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大方等大集經卷第十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大方等大集經卷第十

北涼天竺三藏曇無讖於姑臧譯

海慧菩薩品第五之三

爾時,海慧菩薩白佛言:「世尊!是大乘經能多利益無量眾生。何以故?一切眾生因大乘故,得人天樂及涅槃樂。世尊!夫大乘者,何法攝取?何法利益、何法難得、何法障礙、何因緣故名為大乘?」

佛言:「善男子!有一法攝取大乘,所謂初發菩提之心,既發心已修不放逸。

「復有一法,明信業果。

「復有一法,觀十二緣。

「復有一法,於諸眾生其心平等樂修大慈。

「復有一法,謂不退失菩提之心。

「復有一法,所謂念佛。

「復有一法,如法住已念於正法。

「復有一法,以不退心念於眾僧。

「復有一法,不失道心念於淨戒。

「復有一法,遠離煩惱心念於舍。

「復有一法,欲得無量寂靜之身專念於天。

「復有一法,念欲安隱一切眾生。

「復有一法,勤行精進。

「復有一法,欲令眾生悉得解脫,得解脫已受於喜樂。

「復有一法,樂求正法。

「復有一法,遠離退心為眾說法。

「復有一法,於聽法者生愛念心。

「復有一法,於說法者樂為供養。

「復有一法,於正法中生藥樹想。

「復有一法,於自己身生大醫想。

「復有一法,至心專念護持正法。

「復有一法,紹隆三寶不令斷絕。

「復有一法遠,離懈怠。

「復有一法,所謂知足。

「復有一法,於一切財無貪慳想。

「復有一法,自持戒已能化毀禁。

「復有一法,自修忍已,能化眾生令離瞋心。

「復有一法,得少利益生大恩想。

「復有一法,少得恩分生大報想。

「復有一法,自持淨戒不輕毀禁。

「復有一法,破於憍慢。

「復有一法,至心求覓聽法之人。

「復有一法,離惡知識。

「復有一法,至心修善。

「復有一法,不隨他意。

「復有一法,調伏諸根。

「復有一法,於法師心如如來想。

「復有一法,不惜身命護持正法。

「復有一法,行於世法不為玷汙。

「復有一法,不惜身命求於正法。

「復有一法,調伏眾生受苦不恨。

「復有一法,如來現在若涅槃後,供養塔像等無有二。

「復有一法,眾生不請樂為善友。

「復有一法,於好物中心無貪著。

「復有一法,樂念出家。

「復有一法,樂稱人善。

「復有一法樂,求莊嚴菩提之法。

「復有一法,於同師同學心無嫉妬。

「復有一法,教化眾生髮菩提心,心無悔退。

「復有一法,覆藏他過。

「復有一法,求一切語。

「復有一法,求一切作。

「復有一法,所謂實語。

「復有一法,發言之後要終其事。

「復有一法,於善法所心無厭足。

「復有一法,隨所得物悉與人共。

「復有一法,善知魔界。

「復有一法,破壞憍慢修真實知。

「復有一法心樂寂靜。

「復有一法,離我我所。

「復有一法,不自讚嘆。

「復有一法,隨俗而行。

「復有一法,修正命已樂於寂靜。

「復有一法,持淨戒已思惟善法。

「復有一法,修多聞已不生憍慢。

「復有一法,修善行已即住初地。

「復有一法,修空三昧觀於法性。

「復有一法,得供養已其心不高。

「復有一法,樂說世者不與同止。

「復有一法,得如法物與同學共。

「復有一法,真實方便。

「復有一法,一切知已不生貪想。

「復有一法,未學學已心不生悔。

「復有一法,既學知已心不輕慢。

「復有一法,遇罵辱已心不生瞋。

「復有一法,供養、罵辱其心無二。

「復有一法,聞說正法稱讚善哉。

「復有一法,為欲具足六波羅蜜常求莊嚴。

「復有一法,信心不退。

「復有一法,為菩提道求於莊嚴。

「復有一法,受供養已常淨己心,為令施主得大利益。

「復有一法,具足七財。

「復有一法,能破眾生貧窮困苦。

「復有一法,以善方便調伏眾生。

「復有一法,以四攝法攝取眾生。

「復有一法,不與眾生而共諍訟。

「復有一法,聞法之時於法師所不求其短。

「復有一法,未得無上沙門果證心不生悔。

「復有一法,常行世間,不為八法之所染污。

「復有一法,常觀己過。

「復有一法,於舉罪者不生瞋恚。

「復有一法,見世間法其心生舍。

「復有一法,不誑善友。

「復有一法,先淨其心教他令淨。

「復有一法,不為利養受持淨戒。

「復有一法,為增善法修集寂靜。

