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淨界法師:唯識三十頌直解

淨界法師  2021/11/21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第四講)

好,一問訊,請坐。請大家打開講義第6面。

我們今天講偈頌是講第八識,在講第八識之前,先把它的一個主要的功能說出來,所謂的[初阿賴耶識,異熟一切種]。身為第八識,它的一個總相就是一個阿賴耶,就是藏,這個心識在我們生命當中就像是一個倉庫的功能。當然倉庫它有兩個功能,第一個在因地上它是保存業力,第二在果地上它釋放果報,所謂的異熟跟一切種,這兩個名稱是這樣來的。

當然這樣子講,第八識主要是建立整個因果的相續。解釋我們無量劫來所做的業為什麼不會消失?為什麼會有一些果報的相續?是因為阿賴耶識的相續的存在,所以使令你整個生命的水流,它就永遠不能停止。阿賴耶識的觀念跟小乘的教法有所不同,小乘的教法它整個生命的緣起是業力,由業創造了雜染的果報,所以有苦集的流轉,由業造作清淨的戒定慧,所以有涅槃。但小乘的教法之所以不圓滿,就是它不建立阿賴耶識,不建立阿賴耶識就很難解釋為什麼你前生的業力會保存到今生,就是沒辦法解釋的,這是個問題了。

我們講一個小故事,當然小故事就會有大道理,從故事中去體會道理:

佛滅度以後將近一百多年,那個時候部派佛教有一個大德叫離業尊者,這個尊者當然是一個大羅漢,三明六通八解脫,他不但是阿羅漢、還善說妙法,所以他攝受很多的弟子來跟他修學佛法。離業尊者有一天在寮房打坐的時候,他突然間覺得他的袈裟太久沒有染,有點灰白。他憶念佛陀說袈裟要有點壞色才如法,所以就從禪定出來,到深山當中去收集很多的樹葉,要用水去煮,煮成這個汁染成壞色的衣,就把袈裟就丟到煮樹枝的湯裡面去,去染袈裟。

在染的過程當中,不遠處有一個農夫丟掉一頭牛,農夫的這個牛對他是很重要的,他整個生命的工作靠這個牛,就非常的緊張,就來到離業尊者在煮袈裟的地方。由於過去的業力的顯現,農夫就看到離業尊者不是在煮袈裟,在煮牛肉,有牛肉的香味,有牛肉的形狀,這個農夫就一口咬定了離業尊者把他的牛偷走了殺死。煮那個牛肉,就告到國王那個地方去了。國王就派軍隊把離業尊者抓過來,就問他說你是不是偷了他的牛把他的牛殺死?離業尊者完全默然不回答,國王說你不回答就是同意的,就把離業尊者關起來,判刑十二年。

這個時候當然離業尊者他不是一個人住茅蓬,是在一個很大的僧團,他還是僧團裡面的住持方丈,突然間消失了弟子們就說,師父今天怎麼沒有回來吃飯呢,沒有托缽。大弟子們當然有些是阿羅漢,有禪定的,他也不要去打聽了,然後入定去觀察就知道了。入定的時候,因為離業尊者出了事以後,他就入一種三昧,把自己的信息全部消失掉,沒有一個人能夠入定觀察他到那裡去了。所以他的弟子們不管入什麼三昧都看不到他師父到那裡去,這個時候突然間消失掉了。沒辦法了。

當然阿羅漢他是無生的,他的心跟境界接觸的時候,他有一種無生的力量,他不會產生任何雜染的因緣,都不再生起。所以他到監獄去就跟他去寮房用功完全一樣,他心跟境接觸,不取亦不捨,無喜亦無憂,無生!他不在動念頭了。

到十二年的最後一天,離業尊者在定中,就把他過去所設定的這些信息的消息再重新解開。這個時候他弟子們在禪定當中,很多弟子就看到我師父被關起來,關了十二年,而且是被冤枉的。就在離業尊者出獄的那一天,當然他的弟子有初果二果三果四果那些人,有智慧而不會起嗔心,聖人當然知道因緣。但是他弟子也有很多是凡夫,只有得到禪定的,但心還是有漏。這個時候那些有禪定的弟子們就很生氣,弟子把他接回來以後,這些有禪定的弟子就找國王報仇,說這個國王處事不明,沒有智慧,誤判我師父十二年,你要付出代價。

那這些有禪定的弟子們準備用神通變現石頭,要把王宮破壞掉,給國王這個懲罰,這個時候離業尊者就現身了。離業尊者就在弟子們要造罪業之前趕快阻止,現出廣大的身相,在王宮前面結跏趺坐放大光明,入獅子吼三昧,說:弟子們,且止!且止!不要做這件事情。就把他過去的因緣講出來。

