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百花叢裡過,片葉不沾身

惟覺法師  2019/04/30  大字體  護眼色

百花叢裡過,片葉不沾身

古德云:「塵勞迥脫事非常」,什麼是「塵勞」?眼、耳、鼻、舌、身、意六根,攀緣色、聲、香、味、觸、法六塵而成「勞」。眼睛不管看什麼,看好的也好、看壞的也好,看久了以後就會疲勞,為什麼?

外面的色塵刺激我們的眼睛,就昏沉、疲勞,就麻木了、中毒了,這就是「勞」。耳朵聽外面的聲塵,不管聽什麼聲音,好的、壞的,聽久了,耳根也會勞頓。色、聲、香、味、觸、法,都是塵勞,所以《老子》說:「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馳騁畋獵,令人心發狂。」跟佛法是一樣的道理。

截流溯源 直指一心

希望六根不染六塵,如禪宗祖師所說的「無住生心」、「百花叢裡過,片葉不沾身」,淨土宗所說的「蓮出淤泥而不染」,都是一樣的道理。這個心跟蓮花一樣,臭水也不著,香水也不著,一塵不染。

淨土宗是用蓮花來比喻,禪宗則是直截了當,「百花叢裡過,片葉不沾身」,如《金剛經》所說:「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六根對六塵時,無住、不染著,「見境不生貪愛,於理不生分別,不於理中生分別,是故其中最吉祥」,見到外面的境界,無論是順境、逆境,不管是美、是丑,一個是靜境、一個是動境,不管什麼境界,不貪、不愛,不取、不舍,就像一面鏡子一樣,「漢來漢現,胡來胡現」,鏡子中什麼來就現什麼,照了以後,什麼都沒有;我們這個心不能有一點東西存在,這就是不染塵。

「理」,就是菩提之理,這念心了了分明,如如不動,只有這一念菩提心、無住心,就是把它延長,看到什麼、聽到什麼,都不要理它,就是堅住正念,隨順覺性,這就是理。「不於理中生分別,是故其中最吉祥」,這個地方是最安全、最吉祥、最光明、最自在的。

要想保護自己,就必須保護這念心。一般人不了解這個道理,到處去求神、求平安,真的有神可以保護你嗎?沒辦法。只有自己保護自己這念心,才是最平安的。俗話說:「但求心中無愧,何需門上有神?」只要心當中無愧,不貪、不嗔、不癡,具足慈悲喜舍,走到哪裡都是淨土,心淨則佛土淨。

動中不動 片葉不沾

修行必須要先明白這個道理,假使不明白這個道理,不論修什麼宗派,絕對修不成功。所謂「塵勞迥脫事非常,緊把繩頭戰一場」,「繩頭」,就是念頭。念頭跑了,就把它拉回來;昏沉了,就動一動,當下這個覺心要作主。「不經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假使不在這裡用一番功,生死沒有辦法了,道不能現前。明白了道才能修,怎麼修?就是「狂心頓歇,歇即菩提」。

維摩詰居士看到舍利弗尊者在打坐,問:「舍利弗,你在這裡做什麼?」舍利弗尊者說:「我在這裡打坐。」維摩詰是金粟如來轉世,幫助釋迦牟尼佛弘揚佛法,普度眾生。維摩詰居士告訴舍利弗尊者:「於三界不動身口意,是名宴坐。」現在社會上有所謂大乘禪功,還有修感應,打通任督二脈,修氣功,這些與道毫無關係。

所以,佛法告訴我們要迴光返照,兩眼往內看、兩耳往內聽,看到外面的境界時,要觸物起照,「凡所有相,皆是虛妄」,把它照破,保持這個覺性。念佛的目的也是一樣,就是把眼、耳、鼻、舌、身、意收回來。持咒、誦經也是如此,任運保持這個覺性,不貪、不嗔,不取、不舍。

禪宗祖師說:「百花叢裡過,片葉不沾身」,我們這個世界就是「百花叢」,五光十色,什麼都有。看到外面好的境界,不生貪愛;看到壞的境界,不起煩惱。這念心始終了了分明、清清楚楚,這就是《金剛經》所說的「無住心」,做到了,成道就有希望!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惟覺法師文章列表

「家」也是旅店

有緊張大師之稱的名導演希區柯克,有次在蘇格蘭山區迷...

