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淨界法師:唯識三十頌直解

淨界法師  2021/11/21  大字體  護眼色

(第七講)

請大家打開補充講表第十五面,就是這個附表第七。

本論的修學宗旨主要有兩個:第一個就是甚深見,第二個是廣大行,也就是說從大乘佛法的角度來說,我們修學佛法第一個你要成就的功德,就是要成就一種對生命的正見。基本上我們每一個人修學佛法的目的,都是希望能夠離苦得樂。我們希望我們今生的生命,乃至於來世的生命,能夠離開痛苦而得到安樂。因此我們在修行之前——我們必須要先能夠正確的觀照痛苦是什麼因緣生起的?安樂又是什麼因緣生起的?有這樣的正確觀照,我們才能夠正確的去消滅痛苦的因緣,而增加安樂的因緣。所以我們剛開始修學佛法,應該要:

培養內心的觀照力,正確的觀照生命的真實相。

生命的真實相在本論當中,天親菩薩他講到生命的真相,本論是說——生命是一個無止境的水流,從過去流到了現在,也從現在流向未來,這個水流是相續而變化,變化而相續的,天親菩薩是用水流來比喻我們無量的生命。那麼這個水流當然有兩個相貌會出現,第一個水流會出現一個安樂的果報;第二個水流會出現痛苦的果報。水流有兩個方向,一個趨向於安樂,第二個趨向於痛苦。

這個水流會趨向安樂跟痛苦是由誰來決定的呢?這個不是上帝的主宰,也不是自然出現的,是有三種的因緣來主導的我們生命的水流。在本論當中說,我們的生命到底是趨向於痛苦,或者趨向於安樂,有三種功能來決定:

一、異熟。二、思量。三、了境。

就是這三大的功能。我們現在講到是第八識——異熟識,異熟它是如何來影響到我們的生命。現在講到是第八識——異熟的功能。異熟功能我們上一堂課講到了恆轉如瀑流,當然我們今天研究第八識,諸位我們…唯識學是一個很廣大的名相,但是你要把那些重要的觀念記下來。這個第八識的一個特殊的功能,簡單的講就是一個藏,它有含藏的功能。那麼它在因地的時候,含藏我們無始劫的業力,在果相上來說,它能夠把業力變現成一期的果報,由於第八識的存在,才能夠使令整個因果的相續。所以簡單的說第八識的特殊功能就是一個藏,就這個字。那麼這個藏,當然裡面很多話要說了,我們看蕅益大師對第八識含藏的功能是怎麼個說法?我們看這一段,那麼這一段總共有三小科,先看第一科的總標:

祇是現前一剎那法:望前——即名為果;望後——即名為因。

這說明,我們經常說是因緣果報,那麼這因緣果報是怎麼安立的?什麼叫因緣果報呢?簡單的說,生命的本質就是一念的心識。剎那生剎那滅,剎那滅以後又剎那生的一個心識。當然這個心識它就像一個水流,從過去流到現在、從現在流向未來,由這個心識變現果報——或者變現安樂的果報、或者變現痛苦的果報。

這個心識我們現在隨便找一個點,我們以現在來說,以現前的這個點,望前——對望過去,我們是在受用一個果報,就是說你現在的生命有一個色身,有一個內心,你的色身可能是莊嚴或者是丑陋,你的內心有很多的思想感受,這是怎麼來的呢?對望過去來說是由過去的業力所招感的。所以我們現在的心識對望過去是一個果報,我們在繼承過去的業力。反之:望後即名為因,我們以現在的點來對望未來的生命,以這個果報體又去造了一個業力,這個業力對望未來的時候,它又是一個因地,它有招感性。

比如說生命的水流,如果你前面把它弄髒了,你潑下很多的垃圾、污泥,流到現在,你看到的水就很髒,所以現在的水流看過去,是個果相,因為你前面把水弄髒了,但是沒關係,你現在開始把它淨化,用戒定慧把它淨化。那麼這個水流流到未來的時候,來生就是乾淨的。所以水流對望過去,它是承受果報,我們沒有辦法改變。

佛法認為面對果報只有一個方法——逆來順受,但是要注意我們的因地!

