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佛說月光菩薩經

西天譯經三藏朝散大夫試鴻臚少卿明教大師臣法賢奉 詔譯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王舍城竹林精舍,與大苾芻眾,而為說法。時舍利弗、大目乾連,前詣佛所,五體投地,禮佛足已,白佛言:「世尊!我等今者,不忍見佛入於圓寂,而於此時,先入滅度。」

爾時眾中,有一苾芻,合掌向佛,而作是言:「世尊!舍利弗、大目乾連,有何因緣,今於佛前,先欲入滅?唯願世尊,為解眾疑。」

爾時世尊,告苾芻言:「汝今諦聽!吾為汝說。舍利弗、大目乾連,貪瞋癡等諸漏斷盡,所作已辦,梵行已立,不受後有,非唯今日先欲入滅。於過去世,北印度內,有一大城,名曰賢石,長十二由旬,廣闊亦爾。彼有國王,名為月光,壽四萬歲,有天眼、宿命通,身色端嚴,諸相具足,光明照耀,如天滿月;所往之處,不假燈燭日月之明,故號月光。統領四洲六萬八千國土。時世豐熟,人民安隱,金銀珍寶,飲食衣服,象馬車乘,悉皆盈滿。於城四門,皆有樓閣,戶牖軒窻,俱用眾寶而為嚴飾;街巷道陌,掃灑清淨,竪立幢幡寶蓋,真珠瓔珞。復有沉香、粖香、栴檀之香,微風時起,吹其香氣,周遍國城,車馬行人,不聞穢氣。處處復有花果樹木——多摩羅樹、迦尼迦囉樹、無優樹、貝多樹、娑羅樹、帝羅迦樹、龍花樹、末俱羅樹、阿底目伽樹、播吒羅樹、繁欝茂盛。鸚鵡舍利、迦陵頻伽、俱計羅鳥等,於諸樹間,作微妙音。於城內外,流泉浴池,常出好花——優鉢羅花、俱母那花、奔吒利迦花等,如是富貴,種種裝嚴。」

佛告苾芻:「爾時月光天子,於市肆街巷及城四門,堆聚金銀珍寶、象馬車乘、飲食衣服、臥具醫藥、種種莊嚴之物,即擊金鼓,告令眾人:『月光天子,以種種財物,普施一切。隨意所須,求者相給。』爾時南贍部洲,一切眾生,皆至王城,求其所施,無不豐足,得大富貴,無一貧乏及徒行者。

「爾時月光天子,復自思惟:『雖諸眾生無有貧乏,對我所用猶未齊等。』復以細妙衣服、最上珍寶、頭冠瓔珞、臥具飲食等,施諸眾生,富貴莊嚴,皆如月光天子身;城邑宮殿,樓閣園林,種種嚴飾,如忉利天。

「有七十二百千那由他人,常止此城;有二千五百大臣,有二輔相:一名大月、二名持地,容貌端正,福德淳厚,智慧深遠,高才博識,恆以十善,化諸眾生。

「是時大月,於夜睡眠,而作一夢,王戴天冠,變黑煙色,復有鬼來,就王頭上,奪冠而去。作是夢已,憂惶驚懼,恐有不祥而自思惟:『我王慈愍,惠施一切,求者不違。必有惡人,來乞王頭。』作是念已,即用七寶,造一寶頭,如有乞者,以此代之。

「時持地輔相,亦作一夢,見月光身,四體分散。即召婆羅門,佔夢凶吉。婆羅門曰:『此夢甚惡,必有遠人,來乞王頭。』持地聞已,悲泣感傷:『云何我王,有斯大禍?』

「爾時,一萬二千五百親位大臣,俱作惡夢,幢幡倒地,金鼓不鳴,恩愛別離,悲啼哭泣。如是夢已,共相議曰:『王若不吉,一切眾生,誰為救濟?我等云何而得安隱?』

「時月光天子,又告大臣:『盡我壽命,施於眾生,不得間斷。』

「爾時香醉山中,有大婆羅門,名曰惡眼,聰明多智,善解技術。知月光天子,於城四門,大開施會,擊鼓宣令,普告四方:『求者供給,而無乏少。』『我今往彼,乞於王頭。』作是語已,下香醉山。

「山有天人,知婆羅門來乞王頭,悲痛傷歎:『苦哉,苦哉!此王心懷慈愍,利樂群生;如若命終,世間薄祐。』作是語時,天地昏黑、日月不現、泉井枯乾、暴風卒起、吹砂走石、樹木摧折、大地震動,有如是不祥之相。

