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大方等大集經卷第七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大方等大集經卷第七

北涼天竺三藏曇無讖於姑藏譯

不眴菩薩品第四

爾時,世尊故存欲色二界中間大寶坊中,與諸大眾圍遶說法。

爾時,眾中有金色光,其光明淨遍照三千大千世界,悉蔽一切日月四天釋梵光明;照已即滅,一切大眾瞻覩如來目未曾眴。當爾之時,寂然無聲亦無聲欬、出入氣息。

爾時,大德須菩提白佛言:「世尊!今何因緣有是光明,一切大眾瞻覩如來,目未曾眴?」

爾時,佛告須菩提言:「東方過於無量世界,彼有菩薩名曰不眴,與萬菩薩俱共發來,欲聽如來微妙方等大集經典,是其光明。」所言未訖,不眴菩薩已至佛所大寶坊中,齎持種種香花伎樂供養於佛,頭面禮足恭敬右遶,卻坐一面寶蓮華上。

爾時,須菩提復白佛言:「世尊!不眴菩薩所來世界去此遠近、國土何名、佛號何等?」

佛言:「須菩提!東方去此七萬二千恆河沙等諸佛世界,土名不眴,佛號普賢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不眴菩薩從彼而來。」

爾時,不眴菩薩摩訶薩長跪合掌,說偈讚佛:

「如來世尊眾寶聚,  具足一切波羅蜜,
 無上法師天中天,  為眾生故我敬禮。
 寂靜戒定不可動,  無上智慧調諸根,
 為諸眾生說大集,  故我歸依師子王。
 樂施天人諸安樂,  眾生喜見如滿月,
 具足力勢破魔眾,  我今歸依大藥樹。
 成就善根施甘露,  能度眾生生死海,
 我今歸依無上尊,  具足妙相三十二,
 世尊莊嚴此大眾,  猶如須彌顯四域,
 名稱無礙遍十方,  人中象王我敬禮。
 如來智慧如虛空,  通達三世無障礙,
 隨眾生根而說法,  我今敬禮自在王。
 過無量劫勤精進,  超勝同業諸菩薩,
 所得佛法如先佛,  我今敬禮一切覺。
 十方諸佛悉讚歎,  精進殊勝無邊量,
 無量眾生得聞已,  悉皆同發菩提心。
 於正法中無厭足,  兼以勸化諸眾生,
 能說清淨法之性,  我今稽首大法王。」

爾時,不眴菩薩偈讚佛已,白佛言:「世尊!我等於此大集經中欲少發問,唯願如來垂哀聽許。」

佛言:「善哉,善哉!善男子!隨意發問,吾當為汝分別宣說,除卻汝等疑網之心。」

不眴菩薩既蒙聽許,心大歡喜,白佛言:「世尊!菩薩摩訶薩修何三昧,速得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得大念心、大智、大意,慚愧勇健修施教戒,被忍辱鎧建精進幢,遊戲神通莊嚴慈悲。深樂法喜登陟捨山,能說能答摧伏魔怨、壞諸邪見,不離諸佛,菩薩善友常得化身。不失念心深信大乘,樂施眾生無上智光,不為世法之所染污同於四大,如地利益一切眾生,如水能洗一切垢穢,如火能熟眾生善根,如風能於戒聞慧等無所障礙。修集慈悲猶如虛空,慧眼無量猶如帝釋,心得自在如自在天,正法化世如轉輪王,聚大福德如須彌山,於善無厭聚眾珍寶猶如大海。思惟十二因緣深義亦復如是:無所畏懼如師子王,具善法財猶如商主,一切依止如大醫王,能作光明猶如庭燎,破闇如日清涼如月,煩惱不污猶如蓮華,具足一切諸佛妙法猶如滿月。」

佛言:「善哉,善哉!善男子!能以此義諮啟如來,至心諦聽,吾當為汝分別解說。

「善男子!有三昧名一切法自在,菩薩修集是三昧者,則能獲得如是等事,亦得無量無邊福德,疾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成佛之時,世界所有一切具足。

「善男子!一切法自在三昧者,所謂信佛法僧,苦集滅道,陰入界等空無相願,出生滅沒十二因緣,內外因果業及果報,信於開塞;觀一切法如幻如化如焰如響,如水中月龜毛兔角、空中之花石女之子,如著影衣夢乘白象,若有若無及以有無,非有非無非常非斷,非生非滅非內非外,非見非斷。信如是等,則能信佛菩薩大事而不自輕。

