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大方等大集經卷第六十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大方等大集經卷第六十

高齊天竺三藏那連提耶舍譯

十方菩薩品之二

佛言:「菩薩坐禪數息不得定意、得定意不久,但坐不斷本罪故使禪不安。」

菩薩自言:「我何因緣本罪不斷?」

佛言:「用菩薩坐不校計斷生死,故令本罪不斷。」

佛言:「欲斷本罪者,當斷當來生死意,當滅本罪生死意。」

諸菩薩問佛言:「何等當斷當來生死意、當滅本罪生死意?」

佛言:「心所動為本罪轉得因緣,為當來生死罪。要當斷當來生死乃應菩薩。」

諸菩薩皆稽首言:「願佛當復為我解當來生死罪。」

佛告諸菩薩:「心所動得因緣合,中有盛百八生死。菩薩要當斷是盛百八生死;菩薩意所動得因緣,不能遠意,中有盛百八生死,菩薩要當斷是盛百八生死。

「菩薩為本識動,復欲識中有盛百八生死,菩薩要當斷是盛百八生死。

「轉入眼,菩薩眼所見好色為本,好色動欲分別中有盛百八生死,菩薩要當斷是盛百八生死;眼所見中色為本,中色動欲分別中有盛百八生死,菩薩要當斷是盛百八生死;眼所見惡色為本,惡色動欲分別中有盛百八生死,菩薩要當斷是盛百八生死。

「轉入耳,菩薩耳所聞好聲為本,好聲動欲分別中有盛百八生死,菩薩要當斷是盛百八生死;耳所聞中聲為本,中聲動欲分別中有盛百八生死,菩薩要當斷是盛百八生死;耳所聞惡聲為本,惡聲動欲分別中有盛百八生死,菩薩要當斷是盛百八生死。

「轉入鼻,菩薩鼻所聞好香為本,好香動欲分別中有盛百八生死,菩薩要當斷是盛百八生死;鼻所聞中香為本,中香動欲分別中有盛百八生死,菩薩要當斷是盛百八生死;鼻所聞惡臭為本,惡臭動欲分別中有盛百八生死,菩薩要當斷是盛百八生死。

「轉入口,菩薩口所得美味好語言為本,美味好語言動欲分別中有盛百八生死,菩薩要當斷是盛百八生死;口所得中味中語言為本,中味中語言動欲分別中有盛百八生死,菩薩要當斷是盛百八生死;口所得惡味惡語言為本,惡味惡語言動欲分別中有盛百八生死,菩薩要當斷是盛百八生死。

「轉入身,身所得好細軟可身為本,細軟動欲分別中有盛百八生死,菩薩要當斷是盛百八生死;身所得中細軟為本,中細軟動欲分別中有盛百八生死,菩薩要當斷是盛百八生死;身所得惡麁堅苦痛不可身為本,惡麁堅苦痛不可身動欲分別中有盛百八生死,菩薩要當斷是盛百八生死。」