他說我這件事情是有過去的因果,我過去生還是凡夫的時候,我也曾經做過一個農夫,那麼我做農夫的時候,那個時候也是丟掉一條牛,非常生氣緊張去找,結果我在找的時候看到有一個辟支佛在修行,我就遷怒這個辟支佛,我就說因為有你我的牛才丟掉了,就用種種的惡口來謾罵辟支佛。辟支佛內心是有無生的真理,他也就沒有所謂的動,但問題是農夫他面對是一個三寶的所緣境造罪業,所以他今天有這個果報,那麼等到他成就阿羅漢的時候,阿賴耶識的這個業力才釋放出來。

就是說今天離業尊者身為一個修行人,他今生完全沒有造罪業,他是一個大修行者,哎?這個大修行者為什麼還被冤枉呢?是不是這個修行人德行有虧呢?不是這樣講。你看這個人大修行者,他還是生病,生病的很嚴重,佛法講造善業成就安樂的果報,這個道理就不能成立了。修行者一生的修學到晚年的時候,病痛一大堆,逆境一大堆。

就是說:我們看生命要把過去生的因緣一起看,因為生命不是只有今生的,我們曾經有無量劫的生命,每一次的生命都釋放出很多的業力,而這些業力都被阿賴耶識全部保存起來。這就是為什麼身為一個阿羅漢,還有一些痛苦的果報,就是他前生有這個業力,這個業力已經過了,為什麼還會釋放出來呢?[初阿賴耶識,異熟一切種]。我們的內心深處有一個阿賴耶識,它會把你無量劫來所發生的任何事情,全部的保存下來,而且它還會在適當的因緣把業力釋放出去。這就是為什麼我們今生的因果會這麼的複雜,是這個意思。

好,那麼我們有這種觀念,來看蕅益大師的註解就容易了解:

一、名「阿賴耶識」者,此雲藏識。具有能藏、所藏、執藏義。即約當體自相言也。

阿賴耶識是對整個第八識的一個攏總的說明,是一個總說,簡單的說阿賴耶識在生命當中是扮演一個藏,攝持因地、攝持果報,藏開展出來有三義,第一個能藏所藏,這個是持種受熏。第二個我愛執藏,從果報來說他是我愛執藏,前面是一個總說,這以下別示,從果相來說:

二、名「異熟識」者,由過去善惡業習的成熟之力,所感無記果報的總主。以此異熟識體,望前善惡業習,業習是因,此識是果也。

這個是講到第八識的果相,第八識能夠把你的業力成熟。假設我們今天造的是善業,第八識就釋放出人天安樂的果報;假設是一個罪業釋放出來,那就是個刀山油鍋的果報,它會如實地釋放業力轉成果報。

這個地方在《成唯識論》有一段補充說明,我們也稍微提一提。第八識有三種功能,有阿賴耶識、異熟識跟一切種識,但前面的三能變相我們看,看前面的第三面,第三面講到彼依識所變,此能變唯三,謂異熟思量,及了別境識。在三相當中,天親菩薩以異熟識來代表第八識,只有異熟識,異熟識表示初能變。那麼我們回到講義,看到第六面,第八識有阿賴耶識跟異熟識跟一切種識,為什麼用異熟來代表呢?這個地方天親菩薩就回答了。

說:因為多異熟性故,多少的多,多異熟性故,也就是說阿賴耶識它的功能到八地的時候就被破壞了,它就不再釋放有漏的業力,「不動地前才捨藏,金剛道後異熟空。」諸位過去學《八識規矩頌》的時候有聽這個偈頌,就是說第八識的轉變,在八地不動地,八地的時候,修我空觀就把阿賴耶識功能破壞了。所以八地菩薩的業力,即使是有漏業力,它也不再招感三界的生死了,因為他阿賴耶的那個藏的功能已經被破壞,但是異熟還在,異熟要金剛道後異熟空,成佛以後,他整個異熟識的功能才全部消失掉。

所以異熟的功能在整個凡夫到成佛它的範圍最廣,它多異熟性故,因為阿賴耶識只到八地就沒有了,異熟識凡夫到成佛都有,所以它的功能性質比較廣泛的,所以異熟來代表是這個意思。

三、名「一切種」識者,此識一類無記,受前七識諸法的熏。持前七識諸法的種子,現前未來前七諸法一切現行,皆由此識所藏種子發起。諸法現行是果,此識是因也。

所以在因地它能夠含攝一切法的種子,是這樣子的。

我們到這個地方諸位有沒有問題?對第八識所扮演的功能,它的因相跟果相,好,沒有問題,我們看補充講表第四面:

