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大方等大集經卷第三十八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大方等大集經卷第三十八

隋天竺三藏那連提耶舍譯

日藏分定品第四

爾時,世尊告四使菩薩及其眷屬諸菩薩等:「善男子!汝若樂住此娑婆界者,各各隨意入所修學自福德善根三昧陀羅尼、三摩提、三摩跋提。」

時四菩薩及其眷屬,即便各各隨意入定,入禪定已身出光明,有菩薩光如大炬火,有菩薩光乃至如百千萬日月光者。

爾時,大德憍陳如,承佛神力作如是念:「我今欲問如來一義,如來因是,或當分別廣說如來四陀羅尼文字及義。如來若說,此娑婆界十方之眾若得聞者,壞疑網心,於一切法得大光明速得四果,未得須陀洹速得須陀洹,未得斯陀含得斯陀含,未得阿那含得阿那含,未得阿羅漢得阿羅漢。過三惡道得人天身,一切悉得純善之法。」作是念已,即從座起,合掌向佛,默然而住。

爾時,佛告阿若憍陳如:「汝將不欲問我義耶?」

憍陳如白佛言:「如是。世尊!我實欲問,願佛聽許如我意說。」

佛告憍陳如:「隨汝意問,我當廣說令汝心喜。」一切天人聞此語已,皆生歡喜。

爾時,憍陳如白佛言:「世尊!如佛經中說有二種,所謂愛及富伽羅,行於生死。云何名愛?云何名富伽羅?何故如來說此二種行於生死?」

佛告憍陳如:「善哉,善哉!快發斯問。憍陳如!汝為憐愍一切眾生故作是問,欲與一切眾生樂故作如是問,如是問者是知時問。憍陳如!至心諦聽,我今當說。」

憍陳如言:「如是,如是。如佛所說,我當受持。」

爾時,世尊告憍陳如:「愛有三種,所謂欲愛、色愛、無色愛;復有三種,所謂有愛、離有愛、法愛。

「憍陳如!何者欲愛?欲名放逸,放逸因緣則生貪觸,以觸因緣,則生樂想。如是等法眾生樂著,欲心發動如火所燒,欲因緣故,樂造十惡捨離十善。以是因緣,墮於地獄、畜生、餓鬼,生貧窮夜叉中。欲因緣故於生死中受五陰身具種種苦,雖受是苦不生怖畏。心無慚愧不樂修善,於流轉中難得人身。設得人身,以欲因緣身口不淨,造作無量諸重惡業乃至五無間業。以是因緣,復於生死三惡道中受大重苦。一切受苦皆因欲心,欲集因緣猶如糞豬被於繫縛,趣三惡道受諸苦惱。是故如來為斷貪慾,宣說正法呵責欲法。若有眾生得聞如是呵責欲已,能如實觀諸欲不淨,如毒生果,如大火聚,如滿[土*瓦]毒藥,如滿瓶糞,如利刀如賊,如旃陀羅加絺那,如熱鐵丸,如大雹雨,如惡毘嵐婆風,如惡毒蛇,如惡野澤,如羅剎洲,如跋陀伽都,如種種糞掃聚,如尸陀林,是人如是知欲過患,於欲事中生大怖畏身大戰動。愛法樂法學法欲,剃除鬚髮身被法服,求於正法求法自在,於正法中生清淨心,於法道中行法救濟。如是樂者,彼人臨終獲得正念。以念法故,樂法氣味故,念法果報故,見十方佛在大眾中宣說法要教化眾生,既聞法已得歡喜心,心歡喜故數數得見諸佛色身。是人死已離三惡道生有佛剎,常與善人游止共俱,能行佈施忍辱精進樂於禪定,修習五通樂涅槃道,大慈悲心教化眾生,能得諸佛瓔珞莊嚴功德之身,過去所有煩惱及習悉皆盡滅。彼諸眾生得如是莊嚴身心、譬如香篋盛種種衣衣服皆香,而彼香華不失稱兩、不損其色。

「如是,憍陳如!若有眾生樂法因緣,臨命終時得見諸佛,因見佛緣得歡喜心,心歡喜故生有佛剎,共善眾生同其事業,亦復如是自增善根,得種種瓔珞莊嚴身心,不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覺,而彼善不減。

「是故,憍陳如!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見自利益見他利益,見彼此利益,常應親近善友學善友法,常聞善友呵責欲法種種過患。如是聞已,乃至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道。

「憍陳如!所言善友者,謂諸佛菩薩、辟支佛、阿羅漢。又善友者,即我身是。何以故?我今出世憐愍眾生,欲為斷除一切苦惱,能說諸欲一切過患,是故大眾應受我語。我不妄語常真實語,非無義語、非麁惡語,慈悲心語。我今當說諸欲罪過,汝等應當一心受持,既受持已,於三惡道速得解脫,乃至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爾時,一切娑婆世界三千大千一切大集諸來眾等同發聲言:「唯願如來宣說欲過,我等聞已,如佛所說至心受持。」