佛言:「菩薩要當斷是乃應菩薩,不斷者不應為菩薩,如是尚未解。」

諸菩薩報佛言:「我已解因緣。」

諸菩薩言:「我聞佛所說,我一切不墮罪中。」

佛問諸菩薩:「汝寧見菩薩髡頭剔須作沙門者不?」

諸菩薩言:「然見作沙門。」

佛問諸菩薩:「沙門當髡頭剔須時,沙門頭須了盡[歹*斯]不?」

諸菩薩言:「盡[歹*斯]。」

佛言:「當盡[歹*斯]時,沙門寧願復欲使頭鬚生不?」

諸菩薩言:「沙門不願使生。」

佛問諸菩薩:「頭鬚髮何以故復生?」

諸菩薩言:「自然生,沙門亦不使生。」

佛言:「沙門頭須發生,寧能自知日長幾分?」

諸菩薩報佛言:「沙門頭須發生,不能自知日長幾分?」

佛言:「菩薩不能自覺微微盛百八罪行,譬如沙門自有頭髮生不知日長幾分;如是菩薩罪坐不能自知,言我無罪者云何?」佛問諸菩薩:「寧有是不?」諸菩薩即稽首慚受行。

諸菩薩報佛言:「願佛當復為我解。」

佛言:「菩薩不可自怙言我無罪、罪滅。」佛言:「要校計百八本罪滅不滅。」

菩薩問佛:「何等為百八本罪滅不滅?」

佛言:「菩薩心生轉便滅,滅中有百八後世當復生受不滅。

「轉入意,意生轉覆滅,滅中有百八後世當復生受不滅。

「轉入識,識生轉覆滅,滅中有百八後世當復生受不滅。

「轉入眼,眼所見好色生轉便滅,滅中有百八後世當復生受不滅;眼所見中色生轉便滅,滅中有百八後世當復生受不滅;眼所見惡色生轉便滅,滅中有百八後世當復生受不滅。

「轉入耳,耳所聞好聲生轉便滅,滅中有百八後世當復生受不滅;耳所聞中聲生轉便滅,滅中有百八後世當復生受不滅;耳所聞惡聲生轉便滅,滅中有百八後世當復生受不滅。

「轉入鼻,鼻所聞好香生轉便滅,滅中有百八後世當復生受不滅;鼻所聞中香生轉便滅,滅中有百八後世當復生受不滅;鼻所聞惡臭生轉便滅,滅中有百八後世當復生受不滅。

「轉入口,口所得美味好語言生轉便滅,滅中有百八後世當復生受不滅;口所得中味中語言生轉便滅,滅中有百八後世當復生受不滅;口所得惡味惡語言生轉便滅,滅中有百八後世當復生受不滅。

「轉入身,身所得好細軟可身生轉便滅,滅中有百八後世當復生受不滅;身所得中細軟生轉便滅,滅中有百八後世當復生受不滅;身所得惡麁堅苦痛不可身生轉便滅,滅中有百八後世當復生受不滅。」

菩薩言:「我何以故罪生覆滅?何以故我了不見?」

佛問諸菩薩:「汝曹心寧轉不?」

諸菩薩報佛言:「我心轉生,設我心不轉生,亦不能與佛共語。」

佛問諸菩薩言:「若心生時寧還自覺心生不?」

諸菩薩言:「我但識見因緣時,不覺初起生時。」

佛言:「如汝所說,尚不能知心初生時,何能無罪?」佛說如是,諸菩薩皆慚稽首受行。

諸菩薩報佛言:「為我解微太促,願佛更復為我解。」

佛問諸菩薩言:「汝曹生以來,寧能覺身中溫熱有幾所火?覺身中寒有幾所風?合身中有幾所水?」

諸菩薩言:「我不能還自具分別知多少?」

佛言:「若不知多少,寧知寒熱為水火不?」

諸菩薩報佛言:「我知寒熱有水火。」

佛言:「汝尚知寒熱水火,何以故不知多少?」

諸菩薩言:「我但能覺寒熱,不能知多少?」

佛言:「菩薩不自覺心生正受罪百八罪多少,譬如不覺寒熱水火不知火生以來多少。菩薩不自知心轉生以來多少。如是菩薩但能覺枝不能覺根,如是菩薩罪入空中尚未解。」

諸菩薩皆稽首問佛:「願更為我解罪入空中。」

佛言:「菩薩有百八罪,入空中不可見。何等為百八罪?若菩薩心有所念,生空中覆滅空中,中有百八罪不可見心生滅。譬如人語有聲不可見,要為有聲在空中但不可見。

「轉入意,意生空中覆滅空中,中有百八罪不可見。

「轉入識,識生空中覆滅空中,中有百八罪不可見。

「轉入眼,眼所見好色,生空中覆滅空中,中有百八罪不可見;眼所見中色,生空中覆滅空中,中有百八罪不可見;眼所見惡色,生空中覆滅空中,中有百八罪不可見。

「轉入耳,耳所聞好聲,生空中覆滅空中,中有百八罪不可見;耳所聞中聲,生空中覆滅空中,中有百八罪不可見;耳所聞惡聲,生空中覆滅空中,中有百八罪不可見。

「轉入鼻,鼻所聞好香,生空中覆滅空中,中有百八罪不可見;鼻所聞中香,生空中覆滅空中,中有百八罪不可見;鼻所聞惡臭,生空中覆滅空中,中有百八罪不可見。

「轉入口,口所得美味好語言生,空中覆滅空中,中有百八罪不可見;口所得中味中語言,生空中覆滅空中,中有百八罪不可見;口所得惡味惡語言,生空中覆滅空中,中有百八罪不可見。

「轉入身,身所得好細軟可身,生空中覆滅空中,中有百八罪不可見;身所得中細軟,生空中覆滅空中,中有百八罪不可見;身所得惡麁堅苦痛不可身,生空中覆滅空中,中有百八罪不可見。」