淨界法師:唯識三十頌直解

前面是一個概念的說明,既然要了解因果的變現,阿賴耶識它如何來吸收業力,如何來釋放業力,這當中就有一個種子的觀念。因為第八識它不是吸收後就馬上轉變,它要經過一番的保存,乃至於種種的變化,它用種子的方式先把功能,先把你善惡業力保存下來,所以這個種子在第八識當中就扮演一個重要角色。

第八識用什麼方式保存?你這個業力是用什麼能量的方式保存,是用種子的方式保存,當然也是由種子的方式來釋放。這樣子講我們對種子的了解就非常重要,因為從因到果之間的變化是由種子來引導的,所以我們根據《成唯識論》把種子義,把它做一個扼要的說明。這當中分成三大科,先了解種子的體性:

(一)種子體性

說什麼是種子?種子是什麼?這當中有三段,先看第一段總說:

謂本識中,親生自果功能差別。

什麼叫種子?簡單的說就是在第八識當中有一種引生果報差別的功能,功能差別就是差別的功能,它有引生果報的功能,就好像說你今天你要得到蘋果,為什麼有蘋果?因為要有種子,所以這個種子引生蘋果的功能,是這個意思。

前面一段是總說,這一段別示,種子如何來引身果報呢?那麼在《成唯識論》當中有六種的義:第一個是剎那滅,二、果俱有,三、恆隨轉,四、性決定,五、待眾緣,六、引自果。我們通過六個角度的了解,就能夠大略的知道種子是如何的變現果報。

一、剎那滅,謂體才生,無間必滅,有勝功力,方成種子。

這個種子在變現果報的時候,種子本身是剎那剎那生滅的,也就是說在揀別外道的神我思想,外道認為生命的果報是由一個不生不滅的我所變現的,能變現的是神我,所變現的萬法是生滅,那麼這樣子是不合邏輯的。

《成唯識論》說,我們的果報體是剎那剎那生滅,不要說你昨天的你跟今天的你不一樣,我剛剛講的我現在的身心世界很快樂,你講這句話的時候,你是形容你上一個剎那的身心世界,果報體像水流不斷的流動,果報是生滅,能引生果報的因地也應該是生滅。所以我們造一個業以後,到你的第八識,這個業力種子它是不斷的生滅,剎那生剎那滅,它不是一個寂靜的,像涅槃不生不滅的狀態,它是一個有為諸法。

當然所謂的生滅,就是會變化,有時候變大有時候變小,有時候你起了善念起了慚愧心,這個功能就減低一點。你要起邪念說造這個事也沒有什麼關係了,也沒人看到,你無慚無愧,這個功能就增加。所以你造了業以後業不管是重業輕業,在你第八識的時候,它的功能強弱是不斷的變化,隨著你的心念不斷的變化,你要對治它就羸弱,你要放縱它就增強。所以第八識它在保存種子的時候,這種子本身是不斷變化的,這第一個。

二、果俱有,謂與所生現行果法,俱現和合,方成種子。

這個種子跟果報是相互的作用。也就是說果報是剎那剎那生滅,因地也是剎那剎那生滅,它們兩個步驟是同步的,同步的。果報是剎那剎那生滅,這句話怎麼說?怎麼去理解我們的果報是剎那生滅,說諸行無常,當然這個行指的是有為諸法了,有為諸法就是包括身心世界。

在《成唯識論》說,說我們的身心世界頓生頓滅,就是說我看到這個講堂是相續存在,其實錯了,這個講堂是怎麼樣?它突然間全部出現,突然間全部消失,突然間全部出現,突然間全部消失,頓生頓滅、頓生頓滅。那麼因為它的相續的力量太緊湊,所以我們感覺講堂沒有變化,那是我們眼睛的錯覺,也就是說身為種子是剎那剎那生滅,果報也剎那剎那生滅,所以這兩個在釋放能量的時候,它們兩個是同步的,果俱有。

三、恆隨轉,謂要長時一類相續,至究竟位,方成種子。

也就是說種子到第八識的時候,它是一類相續的,它不會失掉的。只要你造一個業,這個業到第八識,它用種子的方式把它保存下來,只要我們不懺悔,這個種子就永遠的永遠的存在,它不會自動的消失掉。電池你很久沒有用,電池電量會自動消失掉,電池會釋放能量,但是種子不是,種子它恆隨轉,它恆常隨第八識不斷的相續的運轉。