「復有一法,為於善法修淨莊嚴。

「復有一法,為淨功德而修莊嚴。

「復有一法,為淨智慧而修莊嚴。

「復有一法,修集無想三昧方便。

「復有一法,如法而忍。

「復有一法,修三解脫。

「復有一法,知處非處。

「復有一法,修舍摩他,為欲莊嚴毘婆舍那。

「復有一法,知於解脫。

「復有一法,觀於三世等。

「復有一法,謂不分別一切法界。

「復有一法,一切法性不生不滅。菩薩摩訶薩觀是百法,如是名為攝取大乘。」

◎爾時,世尊復告海慧菩薩言:「善男子!有二法利益大乘:一者、樂念佛法;二者、樂離聲聞。

「復有二法:一者、擁護解脫;二者、能演說法。

「復有二法:一者、求菩提心;二者調伏眾生。

「復有二法:一者、觀菩提心猶如幻相;二者、觀諸眾生悉無有我。

「復有二法:一者、不舍菩提之心;二者、觀法平等。

「復有二法:一者、淨於善根;二者、無作無淨。

「復有二法:一者、為善法故而修莊嚴;二者、畢竟。

「復有二法:一者、自身畢竟;二者、眾生畢竟。

「復有二法:一者、內淨;二者、外淨。

「復有二法:一、不作罪;二、作已悔。

「復有二法:一、能佈施;二、不求報。

「復有二法:一、平等施;二、能迴向。

「復有二法:一者、持戒;二者、不求善果。

「復有二法:一、不自譽;二、不毀他。

「復有二法:一者、忍辱;二者、軟語。

「復有二法:一者、於貪不貪;二者、於瞋不瞋。

「復有二法:一者、為於善法勤修精進;二者、不輕懈怠。

「復有二法:一、身寂靜;二、心寂靜。

「復有二法:一、求禪支;二、調伏心。

「復有二法:一、樂在禪定;二、不厭欲界。

「復有二法:一者、求法;二者、樂法。

「復有二法:一者、樂觀法;二者、欲法。

「復有二法:一者、樂求善友;二者、恭敬供養。

「復有二法:一、至心聽;二、至心受。

「復有二法:一、數諮問;二、如法住。

「復有二法:一者、知法;二者、知義。

「復有二法:一者、聞已無厭;二者、知已無厭。

「復有二法:一者、修善;二者、離惡。

「復有二法:一者、樂說正法;二、者於受法者生憐愍心。

「復有二法:一者、於法無慳悋心;二者、說時無有食想。

「復有二法:一者、至心聽;二、至心受。

「復有二法:一、離五蓋;二、修七覺。

「復有二法:一者、喜;二者、樂。

「復有二法:一者、知已;二者、知時。

「復有二法:一、信果報;二、作善業。

「復有二法:一者、不斷聖性;二者、實語。

「復有二法:一者、如說而住;二者、不藏如來功德。

「復有二法:一者、淨身;二者、遠離三不善根。

「復有二法:一者、觀身猶如草木;二者、為淨心故修行善法。

「復有二法:一者、淨口;二者、遠離四過。

「復有二法:一者、觀一切法悉不可說;二者、觀聲如響。

「復有二法:一者、淨心;二者、遠離無明嫉妬邪見。

「復有二法:一者、內淨;二者、外無行處。

「復有二法:一者、修慈;二者、遠離親怨之想。

「復有二法:一、觀眾生猶如虛空;二者、修慈。

「復有二法:一者、不舍悲心;二者、求善不悔。

「復有二法:一者、能調不調;二者、調時不悔。

「復有二法:一者、持法;二者、護持法者。

「復有二法:一者、樂法;二者、護法。

「復有二法:一者、稱揚人善;二者、樂藏他過。

「復有二法:一者、離貪;二者、離瞋。復有二法:一者、不舍眾生;二者、修舍。

「復有二法:一者、念佛;二者、知無念處。

「復有二法:一者、觀身;二者、求三十二相。

「復有二法:一者、念法;二者、化諸眾生令住法中。

「復有二法:一者、觀無貪處;二者、於貪者所生於悲心。

「復有二法:一者、念菩薩僧;二者、依無退僧。

「復有二法:一者、觀於無僧;二者、擁護四沙門果。

「復有二法:一者、念戒;二者、知菩提心不可宣說。

「復有二法:一者、觀戒無住;二者、護毀禁者。

「復有二法:一者、念施;二者、施已無悔。

「復有二法:一者、遠離煩惱;二者、離煩惱故演說正法。

「復有二法:一者、念天;二者、樂寂靜。

「復有二法:一者、具足念心;二者、擁護亂心。

「復有二法:一者、功德莊嚴;二者、智慧莊嚴。

「復有二法:一者、觀無造作;二者、樂修善法。

「復有二法:一者、無縛;二者、縛者解脫。

「復有二法:一者、遠離誑心;二者、至心清淨。

「復有二法:一者、知恩;二者、念恩。

「復有二法:一者、說一切過;二者、而遠離之。

