僕等,迭互相食,如是和集,虛妄不實,一切所有不饒益事,如是無量不可堪忍;無量百千億那由他一切所作身口意起作苦惱業,以為莊嚴,虛妄誑詐,愚癡凡夫,恆常如是。人中則有農作等苦,迭相欺誑、斗秤不平、言訟諍鬪、治生求利、參承王等,入海遠行、種種鬪諍、田作放牧;生夷人中,喜生邪見、根不具足、離聞正法,生無佛處無善因緣,雖得無難,心常憙樂飲酒、淫、盜、貪慾、瞋恚、妄語、兩舌、惡口、綺語;如是之人,是長生死,緣彼長相,則起長想。

「又復天中長生死相,緣彼相想,如是天中,不得境界,喜樂境界、聲味色香、貪慾瞋癡,種種放逸、習近婦女、歡喜園中種雜莊嚴,寶間宮殿、樹林水池有妙蓮花,遊戲快樂,天諸花香、種種味食、舞食遊行,貪著喜樂,天栴檀末,若散若塗,曼陀羅花、天歌音聲心生憙樂,離於正法,是長生死。若生天中,有如是事,緣彼長相,則生長想。

「又復餓鬼長生死相,緣彼相想,惡業行故,飢渴乏瘦、雨火墮身、咽則如針、脇狀山岩、如空破甕,以妬嫉故,以刀劍等迭相斫割,在黑闇處墮墜嶮岸,疾走往趣河渠陂池,閻魔羅人手執刀杖,若利钁等斫打斲之,受大苦惱;食人唾吐是等惡食,無量百千不可堪忍,受種種苦;眼中淚出、頭髮蓬亂覆身蓋面,有百千蟲週遍其體,擔負惡身饒一切病,長行生死;常有鐵鳥爪嘴火燃,攫啄其眼;口如燒樹,迭互相食;於三十六百千億數爾許由旬曠野中行,無主無導,飢渴所逼,其身火燃,入黑闇處。如是餓鬼,邪見所誑,離聞正法,是長生死。

「緣彼相想,又復畜生迭互相食,非理淫欲,不知所應;若生水中,水中而行,心燥常饑,常畏他取,黿龜慳獸及水獺等,魚則堤彌,堤彌宜羅,有名甕魚、金毘羅魚、那迦羅魚、名大口魚,蛤蠡等蟲,常一切時大者食小,常畏網等,遮障而取;又陸地行,麞鹿水牛、豬象牛馬驢及犛牛、麋熊犀等,種種苦縛,刀刃所殺,有病老死,迭相惱害,百千苦惱;如空中行,烏鳥獯狐、鵝及孔雀、鸜鵒雞雉、鳩鴿水鴈、青鳥護澤、百舌鸛雀,命命他養,是等諸鳥如是無量,復有異鳥,殺縛飢渴,迭相食噉、寒熱苦惱之所逼切。如是畜生,水陸空行三處皆畏,是長生死,緣彼相想。

「如活地獄、黑繩地獄、合地獄、叫喚地獄、大呌喚地獄、焦熱地獄、大焦熱地獄、阿鼻地獄,第一苦惱,不可思議,無量百千畏火刀等,墮諸惡池、身份血洋、入刀葉林、入大火中、墮在灰河、行火燃地、受火燒苦,堅[革*卬]相似無量種惡苦惱所逼,不可忍耐。如是地獄,是長生死,緣彼相想。

「彼比丘慧聚觀察:彼見有對,緣彼長色業果因緣,緣於四諦;觀察眾生種種諸行,百千由旬,如是道行,分分思量,觀察因緣,厭離生死。

「又修行者內心思惟——隨順正法觀察法行——云何彼比丘,分分思量觀彼短相?彼見聞知或天眼見:彼比丘欲動魔軍,云何分分思量觀察短生死相?受戒頭陀,精勤佈施、持戒智行、恭敬尊長、直心歡喜;如是正見敬重父母、見佛聞法、恭敬供養、不諂曲行、不慢不誑、近善知識、守信正行、直心起業、嚴身口意。如是之人,生死則短。

