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佛說尸迦羅越六方禮經

後漢安息國三藏安世高譯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佛說尸迦羅越六方禮經

後漢安息國三藏安世高譯

佛在王捨國鷄山中。時,有長者子,名尸迦羅越,早起嚴頭,洗浴著文衣,東向四拜、南向四拜、西向四拜、北向四拜、向天四拜、向地四拜。佛入國分衛遙見之,往到其家問之:「何為六向拜?此應何法?」

尸迦羅越言:「父在時教我六向拜,不知何應?今父喪亡,不敢於後違之。」

佛言:「父教汝使六向拜,不以身拜。」

尸迦羅越便長跪言:「願佛為我解此六向拜意。」

佛言:「聽之,內著心中。其有長者黠人能持四戒不犯者,今世為人所敬,後世生天上。一者不殺諸群生、二者不盜、三者不愛他人婦女、四者不妄言兩舌。心欲貪、淫、恚、怒、愚癡,自製勿聽。不能制此四意者,惡名日聞,如月盡時光明稍冥。能自制惡意者,如月初生其光稍明,至十五日盛滿時也。」

佛言:「復有六事,錢財日耗減。一者喜飲酒;二者喜博掩;三者喜早臥晚起;四者喜請客,亦欲令人請之;五者喜與惡知識相隨;六者憍慢輕人。犯上頭四惡,復行是六事,妨其善行,亦不得憂治生,錢財日耗減,六向拜當何益乎?」

佛言:「惡知識有四輩:一者內有怨心,外強為知識;二者於人前好言語,背後說言惡;三者有急時,於人前愁苦,背後歡喜;四者外如親厚,內興怨謀。善知識亦有四輩:一者外如怨家,內有厚意;二者於人前直諫,於外說人善;三者病瘦縣官,為其征彸憂解之;四者見人貧賤不棄捐,當念求方便欲富之。惡知識復有四輩:一者難諫曉,教之作善,故與惡者相隨;二者教之莫與喜酒人為伴,故與嗜酒人相隨;三者教之自守,益更多事;四者教之與賢者為友,故與博掩子為厚。善知識亦有四輩:一者見人貧窮卒乏令治生;二者不與人諍計挍;三者日往消息之;四者坐起當相念。善知識復有四輩:一者為吏所捕,將歸藏匿之,於後解決之;二者有病瘦,將歸養視之;三者知識死亡,棺斂視之;四者知識已死,復念其家。善知識復有四輩:一者欲鬪,止之;二者欲隨惡知識,諫止之;三者不欲治生,勸令治生;四者不喜經道,教令信喜之。惡知識復有四輩:一者小侵之便大怒;二者有急倩使之,不肯行;三者見人有急時,避人走;四者見人死亡,棄不視。」佛言:「擇其善者從之,惡者遠離之。我與善知識相隨,自致成佛。」

佛言:「東向拜者,謂子事父母,當有五事:一者當念治生;二者早起勅令奴婢,時作飯食;三者不益父母憂;四者當念父母恩;五者父母疾病,當恐懼,求醫師治之。父母視子亦有五事:一者當念令去惡就善;二者當教計書疏;三者當教持經戒;四者當早與娶婦;五者家中所有當給與之。

「南向拜者,謂弟子事師,當有五事:一者當敬難之;二者當念其恩;三者所教隨之;四者思念不厭;五者當從後稱譽之。師教弟子亦有五事:一者當令疾知;二者當令勝他人弟子;三者欲令知不忘;四者諸疑難悉為解說之;五者欲令弟子智慧勝師。

「西向拜者,謂婦事夫,有五事:一者夫從外來,當起迎之;二者夫出不在,當炊蒸掃除待之;三者不得有淫心於外夫,罵言不得還罵作色;四者當用夫教誡,所有什物不得藏匿;五者夫休息蓋藏乃得臥。夫視婦亦有五事:一者出入當敬於婦;二者飯食之,以時節與衣被;三者當給與金銀珠璣;四者家中所有多少,悉用付之;五者不得於外邪畜傳御。