「復有二法:一者、自修聖行;二者、化他令行。

「復有二法:一者、願求善法;二者、心無厭足。

「復有二法:一者、遠離惡法;二者、親近善法。

「復有二法:一者、請佛說法;二者、至心聽受。

「復有二法:一者、知一切法不生不滅;二者、說字句義。

「復有二法:一者、知無眾生;二者、以己善根與眾生共。

「復有二法:一者、遠離諸相;二者、深求三十二相。

「復有二法:一者、觀空;二者、將護眾生。

「復有二法:一者、修集無願;二者、及願眾生。

「復有二法:一者、修一切善;二者、願諸眾生同修善根。

「復有二法:一者、智慧無礙;二者、受諸有身。

「復有二法:一者、不動;二者、不悔。

「復有二法:一者、慚;二者、愧。

「復有二法:一、樂寂靜;二、求靜法。

「復有二法:一者、修集無諍三昧;二者、觀無眾生。

「復有二法:一者、少欲;二者、知足。

「復有二法:一者、覆藏他罪;二者、顯露己過。

「復有二法:一者、觀十二因緣;二者、深信。

「復有二法:一者、無我;二者、無眾生。

「復有二法:一者、防自煩惱;二者、壞他煩惱。

「復有二法:一者、觀無作無受;二者、樂修善法。

「復有二法:一者、觀生死過;二者、不斷生死。

「復有二法:一者、自樂生死;二者、化諸眾生令度生死。

「復有二法:一者、求波羅蜜;二者、求已無處。

「復有二法:一者、求智;二者、化他令同己智。

「復有二法:一者、不求供養;二者、為供養故造作諸業。

「復有二法:一者、於有恩處常欲報之;二者、於恩無恩等而報之。

「復有二法:一者、修不放逸;二者、修無緣慈。

「復有二法:一者、入於出家;二者、既出家已心生愛樂。

「復有二法:一者、自成功德;二者、於無德者生憐愍心。

「復有二法:一者、修於身念;二者、無有念處。

「復有二法:一者、念於受處;二者、無有念處。

「復有二法:一者、念於心處;二者、無有念處。

「復有二法:一者、念於法處;二者、無有念處。

「復有二法:一者、遠離不善之法;二者、親近能生善法。

「復有二法:一者、遠離已生惡法;二者、護持已生善法。

「復有二法:一者、為令未生善法得生;二者、為令增廣而擁護之。

「復有二法:一者、獲大神通;二者得已教化眾生。

「復有二法:一者、安住法界;二者遍見諸佛世界。

「復有二法:一者、信心不動;二者、化不信者令同己信。

「復有二法:一者、淨心;二者、教化狂亂之人。

「復有二法:一、勤精進;二、化懈怠。

「復有二法:一者、具足無礙智慧;二者、化彼無明眾生。

「復有二法:一者、觀界;二者、觀緣。

「復有二法:一者、求智莊嚴;二者、其心不悔。

「復有二法:一者、觀諸煩惱;二者、出煩惱已了知解脫。

「復有二法:一者、一切法解脫;二者、煩惱不合三界。

「復有二法:一者、莊嚴菩提;二者、修學菩提。

「復有二法:一者、盡智;二、無生智。

「復有二法:一者、觀聖道方便;二者、觀生死方便。

「復有二法:一者、畢竟道;二者、知退轉道。

「復有二法:一者、如法而住;二者、於諸法中不生著見。

「復有二法:一者、從緣生滅;二者、從緣解脫。

「復有二法:一、知魔業;二、知已離。

「復有二法:一者、於恚生忍;二者、於忍生愛。

「復有二法:一者、為菩提故而修莊嚴;二者、雖修莊嚴心無貪著。

「復有二法:一者、不舍煩惱;二者、不舍修善莊嚴。

「復有二法:一者、知處非處;二者、以諸善根迴向菩提。

「復有二法:一者、觀菩提心猶如幻相;二者、修向無上菩提莊嚴。

「復有二法:一者、觀諸眾生及以菩提等無差別;二者、知諸眾生因緣菩提而得解脫。

「復有二法:一者、知法無生;二者、為善法故而修莊嚴。

「復有二法:一者、不可說法而能宣說;二者、一切眾生悉同一乘。

「復有三法:一者、初發菩提之心;二者、親近善友心不生悔;三者、修集大悲心不退轉。

「復有三法:一者、破壞慳悋;二者、惠施一切;三者、攝取菩提。

「復有三法:一者、具足淨戒;二者、調伏毀禁;三者、迴向菩提。

「復有三法:一者、心不瞋恨;二者、調瞋恚者;三者、迴向菩提。

「復有三法:一者、於生死中心無悔退;二者、甘樂營他所作事業;三者、迴向菩提。

「復有三法:一者、得三昧定;二者、不生憍慢;三者、迴向菩提。

「復有三法:一者、求於多聞;二者、得已不生憍慢;三者、迴向菩提。

「復有三法:一者、生緣;二者、法緣;三者、無緣。

