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大方等大集經卷第十五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大方等大集經卷第十五

北涼天竺三藏曇無讖譯

虛空藏菩薩品第八之二

佛復告虛空藏言:「善男子!何謂菩薩行功德與虛空等者?若菩薩聞佛無量法廣大如虛空故,發薩婆若心彼作是念:『如薩婆若無量,佛無量、自在覺無量。於如是無量中,生無量欲精進不放逸行,為佛道故當行無量菩薩所行之法。所以者何?如諸佛無量功德莊嚴身故,我亦為莊嚴其身,應成就無量善根。如諸佛無量功德,莊嚴口、莊嚴意、莊嚴道場莊嚴佛土故,我亦當莊嚴口、意、道場、佛土;應成就無量善根,我當教化無量眾生;為成就善根,我於無量生死中,為成就善根故不生厭惓。諸佛世尊,有無量國土、無量智慧、無量神通。彼諸眾生,無量行、無量心、無量諸根差別,於生死中受無量苦惱聚,起諸煩惱。我為入無量諸佛法,為舍無量眾生所行諸根生死苦惱聚故,成就無量善根。』菩薩以如是正觀之心,所作功德與諸波羅蜜相應,與四攝法相應,與四無量心相應,與助菩提法相應,成就眾生受持正法,恭敬供養諸佛世尊,及淨菩薩所行相應法。如是等所作無量功德與虛空等,以眾生性無量故、佛智慧無量故、法界無量故,所修亦無量。如虛空眾生性,佛智慧法界無處不至,一切眾生皆得蒙益。菩薩所作功德亦復如是,至一切處利益眾生,以無依著故,以願方便力故。善男子!菩薩能如是行功德與虛空等。

「善男子!云何菩薩行智與虛空等者?若菩薩從善知識得聞法已,善順思惟所作諸行終不放逸,修少境界想已受無量想,受無量想已得如是智明,得是智明已得陰方便智、得界方便智、得入方便智、得諦方便智、得十二因緣方便智。知眾生垢亦知垢性,知眾生淨亦知淨性,所謂眾生有染心,如實知有染心;無染心,如實知無染心;有恚心,如實知有恚心;無恚心,如實知無恚心;有癡心,如實知有癡心;無癡心,如實知無癡心;有諸煩惱心,如實知有諸煩惱心;無諸煩惱心,如實知無諸煩惱心。彼菩薩不見有垢心為卑、無垢心為勝。所以者何?以菩薩入不二性清淨法門智故,如法性我性亦爾,如我性無我性亦爾,如無我性諸法亦爾,性清淨故。若入一切諸法性清淨者,則不求諸法有垢有淨,亦不見諸法文字相貌,不受不著故,亦不見諸法障礙蓋纏及不障礙蓋纏。菩薩思惟無量境界,離心識二法,名之為智不名為識。喻如虛空無心意識,菩薩亦復如是,離心意識,知諸法性與虛空等,智行無礙過諸礙故。善男子!是為菩薩行智與虛空等。

「善男子!云何菩薩成就不離如如來所許念佛者?菩薩若在阿練若處,或在樹下,或在曠野,或在露處,以得定力故能攝心不著諸緣,以不散亂心善攝所念,以行相觀如來成就,三十二相八十隨形好莊嚴其身,取一一相貌,為成就己身故,心向一切智地,於如來身憶念放鬘網光明。菩薩以得解悕望觀如來身,滿一由旬二由旬,三四五十由旬,乃至百由旬。若過百由旬,以得解悕望,觀坐道場,或見轉法輪,或見現種種威儀說法調伏眾生,或見於一佛世界施作佛事,或五佛世界,或十、二十、三十、四十、五十,或百佛世界施作佛事,乃至百千無量世界施作佛事,得解悕望觀。自見隨意,若聽法、若供養給侍諸佛世尊,於餘威儀隨意自在,菩薩如是觀如來色身已憶念佛功德。或觀戒,或觀定,或觀慧,或觀解脫,或觀解脫知見,或觀力無所畏,或觀佛不共法,或觀菩薩本行,或觀成就佛地,普憶念如來成就功德已,憶念如來業,何等相貌?云何造業?身造耶?口造耶?意造耶?威儀造耶?可見耶?不可見耶?可說耶?不可說耶?何國造耶?幾種身造耶?如是種種憶念勝業,成就不可思議諸善根已。

「觀如來法,諸佛世尊以法身故名為如來,不以色身。彼菩薩不見色是如來,不見相是如來,不見種性是如來,不見陰界諸入是如來,不見威儀是如來,不見過去未來現在世是如來,不見因是如來,不見緣是如來,不見所以是如來,不見和合是如來,不見有是如來,不見無是如來,不見成就是如來,不見敗壞是如來,不見彼有如來,不見此有如來,不見如來在何所,不見如來,不恃如來,不分別如來,不得如來。喻如虛空無有陰界入名,非不利益眾生,諸佛世尊無有陰界入名,亦非不利益眾生。

「善男子!是為菩薩不離如如來所許念佛。

「善男子!云何菩薩不離如如來所許念法者?若菩薩念法,所謂四念處、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覺分、八聖道分、三脫門、四聖諦、甚深十二因緣、六波羅蜜。菩薩所應學藏,不退轉輪淨三境,是為菩薩所應念法。

