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大方等大集經卷第十二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大方等大集經卷第十二

北涼天竺三藏曇無讖譯

無言菩薩品第六

爾時,世尊故在欲色二界中間大寶坊中,與諸大眾圍繞說法。

時王舍城師子將軍家產一子。當其生時,虛空之中多有諸天作如是言:「童子!當應念法思惟於法,凡所發言莫說世事,常當頒宣出世之法,常當守口慎言少語,莫於世事起諸覺觀,當依於義莫依文字。」

爾時,童子聞是語已,不復涕泣無嬰兒相,乃至七日色貌和悅,見人歡喜目未曾眴。是時有人語其父母:「是兒不祥,不應畜養。何以故?瘖無聲故。」父母答言:「是兒雖復瘖不出聲,然其身根具足無缺,當知是兒必有福德,非是不祥薄福之人。」因為立字,字曰無言。

時無言童子漸漸長大如八歲兒,所遊方面人所樂見,隨有說法轉法輪處,樂往聽受口無所宣。

爾時,無言童子以佛神力,與其父母眷屬宗親往寶坊所。到已,見佛心生歡喜,禮敬供養右繞三匝,合掌而立,並見十方諸來菩薩生大喜心。

爾時,舍利弗白佛言:「世尊!師子將軍所生之子,身根具足而不能語,是何惡業因緣所致?」

佛告舍利弗:「汝今不應作如是語輕是童子。何以故?是人即是大菩薩也,已於無量無邊佛所種諸善根,不退轉於菩提之道。是兒生時,多有諸天來誡勅之:『善哉!童子!當念正法思惟正法,無得宣說世間之事,常當頒宣出世之義,常當守口慎言少語,莫於世事起諸覺觀,當依於義莫依文字。』舍利弗!如是童子從天教誨,是故無語默然思惟獲得四禪。舍利弗!無言菩薩示如是身,則能調伏無量眾生,是故默然無所宣說。舍利弗!我今說是大集經典,無言菩薩當於此中能大利益無量眾生。」

時無言菩薩以己願力、神通道力,令諸天、龍、夜叉、乾闥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睺羅伽、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各自見其右手之中有大蓮華猶如車輪,色香具足微妙第一人所樂見,一一華台有一菩薩結加趺坐,三十二相八十種好莊嚴其身。

爾時,無言菩薩現如是等大神通已,低頭合掌,作如是言:「南無佛陀!南無佛陀!」諸蓮花台中一切菩薩,亦復如是,同作是言:「南無佛陀!南無佛陀!」發是言已,十恆河沙等世界大地六種震動,虛空諸天以妙香華種種伎樂供養於佛。

爾時,無言以佛神力及己願力,與諸菩薩踴在虛空高七多羅樹,正向於佛而說偈言:

「如來無色示現色,  亦復於色無染著,
 若有眾生入佛法,  云何當知真實色?
 非色聚中有如來,  亦不離色有如來;
 如來已離諸色聚,  哀愍眾生故示色。
 如來哀愍眾生故,  以諸相好莊嚴色,
 實無色相為眾說,  是故如來難思議。
 如來正法無文字,  離文字已無有聲,
 無有文字無可說,  甚深寂靜無有覺。
 如佛先在菩提樹,  所覺諸法亦如是,
 此法無字無音聲,  亦無造作無可說。
 如是諸法無相貌,  亦以遠離一切相,
 一切諸法若無相,  如來云何而演說?
 如來具足大慈悲,  是故憐愍為利益,
 不可說法而演說,  亦知真實不可說。
 如來了知不可說,  亦知音聲性空寂,
 真實了知一切義,  是故名佛真實覺。
 所說之法名世諦,  如來真實覺知之,
 世諦不出無有性,  不可造作無有期。
 真實無有色相貌,  為眾故示種種色,
 知法無法無上尊,  為眾生故而演說。
 我初生時受天語,  是故默然無所說,
 至心念法思惟法,  是故不見色與聲。
 若得入於深法界,  爾時則無色聲等,
 若能遠離於心業,  即得遠離於口業。
 無有言說即是語,  雖復言說亦無語,
 語亦非作亦非說,  言語本性寂靜故。
 我今至心念菩提,  亦復至心修其道,
 我今說是無上語,  亦當定得真實道。
 我心不得菩提道,  口及口行亦不得,
 無上菩提即是空,  其性本來常寂靜。
 如菩提性聲亦爾,  不見不取法性故,
 我聲如是不可見,  所求菩提亦如是。
 為菩提故有修行,  是行亦無所至處,
 是行如是無至處,  是故菩提處非處。
 六波羅蜜如菩提,  一切善法亦如是,
 一切語言無語言,  於無語中能說語。
 若有惠施妙音聲,  惠施之主及財物,
 如是等施即菩提,  一切皆悉不可說。
 若是佈施可口說,  菩提體亦應可說,
 菩提之性如虛空,  一切音聲亦如是。
 若有心能真實知,  知已亦能宣說聲,
 隨知是聲而處滅,  即是菩提真實相。
 若能遠身口意業,  一切煩惱亦復然,
 即是一切波羅蜜,  如來所說實法性。
 惠施不在菩提中,  菩提不在惠施中,
 如是二法即音聲,  亦無所住無至處。
 若有能知如是等,  即是真實大菩薩,
 若於施時不生慢,  即是無上大施主。
 護持禁戒即是聲,  無有形色無至處,
 諸法不生及不滅,  即是無上持戒相。
 如是禁戒無能作,  亦復無身口意業,
 若不出滅不造作,  云何可說是禁戒?
 為流佈故出音聲,  眾生立名名禁戒。
 如諸禁戒聲亦爾,  如是二法俱無漏。
 口之所說為戒故,  而說種種諸莊嚴,
 音聲實無諸莊嚴,  真實知之無所有。
 身業口業及心業,  能迴此戒向菩提,
 禁戒音聲及菩提,  如是二法如虛空。
 若有能作如是知,  是人即行戒行處,
 即能得到戒彼岸,  彼處甚深難得見。
 說忍音聲即是空,  空性無處無造作,
 忍辱與空是二法,  無有差別如虛空。
 忍辱之聲非色作,  不可覩見無處所,
 若有修集平等心,  即是忍之真實相。
 忍辱雖復念念滅,  而與色身常共行,
 一切文字皆無漏,  眾生立名名忍辱。
 若有能調身口意,  即是無上之忍辱,
 若有能忍忍辱者,  是亦即是無上忍。
 若有眾生碎其身,  節節壞末如胡麻,
 觀身猶如乾草木,  是則名之為身忍。
 若聞惡口罵詈時,  其心不動如法住,
 觀察音聲如虛空,  即是無上之口忍。
 若能通達煩惱因,  遠離一切諸煩惱,
 是則名之為心忍,  不為一切煩惱污。
 如忍即是菩提性,  身口意業亦如是,
 若能迴是向菩提,  是則名為得菩提。
 若有眾生勤精進,  上中下等及麁細,
 於無量劫修集之,  無所獲得無畢竟。
 若不獲得精進者,  是故菩提名無得,
 若能不得一切法,  即是無上勤精進。
 若有如是精進者,  不增不減如虛空,
 如是即是大菩薩,  勤行精進無所畏。
 一切諸禪無有聚,  無有造作無至處,
 若有思惟一切法,  即是真禪波羅蜜。
 遠離一切諸惡色,  惡身惡口亦復然,
 能焦一切諸煩惱,  即是真禪波羅蜜。
 若能觀心真實性,  一切法中亦不見,
 若能無心遠離心,  即是真禪波羅蜜。
 若能觀心及菩提,  即是無上真實見,
 若有如是真實見,  獲得菩提不為難。
 若能知見無文字,  一切諸法無生滅,
 若作如是觀見者,  是即名為大智慧。
 雖復口說於智慧,  智慧亦不住口聲,
 若知口聲實無聲,  即是智慧之真性。
 若法無有此彼住,  中間亦復無住處,
 一切法性無住處,  即是無上大智慧。
 無有文字無有行,  無有相貌無有性,
 無有取舍等二相,  是名無上大智者。
 若觀一切波羅蜜,  其性平等如虛空,
 是即名為無平等,  能觀一切法平等。
 若能平等一切法,  亦能觀於眾生等,
 悉能等觀一切佛,  所得智慧無平等。
 若諸菩薩有智者,  能觀如是無等法,
 即得無上菩提果,  猶如先佛之所得。」