佛言:「憍陳如!諦聽,諦聽!四種因緣眾生生欲。何者為四?色貪、長短赤白等貪、觸貪、樂貪:樂歌舞、種種莊嚴瓔珞服飾等貪。何者色貪?色名四大和合,生滅不住,無我無眾生。如是四大,無我無眾生,一切凡夫無明顛倒,橫於色中而生覺觀,此是男此是女,此好此惡,此可樂此不可樂,慾火入心猶如鬼著,男見女身執相,取著長短黑白。以是因緣,未生欲能令生,已生欲能令增長。是人如是念欲轉多常不捨離,一切善根悉皆減少,不復愛樂諸善知識,不能善護身口意業,與一切罪而共和合,不見一切諸欲過患。以不見故,命終即入三惡道中,或在地獄,或在畜生,或在餓鬼。於彼惡道,無量世中受諸大苦,皆由貪慾,貪慾因緣令欲增長。

「諸有智者觀察女色念不淨想,不念女身所有發毛皮肉筋血,但念白骨專心不捨,如女人身男子身亦如是;如見近身遠身亦如是;如他身自身亦如是;但念白骨不念發毛皮肉筋血。如是念已數數思惟,心常信念不忘失者,此名心順行道初斷欲法門。是人復念彼骨中心三摩跋帝,住於眉間如棗許處,如是念已數數思惟心住不失。彼人爾時心得寂靜,氣息不出不入,不見惡相不見惡事,不樂不念乃至不緣一法,是則名為奢摩他、名心寂靜。此名煩惱順行道第二斷欲法門。云何身寂靜?是人如是念故,能令身中出入息定,不入不出。彼智慧人波囉娑佛陀,身心樂寂滅,如是念故心速順奢摩他,此名第三寂滅攀緣斷煩惱道法門。是人復念頭骨頂中如一小棗處,如是數數念已見彼中空,如是數數念空,見彼頂骨如一沙塵,如是第二第三見骨末。依此法用一切頭骨皆如塵末,見彼骨末為風所吹,如是見一切身骨皆悉如末為風所吹。如是不見身骨乃至見虛空,彼中身心波囉娑三跋帝,此名第四順奢摩他寂滅攀緣斷煩惱道法門。」

爾時,長老阿若憍陳如白佛言:「世尊!虛空相者,是有為相不?」

佛言:「如是。善男子!虛空之相是有為相。」

時憍陳如復白佛言:「世尊!若虛空相是有為者,為是自相為他相耶?」

佛言:「憍陳如!若能觀察一切法界及有為界,是名自相。何以故?若能觀察色寂靜者,當知彼人能見如來。所以者何?若人觀骨,見骨如末為風所吹,見是事已,能深觀察色之實性,是人爾時見一切色悉皆空寂,乃至不見一切諸相,唯見虛空但念虛空,於彼虛空數數修習。見十方色一切皆空如淨琉璃。於中復見無量諸佛,乃至十方亦復如是。見佛身已,又見如來三十二相八十種好,乃至十方悉見諸佛色身具足,光照團圓如尼俱陀樹。彼人過去若曾習學涅槃之道,有善根者,即作是念:『我當問佛,如是虛空誰之所造?久近當滅?』作是念已,即便問佛。

「爾時,如來即為宣說:『夫虛空者,但有名字無有作者,當何所滅?言虛空者,無有覺觀無物無數、無有相貌無出無滅,一切法相亦不可得,能想所想亦皆是無。』了知是已,於諸想縛悉皆解脫,即便獲得阿那含果,能斷一切貪慾之心。唯有色愛無色愛結,及於掉慢諸無明在。

「彼人爾時見佛身已,作如是念:『我今當知如來身相長短廣狹。』作是念已,見所在處十方空中悉有如來。彼人爾時欲得觀少即便見少,欲得觀多隨意見多,無量無邊亦復如是。

「復次,彼人更作是念:『如是諸佛從何而來?』復作是念:『如是如來無所從來,去無所至。』彼人爾時不見諸佛有去來已,又作是念:『三界受身心但虛假,以是因緣我隨覺觀,欲多見多欲少見少,諸佛如來即是我心。何以故?自心作佛自心見故,心即我身身即虛空,我因覺觀故見無量無邊諸佛,我以覺心見佛知佛,非心心知非心心見,見心相者則不可斷。我觀法界性無牢實,隨念生故,是故一切所有性相,及心覺觀即是虛空,虛空之性亦復非有。』若能如是見彼空者,已於過去發菩提心。彼人修習三昧因緣,即得諸佛現其前住。是人若發求聲聞心,即得一切無相三昧。既修習已,復得無著清淨智心遠離無明,亦復獲得隨順空忍,不久得於四果真證。彼人若見空即是空,爾時即得身心寂靜,得寂靜已,是則名為空解脫門。入是門已,欲得取於阿羅漢果則為不難,是名第五修習空寂滅諸攀緣斷煩惱道真實法門。」