「緣彼相想,若生天中則有放逸:歡喜園中、間錯寶輦,種種樹林、水池蓮花,有好栴檀、勝妙瓔珞莊嚴端正,有劫波樹、河流泉林、遊食快樂。捨如是樂,受持禁戒、飲食遊行,如是種種禪思讀誦,樂見善人,教他讀誦,捨施調順,正行梵行,寂靜諸根,少語樂法,如法飲食。若天如是,生死則短。」

爾時,世尊而說偈言:

「種種諸苦惱,  飢渴口焦乾,
 火炎燒其身,  如被燒枯樹;
 彼苦不可數,  若一念靜根,
 暫依佛法僧,  彼人生死短。

「比丘如是緣於相想。

「常怖畏撾打,  若雨及寒熱,
 迭互相食噉,  如是等眾苦;
 彼苦不可數,  若一念靜心,
 暫依佛法僧,  畜生生死短。

「比丘如是緣於相想。

「在活黑繩合、  叫喚大叫喚、
 阿鼻等地獄,  種種極苦逼;
 彼苦不可數,  能於一念中,
 寂靜心取戒,  地獄生死短。

「比丘如是緣於相想。彼比丘如是思惟生死短相。何者四楞?彼正觀察:欝單越人,於一切物無我所心,決定上行;彼人如是四楞生死。比丘如是緣於相想。

「何者是圓?地獄、畜生、餓鬼等中無智輪轉,非自心行,是圓生死。比丘如是緣於相想。

「何者三角?若人行善、不善、無記種種雜業,地獄、天、人諸處雜生。彼不善業,生地獄中;善業,天中;雜業,人中。若行三業,於三處生,如是名為三角生死。比丘如是緣於相想。

「何者是團?四大天王、三十三天、夜摩、化樂、他化自在,業相似生,於天中退,復生天中;於人中退,復生人中;非難處地,是團生死。比丘如是緣於相想。

「何者是青?不善業攝地獄之人,入闇地獄,是青生死。比丘如是緣於相想。

「何者是黃?黃色業攝生餓鬼中,互相加惡,迭共破壞,如是餓鬼是黃生死。比丘如是緣於相想。

「何者是赤?赤業所攝生畜生中,迭相食血,於血生愛,是赤生死。比丘如是緣於相想。

「何者是白?白色業攝生於天中,彼人白業,善道寶價,買天人生;天欲退時,餘天語言:『汝善道去人世界中。』人中欲死,親友知識、妻子啼哭,淚出覆面而作是言:『甚可愛愍,今捨我去,當好處生,生於人中。』如是天人是白生死。比丘如是緣於相想。

「彼比丘如是思惟:既得人身,若不行善、修施戒智,彼人自誑,流轉地獄、畜生、餓鬼曠野中行;如是愚癡凡夫之人,具足聚集如是業道。彼比丘諦觀察受,觀察想陰攀緣而行,諦見諦求,因眼緣色而生眼識,三和合觸,修多作想。歷別觀察,見色好惡,若近若遠、若長若短、若方若圓,若白、三角,是色形相;歷別觀察,彼諸相想,觀想因緣、觀陰界入,因緣相想;歷別觀察,若惡業報,分分正證,因相應緣,覺因相應,然後捨離。若有利益、若不利益,各各異相,知過去想:『我於此業,已得善報,已得惡報,如前所說。』如是知想,若有想者,猶須憶念;彼憶念者,緣彼想生,如燈光明,因燈緣燈,因緣於燈故有光明。如是如是,因想緣想,以想勢力,故有憶念,彼比丘得第五地。