「菩薩事業雖復廣大,我亦能知,心得自在,能大惠施,護持禁戒不妨外事,憐愍眾生常修忍辱,為不退故勤行精進,為令眾生離煩惱故修集智慧,為壞一切分別想故修集三昧,得妙音聲一切樂聞。

「修於念佛,觀諸如來平等無二;修於念法,觀一切法同一性相;修於念僧,觀一切僧無有退轉;修於念捨,捨諸煩惱;修於念戒,常念佛戒;修於念天,念後邊身。淨身口意不隨他人,戒定智慧清淨施已,能得具足三十二相,施種種物具足成就八十種好。為欲莊嚴出世智慧具四念處,為欲遠離一切煩惱故具四正勤,為令其心得自在故具四如意,為欲壞破諸魔怨故修集信根,為不顛倒一切法故修精進根,勸令憶念諸罪過故修集念根。為諸眾生心清淨故修集定根,為於一切諸法頂故修集慧根,為無壞故修集五力,為真實知一切法故修七覺分,為真實知道非道故修八正道。

「樂於寂靜少欲知足遠離惡友。雖復通達一切事業,終不於中生獨師想。於諸煩惱心不貪著,不瞋眾生不疑諸見,於我我所心不生著。常修欲度眾生之心。於師和上父母善友生念恩心,常思報答往昔之恩。見毀禁者不生譏刺,捨棄重擔真觀陰故,不競不諍護法持戒,攝取持戒及護法者,聽法念法供養於法。

「於正法中心無疑網,凡所演說不為飲食,至心演說說時不輕亦不自高。為出善芽所聞不失,瞻病所須供給走使,供養法師不說其短,不觀種姓戒與非戒,常樂聞法至心不忘,不失時節常請法師敷揚道化,有所講說不生憍慢,聞已解義亦不自大,不觀他人所有過失。所可聽法為知足故,為不斷絕三寶種故,為得無礙宿命智故,為得真實見法性故,為發無上菩提心故,為護如來真實法故,為得上族好種姓故,為見佛法比丘僧故,為得堅固不退心故,為行聖行入聖數故,為得無盡大財寶故,為得無邊大功德故,為得清淨梵音聲故,為得具足佛功德故,為得具足菩薩法故,為欲受持讀誦書寫菩薩法藏及摩夷故,為欲受持如是等法廣宣說故。

「善男子!菩薩摩訶薩獲得一切法自在三昧者,於一切事無能教者。」

爾時,世尊即說頌曰:

「其心敬信佛法僧,  亦復明信四真諦,
 若得智慧無罣礙,  是名諸法自在定。
 能知於苦第一諦,  亦能遠離於集因,
 證獲第三真滅諦,  修集無上聖道諦。
 具足成就大念心,  真實觀陰如虛空,
 其身威儀大寂靜,  是名諸法自在定。
 能觀六入性相空,  亦能調柔於諸根,
 能壞眾生疑網心,  是名諸法自在定。
 能修集空無相願,  破壞一切諸憍慢,
 所行諸行無黑闇,  是名諸法自在定。
 遠離斷見及我見,  令身口意業寂靜,
 其心不著有無法,  是名諸法自在定。
 所說正義無顛倒,  調伏一切眾生心,
 既說法已無憍慢,  是名諸法自在定。
 修集一切諸善根,  不為煩惱之所污,
 其心無熱亦無濁,  是名諸法自在定。
 不為他喜求菩提,  亦不虛誑修善法,
 十方諸佛觀其心,  是名諸法自在定。
 常樂惠施護持戒,  憐愍心故忍諸惡,
 精進修定及智慧,  是名諸法自在定。
 為諸眾生修慈心,  亦無分別怨親想,
 樂施眾生無上樂,  是名諸法自在定。
 調伏眾生於菩提,  修捨離欲得安樂,
 常樂修集五神通,  是名諸法自在定。
 所說正法眾樂聞,  其義難盡如大海,
 真實了知於法性,  是名諸法自在定。
 觀察佛身如諸法,  佛性法性無差別,
 護法之心無退轉,  是名諸法自在定。
 身口意業得寂靜,  具足戒定心無為,
 遠離一切煩惱習,  是名諸法自在定。
 能證無上真解脫,  亦能獲得實知見,
 修集定慧無有邊,  是名諸法自在定。
 不淨之物不以施,  不受一切不淨戒,
 三十二相具足成,  是名諸法自在定。
 修行種種諸惠施,  是故獲得八十好,
 於佛法中得自在,  是名諸法自在定。
 修集具足四念處,  正勤能壞諸煩惱,
 為調眾生修如意,  是名諸法自在定。
 為入佛法修信根,  為壞魔眾修五力,
 為知諸法修七覺,  是名諸法自在定。
 修八正道破邪徑,  施於眾生無上樂,
 心無憍慢一師想,  是名諸法自在定。
 若得修集自在定,  是人則能離煩惱,
 親近諸佛菩薩等,  樂修少欲知足行,
 為在無上聖人數,  以眾生故修大悲,
 不為飲食演說法,  是名諸法自在定。
 為法不惜於身命,  護持正法不悋財,
 常樂修行二種施,  是名諸法自在定。
 常勸眾生令聽法,  如其未解心不輕,
 不為勝他護持戒,  是名諸法自在定。
 無量世中所聞法,  至心受持為他說,
 無上法師大名稱,  不觀時節戒非戒,
 演說不休亦不息,  不失時節隨意說,
 所說諸法如幻相,  是名諸法自在定。
 所言真實甘樂聞,  聞已如說而安住,
 其心無貪無嫉妬,  是名諸法自在定。
 有問無瞋無輕慢,  常修憐愍無二相,
 能自淨除諸過失,  是名諸法自在定。
 具足七種無上財,  成就壽命無上命,
 具足十力四無畏,  是名諸法自在定。
 常樂聞法善思惟,  善思惟已如法住,
 如法住已為眾說,  是名諸法自在定。
 不忘菩提上種性,  供養三寶得化身,
 勸化大眾具菩提,  是名諸法自在定。
 其目清淨見諸佛,  得梵音聲無上邊,
 其音遍滿十方界,  是名諸法自在定。
 財寶惠施無有盡,  智慧演說無窮竭,
 供養父母師和上,  是名諸法自在定。
 成就具足宿命智,  不失無上菩提心,
 六波羅蜜無厭足,  是名諸法自在定。
 為欲利益眾生故,  受菩薩藏及摩夷,
 樂為眾生廣分別,  是名諸法自在定。
 遠離一切惡思惟,  了了覩見十方界,
 一心能知無量心,  是名諸法自在定。
 一心了知三世事,  修集無量諸神通,
 得後邊身智無礙,  是名諸法自在定。
 憐愍眾生修大悲,  觀察諸根隨意說,
 一切佛法得自在,  是名諸法自在定。
 若有得聞如是事,  至心受持生信順,
 即能獲得無上道,  亦如往世諸世尊。」◎

爾時,不眴菩薩白佛言:「世尊!菩薩摩訶薩成就何法,獲得如是一切諸法自在三昧?」

佛言:「善男子!菩薩摩訶薩具足一法則能獲得如是三昧,所謂不著一切諸法。

「復有一法不著於戒。何以故?若不著戒則能不著一切善法,具足戒故則能成就一切佛法,得大利益無上大道。是故我言,戒是一切善法根本,戒名大燈。若著戒者,是人則於菩提障礙、非菩提道。若於諸法生貪著者,去菩提道則為大遠。若不貪著,則為隣近。

「復有二法,菩薩具足則能獲得如是三昧:一者、為於菩提方便,修集捨摩他;二者、為於善法方便,修集毘婆舍那。

「復有三法,菩薩具足得是三昧。何等為三?一者、不捨眾生修空三昧;二者、不捨於法修無相三昧;三者、求於諸有修無願三昧。」

爾時世尊即說頌曰:

「調伏眾生修集空,  護持法故修無相,
 不捨諸有修無願,  是人則得是三昧。

「復次,善男子!復有四法,菩薩具足則能獲得如是三昧。何等為四?一者、具足四諦方便;二者、具足四無量心;三者、具足四無礙智;四者、具足四攝之法。

「復有五法,菩薩具足得是三昧。何等為五?一者、具足五神通;二者、具足五根;三者、具足五力;四者、具足真智觀於五陰;五者、具足五眼。

「復有六法,菩薩具足得是三昧。何等為六?一者、具足六波羅蜜;二者、具足六念;三者、具足智慧觀於六入;四者、具足遠離六道;五者、具足六通;六者、具足六和敬法。

「復有七法,菩薩具足得是三昧。何等為七?一者、無貪遠離煩惱;二者、於眾生所無有瞋恚;三者、於諸法中無有疑心;四者、具無礙智無有五蓋;五者、觀十二因緣無有疑網;六者、成就無上智慧;七者、成就無上三昧。