爾時,世尊說此法已,彼大眾中有九十九百千萬億諸天及人得奢摩他順忍,八萬四千人得空順忍,如是六萬天人得空三摩提解脫法門,二萬眾生皆得諸佛現在三昧,無量眾生得須陀洹果,八十四百千比丘得無漏道。

爾時,佛告憍陳如言:「若復有人自觀頭骨,心若不停及不樂者,是未調伏;既未調伏,亦復不能得於解脫。彼人爾時應當更詣尸陀林所觀察死人,或見青瘀膖脹血塗,或見膿流處處淹漬,皮肉爛潰筋脈相交,禽獸往來爭共唼食。或見白骨其色如珂,髏頷差移手足分散。見是相已,當熟察心樂住何處。知已即觀常念不捨,一切外色敗壞若斯,自揆我身亦應如是,始從青瘀臭處腥臊,終至白骨支離消散。心常專念勿使他緣,若住、若行、若坐、若臥,勤修觀行滑利流通,晝夜相續不令馳散,閉目開目恆使分明,從少至多內外洞徹,如是展轉乃至山河草木叢林人畜等物,皆作骨相亦復如是。於四威儀常見自身骨具等事,未曾捨離,如是心住不動如山,於一緣中常定無亂,不淨念等悉具足滿。

「彼人爾時於此身中作是觀已,乃至命終不起染心,於現在時能離貪慾、他世未能。『此人若得順虛空陀羅尼,即能觀骨作離散相。』如是念已,四方俱時皆令風起吹此骨身,皆悉磨散使如微塵。如是自身風因緣故皆作塵已,一切諸色一切大地,亦各以風因緣力故散如微塵。如是作已,身及萬物悉皆隨風,塵飛消散都無所見,猶如虛空離諸言說。如是觀已得虛空相,見一切物如青琉璃,數數修習,如是等念令不馳散。如是觀已,復觀虛空作於黃色係心憶想,亦令成就無分散意。如是觀已,復觀赤色想念赤色。觀赤色已,復作白色想念白色。觀白色已,復觀紫色。紫色成已,觀頗梨色。於虛空中作如是念:『如是萬法色及地等一切諸物,皆見青色及頗梨色令不馳散。』作是觀已,次作水想,亦見青色及頗梨等一切諸色,皆見於水更無餘想,唯見大地如四指許,餘皆為水。

「彼人見是四指地已便無增減,復作是念:『我於今者當以足指動此大地,使令動轉隨意久近。』若欲令於少分動者,即隨所念如是動已,乃至能令諸山大地大海江河,一切隨動出大音聲,其聲遠徹聞於餘方。復觀諸水有種種色,或優缽羅華、拘物頭華、缽頭摩華、分陀利華,如是種種一切諸華皆隨念見。復觀虛空皆作地想,於其地上行住坐臥俯仰屈伸。復觀一切土石諸山作種種色,事形細軟如兜羅綿,於其山上迴轉去來經行宴坐。

「彼人爾時作如是等諸外觀已,悉皆放捨還更攝念,復自觀身作輕微想,更增修習令其成就,如兜羅綿隨風飄散。作是觀已,於虛空中行住坐臥,是人復入火光三昧,身現種種妙色光明,青黃赤白及頗梨色。又復游入炎摩迦定,於身上下互出水火,乃至地中現於出沒,如鳥處空無諸障礙,日月威力有大光明,能以手摩不生驚畏。又復身上到於梵天,作如是等現神變已,復隨所樂作如是念:『於其身內或青或黃或赤或白,或復見紫及以頗梨。』復作是念:『我當云何得見諸佛,隨其方所皆悉覩見?』

「彼人爾時若欲見小隨念即見,若欲見大亦隨念見,乃至充塞遍滿虛空。復作是念:『是等諸佛,無所從來去無所至,唯我心作,於三界中,是身因緣唯是心作。我隨覺觀,欲多見多欲少見少。諸佛如來即是我心。何以故?隨心見故。心即我身,即是虛空,我因覺觀見無量佛,我以覺心見佛知佛,心不見心心不知心,我觀法界性無牢固,一切諸法皆從覺觀因緣而生。是故法性即是虛空,虛空之性亦復是空,我因是心見種種色青黃赤白,一切雜色及以虛空,種種示現作神變已,所見如風無有真實,但妄想心依止於色。』是則名為共凡夫人順四諦陀羅尼。」

佛言:「憍陳如!何者名為不共凡夫四諦順陀羅尼?若有人能作如是念:『此虛空者不可捉持,無有覺觀不可宣說,心亦如是猶如虛空,不可捉持不可宣說。如是二種,皆悉虛妄憂愁惱亂,猶如火燒虛誑鬪諍,我今捨離是空色等一切諸念亂想覺觀。』如是捨諸虛空色等虛妄覺觀一切心已,心不復生,離諸念故心得寂滅,得寂滅已更不復生。何以故?心緣滅故是心便滅,身心釋悅悉皆捨離,以捨離故身得安隱,捨覺觀故口離語言,心安一緣修習滅定。是人爾時一日一夜,入於如是寂滅三昧,如意自在經無量億百千萬歲,於是三昧堪忍不散。從滅定起,捨有漏法及其壽命,入於涅槃。此名無漏不共凡夫四諦順陀羅尼第一解脫門。」

