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宏海法師:佛說無量壽經

宏海法師  2018/10/07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第二十七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三稱)

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願解如來真實義。

好,請放掌,阿彌陀佛,各位,我們今天又是來學習《無量壽經》,今天大概是最後一講了。本來是用上一週就可以把這部經典圓滿,因為去到廣東那邊有一個佛學院,他們的最後一學期淨土的本科課程,所以耽擱了一個星期,這也是因緣吧,該今天了就是要今天了,該上個星期完就是要上個星期完。那麼確實在我們現在還沒有整個入到法性法界中的話,佛法的提倡是非常重要的。不要說我們在家的諸位居士了,你看我這次去了把《彌陀經》,說是講淨土的課程,但是我當時發心是這樣的,發心是跟法師們,都是年輕的法師,我也勸導他們說,法師要以弘法為主,修法是個人的事,一定要以弘法為主。當時就算作一個引誘一般的,我說我可以教你們怎麼講《彌陀經》,剛開始慢慢的這樣的一個從這個感覺上走進,最後講著講著圓滿了,哎,其實從本科的課程來講,我設這個《彌陀經》,依照我們現在通常的見解,就覺得有點太簡單了,這是一個通常的見解。

但是真正地說,我們現在覺得《無量壽經》和《觀無量壽經》至少在份量上,就是文的容量上要比《彌陀經》大,可是《彌陀經》是淨土法門的甚深法藏,其實就是濃縮的《無量壽經》。所以我講完了以後,整個就這麼一本講義,好多年輕的法師居然跑過來要複印,他覺得道理還是那些道理,版塊還是那個版塊,講解還是這樣講解,但是他就想過來複印,他想回去就是說已經有了現成的課件,就可以自己在上面發揮了。當時我也很高興,因為畢竟他們意識到說,現在來講,不管是你弘法或者是自修,唯有淨土是一個當機因緣。雖然其它的也在這個百花齊放,可是你看等一會兒在我們講到結尾的時候,就是在這個時代,已經講的說了太多次了,就只有淨土能夠解決問題,能夠真的解決問題。

那麼你看法師們都這樣對法的渴求,何況我們在家弟子,更是要對於法生起一個難遇想。雖然咱們今天來講,這是對於《無量壽經》這個法本的最後一堂,而且真是不可思議,剛才我屈指算了一下,今天是第二十七講,我們在此前講《觀無量壽經》的時候也是多少講,也是二十七講,一模一樣,這就是因緣。因緣,在因緣法中,你多說一句都顯得多餘,真的是生老病死也是因緣,輪迴解脫也是因緣,這輩子就剛好能夠往生也是因緣,到哪年哪天哪個點往生都是因緣,自然而然的因緣。所以我們今天來講《無量壽經》的最後一講,亦復如是,也是因緣,就把今天的因緣能夠隨好,隨順好,把握好就可以了。

好,我們把經文翻到一百零三頁,一起來讀,一直讀到第二頁的,亦皆自然。找到了嗎,好,我們今天讀的經文可能稍微多一點,請大家一起來。

爾時佛告阿難及慈氏菩薩:汝見彼國,從地已上至淨居天,其中所有微妙嚴淨自然之物,為悉見不?阿難對曰:唯然,已見。汝寧復聞無量壽佛大音宣佈一切世界化眾生不?阿難對曰:唯然,已聞。彼國人民,乘百千由旬七寶宮殿,無所障礙,遍至十方供養諸佛,汝復見不?對曰,已見。彼國人民,有胎生者,汝復見不?對曰:已見。其胎生者,所處宮殿,或百由旬,或五百由旬。各於其中受諸快樂,如忉利天上,亦皆自然。

好,我們來看這一段,在此之前講到了,整個這個大的版塊是五惡五痛五燒,那麼從中激盪出離心以後,就讓在場的與會大眾現見阿彌陀佛,西方勝境,這裡從這一段引出了一個新的概念。大家看到了嗎,在結尾之處,也就是說釋迦牟尼佛真是不是說再三叮嚀,是再四叮嚀,信願持名,念佛的信心決定性,表顯這個淨土法門往生西方的成功係數出現一新的概念,什麼呢?就是邊地疑城。大家看到了,前面說到說,所有這個國土中,從地到天上這個萬物,都是稱性而有的,莊嚴無比,阿難說看到了。再一個說,無量壽佛現前的法音,他是週遍法界,所有法界的眾生能夠得度受到教化,也說聽到。再一個說,這個彼國的人民,大家看到了,乘百千由旬七寶宮殿,這個很有意思,為什麼這裡叫乘,我們一般說乘船嘛、乘車嘛對吧,那就說明什麼呢?人住在這個七寶宮殿裡面,這個七寶宮殿是可以隨著人到哪,它是跟著動的,我們現在不是講動車嘛,看上去是車走到哪里人到哪裡,其實是什麼呀,人想到哪裡,所以我們的車才從哪兒到哪兒,對不對,就是這個意思,所以這裡講到的乘百千由旬七寶宮殿,大家看到了極樂世界都是這樣子的。

七寶宮殿依報莊嚴,如此莊嚴的依報是隨著正報的起心動念,就跟那個吃飯一樣是應念即至,這在經文裡面已經明確了,願力裡邊已經攝受進去了,所以說無所障礙,遍至十方供養諸佛,汝復見不?對曰:已見。就是後面這裡引出了一個什麼的差別相呢,大家要知道,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有直接往生的,有間接往生的,這裡的這個邊地疑城就給落到間接的彎路中了。往生是往生了,你看,這裡講到說有胎生者,待會兒我們就看到說,胎生不是像咱們這種胎卵濕化的胎生,是生到邊地疑城中,不能夠見佛聞法供養清淨海眾,所以叫做胎生,根本的問題出在哪裡呢,就是不信佛。