放下修行中的虛容

放下修行的時間,時間的長短不代表一個人的智慧;放下...

如何對治第六意識的粗重分別

在第六意識分別當中是否也有輕重的不同?對有些事情我...

有自知之明,迴避玄妙之談,老實念佛

他方世界的菩薩,都尚且渴望往生極樂淨土,何況我們這...

明白諸相皆空,面對譭謗無需太在意

【原文】 經言:人之謗我也,出初一字時,後字未生;出...

禪詩三百首

1、無相偈六祖惠能大師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

把童年丟了,把青春掉了

一個年輕人在網上迴首往事,發出一句頗帶禪機的話,我...

只要證得了空的義理,看一切就無罣礙

當知一切法凡是有形有相的、能用言語表達出來的都叫法...

【大藏經】僧伽吒經

僧伽吒經卷第一 如是我聞:一時婆伽婆,在王舍城靈鷲...

【大藏經】右繞佛塔功德經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與大比丘僧及...

【大藏經】大般若波羅蜜多經(600卷)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一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二 大般...

【大藏經】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

如是我聞:一時,婆伽婆入於神通大光明藏,三昧正受,...

如此行去,何不得力之有

疑情不得力者。此用心人之大病,不易療治也。何以故?...

可以敗給他人,但要戰勝自己

恨是毒汁,不僅毒人,更會毒己。 因為恨,少年時,也曾...

吃素改變對生命和世界的態度

什麼才是人?人的心裡是仁義禮智信,那是人。人的心裡...

不了解佛法的人對皈依的誤區

現在有許多人因為覺得佛門是勸人向善的,所以願意皈依...

印順法師《財富的積聚與消散》

一、敘起 財富,包括一切動產不動產,國有的和私有的...

信願行的修行次第

禪宗法門,以心即是佛為究竟,所以不立語言文字,故曰...

眾生以十事為善,亦以十事為惡

《四十二章經》第四章佛言:眾生以十事為善,亦以十事...

戴著假面具

剛剛畢業參加工作的朋友對妙智說:人活著,特累。 不能...

以身濟子的母鵠

佛言:在久遠的過去,有一位菩薩,身為鵠鳥,生有三隻...

有兩種惡行,其果報之快能令人速墮地獄

奉養父母親,愛護妻與子, 從業要無害,是為最吉祥。 ...

念佛後的迴向內容

問: 弟子學佛時間較短,請問在念完阿彌陀佛聖號後,...

憫人之孤,容人之過

憫人之孤,就是憐憫他人之孤,這些行善積德都是雪裡送...

若從烈焰中覓得清涼地,非冷眼人不能得

原文: 古人云:熱亂場中,難當冷眼。以三界無安,猶如...

五戒的具體內容是什麼

五戒是一切種類戒的基礎。一個人能夠受三皈五戒,就可...

人最需要的不是物質

古人說:淡泊明志,寧靜致遠。當今社會,雖不說物慾橫...

人生雖苦,但也是積集資糧的好地方

業感緣起的思想,除了建立人生積極斷惡修善的價值之外...

【佛教詞典】金剛生起

(術語)真言行者,寢息時,應想入金剛三昧,起時,應...

【佛教詞典】僧那

(一)梵語 sajnāha-sajnaddha。全稱僧那僧涅。僧那舊譯...

【視頻】大安法師《修行一定要迴向》

大安法師《修行一定要迴向》

【視頻】果東法師《與方丈和尚有約》

果東法師《與方丈和尚有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