「復有八法,菩薩具足得是三昧。何等為八?一者、修集八正道分;二者、離八邪道;三者、遠離八難;四者、具足八大人覺;五者、具八解脫;六者、具八勝處;七者、專念菩提;八者、斷煩惱習。

「復有九法,菩薩具足得是三昧。何等為九?一者、不失念心;二者、解甚深義;三者、破壞魔業;四者、具佛三昧;五者、淨身口意;六者、具足方便;七者、威儀純善;八者、勤行精進具六波羅蜜;九者、遠離聲聞辟支佛道。

「復有十法,菩薩具足得是三昧。何等為十?一者、具足佛智;二者、具足法界無分別智;三者、於真實性無有動轉;四者、具足三世平等智慧;五者、具足眾生心平等智;六者、具知諸根上中下智;七者、具足四無礙智;八者、具足三解脫門;九者、具足諸法同一味智;十者、具足諸法無生滅智。」說是法時,三萬二千菩薩摩訶薩得是三昧。

爾時,須菩提語不眴菩薩言:「是大眾中三萬二千諸菩薩等,皆悉獲得如是三昧。善男子!汝今得耶!」

不眴菩薩言:「大德!乃至無有一法可得,名為三昧。我云何得?凡言得者,即是顛倒;夫顛倒者,即我我所;菩薩若著我、我所者,則不能得如是三昧。」

須菩提言:「菩薩摩訶薩住於何處得是三昧?」

不眴菩薩言:「如須菩提所住之法得解脫者,我如是住得是三昧。」

須菩提言:「我實不住一切法中而得解脫。」

「大德!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不住諸法得是三昧。」

須菩提言:「善男子!菩薩摩訶薩將不住於空無相願得三昧耶!」

不眴菩薩言:「空無相願可得住耶?」

「不也。善男子!」

「大德!是故空無相願所住之處,得是三昧。」

「善男子!如是三昧住在何處?」

不眴菩薩言:「如一切法真實性住,住是三昧者亦如是,住一切諸法真實性者名聖解脫;聖解脫者,名無所住;無住之住住一切法;一切諸法不住煩惱、不住解脫。大德!得解脫者,為具煩惱、不具煩惱?」

「善男子!我亦不具非不具也。」

「大德!若仁不具非不具者,為何所得言解脫也?」

須菩提言:「善男子!若使法界有縛系者,我則解脫,而法界性無縛解相,非相非非相,非種種相,非一相非多相,如法界相解脫亦爾。」時須菩提說是法時,八千比丘得阿羅漢果。

須菩提語不眴菩薩言:「善男子!如佛所說,若能具足如是等法得是三昧,汝今具足是三昧不?」

不眴菩薩言:「大德!一切諸法無有根住。若法無根,即是無住;夫無住者,名為無作。若無作者,云何可住?」

須菩提言:「若無住者,何故如來常作是言,住如是法得無生忍?」

不眴菩薩言:「大德!無所住者亦名為住,是故如來亦說住貪而得解脫,而智慧性不能壞貪住於解脫。若有菩薩能知如是不住之住,是名無生智慧;住是無生智慧中已,則能獲得無生法忍。

「復次,大德!若有菩薩不離凡夫能知聖法,以凡夫心觀察聖法,以聖法性觀察於忍,忍性觀忍,復以是忍觀一切法,知如是等名無生忍。

「復次,大德!若有菩薩觀二種界:一、眾生界;二者、法界。以法界性觀眾生性,以眾生性觀法界性,若離法界無眾生界,法界眾生界無生無滅。若能如是通達知者名無生智,無生智者即無生忍。

「復次,大德!菩薩摩訶薩知從十二因緣生法,從六境界作六因緣若善不善,是善不善,即無生滅。何以故?境界之性不能生法,六入亦爾不能生法。何以故?無生性故。如其六入能生法者,則應常生不須外緣;若外境界性能生者,亦應常生不假於內;若俱生者則有二相,二相之法性無真實。通達了知如是等者名無生忍。若得如是真智慧者,是名菩薩得無生忍。