無言菩薩說是偈時,萬二千那由他眾生髮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六萬菩薩得無生忍。

時華台中諸菩薩等,悉從座起頭面禮佛,以妙蓮華恭敬供養無言菩薩,口宣是言:「我是知恩,我今報恩。」

時舍利弗言:「世尊!如是菩薩何因緣故,發如是言:『我是知恩、我今報恩。』」

佛言:「舍利弗!如是菩薩皆悉因於無言菩薩發菩提心,是故說言:『我是知恩、我今報恩。』今復因於無言菩薩聽受如是大集經典,並來覩見供養於我。」

爾時,無言菩薩白佛言:「世尊!我有所疑今欲啟請,唯願如來哀愍聽許。」

佛言:「善男子!隨意致問當為汝說。」

時舍利弗語無言菩薩:「仁者!若無言語,云何得問?」

「大德!一切諸法,皆悉無言、無字、無說。何以故?一切眾生性無言故,以覺觀故而有聲出。若無覺觀,云何有聲?云何可說?云何有字?

「大德!夫覺觀中無字無聲,離於覺觀亦無聲字,覺觀之體即非覺觀。我作文字亦不覺觀,我因覺觀有大功德,若能觀於如是深法,是則名為十二因緣。若從緣生即是空寂則無定相,若有如是真實知者,即是真實知於法性。

「大德!諸法悉從因緣和合,而和合中實無作者生者出者,是故諸法無主、無音、無聲、無心,無有覺觀、非無覺觀。何以故?顛倒因緣而有出滅。是故若有問者、聽者及解說者,不合不散一相無相。

「大德!夫問難者即是大悲,我有大悲是故問佛。如是問者即是悲問,非口問也。夫口問者,是聲聞問,聲聞著聲故名聲聞,菩薩普悲故無口問。」

舍利弗言:「善男子!若一切法性無定者,一切眾生性亦無定,若無定者,菩薩為誰而修悲心。」

「大德!若諸眾生有定性者,一切菩薩終不修悲,一切眾生實非眾生,以顛倒故作眾生想,是故菩薩修集悲心,為壞顛倒宣說無我。大德!菩薩摩訶薩不為壞有而說正法,不為壞我壽命士夫而修慈悲宣說正法,為知真實深法界故而宣說法。真法界者,即空三昧無相無願。」

舍利弗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我亦如是真實了知,所以相問試汝智耳,為令佛法增長故問,為欲利益眾生故問。」

爾時,無言菩薩白佛言:「世尊!如經中說有二因緣能生正見,所謂聞聲及善思惟。唯願哀愍為諸菩薩廣宣說之,云何聞聲及善思惟生於正見?」

佛言:「善男子!至心諦聽,吾當為汝分別解說。

「善男子!為菩提心而聽法者即是聞聲,至心憶念菩提之心是善思惟,觀菩提心是名正見。

「復次,善男子!為菩提道而聽法者是名聞聲。不遠離道是善思惟,如法而住是名正見。為調伏心而聽法者是名聞聲。遠離噁心是善思惟,獲得善心是名正見。為嚴善法而聽法者是名聞聲,修集莊嚴是善思惟,願向菩提是名正見。為聽善法是名聞聲,增長善法名善思惟,願向菩提是名正見。為聽惠施是名聞聲,能舍一切是善思惟,不求果報是名正見。為聽戒聚是名聞聲,至心護戒名善思惟,願向菩提是名正見。為聽法忍是名聞聲,打罵不報是善思惟,願向菩提是名正見。為聽精進是名聞聲,破壞懈怠是善思惟,願向菩提是名正見。為聽三昧是名聞聲,能淨身心是善思惟,願向菩提是名正見。為聽智聚是名聞聲,聞已正觀是善思惟,願向菩提是名正見。聽四攝法是名聞聲,攝取眾生是善思惟,知是攝法無取無作空無所有是名正見。聽五通法是名聞聲,得身心輕名善思惟,願向菩提是名正見。聽四無礙是名聞聲,修集無礙是善思惟,願向菩提是名正見。聽四依法是名聞聲,勤修四依名善思惟,願向菩提是名正見。聽三十七品是名聞聲;若聞演說四念則是念處,說於舍離謂四正勤處、說於定聚謂四如意、說無所畏謂諸根處、說無能壞謂諸力處、說離煩惱謂七覺分、說真知法謂八正道,是善思惟;不著斷常,以如是道願向菩提是名正見。