不要說凡夫,你看聖人都還有這些種子,你看難陀尊者,難陀尊者他前生是在欲界天,欲界天來的人貪慾特別重,因為他在享受果報享受慣了,他今生被佛陀度化,修我空觀把我愛執消滅成就聖道以後,他去托缽的時候看到女眾也是上下打量,那麼居士就譏謙說,你看這個比丘不持戒,看女眾一直看,佛陀說他是阿羅漢,就是說他前生的習氣還在,但是他已經沒有招感果報的功能,它是一種習氣。恆隨轉,我們過去生所成就的功能會一直存在的,只有到金剛道後異熟空,究竟的消滅是成佛才消滅。

四、性決定,謂隨因力,生善惡等功能決定,方成種子。

這個種子它的體性是決定的了,換句話說善業的種子決定招感安樂的果報,罪業的種子決定招感不安樂的果報,這件事情是不能改變的。也就是說有時候我們看到,比如說我們現在發心出家了,那麼我們就會克制自己的慾望,克己復禮,勉強自己去遵循佛陀的這些戒律,佛陀的這些教法,當然等於是積集善業了,但是我現在積集善業積集幾十年了,我還是很痛苦的,果報還是苦惱的果報。這怎麼回事?說是善業招感安樂的果報。那麼我做了這麼多善業都沒有招感安樂的果報?那是說你今生所積集的善業還沒有釋放出來,還沒有釋放出來,我現在果報是怎麼回事,那是你過去曾經所造的罪業先釋放出來,力量還沒有結束。也就是說,簡單的講:

善業的種子一定會招感安樂的果報!罪業的種子一定會招感痛苦的果報!

這個是宇宙間的真理,是不可能有錯謬的。你現在到佛堂去拜佛,你相信這一拜佛對你的生命——未來一定會成就安樂的果報,但是什麼時候出來就不知道,種子的體性不可能有任何因素讓它改變。除了懺悔以外,當然懺悔也是把罪業的種子功能消滅掉,你不可能說我懺悔把罪業的種子轉成安樂的果報,不可能。你懺悔是把罪業的功能消滅掉,把它消滅,但是罪業不可能轉成安樂的,不可能。佛都沒辦法。

五、待眾緣,謂此要待自眾緣和合功能殊勝,方成種子。

也就是說為什麼今天業力還沒有顯現,因為業力要顯現,有很多因緣的具足,不是說你馬上造業馬上要受用的,不是。你要等待眾緣,才能夠釋放出來。

六、引自果,謂於別別色心等果,各各引生,方成種子。

引自果就是個別、個別果報,是由個別個別的因地所引生的,那麼這樣子就揀別外道的一因多果論,外道說我們的果報只有一個因素,大梵天,一個因創造的很多的果報。佛法是認為多因多果,說我今生很貧窮,但是很莊嚴,健康,有些人健康莊嚴。有些人他多病,但他很富貴,就是說你今生的果報很多的差別,為什麼呢?因為你在因地的時候就有很多的不同,因為你喜歡佈施,但是你嗔心很重,所以你得果報的時候佈施成就富貴,但是嗔心成就丑陋。所以我們今生的果報,各式各樣的果報,是由各式各樣的因地所成就的,今生的果報不是單一的因緣,是有很多的業,同時顯現,所以果報就錯綜複雜。

這意思就是說我們不能對人生要求太高了,人生不能追求圓滿,因為我們的因地不圓滿,我們喜歡這樣做,但是有時候就忽略那一點,你那樣做就有忽略這一點,所以你得果報就有缺陷。引自果,我們的眾多的身心果報是由過去是眾多的因地所引生的,每一個因地引生一個相應的果報,不是一因產生多果的。

好,那麼這樣子講,我們就知道種子它的一個轉變果報的情況,從剎那滅、果俱有、恆隨轉、性決定、待眾緣、引自果,最後做一個總結:

謂此種子與本識及所生果(法),非一非異,體用因果,理應爾故。

它們之間是一個非一非異的一個體用因果的關係,簡單的講就是這樣子。

因果關係在《成唯識論》講出一個譬如說:因果跟阿賴耶識什麼關係?《成唯識論》說,阿賴耶識像一個大海,那麼阿賴耶識當然還是很多因地種子,這個種子就是大海里面的水,水很多,有乾淨的水,有染污的水,那麼身為因地,當然因緣成熟了就變現果報。這個果報就是大海上面的波浪,那麼這整個都在阿賴耶識的範圍當中,大海是一個總相,它含攝海水,一方面顯現波浪,顯現波浪又含攝海水。我們從大海跟它的水跟波浪之間相互關係,我們就知道阿賴耶識跟種子跟果報的相互關係,這個就是講到種子跟第八識跟它的現行果法的一個體用因果關係,做一個總說, 那麼這段是講到種子的體性,第二段看種子的生因:

淨界法師:唯識三十頌直解

(二)種子生因

為什麼會有這個種子?這種子是什麼來的?是不是上帝送給我的呢?那麼在本論當中有兩個說法,一、本有。謂無始來,異熟識中,法爾而有生蘊處界,功能差別,名「本性住種」。

二、新熏。謂無始來,數數現行,熏習而有,名「習所成種」。

這個種子的生起有兩個因素,第一個,當你有生命的時候,你就有了,本性住種,你不必造作就有產生十法界的功能的種子,眾生本具的;第二個是後天的熏習,所謂的習所成種,後天的努力,把它這個功能加強。那麼這樣子本有和新熏,所謂本性住種跟習所成種在《成唯識論》的十大論師當中有三種的看法:

第一、淨月論師等——唯立本有

說這個種子只有本有,當然這樣說法是很勉強了,因為這樣子忽略了眾生後天的努力了,說你這個人是一個二乘的種性,你永遠是二乘,不管你怎麼修行,因為種子只有本有,這個本有的種子來決定你的生命,那麼淨月論師這個說法就不被接受了。

第二、難陀論師等——唯立新熏

所有的種子都是後天熏習的,那麼這樣子有一個問題,護法論師提出這個問題說,假設沒有本性住種,我們不能解釋一個人為什麼會成就聖道,沒辦法解釋為什麼?

護法論師說:聖道的智慧是無漏的智慧。我們凡夫在資糧位,加行位的時候,是帶的有漏的心識來修空觀,就是你修空觀,但是你用有漏的心識修空觀,所謂帶相觀空。所以你因地的時候都是有漏,那麼你不能夠解釋,你成就聖道的第一道光明是怎麼出現,有漏的因地不能產生無漏的果報,不可能,那麼這樣子凡夫永遠不可能從有漏轉成無漏,因為我們因地的時候都是有漏,所以一定要有本性住種,我們本來就有成就聖道的可能性,假借這些隨順無漏的造作,把它啟發起來。所以唯立新熏也不完全對。

第三、護法正義——本新合論

所以我們在《成唯識論》當中引用護法論師的正義就是本新合論,本來也有本性住種,那麼又有今生的努力,所以才有所謂的功德的出現。

我們舉一個例子,比如說你受戒了,一個人有受戒跟沒有受戒的差別——唉,我不受戒,我也可以斷惡修善,一般人說我不一定要受戒,我積集善業就好了。不同!因為你受戒有戒體,就是一般人的心那,跟環境接觸的時候,它不能夠防非止惡。我們受過戒的人,心跟染污境界接觸的時候,你心中會講出一句話:不可以!這個是不對的!你這樣子的自我警覺的功能是怎麼來的?就是你受過戒!

為什麼我們受戒以後會產生防非止惡的功能?這有兩個因緣:第一個,你內心當中本來就有防非止惡的種子,就是本性住種。第二個,你在受戒的時候你緣境發心,你對三寶發願,有新熏跟本性住種這兩個合起來。所以這個地方就是說,我們今天的種子有本性住種跟習所成種的和合,有先天的本具的功能,跟今生的努力的加強才成就。

淨界法師:唯識三十頌直解

(三)種子類別

那麼前面是說明它生起的因緣,這是它的類別有漏種子跟無漏的種子。

一、有漏種子:

1.名言種子——等流果

2.業  種 子——異熟果

漏就是煩惱的意思,貪瞋癡的煩惱叫漏,就是由無明煩惱所推動的種子,不管你造善造惡,只要有自我意識的推動,都叫做有漏種子。那麼有漏種子有兩種:

一個是名言種子,這個名言就是思想了,你的思想活動要假借名字言說,你心中要不講話,你的思想是不能動的,思想的種子。第二個是業種子,思想推動身口意的造作。那麼名言種子所引生的是等流果,你前生是什麼思想?你今生就會繼承你前生的思想。有些人喜歡佈施,他對持戒沒有興趣了;有些人他對佈施沒什麼興趣,他對持戒有興趣;有些人喜歡打坐,有些人喜歡聽經,各式各樣的功能,這都是屬於名言種子,就是每一個人思想不同,好樂不同,名言種子當然引生等流果了,異熟果就是快樂跟痛苦,跟善業惡業有關,但是思想這個地方有畫一條線,思想這個地方是扮演一個增上緣的角色,業種子是親因緣,所以名言種子也會影響到你的果報。

比如說你臨命終的時候,你不是造善業就成就安樂的果報,不是的。你善業要起現行,你臨命終要生起善念,你那個名言種子,臨終的時候要起善念,就是說你土地裡面很多的種子,種子不澆水,這個種子不能生起蘋果的,不可以的。當然這個種子一定可以生起蘋果,它不可能生起葡萄,但這個種子要起現行,還要靠這個思想的滋潤。

佛法當中有漏種子,重視名言種子——思想!