「比丘如是知想觸已,於彼天樂,不生貪樂;於地獄苦,不生怖畏;彼平等見,想如真金。彼想比丘,破如是想,異法觀想,解脫彼想,復觀餘人虛妄不實:『我今觀察,何因何緣,何因緣想?』彼觀察想,因緣和合,生如是想;若因緣滅,彼想則滅,如彼月珠。譬如月珠,緣月緣珠,則清水生,想亦如是因緣而生。如是想者,非無因緣,非有作者、非有受者,非自然生。比丘如是諦觀想陰。彼既如是諦觀想已,諦知生滅,復微細觀:如河激流,想亦如是,善想生已,餘因緣力轉為不善;不善想生,餘因緣力轉為善想;彼心猿猴,初始破壞,無記為記。彼觀樂想,不生貪樂,無漏樂中生於樂想;樂中苦想,如是知樂。云何而見?善陰界入若生若滅,不喜樂受、不樂想滅、不取想滅,然後行生,非住非滅,心不悕望,識生住滅。比丘如是諦知此陰,是故不住魔之境界,貪慾瞋癡所不能縛,無有常、樂、淨、我等見,無明不能於生死中以色聲香味觸愛羂之所繫縛,不失憶念,彼憶念生能盡諸漏、能到涅槃。」

爾時,世尊而說偈言:

「若何等比丘,  親近懈怠人,
 不常勤精進,  如是非比丘。
 若不樂床敷,  佛說是比丘,
 若意樂懈怠,  彼不應善法。
 煩惱根唯一,  所謂懈怠是,
 若有一懈怠,  彼人不得法。
 非唯有法服,  而得名比丘,
 若無讀誦心、  無禪無漏盡,
 唯有比丘形,  如是非比丘。
 但憙林中游,  不樂道境界,
 貪意樂酒色,  如是非比丘。
 若能絕魔縛,  復能斷惡業,
 佛說彼比丘,  不妄食僧食。
 寧食蛇毒菵,  及以洋銅等,
 終不破禁戒,  而食僧飲食。
 如是則不應,  食所不應食,
 若食煩惱者,  則是地獄人。
 若人捨煩惱,  如蛇窟中出,
 彼比丘應食,  非樂見婦女。
 以自身為質,  而心憙樂惡,
 此人污僧寶,  云何是比丘?
 若貪愛利養,  喜樂於境界,
 見婦女生染,  非道非俗人。
 若能燒煩惱,  如火焚樹林,
 名善婆羅門,  不貪著飲食。
 常樂行聚落,  憙數數洗浴,
 愚癡誑自他,  悉沒於道法。
 靜心空閑處,  常行禪不捨,
 得名婆羅門,  入善道境界。
 好處阿蘭若,  非其人不住,
 離欲人能止,  悲憙樂欲者。
 若憙多言語,  愛樂於境界,
 不向涅槃城,  不生不死處。
 近王極美食,  常飲酒憙瞋,
 唯名字比丘,  妄語誑檀越。
 若詐說方便,  數到王門所,
 衰惱他俗人,  損敗空閑者。
 若人捨妻子,  而依寂靜林,
 猶有係戀意,  如吐已還食。

「彼比丘,此過寂靜,諦觀諸陰,如實諦見,勤修解脫,諮問尊長:『若道、非道?』諦知見故,八分聖道,求解脫城,常勤行道,平等正見,心無垢染,其心寂靜,於所行道樂修多作。彼比丘,如是善法無漏業道和合修行,減損魔眾,長正法朋。彼地夜叉如是知已,轉復上聞虛空夜叉;虛空夜叉次第復向四大王說;彼四大王乃至炎摩、兜率陀天彌勒世尊,如前所說。兜率陀處有一菩薩極大歡喜,向化應天如是說言:『閻浮提中某善男子,剃除鬚髮被服法衣,如前所說。』彼化應天,轉復歡喜,如前所說。