「聽四諦法是名聞聲,知苦離集證滅修道是善思惟,見如是法不生不滅是名正見。聽三解脫是名聞聲;信空三昧,不畏無相,不疑無願,是善思惟;以如是法願向菩提名為正見;修空三昧調心明見,修集無相為除覺觀,修集無願為求諸有,是名正見。聽發心法是名聞聲,修菩提道是善思惟,其心不退是名正見。得善知識是名聞聲,供養親近名善思惟,受其教誨是名正見。聽於法界是名聞聲,觀於法界是善思惟,如法而住是名正見。見佛、世尊名為聞聲,念諸菩薩名善思惟,得畢竟道是名正見。初聽八萬四千法聚是名聞聲,觀諸眾生如是行處是名思惟,調伏八萬四千諸根是名正見。

「善男子!隨何因緣能生善法,是名聞聲;聞已不離諸善因緣,名善思惟;以如是法願向菩提,是名正見。

「善男子!如是二法無有差別,謂善思惟及以正見。何以故?一切諸法平等無二,是善思惟能觀平等,是正見故。無增減者,即是正見。無取舍者,即是正見。無作作者,即是正見。無覺觀者,即是正見。無念念處,即是正見。無作無思,即是正見。無一無二,即是正見。

「一門、一味、一乘、一行,其性是一。無諸煩惱憍慢等結,無聞無說無垢無淨,法界之性不可分別,如如不動三世平等。無我我所,無有眾生壽命士夫,無字無聲,不可宣說,不知不見,一切法中得知足心,遠離諸相,斷一切喜覺觀屋宅,乃至讚佛不生佛相。若入定時,觀如是等甚深法界,名善思惟。從定起已為諸眾生,宣說如是甚深法界,是名正見。」

說是法時,十千菩薩得是正見。

爾時,舍利弗語無言菩薩言:「善男子!從誰聞法而得正見?」

無言菩薩言:「大德!若有不得去、來、現在菩提心者,我從彼聞而得正見。觀三世等一切法等,於一切法不生覺觀,其心不住有為無為。遠離一切眾生之相,而為眾生修諸苦行,亦復遠離二種之相;一、眾生相;二者、心相。遠離二節知實法性,實法性者無有有有,通達一切諸佛深法,不生憍慢自言我知。

「大德!我從是人聽受正法,是人亦不宣說一字,亦令一切而樂聞之。知法真實不可宣說,為眾生故而宣說之;出於世間不為世污,畢竟修集無有能知修與不修,我從是人聞受正法。住於法性於眾生性不生分別,觀眾生性法性空性皆悉平等,我於如是人邊聞法。是人不坐菩提樹下,不起、不行、不眠、不臥、不睡、不寤而得菩提。得菩提已,終不作相言得菩提,一切眾生亦不知彼獲得菩提,無得乃得故無得相。

「大德!夫正法者無有光明,無光明者即無處所,無處所者即是無身,無身者即是無畏,無畏者即是不出,不出者即是不生,不生者即是不滅,不滅者即是不著,不著者即是不動,不動者即是不變,不變者即無駃無闇,無駃無闇即無覺觀,無覺觀者即是無世,無世者即是無器,無器者即是無貪,無貪者即是性淨,性淨者不合煩惱,不合煩惱者即不顛倒,不顛倒者即是平等,平等者即是真實,真實者不生不滅,不生不滅者名從因緣,從因緣者即不去來,不去來者即無境界,無境界者即是無句,無句者即是不狂,不狂者即是無聞,無聞者即是無作,無作者即是無住,無住者即是無字,無字者即是無相,無相者即是過於心意識句,過心意識即是寂靜,寂靜者即是無熱,無熱者即是無瞋,無瞋者即畢竟,畢竟者即是無有,無有者即是涅槃,是名為法。大德!即是正法,即是說法,即是聞法,即是正見。

「大德!夫正見者不見於身,身行病行,不見於見,不生貪著,不覺不觀,是名佛法聖見、正見。

「復次,大德!觀無明愛與解脫等無有差別,是名正見。如是見已不著不取,是名聖見。

「復次,大德!觀貪恚癡、空無相願平等無二,不見於相,見無相相,是名聖見。不觀一二,等一切法,名聖正見。

「復次,大德!若能觀我及眾生等,眾生等故如來平等,如來等故佛法平等,佛法等故聖眾平等,聖眾等故大慈平等,慈平等故虛空平等,以不住住如是平等,名聖正見。

「大德!如一切法,聲亦如是;如聲,即是聖見、即是正見。大德!聖正見者亦無生出,若無生出從誰聽法?」

舍利弗言:「如我解仁所說義者,一切諸法無所語言。」

「大德!如是,如是!一切諸法實無言語。」

「善男子!若言如來成就功德,如是言中得何等罪?」

「大德!若如是說,當知是人有大過咎。何以故?如來功德不決定故。所以者何?無福無罪故名如來。若觀如來有功德者,是名為欲。夫有欲者即是大欲,有欲大欲即是過咎。」

「善男子!云何得名無過咎耶?」

「大德!如第五大,如第七情,如十九界,無出無入、無生無滅,無有造作、無心意識,乃名無過。若有知見遠離證修,是名罪過。若有諸界是名罪過,若無諸界是名無過。」

爾時,佛讚無言菩薩言:「善哉,善哉!善男子!如汝所說即是善說。」說是法時,萬二千菩薩得無生法忍。

無言菩薩復白佛言:「世尊!如佛所說,菩薩摩訶薩有四種力:所謂信力、進力、念力、慧力。唯願如來廣分別說,云何名為菩薩四力?」

佛言:「善男子!至心諦聽吾亦當說。若有菩薩於佛正法深信順解,不作疑心,是名信力。若勤精進求於佛法,不休、不息、不生疑悔,是名進力。若有菩薩求於善法,得已不失念菩提心,所作善根願向菩提,是名念力。若有菩薩內自思惟不隨他語,了知法性,是名慧力。