「復有三法:一者、自悲;二者、悲他;三者、離自他悲。

「復有三法:一者、為於自利修集智慧;二者、以是智慧轉化眾生;三者、自利利他。

「復有三法:一者、知過去已盡;二者、知未來無生;三者、知現在無住。

「復有三法:一者、為正定者修集慈心;二者、為邪定者修集悲心;三者、為不定者修集解脫。

「復有三法:一者、淨身;二者、淨口;三者、淨意。

「復有三法:一者、修不淨觀為壞貪慾;二者、修慈為壞瞋恚;三者、觀十二因緣為壞無明。

「復有三法:一者、安;二者、樂;三者、知足。

「復有三法:一者、聞已能持;二者、能廣分別文字句義;三者、觀察罪過。

「復有三法:一者、具足七財;二者、能大法施;三者、能施眾生。

「復有三法:一者、實義;二者、真義;三者、不誑義。

「復有三法:一者、自知;二者、知他;三者、知時。

「復有三法:一者、五陰法陰平等;二者、諸界法界平等;三者、諸入法入平等。

「復有三法:一者、修空;二者、無相;三者、無願。

「復有三法:一者、不謗因果;二者、方便生法皆從因緣;三者、和合因緣而得名字。

「復有三法:一者、信佛不可思議;二者、信法不生誹謗;三者、信僧良祐福田。

「復有三法:一者、遠離貪慾;二者、遠離瞋恚;三者、遠離愚癡。

「復有三法:一者、世諦;二者、第一義諦;三者、不著二諦。

「復有三法:一者、遠離煩惱;二者、遠離憍慢;三者、於福田所禮拜供養。

「復有三法:一者、不染欲界;二者、不着色界;三者、於無色界不生憍慢。

「復有三法:一者、供養不喜;二者、毀辱不恚;三者、離世八法。

「復有三法:一者、藏覆諸根;二者、解了諸根;三者、寂靜諸根。

「復有三法:一者、趣向善地;二者、離善地障;三者、觀善地德。

「復有三法:一者、至心;二者、淨心;三者、淨莊嚴。

「復有三法:一者、學戒戒;二者、學心戒;三者、學慧戒。

「復有三法:一者、受樂不生貪逸;二者、受苦不生惱恚;三者、不苦不樂修集於舍。

「復有三法:一者、轉因不造作故;二者、轉於煩惱不觀相故;三者、轉於三世無願求故。

「復有三法:一者、眼空;二者、色寂靜;三者、受無住處。

「復有三法:一者、藏戒;二者、護定;三者、觀慧。

「復有三法:一者、憶持念法;二者、思惟觀法;三者、如法而住。

「復有三法:一者、音聲因緣聲聞解脫;二者、十二因緣緣覺解脫;三者、六度因緣菩薩解脫。

「復有三法:一者、施;二者、大施;三者、畢竟施。

「復有三法:一者、護法;二者、護持正法;三者、護持大乘。

「復有三法:一者、行於生死;二者、觀其罪過;三者、知已遠離。

「復有三法:一者、至心聽法破除五蓋;二者、常樂寂靜;三者、如法而住。

「復有三法:一者、依義;二者、依法;三者、依智。

「復有三法:一者、求多聞已樂於寂靜;二者、樂寂靜已思惟善法;三者、善思惟已知法平等。

「復有三法:一者、親近智者;二者、諮問多聞;三者、護於善人。

「復有三法:一、無貪心為人說法;二、見聽法者慈心視之;三者、一心觀於菩提。

「復有三法:一者、視諸眾生其心平等;二者、觀心平等;三者、觀佛平等。

「復有三法:一者、過去已盡;二者、未來不合;三者、現在不住。

「復有三法:一者、觀苦無常;二者、諸法無我;三者、涅槃寂靜。

「復有三法:一者、聞已堅持;二者、三昧堅持;三者、智慧堅持。

「復有三法:一者、犯已不覆;二者、悔先所犯;三者、至心護戒。

「復有三法:一者、破壞疑心;二者、破壞悔心;三者、破障礙心。

「復有三法:一者、善欲;二者、離談世事;三者、樂於寂靜。

「復有三法:一者、忍甚深法;二者、說甚深義;三者、解種種義。

「復有三法:一者、具足聲忍;二者、具思惟忍;三者、具於順忍。

「復有三法:一者、智慧方便;二者、大慈;三者、精進堅牢。

「善男子!菩薩具足如是等法,能利益大乘。

「善男子!復有四法障礙大乘。何等為四?一者、聽不應聽;二者、不欲聽受菩薩法藏;三者、行諸魔業;四者、誹謗正法。

「復有四法:一者、貪慾;二者、瞋恚;三者、愚癡;四者、不樂求法。

「復有四法:一者、嫉他得利;二者、於財慳貪;三者、樂誑法師;四者、不樂親近見善知識。

「復有四法:一者、於善知識生惡友想;二者、於惡知識生善友想;三者、非法法想;四者、法非法想。

「復有四法:一者、不樂惠施;二者、施已生悔;三者、施已觀過;四者、不念菩提心。

「復有四法:一者、為欲而施;二者、為瞋而施;三者、為癡而施;四者、為怖畏而施。