就是你要懺悔,其實我們不是懺悔業障,懺悔業障這是方便說,業障不可能懺悔乾淨,無量無邊的業你怎麼懺?懺悔的意思是改造你的心念,罪從心起將心懺,心若滅時罪亦亡,就是什麼叫懺悔?簡單的講就是斷相續心,斷你惡念的相續,靠著你的慚愧,訶責來斷你惡念的相續,你那個惡念沒有斷相續,你嘴巴懺悔是沒有用的,業都在的。你要轉變業力一定要斷相續!

就是說你懺悔以後,你這個心再跟染污的境界接觸,你真的不想做了,你想要做的意業沒有了,你的業改變了,你的生命改變了,我以前很想很想要做這件事情的,現在經過懺悔以後,我看到這件事不想做了,心若滅時罪亦亡,你生命的水流有變化,就是名言種子改變、思想改變。

所以業種子是受思想的引導,沒有思想的滋潤,業種子不能得果報。

在經典上說阿羅漢,七生成就阿羅漢,阿羅漢叫無生了。其實阿羅漢阿賴耶識裡面很多很多有漏的業種子、三惡道的種子都沒有得果報,不要說阿羅漢,初果聖人他的阿賴耶識當中還有很多三界的業力,但是初果聖人不到三惡道去了,他為什麼不到三惡道去?因為他那個滋潤去三惡道的思想沒有了,他染污的思想沒有了,這個道共戒。所以修行重點在改造思想!(因為業太多了,盡虛空不能容受了,《普賢行願品》說:業要有體性,盡虛空不能容受,我們在三界裡面不是一次,是無量劫的生死。你如果是改變業力,你七、八生能夠改變,不可能!)心若滅時罪亦亡,這個地方諸位要注意,改造的是思想的種子,思想的改變,這個業種子就會有所變化。

二、無漏種子

1.生空無漏種子——引生二乘道果

2.法空無漏種子——引生菩薩的果位

3.俱空無漏種子——引生菩薩及佛果

無漏種子有三種:一個生空無漏種子,這個生空就是我空。那麼它引生的是二乘的道果,你修我空觀,那麼阿賴耶識就會變現二乘的涅槃。第二個法空觀,那麼法空觀跟俱空,俱空等於是空空,連那個空也不可得,你一開始是用空來破我執法執,最後把那個能空掉的智慧的空也把消滅掉,恢復到一種平等心,平常心,這個引生菩薩跟佛果。

我空觀,大家容易了解,我把法空的意思簡單的說明一下。我們一般初學者聽到法空不知道什麼意思的,我剛出家也不知道什麼叫法空,我出家很久才知道什麼叫法空。我空就是說我的生命當中沒有一個主宰的我,這很容易了解,我不可得,生命是由業力主導的。那麼什麼叫法空呢?法就是規範,這個東西有它的規範,那麼這東西有它的規範,有它的章法,但是佛法是說:法是不決定的,法空就是不決定。

我舉兩個例子讓大家了解:比如說玻璃,玻璃是一個色法,玻璃是堅硬的,但是這個事情不決定,你看美國有些人吃玻璃,他吃玻璃還可以消化,更不可思議的是他太太,他先生是從小就吃玻璃的,所以玻璃對他來說就像面包一樣,這個法對他來說不是堅硬,但是他太太嫁給他以後,他太太本來不能吃玻璃,跟他在一起熏習久了,他太太也可以吃玻璃,所以這個玻璃的法不決定。

再舉一個例子,佛在世的時候有一個比丘,還是個大富長者,大富長者的福報很大,但是因為感情挫折就出家了,出家以後就跟大家一起修四念處——觀身不淨、觀受是苦、觀心無常、觀法無我,沒辦法成就,所以說很灰心,他覺得修行沒有什麼幫助,就想要還俗。這個時候佛陀就告訴阿難尊者說,這個比丘要還俗了,你趕快去幫助他,怎麼幫助?當然佛陀的智慧——大圓境智,知道眾生的根機不同,他說你去跟國王借皇宮給他住,這個比丘在逆境當中不能成就聖道,不可以。這個時候阿難尊者就跟國王借他的皇宮給比丘,這個比丘在皇宮當中住的很舒服,吃的也很好,三個月成就阿羅漢果。所以我們說有些人適合修苦行,有些人不適合修苦行,所以這個苦行也不決定。