「復次,善男子!若有信心親近聖人,是名信力。若能供養如是聖人,是名進力。至心聽受聖人之言,是名念力。聞聖法已如法而住,是名慧力。

「復次,善男子!信業果者,是名信力。既生信已不作諸惡,是名進力。過去善業現世猶增,是名念力。若知諸法有因有果,是名慧力。

「復次,善男子!若信心法不可說者,是名信力。若因此信能調伏心,是名進力。若能至心,是名念力。觀法如幻,是名慧力。

「復次,善男子!若見法空,是名信力。若斷邪見,是名進力。若見內外悉皆空寂不生怖畏,是名念力。若能觀見第一義空,是名慧力。

「復次,善男子!若能觀見無相無願,是名信力。為他演說無相無願,是名進力。至心觀察無相無願,是名念力。了知是法不可宣說,是名慧力。

「復次,善男子!能一切施不求果報,是名信力。施已不悔亦不休息常行不絕,是名進力。施時至心念於菩提發願迴向,是名念力。不觀財物受者施者及以果報,是名慧力。

「復次,善男子!若有受持清淨禁戒不求果報,是名信力。不生煩惱毀壞禁戒,是名進力。如是淨戒至心護持願向菩提,是名念力。觀身口意如水中月響幻炎等,是名慧力。

「復次,善男子!若有修行忍辱之法不求其果,是名信力。若有打罵能忍受之,是名進力。為忍辱故修集慈悲及不放逸願向菩提,是名念力。觀身口意都無所忍,是名慧力。

「復次,善男子!若有了知勤精進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非懈怠得,是名信力。若能調伏一切眾生,護持聽受供養正法,能為眾生趨走給使,能淨佛土,是名進力。能令眾生遠離懈怠,勤修精進願向菩提,是名念力。若修精進不增不減,是名慧力。

「復次,善男子!若樂寂靜離說世事,是名信力。若住空寂獲得四禪及八解脫,是名進力。若於諸禪無有退失,是名念力。若觀諸禪無常苦無我,是名慧力。

「復次,善男子!若聞一切諸波羅蜜三十七助菩提之法,信不生疑,是名信力。聞已轉為眾生演說,是名進力。心善思惟,是名念力。如法而住,是名慧力。

「復次,善男子!為諸眾生修集慈心,是名信力。憐愍眾生令其離苦,是名進力。觀察法已心得大喜,是名念力。於怨親中其心平等,修集大舍,是名慧力。

「復次,善男子!觀察是身無量眾惡之所成就,誑惑凡夫猶如幻相,是名信力。受死苦時專心繫念佛法僧寶不惜身命,是名進力。亦不生於諸惡之心、聲聞心、辟支佛心、貪心、瞋心、癡心、妬心、慳心、毀戒心,是名念力。若觀法界分別法界觀無礙智,亦知過去、未來、現在,是名慧力。

「復次,善男子!喜者名信。不退轉者,名為精進。不狂亂者,名為念力。了了知者,名為慧力。

「復次,善男子!以信力故,能有所作;以進力故,事得畢竟;以念力故,無所漏失;以慧力故,能如法說。

「復次,善男子!觀疑網故,名為信力。遠離疑故,是名進力。更不生疑,是名念力。說能壞疑,是名慧力。

「復次,善男子!信佛法者,是名信力。為菩提故而修行之,是名進力。得順忍故,是名念力。得無生忍,是名慧力。

「善男子!信根信力無有差別,進根進力、念根念力、慧根慧力,亦復如是。」說是法時。百千菩薩得無生忍地,四萬二千眾生髮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是時,會中有一菩薩名曰蓮華,語無言菩薩言:「善男子!汝向問佛,佛即為汝分別解說,汝心喜耶?」

無言菩薩言:「善男子!我亦不問、不聽一法,云何生喜?」

蓮華菩薩言:「善男子!汝於佛所不聽法耶?」

無言菩薩言:「諸佛、如來都無所說。我云何聽?何以故?我非法器故。」

蓮華菩薩言:「汝今若非是法器者,是何等器?」

無言菩薩言:「善男子!我身今者尚非法器,況復餘器!」

蓮華菩薩言:「汝若非是真法器者,云何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無言菩薩言:「善男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亦非是器。善男子!若離佛法有菩提者,當知有器。一切佛法即是菩提,菩提即是佛法。善男子!是故我若遠離煩惱,不見佛法、不見菩提,煩惱菩提及以佛法無有差別。若煩惱中見菩提者,即是如見;若離煩惱見菩提者,是名倒見。」

蓮華菩薩言:「善男子!云何名倒見?」

「見我、壽命、士夫、摩納,離是之外別有貪慾瞋恚愚癡,是名倒見。一切法性及菩提性無有差別、無作無受,我性眾生、壽命、士夫、摩納,即是貪慾瞋恚愚癡,如是等法即是菩提,是名如見,即四大中及四大造求於菩提不餘處求。云何名求?求時不見一切諸物,不見者即是無處,無處者即是無住,無住者即是一切諸法之性,一切諸法若無性者即是實相,實相者非常非斷名畢竟節。若有能見如是等節,當知是人不流不散,不流不散即無生滅即是涅槃,即是實知一切諸法。若如是等得涅槃者,即是聖句入於涅槃。是故如來於經中說,自不調伏能調伏他,自不解脫能解脫他,自不寂靜能寂靜他,自不涅槃令他涅槃無有是處。若自調伏令他調伏,若自解脫令他解脫,若自寂靜令他寂靜,若自涅槃令他涅槃,斯有是處。

「善男子!菩薩摩訶薩修菩提道,解了一切眾生所行。於諸法相及以法界不生分別,修行一切善法之時,亦不見有諸魔徒眾。雖求佛法不見求者,雖調眾生不見我人,雖行諸法煩惱不污,雖順世法世法不染,負五陰擔亦無住處,遠離諸界不動法界,修解脫法門不退善法,明見三界不雜煩惱,行檀波羅蜜不生憍慢,乃至般若波羅蜜亦復如是。隨一切行,實不行於一切諸行,若能修行如是等行,當知即是行菩提道。於菩提道及菩提行不生分別,若行如是菩提道行,於諸法中不見有我,無貪、無瞋、無親、無怨、無有障礙。若無障礙即無為行,若無為行即是真實大菩薩也。」

蓮華菩薩言:「善男子!何因緣故名為菩薩?

