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大方等大集經卷第八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大方等大集經卷第八

北涼天竺三藏曇無讖於姑臧譯

海慧菩薩品第五之一

爾時,世尊故在欲色二界中間大寶坊中,與諸大眾圍遶說法。

是時,三千大千世界大水盈滿猶如大海,又如劫盡水災起時。然諸世界國邑、村落、城郭、舍宅、山林、樹木,上至色界無所嬈害悉皆如故,而諸大眾皆見是水。

爾時,水中出生無量分陀利花,青琉璃莖、真金為葉,功德寶台、帝釋寶須,周匝多有無量之花;縱廣十里在寶坊中,高一多羅樹。爾時,大眾各各自見在此花上,其花爾時出大光明,遍照十方無量世界。爾時,大眾心生歡喜:「我等今者必當得聞殊勝妙法。」

爾時,彌勒菩薩即從坐起,前禮佛足右遶三匝,於蓮華上長跪合掌,白佛言:「世尊!何因緣故,如是三千大千世界滿中大水猶如大海?又如劫盡水災起時,復出無量分陀利花,大光如是遍照十方無量世界?」

佛言:「彌勒!下方過於三千大千世界微塵等國,有一世界名寶莊嚴。其土有佛,號海智神通如來、應、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彼有菩薩名曰海慧,欲來至此大寶坊中,與無數菩薩俱共已斷一切數想,欲來聽是大集經典。」

時,舍利弗白佛言:「世尊!彼佛世界去此甚遠,海慧在彼,頗得聞此佛所說不?」

佛言:「舍利弗!如汝今於我前所聞,彼亦如是。如汝今日及諸大眾覩見於我,海慧菩薩見我亦爾。」

「世尊!菩薩摩訶薩所有神通不可思議,住於極遠無量世界,而有如是無礙天眼、無障耳通。世尊!誰有聞是不思議事,而當不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唯除下劣不肖人耳!」

爾時,海慧菩薩具足無量神通之力,於一念中在彼國滅,忽然現此大寶坊中。即入三昧,令此大眾悉得遙見彼佛世界所有人民、城邑、聚落、屋舍、殿堂、山林、樹木、飛鳥、走獸,及見彼佛與諸大眾圍遶說法。現是事已,即從三昧安詳而起,前禮佛足右遶三匝,以其世界所有香花種種伎樂,供養於佛,作如是言:「下方世界海慧神通如來,致問無量。如來身命及以大眾悉安隱不?」卻坐一面寶蓮花上。

時有梵王名曰修悲,作是思惟:「何因緣故有是大水,滿此三千大千世界而非水災?我今當往問於世尊。」即與六萬八千梵俱詣如來所,頭面敬禮右遶三匝,長跪合掌白佛言:「世尊!何因緣故,此中三千大千世界七寶蓮花莊嚴遍滿,無量菩薩各各次第坐寶花上,三千世界大水盈滿?」

佛言梵天:「善男子!此是海慧菩薩摩訶薩神通之力。」

梵天言:「世尊!如來所說大集妙典猶未訖耶?」

佛言:「梵天!如來所有樂說無礙不可窮盡。梵天!佛與無量菩薩大眾,觀察法界講論法界,法樂微妙亦不可盡。」

梵天言:「世尊!如來所言海慧菩薩其誰是耶?」

佛言:「梵天!汝今不見坐寶蓮花,其花縱廣滿十由旬,為諸菩薩之所恭敬讚歎者乎?其身色像光明煒燁,唯除如來餘無及者。」

爾時,梵天見已即生恭敬之心,頭面禮拜,作如是言:「若有得見如是正士得大利益,我今遇之亦復如是。世尊!如是正法當久近住。」

佛言:「善男子!如是正法如如來壽,我涅槃後是諸菩薩亦護是法。何以故?此經即是過去、未來、現在佛印。」

爾時,海慧菩薩踴在空中高七多羅樹,示現己身智慧之力,為令大眾生信心故、莊嚴此經故,而說偈言:

「下方有土過塵數,  有佛海智神通尊,
 常為眾生演說法,  我聞能受為人說。
 我今來此大眾中,  供養恭敬十力尊,
 所來眷屬諸菩薩,  為破法中細疑心。
 我今敬禮最無勝,  如法而作上供養,
 為欲莊嚴上菩提,  教化眾生無上道。
 若觀諸色無有相,  亦能斷離三種受;
 若無相貌及種性,  是人能禮無上尊。
 若不貪著我我所,  亦復修集於中道,
 觀一切法如虛空,  是人能禮無上尊。
 若不貪著諸境界,  亦能寂靜於內入,
 於諸法界不生著,  是人能禮無上尊。
 若見如來真法身,  能竪無上大法幢,
 見一切法如幻相,  是人能禮無上尊。
 若見無施無受者,  無作無受亦如是;
 若無正見及邪見,  是人能禮無上尊。
 亦不定在菩提中,  又不決定在生死,
 遠離一切諸煩惱,  是人能禮於如來。
 若有至心修善法,  淨身口意三業等,
 亦能調伏於諸根,  是人能禮無上尊。
 若忍諸法無有我,  不成菩提舍眾生,
 為菩提故持淨戒,  是人能禮無上尊。
 若觀諸法猶如焰,  眾生平等如虛空,
 淨心不作諸心想,  是人能禮無上尊。
 為諸眾生受大苦,  為菩提故修忍辱,
 觀一切法如水月,  是人能禮於正覺。
 觀無眾生命士夫,  亦為眾生修菩提,
 觀法念念滅盡相,  是人能禮無上尊。
 受地獄苦心不退,  勤加精進修集道,
 聞諸法空心不怖,  是人能禮無上尊。
 一切境界無罣礙,  猶如空中動手者,
 亦觀三世相平等,  是人能禮無上尊。
 若魔不能知其心,  是人能得大神通,
 若說法字義無盡,  是人能禮無上尊。
 若能遍聞諸佛音,  聞已受持廣宣說,
 不見三寶差別相,  是人能禮無上尊。
 如來具六波羅蜜,  無有去來如虛空,
 了了知諸眾生界,  是故我禮無上尊。
 如來成就大功德,  終不生於似我慢,
 我今敬禮佛色像,  是身世間不能作;
 佛光勝於一切光,  其意殊妙亦最上,
 一切眾生不見頂,  是故我禮一切勝。
 如來知諸眾生解,  隨解而為演說法,
 能知煩惱之對治,  是故我禮於世尊。」

爾時,海慧菩薩偈讚佛已從空而下,白佛言:「世尊!我今於此欲少諮問,唯願如來哀愍聽許。」

佛言:「善哉,善哉!善男子!隨意致問,吾當為汝分別解說。」

海慧菩薩言:「世尊!我先聞有淨印三昧,若有菩薩住是三昧,即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唯願如來說是三昧,令諸菩薩普皆得聞,聞已皆當莊嚴修行,為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

佛言:「善男子!至心諦聽,吾今當說。善男子!如淨寶珠,匠者琢磨,價直無量人所珍重。善男子!菩薩初發菩提心已,修集善法多聞思惟,觀察法界淨於初心,初心既淨咸為諸佛菩薩敬念,即便獲得淨印三昧。

「善男子!淨寶珠者離九種寶。何等為九?一者、金性;二者、銀性;三者、琉璃性;四者、頗梨性;五者、馬瑙性;六者、蓮花性;七者、車璩性;八者、功德寶性;九者、珊瑚性,是名為九。離是九性名淨寶珠,其價無量,轉輪聖王之所受用,是珠光明餘光不及。

「善男子!菩薩摩訶薩發菩提心亦復如是,離九種性得淨印三昧。何等為九?一者、凡夫性;二者、信行性;三者、法行性;四者、八忍性;五者、須陀洹性;六者、斯陀含性;七者、阿那含性;八者、阿羅漢性;九者、辟支佛性。離是九性入佛種性得淨印三昧,以其淨故勝於一切聲聞緣覺,施於一切眾生光明。

「善男子!淨寶珠者耐磨穿押,是故此珠名無瑕玼。善男子!淨印三昧亦復如是。

「善男子!云何淨印三昧?修集三戒、具十善法,修行慈悲憐愍眾生,見他事業親往營理,愛念一切修舍意淨常念眾生,以四攝法攝取一切,專念六念調伏諸根,少欲知足不斷聖種,息諸鬪訟壞於憍慢,恭敬供養諸師和上耆舊長宿,不輕於他,求法護法、遠離惡法,於佛法僧信心無壞。心常緣念一切善法,不讚己身常稱他德,知恩報恩,淨諸威儀,具於忍辱,求舍摩他,修陀羅尼,心等如風地水火空,常樂出家修集寂靜,持戒精進,親近善友淨於諸根。眼耳鼻舌身心無礙,觀於不淨為壞貪結,修集慈心為破怨親,觀十二緣為壞無明,遠離一切障礙之法,施法無悋具足成就六波羅蜜。不求餘乘,內外清淨觀生死過,於菩提道心不悔退,教化眾生於大乘中。善男子!菩薩具足如是等法,淨不淨意,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是名寶珠。」