「云何應念?念舍、念欲離、念滅、念無來無去、念無樔窟、念無自性、念出世間、念解達、念盡、念無生、念無取、念無漏、念無為、念涅槃無自性。作如是念,於諸法中猶有法想。所以者何?以有想故則有動念,有動念故則住顛倒,住顛倒者無有念法。

「若離念法非法二想,知一切法是無生已,斷法想故得無生忍,得無所得,無所有故。善男子!是為不離如如來所許念法。

「善男子!云何菩薩不離如如來所許念僧者?僧謂四雙八輩,僧中或是阿羅漢向、阿羅漢果,或是阿那含向、阿那含果,或是斯陀含向、斯陀含果,或是須陀洹向、須陀洹果,是為聲聞僧。

「復次,有僧所謂不退轉菩薩得決定忍,上聖正位,已離諸相恃著戲論,次得如來功德無間。彼菩薩念如是等大菩薩眾,應供養讚歎,合掌給侍右遶禮敬,是良祐福田,是第一僧入聖眾數,是僧所應作事皆已成辦。是菩薩念僧,親近菩薩僧,不親近聲聞僧。彼菩薩雖憶念僧,不取僧數、不取有數,知僧是無為,憶念無行無變異無生無滅,作如是憶念,不生心行境界。善男子!是為菩薩不離如如來所許念僧。

「善男子!云何菩薩不離如如來所許念舍者?所謂舍財舍法。復次,有舍身及命,舍一切邪道;復次有舍,不取一切法。所以者何?有取者則無舍;若不取者,名為究竟舍。究竟舍中則無有求,無求者則不望報,不望報故謂為真實舍者。若菩薩行如是堅固舍,隨舍發願。若舍時及發願時,不見菩提及佛法而專念舍,念過去諸菩薩行道時云何行舍?我今云何行舍,將無不及為智者所譏耶?即能一切舍。舍已分別所舍,誰是舍者?舍何等物?誰作憶念?如是分別已都無所得。不見舍者、所施物及所憶念,是為菩薩不離如如來所許念舍。

「善男子!云何菩薩不離如如來所許念戒者?若菩薩持戒至解脫處威儀行成就,乃至微戒畏如金剛,恆修淨命善護持戒。菩薩自念戒攝身口,是無作相而謹慎奉行,修勝正命於薩婆若心終不廢舍,純至不動亦終不舍大慈大悲,攝取教誨破戒眾生,寧舍身命不求餘乘,是名為戒。菩薩念勝戒,不瑕缺戒,不荒穢戒,不求戒,不染戒,無濁戒,智者所嘆戒,菩薩念如是等戒。不恃持戒、不毀破戒,不稱己德、不譏彼過,終不舍戒亦不依戒亦不住戒。雖舍一切諸所恃著而行色行,是為菩薩不離如如來所許念戒。

「善男子!云何菩薩不離如如來所許念天者?若菩薩念天,所謂念欲界天,或色界,或無色界天。念欲界天持戒果報故,受適意色聲香味觸,以天五欲遊戲娛樂,天衣飲食自恣滿足,一向受愛喜適意樂。菩薩作是念:『此一切興盛皆當衰滅,是諸天等亦當無常變異。由放逸故不造善根,先有善業今悉當盡。此諸天等雖生天上,猶未脫地獄畜生餓鬼之分。』菩薩作是念已,不悕望生欲界天處,唯除兜率天宮。兜率宮中有一生補處菩薩,於一切菩薩行以到彼岸,一切諸地,一切神通,一切諸定,一切陀羅尼,一切辯才,一切菩薩事,於一切方便等以度彼岸。但憶念如是功德,於此天中心生欣仰,若欲生天者當願生如是天中。

「菩薩發心言:『我何時當得如是天身?』菩薩復念:『色界諸天,此諸天等,由諸禪、四無量心果報故生彼天處,已過欲界欲患,一心處定以喜為食,一向知受第一樂報。』菩薩作如是念:『彼色界諸天,受少味故用為歡喜,無常有常想,苦有樂想,無我有我想,無涅槃有涅槃想。此色界諸天,亦有無常變異,未脫地獄、餓鬼、畜生之分。』是菩薩不願生色界諸天處,唯除淨居天,即彼入涅槃不還此間者。菩薩作是念:『此是清淨諸天,已脫五道流轉生死。』是菩薩以如是故,生敬重之心,亦不願樂求生彼處。

「菩薩復念:『無色界諸天,受無色定果報,已過欲界、色界,心處定寂靜。』菩薩作是念:『此無色界諸天,離見佛聞法及供養僧,此諸天等,不知求出無色界法,假令久住會當變滅,未脫地獄、餓鬼、畜生之分。』是故於彼天處亦不願生。但作是念:『我當作天中天——如來、應供、正遍知。』是菩薩雖念諸天,不依欲界、色界、無色界天處,而於三界眾生起大悲心,是為菩薩不離如如來所許念天。

「善男子!云何菩薩行諸法平等如涅槃者?若菩薩知入諸法平等如涅槃,見一切眾生性同涅槃,知已入涅槃者無陰界諸入。如是菩薩見眾生性同涅槃,過諸陰界入,見如影如夢,無有生死而現生死,凡夫眾生所因結使造煩惱業,造煩惱業已受無量苦報。菩薩以般若波羅蜜力故,善觀結使斷令不生,亦不因彼作業而受苦報,得至涅槃平等之處,名之無為。過一切算數智道,不舍本願故,遊戲大慈,已到慧方便彼岸,已入佛神通力,已能善知分別諸想,自已得度度未度者,自已得解解未解者,自已得安安未安者,自已得涅槃使未得者得,於涅槃生死無有二想,是為菩薩行諸法平等如涅槃。