「復有四法:一者、為名字施;二者、為本而施;三者、為善友施;四者、為勝故施。

「復有四法:一者、不至心施;二者、不自手施;三者、不現見施;四者、輕慢施。

「復有四法:一者、下物施;二、少物施;三者、不至心施;四者、輕慢施。

「復有四法:一者、毒施;二者、刀施;三者、不淨施;四者、無利益施。

「復有四法:一者、見持戒者生瞋恚心;二者、見毀禁者生愛念心;三者、隨惡友語;四者、不念施戒。

「復有四法:一者、非法求利;二者、如法得財不與人共;三者、斷他供養;四者、心不知足。

「復有四法:一者、為貪利養故攝持威儀;二者、為利養故下聲而語;三者、其心諂曲;四者、邪命自活。

「復有四法:一者、於同學所生瞋恚心;二者、於同乘者生瞋恚心;三者、不知魔業;四者、樂說他過。

「復有四法:一者、憍慢不聽正法;二者、不能恭敬法師;三者、不能禮拜父母師長善友;四者、意隨惡業。

「復有四法:一者、覆他功德;二者、廣說他過;三者、增長憍慢;四者、瞋恚堅固。

「復有四法:一者、懈怠;二者、不樂聽聞善語;三者、不隨順語;四者、住於非法。

「復有四法:一者、不調;二者、不淨;三者、不藏;四者、不忍。

「復有四法:一者、不喜聞受無上善法;二者、樂在城邑聚落村屯;三者、毀破禁戒樂受供養;四者、不能調伏根門。

「復有四法:一者、不能攝取眾生;二者、不能調伏眾生;三者、不能護持正法;四者、樂說法師過罪。

「復有四法:一者、不修信心;二者、不能觀察眾生罪過;三者、不觀惡知識過;四者、不觀疑心罪過。

「復有四法:一者、不觀內;二者、不觀外;三者、無慚;四者、無愧。

「復有四法:一、不知恩;二、不報恩;三者、背恩;四者、樂邪見。

「復有四法:一者、誹謗聖人;二者、將護世人;三者、不信福田;四者、呵毀法施。

「復有四法:一者、不淨身業;二者、不護口業;三者、不舍意業;四者、厭悔大乘。

「復有四法:一者、為破和合而作兩舌;二者、於師和上出瞋恚語;三者、為壞利益作無義語;四者、欺誑人天而生妄語。

「復有四法:一者、不護戒因;二者、亂禪定因;三者、不信後世;四者、樂著世事。

「復有四法:一者、麁穬;二者、憍慢;三者、樂說世間;四者、常樂睡眠。

「復有四法:一者、假菩薩名而受供養;二者、不能瞻視病苦之人;三者、不種善子;四者、不向菩提。

「復有四法:一者、自輕;二者、輕法;三者、輕福;四者、數念聲聞辟支佛乘。

「復有四法:一者、貪身;二者、貪心;三者、貪命;四者、貪戒。

「復有四法:一者、貪房舍;二者、貪檀越;三者、貪邪見;四者、貪破戒。

「復有四法:一者、多作;二者、多語;三者、多受;四者、多視。

「復有四法:一者、我見;二者、邪見;三者、斷見;四者、常見。

「復有四法:一者、不作;二者、作已轉;三者、心悔;四者、不樂。

「復有四法:一者、不向道地;二者、不修禪定;三者、退失智慧;四者、不樂方便。

「復有四法:一者、障礙於法;二者、障礙善業;三者、煩惱隱礙;四者、魔業障礙。

「善男子!如是等法名障大乘。」說是法時,四萬四千人天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二萬八千菩薩得無生法忍。三千大千世界大地六種震動,虛空之中無量天人,異口同音作如是言:「善哉,善哉!世尊!今日如來大師子吼,憐愍眾生開大乘門。世尊!若有眾生於是法中得少分者,即得斷除三惡道苦,漸漸當得無量法寶。譬如有人於村邑外見大寶聚,見已憐愍即還入村告語眾人:『誰欲斷貧當與我俱。』是人說時,或有信者,或不信者。其中信者即與相隨俱至寶所,隨意採取即破貧苦,而是寶聚亦無增減,亦不念言:『聽是人取不聽彼人,破是人貧不破彼人,聽是持去不聽彼持。』如來、世尊亦復如是,於無量世勤求如是無上法寶,求已得見生大憐愍,以大梵音語諸眾生:『若有欲壞生死貧窮,當至心聽。』有諸眾生薄福不信,則不能壞生死貧窮。其中信者隨任智力,取聲聞乘、辟支佛乘、菩薩大乘,是大寶聚亦無增減。若有至此寶聚之中,乃至不能取一寶者,是人常住三惡道中。若有能取一字一句,乃至一念受持之者,是人能壞生死貧窮。何況取是大乘經典一品二品,及其具足聽受讀誦為人解說?」

爾時,世尊讚諸天人:「善哉,善哉!諸天子!若有受持如是經典,是人則具一切善法,頂戴如來無上佛智,是大智聚,能大利益無量眾生。」

爾時,世尊以偈頌曰:

「諸乘之中大乘最,  猶如虛空無邊際,
 遠離一切生死有,  趣菩提樹無障礙。
 若能清淨其心意,  所有惠施於一切,
 至心受持清淨戒,  趣菩提樹無障礙。
 於諸眾生心平等,  常觀煩惱諸罪過,
 能勝一切下劣乘,  調伏眾生於大乘。
 若有至心受讀經,  具足寂靜戒忍辱,
 具足智慧壞魔眾,  憐愍眾生趣道樹,
 莊嚴慈悲乘四禪,  智慧利刀摧魔眾,
 道樹下觀十二緣,  起已愍眾說大乘。
 十方眾生乘大乘,  乘無增減如虛空,
 大乘神通叵思議,  是故如來修集之。
 安住念處嚴正勤,  如意為足根勢力,
 游八正路採覺寶,  是故如來趣道樹。
 其心寂靜離煩惱,  壞破諸闇獲智光,
 是故梵天及帝釋,  敬禮如來乘大乘。
 具足六度六神通,  具善方便修三脫,
 能壞諸魔及邪見,  是故如來乘大乘。
 若有具足諸善根,  及以成就不善根,
 有信則得破煩惱,  是故大乘難思議。
 所有一切世間法,  及以無上出世法,
 若有學法無學法,  一切攝在大乘中。
 若有眾生行惡道,  親近邪見惡知識,
 憐愍是輩修方便,  為調伏故說大乘。
 下劣不樂於大乘,  心迮不能壞人結,
 常求自樂舍餘人,  聞說大乘生恐怖。
 若有智者具力勢,  憐愍眾生作利益,
 聞說大乘心歡喜,  壞眾苦惱心不悔。
 若欲了知眾生行,  一切眾生諸界根,
 菩薩一念能通達,  是故大乘難思議。
 得身寂靜相莊嚴,  得口寂靜眾樂聞,
 得心寂靜具神通,  如是皆因趣大乘。
 若有人能行大乘,  是則不斷三寶種,
 能為眾生作利益,  破壞貧窮諸苦惱。
 能到十方諸世界,  現見無量佛世尊,
 如是趣向大乘者,  是人即得無量福。
 一切世間無能勝,  趣向無上大乘者,
 具足大力壞魔眾,  是故大乘難思議。
 得色得力大自在,  梵釋轉輪聖王身,
 若有乘此大乘者,  是人受於三界樂。
 施已終不生悔心,  所重之物不悋著,
 舍身自施修慈悲,  是故大乘難思議。
 持戒精進樂梵行,  能以神力障日月,
 不貪著身善果報,  修如是乘調眾生。
 說法有受不受者,  於是不生瞋愛心,
 身心勤修大精進,  為得難得之大乘。
 能得無上大法王,  亦得難忍之忍辱,
 無量劫中受苦惱,  為得大乘勝一切。
 勤作利益多眾生,  身口意業悉柔軟,
 修集慈悲及神通,  為住大乘大利益。
 了知法界生住滅,  無我無諍調諸根,
 若能安住於大乘,  即受安樂如先佛。
 具足念心及精進,  四如意足大神力,
 依止正法及真義,  皆由樂住於大乘。
 具足無上無所畏,  能師子吼無上尊,
 微妙相好自莊嚴,  皆由樂住於大乘。
 具足三種之神通,  調伏教化於眾生,
 其心寂靜無憍慢,  若行大乘具忍辱。
 具足梵音聲微妙,  一切眾生甚樂聞,
 若樂修集大乘者,  是人善解眾生語。
 所作諸業為淨土,  不久當得無邊身,
 若有至心聽是法,  當受無邊無上樂。
 能游虛空達邊際,  能知大海水幾渧,
 不能演說大乘德,  是故是乘難思議。」

爾時,世尊復告海慧菩薩:「善男子!若欲受持如是等經,欲自寂靜其深心者,應當受持門句、法句、金剛句。至心觀察門句者,一切法中而作門戶:所謂阿字一切法門,阿者言無,一切諸法皆悉無常。波亦一切法門,波者即第一義。那亦一切法門,那者諸法無礙。陀亦一切法門,陀者性能調伏一切法性。沙亦一切法門,沙者遠離一切諸法。多亦一切法門,多者一切法如。迦亦一切法門,迦者一切諸法無作無受。娑亦一切法門,娑者一切諸法無有分別。伽亦一切法門,伽者如來正法甚深無底。闍亦一切法門,闍者遠離生相。曇亦一切法門,曇者於法界中不生分別。奢亦一切法門,奢者具奢摩他得八正道。佉亦一切法門,佉者一切諸法猶如虛空。叉亦一切法門,叉者一切法盡。若亦一切法門,若者諸法無礙。咃亦一切法門,咃者一切法是處非處。蠱亦一切法門,蠱者觀五陰已得大利益。荼亦一切法門,荼者一切諸法無有畢竟。迦亦一切法門,迦者身寂靜故得大利益。至亦一切法門,至者心寂靜故離一切惡。優亦一切法門,優者受持擁護清淨禁戒。蛇亦一切法門,蛇者善思惟。替亦一切法門,替者住一切法。修亦一切法門,修者一切諸法性是解脫。毘亦一切法門,毘者一切諸法悉是毘尼,毘尼者調伏己身。時亦一切法門,時者一切諸法性者不染污。阿亦一切法門,阿者一切諸法性是光明。娑亦一切法門,娑者修八正道。婆亦一切法門,婆者一切諸法非內非外。善男子!是名門句,能淨念心,能淨其心,知眾生根。

