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佛法是世界之光

惟賢法師  2013/02/02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佛法是世界之光

過去有些人有誤解,說佛教是封建的、迷信的、消極的,其實佛教的本質不是那麼一回事。佛教是心地法門,佛經上講「心生則法生,心滅則法滅,心染則國土染,心淨則國土淨」,這是一個萬古不變的真理。內心染污,國土就染污,環境就染污;內心清淨,國土就清淨,環境就乾淨。心與物,心與境,在佛教來講是一體的,二而一,不能分開,《華嚴經》講「三界虛妄,但是心作」、「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佛陀的誕生,佛教的創立,八萬四千的修行法門,都是圍繞著一個目的「如何改造心地」來說的。心地能改造,世界就安定,就能莊嚴國土,利樂有情。

改造好的心是什麼心呢?佛心。佛心就包括清淨心、廣大心、真實心、正直心、平等心、慈悲心。清淨就不污染,廣大就不狹隘,正直就不諂曲,平等就沒有差別,慈悲就沒有嗔恨。以此佛心,融攝一切,在器世界、物質世界來講,大中有小,小中有大,由一微塵能夠看到三千大千世界,而三千大千世界中也有一微塵的存在,須彌納芥子,芥子納須彌,大小相依;在有情世界來講,眾生緣緣相資、緣緣相助,一切平等平等,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這就是佛教法界緣起觀的思想,很廣大!很微妙!具備這種思想才能實現真正徹底的大和諧、大和平!所以,要講和諧和平,必須要從佛經中來找,這是本源。

如何改造我們的心地?佛經中講:「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是諸佛教。」這首偈子已經說得很清楚了。什麼叫惡?凡是以損人、害人為前提,結果害他必害己,而致自他俱害,對現在和將來都沒有好處,要受苦果,叫做惡。什麼叫善?善以利他、利人為前提,而結果是利人必利己,而致自他俱利,對現在和將來都有好處,有好因就必有好果,叫做善。

「諸惡」,有五逆十惡。五逆是什麼呢?殺父親、殺母親、殺阿羅漢、破和合僧、出佛身血,凡是犯這五種必定墮無間地獄,一般也叫阿鼻地獄;十惡是身三「殺生、偷盜、邪淫」,口四「妄語、惡口、兩舌、綺語」,意三「貪慾、瞋恚、邪見」。犯這十惡的人,下墮三惡道,嗔心重墮地獄,貪心重墮餓鬼,癡心重墮畜生,這是必然的結果。

「眾善」,有人天善、解脫善、菩薩善三種。人天善就是講五倫八德、五戒十善,要深信因果;解脫善就講離欲解脫,少欲知足,過清淨淡泊生活;菩薩善,是以緣起性空的觀點,二諦圓融,悲智兼修,達到一切都圓融無礙,也就是說達到大和諧的境界,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你中有他,法法相資,法法平等,福慧圓滿,就成佛陀。這是從學佛到成佛的一個階梯、一條道路,也就是《華嚴經》所講菩薩修行成佛要經過的五十二位階梯:十信、十住、十行、十迴向、十地、等覺、妙覺。

因此,奉行「諸惡莫作,眾善奉行」,關閉十惡之門,開啟十善之門,從人天善到解脫善再到菩薩善,這就是一條「人成即佛成」的道路,也就是人間佛教的根本思想。

實行人間佛教是佛法弘揚的指導思想

人間佛教,源於太虛大師提出來的人生佛教,就是要用佛法來淨化人間,太虛大師有一首詩「仰止唯佛陀,完成在人格,人成即佛成,是名真現實」。意思是說:我們所仰望的、要達到的目標是佛陀,要完成這個目標就要把人做好,做人,做超人,做超超人。做人就要奉行五戒十善,明因識果,為人天善;做超人,必須要解脫身心,勤修戒定慧,息滅貪瞋癡,為解脫善;做超超人,要具備緣起性空的宇宙觀,二諦圓融,悲智兼修,達到法界圓融的境界,這是菩薩善。

太虛大師的這個人間佛教的思想,是中國佛協開展各項工作的指導思想,也是全世界開展人間佛教的指導思想。要成佛必須先把人做好,萬丈高樓從地起,地基要打堅牢,房子才能一層層地修上去,不然是空中樓閣,畫餅充飢。