「善男子!云何菩薩善分別行相者?若菩薩翹勤精進求勝善法,於甚深法門心入籌量,清淨通利分佈慧明,得大智明門。以此大智明門力故,知一切眾生心行所趣,總說一一眾生有八萬四千諸行皆能了知,所謂貪慾行二萬一千,瞋恚行二萬一千,愚癡行二萬一千,等分行二萬一千,是為八萬四千諸行,一一眾生皆有是行。若廣說者則有無量行。一一行相門中,知有八萬四千諸根,一一根門中,知有八萬四千種差別解,盡知諸行諸根諸解差別相,知所應修習相。

「云何知差別相?知此諸行諸根諸解,是貪慾相,是瞋恚相,是愚癡相,是等分相,是減相,是增相,是住相,是達相,是名知差別相。

「云何知所應修習相?知諸行諸根諸解,無常相、苦相、無我相、空相、寂滅相、離相、如實相、涅槃相、相自空相、相自離相。若能知如是等諸行諸根諸解,如如來成就諸行無障礙智,知一切眾生諸行諸根諸解差別相,菩薩亦次如來智知,而不舍菩薩所行,教化眾生無有疲惓,是名善分別行相。

「善男子!云何菩薩持諸佛法寶藏者?善男子!如來藏無盡亦無量,至一切處,悅可一切眾生。如眾生諸行諸根諸解,無量阿僧祇,不可思議、不可稱、不可量。諸佛法寶藏,無量阿僧祇,不可思議、不可稱、不可量,亦復如是。佛法寶藏文字,假令一切眾生如阿難等,一劫乃至百劫,不能受持讀誦,能令通利除義。所以者何?如來一切法寶藏唯有一義,所謂離欲義、寂滅義、涅槃義。若菩薩聞如來法寶藏已,隨力所受,受持讀誦通利,善順正觀如所受行。

「菩薩入法藏門,堅持思惟,不依一切相行,則得陀羅尼門三昧門。得陀羅尼門三昧門已,能持一如來法寶藏文字及義,若二、若三、若四、若五,若十、二十、三十、四十、五十,若百、若千、若百千,乃至無量無邊阿僧祇,不可思議、不可稱、不可量,無有量、過諸量,於一切諸佛法寶藏心不散亂,受持讀誦通利文字及義,廣為人說,依義不依文。淨意成就,所聞說法,乃至一句文義不失。能淨辯門,善能巧說悅可眾心,為諸佛所嘆,亦能降伏諸魔外道,及供養三寶,乃至不見一法異於法性,不壞本際,不動於如。如來所覺了性法。以知一切法性如如來所覺故。乃至不見一法不入佛法者。所以者何?如來知一切法性如幻,無成就故;知一切法性如野馬,無所取故;知一切法性如鏡中像,不彼此故;知一切法性如夢,不真實故;知一切法性如響,從緣起故;知一切法性空,虛無實故;知一切法性無相,無分別故;知一切法性無願,無發動故。如來如實知一切法性如是相,菩薩如是知一切法性無生,能持諸佛法寶藏,乃至一切非念非不念,是為菩薩持諸佛法寶藏。

「善男子!云何菩薩分別眾生從始以來清淨而教化眾生者?若菩薩為教化一切眾生故,修於大慈大悲時,作如是思惟:『何等是眾生?』作是念言:『此諸眾生但假名字,顛倒虛假謂為眾生。一切眾生本際清淨,畢竟無生無起。但因虛妄愚癡故造種種業,造種種業已受無量憂悲苦惱。』喻如有人夢中劫盜他物,為王者所捉種種苦治,夢作賊人虛妄憶想受諸苦惱,作是念言:『我何時當得脫此苦惱?』是人夢中實無成就、無所覺知。一切凡夫及一切諸法,皆亦如夢無有覺知,為顛倒所覆,受無量妄想憂悲苦惱,亦復如是。菩薩作是念言:『是諸眾生我應令如實覺知諸法,使脫妄想苦惱。』於諸眾生中亦不見眾生性,而不舍大悲教化眾生,是為菩薩分別眾生從始以來清淨而教化眾生。

「善男子!云何菩薩善順發行成就佛法者?若菩薩聞甚深微妙,於諸世間最勝佛法,發大欲精進:『我應成就此甚深微妙於諸世間最勝佛法。』如是善思惟分別,是何等法與何法相應?是何等法知何法?菩薩作是念言:『無有法與法相應者,無有法與法不相應者;無有法知法者,無有法不知法者。此諸法性鈍性無性故,是一切法從因緣生,無有定主,而能隨意莊嚴。有種種果報相,諸法無性故,佈施是莊嚴寶藏大富相,佈施得大富,不離因故。佈施不知大富,大富不能知施。持戒是莊嚴生天相,持戒得生天,不離因故。多聞是莊嚴智慧相,多聞得智慧,不離因故。思惟是莊嚴斷結相,思惟得斷結,不離因故。思惟不能知斷結,斷結不能知思惟。』