「又修行者內心思惟——隨順正法觀察法行——云何彼比丘得第五地?彼見聞知或天眼見:觀十色入。十者所謂眼入、色入、耳入、聲入、鼻入、香入、舌入、味入、身入、觸入。云何觀察此十色入?眼入因緣、色入因緣,我此想生。彼如是觀:以眼因緣、色因緣故而生眼識,三和合觸,觸共受想思等俱生。彼比丘若受知受、若思知思、若想知想,如此色長、如此色短,此色可愛、此不可愛,此色可見、此不可見,此色有對、此色無對,如是乃至此意名色,有十一種。

「如是分別,三和合觸,觸共受想思等俱生,知彼眼觸,生受想思。彼義云何?覺知名受,受知時節,是名想義、是名意轉,此等法生,有異異相、有異異體;異義則如十大地法,如是異相,是思異相。念慧解脫,受想思觸,欲進三昧,此一攀緣,有異異相。如是受想、如是想相,有異非一,譬如日光,一緣異體。如是如是,異自體受,異自體思,諦知眼觸,生受想思。彼正觀察,眼如是空,無物不堅。比丘如是實見彼眼,諦知於道,遠離邪見,正見現前;彼捨如是共癡濁行,不淨眼想、不真實想,諦觀此眼,唯是肉摶,脂膿血淚不淨物合,如是知已,則能斷欲。彼於此眼知無常已,則見無常;彼知此眼唯有肉摶在骨匡已,心得離欲;復知此眼筋纏縛已,知此眼入,自他迭互,各不相應,此物不堅,一切無我。

「以要言之,如是眼者,唯是苦物。既觀知已,離眼入欲。既觀眼入,如是知已,次復觀色:如是色者,有愛不愛,是無記法,不實分別,此有何堅、何淨、何常、何我、何樂?如是觀色,思惟知已,知一切色皆悉無堅,唯有分別;此色如是,有愛不愛,此愛不愛,體不可得,此唯世間若愛若憎分別攝取,若愛若憎,如是憶念。

「又彼比丘既如是觀眼色入已,觀耳聲入,彼觀察聲云何而生?根塵相對而生此聲。彼如是觀:以耳因緣、念因緣故,而生耳識,三和合觸,觸共受想思等俱生,知觸共彼受想思生,若以知觸共思而生,覺知思想,所謂長相、遠等因緣,得聞其聲厚麁細業,若愛不愛。彼比丘知如是聲,思知想知,分分思量,以意識知、思知受知,憶念思量。彼耳聲入,思量簡擇,然後覺知如是聲者非有自體,無愛不愛,唯有分別此聲如是有愛不愛。如是聲者,非有自體、非常非物,破壞不堅,無樂、無我亦無我所,唯貪瞋癡愛不愛聲。如是正觀聲耳入已,若聞聲時則不迷惑,不生憙樂,不取不著,不謂有堅;如是觀察耳聲入已,不樂耳識,離耳識欲:耳識非我,我非耳識,觸、受、想、思皆亦如是。

「又彼比丘觀鼻香入:以鼻因緣、以香因緣、念因緣故而生鼻識。若近若遠,若愛不愛,若香若臭,風和合來,因風而聞,鼻為內入,香為外入,三和合觸,觸共受想思等俱生。知彼相已,如是觀察鼻香入相,知內觸相,則知觸相、思相平等,於如是法,一相攀緣,異因緣用。異者所謂有異異相、有異異體,異相則如十大地法,如前所說。此一切法,如是異相,非是一相、一因緣作。彼比丘如是諦知彼鼻香入,如是諦求:此如是物有何物堅?有何物常?何物不壞?此入無常,苦空無我。彼人如是知鼻香入,一切非我,非是我所,如是正知,唯有分別。此鼻香入,如是唯縛愚癡凡夫非黠慧者。比丘如是一種觀察。