佛告諸菩薩:「若不見罪生空中,亦不見滅空中,如是諸菩薩尚未應解。」

諸菩薩言:「如是我為覺知解。」

佛問諸菩薩:「若何因緣覺,諸菩薩何以故不常坐禪?何以故復飛行到十方佛所?」

菩薩言:「用我有本願故,不得不行耳。」

佛言:「如若有本願到十方佛所,何因緣坐禪棄罪?設令汝坐禪棄罪,本願當滅。」

諸菩薩言:「我坐禪但滅當來罪耳,我未滅本願罪。」

佛問諸菩薩:「若曹從無數劫以來所作過去生死罪當滅不?」

諸菩薩言:「我當滅過去無數劫本罪。」

佛言:「若尚能滅無數劫本罪,何以故獨不滅本願罪?」

諸菩薩言:「佛問我是,我不能卒解。」

佛言:「如是若曹為未解,何以故言我解?」諸菩薩皆稽首慚受行。

諸菩薩報佛言:「佛雖為我解,我尚未解。願佛當復為我解,當復何等行?」

佛言:「諸菩薩行道無數劫以來,意生死本意。譬如菓實種著土中生大樹,已成大樹,樹上生百種億億枝,枝生億億萬葉,枝枝生億億萬實,一實者當復轉生一樹。菩薩坐禪棄我本罪,譬如取樹葉一一滅之,取實一一滅之,便不複種生;取枝一一滅之,如是葉實枝滅盡了[歹*斯]但有根。根者為譬,如本願一意所起本罪意,譬如樹根枝葉生當覆滅之,不滅者當長養,實復生滅者不復生。菩薩守意,譬如守樹根,不得使樹枝葉實生,生為增當來罪,滅者為不增當來罪,為滅本罪。如是菩薩本罪未盡者,常當念百八不舍盡。」

諸菩薩稽首言:「願佛為我解我不解。」

佛言:「不舍盡心有所念,生念還盡,百八便盡,是為不舍盡。

「轉入意,意生念還盡,百八便盡,是為不舍盡。

「轉入識,識生念還盡,百八便盡,是為不舍盡。

「轉入眼,眼所見好色念還盡,百八便盡,是為不舍盡;眼所見中色念還盡,百八便盡,是為不舍盡;眼所見惡色念還盡,百八便盡,是為不舍盡。

「轉入耳,耳所聞好聲念還盡,百八便盡,是為不舍盡;耳所聞中聲念還盡,百八便盡,是為不舍盡;耳所聞惡聲念還盡,百八便盡,是為不舍盡。

「轉入鼻,鼻所聞好香念還盡,百八便盡,是為不舍盡;鼻所聞中香念還盡,百八便盡,是為不舍盡;鼻所聞惡臭念還盡,百八便盡,是為不舍盡。

「轉入口,口所得美味好語言念還盡,百八便盡,是為不舍盡;口所得中味中語言念還盡,百八便盡,是為不舍盡;口所得惡味惡語言念還盡,百八便盡,是為不舍盡。

「轉入身,身所得好細軟可身念還盡,百八便盡,是為不舍盡;身所得中細軟念還盡,百八便盡,是為不舍盡;身所得惡麁堅苦痛不可身念還盡,百八便盡,是為不舍盡。如是菩薩不舍盡,便入百八淨。」佛說如是,諸菩薩皆歡喜稽首受行。

諸菩薩復稽首問佛言:「為何等為百八淨?」

佛言:「若有菩薩心起生出念,即還入滅為入淨,為滅百八不舍淨。

「轉入意,意生出即還入滅為入淨,為滅百八不舍淨。

「轉入識,識生出即還入滅為入淨,為滅百八不舍淨。

「轉入眼,眼所見好色生出,即還入滅為入淨,為滅百八不舍淨;眼所見中色生出,即還入滅為入淨,為滅百八不舍淨;眼所見惡色生出,即還入滅為入淨,為滅百八不舍淨。

「轉入耳,耳所聞好聲生出,即還入滅為入淨,為滅百八不舍淨;耳所聞中聲生出,即還入滅為入淨,為滅百八不舍淨;耳所聞惡聲生出,即還入滅為入淨,為滅百八不舍淨。

「轉入鼻,鼻所聞好香生出,即還入滅為入淨,為滅百八不舍淨;鼻所得中香生出,即還入滅為入淨,為滅百八不舍淨;鼻所聞惡臭生出,即還入滅為入淨,為滅百八不舍淨。

「轉入口,口所得美味好語言生出,即還入滅為入淨,為滅百八不舍淨;口所得中味中語言生出,即還入滅為入淨,為滅百八不舍淨;口所得惡味惡語言生出,即還入滅為入淨,為滅百八不舍淨。

「轉入身,身所得好細軟可身生出,即還入滅為入淨,為滅百八不舍淨;身所得中細軟生出,即還入滅為入淨,為滅百八不舍淨;身所得惡麁堅苦痛不可身生出,即還入滅為入淨,為滅百八不舍淨。菩薩行如是不舍淨,便能精還百八應戒。」佛說如是,諸菩薩皆歡喜受行。

