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薦亡之法,唯念佛最為第一

印光大師  2015/07/06  大字體  護眼色

薦亡之法,唯念佛最為第一

「薦亡之法,唯念佛最為第一」。(文鈔續編·復崔德振居士書五)

「念經念佛,皆可超度亡人。但念佛可無間斷。念經則不能如念佛不間斷。又念經比念佛吃力,是以光每勸人念佛。」(三編·復慧海居士書三)

念佛人不必改誦《地藏經》

凡做功德,仍以念普佛為事,不必改念《地藏經》。念佛一法,最易得益。以文少而易念。即有人持刀欲殺,亦能念,念即得益。蘇州楊鑒庭因於城門向東洋兵鞠躬,心念觀音聖號,其人不喜鞠躬,即以刀砍下,(此蓋前生怨家,今以破頭皮了之。)及至頭,則成平的。頭皮已破,血流許多,而頂骨一毫莫傷。若非刀轉為平,則頭已成兩塊矣。是知最危險之時世,當以念佛為主。彼矜奇競異者,皆不注重在救苦難,注重在顯己之智識高超耳。

華嚴會上四十一位法身大士,其數有無量無邊,皆受普賢菩薩教,以十大願王功德,迴向往生極樂世界,以期圓滿佛果。此其人為何如人。此其事為何如事。況我輩值千古未有之刀兵大劫,何可改向之念佛為念經乎。地藏菩薩救苦心切,然比阿彌陀佛臨終接引,令得往生,則又相去懸遠。固宜婉勸慧甲,仍照舊規為事,易行而利益多多矣。(文鈔三編·復陳慧恭居士書)

念佛利益,多於誦經拜懺做水陸多多矣

保病薦亡,今人率以誦經拜懺做水陸為事。光與知友言,皆令念佛。以念佛利益,多於誦經拜懺做水陸多多矣。何以故,誦經則不識字者不能誦。即識字而快如流水,稍鈍之口舌,亦不能誦。懶坯雖能,亦不肯誦,則成有名無實矣。拜懺做水陸,亦可例推。念佛則無一人不能念者。即懶坯不肯念,而大家一口同音念,彼不塞其耳,則一句佛號,固已歷歷明明灌於心中。雖不念,與念亦無異也。如染香人,身有香氣,有不期然而然者。為親眷保安薦亡者,皆不可不知。(正)復黃涵之書

凡喪中作佛事,均當以念佛為事。若念經,拜懺,做水陸道場,殊少實益也。(文鈔續編卷上·復沙庸之居士書(民國二十一年))

若死去送殯等,乃不關緊要。切不可張羅鋪排圖好看,以佛事作戲事。(文鈔三編卷二·復周伯遒居士書二)

至於喪祭,通須用素,勿隨俗轉。縱不知世務者,謂為不然,亦任彼譏誚而已。喪葬之事,不可過為鋪排張羅。作佛事,只可念佛,勿做別佛事。並令全家通皆懇切念佛。則於汝母,於汝等諸眷屬及親戚朋友,皆有實益。

人一生事事皆可偽為,唯臨死之時,不可偽為。況其無愛戀之情,有悅豫之色,安坐而逝。若非淨業成熟,曷克臻此。但願汝昆弟與闔家眷屬,認真為汝母念佛。不但令母親得益,實則比自己念佛之功德更大。佛所以教人,凡誦經持咒念佛作諸功德,皆為法界眾生迴向,平時尚為無干涉之法界眾生迴向,況母歿而不至心為母念佛乎。以能為一切眾生迴向,即與佛菩提誓願相合。如一滴水,投於大海,即與大海同其深廣。如未到海,則勿道一滴,即長江大河固與大海天地懸殊也。是知凡施於親,及一切人者,皆屬自培自福耳。知此義,有孝心者,孝心更加增長。無孝心者,亦當發起孝心。請僧念七七佛甚好,念時,汝兄弟必須有人隨之同念。(復周孟由昆弟書)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印光大師文章列表

淨界法師:禪觀與淨土(念佛篇)

淨土宗目前念佛的人,最大的問題點就是只重數目而不重...

念佛是無上良藥

【念佛調養生息】:一聲佛號,調養生息,心平氣和,平...

大安法師:念佛不能走極端

我們念佛一定要有一種平實的心,不能去走極端。 我們...

龍樹菩薩:十二禮偈

稽首天人所恭敬,阿彌陀仙兩足尊, 在彼微妙安樂國,無...

使生疏的佛號變熟悉

念佛的功夫來自於不斷的熏習。如果不念佛,我們每天的...

斷疑生信—印祖講故事

( 第一講) 好,各位有緣,南無阿彌陀佛。 斷疑生信,...

【東林畫傳】淨土高賢劉遺民

一、楚王后裔 棄官歸隱 劉遺民是東晉時期,廬山東林寺...

【推薦】三界這一關跳出去,後面那一段就很好走了

為什麼說要往生淨土呢? 前面我們只講到念佛能夠破除障...

欲利人,先須克己

【原文】 堂名大義,已為宣示。然欲利人,先須克己。倘...

印光大師答緣淨居士問

問: 念佛行人,首宜以嚴持五戒為急務,庶念佛易得心淨...

印光大師法語擷錄

一讚淨土超勝 大矣哉淨土法門之為教也。是心作佛。是...

從醫者救人危急,當可大積陰功

學佛之人,於三皈、五戒、十善諸義,既已明瞭,當竭力...

佛教界在弘法方面存在哪些問題呢

如果說佛法的學修、傳承依賴於健全的教育制度,其弘揚...

為何名為觀世音

觀世音菩薩過去修什麼法門,現在得名為觀世音呢?具有...

追求名利的心永遠都沒有盡頭

許多人都知道這樣一個故事:一隻老鼠意外地掉進一個半...

玄奘大師最後魂歸何處?

唐朝時,彌勒信仰盛行。玄奘大師晚年臨終時,發願往生...

【推薦】星雲大師《現代青年應有的人生觀》

各位老師、各位同學: 今天,我所要講的是現代青年應...

以金做馬桶夜壺,太不知自重

原文: 真性在未證前,隨惡緣則成煩惱,而仍不變。隨善...

維摩詰患病示苦

佛陀率眾游化至毘耶離城,城中有一長者名維摩詰,雖身...

讓青少年超越煩惱

青少年朋友們,經常聽到你們吶喊著:一大堆的煩心事,...

妄念是業障重的一種表象

人如果業障重,妄念(雜念)就多,平時心浮氣躁,不得...

學做「平凡人」

他比我職位高、比我更有財富和資源,比我得到更多的關...

【佛教詞典】法臣

(雜語)佛曰法王,故菩薩雲法臣。安樂集下曰:大智度...

【佛教詞典】四信五行

(名數)起信論之法相也。四信者,為信真如與三寶之四...

【視頻】2022年埔裡圓通寺三壇大戒

2022年埔裡圓通寺三壇大戒

【視頻】淨界法師《大力士懺悔的故事》

淨界法師《大力士懺悔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