「法句者,一切諸法解脫印,一切諸法無二印,一切諸法無常斷印,一切諸法無增減印,一切法等如虛空印,一切諸法五眼道印,一切法如虛空印,一切諸法無有分別如虛空印,一切諸法入法界印,一切法如印,一切諸法無去來現在如印,一切諸法本性淨印,一切法空印,一切法無相印,一切法無願印,一切法無處無非處印,一切法苦印,一切法無我印,一切法寂靜印,一切法性無過咎印,一切諸法第一義攝取印,一切諸法如法性住印,一切諸法畢竟解脫印,一切諸法無時印,一切諸法過三世印,一切諸法味同一印,一切諸法性無礙印,一切諸法性無生印,一切諸法性無諍印,一切諸法性無覺觀印,一切諸法非色不可見印,一切諸法無屋宅印,一切諸法無對治印,一切諸法無業果印,一切諸法無作無受印,一切諸法無出滅印。善男子!是名法句。如是法句,即是過去未來現在諸佛菩提。如是法印句,攝取八萬四千法聚。善男子!若能如是觀法聚者,即能獲得無生法忍。善男子!若有未種善根之人,聞是法已即得種之,壞於魔業。善男子!若如是觀,即能獲得無盡器陀羅尼,如是等法悉能攝取八萬四千三昧、八萬四千眾生行性,是名法句。

「金剛句者,其身不壞猶如金剛。何以故?法性不壞故,智慧之性能破無明,是故智慧名金剛句。五逆之罪壞一切善,是故五逆名金剛句。不淨之觀能壞貪慾,是故不淨名金剛句。慈心之觀能壞瞋恚,是故慈心名金剛句。觀十二緣能壞愚癡,是故觀緣名金剛句。一眾生心攝取一切眾生之心,名金剛句。一眾生心一切眾生心悉皆平等,名金剛句。一切佛一佛皆悉平等,名金剛句。一福田一切福田無盡平等,名金剛句。一切諸法如虛空等,名金剛句。一切諸法等同一味,名金剛句。一切諸法及以佛法平等無二,名金剛句。金剛三昧能壞一切諸魔惡業,名金剛句。如來妙音壞諸惡聲,名金剛句。觀無生滅過生老死,名金剛句。

「善男子!如是等法名金剛句,名堅牢句,名不壞句,名不破句,名平等句,名為實句,名無二句、不退轉句、大寂靜句、無能作過句、不增不減句,無有有句、無有法句、真句、有句、不謗佛句、依法句、共僧句、如爾句、分別三世句、勇健句、梵句、慈句、心句、虛空句、菩提句、不低句、法相句、無相句、心意識無住句、波旬句、破魔句、無上句、無勝句、廣句、行己境界句、入佛境界句、無覺觀句、於法界所不分別句、無句句。

「善男子!若有菩薩能解如是等句義者,必當坐於菩提樹下,金剛師子法座之上。」

說是法時,八千菩薩得入法門陀羅尼,亦獲一切眾生平等三昧。

爾時,十方諸來菩薩以妙香華、種種伎樂供養於佛,說偈讚曰:

「我今敬禮無上尊,  能知一切眾生聲,
 說相無相實一相,  而得妙相三十二。
 若有眾生一一心,  平等攝諸眾生心,
 說行無行實一行,  是故我禮無上尊。
 如來真實知因果,  故為眾生說業報,
 真如法界非有無,  是故我讚無上尊。
 一切眾生無覺觀,  其心本淨無有貪,
 從因緣故生貪慾,  是故我禮真智因。
 我見佛身種種色,  而如來身實無色,
 愍眾故示無色色,  我禮人中師子王。
 一切福田入一田,  而是一田無增減,
 不動法界不轉移,  是故我禮人像王。
 觀諸眾生心如幻,  諸法菩提亦復然,
 知一切法皆平等,  是故我禮無平等。
 觀諸法界悉平等,  故說諸法無一二,
 非有非無是解脫,  是故我禮斷二見。
 日月可說墜落地,  勐風可說索繫縛,
 須彌可說口吹動,  不可說佛有二語。
 實語真語及淨語,  身心清淨如虛空,
 世法不染如蓮花,  是故我禮無上尊。
 若有能讚如是德,  即獲如是之功德,
 我為如是諸功德,  敬禮如是功德聚。」

時,諸菩薩既讚歎已,白佛言世尊:「夫大寶者,所謂佛也。佛出世者即是樂出,佛出世者即是信出,佛出世者即是念出,佛出世者即是智出,佛出世者即是施、戒、忍、精進、禪定、慧出,佛出世者即是慈出悲喜舍出,佛出世者即是十二因緣法義智出,佛出世者即是念處、正勤、如意、根、力、覺、道一切善法出。」

爾時,眾中有一菩薩名曰慧聚,白佛言:「世尊!生老病死出於世者即是佛出,無明愛出即是佛出,貪恚癡出即是佛出,一切疑網煩惱出者即是佛出。何以故?若如是等法不出世者,佛以何緣出現於世?」

佛言:「善哉,善哉!善男子!實如所言。」

爾時,海慧菩薩言:「世尊!若有不見如是等法,時如來為出於世、不出於世?」

「善男子!菩薩初發菩提心時,真實不知如是等法,是故我為而宣說之。

「善男子!菩薩有四種:一者、初發菩提之心;二者、修行菩提之道;三者、堅固不退菩提;四者、一生當補佛處。發心菩薩見佛色相,見已即發菩提之心。修行菩薩見佛具足一切善法,見已即發菩提之心。不退菩薩見如來身及一切法皆悉平等。一生菩薩不見如來所有功德及一切法。何以故?所得慧眼了了淨故,斷二見故,淨智慧故。若不見淨不淨,不見非淨非不淨,是人即能明見如來。