諸菩薩復稽首問佛言:「何等精還百八應戒?」

佛言:「諸菩薩行道心起,即精還滅百八,為還應戒。

「轉入意,意生即精還滅百八,為還應戒。

「轉入識,識生即精還滅百八,為還應戒。

「轉入眼,眼所見好色生,即精還滅百八,為還應戒;眼所見中色生,即精還滅百八,為還應戒;眼所見惡色生,即精還滅百八,為還應戒。

「轉入耳,耳所聞好聲生,即精還滅百八,為還應戒;耳所聞中聲生,即精還滅百八,為還應戒;耳所聞惡聲生,即精還滅百八,為還應戒。

「轉入鼻,鼻所聞好香生,即精還滅百八,為還應戒;鼻所聞中香生,即精還滅百八,為還應戒;鼻所聞惡臭生,即精還滅百八,為還應戒。

「轉入口,口所得美味好語言生,即精還滅百八,為還應戒;口所得中味中語言生,即精還滅百八,為還應戒;口所得惡味惡語言生,即精還滅百八,為還應戒。

「轉入身,身所得好細軟可身生,即精還滅百八,為還應戒;身所得中細軟生,即精還滅百八,為還應戒;身所得惡麁堅苦痛不可身生,即精還滅百八,為還應戒。」佛說如是,諸菩薩皆歡喜受行。

佛言:「諸菩薩以精還應戒便進行入道。」

諸菩薩問佛言:「何等為精還戒便進行入道?」

佛言:「菩薩心有所念從心盡力,盡所念滅百八,是為進行入道。

「轉入意,意有所念從意盡力,盡所念滅百八,是為進行入道。

「轉入識,識有所識從識盡力,盡所識滅百八,是為進行入道。

「轉入眼,眼所見好色,從好色盡力,盡好色滅百八,是為進行入道;眼所見中色,從中色盡力,盡中色滅百八,是為進行入道;眼所見惡色,從惡色盡力,盡惡色滅百八,是為進行入道。

「轉入耳,耳所聞好聲,從好聲盡力,盡好聲滅百八,是為進行入道;耳所聞中聲,從中聲盡力,盡中聲滅百八,是為進行入道;耳所聞惡聲,從惡聲盡力,盡惡聲滅百八,是為進行入道。

「轉入鼻,鼻所聞好香,從好香盡力,盡好香滅百八,是為進行入道;鼻所聞中香,從中香盡力,盡中香滅百八,是為進行入道;鼻所聞惡臭,從惡臭盡力,盡惡臭滅百八,是為進行入道。

「轉入口,口所得美味好語言,從美味好語言盡力,盡美味好語言滅百八,是為進行入道;口所得中味中語言,從中味中語言盡力,盡中味中語言滅百八,是為進行入道;口所得惡味惡語言,從惡味惡語言盡力,盡惡味惡語言滅百八,是為進行入道。

「轉入身,身所得好細軟可身,從好細濡可身盡力,盡好細軟可身滅百八,是為進行入道;身所得中細軟,從中細軟盡力,盡中細軟滅百八,是為進行入道;身所得惡麁堅苦痛不可身,從惡麁堅苦痛不可身盡力,盡惡麁堅苦痛不可身滅百八,是為進行入道。」

佛言:「進行入道便能忍持行戒。」

諸菩薩問佛言:「何等為忍持行戒?」

佛言:「菩薩已能當能忍持戒不離戒,如是乃應菩薩行。菩薩心動當忍百八不得令轉,是為忍心忍行戒。

「轉入意,意有所念,當從意忍不得令轉,百八便不得行,是為忍行戒。

「轉入識,識有所識,當從識忍不得令轉,百八便不得行,是為忍識忍行戒。

「轉入眼,眼所見好色,從好色當忍不得令轉,百八便不得行,是為忍好色忍行戒;眼所見中色,從中色當忍不得令轉,百八便不得行,是為忍中色忍行戒;眼所見惡色,從惡色當忍不得令轉,百八便不得行,是為忍惡色忍行戒。

「轉入耳,耳所聞好聲,從好聲當忍不得令轉,百八便不得行,是為忍好聲忍行戒;耳所聞中聲,從中聲當忍不得令轉,百八便不得行,是為忍中聲忍行戒;耳所聞惡聲,從惡聲當忍不得令轉,百八便不得行,是為忍惡聲忍行戒。