「又彼比丘觀舌味入:彼念等緣而生舌識,三和合觸,觸共受想思等俱生。彼隨順覺,名為受相,知是想相,對是觸相,想是思相,想緣於相。彼如是法,各各自相,復平等相,異因緣生。如是一切共成一事,譬如因筒、因鉗、因糠、因水、因瓫,金師因緣作一指環,若作手釧,如是法者非一相成;此舌味入,亦復如是。又彼比丘諦觀舌入及以味入,如是觀已,彼舌味入無有少法常、樂、我、淨,一切種種深細思惟,不得一法。如是如是,一相相應。彼於舌入味、入、離、染,一切眾生沉沒此海,憙樂味海,迭相障礙,是故復於人、天、地獄、畜生、餓鬼五道大海,如是繫縛。比丘如是於舌味入,雖欲解脫:『舌入非我,我非舌入,非常、非物亦非不動、非不破壞、非舌味入。』比丘如是得離染欲。

「又彼比丘觀身觸入,身觸因緣而生身識,三和合觸,觸共受想思等俱生,如前所說眼根入等,此身觸入,應如是知。

「又修行者內心思惟——隨順正法觀察法行——云何比丘如是觀察十色入已,觀察法入?彼見聞知或天眼見:彼法入中攝三種法,謂數緣滅、非數緣滅,及以虛空所有無法,皆法入攝。如是觀已,彼虛空者亦是法入。數緣滅者,此法名智,無量種種證已,順行數緣,作已證斷煩惱,令彼煩惱盡滅失壞,一切無漏。非數緣者,彼非數緣名智非受,非知非覺又亦非疑。餘人之識有百千生,一切皆失。眼耳鼻舌身意等識,彼已破壞,不復更生,如是名為非數緣滅。此非數緣,第三虛空,知此三法,不生是常,非三世攝,此非今生亦非已生,又非當生。

「又彼比丘,法入二種,各各分別,謂色、無色。所言色者,謂十色入。云何眼識非見非對,見對見色?如是耳識非見非對,云何取聲?如是鼻識非見非對,云何取香?如是舌識非見非對,云何取味?如是身識非見非對,云何取觸?云何如是彼外五入、此內五入,非見非對,與彼見對?云何相得?彼比丘如是觀察:眼識生時,二種攀緣,乃至意識皆有二種,如是識生,如印印物,彼不似印,印軟物堅,則不能印;印堅物軟,印則文生。如是如是,識非見對,緣取見對,一切法中,第三印生,不相似物,不相似生;如是諸法,不相似物,不相似生,是初居致。第二居致,二法相似,還相似生,所謂白縷,生成白衣。第三居致,二不相應,不相應生,如燧火生,木之與火,不相應見。第四居致,見從稀物而生稠物,如乳生酪,乳稀酪稠,彼法如是,則不相應。如是如是不相似法,謂眼識等,異因異緣,眼識等生。」

爾時,世尊而說偈言:

「若樂覺知法,  在林而行禪,
 正覺知諦相,  則得無上處。
 常樂行慈心,  勤於法境界,
 諦知於身相,  則名真比丘。
 若人正觀察,  欲恚不能壞,
 彼得言比丘;  異此非比丘。
 愍一切眾生,  捨一切貪戀,
 解脫一切縛,  則名真比丘。
 若人調御心,  境界不能壞,
 無垢如真金,  名知足比丘。
 若人愛不愛,  不垢污心意,
 當知彼行善,  捨離一切過;
 威儀不可嫌,  法行調諸根,
 勇勐清淨意,  如是名比丘。
 若人常喜樂,  知諸論中義,
 不貪著飲食,  名寂意比丘。
 林行阿蘭若,  塚間草為敷,
 若以此為樂,  如是名比丘。
 諦知罪業過,  善達諸業果,
 深識因與緣,  是離惡比丘。
 破生死曠野,  壞惡調諸根,
 復能善知友,  名寂意比丘。
 於譽心不喜,  毀訾心不憂,
 如大海之深,  是修行比丘。
 堅意隱他惡,  不餐軟滑語,
 時語善恭敬,  名寂靜比丘。
 知欲界業因,  亦知色界因,
 無色亦諦知,  是知論比丘。
 不喜世俗語,  常樂斷諸過,
 於境界如毒,  佛說是比丘。
 若人欲如泥,  意常如是行,
 黠慧開心意,  解脫生死縛。
 若人禪誦業,  遠離於懈怠,
 利益諸眾生,  名蘭若比丘。
 若能答問難,  辯才調諸根,
 當知是法師,  不爾如草等。
 若身行意行,  一切不疲倦,
 僧所有事業,  一切皆能作,
 而不求財物,  不為富樂名,
 唯利益僧意,  解脫一切縛。
 持戒不悕天,  亦不求名利,
 持戒為涅槃,  是寂靜比丘。
 常捨離眾惡,  但樂行善行,
 不近惡知識,  是佛法比丘。
 常以慈修心,  恭敬質直意,
 學句不缺者,  去涅槃不遠。
 常畏老病死,  不悕樂世間,
 修禪不放逸,  去涅槃不遠。
 若人以無常,  自他空無我,
 修禪上上智,  去涅槃不遠。