「善男子!能覺眾生所不覺者故名菩薩,能寤無明睡眠眾生故名菩薩,演說隨順菩提之法故名菩薩,能令眾生深樂寂靜是名菩薩。增長佛語竪正法幢護念聖眾,於菩提心無有動轉,不住聲聞辟支佛心,終不舍離至誠之心,發願畢竟能度未度、能解未解,為無依者而作歸依,能滅未滅、能調煩惱,不脫煩惱觀生死過亦求諸有。修空三昧不舍眾生,修集無想不舍菩提想,修集無願深樂諸有。雖樂佛法於貪無貪,知有為法多諸罪咎,而其內心不舍有為。雖離諸闇不得大明,得大智慧以為器鉀,深樂惠施嚴施瓔珞。淨佛世界具足淨戒,具足誓願具足忍辱,能調一切不忍眾生。勤修精進求無壞身,能壞欲界樂受下身,雖受諸有其心不悔,善知方便常自調伏求於菩提。為諸眾生修習慈心,為壞眾苦修集悲心,為調不調修習喜心,非畢竟舍修集舍心。

「通達了了解甚深義,非諸聲聞緣覺境界,依於義、法、了義經、智不依世法,亦為眾生而作依止。為諸眾生莊嚴身口,如說而作莊嚴於心,為諸眾生莊嚴神通。利益眾生猶如大地,能淨一切猶如大水,燒諸煩惱猶如熾火,於法無礙猶如勐風,於法平等猶如虛空。得陀羅尼持一切門,樂說無礙令眾喜聞,至心念佛為淨心故,能大法施叚食施故。正命自活威儀清淨,修無諍三昧深樂寂靜,樂調眾生離說世語,見樂世者呵嘖教誨,具七種財其心柔軟,樂行惠施堅固不退,眷屬不壞親近善友,知恩報恩觀過去業。隨眾生意能壞疑心,觀察生死多諸過咎,所作至心解一切語,修集大乘不疑三乘,眾生樂見隨問而答,得無礙智諸佛所念。

「時節語、不多語,光明清涼猶如秋月,善法具足猶如滿月,眾生樂見猶如明月,增長善法猶如初月,一味甘甜如月一味,觀一切法如水中月。清淨無垢如月無翳,易共語言諸根具足。於一切法猶如橋樑,能度眾生於四駃水,為諸眾生營作佛事,其心初不動菩薩界,以如是義故名菩薩。」

爾時,蓮華菩薩白佛言:「世尊!無言菩薩作如是說,當知不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轉於無上法寶之輪。若有能信受持如是無言菩薩所說法者,亦復當得如是功德。」

佛言:「善哉,善哉!善男子!如汝所說,無言菩薩得慧燈三昧,是故若欲於無量劫說一句義不可窮盡。」

蓮華菩薩言:「世尊!唯願如來垂矜哀愍,增長眾生諸善法故,莊嚴無上大集經故,少為大眾開示如是慧燈三昧。若有智慧菩薩,聞已亦當獲得如是三昧,得已亦當疾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佛言:「善男子!至心諦聽,吾當為汝少分別說。言慧燈者即是智燈,智燈者即是破闇,無闇者即是破疑,破疑者即是慧燈,慧燈者即是諸法無二相也。

「善男子!了了智,不疑智,不失智,不挽智,不隨智,無闇智,聖智,勐利智,捷疾智,分別智,廣大智,純一智,種種智,過去智,未來智,現在智,三世平等智,三界智,三解脫門智,三慧智,三寶智,三乘智,三眼智,三垢智,三滓智,三聚智,心意識智,陰入界智,因緣和合智,見畢竟智,如法界智,自相智,第一義智,方便智,一切聲語智,一切字智,無礙智,不壞智,能說法智,知下中上根智,無作無受智,一切咒智,一切醫智,一切世事智,莊嚴陀羅尼智,日月三昧智,入三昧智,聖智,聖三昧智,金剛三昧智,無諍三昧智,心等三昧智,壞魔三昧智,日光三昧智,無想三昧智,寶幢三昧智,一切法門三昧智,一切法器三昧智,無邊光三昧智,福德三昧智,無住三昧智,樂見三昧智,善見三昧智,無盡器三昧智,畢竟盡智,一切智,無動智,那羅延三昧智,一切見智,如是等六萬三昧門智,我於往昔見燃燈佛,即得如是諸三昧門,如是諸三昧門,一切悉是慧燈三昧之所攝持。

「善男子!譬如日出能為四事:一者、有大光明;二者、除滅闇冥;三者、示種種色;四者、令諸眾生得造事業。菩薩摩訶薩住是三昧,亦復如是能為四事:一者、破壞一切煩惱闇冥;二者、出大慧光;三者、示諸眾生種種諸行;四者、開示眾生道非道等。

「善男子!譬如淨寶之珠置之高幢,其明遍照四由延所,施諸眾生所須之物,而珠體相無有增減。慧燈三昧亦復如是,住是三昧菩薩摩訶薩,永斷一切煩惱習氣,淨戒、淨定、淨慧、淨身心、淨於方便、淨陀羅尼,修集大悲,放大光明,遍照無量諸佛世界,隨眾生意而作事業。菩薩雖作如是諸事,而其相性無有增減。

「善男子!譬如虛空容受佛土無有障礙,亦不障礙一切雨渧風火水災,一切眾生無量無邊。善男子!慧燈三昧亦復如是,住是三昧諸菩薩等,為諸眾生說一切法無有障礙,方便教化一切眾生,為因力者演說方便,令其解脫調伏成熟,為邪定者方便演說令壞邪定,無善子者令種善子,無法器者令作法器,為法器者分別演說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求聲聞人,方便說法令其獲得四沙門果。求緣覺人,方便教誨令其獲得辟支佛道。復為方便說法漸進,令其悉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住不退地。通達八萬四千法聚,為壞眾生疑網心故,種種開示分別解說,解說一事於無量劫不可窮盡,雖作如是無量之事,而是三昧亦無增減。