「菩薩如是憶念諸法無生能莊嚴相,是故佈施已迴向薩婆若,成就檀波羅蜜;行是菩薩檀波羅蜜,則能具足佛法。持戒迴向薩婆若,成就尸波羅蜜,行是菩薩尸波羅蜜,則能具足佛法。修羼提波羅蜜迴向薩婆若,成就羼提波羅蜜,行是菩薩羼提波羅蜜,則能具足佛法。發毘梨耶迴向薩婆若,成就毘梨耶波羅蜜,行是菩薩毘梨耶波羅蜜,則能具足佛法。入禪定迴向薩婆若,成就禪波羅蜜,行是菩薩禪波羅蜜,則能具足佛法。淨般若迴向薩婆若,成就般若波羅蜜,行是菩薩般若波羅蜜,則能具足佛法。菩薩如是善順行時,不見一法無因無緣而生者,亦不著因緣,自善順入一切法。如我無生無起,一切法無生無起,亦復如是。如我空,一切法空,亦復如是。如我離,一切法離,亦復如是。知一切法入平等如性,非作非不作,是為菩薩善順發行成就佛法。

「善男子!云何菩薩不退諸通,於諸佛法悉得自在者?若菩薩戒身真淨,心定不動,得大智光明,已成就福德智慧資糧,已到諸波羅蜜彼岸,已成就四攝,已修四梵行,已修欲進念慧定,以善修四神足故得五神通。

「諸菩薩本業淨故,勤進不廢舍故,常不散亂行故,善伏結使故,離念聲聞辟支佛心故,受持方便故,攀緣上地諸法故,無我無依行故,是以菩薩不退諸通。是故諸菩薩,究竟知諸法無退,知諸法與法性等,無有變異如虛空無變,是為菩薩不退諸通,於諸佛法悉得自在。

「善男子!云何菩薩入甚深法門,諸聲聞辟支佛所不能入者?若菩薩入甚深因緣法,知逆順因緣法,善知出知離、知生知滅、知集知盡,善知眾生。以何因緣故,受垢離垢,舍淨得淨,乃至不見一法有垢有淨?知一切法性相清淨,亦不得清淨法相,以我甚深故知一切法甚深,以我離故知一切法離,以我無二故知一切法無二,以眼色二俱離故乃至意法亦離,則入第一義。以世諦故假名諸法,亦不執著真諦、世諦,是為菩薩入甚深法門,諸聲聞辟支佛所不能入。

「善男子!云何菩薩於十二因緣善得勝智方便,離二邊諸見者?若菩薩知一切緣生法,屬他所攝,屬因屬緣,屬和合,屬所由。所謂諸法皆從境界緣生,各有所因、各有所依,諸法各各九相分別。譬如外諸藥草、叢林及諸樹木等,皆無諸根,無記無知,依諸大故便得增長,各各無相。分別內有諸法亦復如是,依造業增長一切諸法,無我人眾生壽命,亦無作者受者。諸法生時無能生者,滅時無能滅者。菩薩作是念言:『是諸緣生法各無自性,無自性者他不能生,所因亦無性、所緣亦無性,無自性者則無他性。若法無自性他性者則無生,無能生未生,不可生已,生亦不生。若未生非未生,不生者則究竟無生無能生,是故一切諸法皆無生無起,但以名字故,假名從因緣生,而實無生,亦無斷無常。所以者何?若法有生性者,則當有滅則是斷見;若無滅者即有常見。離斷常見故,當知一切諸法皆無有生。』是為菩薩於十二因緣,善得勝智方便,離二邊諸見。

「善男子!云何菩薩為如來印所印,如如不分別智方便者?若菩薩於甚深法,得現前知見力,離一切倚著、過諸戲論,得無終無始無生法忍。如來盡知諸菩薩所成就根已,以如來印印之,所謂受決定三菩提記。是如來印無錯無謬,無諸障礙無諍競不可沮壞,無能非者。無能發印者。得如來印,願行成就、智水所灌。菩薩為如是印所印,所謂究竟無生無起印、空印、無相印、無願印、離染印、寂滅印、涅槃印。菩薩智行成就,不壞如性、不變法界、不離本際,於諸法中,不見上中下黑白等差別。菩薩亦見一切眾生,為此印之所印,無憶想分別,不舍本大誓願。是為菩薩為如來印所印,如如不分別智方便。

「善男子!云何菩薩入法界性門,見一切法平等性?若菩薩見諸法界,無處不至,無來無去,無生無滅,無相無起,無戲無行。菩薩作如是思惟:『此諸法等皆同法界、如法界,是離欲界,離塵垢界故;是無生界,不可作故;是無滅界,無滅盡故;是無來界,不入根門故;是無去界,無所至故;是不可安界,無形質故;是無樔窟界,無依止故;是真實界,三境分斷故。此法界中無眼界,無色界,無眼識界;如法界,一切法界亦如是,是故名一切法入於法界。乃至無意界法界意識界;如法界,一切法亦如是,是故名一切法入於法界。』是菩薩知一切法入於法界,知地界、法界無二無別;水界、火界、風界、法界亦無二無別;欲界、法界亦平等無二無別;色界、無色界、有為界、無為界、法界,亦平等無二無別。如是知無心境界及覺,是為菩薩入法界性門,見一切法平等性。