所以法對每一個人是不決定的。大家知道法空的意思了,就是說這個法對你是增上,對他可能是一種負面的,這個法是假借眾生的心識安立的,不是說…如果說這個法是有自性,我們不要說法空,說法是有,小乘說是我空法有,這個法是有自性的,對每一個人應該產生相同的效果。說唉,修苦行是幫助於聖道,如果這句話成立的話,這個法是放諸四海皆准,每一個人都應該修苦行,其實不對。這個法是就某一個人、某些人安立的,某些人這個法是不能成立的,叫法空。一切法沒有決定性,因人而異。大家就知道法空的意思了,就是說你修空觀是對治煩惱的一個主要的因素了,這當中有漏跟無漏,當然關鍵點在對治無明,無明就是我執法執。

好,我們回到講義來。剛剛講到一切種識,種子的觀念,諸位有沒有問題,沒有問題?我再講一點種子的觀念給大家了解:種子有——有漏的種子跟無漏的種子,所以在我們阿賴耶識當中,我們曾經一時的糊塗造了殺盜淫妄的罪業,這個罪業被阿賴耶識保存下來——有漏的種子;我們也曾經在佛法當中很真誠的發願,修行,聽聞佛法,那麼在禪定當中念佛、修止觀——也熏習無漏的種子。這當中值得我們注意,就是說大家要知道:

無漏種子是真實的功德,是隨順於佛性的,有漏種子是虛妄的,真實能夠破除虛妄,這個是關鍵很重要。

就是說,雖然我們無量劫的熏習很多有漏的種子,但是它的體性是虛妄性的、是顛倒生的。那麼,我們熏習戒定慧的種子是無漏、是真實的功德,所以真實能夠破除虛妄,就好像光明能夠破除黑暗。你說這個房子有很多的黑暗,但這個房子三千年的房子,千年暗室一燈即明,你不必等到一千年,這個觀念很重要。

佛在世的時候有一個比丘叫做蓮花色比丘尼,諸位應該不陌生了,她是神通第一。第一個證得阿羅漢的比丘尼,神通第一的比丘尼,蓮花色比丘尼成就阿羅漢以後,她就到處攝受度化眾生,阿羅漢是無學,她也沒什麼功課好做了,到人間裡面建立念佛會,開講堂攝受眾生。蓮花色比丘尼她攝受眾生主要的對像,她特別喜歡攝受有錢的這些貴婦人,攝受她們歸依三寶、受持三皈五戒,甚至於要求這些貴婦人能夠出家修行。那麼那些有錢人就跟蓮花色比丘尼說,師父,我們修行不能出家,為什麼不能出家?我們這些人福報都很大,煩惱又重,出家會破戒。蓮花色比丘尼說破戒就破戒,師父啊,破戒要到三惡道去!

蓮花色比丘尼說,我講講我過去的因緣跟你了解了解,我過去生第一次跟三寶結緣,就是我做一個戲女,做一個演戲的女演員。那一次我演一個比丘尼,那個時候,當然演比丘尼,要去揣測比丘尼的心情,穿上袈裟,第一次跟三寶結緣——穿上袈裟。後來在流轉當中,就遇到三寶住世,就歡喜受三皈五戒。到迦葉佛的時候,我那個時候就正式出家,也作為一個比丘尼,那個時候破戒就到三惡道去了。但是我曾經修行過的善根、無漏的善根沒有消失掉,所以善根不會因為罪惡而消失,大家知道叫金剛種子,善根能夠破壞罪業,罪業不能破壞善根。不管你造多大的罪業,你曾經熏習的善根是不會被破壞,那麼到釋伽牟尼佛,我的善根成熟,太陽一出來,所以黑暗消失掉。所以佛法的觀念:

不管你過去起多大的煩惱,不管你過去造多大的罪業,都不是重點,重點你要成就善根——無漏種子。

我們再講一個小故事,大家體會一下,佛在世的時候有一個婆羅門外道,外道起邪見當然不相信三寶了,但是這個婆羅門剛好喝醉酒了,喝醉酒起顛倒,到精舍前面大喊大叫,我要出家,我要出家!佛陀趕快叫舍利弗,趕快把他抓進來剃度,剃度以後,婆羅門醒過來,我是婆羅門的,怎麼跑到佛教的僧團呢,就還俗回去。舍利弗就問佛陀說,他是一個外道,為什麼給他剃度,你明明知道他是邪見。佛陀說,我觀察他過去生當中從來沒有跟三寶結緣,現在好不容易喝醉酒了,突然想要出家——機不可失。