「又修行者內心思惟——隨順正法觀察法行——云何彼比丘得五地已,得第六地?彼見聞知或天眼見:彼比丘解四居致,此法云何?有相似因得相似果;不相似因不相似果;因不相似果不相似;有半相似半不相似。云何名為有相似因得相似果?譬如稻因還生於稻;如是如是,內相似者善業相似,如是得果,謂天人中;是初居致。云何名為不相似因不相似果?譬如甜乳而生酢酪,不可愛樂;如是如是,內不相似謂於此世愛染聲觸味色香等,而得地獄不可愛果、不可樂果,猶如酢酪;第二居致。云何名為因不相似果不相似?譬如青等,合生異色,色不相似;如是如是,內不相似謂業果報皆不相似,非其業果,所謂邪見:外道齋法,殺羊悕天,而墮地獄;第三居致。云何名為有半相似半不相似?譬如白縷以成白衣,縷細衣麁,是不相似;如是如是,內半相似、半不相似,細不善業得大地獄不善麁報;第四居致。

「又彼比丘思惟觀已,不取業果,更復思惟,觀異業果,於有中行,猶如輪轉,有四居致。有業未到,眾人共作而能逼惱;此初居致。有業已到,方能逼惱;第二居致。有業若到、若其未到,皆能逼惱;第三居致。有業非到亦非未到,第四居致。有業未到,眾人共作,能逼惱者,如世間法,星雖未到,國土得殃;若出世間,眼識未到,業海能逼,所謂欲心憂悲等逼;此初居致。有業已到,方能逼者,如世間法,火到乃燒,刀至方割;若出世間,不善業到,地獄、畜生、餓鬼逼惱;第二居致。有業若到、若其未到能逼惱者,如世間法,咒毒勢力,若到、未到悉能逼惱;若出世間,人欲死時,有悕望相未到地獄;第三居致。有業非到、非未到者,譬如世間種種藥子,非到生力,非未到生;若出世間,亦復如是,羅漢比丘決定受業,量如須彌,彼阿羅漢,若入涅槃、若未涅槃,此業不能逼阿羅漢;第四居致。

「有業現受而非生受;此初居致。有業生受而非現受:第二居致。有業生受亦現世受;第三居致。有非現受亦非生受;第四居致。

「何業現受而非生受?若世間者,如犯王法,王法與罰,此業現受而非生受;出世間者,修行佈施善人所讚,此業現受非他世受;此初居致。何業生受而非現受?若世間者入火得火;出世間者此世行善、若行不善,異世得果,此可現見;第二居致。何業生受亦現世受?若世間者,所謂現受,生世亦受;出世間者亦復如是;第三居致。何業非現亦非生受?若世間者,如不語戒、不語佈施;出世間者,謂無記業,非現世受、非生世受;第四居致。