爾時,世尊即說頌曰:

「若有修集大慈心,  具足成滿十善法,
 是人定見彌勒佛,  故菩提心難思議。
 修集大悲為眾生,  亦常教化於大乘,
 為除煩惱修舍心,  故菩提心難思議。
 具足修集念智慧,  及能調伏於自心,
 能修知足及少欲,  是故菩提心最勝。
 遠離一切諸惡法,  其心柔軟於眾生,
 增長一切諸善法,  是故菩提心最勝。
 恭敬供養師和上,  紹繼增長聖種性,
 遠離一切諸憍慢,  是故菩提心最勝。
 其心質直不欺誑,  常樂寂靜化眾生,
 除去憍慢不輕他,  是故菩提心最勝。
 護持正法能聽說,  化諸眾生離煩惱,
 至心專念無上乘,  是故菩提心最勝。
 供養三寶信四諦,  遠離諸惡修善法,
 不瞋不恚於眾生,  是故菩提心最勝。
 客煩惱起生慚愧,  即向十方佛懺悔,
 修集善法調諸根,  是故菩提心最勝。
 淨身口意知業果,  知恩念恩知酬報,
 信十二緣淨威儀,  是故菩提心最勝。
 具舍摩陀修智慧,  具足持戒樂菩提,
 受大苦惱心不動,  是故菩提心最勝。
 其心平等如四大,  視諸眾生如虛空,
 常樂出家修菩提,  是故菩提心最勝。
 貪樂寂靜淨身心,  修行法行觀四諦,
 實語法語真義語,  是故菩提心最勝。
 有所說法而安住,  勤修精進壞魔業,
 於所修法無懈怠,  是故菩提心最勝。
 親近善友佛菩提,  能度眾生生死海,
 能淨一切六境界,  是故菩提心最勝。
 遠離障礙除五蓋,  諸根清淨無憍慢,
 貪慾瞋恚癡對治,  是故菩提心最勝。
 觀善思惟具念心,  修助菩提得神通,
 不畏生死樂涅槃,  是故菩提心最勝。
 凡所說法不為食,  於諸法中心無悋,
 修行善法不求報,  是故菩提心最勝。
 不以餘乘攝眾生,  所說眾樂而受持,
 其心無量無有邊,  是故菩提心最勝。
 內外清淨無過咎,  不畏生死修菩提,
 修菩提時心不悔,  是故菩提心最勝。
 知眾生界淨國土,  莊嚴菩提不自為,
 迷惑眾生示正道,  是故菩提心最勝。
 善知法界真實性,  無分別智不可說,
 能破眾生怖畏想,  是故菩提心最勝。
 若能具足如是法,  是能淨髮菩提心,
 不為世法之所污,  煩惱魔業亦復然;
 若有能發菩提心,  是則能勝一切乘,
 能淨一切眾生心,  亦能演說無上道。

「善男子!云何名為菩提之心押而不壞?押者名為大悲,緣於一切眾生,紹三寶種不令斷絕,為佛法故莊嚴善根,三十二相、八十種好,嚴淨世界,為護正法不惜身命。

「善男子!若為諸惡眾生打觸惱亂嬈害,悉當忍之,亦應不舍一切眾生,心不生悔不愁不惱,為調眾生勤加精進。若遇罵辱瞋恚打擲,默然受之終不加報,應作是念:『夫大乘者與世共諍。』何以故?一切眾生順生死流,大乘之法逆生死流;一切眾生各各諍訟,大乘之法破壞鬪諍;一切眾生瞋恚熾盛,大乘之法除滅瞋心;一切眾生各各虛誑,大乘之法質直無虛。十方世界若有眾生,以諸刀杖隨逐菩薩,而作是言:『誰有發此菩提心者,我當叚叚支解其身如胡麻許。』菩薩聞此終不退轉菩提之心,亦不放舍慈悲喜舍、惠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何以故?菩薩思惟:『我於無量無邊世中,受大地獄、畜生、餓鬼、人、天等身,受行惡法,不能自利及利他人。若我或於無量世中,為彼惡人刀杖隨逐節節支解,我終不舍於菩提心及諸眾生。何以故?若我不能忍受如是世中苦者,何能堪忍地獄諸苦?行善法時,多有惡法來作障礙,我若不忍,云何能作種種善法?一切眾生施我惡事,我要當以善法施之;眾生施我刀杖罵辱,我以無上大忍施之。』菩薩摩訶薩若能如是思惟觀者,當知不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如是觀已能忍三押,謂身口意。