「復次,大德!若有菩薩具足成就二種莊嚴功德智慧,觀是二事平等無二,雖如是知不言我知,亦於此知不生貪著。是名無生忍。

「復次,大德!菩薩摩訶薩身意寂靜觀法寂靜,法寂靜已觀菩提靜,菩提靜已觀忍寂靜,亦不隨他不著內外,是名菩薩無生法忍。」說是法時,不眴菩薩等五百菩薩得無生法忍。

爾時,世尊讚不眴菩薩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所演說無生法忍,即是真實,如先佛說。

「復次,善男子!菩薩若得心自在者,即得諸法自在三昧。云何名為心自在耶?善男子!若有菩薩遠離貪愛,得帝釋身或轉輪王身,雖為無量諸眾生等說五欲樂,而其內心實不貪著,是名菩薩心得自在。

「復次,善男子!若有菩薩修集三昧、四無量心求諸有時,不以有心以智慧心,雖生欲界不因欲心,其心常不遠離三寶,修集莊嚴諸波羅蜜,以四攝法攝取眾生調伏眾生,修三十七助道之法,是名菩薩心得自在。

「復次,善男子!若有菩薩修空無相願,自不證於空無相願,亦為眾生說如是法,為調聲聞、辟支佛等入於無生正定之聚而為說法。彼既聞已即得解脫,自不證之,亦令眾生不捨菩提,是名菩薩心得自在。

「復次,善男子!若有菩薩為調聲聞、辟支佛故,入無生滅正定之聚,亦得滅定,又能通達一切三昧出入相行。雖得如是通達自在,亦不證於滅盡三昧。何以故?未具佛法故,是名菩薩心得自在。

「復次,善男子!若有菩薩以平等智觀於法界,種種世間、種種眾生、種種說法、種種方便,是名菩薩心得自在。

「復次,善男子!若有菩薩生長壽天未盡天壽,其身亦生短命之中,為欲調伏諸眾生故,是名菩薩心得自在。

「復次,善男子!若有菩薩具足快樂,捨是樂已為諸眾生受大苦惱,護眾生故、護菩提故,是名菩薩心得自在。

「復次,善男子!若有菩薩同於聲聞、辟支佛行,而心護念菩提之道,亦修菩提微妙之行,為諸聲聞、緣覺之人隨意說法而亦不證,是名菩薩心得自在。

「復次,善男子!若有菩薩解八萬四千法門,亦復通達煩惱行處,為斷眾生諸煩惱故處中說法,亦不為諸煩惱所污,是名菩薩心得自在。

「復次,善男子!若有菩薩具足神通,若有眾生盲聾跛躄,菩薩摩訶薩自變其身,亦同其像而為說法,是名菩薩心得自在。

「復次,善男子!若有菩薩具足智慧,通達外典善解邪論,而其內心不為邪見,為欲調伏諸眾生故修集其道,是名菩薩心得自在。

「善男子!菩薩具足如是等事,名心自在,亦名得一切法自在三昧。」

須菩提言:「世尊!不眴菩薩得是三昧,為久近耶?」

佛言:「過去無量阿僧祇劫,爾時有佛號自在王如來、應、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世界名淨,劫亦名淨。其佛國土地平如掌,金銀琉璃頗梨莊嚴,常有幡蓋,如兜率天多饒飲食。爾時,眾生所有貪慾瞋恚愚癡無有勢力,多有利智能解佛語,一切悉樂無上大乘。爾時,世尊與八萬四千大菩薩眾,三萬二千聲聞大眾。

「爾時世有轉輪聖王,名曰廣持號曰法士,成就七寶:輪寶、象寶、馬寶、女寶、珠寶、兵寶、主藏之臣,千子具足王四天下。治以正法不加刀杖,憐愍眾生教以十善,一切眾生亦樂受之。爾時,千子悉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爾時,聖王供養如來菩薩聲聞一切大眾,衣服、飲食、臥具、湯藥、房舍資生,經萬歲已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為無上道修三十七助道之法。爾時,彼佛壽命滿足八萬四千歲。

