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百花叢裡過,片葉不沾身

惟覺法師  2019/04/30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聽文章

百花叢裡過,片葉不沾身

古德云:「塵勞迥脫事非常」,什麼是「塵勞」?眼、耳、鼻、舌、身、意六根,攀緣色、聲、香、味、觸、法六塵而成「勞」。眼睛不管看什麼,看好的也好、看壞的也好,看久了以後就會疲勞,為什麼?

外面的色塵刺激我們的眼睛,就昏沉、疲勞,就麻木了、中毒了,這就是「勞」。耳朵聽外面的聲塵,不管聽什麼聲音,好的、壞的,聽久了,耳根也會勞頓。色、聲、香、味、觸、法,都是塵勞,所以《老子》說:「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馳騁畋獵,令人心發狂。」跟佛法是一樣的道理。

截流溯源 直指一心

希望六根不染六塵,如禪宗祖師所說的「無住生心」、「百花叢裡過,片葉不沾身」,淨土宗所說的「蓮出淤泥而不染」,都是一樣的道理。這個心跟蓮花一樣,臭水也不著,香水也不著,一塵不染。

淨土宗是用蓮花來比喻,禪宗則是直截了當,「百花叢裡過,片葉不沾身」,如《金剛經》所說:「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六根對六塵時,無住、不染著,「見境不生貪愛,於理不生分別,不於理中生分別,是故其中最吉祥」,見到外面的境界,無論是順境、逆境,不管是美、是丑,一個是靜境、一個是動境,不管什麼境界,不貪、不愛,不取、不捨,就像一面鏡子一樣,「漢來漢現,胡來胡現」,鏡子中什麼來就現什麼,照了以後,什麼都沒有;我們這個心不能有一點東西存在,這就是不染塵。

「理」,就是菩提之理,這念心了了分明,如如不動,只有這一念菩提心、無住心,就是把它延長,看到什麼、聽到什麼,都不要理它,就是堅住正念,隨順覺性,這就是理。「不於理中生分別,是故其中最吉祥」,這個地方是最安全、最吉祥、最光明、最自在的。

要想保護自己,就必須保護這念心。一般人不了解這個道理,到處去求神、求平安,真的有神可以保護你嗎?沒辦法。只有自己保護自己這念心,才是最平安的。俗話說:「但求心中無愧,何需門上有神?」只要心當中無愧,不貪、不嗔、不癡,具足慈悲喜捨,走到哪裡都是淨土,心淨則佛土淨。

動中不動 片葉不沾

修行必須要先明白這個道理,假使不明白這個道理,不論修什麼宗派,絕對修不成功。所謂「塵勞迥脫事非常,緊把繩頭戰一場」,「繩頭」,就是念頭。念頭跑了,就把它拉回來;昏沉了,就動一動,當下這個覺心要作主。「不經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假使不在這裡用一番功,生死沒有辦法了,道不能現前。明白了道才能修,怎麼修?就是「狂心頓歇,歇即菩提」。

維摩詰居士看到舍利弗尊者在打坐,問:「舍利弗,你在這裡做什麼?」舍利弗尊者說:「我在這裡打坐。」維摩詰是金粟如來轉世,幫助釋迦牟尼佛弘揚佛法,普度眾生。維摩詰居士告訴舍利弗尊者:「於三界不動身口意,是名宴坐。」現在社會上有所謂大乘禪功,還有修感應,打通任督二脈,修氣功,這些與道毫無關係。

所以,佛法告訴我們要迴光返照,兩眼往內看、兩耳往內聽,看到外面的境界時,要觸物起照,「凡所有相,皆是虛妄」,把它照破,保持這個覺性。念佛的目的也是一樣,就是把眼、耳、鼻、舌、身、意收回來。持咒、誦經也是如此,任運保持這個覺性,不貪、不嗔,不取、不捨。

禪宗祖師說:「百花叢裡過,片葉不沾身」,我們這個世界就是「百花叢」,五光十色,什麼都有。看到外面好的境界,不生貪愛;看到壞的境界,不起煩惱。這念心始終了了分明、清清楚楚,這就是《金剛經》所說的「無住心」,做到了,成道就有希望!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惟覺法師文章列表

參不到主旨

一個心猿意馬、六神不定的沙彌,問釋修禪師:你天天打...