「云何押身?若菩薩身被支解時,爾時依法將順惡人,具足六波羅蜜。云何菩薩身被支解而得具足六波羅蜜?菩薩若被支解身體不惜身命,爾時具足檀波羅蜜;於彼惡人修集慈心,爾時具足尸波羅蜜;不瞋不罵不以惡事還往加之,爾時具足忍波羅蜜;為諸眾生勤行精進,終不舍離菩提之心,爾時具足精進波羅蜜;若他瞋打其心不動,不失正念其意清淨;爾時具足禪波羅蜜;觀身無常苦空無我,猶如草木瓦石等類,爾時具足般若波羅蜜。具足如是六波羅蜜已,押而不壞,是名押身。

「云何押口?忍於一切惡言罵辱若實不實,但責己身煩惱諸結,終不怨他,為諸眾生修集慈悲。菩薩摩訶薩修集如是忍惡罵時,即得具足忍波羅蜜。菩薩摩訶薩遇罵辱時,即作是念:『是人往世慳貪因緣,親近惡友得是噁心,我破慳貪修集惠施親近善友,是故我能舍是瞋恚。』爾時具足檀波羅蜜。菩薩摩訶薩遇罵辱時,作是念言:『是人破戒不信業果,是故罵我,我受持戒信於業報,是故修忍念於菩提,護持正法將順眾生。』爾時具足尸波羅蜜。菩薩摩訶薩遇罵辱時,作是思惟:『是人懈怠不修善法,是故罵我,我勤精進修集善法舍離瞋心,於善法所心無厭足,我今要當設大方便,先令是人坐菩提樹,然後我當取菩提果。』爾時具足精進波羅蜜。菩薩摩訶薩遇罵辱時,復作是念:『是人失念狂亂放逸煩惱所污,我今破壞一切煩惱,為如是等諸惡眾生髮菩提心。若諸眾生悉清淨者,我復何緣發菩提心?是故專心緣念菩提心不怱務。』爾時具足禪波羅蜜。菩薩摩訶薩遇罵辱時,復作是念:『是人著我我所眾生壽命士夫,我依法界,法界之中誰罵誰受,我亦不見一法是罵及以罵者。』爾時具足般若波羅蜜。若能至心受持修行五波羅蜜,爾時具足忍波羅蜜,是名押口。

「云何押心?不畏魔眾退菩提心,不畏一切眾邪異見退菩提心,不畏地獄、餓鬼、畜生種種諸苦退菩提心。若見佛像來作是言:『汝亦不能發菩提心,菩提之道甚為難得,不如早修聲聞乘法,速證涅槃受大安樂。』菩薩爾時聞是語已,即自思惟菩提之道難之與易:『我終不退,定當得到菩提樹下坐金剛床。我昔己請一切眾生,許當以法而惠施之。我今未與,云何欺誑?我當隨順一切佛心。』堪忍如是押心之事,不誑諸佛人天大眾及以已身,是名押心。」

爾時,世尊即說頌曰:

「向菩提道心不壞,  大慈大悲亦復然,
 又不斷絕三寶種,  無量莊嚴為菩提。
 為佛十力四無畏,  三十二相八十好,
 無量世中舍財施,  亦受種種大苦惱,
 為得三寶諸功德,  受持正法而廣說,
 為度眾生生死海,  是故堪受種種苦。
 十方世界惡眾生,  執持刀杖逼我身,
 心終不動失菩提,  憐愍一切眾生故,
 無量劫中受苦惱,  不能自利及利他,
 今我此忍大利益,  亦能得佛無量德。
 為佛功德碎其身,  猶如胡麻心不悔,
 心亦不退無上道,  多受諸苦為菩提。
 行住坐臥念菩提,  其心寂靜離煩惱;
 若欲起瞋於眾生,  先當怨己及煩惱。
 三惡道中受諸苦,  為諸眾生得佛道,
 不求人天上快樂,  甘樂為眾受諸苦。
 若於人中所受苦,  不及地獄百千一,
 雖受三惡無量苦,  亦不退失菩提心。
 觀身無常及無我,  四大之性如四蛇,
 至心放舍如是身,  能得智慧無上道。
 流轉諸有受諸苦,  以不能觀身真實,
 菩薩能觀身真實,  是故永離諸苦惱。
 行惡之時無妨礙,  修行善法多留難,
 諸佛世尊為證知,  是故我受種種苦。
 我今能忍如是等,  身口意業無量苦,
 以是因緣菩提心,  堅牢畢竟不可動。
 舍身具六波羅蜜,  於身無貪具足檀;
 於彼惡人生慈心,  是故具足於尸羅;
 割身能忍不生瞋,  以是因緣具羼提;
 受苦時心不動轉,  是故具足毘黎耶;
 不失念心樂寂靜,  是故具足於禪那;
 觀身無我無我所,  爾時具足於般若。
 若我能作是莊嚴,  不久定得無上道;
 若我不忍惡口業,  云何能壞眾煩惱?
 若我調伏身口意,  則能忍受眾苦逼,
 能壞一切諸魔眾,  雖有眾邪我不動。
 若欲具足波羅蜜,  如來十力四無畏,
 獲得無上無價寶,  當學調伏身口意。

「善男子!云何名為穿菩提心?菩薩既發菩提心已,終不生於相似我慢,不著菩提心、不貪菩提心、不愛菩提心、不觀菩提心,如是則能令心寂靜,觀深法界觀諸佛法。深法界者,謂十二因緣遠離二邊,一切諸法性自無我,觀於我性一切法性空無有主,住空三昧無相無願。知諸行法無所造作,觀色如沫、受如水泡、想如熱焰、行如芭蕉、識則如幻,觀界無作無有動搖,入如聾盲,心無暫住,憍慢之結都無生處。諸法無二無有分別,一味一乘一道一源。觀一切聲無有聲相,一切音聲次第不合,一切諸法不可宣說。了知苦相、集無我所、於滅無增、知道畢竟,無障礙故。觀身念處、知去來受、念心出滅、知於法界。觀界非界,故修正勤;欲得自在,故修如意。離諸煩惱,名為信根;樂於寂靜,名精進根;非有念故,名為念根;非思惟故,名為定根;遠離一切,名為慧根;不隨他故,名為信力;無障礙故,名精進力;不退轉故,名為念力;心得自在,名為定力;不觀善惡,名為慧力;不放逸故,名念覺分;入諸法故名,擇法覺分;如法行故,名進覺分;遠離惡故,名喜覺分;身心寂靜,名除覺分;知實三昧,名定覺分;不觀於二,名舍覺分;遠離諸見,名為正見;離諸覺觀,名正思惟;知諸聲性,名為正語;於身口意不生貪著,名為正業;離嫉妬心,名為正命;不增不減,名正精進;於善不善不生貪著,是名正念;觀諸心界,是名正定。

「實相之性其性寂靜,畢竟義者,名無常、苦、無我,假名清淨大淨。能調心者、名之為施;身心清淨、名之為戒;諸法無常、名之為忍;勤修是智、名為精進;內外清淨、名為三昧;觀真實故、名為智慧;知諸眾生心性本淨、是名為慈;觀於一切等如虛空、是名為悲;斷一切喜、名為喜心;遠一切行、名為舍心,一切諸法未來世淨,過去種種現在無我。

「善男子!若能真實觀察了知如是等法,是名為穿菩提心寶。菩薩觀察如是法已,次第得一切法自在陀羅尼。

「善男子!譬如日月不作往來照明之心,以諸眾生福德力故,自行往返壞諸闇冥。善男子!菩薩摩訶薩若能觀了如是等法,亦復如是,不作是念:『我當利益無量眾生,而令眾生大得利益。』善男子!若菩薩摩訶薩能作是觀,是名禪波羅蜜、般若波羅蜜。何以故?入定乃能作如是觀,亂心不能,定者即是禪波羅蜜,觀者即是般若波羅蜜,如是乃能觀於真實,了了見於一切法相。云何名見一切法相?一切法相名無相相。言無相者即是無作,即此無作名之為相。若能永斷如是無相,即無相相。又無相者名無生相,無相相者名無滅相,無生無滅名無相無相相。若見無生無滅無作、無一無二、無瞋無諍無有,如爾不動不轉知於法性,是名真性、是名法性、是名實性。

「善男子!菩薩摩訶薩若真實知如是等法,名非住住。」

說是法時,十二那由他眾生髮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萬六千天得無生忍。

爾時,世尊即說頌曰:

「能破一切諸法相,  清淨無上菩提心,
 若能如是觀察者,  即得不著一切法。
 明見甚深諸法界,  亦不怖畏於涅槃,
 以是不怖因緣故,  則能增長於佛法。
 明信於因及果報,  十二因緣亦如是,
 遠離二邊常斷見,  隨意種種說正法。
 於常無常心不著,  又能演說於中道,
 知一切法是空性,  無有眾生無壽命。
 一切諸法空無相,  亦復無有次第生,
 其性本來常寂靜,  無有能作如虛空。
 不觀一切諸法相,  了了覺知無有生,
 觀色如沫受如泡,  想如熱焰行芭蕉,
 觀心如幻四大空,  觀入猶如聾盲者,
 又觀心意無內外,  心無住處界無二。
 不著諸法色色相,  雖有是知無憍慢,
 觀一切法皆平等,  一味一乘一道源,
 能知如是真實義,  了了能觀於法界。
 無有音聲能觀聲;  無有心意能觀心;
 無有文字觀文字;  是能真實知法界。
 一切法義不可說,  聲及文字亦復然,
 真實知苦集滅道,  具足繫心四念處,
 於諸法界無分別,  其心能得大自在。
 遠離一切諸煩惱,  修四正勤行精進,
 為得無礙大自在,  勤心修集四如意。
 於一切法不貪著,  為於如是修信根;
 常樂住於大寂靜,  是故修集精進根;
 心無念慮知真實,  是故修集於念根;
 悉能調伏諸心想,  是故修集於定根;
 為能觀察於法界,  是故修集於慧根。
 為欲了知諸法界,  是故修集七覺分;
 不觀諸法一二數,  是故修集八正道。
 如意能以財物施,  亦能如意受持戒,
 又能清淨於內外,  是則名為大神通。
 一切諸法本性淨,  是故修集於慈悲;
 斷一切喜諸煩惱,  是故修集於喜心;
 一切諸法本性淨,  去來現在亦復然,
 若觀諸法無生滅,  是人即得真實知。」

爾時,世尊復告海慧菩薩言:「菩薩得是淨大淨已,其心真實無有欺誑,於諸眾生平等無二,得真實智畢竟大智淨印三昧,安住淨印三昧根本。

「云何名為三昧根本?為諸眾生修大慈悲,雖得供養其心不高,瞋恚毀辱心亦不下,心不高故,則能生於不憍法性、不憍名字,亦不生於相似我慢,身口意業從智慧生,是故一切所作諸業非不隨智。

「云何菩薩身業隨智?所得身形殊勝微妙,眾生見者即得調伏,身四威儀亦能調伏,離諸身過身曲身滓。其身清淨相好莊嚴,諸根具足無有缺減,不恃此身而生憍慢,見下色者心亦不輕。自於其身不生貪著,觀身法界及以身業,知是色已念於法身,不求食身以定為食,為調眾生現受其施常修聖行。所謂非為貪慾、瞋恚、愚癡受持清淨戒、擁護正法。菩薩摩訶薩具足如是隨智身業,得大神力、無所畏力,以是力故,於諸佛土普示其身。如此世界所示色身,餘諸世界亦復如是,放大光明遍照十方無量世界,其光柔軟眾生遇者離煩惱熱,離煩惱已受大快樂,是名菩薩身業隨智。

「云何菩薩口業隨智?所謂遠離六十四種惡口之業:麁語、濁語、非時語、妄語、漏語、大語、高語、輕語、破語、不了語、散語、低語、仰語、錯語、惡語、畏語、吃語、諍語、讇語、調語、誑語、惱語、怯語、邪語、罪語、啞語、入語、燒語、地獄語、虛語、慢語、輕語、不愛語、說罪咎語、失語別、離語、利惡語、兩舌語、無義語、無護語、喜語、狂語、殺語、害語、系語、閉語、縛語、打語、歌語、非法語、自讚嘆語、說他過語、謗三寶語,是名六十四(丹本云:少十一種,無處訪本)。

「善男子!菩薩摩訶薩遠離如是惡口等事,凡有所說,說實、說真、說解脫、說如實、說隨諦、說利眾生、說隨眾生心實不實、說眾樂聞、說一切聲、說一切語、說淨眾生根、說令眾生離於煩惱、說於佛語、說於甘露其聲遍聞十方世界、說令眾生永離苦惱、說於深義、說調眾生、說不造作惡,是名菩薩口業隨知。