「彼比丘如是一廂處坐,如是觀察無量種枝業果報羅網,遍滿地獄、餓鬼、畜生、人、天之中,如是見已,隨順法行。

「◎又修行者內心思惟——隨順正法觀察法行——云何比丘知業果報?謂知此業,知此業果,知善不善,知此眾生成就身惡行、成就口惡行、成就意惡行,譭謗賢聖、邪見所攝,彼人以是業因緣故,身壞命終,或墮地獄、或墮畜生、或墮餓鬼;若有眾生成就身善行、成就口善行、成就意善行,讚歎賢聖、正見所攝,彼人以是業因緣故,身壞命終則生善道天世界中。「彼比丘如是觀察自業報法,彼比丘如是觀已,魔界眾生不與共行,終到涅槃;如是法行,修厭離行,勤行善道,終盡生死;攝取他人,令度生死如自度已,及諸檀越。彼比丘知業報法,觀察地獄、餓鬼、畜生、人、天諸趣業報法數,譬如清淨毘琉璃珠,為莊嚴故,以繩穿之。隨彼繩色若青、若黃、赤白紫等,如彼色見。如是業珠,報繩穿之。彼比丘於是業中皆見聞知或天眼見,清淨明瞭。

「又彼比丘若見、若聞知業報法,猶如彼珠。譬如有珠,其色極白,普清無瑕、清淨任穿、已善修治,普門殊勝,一切世人之所讚歎,任王、王等所應畜用;如是功德相應淨珠,唯王、王等知此功德清淨珠價,取此珠已,著莊嚴上。如是如是,彼比丘十善業道淨分寶珠,普白善淨、離過無瑕、清淨任穿、對治法分、有大勢力、是答難法,乃是法師法鑽所穿,善巧修治,如是如是,願施戒智;如是如是,修治十善業道珠已,隨願所取轉輪聖王、若取天王、若取魔王、若取梵王,修無漏禪,三昧自在;如是如是,彼正法珠善修治已,名為普門,此普門者謂天人門。彼正法珠,名為普門,世間城中既得出已,入涅槃門,一切世人所讚歎者,謂正見人學人所讚,任王、王等所應用者,入正法道心王所應。若人信彼毘琉璃珠,一切功德皆悉具足,如是寶珠與正法珠相似相對。

「又彼比丘觀業報法,猶如彼珠。譬如有珠,其珠有瑕,不普清淨,非一切門而不鮮白,不任鑽穿、不任修治,一切人見則不讚嘆,非王、王等所應畜用。如是如是,彼外道法,是相似法,如有瑕珠,所言瑕者謂:身見瑕、戒取疑瑕,非一切門,唯是地獄、餓鬼、畜生三趣之門,非是好法;又亦不與無漏相應,不任鑽穿、非答難法,非是法師法鑽所穿,非王、王等所應畜用。八富伽羅正法道行是心之王,彼外道珠,非其所應。如是等法相似相對,非法瑕珠若系人咽,如是之人彼相似珠用系咽已,在於地獄、餓鬼、畜生無始以來生死流轉。彼比丘如是觀察珠、相似珠,譬如世間有琉璃珠似毘琉璃,有人見之謂毘琉璃,愚癡凡夫亦復如是。

「彼比丘如是諦知法、非法已,得第七地。彼地夜叉見彼比丘清淨持戒得第七地,轉復歡喜,如是傳聞虛空夜叉,虛空夜叉聞四大王,彼四大王聞四天王,彼四天王如是傳聞三十三天,三十三天如是復向帝釋王說,彼帝釋王次第復向炎摩天說,彼炎摩天展轉復聞兜率陀天,兜率陀天如是具白彌勒世尊,彌勒世尊告化應天,彼化應天復向他化自在天說,作如是言:『閻浮提中某善男子,如是次第,如前所說。』

「又修行者內心思惟——隨順正法觀察法行——云何比丘觀業報法,第十一者名為無作,是色所攝?一切法中與色相應,若人受戒,一發戒已,若睡若悶、失心癲狂,如是善法相續轉行,譬如河流流常不斷。如是之人,若睡若悶、失心癲狂,如是無作,常流不斷。無作名色,不可見對。彼復云何色業所攝?此無作色乃是一切善法之柱。此如是等十一種色。◎

正法念處經卷第四

 

上篇:正法念處經

下篇:妙法聖念處經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經咒語文章列表
大藏經·經集部目錄

佛說分別善惡所起經

佛在舍衛國祇洹阿難邠坻阿藍。時佛傷哀諸所有生死之類...