「善男子!云何菩薩淳至堅固,喻如金剛心住不動於此大乘者?若菩薩以直心行,成就淨淳至以不退,畢竟不減,勤進以無礙,大慈以無惓,大悲以普至,方便得成就真實觀慧,無礙等法皆悉成就。菩薩見一切眾生有垢有濁,凡愚麁獷拒逆不順,是故菩薩為教化一切群生故不廢精進,見此生死有無量過患憂悲苦惱等,不退於來際莊嚴,亦解無量無邊阿僧祇諸佛法,為成就難集難持難滿諸佛法故,種諸善根而能入如來無量法寶藏。

「眾生性無量故,法性無量故,虛空性無量故,為受持一切如來法寶藏故,不舍精進,聞一切法空無相無願無作、無生無起,解了分別觀行身證成就,未具足佛法終不中道證於實際。善入諸禪解脫三昧,亦不厭離欲界而現受生,已離陰界諸入,無形無色無行,而隨眾生性,隨意示現種種形色而為說法,轉菩薩輪示大涅槃,亦不舍菩薩行。入如是不思議法門,知一切法無性相,不動不壞不散,於此大乘不退轉,如金剛寶珠能鑑餘寶,餘寶無能鑑此珠者。諸菩薩亦復如是,能以聲聞辟支佛乘度無量無邊眾生令入涅槃,而自不滅度,亦不退究竟大乘。是為菩薩淳至堅固,猶如金剛心住不動於此大乘。

「善男子!云何菩薩自淨其界,如諸佛界者?若菩薩知一切法無界無非界,至一切處無至無不至。若菩薩見法發六情皆知是佛法,亦不見凡夫法、佛法有異,作是念:『此一切法皆是佛法,佛法至一切處故,一切諸法及佛法但假名字,亦非是法亦非非法,是故我等不應取著。以自界淨故知諸佛界淨,此法與平等等,眼界是佛界,耳鼻舌身意法界是佛界。我不應分別有尊有卑。』菩薩如是至一切法平等界,是為菩薩自淨其界如諸佛界。

「善男子!云何菩薩得陀羅尼終不失念者?若菩薩已得成就陀羅尼行。云何陀羅尼行?善男子!陀羅尼行有三十二。何等三十二?修於得法為陀羅尼故,修於欲法、修於尊法、修於向法、修敬仰法、修於樂法、修求法無厭、修親近供養多聞智慧者、修於和上阿闍梨所無憍慢心尊重給侍、修如來教誨無所拒逆、修於說法人所生世尊想不求其短、修於受持正法開示解說、修所得法無所悋惜、修無悕望而行法施、修求智慧根栽、修如所聞法善順思惟、修於諸法堅固受持、修於梵行無有休息、修樂遠離行阿練若行、修心常寂靜、修勤行諸念、修順行六和敬、修於諸長宿無調慢行、修於一切眾生中生無礙心、修緣生法得、修順忍、修三脫門正觀心無驚怖、修四聖種順行不驚疑、修勤受持諸佛正法、修為眾生行於大慈、修受持正法不惜身命、修大智行不生憍慢、修常教化眾生而無厭惓。善男子!是為三十二種修陀羅尼行。

「菩薩修已得如是陀羅尼門,以得是陀羅尼門故,能總持一切諸佛所說不忘不失。陀羅尼者,所謂於如所聞法不忘不失,以念而念,以意分別,以進能覺。於諸文字入無邊崖,於諸言音隨類善解,言辭辯說無有滯礙,於不了義經善能進入,於了義經進入微覺,於世諦有分別智,於第一義諦知無言說,於諸諦有分別智,於四念處有不忘智,於四正勤等無壞智,於四神足有遊戲智,於諸根門有差別智,於諸力中得無勝智,於七覺分覺一切法如性智,於八聖道無退沒智,於定法中得善住心,於慧法中得遍至智,於明解脫得隨順智,於諸辯中得深入智,於諸神通得生起智,於諸波羅蜜得分別智,於四攝法得方便智,於講法處授不及智,於諸經義得無分別智,於諸文字得無盡智,於一切眾生得稱足智,隨所受解得說法智,於一切文字得所因辯智,於一切垢淨得如實覺智,於一切法得無障翳明智,是為陀羅尼。得陀羅尼平等心者,去離憎愛能堪受法雨,斷一切結使熱惱,順諸助道法,是為陀羅尼菩薩住此陀羅尼故常行無失。是為菩薩得陀羅尼終不失念。

「善男子!云何菩薩得無障礙如來加持辯者?若菩薩善淨淳至,善護戒眾,拔諸慢根,離彼我想。諸佛、世尊知如是菩薩是大法器,令持正法。以佛神力及自善根力故,得捷辯,得疾辯,得無礙辯,得無滯辯,得巧說辯,得甚深辯,得眾音具足辯,得善莊嚴辯,得無減辯,得無畏辯,得妙偈讚辯,得快說修多羅辯,得善說譬喻本緣辯,得無壞勝辯,得分別句無盡辯,得圓足辯,得威德無違辯,得說法不唐捐辯,得斷眾疑辯,得利應辯,得分別文字不錯謬辯,得悅可眾辯,得問答方便辯,得以法降伏一切外道辯,已成就如是等二十四辯。