「轉入鼻,鼻所聞好香,從好香當忍不得令轉,百八便不得行,是為忍好香忍行戒;鼻所聞中香,從中香當忍不得令轉,百八便不得行,是為忍中香忍行戒;鼻所聞惡臭,從惡臭當忍不得令轉,百八便不得行,是為忍惡臭忍行戒。

「轉入口,口所得美味好語言當忍不得令轉,百八便不得行,是為美味好語言忍行戒;口所得中味中語言,從中味中語言當忍不得令轉,百八便不得行,是為忍中味中語言忍行戒;口所得惡味惡語言當忍不得令轉,百八便不得行,是為忍惡味惡語言忍行戒。

「轉入身,身所得好細軟可身,從好細軟可身當忍不得令轉,百八便不得行,是為忍好細軟可身忍行戒;身所得中細軟,從中細軟當忍不得令轉,百八便不得行,是為忍中細軟忍行戒;身所得惡麁堅苦痛不可身,從惡麁堅苦痛不可身當忍不得令轉,百八便不得行,是為惡麁堅苦痛不可身忍行戒。」

佛言:「是為菩薩十校計。」

佛言:「菩薩復有十校計。」

諸菩薩稽首問佛:「何等為十校計?」

佛言:「菩薩當能耐辱,能耐辱便入道。」

諸菩薩問佛:「何等為耐辱入道?」

佛言:「菩薩心有所念,當辱心不得令念,便辱百八罪不得勝,是為辱心入道。

「轉入意,意有所念,當辱意不得令念,便辱百八罪不得勝,是為辱意入道。

「轉入識,識有所念,當辱識不得令念,便辱百八罪不得勝,是為辱識入道。

「轉入眼,眼所見好色,當辱好色不得令念,便辱百八不得勝,是為辱好色入道;眼所見中色,當辱中色不得令念,便辱百八不得勝,是為辱中色入道;眼所見惡色,當辱惡色不得令念,便辱百八不得勝,是為辱惡色入道。

「轉入耳,耳所聞好聲,當辱好聲不得令念,便辱百八不得勝,是為辱好聲入道;耳所聞中聲,當辱中聲不得令念,便辱百八不得勝,是為辱中聲入道;耳所聞惡聲,當辱惡聲不得令念,便辱百八不得勝,是為辱惡聲入道。

「轉入鼻,鼻所聞好香,當辱好香不得令念,便辱百八不得勝,是為辱好香入道;鼻所聞中香,當辱中香不得令念,便辱百八不得勝,是為辱中香入道;鼻所聞惡臭,當辱惡臭不得令念,便辱百八不得勝,是為辱惡臭入道。

「轉入口,口所得美味好語言,當辱美味好語言不得令念,便辱百八不得勝,是為辱美味好語言入道;口所得中味中語言,當辱中味中語言不得令念,便辱百八不得勝,是為辱中味中語言入道;口所得惡味惡語言不得令念,便辱百八不得勝,是為辱惡味惡語言入道。

「轉入身,身所得好細軟可身,當辱好細軟可身不得令念,便辱百八不得勝,是為辱細軟可身入道;身所得中細軟,當辱中細軟不得令念,便辱百八不得勝,是為辱中細軟入道;身所得惡麁堅苦痛不可身,當辱惡麁堅苦痛不可身不得令念,便辱百八不得勝,是為辱惡麁堅苦痛不可身入道。」

佛言:「菩薩行如是,為應菩薩忍戒行,菩薩以忍辱便得百八合道願,便得百八本信入道,便得百八出癡入慧,便得百八歡喜還滅,便得百八佛悲心,便得百八未得佛道愁。

「何等為佛百八悲心?何等為百八未得佛道愁?謂菩薩得佛悲心,念十方泥犁中人難得度脫。謂菩薩得佛悲心,念禽獸蜎飛蠕動難得度脫。謂菩薩得佛悲心,念薜荔中餓鬼難得度脫。謂菩薩得佛悲心,念二十八天及諸天長壽憍樂不知苦習難得度脫。謂菩薩得佛悲心,念世間帝王豪貴難得度脫。謂菩薩得佛悲心,念世間癡人不解難得度脫。謂菩薩得佛悲心,念世間人多癡難得度脫。謂菩薩得佛悲心,念十方五道一切五道一切同法難得度脫。如是菩薩為得佛悲心,便得佛愁。謂菩薩念十方五道勤苦難得度脫愁,菩薩已悲已愁百八愛復增多,如是菩薩不可用百八愛增多故不悲愁。」