能夠身心俱出家,才稱為大丈夫之事

佛讚歎出家。這是中品上生,從這來看,他主要是針對僧...

在禪定中看到的三件怪事

過去有一個高僧證得了神通,有一次出門,在禪定中看到...

修行就要斷欲去愛嗎

我們為什麼會有煩惱?因為自私的緣故。為什麼會有自私...

把妨礙修行的事統統放下,功夫自然就現前

說一個故事你們聽,我聽虛老和尚他自己講,他在安徽黃...

臨終時要擺脫妄想的執取干擾

什麼叫臨終正念呢?不是說臨終不打妄想,是說臨終打妄...

緣起性空

彌蘭陀王非常尊敬有過禪悟的那先比丘,那先比丘從禪修...

以捨為得,妙用無窮

漁人在捕魚,一隻蔦鳥飛下,叼走了一條魚。有無數只烏...

【大藏經】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

大勢至法王子,與其同倫五十二菩薩,即從座起,頂禮佛...

【大藏經】淨土十疑論

淨土十疑論序 宋、無為子楊傑述 愛不重不生娑婆,念不...

【大藏經】楞嚴咒註音版

楞嚴咒註音版...

【大藏經】龍舒增廣淨土文

龍舒淨土文序 華嚴經云。信為道元功德母。長養一切諸...

是你造作的,將來都要付出代價

人非聖賢,誰人無過呢?我們還沒有成聖成賢,那也就是...

觸目驚心的「百億元殺生」

面對死不瞑目的尸體,怎能依舊大口的吞啖? 佛學院放...

念佛人常念死時節,方肯切心

一、阿彌陀佛,誰不能念?而偏不易念;西方極樂,誰不...

妙蓮老和尚《出家現僧相就是良福田》

現在很多人都說:不要出家啦!在家修行還不是一樣!你...

佛號取之不盡用之不竭

用功不是一天兩天就能用得好的,哪有那麼快?今天用不...

佛教護生與動物保護

編者按:掃地不傷螻蟻命,愛惜飛蛾紗罩燈!短短兩句話...

如何消除貪愛心

問: 弟子承認不淨觀的確有不可思議的力量,能在當下立...

讓你一生吉祥的10個秘方

吉祥第一方:遠離愚癡人,應與智者交,尊敬有德者,是...

父母為你點亮的那盞燈

總有一些故事讓人心動,總有一些文章讓人淚流。請看下...

四十八大願——(第38願)妙服自然在身

設我得佛,國中天人欲得衣服,隨念即至,如佛所讚應法...

既然罪性本空,為什麼還要懺悔

問:師父在課堂上,一再提到說罪性本空,同時也要我們...

古佛應世名震十方,尋聲救苦娑婆緣重

娑婆世界,苦事最多;娑婆眾生,耳根最利。維我觀音大...

將不堅之財轉為堅固功德法財

昔日,在天竺國有兩個窮人,生活貧困,以賣酪來維持生...

修福跟沒有修福的天壤之別

求生極樂世界,這個可不得了,那是成聖的一念之間,這...

佛法的真實受用

佛法是覺悟的宗教,可以使人內心達到寧靜,祥和、智慧...

富貴人多病的原因

原文: 富貴人多病,一則一事不肯操作,血脈便不周流。...

【佛教詞典】法性土

(術語)三土之一。法性身所住之土也。法性土即真如之...

【佛教詞典】同法喻

因明用語。因明喻支(譬喻)之一。乃「異法喻」之對稱...

【視頻】慧律法師《對不起你的人是在成就你》

慧律法師《對不起你的人是在成就你》

【視頻】心定法師《佛陀時代的破邪顯正》

心定法師《佛陀時代的破邪顯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