「善男子!譬如一燈力能顯示種種諸色,慧燈三昧亦復如是,於一心中能於無量諸佛世界示種種色,而是三昧無有傾動。是故四念處中法念為頂,四正勤中未生善法能生善法名之為頂,四如意中身心寂靜名之為頂,五根五力中慧根慧力名之為頂,七覺分中擇法為頂,八正道中正見為頂,一切外道所有舍摩他、毘婆舍那名之為頂,四真諦中滅諦為頂,四依之中依義為頂,四無礙智義無礙智名之為頂,六神通中漏盡為頂。四無量心悲心為頂,修梵行中智慧為頂,諸波羅蜜中般若為頂,一切方便知眾生心名之為頂,一切諸力處非處力名之為頂,諸無畏中初名為頂,不共法中無礙為頂,三十二相無見頂相名之為頂,八十種好不空說法名之為頂,莊嚴口中解一切語名之為頂,莊嚴心中破慢為頂,一切法中智慧為頂,是名慧燈三昧。」

說是經時,蓮華菩薩及萬菩薩得是三昧,三千大千世界大地六種震動,一切大眾以妙華香種種伎樂供養於佛尊重讚歎。

時會菩薩各作是言:「世尊!我等昔來未曾聞是三昧名字,況得聞其廣說分別!我今皆得如是三昧,是故報恩設此供養。若有聞是三昧名字,即能獲得大利益事,不失無上菩提之心。」

佛言:「善哉,善哉!善男子!如汝所說,若有眾生,已於無量無邊佛所,殖諸善本親近善友,然後乃得聞是三昧。」

爾時,世尊說是法時,於其臍中出一菩薩身真金色,三十二相八十種好放大光明,除佛光明餘無及者。

是時,菩薩敬禮佛足右繞七匝,長跪合掌,而白佛言:「世尊!慧憍如來致意無量,問訊世尊起居輕利、身無病患、大眾安不?我今此界有六萬億諸菩薩等,欲往聽受大集妙典,並欲覲見無言菩薩,及以十方諸來菩薩,並復欲聞慧燈三昧。善哉,善哉!釋迦牟尼!幸為開示,令諸往者悉得慧燈三昧還來此土。」

時舍利弗言:「世尊!慧憍如來住何方面?去此遠近?世界何名?而是菩薩復名何等?是六萬億諸菩薩等住在何處?」

「舍利弗!其佛世界去此東方過一恆河沙等恆河沙世界,世界名曰金剛堅根,佛號慧憍。

「舍利弗!何因緣故,世界名曰為金剛堅根?舍利弗!彼佛世界地悉金剛,其佛願力故致如是。其佛身體,眾生、菩薩身悉金剛,是故世界得如是名。此菩薩者名金剛臍,是人能於一念之頃,破壞一切金剛諸山,直至無量諸佛世界,示現諸佛臍中而出,以佛神力及已願力,是故名為金剛臍也。

「舍利弗!汝向所問如是菩薩住何處者?汝今當問彼金剛臍,自當答汝。」

爾時,舍利弗即問金剛臍言:「善男子!汝言六萬億菩薩者住在何處?」

金剛臍言:「如來說汝智慧第一,當以聖智觀是菩薩所住之處。」

時舍利弗即以聖智觀之不見,語金剛臍:「善男子!我盡聖智不見。」

「大德!汝之同學阿尼樓陀,天眼第一,當令觀之住在何處?」

爾時,阿尼樓陀以天眼觀三千大千世界亦不能見,語舍利弗:「我以天眼都不能見。」

金剛臍菩薩言:「大德!汝之同學若不能見,不名天眼應名肉眼。」

舍利弗言:「善男子!汝之天眼其義云何?」

「大德!我之天眼,汝諸聲聞所不見色,我能見之。」

舍利弗言:「善男子!何等色法我不能見,而汝得見?」

「大德!汝今得見金剛堅根世界慧憍如來及菩薩不?」

「不也。善男子!我唯聞名不能得見。」

「大德!如是佛土,如來、菩薩及諸眾生,我之天眼悉能得見,是名菩薩清淨天眼。如是天眼,一切聲聞辟支佛等之所無有。」

說是法時,求聲聞者六萬眾生舍離本志,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各作是言:「願我獲得無礙佛眼,不用聲聞辟支佛等障礙之眼。」

爾時金剛臍菩薩即入三昧,以佛神通及己力故,令一切眾悉見六萬億諸菩薩等,在佛身內坐蓮華台,至心專念聽佛所說,然不逼觸如來之身,而如來身無增無減無有障礙。

時諸大眾見是事已,供養禮敬,歡喜讚歎如來之事不可思議,復作是言:「如來之身智慧三昧,一切悉皆不可思議。何以故?是六萬億諸菩薩等,悉住身內無障礙故。」

金剛臍菩薩觀諸大眾作如是言:「諸大眾!汝等不知如來之身如虛空也,是無邊身,無障礙身,廣身法身,無相貌身,無量身耶!

「諸善男子!如來若欲內一切物,所謂國土、城邑、村屯、聚落、山河、樹木置身中者,亦無障礙,是故如來不可思議。

「善男子!十方世界無量淨土、無量菩薩來詣如來,聽大集經成就妙色,具二十八大人之相,如來亦內置其身內。何以故?此土眾生梵釋諸王,若其見者生愧恥故,是故不令得見一人。」

爾時,世尊功德力故,及金剛臍菩薩力故,悉令大眾見如是等六萬億菩薩,悉從如來一毛孔出。出已,禮佛右遶七匝,卻坐一面。

爾時,金剛臍菩薩白佛言:「世尊!何因緣故無言菩薩名無言也?」

佛言:「善男子!汝自諮問無言菩薩,自當答之。」

金剛臍菩薩即問無言菩薩:「善男子!何因緣故字無言耶?」

無言菩薩默然而住。二問、三問亦復如是。

金剛臍言:「善男子!何故不答?」

無言菩薩言:「我求言辭都不可得,是故默然無所宣說。」

「善男子!若求言辭不可得者,云何有是不得之言?」

「善男子!我答一切佛語、世語。」

「云何名為答佛語耶?

「善男子!我以念力受持一切諸佛所說,不忘不失,然都不見音聲字句,為流佈故而宣說之,亦為眾生壞是聲字及以文句而宣說法。云何名為答世語耶?解諸眾生種種言音,隨其所言而為說法。

「善男子!汝能如是隨順說法為久近耶?」

「善男子!我從除滅覺觀已來能作是說。」

「善男子!何因緣故作如是說?