因為你現在面對你的生命,又會去創造一個業力,那麼這個業力對未來來說,它又有一個招感性。因果就是這樣安立的,簡單的講因果就是一念的心識,由對望過去和對望未來而安立的一個因果的相貌。這段等於是一個總說,一個簡要的說明。第二段把因果的安立的相貌講得更清楚了:

約現在果,談過去因:則塵點劫前,猶若今日。乃於現識,變似過去因相,而非實緣過去事也。以過去已滅,無可緣故。

說是為什麼我們這一念心涵蓋過去,也涵蓋了未來。我們從現在來看過去好了,過去已經消失了,但是蕅益大師說塵點劫前所發生的事情,其實都是現在。這句話我解釋一下,我們過去做了很多的事情,做了很多的善業,我們曾經佈施也曾經去持戒,但是我們過去可也造了很多的罪業,殺盜淫妄的罪業。不管善業、罪業,當然諸行無常,造作以後都消失了,消失了以後它到哪裡去了呢?它被我們內心深處的阿賴耶識——第八識(藏)保存下來,所以所謂的過去其實就活在現在的一念心識當中。

就是有些人為什麼可以看到過去呢?其實過去已經消失了,你的現前一念心識或者在禪定當中,或者在專注當中會變現出過去的影像。有禪定的人他跟你接觸,他跟你的心接觸的時候,他就看到你過去是怎麼回事了。那麼如果過去的影像沒有保存下來,那他怎麼知道你過去發生過什麼事?可見我們過去造了很多事情雖然都過去了,但是會留下一些痕跡。唯識學上說一種功能——種子,所以他從你內心當中的功能判定你過去做過什麼事。

天台智者大師他剛開始出家的時候,他去參學慧思禪師,就在大蘇山的慧思禪師,當然慧思禪師是不可思議的修行者,他是有禪定有神通的。他跟智者大師一接觸,他說:我們兩個過去都是在靈山會上聽法華經的,佛陀講法華經的時候我們倆都在座,那麼現在宿緣所追,現在又見面了,所以慧思禪師說你跟法華經有緣,就教他修法華三昧,有禮拜,觀想等等,智者大師修了三七日,二十一天,在二十一天的一個禪定修止觀的時候,就成就了法華三昧的前方便——所謂的旋陀羅尼。當然這個旋陀羅尼就會啟發禪定,他自己看到他當初在聽法華經的時候,說是釋迦摩尼佛靈山會上儼然未散,他自己就看到過去,他在聽聞法華經的整個狀況,他看到旁邊是誰,釋迦牟尼穿什麼衣服等等。

就是說如果智者大師在佛堂打坐的時候,我們在旁邊看,智者大師在佛堂打坐,我們看到的是現在的智者大師,但是智者大師他本身受用的是過去的一個事情,他很清楚的看到佛陀為他說什麼事情,看到旁邊很多的阿羅漢在座。我們就說了,過去已經消失了。他為什麼能夠真實的去見聞覺知過去的六塵呢?就看這一段:乃於現識,變似過去因相。他過去的影像功能保存在心中,在禪定的加持之下,把過去的影像現出來,不是說我們回歸到過去,因為過去不可能回歸的,是從內心的功能,你自己內心的功能變現出過去的影像。所以過去是這樣安立的,所謂的過去是活在我們的心中。好,再看未來:

約現在因,記未來果。則無量劫後,猶若指掌。乃於現識,變似未來果相,而非實緣未來事也。以未來未生,無可緣故。

說是我們一念心具足過去、現在、未來,那麼未來還沒有出現,為什麼說無量劫後的事情都能夠瞭如指掌?為什麼有禪定的人,有神通的人,他能夠看到未來的事情?其實他就是從內心的影像看到的。你看像虛雲老和尚,他有一次在禪堂打坐的時候,入了禪定、入了三昧,在三昧當中他很清楚的看到日本廣島跟長崎被美國空軍的飛機丟了兩顆原子彈,在虛雲老和尚的傳記上,老和尚親自描述說那個原子彈丟下去的相貌就像一個大的香菇一樣,煙火燒的非常熾盛。 那個時候虛雲老和尚他說,他在禪定的時候看到這種原子彈爆炸的相貌,他的兩個眼睛差一點瞎掉。

就是說,未來的事情沒有發生的,他怎麼能夠看到呢?