佛言:「我但用十方五道勤苦悲愁故得佛,是為菩薩未得佛百八悲,是為菩薩未得佛百八愁。」

佛言:「復有菩薩未得佛百八惱。」

諸菩薩問佛言:「何等為菩薩百八惱?」

佛言:「謂菩薩未得佛,見十方泥犁中人拷掠毒痛,欲往度脫不能度脫便生惱。謂菩薩未得佛,見禽獸蜎飛蠕動及人民轉相拷掠毒痛相殺,菩薩欲度不能度便生惱。謂菩薩未得佛,見薜荔餓鬼無所食,欲度脫不能度便生惱。謂菩薩未得作佛,見世間人所作惡貪淫瞋恚烹殺祠祀貪利強盜快心恣意,見是曹人死生五道苦痛無有斷絕。雖上為諸天無有別異,要五道死生苦痛,便不時得佛便生惱,便增盛百八愛行,是為菩薩未得佛百八惱。謂菩薩未得佛經要百八黠,未得佛泥洹要。」

諸菩薩復問佛:「何等為百八得佛經黠?」

佛言:「謂菩薩能自護六情百八不行,為得佛經黠。」

「何等為未得佛泥洹要?」

佛言:「謂菩薩未得佛,未得泥洹要。」

佛言:「諸菩薩當校計百八出罪要,便得入泥洹要。」

菩薩復問佛言:「何等為出罪要便得入泥洹要?」

佛言:「謂菩薩所念為罪出要當滅,滅者為得入泥洹要,一切六情百八滅,亦為入泥洹要,是為菩薩出百八罪入泥洹要,是為菩薩十校計。」

佛言:「菩薩復有十校計:第一、菩薩相聚會,但當校計百八當令盡,當求入慧出罪,便應菩薩法;二者、當校計菩薩百八求入空法,便出罪空法,是為菩薩百八校計出罪入道空;三者、菩薩當校計百八罪法初起空生時,當知校計滅歸空時,是為菩薩校計百八生滅,為合空以知生滅,是為菩薩諦校計;四者、菩薩當校計百八持空法解盡法。」

諸菩薩復問佛:「何等為持空法解盡法?」

佛言:「菩薩一切知十方所有本末皆空已,知空知所有當覆滅盡。菩薩知盡以為諦,即不復貪百八。不復行著欲,菩薩能自解當知盡,是為菩薩校計持空法解盡法,是為菩薩校計百八解盡應法。

「五者、菩薩當校計百八盡法不復生,已知不復生,是為菩薩校計盡法不復生已知不復生法;六者、菩薩當校計百八盡,當得泥洹長生不覆滅不死,菩薩得是校計自知苦,是為菩薩法知泥洹樂校計法;七者、菩薩當校計知百八盡泥洹念,是為菩薩知泥洹校計相念;八者、菩薩當校計百八滅盡舍相念不復念,是為菩薩百八舍相念不復念校計;九者、菩薩當校計所念不盡便生雜相念,以知雜相念,當校計泥洹無所有,何以故復有雜相念當覆滅,是為菩薩知雜相念校計;十者、菩薩當校計自知滅無所有,長受泥洹相,泥洹長生不覆滅,是為菩薩校計受泥洹相。是為菩薩十校計。」

佛言:「菩薩復有十校計。」

諸菩薩問佛:「何等為菩薩十校計?」

佛言:「一者、菩薩自知百八罪,亦當為十方人說百八罪,亦當為人說十方生死五道苦痛,常當為十方人說萬物成敗本末生死無所有,是為菩薩一校計;二者、菩薩當校計十方成敗牽證用示人,是為菩薩牽證校計解人法;三者、菩薩當校計十方人所有皆坐貪故著,以貪著皆為癡,菩薩常當為人解貪著解人癡,菩薩亦當持貪癡還自況,我未知菩薩道時貪癡亦劇,是菩薩得是校計;常當慈心解人貪癡,是為菩薩校計;四者、菩薩常當校計百八牽十方癡人作證。」

諸菩薩復問佛:「何等為牽十方癡人作證?」

佛言:「十方人所念皆坐百八癡,故菩薩去百八乃為不癡。菩薩失行百八行便為癡,常當牽十方癡人作證不得失行,是為菩薩校計法。

「五者、菩薩當復校計百八牽十方阿羅漢作證者。」

諸菩薩言:「復校計百八牽阿羅漢作證云何?」

佛言:「菩薩失行但坐貪著,故當牽阿羅漢泥洹去無所有。我何為所念失行?何為當坐是苦所念?牽阿羅漢泥洹常作證,是為菩薩校計法。

「六者、若復失行,當校計百八牽辟支佛泥洹無所有作證,是為菩薩校計法;七者、菩薩若失行,當復校計百八無所有,當牽十方過去佛泥洹無所有,十方過去佛皆我師,皆取泥洹去,我何為失行行在世間?菩薩已牽證便還攝行,是為菩薩牽證校計法;八者、菩薩復失行,當復牽現在十方佛亦當泥洹去,常當牽自證,已自證當即還行,是為菩薩百八牽證還行校計法;九者、菩薩當校計百八復失行。」