「此諸辯修行二十四種因故,能得成就。何等二十四?善男子!若菩薩不違逆師長教故能得捷辯,不諂曲故能得疾辯,舍離煩惱故得無礙辯,無我行故得無滯辯,離兩舌故得巧說辯,入因緣法無際故得甚深辯,行種種施故得眾音具足辯,嚴飾如來塔廟故得善莊嚴辯,不舍菩提心故得無減辯,善護誡眾故得無畏辯,施種種幢幡華蓋寶鈴故得妙偈讚辯,恭敬供養給侍諸尊及師長故得快說修多羅辯,昔殖修習無量善根故得善說譬喻本緣辯,不輕賤惡趣眾生故得無壞勝辯,施無量寶藏故得分別句無盡辯,真實言說無麁獷故得圓足辯,講說法時無諍競故得威儀無違辯,以德淳淨順法律行故得說法不唐捐辯,不悋於法不恃己德故得斷眾疑辯,求法之時不威逼他生恭敬心故得利應辯,常省己過不譏彼缺故得分別文字不錯謬辯,等潤眾生不望報故得悅可眾辯,受持大乘不求小乘故得問答方便辯,不著我見入平等性故得以法降伏一切外道辯,是名二十四種成就諸辯因。善能隨彼眾生所應受解說法無有錯謬,所受法者亦不退失,是為菩薩得無障礙如來加持辯。

「善男子!云何菩薩得自在示現受生死者?若菩薩成就十二法,得自在示現受生死。何等十二?親近真善知識故,消除我見故,成就戒身故,善知入出定故,並修智慧方便故,善知深入諸通遊戲故,如實親知諸法無生無起故,淨本願種故,常不舍大慈大悲故,知一切法如幻化故,知一切法如夢想故,一切諸佛加威神故,是為菩薩成就十二法。無生現生無起現起,而現一切生死,於一切諸佛大會示現其身,在在佛國皆現受生,而常不動於真法身,是為菩薩得自在示現受生死也。

「善男子!云何菩薩破諸怨敵去離四魔者?若菩薩翹勤修習,觀五陰如幻,得離陰魔。觀諸法性淨故,得離煩惱魔。觀一切法從緣生性不成就故,得離死魔。觀一切法緣所莊嚴是無常敗壞相故,得離天魔。菩薩如是觀故得離四魔,發趣菩提終不懈息,所有障菩提魔業,菩薩皆能遠離。

「何謂魔業?所謂心向小乘是為魔業,不護菩提心是為魔業,於眾生生異想是為魔業,行施望報是為魔業,為受生故持戒是為魔業,有色想行忍是為魔業,為世事精進是為魔業,於禪生著味想是為魔業,於慧生戲論是為魔業,厭惓生死是為魔業,作諸善根而不迴向是為魔業,厭惡煩惱是為魔業,犯罪覆藏是為魔業,憎嫉菩薩是為魔業,誹謗正法是為魔業,不受正法是為魔業,不知報恩是為魔業,不進求諸波羅蜜是為魔業,不敬順法是為魔業,悋惜於法是為魔業,為利養說法是為魔業,不知方便而化眾生是為魔業,舍四攝法是為魔業,輕毀禁者是為魔業,嫉持戒者是為魔業,學二乘行是為魔業,悕望正位是為魔業,舍離大慈而觀無生是為魔業,欲證無為法是為魔業,厭離有為功德是為魔業,不愍眾生是為魔業,不謙下尊長是為魔業,習行兩舌是為魔業,諛諂多姦是為魔業,顯己淨行是為魔業,作惡不恥是為魔業,不流佈法是為魔業,以少德為足是為魔業,不遮結使是為魔業,不舍心垢是為魔業,忍沙門垢是為魔業。

「善男子!若親近行一切不善法,遠離一切善法,盡是魔業。善男子!是謂諸魔業,行是業者障菩提道,彼諸菩薩已過舍離能正受行故。

「云何為正受行?若菩薩成就四法能正受行。何等為四?一者、於諸波羅蜜法無懈退行;二者、不舍欲進及不放逸;三者、正住方便大慈法中;四者、入甚深無愛無樔窟法門。善男子!菩薩成就此四法,正受行故能破諸怨敵,是為菩薩能破諸怨去離四敵。

「善男子!云何菩薩莊嚴功德資糧利益眾生者?若菩薩善根迴向向無等等、若有所種善根,若佈施、若愛語、若利益、若同事,盡以施與一切眾生,以淨戒眾故得自在力。用此自在力故,隨諸眾生所應受樂而度化之。以種功德無厭故得無盡寶手,用此無盡寶手能施眾生無量富樂。以求無邊智慧資糧故得無礙陀羅尼辯,用此無礙陀羅尼辯能總持一切諸佛所說,能說妙法悅可眾心。以善調身心故不退於諸通,用此不退諸通力故,能過無量佛剎,以無數方便度多眾生。以常勤求法無疲惓故得一一毛孔出無量法門,用出無量法門力故,能常以法施利益眾生。以並修慧方便波羅蜜故得分身智,用此分身智力故,能於諸趣中在在現身度化群生。常以無相敬侍諸佛故得無厭見聞,以此無厭見聞力故,其有眾生得見聞者,彼諸眾生乃至為作大涅槃因。是為菩薩莊嚴功德資糧利益眾生。

「善男子!云何菩薩世無佛時能作佛事化度眾生者?若菩薩已成就菩薩十力,已於菩薩四無畏中而得自在,已於菩薩十八不共法中不從他受,已修如來力、無所畏、不共法等,已得遊戲首楞嚴三昧,已於四辯得智力自在,已於諸佛法得灌頂正位,於一切諸菩薩行得次佛神力。若有菩薩成就如是等法者,若諸佛土眾生應見佛身而受化者,然彼土世無佛時,即於彼國而現入胎,現初生時,現出家時,現坐道場轉法輪時,現舍壽命未入涅槃時,亦能示現大涅槃,亦現法住時節久近,亦復不舍菩薩行法,亦不用所化以為滿足。是為菩薩世無佛時能作佛事化度群生。