「云何菩薩意業隨智?住一心中能知一切眾生之心,常在禪定現諸威儀,一切眾魔聲聞緣覺,悉不能知心所緣處,終不生心欲自毀害方便害他,了一切法通達無礙,得如是心不受能受亦不證滅,是名菩薩意業隨智,是名淨印三昧根本。

「如是根本復有十種:一者,淨初發心;二者,淨菩提道;三者,淨六波羅蜜;四者,淨乾慧故修於三昧;五者,淨相;六者,淨好;七者,淨陀羅尼;八者,淨如法住;九者,淨於無失;十者,淨三十七助道之法。是名為十。

「善男子!淨印三昧具三十法:一者、內淨;二者、外淨;三者、心淨;四者、憍慢淨;五者、身淨;六者、眼淨;七者、一切眾生無眾生淨;八者、一切法本性淨;九者、一切法同一味淨;十者、空無相願淨;十一者、解脫法門淨;十二者、一切諸法入法界淨;十三者、一切諸法入一性淨;十四者、信心無壞淨;十五者、無障礙淨;十六者、一切解脫淨;十七者、無為淨;十八者、觀十二因緣淨;十九者、十力四無所畏淨;二十者、無勝淨;二十一者、一切法智淨;二十二者、過去業淨;二十三者、慈悲淨;二十四者、不舍眾生淨;二十五者、破諸魔業淨;二十六者、離內貪淨;二十七者、離諸習氣淨;二十八者、一念知一切法淨;二十九者、不失念心淨;三十者、具足莊嚴淨。菩薩具足如是等法,名淨印三昧。

「得是三昧已,得八不共法。何等為八?所得世界金剛為地;一樹之上種種枝葉、種種華果;一切眾生不起煩惱;地獄、餓鬼、畜生之類,悉見菩薩坐菩提樹,見已即得微妙快樂;金光遍照無量世界;一切大地六種振動;無一眾生有嬈害者;一念之智知一切法。是名為八。」

爾時,世尊即說頌曰:

「若知諸法如虛空,  淨於本性不生滅,
 即能淨於如來印,  亦得住於定根本。
 雖得供養心不喜,  呵責罵辱心不瞋,
 修集慈悲心平等,  是則名為淨印定。
 遠離一切諸憍慢,  離已其心不自高,
 能呵煩惱諸結縛,  是則名為淨印定。
 其身永離諸惡業,  莊嚴妙相三十二,
 具足清淨於諸根,  亦復不生憍慢結,
 見有下色丑陋者,  貧窮斯下心不輕,
 為菩提故淨說法,  是則名為淨印定。
 觀察於身真實性,  壞於眾生貪身想,
 是故獲得上法身,  遠離一切雜食身,
 常在禪定法喜食,  為眾生故受揣食,
 甘露上味增法命,  是則名為淨印定。
 愛樂聖行持佛戒,  遠離貪慾恚癡等,
 菩薩先自調其身,  然後復為眾生說。
 神通遍游諸十方,  為調眾生演說法,
 如彼色像示其身,  隨其意趣為說法。
 身出無量金色光,  遍照十方諸世界,
 能壞眾生煩惱熱,  增長菩提心功德。
 若有三惡苦眾生,  遇已悉得無上樂,
 皆得遠離惡道苦,  信心成就修善業。
 如來所說身淨業,  為令眾生淨佛身,
 若有能修如是業,  獲得淨身如先佛。
 若有遠離惡口業,  即得從智微妙聲,
 凡所演說眾樂聞,  聞者皆得生善芽。
 遠離六十四惡口,  是人則能說甘露,
 能說無為之大乘,  亦得善解眾生語。
 能離貪慾恚癡語,  演說甚深真實義,
 其聲遍聞十方界,  為眾宣說實解說。
 呵毀打害不瞋諍,  心常憐愍柔軟語,
 為眾演說不可說,  說已其心不生慢。
 若能清淨如是業,  是人遠離口諸惡,
 如來所說口淨業,  為令眾生廣長舌。
 若有修集善意業,  是人一念知諸心,
 常在禪定示威儀,  壞諸魔業心不高。
 不受能受為眾生,  了知真實不證滅,
 一切眾魔不知心,  聲聞緣覺亦復然。
 不生害心於自他,  能觀甚深諸法界,
 若欲得是淨印定,  常當修集於十法。
 清淨莊嚴佛境界,  淨於善法及六度,
 具足功德及身相,  得無礙說陀羅尼。
 如法而住淨其心,  不失念心說無我,
 離一切障慧無礙,  其意無失具功德。
 修助菩提無放逸,  為諸眾生說菩提,
 無量世界身無礙,  演說正法化眾生。
 具足八種不共法,  獲得無上大利益,
 金剛為地樹種種,  悉見菩薩坐菩提。
 若欲具足如是德,  當修淨印三昧定,
 如來修集是定故,  獲得功德不可議。