當然是善知識莫向外求了,不是向外面看到,日本人業力已經成熟了,他要承受果報的業力成熟,成熟以後,虛雲老和尚就在他的阿賴耶識當中看到這個消息,佛陀要授記也是這樣,佛陀不為不定聚的眾生授記,佛陀要為你授記,你一定是正定聚,你的生命決定了他會授記,你以後成佛的時候是什麼名號?你的國土是長得怎麼樣?是七寶地還是黃金為地?你的眾生是什麼相貌?你說你現在是初地菩薩,你怎麼知道你以後成佛的因緣呢?那一定是有一個徵兆。其實我們是對生命的相貌太粗糙,生命要出現事情都有徵兆,比如說古人說:月暈而風,礎潤而雨。你看到今天晚上的月亮有暈,你就知道明天要起鳳了。你看到木頭的柱子有這個濕潤,明天要下大雨,所以你看螞蟻老鼠它就會提前去逃避,未來的事情也沒有離開我們一念的心識。所以總結:

故曰:「十世古今,始終不離當念。」

所以不管是過去、現在、未來,其實都沒有離開我們一念心識,其實簡單的說,所謂的生命有過去的生命、有現在的生命、有未來的生命,其實所有的生命都在你一念心識當中。我們看第三段:

又宗鏡云:「過去未來無體,剎那熏習,唯屬現在。現在正起妄念之時,妄念違真,名為初識,非是過去有識創起,名為初識也。」

所以所謂的心識,這個地方很重要,其實過去跟未來都是沒有自體的,剎那熏習,唯屬現在。這個地方很重要,你能夠正確觀察生命——沒有所謂的過去,也沒有所謂的未來,所謂的生命就是現在、現在、現在!

就是說我們每一個心識,比如說你現在的心識,你拜了一部八十八佛,這個心識變化,這個心識善業的功能增長,但是它也是現在,就是說每一個心識都是現在、現在、現在,它突然間消失了,突然間出現。剎那生、剎那滅,剎那生、剎那滅,但是每一個心識都是現在。

這句話懂嗎?

每一個心識都是現在現在,就是一個心識,所以所謂的過去跟未來那是一個假名安立的,所以從這個地方我們可以得到一個結論,就是如何來觀察生命的時空相貌呢?

故知:

橫該一切處、豎通無量時,

皆是即今現在一心,更無別法!

從空間上說,遍該十法界一切處,從時間上說是豎通無量時,其實無量的生命的時空都能夠從一念心識發明出來。所以說你要改造生命就要了解生命的真相,是不是?說我要懺悔業障,這個業障是發生在過去,這個業障是我好幾年前造作的,或者前生造作的,那麼這個是前生的業,我怎麼今生能夠懺悔?你要對治一個業,這個業要現前,佛法說要現前,那麼業沒有現前,我要懺悔過去的業,過去的業覓之了不可得的,如何去懺悔呢?其實不對,過去的業是存在我們的心中。

過去大概是在1971年左右,在台中有一個女居士,這個女居士其實是有福報的,過去有善業的福報,福德資糧很夠的一個女居士,那麼當然有福報人就希望長壽,來受用她的福報。但是世間上的事情很難什麼都如意的。她在中年的時候得到癌症,得了癌症她找過所有的中西醫,這個病都治不好。後來有高人指點說你這個病要治好,要找一個有禪定有神通的人,才有辦法把你的病治好,醫藥沒辦法,這個是業力的關係。後來經過人家的介紹,她就跑到喜馬拉雅山去,找到一個在山洞修行的一個很有禪定、有神通的修行者來為她治病。

當然有禪定的人,他不要去檢查,什麼健康檢查都不需要,他讓你坐他的前面,他一入定就知道說,他說:「你這個病我可以幫你治好,但是我幫你把癌症治好以後,你會馬上健康,你來生還要得一次癌症,看你要不要。」所以這個修行人還是很誠實的,結果女居士就放棄,就回來。這意思就是說他怎麼知道癌症可以治好?就是說有禪定的人,他能夠把你進度表把它延後,就是他用禪定把你的罪業推到後面去,那麼是讓你這個過去,人總是有些善業有些罪業,他把你過去的罪業這個時程表稍微調整一下,把它推到後面去,把你過去的善業先調出來。