「善男子!云何菩薩得海印三昧能知一切眾生心行者?若菩薩多聞如海,成就慧眾常勤求法,菩薩為聞法故盡能施與珍寶庫藏,為聞法故盡能施與僕從給使妻子眷屬,為聞法故舍家飾好嚴身之具,為聞法故謙下給事,為聞法故舍國土榮位及己身命。菩薩以如是等無數方便勤求法門而不恃所行。菩薩為聞法故,去至一由旬乃至百由旬,為聞一四句偈,受持讀誦廣為人說,不舍是精進,是菩薩自成就多聞。於一切眾生生大悲心,無憂心,不望報心,乃至一眾生不生輕賤而為說法。從一日乃至七日而無食想,乃至命終不舍說法,以說法善根迴向海印三昧,隨所聞法受持讀誦通利,善知義趣不依文字,真實堅持終身不舍。菩薩發大欲精進,以此大欲精進力故,不久便得海印三昧。得此三昧已,即得自然無量阿僧祇百千萬法門,得無量阿僧祇百千萬億修多羅,不從他聞自然能說,一切諸佛所說悉能受持,能了一切眾生心行。善男子!喻如閻浮提一切眾生身及餘外色,如是等色海中皆有印像,以是故名大海印。菩薩亦復如是,得大海印三昧已,能分別見一切眾生心行,於一切法門皆得慧明。是為菩薩得海印三昧,見一切眾生心行所趣。

「善男子!云何菩薩得知諸塵界無礙者?若菩薩以眼空故知色亦空,以色離故知眼亦離,耳鼻舌身亦如是,意空故知法亦空,以法離故知意亦離。菩薩如實知空性離性,於內外法無有障礙,知諸結本性淨故則不起使,於一切法無所有著,以不見諸法著處著法著者,是為菩薩能得知諸塵界無礙。

「善男子!云何菩薩威儀行成就,離諸闇冥得勝光明,於諸法中得自然智,速得成就一切智行者?若菩薩發起所作修習正行,諸業盡是如來所許、智者所讚,所謂身口意業,以行此業故,悅可諸佛及餘賢聖善知識等,所造諸業無能譏嫌,最勝無上無與等者無能毀損,所作諸業終不悔退,所作諸業不離愚癡,所作諸業皆能觀知,所作諸業終不動轉,所作諸業究竟吉祥。是菩薩知所作業非憍慢,所造慧所作業非愚癡所造。如是所作善業已,一切三昧諸陀羅尼門悉現在前不從他聞。菩薩若見諸佛、若不見諸佛,終不退轉助菩提道諸善根。若遇適意善知識、不適意善知識,不退菩提法。是菩薩過一切障礙地,離一切諸魔結使修三解脫,般若波羅蜜力故,疾得佛道、自然道、一切智道、如來道。是為菩薩威儀行成就,離諸闇冥得勝光明,於諸法中得自然智,速得成就一切智行。」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已離邊無礙,  慧功德莊嚴,
 彼離諸著相,  迴向無上道;
 舍我慢憍慢,  慧者莊嚴智,
 無障礙解脫,  具足一切智。
 非色非種性,  念佛非功德,
 不憶念法身,  是念佛所許。
 離欲性寂靜,  非相非明闇,
 無心無意行,  如是名念法。
 聖無為無愛,  無諸煩惱染,
 以解脫得稱,  名念僧無礙。
 已舍一切受,  無陰界入行,
 解脫諸動念,  名究竟念舍。
 不依無漏戒,  不行身口意,
 不生過三有,  名念無漏戒。
 如天淨無垢,  兜率灌頂天,
 憶念自業報,  當作天中天。
 持世尊正法,  舍離諸煩惱,
 解脫法非法,  是持世尊法。
 如佛得道相,  受持法亦然,
 善思惟真際,  無法可攝持。
 如我性淨故,  諸法性亦淨,
 知眾生如相,  而教化眾生。
 不見眾生增,  亦復不見減,
 說斷顛倒想,  教化無量眾。
 說諸陰界入,  不異於佛界,
 知如虛空性,  則入於佛界。
 言語諸文字,  猶如呼聲響,
 知非內非外,  即得陀羅尼。
 受持讀誦利,  進求說諸法,
 無我無法想,  安住陀羅尼。
 持諸佛所說,  善說悅眾心,
 不失諸禪定,  是陀羅尼力。
 不持不誦文,  不積集諸法,
 常說法無礙,  如龍降大雨。
 無住無障礙,  說無量契經,
 不生眾生想,  慧者得是辯。
 以佛力說法,  莊嚴自威儀,
 悅眾隨所樂,  是辯佛所許。
 知法實性者,  知與虛空等,
 無我人壽命,  如是持佛法。
 眾生同涅槃,  究竟不生滅,
 得是不動忍,  是為不放逸。
 見諸陰如幻,  諸界如法性,
 六入如空聚,  得離於陰魔。
 知使如浮雲,  究竟無和合,
 於法無妄想,  則離煩惱魔。
 知眾生不生,  無生則無死,
 諸法無去來,  如是過死魔。
 無愛無動者,  行道無道想,
 無我人行悲,  則能降眾魔。
 知智識平等,  不住為無為,
 知眾心如幻,  心健無能壞。
 此彼無障礙,  成就勝法船,
 渡眾無眾想,  是謂大船師。
 知空無有我,  淨生死渴愛,
 將導渡眾生,  是謂大導師。
 善知進退相,  隨法而依止,
 方便示涅槃,  佛說善導師。
 知心心相續,  二心不共俱,
 是名知心性,  佛讚能護眾。
 知諸法性淨,  如空水中月,
 知者離煩惱,  是謂淨眾生。
 知一餘亦然,  入諸法如夢,
 虛空不可取,  得道無染污。」