佛言:「我今作釋迦文佛,我所主天地帝王人民皆屬我,自在飛行大威神,我要般泥洹去歸無所有,常當牽我作證,常當堅意求佛,持我作證意不轉,轉者為失行,便墮盛百八愛行中,是為菩薩校計。

「十者、菩薩常當盡力卻貪,令不得受求,受求者為不應菩薩,菩薩諦求分別思惟我所校計,是為菩薩五十校計。」

佛言:「諸菩薩行安般守意常苦失行,無有不失行。」

時諸菩薩問佛:「何以故?我曹作菩薩常苦失行。」

佛言:「菩薩不厭生死苦習故,不自覺生死習故,不諦知生死盡無所有,不諦知有佛泥洹道故。」

佛言:「諸菩薩不可自用作菩薩道故貢高勝十方人。」

佛言:「未得佛生死苦習未與盡合未與道合,常有身體苦痛,亦有寒熱苦,亦有飢渴苦惱不能斷,如是菩薩未可自怙其善。」

佛言:「我未得佛時,自謂智慧無能及者,自謂知禪無能及者,自謂知細微滅心無有及者。」佛言:「我已立身作釋迦文佛,還自校計作菩薩時所知。譬如一菩薩智,今已作佛有所知;譬如十方佛國中,所有萬物菩薩。」佛言:「十方佛所有菩薩智慧,未能得一方佛一小塵智。」

菩薩即稽首問佛言:「我曹癡,何以多不能及佛一塵智?」

佛言:「用汝不厭生死苦習故,不早取佛故,不知細微意故,不知滅本斷根故。汝曹盡力精進行,亦當知十方佛智慧。」

諸菩薩問佛:「我何因緣生死多如是?」

佛言:「汝曹不諦行安般守意三十七品經十二問三向中微意,不知分別校計生死百八中細微意,故使生死多、難得佛。」

佛言:「汝心未起時,中有五百四十百八愛行。心轉作意,中有五百四十百八愛行。

「意轉作識,中有五百四十百八愛行。

「轉入眼,眼所見好色,中有五百四十百八愛行;眼所見中色,中有五百四十百八愛行;眼所見惡色,中有五百四十百八愛行。

「轉入耳,耳所聞好聲,中有五百四十百八愛行;耳所聞中聲,中有五百四十百八愛行;耳所聞惡聲,中有五百四十百八愛行。

「轉入鼻,鼻所聞好香,中有五百四十百八愛行;鼻所聞中香,中有五百四十百八愛行;鼻所聞惡臭,中有五百四十百八愛行。

「轉入口,口所得好味美好語言,中有五百四十百八愛行;口所得中味中語言,中有五百四十百八愛行;口所得惡味惡語言,中有五百四十百八愛行。

「轉入身,身所得好細軟可身,中有五百四十百八愛行;身所得中細軟,中有五百四十百八愛行;身所得惡麁堅苦痛不可身,中有五百四十百八愛行。」

佛言:「一心中有五百四十百八愛行,五百四十百八愛行中,一愛者當受一生死,一愛者當受一身,如是不盡五百四十為受五百四十生死身。意亦爾、識亦爾,好色亦爾、中色亦爾、惡色亦爾,好聲亦爾、中聲亦爾、惡聲亦爾,好香亦爾、中香亦爾、惡臭亦爾,美味好語言亦爾、中味中語言亦爾、惡味惡語言亦爾,好細軟可身亦爾、中細軟亦爾、惡麁堅苦痛不可身亦爾。」