大方等大集經卷第八

 

上篇:大方等大集經

下篇:大哀經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經咒語文章列表
大藏經·大集部目錄

大乘離文字普光明藏經

大乘離文字普光明藏經 大唐天竺三藏地婆訶羅譯 如是我...

【註音版】大寶廣博樓閣善住秘密陀羅尼

大寶廣博樓閣善住秘密陀羅尼...

佛說施燈功德經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爾時世尊告舍...

佛說佛名經

佛說佛名經卷第一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婆提城祇樹給...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卷第一 序品第一 如是我聞:一時,...

大方等大集經賢護分

大方等大集經賢護分卷第一 隋天竺三藏闍那崛多譯 思惟...

虛空藏菩薩神咒經

虛空藏菩薩神咒經 宋罽賓國三藏曇摩蜜多譯 如是我聞:...

地藏菩薩本願經

覺林菩薩偈 華嚴第四會,夜摩天宮,無量菩薩來集,說...

稱讚大乘功德經

稱讚大乘功德經 大唐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如是我聞:...

稱讚淨土佛攝受經

如是我聞:一時,薄伽梵在室羅筏住誓多林給孤獨園,與...

佛說放缽經

佛說放缽經 安公雲元闕譯人今附西晉錄 佛在舍衛祇洹精...

【註音版】無量義經

無量義經...

金色王經

金色王經 東魏天竺優婆塞瞿曇般若流支譯 如是我聞:...

佛滅度後棺斂葬送經

佛滅度後棺斂葬送經(一名比丘師經) 失譯人名今附西晉...

永嘉證道歌

君不見。絕學無為閒道人。不除妄想不求真。 無明實性...

佛說頂生王故事經

佛說頂生王故事經 西晉三藏法炬譯 聞如是: 一時,婆...

大乘寶雲經

大乘寶雲經卷第一 梁扶南三藏曼陀羅仙共僧伽婆羅譯 序...

【佛教詞典】厭離

(術語)於物厭離也。維摩經佛國品曰:佛以一音演說法...

【佛教詞典】如來寶菩薩

(菩薩)在胎藏界曼荼羅釋迦院釋尊之右。梵號怛他誐多...

黃豆的8種保健養生功效

黃豆享有豆中之王植物肉的美稱,每天吃點黃豆、豆製品...

妄念紛紜只是一念

承示近來做工夫,於本地漸有入處,欲得秘密一語,以為...

學佛從皈依三寶開始

我們學佛要從皈依佛法僧三寶開始。 皈依是什麼意思呢?...

良言一句三冬暖

春回大地,百花競秀,萬物復甦,欣欣向榮;喜逢新春佳...

聖嚴法師《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問:這句話是不是叫我們不要執著,但也不要因無所執著...

這樣的慾望,把我們的身心都繫縛住

即便你在念一句阿彌陀佛,口裡念著阿彌陀佛,心裡的念...

順境要用行力,逆境要用忍力

印光大師說:我們菩薩六波羅蜜,其實只有四個法門,就...

放掉無謂的固執

有兩個貧苦的樵夫靠上山撿柴餬口,有一天,他們在山裡...

十二因緣--輪迴中的連環鉤鎖

什麼叫做十二因緣呢?一、無明,二、行,三、識,四、...

改命需先認命

有一頭牛在田裡犁地,好多年了。每每它抬頭的時候,看...

到禪堂裡來,最重要的就是這個發心

唐朝有一位在家修行非常了不起的居士,叫龐蘊。龐蘊有...

比爾蓋茨:施惠勿念,受恩莫忘

美國微軟公司聯合創始人、比爾和梅琳達蓋茨基金會主席...

【視頻】《佛說阿彌陀經》祺雲法師唱誦

《佛說阿彌陀經》祺雲法師唱誦

【視頻】《印光大師文鈔菁華錄》悟勝法師恭讀

《印光大師文鈔菁華錄》悟勝法師恭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