「善男子!若無覺觀聲云何出?以是因緣作如是說。」

「善男子!夫聲出者,為從身出從心出耶?」

「善男子!夫音聲者不在身心。何以故?身如草木心如幻化,眾因緣故有聲而出。若從緣出即是無常,若無常者即是無定,無常無定即是空無。夫音聲者猶如虛空,不可覩見不可宣說。如虛空,一切諸法亦復如是。若聲無者,聲所了法亦復是無,是聲空故一切法空,聲寂靜故諸法寂靜,聲不可見一切諸法亦不可見,聲不出生一切諸法亦不出生。若不出生即無去來,若無去來即是甚深十二因緣,甚深因緣無作無屬,若無作屬即無生出,無生無出即是無句。若無句者即是不生眼色及識乃至法識,無有生老病死等苦,日月光明親怨之想,斷一切行,難可覩見不近不遠。」

金剛臍言:「善男子!如是等說是何等說?」

「善男子!如是即是畢竟不出。」

「善男子!何等名為畢竟不出?」

「善男子!不近不遠是畢竟不出。」

「善男子!何等名為不近不遠?」

「善男子!即是虛空,若見諸法如虛空者是名平等。」

「善男子!以何義故,名一切法如虛空耶?

「善男子!過去之法無有終竟,未來現在亦無終竟,三世無終即是實相即是無二;二者所謂眼色、耳聲、鼻香、舌味、身觸、心法,是名為二。若有二者即是可說,若無二者即不可說,不可說者即是無識無心無意,以是義故不可宣說。夫可說者即是二法,不可說者即是無二。

「善男子!誰作是二?」

「善男子!夫無二者不可作二,二亦不可作於無二。若堅牢者不可作脆,脆亦不可作於堅固。生死之法不作無二,涅槃之法不得作二,正見之性不作邪見,邪見之性不作正見。」

金剛臍菩薩白佛言:「世尊!無言菩薩凡所解脫,似得如是慧燈三昧。」

佛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謂無言不得慧燈三昧耶?」

爾時,金剛堅根世界慧憍如來諸菩薩等,語無言菩薩言:「善男子!汝住何地能作是答?」

無言菩薩言:「善男子!如佛所說,菩薩摩訶薩若住戒地能如是答。」

「善男子!善哉,善哉!唯願解說如是戒地。」

「善男子!若無身住、心住、意住、內住、外住及內外住,即是住戒。善男子!若無相、無命、無作、無行,即是住戒。若有菩薩住如是戒,即是無住。若無住者終不生念,我能出聲有所演說。善男子!如汝所問住在何地?能如是答者,我住法性實相法界能如是答。若如是知法真實者,則無覺觀。若無覺觀,云何有說?」

諸菩薩言:「善男子!如是說時為何所說?」

「善男子!如是說時,即說二法:一者、滅盡,二者、不出;一者、過去,二者、未來;現在不住故不可說。善男子!過去之法不可作相,未來現在亦復如是。若使有人於三世法而作相者即是顛倒,是故一切諸法之義不可宣說,一切法義身口意等所不能說。何以故?無業無作,無有色貌,無有口業,無有覺觀,猶如響相,如佛化故。善男子!諸佛菩薩凡所言說皆逆世語,是故一切諸佛菩薩不可思議;諸佛菩薩所有智慧,不可思議、不可窮盡、不動法界。」

爾時,一切菩薩摩訶薩同聲讚歎無言菩薩:「善哉,善哉!善能分別如是法門,令我等輩得大利益,並得覲見如是無量諸大菩薩。」

金剛臍語無言菩薩言:「善男子!我欲與汝俱還金剛堅根世界,覲見供養慧憍如來。」

無言菩薩言:「善男子!金剛堅根世界,即是此間娑婆世界;慧憍佛者,即是釋迦牟尼如來。我何用往彼佛世界?」

金剛臍言:「善男子!此佛世界地非金剛,云何而言即彼世界?」

無言菩薩言:「善男子!汝之神通能壞無量金剛之山直過無礙,汝今試壞此土微塵,如其壞者然後乃知汝名金剛。」

爾時,無言即便入於金剛三昧,悉變此土一切山林草木微塵皆為金剛。時金剛臍盡其神通,乃至不能破一微塵。

時金剛臍白佛言:「世尊!我之神力能壞一切世界金剛及諸山壁,以何因緣今於此土,乃至不能壞是一微塵?為是如來神通之力?為是無言道德力耶?」

佛言:「善男子!是無言菩薩入金剛三昧,三昧力故令此三千大千世界一切所有悉為金剛。若欲復使無量世界為金剛者,其力亦能。」

金剛臍菩薩言:「世尊!菩薩摩訶薩具足幾法,能得如是金剛三昧。」

佛言:「善男子!菩薩摩訶薩具足四法,則能獲得如是三昧。何等為四?一者、至心念於菩提;二者、所作善法畢竟;三者、至心莊嚴善法願向菩提;四者、能觀十二因緣;是名為四。

「復有四法:一者、成就神通;二者、修三脫門;三者、持戒精進,常觀法界知一切法無有根本,無有覺觀不可宣說;四者、知義知時,知實知一切法皆悉平等;是名為四。

「復有四法:一者、從大悲心求大智慧;二者、從善方便求三十七助菩提法;三者、從大慈心觀諸眾生一切平等;四者、從於舍心觀四真諦。

「復有四法:所謂身、口、意、業,及菩提心,不可沮壞悉如金剛。

「善男子!菩薩摩訶薩具足成就如是等法,則能獲得金剛三昧。」

說是法時,六萬億菩薩一切悉得金剛三昧。

爾時,無言啟白其父師子將軍:「尊者!佛出世間即是具足無量功德,大功德聚即是如來。佛出世時無量眾生得大利益,大利益者即是涅槃,夫涅槃者常不變易。尊者何故不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其父答言:「吾初生時,已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爾時,亦有無量諸天來勸,如汝無異。如是事者唯佛證知。」師子將軍所將眷屬滿五百人,悉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爾時,無言菩薩讚其眷屬:「善哉,善哉!善能莊嚴菩提之心。」