佛復告憍陳如:「云何名為共凡夫人四諦順陀羅尼?若有人能作如是念:『我隨覺觀觀如是色、觀如是我,我心即色、色即我心,若我遠離一切色相觀虛空相。』是人爾時修虛空相,即入無量空處三昧。此則名為共凡夫人順四諦陀羅尼義。

「若有人能作如是念:『色即是空,我以此色因緣空故,得見虛空。何者境界是虛空相?虛空之性名無障礙,是風住處;如是風者是四大相,我色亦爾是四大攝,此二法者無有差別,心亦如是猶如虛空。』復作是念:『此四大者以何為體?一切諸法性自空寂,自他等性亦皆空寂。夫虛空者即無所有,不生不滅無處無家。』作是觀時繫念諸佛。既繫念已,見虛空中有無量佛,一心念已得阿那含果。此則名為不共凡夫四諦順陀羅尼第二解脫門。

「復次,行者作如是念:『何者境界是虛空相?復何因緣名為我相?』行者自念:『言虛空者即是我也,即是淨我即是我心。我者無色如虛空無邊,我亦如是。』此則名為共凡夫人如實陀羅尼。若有能觀一切法空無我我所;言空處者,即是無我色亦無我。若觀如來即是我也,我見佛已,得須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乃至一切有漏法盡得阿羅漢果。此則名為不共凡夫四諦順陀羅尼第三解脫門。

「復次,行者若觀於我清淨不濁,即是空處空即我心。若能永斷一切煩惱即是淨心,若能修習八直正道是名淨心。作如是學,即能獲得須陀洹果乃至證得阿羅漢果。此則名為不共凡夫四諦順陀羅尼第四解脫門。

「復次,行者若有欲觀於色相者即分別相,分別相者即是瞋相,瞋恚相者即生死相。『我今為斷生死相故觀心相空。』此則名為共凡夫人四諦順陀羅尼。行者若觀於我即是寂靜,我今亦未斷於覺觀。若觀於我及我我所如觀虛空,我我所者即是苦也。苦所從生即名為集,如是苦集是可斷法是名為滅,觀苦集滅是名為道,得須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乃至獲得阿羅漢果。此則名為不共凡夫四諦順陀羅尼第五解脫門。

「復次,行者作如是念:『何以故?我今已觀此虛空相,夫虛空者即是於我。我若遠離虛空觀者,次觀識處。如虛空觀識觀亦爾,如虛空處無量無邊,識亦如是無量無邊。』此則名為共凡夫人四諦順陀羅尼。行者若念識名為想,亦名覺觀,識即是苦,知苦所從名之為集,苦集可斷是名為滅,觀苦集滅是名為道,得須陀洹果、斯陀含、阿那含、阿羅漢果。此則名為不共凡夫四諦順陀羅尼第六解脫門。

「復次,行者若觀識處即是覺觀,如刺入身如瘡如病,如我前時遠離空處,離空處已亦離識處,離識處已修無想處。是人爾時得無想已不緣一法,即得住於無想三摩跋提。此則名為共凡夫人三摩跋提。若觀識處即是瘡痍苦惱之法,如病如癰,如我遠離觀於識相。次觀無想,言無想者即是無我,無我我所想。觀念清淨大般涅槃。作是觀時,即得須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乃至得於阿羅漢果。此則名為不共凡夫四諦順陀羅尼第七解脫門。

「復次,行者若有能觀無想處者即是細想,如我遠離是無想處觀,非有想非無想處亦復如是。此則名為共凡夫人如實陀羅尼。若觀非想非非想處即是大苦,是處可斷可得解脫。作是觀時,彼人即得須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乃至得於阿羅漢果。此則名為不共凡夫四諦順陀羅尼第八解脫門。

「憍陳如!此陀羅尼有如是等不可思議種種利益,又能除斷一切欲貪、一切色貪、一切非色貪,離凡夫位得聖人法,永斷一切三惡道因,於當來世不更受於地獄、畜生及以餓鬼,是名四諦順陀羅尼。汝今當知,此即是彼瞻波迦華色如來所遣,日行藏菩薩所齎持欲。我今在此說大集經,是故彼佛送此欲來。此陀羅尼能斷一切諸結煩惱,又能永盡一切結恨、諸增上慢及我慢等、一切嫉妬,能卻世間一切家業一切戲笑,能斷一切我見一切疑見及婆羅多觸,能斷一切常見、斷見、壽命見、逋沙見、富伽羅見、作見、知見、一切色見,乃至觸見、一切生見、一切四大見,能斷如是一切諸見。能知一切五陰、十二入、十八界等,能令受者得涅槃樂,能壞眾魔調伏惡龍,能令一切諸天及諸夜叉皆生歡喜,能怖阿修羅及迦樓羅、緊那羅、摩睺羅伽,能壞一切惡邪外道,能悅一切剎利、婆羅門、毘舍、首陀羅,能令一切多貪婦女念於少欲,能令多聞人心生歡喜,能令坐禪人樂阿蘭若,能療一切諸惡重病,能卻一切鬪諍饑饉疾疫凶衰及諸橫死,能除外賊惡風惡雨惡水瀑河非時寒熱、種種苦辛麁澁惡味。能光法母建立法幢,紹三寶種使不斷絕,又能安慰生死流轉恐怖眾生令其快樂,能生盡智證無生智,能裂無明破諸闇聚,能捨苦擔入於涅槃。」