這意思就是說禪定或者神通不是消除罪障的因地。如果說神通禪定能夠消除罪障,這件事情就很容易了,佛菩薩有無量的三昧,就把我每一個人業障都消除了。罪從心起將心懺,心若滅時罪亦亡——就是說你的業障是活在你的心中,消除業障有消除業障的因緣,就是懺悔,你能夠對過去的業障生起厭離的心、訶責的心,對善法生起好樂的心,下定決心永不再造作——斷相續心。那麼你這種慚愧心生起的時候,它就在對治你的業障。

所以我們有一個觀念,諸法的因緣生,因緣所生法不是佛陀…這個遊戲規則不是佛陀發明的,就是說你佈施你就得到富貴,你持戒就得到莊嚴。你做這件事情到三惡道去,這個是佛陀發現的。生命它遵循一定的規則,你什麼樣的因緣到三惡道,什麼因緣到極樂世界?佛陀在智慧當中發現,他把這個規則告訴我們,我們如何來趨吉避凶,照這個規則去做。但這個規則是誰發明的呢?誰定下來的呢?沒有人定下來,但是大方向的規則,就是你任何的操作都是:

在心地上下功夫。

所有的法門都是假借這些法門來改造自己的心念,沒有一個法門是例外的。透過佈施來培養你無貪的心識,那麼無貪的心識成就以後,你就出現富貴,是這樣子的。就是假借外境來修我們的心。所以說生命的改造,你一定是心念要有所改變。

蕅益大師在《靈峰宗論》上說,你怎麼知道你修行有進步:

世情談一分,佛法自有一分得力;

娑婆活計輕一分,生西方便有一分穩當。

說你這個出家也有一段時間了,每天持戒、拜佛、參加早晚課,就怎麼知道你生命是不是有所改變呢?就是說你這念心,你當然在僧團,偶爾有時候你到這個世間上的塵勞去,你看到世間的財、色、名、食、睡的境界,哎喲,你發現你的心態跟過去的心態不同,那個愛著心淡泊了,甚至有一點厭惡的心情,你的生命改變了!你生命的水流,算命先生沒辦法把你…你這個命算不準,心若滅時罪亦亡。你的心念已經真實的透過你的戒定慧改造了,如果你的心念跟過去完全沒有改變,那你的生命沒有改變,你只是積集一點善業,如此而已。

就是你出家,持戒,佛陀告訴我這件事不能做,我就不做,但是你的心念沒有改變,那個叫做積集善業,但是跟修行就沒有關係的,這個不叫修行這個叫積集善業。世間人偶爾也積集善業。所以這個地方說橫該一切處、豎通無量時,皆是即今現在一心,更無別法!當然這個地方就是說出我們修行的一個消息,你用功的一個地方。

好,我們再看下一段, 第十六面,這一段當然蕅益大師主要是說明恆轉如瀑流。前面一段是扣著這個恆,恆常相續的恆,因果的相續,那麼這個地方偏重在轉字,轉變的意思。

問曰:《般若》云:「諸法如幻如化,乃至涅槃亦如幻如化,得不墮邪見?」

蕅益大師在《成唯識論》觀心法要,在解釋這一段的時候,他自己做一個問答說:根據《般若經》上說,三界的生死是如幻如化的,清淨的涅槃也是如幻如化的,他本性都是空的,那麼這樣子是不是墮入到偏空了呢?生死是空,涅槃也是空,這樣子修行幹什麼呢?看蕅益大師怎麼回答:

答曰:「毫釐有差,天地懸隔。般若深明一切法空,皆無自性。由無性故,得成緣起,於緣起中,智斷證修染淨因果,纖毫不漤;雖復不漤,一一無性,故非實我實法也!」

當然佛法的道理有兩個重點:一個是因果的觀念,由過去因招感現在的果;由現在的果又創造一個業力,又招感未來的果。一個是有相的觀察,一個是空性的觀察。說空性這個地方你要注意不能有差錯。《般若經》講空,什麼叫空呢?簡單的說一切法無自性,就是自性空,佛法的空是約著自性空而安立的。這個自性空的觀念,我們解釋一下,你要了解自性空,先了解什麼叫做有自性?你知道什麼叫有自性,就知道什麼叫無自性。

比如說你現在的生命是一個人,有人的色身,人的思想。這個五蘊的法,我們先假設說你這個人的色受想行識這個果報體,是有自性的,有自性的意思就是說他有獨立自主的體性,他不必假借因緣就能夠出現,這叫做有自性。那麼他剛開始出現的時候是不假借因緣的,換句話說因緣不管怎麼變化,他永遠是這樣子。就是說你外表的色身,你內心的感受,內心的思想這個受想行識,不管你造善業也好,你造罪業也好,都不能改變,為什麼?因為他有自性,獨立自主的體性。

但事實上不然,我們積集善業的人,外表的色身就會變得比較莊嚴。不要說來生的果報,就講花報就好,你今生就會比較莊嚴,你內心的感受也會比較輕鬆,你也容易生起快樂。所以一個持戒清淨的人,他喝一杯開水都很快樂,一個破戒的眾生他的心很粗重,他總是覺得悶悶不樂,這個都是一種花報。所以我們從現實生活我們可以感覺的到,我們不管造善造惡都會影響到我們的五蘊身心。

所以五蘊身心不能說他有自性,他是假借因緣生,因緣生就是自性空,就這個意思。

比如說你身上有一千塊,這一千塊不是你自己的,某甲借你三百塊,某乙借你三百塊,某丙借你四百塊,三個人借給你的,剛開始簽訂契約一個月就要還,那麼你現在口袋有一千塊,但這一千塊是沒有自性的,因為是別人借給你,假借別人借給你的因緣才存在,暫時存在。等到有一天別人問你要回來的時候,一千塊就沒有了。所以你一千塊是沒有自性的。我們現在的果報體,外表的色身,內在的思想是假借過去的業力所變現,所以你業力變化的時候,你的五蘊也會變化,所以你來生不一定是人,就算你來生是人,你的外表會跟今生完全不一樣,思想也會有變化,因為你前生造的業跟你今生造的業不同,所以:

佛法的空——是自性空,因緣有!

因為自性空,所以生命變成有無量的可能性!

因為空才能夠建立因果,如果說這個生命不是自性空,你今生造善造惡都是人,因果就沒辦法建立。因為自性空,所以才有所謂的智斷證修,種種染淨因果,絲毫不會混漤。雖然不混漤,但一一都是自性空,是這樣子安立的。

前面是依止一念的心識,安立的因果的法則,過去、現在、未來因果絲毫不爽,這個地方約一念心識,安立法性本來空寂,當然中觀的學派是講自性空,自性空我們一般都很生疏,什麼叫自性空?好像不是很明白。天台智者大師在講《摩訶止觀》的時候,他解釋空,比較容易理解,他說什麼叫空?

一言以蔽之,所謂的空:

就是一切法沒有決定性,就是空!

說你現在福報很大,這個福報法是沒有決定性——你要是放逸,福報就消失掉了;說我現在很苦惱,業障很重,這個業障也沒有決定性——你要肯懺悔,業障就會消失。就是說只要你想到一個法,這個法都是沒有決定性,你想不出有一個法是有決定性的,你想不出來。不管是色身,不管是內心,色心二法都是沒有決定性的。比如說我現在皈依三寶,這件事情也沒有決定性,你來生可能會退轉。說我現在的慾望很重,我不敢修行的,我不敢出家,貪慾很重,貪慾也沒有決定性的——你要修不淨觀的話,這個貪慾就會有變化,就可以破壞。所以簡單的講什麼是空呢?智者大師說:一切法沒有決定性,這個就是空, 空是這樣子安立的。

這個地方等於是講到轉,前面是講到這個恆,恆常因果的相續,這個地方講因果本身雖然相續,但是它沒有決定性,它有變化性,所以修行才有意義。如果生命不能改造,那就沒辦法修行了。所以這個地方講到空就是自性空。