「王有一子名曰法語,於彼佛法信心出家,勤行精進清淨持戒,為得無上菩提道故。爾時法語比丘二萬年中無有睡眠,如彈指頃不生貪心、瞋心、癡心、不善覺觀,不念父母、宗親、眷屬、飲食、衣服、房舍、臥具資生之物,亦不覺知晝夜之相,二萬年中常修念佛。

「須菩提!法語比丘勤精進故,獲得四禪、四無量心、四無色定。過二萬年已往詣佛所,頭面禮敬右遶三匝,卻住一面,白佛言:『世尊!我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為施一切眾生安樂,為欲調伏一切眾生,唯願世尊哀愍示導。云何令我化諸眾生宣說正法?』佛言:『比丘!有八陀羅尼門,若成就者得無礙語,則能為諸眾生說法。何等為八?一者、念佛知法身故;二者、念法知淨法故;三者、念僧知無礙故;四者、真實思惟破惡覺觀故;五者、知字不可說故;六者、修捨摩他,為知諸法同一昧故;七者、修毘婆舍那,為知諸法本性淨故;八者、修方便智,為得忍故。比丘!具如是八陀羅尼門,則能堪任宣說正法化諸眾生。

「『比丘!復有八精進,菩薩具者能宣說法化諸眾生:一者、求法勤行精進;二者、持法勤行精進;三者、觀法勤行精進;四者、說法勤行精進;五者、護法勤行精進;六者、供養法師勤行精進;七者、護受法者勤行精進;八者、如法而住勤行精進,是名為八。

「『復有八法,菩薩具足能化眾生。何等為八?一者、修慈等觀眾生故;二者、修悲調伏眾生故;三者、觀法得無上法故;四者、觀智破憍慢故;五者、護諸眾生施安樂故;六者、善思惟壞諸煩惱故;七者、修助道法莊嚴菩提故;八者、護法具足六度故。』

「須菩提!菩薩摩訶薩若能具足如是等法,則能教化一切眾生。爾時比丘聞是法已,於十千年繫心思惟,勤行精進為得是法,以精進故即得無盡器陀羅尼,善解一切眾生語言隨語為說。得是持已復有無盡辯才,成就如是陀羅尼已,週遍城國村邑聚落,化無量眾於三乘道,為其父母、兄弟、眷屬、宗族說法,悉令獲得隨順法忍。

「須菩提!爾時比丘復往佛所,頭面敬禮右遶三匝,卻住一面白佛言:『世尊!如佛先說我已證得,佛神力故得聖智慧。世尊!頗有三昧,菩薩修已心不退轉增長善法?』佛言:『比丘!有三昧名一切法自在。菩薩修已其心不退,亦得增長無量善法。』

「爾時,比丘聞三昧名,即白佛言:『世尊!菩薩云何行、云何修、云何學,而能獲得如是三昧?』

「『比丘!有八法、八莊嚴、八發心,菩薩具已得是三昧。何等為八?一者、淨心;二者、至心;三者、施心;四者、離煩惱心;五者、觀六界;六者、修忍;七者、勤精進;八者、修定身心寂靜。是名八法。

「『八莊嚴者:一者、捨;二者、戒;三者、功德;四者、智;五者、捨摩他;六者、毘婆舍那;七者、發菩提心;八者、莊嚴一切佛法。是名八莊嚴。

「『八發心者:一者、發心無有眾生壽命士夫,一切諸法亦復如是;二者、發心一切諸法無常苦無我;三者、發心一切諸法空無相願;四者、發心未來之法無有住處;五者、發心現在之法無有住處;六者、發心一切諸法無業果報;七者、發心一切諸法無有作者、無有受者;八者、發心一切諸法無有系屬。菩薩具足如是等法得是三昧。』比丘聞已進修不久,即得如是一切法自在三昧。得三昧已即放光明,遍照三千大千世界。

「爾時,比丘即往佛所,頭面作禮右遶三匝,上昇虛空一多羅樹,結加趺坐滿一千年,不動不搖法喜為食,獲得比智樂說無礙,令三萬六千億眾生得不退心,無量眾生安住三乘。

「爾時,法語比丘,過千年已從座而起,作如是言:『如來、世尊!勤精進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非懈怠也。』『善男子!汝於無量無邊世中,成就無量無邊功德,故能速得如是神通。善男子!汝已於往七萬六千億佛所,種諸善根淨修梵行,是故因此過去善根,獲得如是現在善果。』」