【註音版】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弘化社32分本)...

【註音版】佛說盂蘭盆經

佛說盂蘭盆經...

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

卷一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室羅筏城祇桓精舍,與大比...

無字寶篋經

無字寶篋經 元魏天竺三藏菩提流支譯 如是我聞: 一時...

思惟略要法

形疾有三:風、寒、熱病,為患輕微。心有三病,患禍深...

佛說木槵子經

佛說木槵子經 失譯人今附東晉錄 聞如是: 一時佛游羅...

佛說溫室洗浴眾僧經

佛說溫室洗浴眾僧經 後漢安息三藏安世高譯 阿難曰:「...

佛說鴦崛髻經

佛說鴦崛髻經 西晉沙門法炬譯 聞如是: 一時,婆伽婆...

佛說六道伽陀經

佛說六道伽陀經 西天中印度摩伽陀國那爛陀寺三藏傳教...

念佛三昧寶王論

念佛三昧寶王論卷上(並序) 唐紫閣山草堂寺沙門飛錫撰...

佛說月光童子經

佛說月光童子經 西晉月氏三藏竺法護譯 聞如是: 一時...

佛說食施獲五福報經

聞如是: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佛告諸比丘:...

佛說乳光佛經

佛說乳光佛經 西晉月氏三藏竺法護譯 聞如是: 一時佛...

須摩提經

須摩提經(按《開元錄》云妙慧童女經,流志後譯) 大唐...

佛說海龍王經

佛說海龍王經卷第一 西晉月氏國三藏竺法護譯 行品第一...

【註音版】玉耶經

玉耶經...

【佛教詞典】六處

六根的別名。處是出生之義,謂六根緣六塵而生六識。...

【佛教詞典】阿輸迦樹

阿輸迦,梵語 a?oka 之音譯。又作阿叔迦樹、阿舒伽樹。...

仿葷素食的危害

仿葷素食中的添加劑主要成分是苯甲酸鈉、山梨酸鉀、二...

真心的笑容

有一個家財萬貫的富翁快死了,死神來接他走,他問死神...

如何理解因果的道理

這個地方我們講到業果的輕重,最後我們把業果的道理作...

臨終十念稱名,即得往生

四十八願中十念稱名,即得往生,唯除五逆,誹謗正法。...

當你念久了,散亂心自然就沒有了

如何淨心寡慾?多念聖號。剛才不是提到要至心?你不念...

四十八大願——(第2願)不復更生惡道願

設我得佛,國中天人,壽終之後,復更三惡道者,不取正...

隨順世緣除煩惱

前幾天寫了日記《隨順世緣斷煩惱》,講了當我們有了高...

本煥老法師開示

各位法師、各位居士: 今天座上的幾位大居士要我來給...

往生大事,敗在懈怠

當你的懈怠放逸佔了上風的時候,他的整個身心狀態,這...

娶妻要娶賢妻,不是美女

有人貪戀美色,以為美色是寶,得到一位美女在旁,總是...

打坐的基本方法

打坐時首先要選擇僻靜的地方,遠離憒鬧和紛擾,在家可...

專訪淨慧長老:信仰就是生活本身

淨慧長老在佛界可謂德高望重。他一歲半即由父母送入尼...

【視頻】《佛說八正道經》風柯月渚讀誦

《佛說八正道經》風柯月渚讀誦

【視頻】佛說自歡喜經(聆志居士)

佛說自歡喜經(聆志居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