「北向拜者,謂人視親屬朋友,當有五事:一者見之作罪惡,私往於屏處,諫曉呵止之;二者小有急,當奔趣救護之;三者有私語,不得為他人說;四者當相敬難;五者所有好物,當多少分與之。

「向地拜者,謂大夫視奴客婢使,亦有五事:一者當以時飯食與衣被;二者病瘦當為呼醫治之;三者不得妄撾捶之;四者有私財物,不得奪之;五者分付之物當使平等。奴客婢使事大夫亦有五事:一者當早起,勿令大夫呼;二者所當作,自用心為之;三者當愛惜大夫物,不得棄捐乞匃人;四者大夫出入當送迎之;五者當稱譽大夫善,不得說其惡。

「向天拜者,謂人事沙門道士,當用五事:一者以善心向之;二者擇好言與語;三者以身敬之;四者當戀慕之;五者沙門道士人中之雄,當恭敬承事,問度世之事。沙門道士當以六意視凡民:一者教之布施,不得自慳貪;二者教之持戒,不得自犯色;三者教之忍辱,不得自恚怒;四者教之精進,不得自懈慢;五者教人一心,不得自放意;六者教人黠慧,不得自愚癡。沙門道士教人去惡為善,開示正道,恩大於父母。如是行之,為知汝父在時六向拜之教也,何憂不富乎?」

尸迦羅越即受五戒,作禮而去。

佛說唄偈:

「鷄鳴當早起,  被衣來下牀,
 澡漱令心淨,  兩手奉花香。
 佛尊過諸天,  鬼神不能當,
 低頭遶塔寺,  叉手禮十方。
 賢者不精進,  譬如樹無根,
 根斷枝葉落,  何時當復連?
 採華著日中,  能有幾時鮮?
 放心自縱意,  命過復何言。
 人當慮非常,  對來無有期,
 犯過不自覺,  命過為自欺。
 今當入泥犁,  何時有出期?
 賢者受佛語,  持戒慎勿疑。
 佛如好華樹,  無不愛樂者,
 處處人民聞,  一切皆歡喜。
 令我得佛時,  願使如法王,
 過度諸生死,  無不解脫者。
 戒德可恃怙,  福報常隨己,
 現法為人長,  終遠三惡道。
 戒慎除恐畏,  福德三界尊,
 鬼神邪毒害,  不犯有戒人。
 墮俗生世苦,  命速如電光,
 老病死時至,  對來無豪強。
 無親可恃怙,  無處可隱藏,
 天福尚有盡,  人命豈久長。
 父母家室居,  譬如寄客人,
 宿命壽以盡,  捨故當受新。
 各追所作行,  無際如車輪,
 起滅從罪福,  生死十二因。
 現身游免亂,  濟育一切人,
 慈傷墜眾邪,  流沒於深淵。
 勉進以六度,  修行致自然,
 是故稽首禮,  歸命天中天。
 人身既難得,  得人復嗜欲,
 貪淫於意識,  痛想無厭足。
 豫種後世栽,  歡喜詣地獄,
 六情幸完具,  何為自困辱?
 一切能正心,  三世神吉祥,
 不與八難貪,  隨行生十方。
 所生趣精進,  六度為橋樑,
 廣勸無極慧,  一切蒙神光。」

佛說尸迦羅越六方禮經


上篇:佛說帝釋所問經

下篇:佛說善生子經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經咒語文章列表
大藏經·阿含部目錄

大般涅槃經

大般涅槃經序 後秦釋道朗撰 大般涅槃經者,蓋是法身之...

梵網經

梵網經序 夫宗本湛然,理不可易,是以妙窮於玄原之境...

【註音版】佛說雨寶陀羅尼經

佛說雨寶陀羅尼經...