佛告須菩提:「汝知爾時法語比丘得三昧者,豈異人乎?即是今之不眴菩薩,成就如是無量功德。」爾時,世尊為須菩提說是菩薩往因緣時,三萬二千眾生髮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虛空之中諸天龍神乾闥婆等,雨諸華香以用供養不眴菩薩,而作是言:「我等今日見此菩薩得大利益。」

爾時,須菩提語不眴菩薩言:「善男子!汝已久修清淨梵行。」

不眴菩薩言:「大德!夫梵行者,非是過去未來現在。若非過去未來現在即是無作,若無作者即名為行;如是行者,名為無生、名為無諍,無有言說及以威儀。

「大德!非眼行故名為梵行,非耳鼻舌身意行故,名為梵行。非色聲香味觸法行故,名為梵行。亦非色受想行識行故,名為梵行。非相非緣、非見非聞、非知非覺。大德!如是等法無去來住,無牽無挽、無有數量、無上無下,是名梵行。」

須菩提言:「善男子!夫梵行者,名八正道。」

不眴菩薩言:「大德!云何八正道名為梵行?若以正見為梵行者,不見諸法名為正見,等見諸法名為正見,不見之見乃名正見。若不見者,云何得名為正見耶?若無正見,云何得名為梵行乎?無有思惟名正思惟。夫思惟者名為顛倒,若顛倒者,云何得言正思惟耶?一切音聲皆悉平等,若善、若惡、若一、若二、若過去、若未來、若現在、若一切字、若一切聲,是名為響。若是響者,云何得言為正語耶?聲平等者,一切行法皆悉無常,是苦、無我、涅槃寂靜。若能等觀一切諸法如涅槃相,及演說者,是名正語。無身、無身業、無口、無口業、無意、無意業。何以故?無業處故。若有業處則有我我所,若無我我所則無業果。若如是觀,名為正業。若為壽命行於邪命,遠離邪命故名正命,若觀是等無我我所,無有眾生、壽命、士夫。如其無者,何故得名為正命耶?於眼識色不生染著,眼識性空,以識性空故眼色亦空,若眼色識空,至意識法亦復如是。若如是觀,是名正命。無有顛倒,斷諸精進名正精進。無精進法、無精進者、無有具足成就精進、無有精進為利益者。若能觀察如是等法,是名正精進。若能等念一切諸法平等如空,一切諸法亦復如是,如一切法,陰、入、界等亦復如是。若能觀於如是等法,是名正念。觀一切法皆悉平等無我我所,若能如是平等觀者,是名正定。

「大德!若能如是觀一切法性平等者,名八正道,是名梵行。非以數故名八正道,非八正道名為梵行,非世道故名為梵行,非著心故名為梵行,非二相故名為梵行;無作相故名為梵行,若見諸法無有住處乃名梵行。」

爾時,不眴菩薩為諸大眾說如是等梵行法時,五百比丘離諸煩惱,得阿羅漢果。須菩提言:「善哉,善哉!善男子!快說是法,如離煩惱阿羅漢人,其所宣說等無有異。」

「大德!我今亦是遠離煩惱,亦是阿羅漢,我亦遠離聲聞、緣覺煩惱諸法,我如法住故名阿羅漢。」

爾時,須菩提白佛言:「世尊!是不眴菩薩,樂說無礙不可思議,辯才利智隨問而答。」

佛言:「須菩提!不眴菩薩得一切法自在三昧,以是故能隨問而答。若有菩薩得是三昧,一切世間人天魔梵,不能障其樂說無礙。」

爾時,帝釋白佛言:「世尊!若有人於無量世中具足功德,乃能得見不眴菩薩聞其所說。世尊!若有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受持是經,讀誦書寫為人解說及聞法者,悉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當知是輩一切皆當如不眴菩薩作師子吼。世尊!我當擁護如是等人。」

佛言:「善哉,善哉!憍尸迦!汝今至心護持正法。」

爾時,梵王復白佛言:「世尊!我當樂修捨定三昧,捨禪定樂來護佛法及說法者令離病苦,隨何國土有說法處,我當往彼至心聽受。若有國土信受此經供養三寶,我亦當為除滅惡相,令其土境清淨安怗正法治化。」