「去城不遠,有一仙人,身具五通,名彌濕嚩弭怛囉,與五百眷屬,常以慈愍,護念眾生,見此徵祥,甚懷憂惱,告摩拏嚩迦曰:『必有災禍,臨於民主。我等云何而為救護?』虛空中緊那羅眾及諸天人,皆悉下淚,如降微雨;一切人民,心懷驚怖。

「時惡眼婆羅門,將欲至城。護城天人,詣月光天子前:『今有惡人,從香醉山來,懷殺害心,欲乞王頭,不得聽之。宜保愛自身,固安聖體。』

「王既聞已,心生踴躍,歎言:『善哉!令我圓滿檀波羅蜜。』

「時惡眼婆羅門,即入王城;守門天人,見婆羅門,神情丑惡,隔住門外,終不放入。時月光天子,知彼來至、不放入城,即告宰臣大月:『有婆羅門,從香醉山來,欲見於我。令彼門司,不得障礙。』

「大月受教,白守門天人:『即令放入。』大月見已,問婆羅門曰:『汝來至此,有何所求?』

「婆羅門言:『我聞月光天子,慈愍有情,設大施會,若有所求,一切無悋。今來至此,欲乞王頭。』大月告言:『婆羅門!王頭膿血所成,終歸爛壞,汝今乞得,有何所用?我有七寶頭,復有種種金銀珍寶,俱奉施之,乃令子孫永得大富。』

「婆羅門言:『我本乞頭,非為珍寶。』

「時二大臣,啼泣雨淚,悲痛憂惱:『我等云何得免斯害?』

「時婆羅門,即詣王前,見已頂禮,住立一面,合掌白言:『聞王慈愍,普施一切。我今遠來,只乞王頭。願垂慈愍,歡喜布施。』而說偈言:

「『菩薩志求無上智,  安住最勝清淨法,
  願垂慈愍速捨頭,  圓滿檀度波羅蜜。』

「時月光天子,即起合掌而說偈言:

「『父母所生不淨身,  汝求我頭歡喜捨,
  滿爾本願稱心歸,  令我速成菩提果。』」

「說此偈已,白婆羅門言:『勿嫌我頭,骨髓膿血,皮肉相連,無有清淨,而即施之,滿汝本願。』

「時婆羅門,心大歡喜。王欲截頭,即去頭冠;是時南贍部洲,一切頭冠悉皆落地,人各驚惶。輔相二人,不忍見王捨棄身命,即於彼處,自盡其壽;以善根力,生大梵宮。

「時菩摩夜叉,於虛空中,高聲唱言:『苦哉,天子!今將命終。』復有百千億人,奔詣王宮,啼泣下淚,傷愛別離。王即說法安慰,令發道心。

「婆羅門言:『王若捨頭,宜於淨處。』

「王即告言:『我有一苑,名摩尼寶藏,花果茂盛,流泉浴池,種種莊嚴,最為第一;於斯捨頭,汝意云何?』

「婆羅門言:『宜速往彼。』

「王即攜劒,往彼苑中,立瞻卜樹下,告婆羅門言:『我今捨頭,汝來截之。』

「婆羅門曰:『王不自斷,令我持刃,非布施行。』

「時有護苑天人,見是事已,悲泣涕淚,告婆羅門曰:『汝大惡人!月光天子,慈愍一切,普利群生。何以此處,害天子命?』

「王告天人:『莫作是言,障礙勝事。我於過去無量生中,為大國王;於此苑內,千度捨頭。時諸天人,皆無障礙。昔濟餓虎,捨身命等,超於慈氏四十劫,彼時天人,亦不障礙。汝於今日,發隨喜心,當獲勝利。』

「月光天子復告天龍八部一切賢聖:『我今捨頭,不求輪王、不求生天、不求魔王、不求帝釋、不求梵王,為求無上正等正覺,令未受化者迴心受化、已受化者速得解脫,得解脫者圓證寂滅究竟彼岸。又願命終之後,舍利如白芥子,於摩尼寶藏苑,建一大塔,令一切眾生,禮拜供養見聞隨喜;命終之後,皆得生天,發菩提心,出生死界。』

「發是願已,婆羅門曰:『王捨內財,甚為稀有,於未來世,速成佛道。』作是語時,王以首髮,繫無憂樹枝,即執利劒,自斷其頭。

「爾時三千大千世界六種振動,於虛空中,天人讚言:『善哉,善哉!今月光天子當得成佛。』復雨優鉢羅花、鉢納摩花、俱母那花、曼陀羅花,及沉香、粖香、旃檀之香,種種供養;即以旃檀香木,焚燒遺體,收其舍利,於摩尼苑及四衢路,各起一塔,恆時供養。現在未來一切眾生,於此苑中,行住坐臥,及於塔前,瞻禮供養;命終之後,生六欲天,及梵天上。」