八十八佛大懺悔文

八十八佛大懺悔文: 大慈大悲憫(mǐn)眾生,大喜大捨...

蕅益大師:見聞錄

見聞錄 古吳沙門 智旭 隨筆 楚中有一生員。心跡正直...

佛說四泥犁經

佛說四泥犁經 東晉西域沙門竺曇無蘭譯 聞如是: 一時...

佛為首迦長者說業報差別經

佛為首迦長者說業報差別經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捨衛國...

【註音版】佛說老女人經

佛說老女人經...

佛說七處三觀經

佛說七處三觀經 後漢安息國三藏安世高譯 (一) 聞如...

佛說園生樹經

佛說園生樹經 西天譯經三藏朝奉大夫試鴻臚卿傳法大師...

佛說十支居士八城人經

佛說十支居士八城人經 後漢安息國三藏安世高譯 聞如是...

佛說閻羅王五天使者經

佛說閻羅王五天使者經 宋沙門慧簡譯 聞如是: 一時,...

【註音版】過去莊嚴劫千佛名經

過去莊嚴劫千佛名經...

四念處

四念處卷第一 隋天台山修禪寺智者大師說 門人章安灌頂...

佛說文殊師利行經

佛說文殊尸利行經 隋天竺三藏豆那掘多譯 我豆那掘多,...

大乘金剛般若寶懺

金剛寶懺 旃陀羅引 昔有旃陀羅,日殺千羊,販肉自活。...

央掘魔羅經

央掘魔羅經卷第一 宋天竺三藏求那跋陀羅譯 如是我聞:...

六趣輪迴經

六趣輪迴經 馬鳴菩薩集 西天譯經三藏朝散大夫試鴻臚少...

往生淨土決疑行願二門

往生淨土決疑行願二門 宋耆山沙門遵式述 維安養寶剎大...

佛說申日經

佛說申日經(開元錄中無法護譯,恐是支謙誤為法護) 西...

施食獲五福報經

施食獲五福報經(亦名佛說施色力經) 失譯人名今附東晉...

【佛教詞典】八戒食前作意食竟受亦得

隨機羯磨·諸戒受法篇:「俱舍論雲,若先作意於齋日受...

【佛教詞典】捉寶戒開緣

含注戒本·九十單提法:「不犯者,若僧伽藍中寄宿處,...

心散亂者,能障正定

隨煩惱二十:散亂者,令心流蕩為性。能障正定,惡慧所...

10句人生忠告

1.敦倫盡分,閑邪存誠,諸惡莫作,眾善奉行,真為生死...

如何判斷出自己臨終是否能往生

有沒有什麼方法,能夠在目前自己活著的時候,就準確地...

印順法師《現代佛教不宜隱遁山林》

現代學佛的又一傾向,是出世的。佛法中,人天乘是戀世...

四十八大願——(第18願)十念皆生我國

意謂:我成佛時,十方眾生聽聞我名號功德已,生起至誠...

一犯到這兩大禁忌,這個人就不是善知識了

我們在研究菩薩戒法的時候,你一定要掌握兩個重點:第...

憨山大師示參禪切要

禪宗一門,為傳佛心印,本非細事。始自達磨西來,立單...

人身難得正法難遇

~只要活在安祥裡,便是真正的修行~ 首先我們從──...

有了這個觀念,就能消解憤怒的情緒

相信因果,就會有對一種生命的際遇那種逆來順受。以前...

慧律法師《保持24小時念佛的秘訣》

經常有信徒告訴我,他們在念佛的時候,會產生兩種現象...

淨界法師法語名言分享【圖】

淨界法師法語名言分享...

棋品與人品密不可分

唐朝元和年間,東都留守名叫呂元應。他酷愛下棋,養有...

【視頻】《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女聲演唱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女聲演唱

【視頻】《華嚴經》僧眾唱誦

《華嚴經》僧眾唱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