佛言:「善哉,善哉!梵王!汝真護法。若有人能如是護法,當知是人終不遠離三寶之寶。」

爾時,四天王復白佛言:「世尊!我亦能護受持讀誦書寫解說如是法者。」

佛言:「善哉,善哉!善男子!若知法者是人乃能擁護是法,汝於我所得聞法已,即獲法眼斷諸惡道。若復至心護持正法,不久當斷一切諸有。」

爾時,世尊告阿難言:「汝當受持如是經典,為四部眾廣說其義。」

阿難白佛言:「世尊!我能受持如是經典,如佛所說等無有異,廣為四眾宣釋分別。」

爾時,人、天、阿修羅、乾闥婆,一切大眾聞經歡喜,讚歎:「善哉!」

大方等大集經卷第七

 

上篇:大方等大集經

下篇:大哀經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經咒語文章列表
大藏經·大集部目錄

地藏菩薩本願經

覺林菩薩偈 華嚴第四會,夜摩天宮,無量菩薩來集,說...

【註音版】觀世音菩薩普門品

普門品(日誦式版本)...

【註音版】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廣大圓滿無礙大悲心陀羅尼經

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廣大圓滿無礙大悲心陀羅尼經...

佛為首迦長者說業報差別經

佛為首迦長者說業報差別經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舍衛國...

阿差末菩薩經

阿差末菩薩經卷第一 西晉月氏國三藏竺法護譯 聞如是:...

佛說大集會正法經

佛說大集會正法經卷第一 西天譯經三藏朝奉大夫試鴻臚...

寶女所問經

寶女所問經卷第一 西晉月氏三藏竺法護譯 問慧品第一...

自在王菩薩經

自在王菩薩經卷上 姚秦三藏鳩摩羅什譯 如是我聞: 一...

佛說呵雕阿那鋡經

佛說呵凋阿那鋡經 東晉天竺三藏竺曇無蘭譯 聞如是:...

【註音版】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弘化社32分本)...

佛說力士移山經

佛說力士移山經 西晉天竺三藏竺法護譯 聞如是: 一時...

佛說無希望經

佛說無希望經 西晉三藏竺法護譯 聞如是: 一時,佛游...

文殊師利所說不思議佛境界經

文殊師利所說不思議佛境界經卷上 唐天竺三藏菩提流志...

佛說大安般守意經

佛說大安般守意經卷上 康僧會序 夫安般者,諸佛之大乘...

【註音版】佛說盂蘭盆經

佛說盂蘭盆經...

大乘本生心地觀經

大乘本生心地觀經卷第一 大唐罽賓國三藏般若奉 詔譯...

【註音版】佛說稻稈經

佛說稻稈經...

【佛教詞典】不與取罪

【不與取罪】 p0327 瑜伽五十九卷十六頁云:復次若有顯...

【佛教詞典】二諦

俗諦和真諦。俗諦又名世諦,或世俗諦,即凡夫所見到的...

明得因果心量大

我們的心量不夠大,不能打開,往往是因為我們對事情的...

觀不淨相,生大厭離

優波尼沙陀,即從座起,頂禮佛足,而白佛言:我亦觀佛...

真修行人要過的吃喝關

吃喝關,是循序漸進的:從吃素到少量,到少餐。身體越...

僧團尊敬的優波離尊者

釋尊親自說要僧團尊敬的弟子是:優波離尊者,佛陀十大...

虔誠誦持大悲咒,躲過下毒槍擊暗殺

民國李生春,曾任福建省防司令,平時常持大悲咒,特別...

南嶽懷讓禪師

氣概沖天,心虛沒量。攬曹溪水,興波作浪。睡著馬駒,...

末法時代地藏法門的殊勝

問: 文殊菩薩跟地藏菩薩給您不同的啟示。 夢參老和尚...

大多數人其實並不在意你

有一句諺語說得好:20歲時的人,會顧慮旁人對自己的看...

真正的善知識

佛陀時代,有兩人為莫逆之交,視對方為良師益友,以知...

有時平平淡淡也是一種福

要培養自己一個強有力的思想,來牽引自己的生命,很重...

為何佛的恩德還超過父母的恩德

諸佛的恩德很難報答,他超過父母的恩德。那父母之恩對...

按壓明眼穴,舒緩眼睛疲勞

假如我們常常感到眼睛疲勞,但又不是睡眠的時間,這時...

【視頻】菩提心觀釋(男聲念誦)

菩提心觀釋(男聲念誦)

【視頻】《地藏經》木魚唱誦版

《地藏經》木魚唱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