爾時佛告諸苾芻:「往昔月光天子者,今我身是;大月、持地二輔相者,今舍利弗、大目乾連是;惡眼婆羅門者,今提婆達多是。由是因緣,先於佛前,而請入滅。」

時諸苾芻,聞佛所說,皆大歡憙,信受奉行。禮佛而退。


上篇:佛說頂生王因緣經

下篇:佛說太子慕魄經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經咒語文章列表
大藏經·本緣部目錄

【註音版】慈悲藥師寶懺

慈悲藥師寶懺...

佛說觀藥王藥上二菩薩經

佛說觀藥王藥上二菩薩經 宋西域三藏畺良耶舍(宋言時稱...

【註音版】華嚴經淨行品

(印光大師校印本)...

佛說十善業道經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娑竭羅龍宮,與八千大比丘眾、三萬...

佛本行集經

佛本行集經卷第一 隋天竺三藏闍那崛多譯 發心供養品第...

佛說醫喻經

佛說醫喻經 西天譯經三藏朝奉大夫試光祿卿傳法大師賜...

菩薩本緣經

菩薩本緣經卷上 僧伽斯那撰 吳月支優婆塞支謙字恭明譯...

佛說妙色王因緣經

佛說妙色王因緣經 大唐三藏法師義淨奉 制譯 如是我聞...

譬喻王經

大集譬喻王經卷上 隋天竺三藏闍那崛多譯 復次說此法時...

【註音版】佛說不思議功德諸佛所護念經

佛說不思議功德諸佛所護念經...

國清百錄

國清百錄序 隋沙門灌頂撰 先師以陳太建七年歲次乙未。...

離垢慧菩薩所問禮佛法經

離垢慧菩薩所問禮佛法經序 終南山釋氏道宣撰 惟夫幔幢...

【註音版】暮時課誦--單日

根據《靈岩山寺專修淨土道場念誦儀規》(印光法師鑒定...

佛說自愛經

佛說自愛經 東晉天竺三藏竺曇無蘭譯 聞如是: 一時佛...

佛說摩鄧女經

佛說摩鄧女經 後漢安息國三藏安世高譯 聞如是: 一時...

佛說捨衛國王十夢經

佛說捨衛國王十夢經 附西晉錄 聞如是: 一時,佛在捨...

弟子死復生經

弟子死復生經 宋居士沮渠京聲譯 聞如是: 一時佛在祇...

【佛教詞典】起塔六意

為華嚴經疏卷二十八所舉六種建造佛塔之意義,即:(一)...

【佛教詞典】阿梨耶馱娑

(人名)Aryadāsa,沙門名。譯曰聖使。見慈恩傳四。...

一念成魔,一念成佛

我們的本來面目,我們叫做日用而不知啊!古人說:有一...

大安法師:家人反對學佛怎麼辦

問: 家里人反對我學佛、拜佛、誦經,怎麼辦? 大安法...

臨終時魔會化作佛來接引嗎

問: 有人說,臨終時常有魔會化作佛來接引念佛人,但...

大勢至菩薩與念佛法門

大勢至,梵語摩訶那缽,此雲大勢至。《思益經》言:我...

華嚴與人生智慧

非常感恩夢老和尚和王教授的因緣,能來此與大家聚會!...

如何修陰德

其大要不出老氏之三寶,曰慈,曰儉,曰不敢為天下先,...

佛度眾生喻

過去有一位名叫須彌羅的比丘,言談詼諧幽默。有一次,...

精進修行的賣花人

佛陀所說一切法,不離因緣因,就是萬物生長的源頭;緣...

信願具足者,則萬修萬人去

如來知諸眾生唯仗自力了脫之難,故於一切法門之外,特...

稱佛名號相應為要

稱彼如來名者,謂稱無礙光如來名也。如彼如來光明智相...

人能百忍自無憂

在現實生活中,有些人脾氣粗暴,動不動就大發雷霆。有...

我為什麼選擇念佛法門

末學於一九八六年十二月生於河南的一個小鄉村,二〇一...

【視頻】《三歸五戒慈心厭離功德經》(楮訾)

《三歸五戒慈心厭離功德經》(楮訾)

【視頻】佛頂尊勝陀羅尼經(聆志居士)

佛頂尊勝陀羅尼經(聆志居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