佛問諸菩薩:「寧知是不?」

諸菩薩言:「聞佛說皆知。」

佛言諸菩薩:「汝曹寧信有是無?」

諸菩薩言:「信有是。眾不疑,但不解。」

佛問諸菩薩;「汝曹發起來至我所,寧知汝意中幾轉?汝聞我造說經以來,知汝意幾轉?」

諸菩薩報佛言:「不知幾轉。」

佛問諸菩薩:「何以故不知幾轉?」

諸菩薩言:「我聞佛說經,歡喜不知覺幾轉。」

佛言:「汝曹來至今不覺意轉墮生死,譬如是摩竭國中塵不知多少。菩薩但坐失行,不自知覺生死多少,是故不即時得佛。」諸菩薩各各稽首歡喜受行。

諸菩薩各各稽首言:「未聞佛五十校計時,自用不失行,聞佛解五十校計,自知失行。」

佛言:「汝亦失行,亦不失行。」

菩薩復問:「何以失行,亦不失行?」

佛言:「汝至十方佛前自貢高自譽言,我解無有是五十校計罪,便墮罪失行,是為亦失行。」

佛言:「不失行者,菩薩至十方佛前,常當自慚,身體自慚、生死自慚,生墮罪不能校計知,常持五十校計還自慚,是為菩薩不失行,不自慚者常失行。」

佛說如是。諸菩薩各各自慚,各各自悔,各各自念:「滅盡非常苦空非身。」

諸菩薩聞經皆大歡喜,前為佛作禮,頭面著佛足,受行而去。

大集經卷第六十

 

上篇:大方等大集經

下篇:大哀經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經咒語文章列表
大藏經·大集部目錄

【註音版】八大人覺經

八大人覺經...

稱讚淨土佛攝受經

如是我聞:一時,薄伽梵在室羅筏住誓多林給孤獨園,與...

【註音版】無量義經

無量義經...

永嘉證道歌

君不見。絕學無為閒道人。不除妄想不求真。 無明實性...

虛空藏菩薩神咒經

虛空藏菩薩神咒經 宋罽賓國三藏曇摩蜜多譯 如是我聞:...

地藏菩薩本願經

覺林菩薩偈 華嚴第四會,夜摩天宮,無量菩薩來集,說...

阿差末菩薩經

阿差末菩薩經卷第一 西晉月氏國三藏竺法護譯 聞如是:...

佛說大集會正法經

佛說大集會正法經卷第一 西天譯經三藏朝奉大夫試鴻臚...

佛說受歲經

佛說受歲經 西晉三藏竺法護譯 聞如是: 一時,婆伽婆...

【註音版】佛說解憂經

佛說解憂經...

華嚴發菩提心章

華嚴發菩提心章凡例 此章別有異本,而文畫多紕謬,字...

虛空藏菩薩神咒經

虛空藏菩薩神咒經 宋罽賓國三藏曇摩蜜多譯 如是我聞:...

修西輯要

修西輯要序 才知過去。已換為現在。才知現在。已換為...

【註音版】六字神咒經

六字神咒經...

中本起經

中本起經卷上(次名四部僧,出長阿含) 後漢西域沙門曇...

佛說文殊師利般涅槃經

佛說文殊師利般涅槃經 西晉居士聶道真譯 如是我聞:...

占察善惡業報經行法

【緣起第一】 夫諸佛菩薩愍念群迷。不啻如母憶子。故...

【佛教詞典】三教論衡

(一)指儒、釋、道三教之論諍。蓋儒道二教原系我國固有...

【佛教詞典】本濟

(562~615)隋代僧。太原(山西)介休人,俗姓宋。自...

節儉讓孩子健康成長

這是一個真實的發人深省的故事:北京市一對年輕的父母...

佛教如何看待命理之學

佛教並不主張算命,更不主張以算命謀生(佔相吉凶,仰...

病、死現前時,有何五欲可貪

前段時間,學習蕅益大師的一段開示感觸頗深。蕅祖云:...

聖嚴法師:逆境也是無常的

一般人遇到無常,很可能的消極:「既然無常就不要管了...

往生在功夫上需要什麼條件

信因,在因地上修行要深切的相信:我們就是散亂稱念彌...

佛教四威儀與身體健康

現代職業人士及年青人常見的身體疾病有頸椎病、腰椎病...

據說蔥蒜能防癌,淨業行人能否食用

問: 據說蔥蒜有防癌作用,淨業行人能否食用? 大安法...

她是富有生命力的雕塑,遠遠看著就是一種力量

她們就像一尊靜靜的雕塑,用一生的光陰,靜靜地走過,...

淨宗道場能否做佛事

經懺佛事是本末顛倒 凡是發揚佛德,在佛前舉行之儀式統...

虛雲老和尚《五戒開示》

若別釋五戒義者。第(一)殺戒。所謂惻隱之心。人皆有...

邪淫把我們逼向墮落與滅亡之路

邪淫害人不淺,古人曾說過萬惡淫為首,這個惡不僅僅是...

你念什麼就往那個法界走

問: 法師您講到說十法界形成的原理和念佛的原理是一樣...

【視頻】佛說盂蘭盆經(聆志居士念誦)

佛說盂蘭盆經(聆志居士念誦)

【視頻】文昌帝君陰騭文(宏贇讀誦)

文昌帝君陰騭文(宏贇讀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