諸眷屬言:「云何名為莊嚴菩提心?」

無言菩薩言:「有四十事莊嚴菩提心。何等四十?所謂信佛不疑;不動法界;供養聖眾;親近善友;於諸菩薩作醫王想;於諸眾生其心平等;供養恭敬諸師和上;父母有德順受其語;護法求法;至心聽法;既受持已為人廣說;供養恭敬護法之人;為他說法;不生食想;破壞憍慢;知恩報恩;常善思惟;如法而住;能施難施;至心護戒;精進勤修一切善法;具足成就功德莊嚴;心無嫉妬護諸眾生;防制煩惱;調伏其心及以施心;調諸眾生能斷煩惱;知足寂靜;修淨梵行;不斷聖種;世法不污;供養恭敬說法之人;隨順世間;遠離懈怠;無有放逸;不求下乘;菩提之心初不動轉;處在生死心不厭悔;遠離一切不善之法;具足一切純善妙法莊嚴梵行。是名四十。」

爾時,師子將軍言:「汝當時時示現其身,為令我等不退無上菩提之心。」

無言菩薩言:「尊者!具足十法常得親近諸佛菩薩。何等為十?所謂自舍己樂以施眾生;修集忍辱護無力者;常勸眾生修集善法;化導一切趣向菩提;願諸眾生先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我當供養聽其所說受持擁護,然後我當成無上道;知實法性不惜身命;為護法故聞深法界不生恐怖;觀無菩提無有得者;觀己平等一切眾生亦復平等;以眾生等觀法亦等;以法平等觀虛空等;觀生死苦亦不舍離;見生死過心無悔恨;具足如是諸善法者;常得親近諸佛菩薩。」說是法時,師子將軍及諸眷屬得柔順忍。

爾時,世尊告阿難言:「阿難!汝當受持讀誦書寫如是經典。何以故?是經典中分別演說一切法相,亦令無量無邊眾生髮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阿難!若有能於無量佛所植諸善本,是人乃能信受是經,持讀誦寫廣分別義。受是經者有三事:一者、定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二者、得不退心;三者、能護正法。」

爾時,大眾聞是語已,有七那由他菩薩,即從座起白佛言:「世尊!我等能於如來滅後,受持是經讀誦書寫。」

無言菩薩言:「世尊!如來、世尊得何等法,而令是等受持守護?」

「善男子!若能護是持法之人,即是護法。所謂書寫讀誦解說文字,文字可說法不可說。善男子!有二種人能守護法:一者、如法而住;二者、誦是文字,若無文字法不可說。」

爾時,一切大眾,及師子將軍所將眷屬,諸天、世人,聞是法已,心大歡喜,信受奉行。

大方等大集經卷第十二

 

上篇:大方等大集經

下篇:大哀經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經咒語文章列表
大藏經·大集部目錄

【註音版】大乘離文字普光明藏經

大乘離文字普光明藏經...

十小咒註音版

1、如意寶輪王陀羅尼 南(nan)無(mo)佛(fo)馱(tuo)耶(...

佛說阿難問事佛吉凶經

阿難說:「聞如是。」 阿難白佛言:「有人事佛得富貴...

【註音版】梵網經菩薩戒本(誦戒專用)

梵網經菩薩戒本(誦戒專用)...

大哀經

大哀經卷第一 西晉月氏三藏竺法護譯 諸菩薩所生莊嚴大...

拔陂菩薩經

拔陂菩薩經 僧祐錄雲安公古典是般舟三昧經初異譯 聞如...

觀虛空藏菩薩經

觀虛空藏菩薩經 宋罽賓三藏曇摩蜜多譯 如是我聞: 一...

菩薩念佛三昧經

菩薩念佛三昧經卷第一 宋天竺三藏功德直譯 序品第一...

佛說摩登女解形中六事經

佛說摩登女解形中六事經 失譯附東晉錄 佛在舍衛祗阿難...

國王不梨先泥十夢經

國王不梨先泥十夢經 東晉西域沙門竺曇無蘭譯 聞如是:...

佛說懈怠耕者經

佛說懈怠耕者經 宋沙門惠簡譯 聞如是: 一時佛在羅閱...

毗耶娑問經

毘耶娑問經翻譯之記 菩薩方便攝化眾生,必以大悲引邪...

大慧普覺禪師語錄

進大慧禪師語錄奏札 (臣)僧(蘊聞)竊以佛祖之道。雖非...

禪法要解卷

禪法要解卷上 姚秦三藏鳩摩羅什等於長安逍遙園譯 行者...

【註音版】佛說十一面觀世音神咒經

佛說十一面觀世音神咒經...

四童子三昧經

四童子三昧經卷上 隋北印度健陀羅國三藏闍那崛多譯 如...

【註音版】佛說造塔功德經

佛說造塔功德經...

【佛教詞典】心清淨行五相

【心清淨行五相】 p0356 瑜伽十三卷九頁云:復次如經言...

【佛教詞典】上方

原是稱呼建築在山上的佛寺,但現代人習慣稱呼寺廟的住...

現在是過去的果,又是未來的因

當我們知道生命的因緣,是由心力創造出來的,那麼心力...

心與性

有一學僧至南陽慧忠國師處參學,請示道: 禪-是心的...

哪些念佛方式是不如法的呢

我們要念好這句佛,就要知道哪些是不如法的方面,以便...

不管哪一宗都要見性,不見性你弄的還是生滅

禪宗沒有什麼語言,他的問話就是實際,問在答處,答在...

做人和學佛都要有真誠心

做人和學佛都要有真誠心,至誠才能感通啊!如果帶著虛...

希求往生極樂世界是一種貪心嗎

【原文】 客曰:弟子憶昔念佛,被人呵雲,修行之人,當...

修行有什麼快捷方式

問: 在家居士如何去除貪、嗔、癡、慢、疑等習氣? 慧...

心存善念就能逢凶化吉

選一則舊時的故事給大家:從前有一位書生,姓焦名雄,...

曇鸞大師的往生故事

曇鸞大師,是魏朝時代雁門人。在他年輕的時候,曾上五...

聖嚴法師《永恆的福德智慧》

用虛幻的人生,借假修真, 為大眾多謀福祉,為自己創...

福德的力量比聰明的大腦厲害

學佛後,不要去講碰運氣,或者去算命。想算一算什麼時...

忙人最簡單的淨宗早晚課

一、最簡單的早晚兩個課程 (一)南無大慈大悲本師釋迦...

【視頻】《佛說阿彌陀三耶三佛薩樓佛檀過度人道經》道證法師念誦

《佛說阿彌陀三耶三佛薩樓佛檀過度人道經》道證法師念誦

【視頻】《地藏經》道升居士木魚念誦

《地藏經》道升居士木魚念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