佛說此四諦順陀羅尼忍時,無量無邊阿僧祇眾諸天及人,遠塵離垢於諸法中得法眼淨;九十六億那由他眾生,捨諸煩惱心得解脫;八十億百千那由他眾生,得此四諦順陀羅尼;無量無數阿僧祇眾生,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亦復得於不退轉道;四萬二千眾生得無生法忍。一切天、龍、夜叉、羅剎、阿修羅、迦樓羅、乾闥婆、緊陀羅、摩睺羅伽、薜荔多、鳩槃茶、毘舍遮、人、非人等皆悉讚言:「善哉,善哉!無上世尊!言音微妙不可思議,最勝難量不可稱說,無慧眼者為出智光,苦擔眾生能為除卻,於流轉海作大船筏。如是善巧無礙智說,誰有聞者不樂發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爾時,長老阿若憍陳如白佛言:「世尊!云何名為日眼蓮華陀羅尼?如日行藏菩薩摩訶薩之所宣說,智者受持讀誦書寫得大利益,於三界獄不生樂想,得無相三摩提解脫門,得無所有處三昧,得雙頭滅結。若有聞者能薄煩惱,七返常受人天之身,於人天中能得聖道,不為貪慾之所染污,諸天世人常所恭敬。」

佛告憍陳如:「諦聽,諦受!精勤用心莫生疲懈。汝所問此日眼蓮華陀羅尼者,非是一切聲聞辟支佛心行境界。何以故?此陀羅尼乃至清淨十八不共佛法力生。憍陳如!若我今於百千萬劫說此日眼蓮華陀羅尼終不可盡,亦令聞者一切天人心生迷悶。此陀羅尼唯佛能說唯佛能聽。何以故?此陀羅尼有無量義難知難覺,如日眼蓮華陀羅尼,自餘三方無盡根陀羅尼、智依止陀羅尼、惡睡眠眾生陀羅尼,亦復如是。」

憍陳如白佛言世尊:「唯願說彼南方山王如來香象菩薩所送空順陀羅尼。」

佛言:「如是,如是!至心諦聽當為汝說。憍陳如!若有眾生觸欲因緣惛醉迷亂,不知解脫醒覺之處,流轉生死於無量劫在三惡道,受諸苦惱不可堪忍。菩薩摩訶薩大慈悲心,見諸眾生受如是等無量苦惱,起大精進修行諸道,修行道已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已說出苦道。若有眾生能至心聽如說順行即得脫苦,得須陀洹果乃至阿羅漢果。」

佛告阿若憍陳如:「云何觸欲?若有眾生和合欲事,因和合故則生於觸,因觸生樂,因樂生苦。苦因緣故,生死苦惱從是而生。憍陳如!如四毒蛇,以四因緣能害眾生,所謂見毒、噓毒、嚙毒、觸毒。如是一切念欲眾生亦復如是,有見因緣、有聞因緣、有念因緣、有觸因緣,以是四緣令諸眾生遠離一切諸善根本,於生死中受大苦惱。」

佛告憍陳如:「云何名為觸欲解脫?若彼行者作如是念:『以何方便得離觸欲?』復作是念:『若我能觀骨瑣遠離貪慾,是則名為最勝方便。』作是思惟:『色者即是四大所造,四大所造即是無常,性無牢固破壞離散,皮肉發抓膿血筋骨,智者終不於是身中生淨好相。』作是觀已,若晝若夜悉見一切十方清淨猶如珂貝,見是事已,即時獲得一切世間不可樂想。如是行者復作是念:『我此生死煩惱鼓作,我於此想若樂修者,則能斷除一切煩惱生老病死。』如是行者於一切骨正覺觀已,一心正念不失不動,此名奢摩他。如是次第正觀頭骨乃至足骨,一心正念不失不動,此名毘婆舍那。

「復作是念:『以何方便得破生死?』作是思惟,觀於口鼻和合入出,風方便故破生死鼓。如是行者自觀身骨猶如碎末為風所吹,於自身中骨想皆盡不見身相。如是觀時遠離身相,生於空相不見內法,此則名為第一空門。

「復次,行者於自身中復更思惟:『一切外色風力所壞。』作是觀已,於此內外一切諸色不念不見,此則名為第二空門。

「復次,行者作如是念:『我今不見一切內外諸色相貌,皆是空力,我今定知一切諸法無有去相無有來相。』作是觀時,一切覺觀悉皆永斷,此則名為第三空門。

「復次,行者作如是念:『識為大罪,復觀是識知是一切覺觀因緣,我當速離心意識行。何以故?若有集法當知定滅,一切有法體非真實,一切有法性是寂滅。』此則名為第四空門。作是觀時,得須陀洹果乃至阿羅漢果,或有獲得法順忍者,或有獲得菩提證者。