說此分別諸法門時,七十二那由他眾生髮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三萬二千菩薩得無生法忍。

時大寶莊嚴堂,六種震動大光普照。諸天於虛空中作百千種伎樂,雨種種天華,說如是言:「此諸眾生為如來印所印,已入如來法中,聞此法門心得信解,受持通利,能為他說,如法修行。」白佛言:「世尊!我等一切向此佛土,深心供養恭敬禮拜,以如來、應供、正遍知出世故,聞說此方便法門,及見此土菩薩。」

爾時,虛空藏菩薩聞佛解說已,心淨歡喜,心淨歡喜已,以無價寶網供養於佛。寶網中放大光明,照十方諸佛國土。供養已,白佛言:「世尊!未曾有也。如來無礙智如是甚深難解,如來、應供、正遍知如所聞法門,佛以無礙智如實解說,一切大眾皆得歡喜。」

大方等大集經卷第十五

 

上篇:大方等大集經

下篇:大哀經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經咒語文章列表
大藏經·大集部目錄

大智度論

大智度論卷第一 大智度論卷第二 大智度論卷第三 大智...

【註音版】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

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

瑜伽菩薩戒本

《瑜伽菩薩戒本》 彌勒菩薩說 唐三藏法師玄奘奉詔譯...

禪秘要法經

禪秘要法經卷上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王舍城迦蘭陀竹園...

虛空藏菩薩神咒經

佛說虛空藏菩薩神咒經 如是我聞: 一時佛在佉羅帝耶山...

大方等大集經

大方等大集經卷第一 北涼天竺三藏曇無讖於姑臧譯 瓔珞...

寶星陀羅尼經

寶星經序 唐釋法琳撰 《寶星經》梵本三千餘偈。如來初...

僧伽吒經

僧伽吒經卷第一 如是我聞:一時婆伽婆,在王舍城靈鷲...

【註音版】佛說老母女六英經

佛說老母女六英經...

佛說如來不思議秘密大乘經

佛說如來不思議秘密大乘經卷第一 西天譯經三藏朝散大...

佛說大迦葉本經

佛說大迦葉本經 西晉三藏竺法護譯 聞如是: 一時,佛...

【註音版】受八戒法

受八戒法...

佛說五無反覆經

佛說五無反覆經 宋居士沮渠京聲譯 聞如是: 一時,佛...

佛說胞胎經

佛說胞胎經 西晉月氏國三藏竺法護奉 制譯 聞如是:...

法集要頌經

法集要頌經卷第一 有為品第一 尊者法救集 西天中印度...

佛說老母女六英經

佛說老母女六英經 宋天竺三藏求那跋陀羅譯 佛為世尊,...

【註音版】十善業道經

十善業道經...

【佛教詞典】一心敬禮

乃敬禮三寶,專注不二之謂。在各種懺法前,常有「一心...

【佛教詞典】巴里島

(Bali Island)又稱婆利、婆裡。位於爪哇島東方,隔巴...

歷險思佛悲願深

前些日子遇了一小難,爬山登陡峭石級的時候滾落了下來...

聖嚴法師《凡所有相,皆是虛妄》

一、心中無事,不受干擾 默,是不要將一切現象,當成...

深心誓出愛慾海,念佛頓斷生死流

人身難得而易失,三途時長而苦重。 深心誓出愛慾海,念...

明末高僧蓮池大師

諸位有緣,大家吉祥。今天呢想給大家說說眾所周知的蓮...

中國三大處世奇書最精華30句

《菜根譚》《圍爐夜話》《小窗幽記》,併稱為修身養性...

看清內心的種種煩惱

人有種種煩惱,煩就是煩悶、煩擾;惱是惱亂、熱惱。煩...

從僧衣看佛教三千威儀

前往寺院參加法會時,你看到的法師身著祖衣,威儀具足...

精神生活的富足來自獨處

假如我們生活在無明中,假如我們沉迷於過去或未來,假...

小沙彌與老和尚

老和尚帶著小沙彌出門行腳,無論行走在廣闊無邊的叢林...

大悲咒的世間和出世間功德

大悲咒的出世間功德 一、 能往生十方諸佛國 引三條理證...

印光大師心要開示四則

修行應具堅定心 修行之人,須具決烈之心。任彼誚謗,...

淨土教起之十因

別則專就此經,復有十義:一、大悲憫念末法,為作津梁...

【視頻】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廣大圓滿無礙大悲心陀羅尼經(聆志居士)

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廣大圓滿無礙大悲心陀羅尼經(聆志居士)

【視頻】《增壹阿含經》聆志居士念誦

《增壹阿含經》聆志居士念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