「善男子!我昔如是見然燈佛,見已即得無生法忍,亦能了了知得無得。得已即時上昇虛空,高七多羅樹,處空住已,了了得知一切法界,了了知已心無所住,無所住已,得六萬三昧門。時然燈佛即授我記:『摩納!汝於來世當得作佛,號釋迦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我於爾時都不聞是授記音聲,亦無佛想,及授記想;我於爾時三種淨慧:不見我想、不見佛想,及授記想。復有三淨:不見於我、不見眾生,及以正法。復有三淨:不見名、不見色、不見因。復有三淨:見一切陰悉入法陰、見一切界悉入法界、見一切入悉入法入。復有三淨:過去已盡、未來不生、現在不住。復有三淨:觀身如水月、觀聲不可說、觀心不可見。復有三淨:空無相願。若如是見,即是真實見於授記。

「善男子!若有菩薩作如是見,是名實見。」

大方等大集經卷第十

 

上篇:大方等大集經

下篇:大哀經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經咒語文章列表
大藏經·大集部目錄

佛說分別善惡所起經

佛在舍衛國祇洹阿難邠坻阿藍。時佛傷哀諸所有生死之類...

【註音版】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弘化社32分本)...

【註音版】佛說盂蘭盆經

佛說盂蘭盆經...

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

卷一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室羅筏城祇桓精舍,與大比...

寶女所問經

寶女所問經卷第一 西晉月氏三藏竺法護譯 問慧品第一...

自在王菩薩經

自在王菩薩經卷上 姚秦三藏鳩摩羅什譯 如是我聞: 一...

大方廣十輪經

大方廣十輪經卷第一 失譯人名今附北涼錄 序品第一 如...

大方等大集經菩薩念佛三昧分

大方等大集經菩薩念佛三昧分卷第一 隋天竺三藏達磨笈...

佛說光明童子因緣經

佛說光明童子因緣經卷第一 西天譯經三藏朝奉大夫試光...

佛母般泥洹經

佛母般泥洹經 宋沙門慧簡譯 聞如是: 一時,佛在維耶...

諸法最上王經

諸法最上王經 隋北印度三藏闍那崛多譯 復次說此法時,...

佛說摩訶衍寶嚴經

佛說摩訶衍寶嚴經(一名大迦葉品) 晉代譯失三藏名 聞如...

禪秘要法經

禪秘要法經卷上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王舍城迦蘭陀竹園...

【註音版】楞嚴經文殊師利菩薩揀擇圓通章

楞嚴經文殊師利菩薩揀擇圓通章...

大般泥洹經

佛說大般泥洹經卷第一 東晉平陽沙門法顯譯 序品第一...

【註音版】佛說大吉祥天女十二名號經

佛說大吉祥天女十二名號經...

肇論

肇論序 小招提寺沙門 慧達 作 慧達率愚,通序長安釋...

【佛教詞典】寂靜相應真言

(真言)扇底迦法相應之真言也。大日經疏七曰:若真言...

【佛教詞典】禪偈

(術語)禪門宗匠之偈頌。禪源詮曰:教者諸佛菩薩所留...

真如的心必須要離開三件事情

當我們能夠在因地於妄念當中,離言說相,離名字相,離...

妙蓮老和尚自述閉關苦修的傳奇20年

環境愈苦道愈堅 俗語說多難興邦,如果生活安適,人心就...

只要老實下來,就能得到利益

【都言念佛是愚夫,得作愚夫亦已夫。龍樹辯才還拙否,...

生命是賺是賠,你想過嗎

對於一件事情,我們總會先考量利害得失後,才決定是不...

淨土道場是否可以不提「禪」字

問: 淨土道場是否可以不提禪字?學人在永寧寺聽說壓根...

何以拜佛能罪滅河沙

佛教主張禮拜佛、菩薩聖像,當然它有很深的哲義存在。...

會傷害我們的是對事情的想法

那天,天降大雨,他依約搭公車去赴會,車上乘客擁擠,...

放棄主宰,因為一點好處都沒有

舉一個例子。有一個婦人,跑到河邊準備要跳河自殺。正...

念佛乃明理悟心之捷徑

淨土法門,為佛法中最平常,最高深之法門,若非宿具慧...

舍利乃戒定慧所成

梵語舍利,亦云設利羅。(此名現絕不用)此雲身骨。此...

出家與行孝

昨天《佛教孝親思想的省思》一文,有關孝親的話題,引...

有一種積蓄,是自己能帶的去,別人奪不走

世間人都要講積蓄,那積蓄的東西大概有三種類別:有一...

【視頻】《地藏經》平興寺僧眾念誦

《地藏經》平興寺僧眾念誦

【視頻】道證法師《普賢菩薩行願品》

道證法師《普賢菩薩行願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