「復次,行者若觀覺觀是滅相者,即得滅定,此則名為不共凡夫空順陀羅尼。

「是陀羅尼成就無量一切功德,有大力勢能大利益,永斷無量諸大苦惱,善能除斷一切欲貪、一切色貪,乃至一切想非想貪,能捨一切煩惱苦擔,此即是彼山王如來香象菩薩摩訶薩所送。以我說此大集經故,彼佛送此陀羅尼欲。」

說此法時九十二萬百千眾生得須陀洹果,六百萬諸眾生等不生煩惱,得無漏道慧心解脫;九十那由他百千眾生,於初學中得此空順陀羅尼;八百萬諸眾生等,得辟支佛證智定心;六十六頻婆羅眾生髮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無量眾生亦得住於不退轉道。一切大眾皆讚:「善哉!」天雨雜華並散香末。

爾時,憍陳如復白佛言:「世尊!唯願如來,為我說彼智德峯王佛遣炎德藏菩薩摩訶薩所送無願順陀羅尼。」

佛言:「如是,如是。憍陳如!至心諦聽當為汝說。有諸眾生處在世間愛樂於欲,晝夜貪味不知出道,不知出故,於流轉身受大苦惱。是人應當觀於無願解脫法門,作如是念:『欲欲、色慾及無色慾、觸欲、解欲,如是等欲因覺觀生,諸行因緣和合故有。』復次,行者更如是念:『如是諸行無有作者、無有受者,因風造作故有。於我身口意行亦復如是因風而生,因是風故身得增長,因是風故口得增長。』復作是念:『若身口意因風造者,我當碎身令如微塵。』如是念已,諦自觀察:『我此身中入出氣息即同彼風,諦觀一切身諸毛孔從風因緣故有生死。』復觀一切不淨之物,肉血發抓因風故成;復觀是身命終之時,是尸更無風息入出。復作是念:『我身口行因緣於風,若無風者無身口行。』是故,爾時得空三昧修集增長,因修集故一切有本葉薄華萎,乃至漸漸能斷欲貪及以解欲。作是觀已,得須陀洹果乃至阿羅漢果,或有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復次,行者若心亂時,應如是觀:『彼欲因緣,念種種色乃至念天,以是心散。』時彼行者更如是念:『若我一切諸生處中,欲未斷故此心更生。譬如伐樹不去於根唯卻枝檊,不除根故其樹更生。愛亦如是,愛入未斷能生諸苦。』復次,行者不念於取一心專修,乃至我身,骨瑣雪白色如珂貝悉皆筋連。見骨瑣已,是時若眼中見內外色,或復見彼一切皆空,但骨瑣連色白如貝不增不減。時彼行者如是念已不失於心,此名奢摩他。

「復次,行者若如是學:『此我頭骨齒骨項骨,乃至此是我腳指骨。』如是念者坐不得禪。何以故?以有奢摩他、毘婆舍那兩種念故,心不得禪。時彼行者,攝念緣中心住不動,歡喜快樂速疾得修。若獨念一毘婆舍那心正住者,應當速疾念彼骨瑣專係思惟。此行若明,更好觀察骨相成塵,磨滅分散隨逐因緣。作是觀者,此名毘婆舍那順忍覺。若一切骨離垢色白,碎末為塵與心和合,如是思惟,此名生順忍覺。若彼行者觀一切色,離垢潔白及骨成塵,離我和合心識去來。如是觀者,此名無我盡順忍覺。若一切色為識境界眼中來者,離垢淨白及以骨塵,作如是念:『彼不可說、不可捉持,亦不停住。』如是念者,此名奢摩他順忍覺。如是行人,得此順忍覺因緣故,於三世中現在未來,一切貪慾悉皆除滅及盡三有。於三界中脫三垢縛,即得入於三解脫門。如是念已得須陀洹果,乃至如是一相念者得阿羅漢果。

「復次,行者觀一切色及以骨瑣猶如珂貝,離垢筋連見骨瑣已,時彼行人心定不動。若心不動,行住坐臥常係一緣。如是念者,名奢摩他調柔修習。時彼行人,復更內外觀察於空,念內外空得入三昧,觀一切色悉皆青相,念此骨瑣亦作青色,見諸骨瑣作青色已,時彼行人復作是念:『誰作此色及骨瑣青?誰造誰安?』乃至琉璃及頗梨色。作此思惟分別想已,更如是念:『此青色者心因緣見,是虛妄見非是實見。』如是念已,知法從緣精勤修習,於諸世間常為眾生禮拜供養。」