好,我們回到講義來。這個講義是在第九面,我們前面的兩段是解釋第十一科恆轉如瀑流,生命就像是一個無止境的水流,這個水流有恆字跟轉字:

恆——表示因果絲毫不爽;

轉——表示法性本來空寂。

空有無礙,空有的和合就構成了我們所謂的:自性空因緣有、因緣有自性空的一個生命的相貌。我們對生命可以從兩個角度去理解。

好,我們看第十二、雲「阿羅漢位舍」者。前面講的第八識都是講一個有漏位的心識,簡單的說就是一個藏,含藏無量無量的因,也攝受了無量無邊的果報,這叫藏。那麼這以下是講到聖人的第八識它是一個什麼樣的轉變?前面是凡夫的第八識。這個地方講無漏的第八識:

十二、雲「阿羅漢位舍」者。煩惱斷盡名阿羅漢。即聲聞乘之第四果;緣覺乘之辟支佛果,永斷俱生我執。大乘菩薩八地以上,永伏俱生我執,皆名為阿羅漢。爾時此第八識不復名阿賴耶,但名異熟及一切種。若至如來位中,並舍異熟識名,但名一切種識,亦名庵摩羅識,亦名大圓鏡智相應心品也。

這個地方說明第八識有三層的轉變,我們看補充講表可以更清楚一點,把蕅益大師的註解根據補充講表來說明,看補充講到第十七面:

附表八——三位功能

當然第八識主要是以功能安立它的差別,第八識在有漏位有三種功能:

第一個、我愛執藏現行位——阿賴耶識。

第二個、善惡業果位——異熟識。

第三個、相續執持位——一切種識。

所以我們前面說過,初阿賴耶識,異熟一切種,所以在有漏位有三種的心識,當然這三種心識代表三種功能。這三種功能的改變,我們先看第一個:

一、我愛執藏現行位——謂聖位菩薩七地以前、二乘有學及凡位一切異生,此位之第八識名「阿賴耶」。無始以來,為第七識愛執為「實我」、「實法」、「我執」永不斷故。

這個阿賴耶識它叫我愛執藏,阿賴耶識翻成中文叫藏,在藏當中有一個自我意識,就構成一個生命的相續。自我意識這個觀念我們到第七識再說。簡單的說,第八識深深的受第七意識思量能變的影響,阿賴耶識它的形成主要是我執引生的。

大家要注意阿賴耶識是我執引生的。所以八地菩薩、二乘的四果,他破壞了我執,他修我空觀把我執破壞了以後,他阿賴耶的功能就消失掉了,恆轉如瀑流,水流就停止下來,整個分段生死就結束了,這個水流就再也不流動了,就進入到一種不生不滅的涅槃境界去了。沒有過去,沒有現在,也沒有未來,那是一種寂靜安樂的狀態。這個水流走到這個地方停止了,阿賴耶識被破壞,因為我執被破壞,所以水流就流不下去了。所以說阿羅漢叫無生。我們未來還有很多的生死等著我們,說是生死大海,過去有無量的大海,未來也有無量的大海。但是阿羅漢他是走到大海的邊際,他沒有再生,不用再招感生死了。為什麼?他阿賴耶識被破壞了。

二、善惡業果位——謂從無始凡夫位乃至菩薩金剛無間道、二乘有餘依位,此位之第八識名「異熟識」,乃過去善惡業所感總報無記之「異熟果」故。

異熟識約法執安立的,所以你有法執在一天就有異熟識,那麼有漏的因果都是異熟識所攝受了。所以阿羅漢他雖然沒有三界的生死,但是他還有一些果報,他沒有入涅槃之前還有些果報,你看阿含經上說舍利佛,他是一個大阿羅漢,三明、六通、八解脫,他有一天生病了病得非常嚴重,佛陀講經的時候,兩個弟子用擔架把他抬到佛陀說法的那個地方,說阿羅漢話沒有阿賴耶識,沒有生死的。但是還有異熟識,他業力要成熟的,遇到因緣的時候,他還是會表現出來。我們以前,諸位有學過《八識規矩頌》:

不動地前才舍藏,金剛道後異熟空。

生死的結束是不動地,在八地了生死,但是八地菩薩你要是來到人間,你還要承受一些花報,還要一些果報,有人要誹謗你,那麼當然有些人會供養你,感激你,那麼什麼時候所有的因果結束呢——金剛道後異熟空。成佛以後,所有的有漏的因果全部消失了,佛陀沒有所謂的業力這件事情,不但沒有生死也沒有業力,所以異熟識的消失更困難,要到金剛的後心,金剛後心都等於成佛了。

三、相續執持位——謂從凡夫乃至佛果盡未來際利樂有情位,此位之第八識名「阿陀那」,即「執持識」,能執持一切萬有之種子及五根等不失故。

——糅合《成唯識論》——

一切種識它是屬於中性的,他通凡通聖,凡夫也有一切種識,那麼這個聖人也有一切種識,佛陀有一切種識,差別就是說沒有成佛之前,一切種識所攝受的是有漏的種子,成佛以後,佛陀的心攝受的,完全是戒定慧、解脫、解脫知見、五分法身的種子,差到這個地方——有漏無漏。

所以我們研究唯識學要知道——第八識的轉變,第八識有三種功能,初阿賴耶識異熟識一切種。阿賴耶識是一種生死,它是影響到我們的生死,來生的問題,你來生是去三界得果報,或者到涅槃,就是由我執引生——阿賴耶識決定的,那麼八地菩薩把我執破壞了以後,八地菩薩就沒有所謂的生死了,他要來人間是乘願而來,他可以決定來不來。第二個異熟識就是因果的道理。因果要金剛道後異熟空,要成佛以後,因果才完全消失掉。所以八地菩薩來到人間,他遇到冤家的時候,冤家也是會去傷害八地菩薩。當然八地菩薩他得大自在,他不會有痛苦的感受。一切種識通凡能聖,它有攝執種子、攝執果報的功能,那麼這個是通凡通聖。

到這個地方,好,我們回到講義,第八識就全部的跟大家研究過了。對第八識大家有沒有什麼問題?第八識當然在我們的生命水流當中,扮演的第一個功能就是藏,簡單的講就是一個藏字。第八識是不造業的,諸位要知道,第八識它不造善業也不造罪業,你去拜佛的時候第八識沒有意見,你去造罪業的時候,第八識也沒有意見,它就是把你的業力保存下來,等到有適當的因緣把它釋放出來,就是這樣子。我們複習一下,我們看這個講義第六面,看看天親菩薩怎麼形容。

初阿賴耶識,異熟一切種。

不可知執受,處了常與觸,

作意受想思,相應唯舍受。

是無覆無記,觸等亦如是,

恆轉如瀑流,阿羅漢位舍。

我們把這個偈頌簡單的複習消釋一下,說是什麼叫初能變呢?它有三種功能,第一個是阿賴耶,第二個是異熟,第三個是一切種。當然阿賴耶識是一個總相,那麼開展出來有它的因相跟果相。從因相來說一切種識,果相是異熟識,那麼這個阿賴耶識它不管是保存業力或者變現果報,它都是非常的低調,怎麼知道呢?它是不可知執受處了。它在攝受業力也好,變現果報也好,它的過程都是非常微細的,不像第六意識,第六意識起心動念你很清楚。

第八識個它的整個行動是非常低調的,你不要說凡夫,阿羅漢在禪定都不知道第八識的存在,它在活動的時候是跟五遍行心所一起活動,在變現果報的時候,它本身對果報的感受是舍受。不管變現人天的果報,變現三惡道的果報,它完全沒有感受——就是舍受。它在整個生命當中,完全不起善也不起惡。

簡單的說一言以蔽之,什麼叫第八識呢?就是恆轉如瀑流,它恆常的記錄我們的業力,一方面它也不斷的接受我們的熏習,所以它會不斷的改變。你昨天的阿賴耶識跟今天阿賴耶識不一樣,因為你又多熏習了一分的佛法,所以你今天的阿賴耶識善良的功能比昨天有更增長了。所以第八識——恆就是說繼承過去的業力,但是轉——它也不斷的在轉變,到這個地方都是凡夫的阿賴耶識。什麼時候改變呢?阿羅漢位舍,到阿羅漢的時候破壞阿賴耶識,到成佛的時候破壞異熟識,那麼一切種識轉成清淨無漏的種子。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淨界法師文章列表

阿賴耶識淺說

一、阿賴耶定義 梵語阿賴耶,華譯為藏,有能藏、所藏...