人間佛教思想,貼近於現實生活,與人的道德、生活密切相關,不迷信化、不神秘化,做人就要有道德,要有良好的生活習慣,雖然我們是佛教徒,但也是一個公民,在工作、生活各種行為中都做有利於人民、有利於國家的事情,這樣,就可以真正為人民服務。

在寺院中,我們要建立和合僧團,以此和合僧團為榜樣,逐步推廣,逐步輻射,若人人都能夠奉行五戒十善,明因識果,提高道德修養,那麼就可以實現莊嚴國土、利樂有情的偉大思想。我們的國土就是乾淨的,清淨的,就可化濁土為淨土。

寺院的僧人,除了在寺院中搞好管理工作,做好宗教活動以外,要積極做到與社會主義相適應,一要奉行法律政策,遵紀守法;二要推廣、傳播、弘揚佛教文化,淨化人心;三要積極提倡並投身到社會主義慈善事業中,關心人民的疾苦,關心人民的衣食住行,使人民得到實際好處。

學佛關鍵在於踐行。《華嚴經》的內容精深博大,但落腳點卻在《普賢行願品》的十大願行,十大願行之中,重點介紹了恆順眾生。如何恆順眾生呢?「於諸病苦為作良醫,於失道者示其正路,於暗夜中為作光明,於貧窮者令得伏藏」。大家看,佛菩薩處處不離眾生,離開眾生就沒有佛菩薩。所以,不能與苦難群眾相脫離,要密切相關,要血肉相連,解決苦難眾生的實際問題,就是在踐行人間佛教。

《華嚴經》還有這麼一段話「菩薩若能隨順眾生,則為隨順供養諸佛。若於眾生尊重承事,則為尊重承事如來。若令眾生生歡喜者,則令一切如來歡喜。何以故?諸佛如來,以大悲心而為體故。因於眾生而起大悲,因於大悲生菩提心,因菩提心成等正覺」。諸佛如來以大悲心為體,大悲什麼呀,悲憫眾生,處處不忘眾生。《華嚴經·淨行品》裡文殊菩薩講要善用其心,所發一百四十一願,舉足下足,都是當願眾生如何如何。

所以,弘揚佛法,一定要以人間佛教作指導。只有這樣,才能把佛法昌明到全世界,成為真正的「世界之光」!

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立國之本

中國的傳統文化,主要以儒家、道家、佛家為代表。儒與道是本土文化,佛教是由印度傳來,但是在唐宋以後已經深深融入了中國文化,是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儒家講五倫八德,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道家講返朴歸真,少欲知足,使人們能夠在勤勞刻苦中建設家園,淨化國土;佛家講莊嚴國土,利樂有情,重在改造心靈,能夠以佛心對待一切眾生,達到與法界融合圓滿的境界,才能實現最根本、最徹底的和諧!

中國社會幾千年以來,之所以是文明的社會,是道德的社會,都是源於華夏兒女對優秀傳統文化的繼承和弘揚,代代如斯,朝朝如是。因此,我們的民族鞏固,國家疆域廣大,國家實力也強大,我們的民族就能夠幾千年以來,在世界歷史風雲變幻之中,承前啟後,繼往開來,一直巍然屹立於世界!

《中庸》是儒家一部很重要的經典。什麼叫中?什麼叫庸?中就是中和之道,「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達道也。」什麼叫庸呢?在平常生活中體現這種精神叫做庸。中庸之道就是我們要在日常生活中體現中和之道,中正和平。

北宋政治家范仲淹在《岳陽樓記》裡說:「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享樂在人民之後,吃苦在人民之前。同時期的大儒張載也有幾句話很精典,他說,作為一個讀書人要「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為天地立心」立什麼心?仁心、愛心;「為生民立命」立什麼命?就是老百姓的生活要好,物質、精神生活都要雙豐收;「為往聖繼絕學」,就要把過去的聖賢經書這些優秀的傳統文化繼承下來做為精神財富;「為萬世開太平」,就是為萬代的後世子孫,開啟太平之世,永無災難,永無戰爭。

所以,我們中華民族能夠延綿不絕、生生不息幾千年,都是因為傳統文化的代代傳承。中國傳統文化,儒家、道家、佛家,其思想特點都在於改造心靈,使人與人之間的心靈能夠交流,能夠溝通,破除國土、民族等各種障礙,達到和諧。而要實現真正的大和諧?只有佛家分析得最詳盡,講得最徹底。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惟賢法師文章列表

夢參老和尚:如何誦經

你若是讀《普門品》,《普門品》是讚歎觀世音菩薩功德...