佛告憍陳如:「此無願順陀羅尼義,除不樂想,及除食中諸顛倒想,是彼智德峯王如來遣炎德藏菩薩摩訶薩所送來欲。」

爾時,座中有菩薩摩訶薩,名正念智白佛言:「世尊!若諸聲聞修不淨相及奢摩他,得成相已有何等相?」

佛言:「善男子!若為破壞貪慾之結,修不淨念係心眉間,自觀己身三百碎骨,如是相出及不淨念。於是時中彼行人身亦熱亦動,此名初相。得是相已,乃至常觀彼如是相,見自己身澁觸等相及以他身亦復如是,名第二相。又彼行者修不亂心,一切悉觀亦皆不淨,名第三相。是人能觀苦集盡淨,名奢摩他。行者身中如是相出得於煖法,如溫乳汁灌澍身心,此則名為不動心相。

「時彼行者若有心中樂如是相,當捨念心,此相清淨貪染自除,無明污心智慧斷故。行者如是觀白骨時,念此骨相乃至寂滅因緣,故有如是觀察,即見一切身中煖出,此如是相若奢摩他得具足滿,此則名為煖相善根。行者爾時緣於過去福德善根,今作此修心行清淨,見智如燈內心自知。

「復次,行者觀身四行,從於瑣骨乃至微塵洞徹明瞭,如自額中覩於燈炎,見一切色及以自心併心數法,盡分別知。譬如窓中日光明照,微塵迴轉無暫時停,一切有為譬如塵性,作如是念:『乃至世間一切有法見無我見寂滅實智。』行者爾時得頂善根,是名頂法。

「復次,行者得頂法已,更自觀身。或見火出、或見火然、或見大光滿十方面。從初禪地乃至四禪善根所生,如是色陰微妙四大,彼行者身亦如是得所見身色,滿足禪樂不異於天。時彼行人更從心裡復出日光,見於十方處處日輪皆悉遍滿。見是相已,不生心念,是時得入空三昧中,復見頂上種種色出猶如傘蓋,此名頂相功德善根。

「復次,行者不取緣相四諦順忍,爾時彼中得四諦證。善男子!此名聲聞修習不淨正念、因緣不淨正念,因緣成已得奢摩他,是名白骨燈光觀相。復於彼中如是相生,亦見是相,見是相已得歡喜心,歡喜因緣得八正道,因八正道能斷一切煩惱愛結,得須陀洹乃至阿羅漢果。

「善男子!汝自剎中勝炎佛土,聲聞之人若富伽羅樂阿羅漢,觀如是法不淨因緣即得道果。」說此不淨解脫法時,無量無數無邊眾生證得四諦如法順忍,乃至無量無邊眾生得如實果。

爾時,世尊復告阿若憍陳如言:「善男子!若一切眾生共同一心,其四真諦可以一念而證得者,如來應為一切眾生演說一行一法一事,亦不應有八萬法聚,隨逐因緣差別之異。若一人證時,一切眾生亦應同證。若一人斷時,一切眾生亦應同斷,不應別有聲聞三乘,不應別有菩薩十地。何以故?煩惱同故,斷時證處處所是同。憍陳如!是故眾生應以種種因緣調伏,不以一緣及以一事。

「憍陳如!若一切眾生覺觀未盡,如是時中一切有法大瘡大莿種種有生,種種生中有法增長種種相、種種色、種種心。時彼行者如是思念:『若欲自心樂心取相,觀此骨瑣心和合生,彼念因緣,作此初心次第思惟,如是必定得涅槃道果證不難,又見此身得樂因緣不退轉故。』

「復次,行者作如是念:『何因緣故心和合生?彼因緣故樂說方便。』能知是者,此則名為第二勝心。現見法樂,住必定心得不退轉。

「復次,行者如是思念:『我今此心幾許因緣和合共生,處處覺觀攀緣取捨,如是身心有樂受故,或妄想住,我於彼身心樂寂滅。』又如是念:『若我因緣和合故生,緣骨瑣故,身心安樂樂已還滅。若彼行人生於眼識乃至意識,生及住滅方便因緣亦皆寂滅。』作如是念,此則名為第三勝心現見法樂,必定不退得涅槃道,以是因緣及得四果不久不難。

「復次,行者作如是念:『若我此身一切法界,通達方便清淨體性,亦非體性寂滅方便住。』復如是念:『我一切心相寂滅方便住,又一切心相覺觀想滅寂靜心住。』此則名為第四勝心。現見法樂,如是必定得涅槃道,身雖未證欲證不難。

「憍陳如!如是四種最勝尚心和合現時,即得明見八十四百千三摩提行門。見是行己得阿那含果,乃至得阿羅漢果。爾時又得二種解脫,有大勢力具大神通,為諸天人禮拜供養。憍陳如!一切眾生非實一乘一行一貪一念一欲一解一信,是故如來宣說種種句偈名字種種法門。以是義故,如來具足十種神力。

「憍陳如!一切眾生具有種種顛倒之想,是故如來為淨眾生顛倒想故,說無常想,或樂苦想,或無我想,或樂死想,或膖脹想,或樂爛想,或樂膿想,或青瘀想,或樂種種蟲噉食想,或樂臭想,或樂骸骨離散等想。」

爾時,阿若憍陳如重白佛言:「世尊!云何名為一切世間不可樂想?云何復名一切世間食不淨想?