所以你看流轉三界中,阿賴耶識當中,你曾經跟三寶積集的善根,這就是非常值得珍惜。就是說這種無漏種子,只要一進去阿賴耶識它永遠不會失掉,它只會不斷累積到一定能量的時候釋放出來,邪不勝正,真實的功德能夠破壞你虛妄的東西。

所以佛法也不怕你遮障重,就怕你善根不夠。就是說我們不怕你有多黑暗,怕你沒有光明。

我們研究種子的時候了解,無漏種子是能夠破壞有漏漏種子,有漏種子不能破壞無漏種子,是這個意思。好,我們今天就講到這個地方了,有沒有問題?我們今天對阿賴耶識、第八識講了三個功能,大家可以回去複習一下,第一個阿賴耶識是一個總相,藏,從藏當中開展出它的因相——一切種識,跟它的果相的異熟識。因為有阿賴耶識的含藏種子釋放果報,所以才造成有情眾生的生命相續。但是阿賴耶識本身不造業的,先有這個觀念。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淨界法師文章列表

末那識的第六個特徵

末那識有六個特徵:第一,它總是追求愉悅;第二,它嘗...

法性本來空寂,是誰造業?誰來受果報呢

『由此故知,定無實我,但有諸識,無始時來,前滅後生...

唯識中「思量能變」的含義

第一能變叫異熟能變。好,再來,二變呢?二變,把筆拿...

在生命相續中,阿賴耶識是非常重要的

又將沒時,造善造惡,或下或上,所依漸冷。若不信有阿...

第八識轉變的兩個關鍵點

我們再看看無漏的情況。 不動地前才捨藏,金剛道後異熟...

輪迴的因素與轉變

所以這個地方從唯識學的角度,我們要掌握三個重點:第...

五位百法——心法的種類功能與意義

學習佛法的第一個困難,就是為不了解名相的含義所障礙...

你有自我概念後,就看不清人生真相了

你有自我概念以後,你再也看不清楚人生的真相了,因為...

【大藏經】悲華經

悲華經卷第一 轉法輪品第一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王舍城...

【大藏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

爾時,無盡意菩薩即從座起,偏袒(tǎn)右肩,合掌向佛...

【大藏經】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

大勢至法王子,與其同倫五十二菩薩,即從座起,頂禮佛...

【大藏經】楞嚴咒註音版

楞嚴咒註音版...

佛開示佈施應有的三因緣

佈施應有的三因緣(物淨、心淨、福田淨) 佈施,梵語音...

修行人要善用你的第六意識

【瞭然自知,獲本妙心,常住不滅。】 這個時候,徹底了...

佈施的重點在於改造思想

所有經典的學習,是改造思考模式。我們盡量養成佈施的...

股市誠可貴,生命價更高

這一段時間,不管是在微博還是微信,真可謂被這個股市...

臨終助念要避免「瞎張羅」

臨終助念是件好事,好事要好辦,要按印祖撰述的《臨終...

同以不思議持名之妙行

蕅益大師說,我們一個人在成佛之道,其實最難最難的地...

人體自身擁有的31味心藥

為了充分發揮心藥作用,31個心你必須知道,這就是開心、...

極樂世界無有眾苦但受諸樂之境界如何

原文: 既得往生,則蓮華化生,無有生苦。純童男相,壽...

三方面檢查自己是否有進步

我們經過理觀跟事修的修學,怎麼知道自己有進步呢?可...

讓愛生愛--婆媳關係

在一個村莊裡,一位年輕的村婦和她的婆婆關係非常不好...

地藏菩薩手裡的如意寶珠有什麼作用

【爾時。一切諸來大眾。咸見如是種種雲雨。亦聞如是諸...

情重是墮三惡道之因

佛在楞嚴經中指出六道輪迴中的眾生:純想即飛(生天)...

誦經三千部,曹溪一句亡

在《六祖壇經》說,有一個法達法師,他去參訪六祖大師...

計利當計天下利,求名應求萬世名

人生彷彿兩條船,一為名來,一為利往。然而,計利當計...

娑婆世界的快樂沒有安穩性

前面是破壞,空觀的智慧是把所有的妄想好的妄想、壞的...

八正道

「苦」是人生實相,離「苦」得「樂」,人之所欲。學佛...

【佛教詞典】嵩岳寺

位於河南登封縣北之嵩山南麓。又稱中嶽廟、崇嶽寺。建...

【佛教詞典】不承聽

【不承聽】 p0318 瑜伽八十四卷二十頁云:不承聽者:不...

【視頻】淨土法門的修持方法

淨土法門的修持方法

【視頻】淨土必修五部經典之《佛說觀無量壽經》

淨土必修五部經典之《佛說觀無量壽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