合十的意義

合十,亦稱合掌。其形狀是兩手當胸、十指相合。合十為...

什麼是菩薩

菩薩,這也是梵文的音譯,並且是簡譯,全譯是菩提薩埵...

誦經時要注意這10個問題

1、讀佛經律時應焚香端坐,如對聖容,不可靠背交足,有...

佛教禁止占卜打卦,為何又有《占察經》

《占察善惡業報經》這部經不曉得大家有沒有聽過?我開...

人生之苦迫及其解脫

吾人因何而講究佛法耶?因吾人既已受得人身,常遇困苦...

輪迴的真相——十二因緣

無明、行、識、名色、六入、觸 丙二、別明,分二: 一...

【推薦】聖嚴法師《覺察自己的偏聽偏執》

如果不能覺察自己的偏執,就會被自己的好惡所蒙蔽;...

【大藏經】【註音版】佛說出家功德經

佛說出家功德經...

【大藏經】右繞佛塔功德經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與大比丘僧及...

【大藏經】楞嚴經四種清淨明誨

佛告阿難:汝常聞我毗奈耶中,宣說修行三決定義。所謂...

【大藏經】【註音版】暮時課誦--單日

根據《靈岩山寺專修淨土道場念誦儀規》(印光法師鑒定...

到禪堂裡來,最重要的就是這個發心

唐朝有一位在家修行非常了不起的居士,叫龐蘊。龐蘊有...

【推薦】男歡女愛的十一個疑問

《法華經》中說:諸苦所因,貪慾為本。作為欲界眾生,...

日落西山憶故鄉,急需檢點辦資糧

佛法教導我們:人要自己掌握命運、掌握生死,就是避免...

做了好事被人罵,還要很高興

陰德就是說你自己默默地修行,默默地幫人家,不用宣傳...

善用心者,即可以苦為樂,以禍為福

原文: 然苦樂禍福,本無一定。善用心者,即可以苦為樂...

如何能得福最快,所願速成

問: 我們用什麼方法能使自身得福最快,什麼方法使我...

人生之苦迫及其解脫

吾人因何而講究佛法耶?因吾人既已受得人身,常遇困苦...

暴斃身亡無善知識幫助,如何能順利往生

問: 如果自己暴斃身亡或惡報現前,且無任何善知識幫...

李炳南居士:憶佛念佛

在佛學中,本沒有什麼宗派,因為末法時期,眾生根器薄...

在寺院上早晚課的方法

對各位來說,現在在柏林寺做早晚課,有很多不適應。特...

十勸世人

一勸世人行孝道 父母恩情比山高 在家孝養爹和娘 勝如...

是日已過命亦隨減,如少水魚斯有何樂

我們每天在晚間所念的 警眾偈,是普賢菩薩所說的。在中...

世俗諦與真諦對生命問題的看法

我們講第一個問題:世俗諦與真諦對生命問題的看法。什...

幸運和不幸,都曾光顧過你

大衛的叔父在波士頓,是個商人,要讓他在自己店裡工作...

慧律法師《六祖壇經第二品隨緣開示》

我們上一次談的是生死的問題,今天我們講的是《六祖壇...

一切法本來就是無分別

無分別智的意境是甚深的,這個「甚深」有二個:第一個...

【佛教詞典】預修十王生七經

全一卷。唐代藏川所述。全稱閻羅王授記四眾逆修生七往...

【佛教詞典】自覺

(一)覺悟自我本具之佛性。三覺之一。(參閱「自覺覺他...

【視頻】《金剛經》王菲念誦

《金剛經》王菲念誦

【視頻】淨界法師《學吃虧,轉我法二執》

淨界法師《學吃虧,轉我法二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