「憍陳如!汝今不應問如是事。何以故?我此剎中別有方便得涅槃道及四果法,彼剎眾生根性不同、信心行別、方便力別得涅槃道。國界既殊,其相各異。憍陳如!若我具說如是之法,唯除得無生忍菩薩摩訶薩能信受此,其餘眾生聞即迷沒。」

時憍陳如復白佛言:「世尊!唯願憐愍為諸菩薩能信解者分別宣說。世尊!是諸眾生,若聞宣說一切世間不可樂想及以食中不淨想等,聽聞如是二種相已,能生種種上妙善根,能破無明種種障礙,一切眾生愛入和合,癡見纏縛如揭頭羅,於流轉中處處受生,於流轉中處處造行。又過去際諸流轉中不可見知,以是因緣樂於生死,是故生死無有始終。何以故?一切眾生在流轉中,不聞如是食不樂想,以食因緣增長貪慾。又不聞於此法門故,是故五處流轉受生困苦疲極。如來世尊大慈大悲,無量世中常念眾生。唯願如來憐愍故,說此具足滿無願順陀羅尼。」

大方等大集經卷第三十八

 

上篇:大方等大集經

下篇:大哀經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經咒語文章列表
大藏經·大集部目錄

佛說療痔病咒

(可治癌症跟痔瘡、青春痘等等) 佛說療痔病咒: 怛(dan...

般舟三昧經

般舟三昧經卷上 問事品第一 聞如是:一時,佛在羅閱祇...

晚課(暮時課誦)

南無蓮池海會佛菩薩(三稱) 佛說阿彌陀經 姚秦龜茲三...

龍舒增廣淨土文

龍舒淨土文序 華嚴經云。信為道元功德母。長養一切諸...

虛空藏菩薩經

虛空藏菩薩經 姚秦罽賓三藏佛陀耶舍譯 如是我聞: 一...

佛說般舟三昧經

佛說般舟三昧經 後漢月支三藏支婁迦讖譯 問事品第一...

佛說無言童子經

佛說無言童子經卷上 西晉月支三藏竺法護譯 聞如是:...

譬喻王經

大集譬喻王經卷上 隋天竺三藏闍那崛多譯 復次說此法時...

【註音版】吉祥經

吉祥經...

大方廣佛華嚴經入法界品

大方廣佛華嚴經入法界品 唐天竺三藏地婆訶羅譯 爾時,...

修行本起經

修行本起經卷上 後漢西域三藏竺大力共康孟詳譯 現變品...

佛說解夏經

佛說解夏經 西天譯經三藏朝奉大夫試光祿卿明教大師臣...

大乘同性經

大乘同性經卷上(亦名一切佛行入智毘盧遮那藏說經) 周...

【註音版】佛臨涅槃記法住經

佛臨涅槃記法住經...

海印三昧論

海印三昧論一卷(並序)依大方廣佛華嚴經 明皛所述 若夫...

雲棲淨土匯語

雲棲淨土匯語 開示 水陸會中普示持名念佛三昧 竊惟淨...

【註音版】佛藏經

佛藏經...

【佛教詞典】大同

(一)(819~914)唐代禪僧。安徽懷寧人,俗姓劉。幼年...

【佛教詞典】二百五十戒

(術語)比丘之具足戒也。分八段:一、四波羅夷。二、...

禪定對修福也是非常重要

禪定的功夫對修福也是非常重要的。我們的自性具足著一...

提起佛號,把瞋恨心降伏下來

當你碰到冤家對頭現前的時候,瞋恨心有可能會上來,巴...

修持大悲咒的感應和心得報告

特別提示:大悲咒的感應真是太多了,但這篇小文章的修...

黃龍三關

大略是這麼三種關口: 對於破本參後,就是見性,但未了...

諸根寂靜的難陀

難陀尊者在舍衛城象華園中,靜坐思惟:能值佛出世,且...

具足信願一定往生

往生淨土的三資糧就是信、願、行。 首先,這個願就含攝...

道源法師:七種傲慢

禮敬諸佛,是對治「我慢障」令得尊貴身的。因為眾生執...

對這樣的丈夫,實在產生不了敬愛心

問: 在《一函遍復》中提到對治女人煩惱的八敬法,女...

修禪定的基本要求

修習禪定的法門,古德歸納為三門,就是息門、色門、心...

慚愧心與七聖財

一、慚愧的意義 慚愧,是慚與愧的併稱,即對已犯的錯誤...

這些在家居士團體,易養成我慢之心

優婆塞與優婆夷是佛門四眾弟子,譯為近事男與近事女,...

獲得富貴果報的四種修法

可以讓我們獲得富貴的四種修法: 一、應時行施 是指應...

【視頻】《佛說戒香經》楮訾

《佛說戒香經》楮訾

【視頻】朝山灑淨儀軌(靈岩山寺)

朝山灑淨儀軌(靈岩山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