如是二識,更互為緣

如是二識,更互為緣。 更互為緣是什麼意思呢?簡單地說...

人生是果報跟造業交互的作用

唯識學解讀人生,把人生分成兩塊:一個是果報的受用,...

唯識的思想有三個重點

整個唯識的思想有三個重點: 第一個,如果你有志於臨終...

善用其心——可以扭轉人生

相隨心轉,這個很重要。當這個相出現的時候,我們又會...

什麼是領受等流果

等流果是個人所領受的。有兩種:第一種,領受等流;第...

如何做好臨命終時的準備

從唯識的角度來觀察人生,我們知道唯識的整個生命的因...

為什麼第八識不能造業

堅無記可熏,與能熏相應。 所熏非異此,是為熏習相。 ...

【大藏經】佛說療痔病咒

(可治癌症跟痔瘡、青春痘等等) 佛說療痔病咒: 怛(dan...

【大藏經】般舟三昧經

般舟三昧經卷上 問事品第一 聞如是:一時,佛在羅閱祇...

【大藏經】晚課(暮時課誦)

南無蓮池海會佛菩薩(三稱) 佛說阿彌陀經 姚秦龜茲三...

【大藏經】龍舒增廣淨土文

龍舒淨土文序 華嚴經云。信為道元功德母。長養一切諸...

對我們功德最破壞的兩件事

阿難!是修行人,若不斷淫及與殺生,出三界者,無有是...

極樂世界要修到什麼果位,才需要回到娑婆

問: 請師父慈悲開示回入娑婆度有情是什麼相狀?我們那...

往生咒的功德利益

「往生淨土神咒」大家都知道,他的名字是什麼呢?「拔...

莫以為做和尚容易,除非你不修行

他們看到和尚沒兒沒女,自由自在,以為當和尚好玩。其...

應具備何種參訪心態才能受用

問: 佛弟子應該具備何種參訪心態,才能真正受用? 慧...

只有精神財富才可以真正依賴

在此之前,我一直以為學佛或信仰佛教,就意味著要放下...

一命二運三風水,四修陰德五讀書

生活的環境 中國人說怎樣做事會順利,一命、二運、三風...

到業力現前時候,確實是大麻煩事

我有這個感覺,恐怕在座的你們也有這感覺,你自己如果...

不給自己煩惱,別人也不可能給你煩惱

清覺禪寺的心明禪師,悟性很高,感應靈敏,對禪對世間...

這句佛號就具足一切,不需要再加什麼東西

我們的主見來自什麼地方?來自淨土五經聖言量,來自中...

大安法師:【無我】能適應繁忙競爭的現代社會嗎

問: 無我是一種心態嗎?有時當什麼事都一起來的時候...

道人與正常人之間如何做個平衡

問: 道人感覺像是有一個出離的部分;我們還是要成為一...

把握生命的當下

有病就有苦,沒有病也有苦,整個人生被種種痛苦所煎熬...

千信則千生,萬信則萬生

不論是世間法還是出世間法,要想成就,都要從信字開始...

平衡膳食,辯證用膳

平衡膳食,辯證用膳是中國傳統營養學理論的精髓,在膳...

聖嚴法師《持誦觀音聖號的法門》

觀音菩薩的法門一共涵納七個法門,至深的是《楞嚴經》...

【佛教詞典】巡案

(雜語)禪林住持巡迴眾寮按察其行儀,謂之巡案。於僧...

【佛教詞典】離妄語者相

【離妄語者相】 p1427 瑜伽八卷十五頁云:可信者:謂可...

【視頻】大安法師《名號的功德》

大安法師《名號的功德》

【視頻】妙境法師《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妙境法師《星星之火可以燎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