所以我們這已經講到這部經典的末後一著了,最後居然歸結到強調什麼呢,得信佛。我們現在每個人都算我信佛呀,我信佛,憑我自己這麼久的皈依,做了好多功德,也在念阿彌陀佛,每天都有功課,都信佛,不一定的。真的能夠純信佛,能夠得度與否,就看你能夠信不信佛說,信不信佛智,能不能跟佛心相應。須臾一念,就是無量劫來,你只要動一念跟佛心相應,都能夠得無量的加持和智慧,何況念念能相應。我們念阿彌陀佛也是為什麼,信心純粹地跟這個佛的智慧相應。所以這講到說,你看到可以說見到極樂世界,你看為什麼這裡講到什麼呢,看到佛說法了,大音宣佈一切世界化眾生不?阿難說已經聽到,那這是什麼呢,這就是法寶。

為什麼這裡又說,遍至十方供養諸佛,這就是佛寶,但是大家發現了沒有,這裡沒有講僧寶,我們猜測一下,為什麼不說僧寶或者清淨海眾?為什麼,你看這裡只講到說,所有微妙嚴淨自然之物,為悉見不?對曰:唯然,已見。這裡就只講到說,在極樂世界,見佛聞法,為什麼叫做稱性而顯現自然之物呢?稱性發揮,所有的見佛聞法都沒有障礙叫做稱性,我們現在在這兒有障礙,你見釋迦牟尼佛,現在已經有了障礙,哪怕在釋迦牟尼佛在世的時候,你都不是隨時隨地可以見的呀,你得到祇桓精舍,你得去靈鷲山聽法,那在山下你都見不到山上,為什麼這裡叫做無所障礙,遍至十方供養諸佛,還聽到大音宣佈,為什麼叫大音呢,我們這個聲音叫小音,你看只迴旋在福慧慈緣裡面,大音就是週遍法界的這種法音。所以說為什麼,一方面這裡表法表的什麼呢,見佛聞法沒有障礙,另一方面從佛法僧這個大背景來講,為什麼沒有說僧寶呢?只要能夠見聞此經,聽到佛號,有可能往生西方的,全部稱之為什麼呀,僧寶,極樂世界的僧寶。

那這樣一來就包括在座的我們,只要將來能夠成功往生,哪怕現在還沒有往生之前已經有了往生的可能性,已經被攝在彌陀的願力中的時候就叫僧寶。所以大家看到極樂世界的三寶是這樣子的,往生者只要能夠得生彼國者,全部稱之為清淨僧寶,沒有在家出家的這種分別心了,沒有剃度不剃度,都是身心倶出家。所以大家看,我們來解讀經文是這樣的。但是這裡前面講到都是屬於直接往生者,就是後面有這個間接往生者就是胎生者。生到極樂世界了,但是什麼呢,見不著佛,你看這裡所處宮殿也很大,有一百由旬的,有五百由旬的,在裡邊受的快樂,這種樂就像忉利天一樣這麼的天人之樂,但是就是沒有解脫之樂。所以說,由阿難這裡的一一的這種肯定證明,見極樂世界的一切功德具足,但是同時也見到什麼呀,胎生者雖然受快樂如天上,不能見佛。這裡的差別相在哪裡呢,如果說能夠信佛智的人,後面會我們講到,那麼你看不管在此土,釋迦牟尼佛講法的現場,到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蓮花出來,都能夠現前見佛。如果是胎生者呢,不但在此土不見,生到極樂世界還是不見,為什麼?就是信心不夠。

信心的容量不夠大,質量不夠廣,密度不夠堅。所以大家想想,我們也在號稱信佛,這裡就是為什麼釋迦牟尼佛在這兒平添這麼一筆呢,這筆很重要。所以為什麼設在,其實上一次時候,最後一段能夠再稍微講講完,就是想在今天開頭講,為什麼呢,就是害怕有些聞者,障深福薄的眾生懷疑不信,然後不能夠死心信佛,入到佛的知見裡面,不能夠與佛法和佛智相應,失去了什麼呀,現前的大利,所以這裡才預防的說,害怕大家錯失直接往生的良機,要走一回間接落到邊地疑城的彎路。那後面我們就會講到說,為什麼生到邊地疑城,這你看後邊講到一個就是不了佛智這個概念,不明瞭佛的智慧,那好我們再把後面這段經文,大家趁熱打鐵,我們一起讀一遍。一直讀到第一百零六頁的,是故應當明信諸佛無上智慧,這是我們今天講的重中之重。今天主要要學習的這段經文,大家一起來,從爾時慈氏菩薩開始,找到了嗎,好一起來:

爾時慈氏菩薩白佛言:世尊,何因何緣,彼國人民胎生化生?佛告慈氏:若有眾生,以疑惑心修諸功德,願生彼國。不了佛智、不思議智、不可稱智、大乘廣智、無等無倫最上勝智,於此諸智,疑惑不信。然猶信罪福,修習善本,願生其國。此諸眾生,生彼宮殿,壽五百歲,常不見佛,不聞經法,不見菩薩聲聞聖眾。是故於彼國土,謂之胎生。若有眾生,明信佛智,乃至勝智,作諸功德,信心迴向。此諸眾生,於七寶華中,自然化生,跏趺而坐。須臾之頃,身相光明、智慧功德,如諸菩薩具足成就。復次慈氏,他方諸大菩薩,發心欲見無量壽佛,恭敬供養,及諸菩薩聲聞聖眾。彼菩薩等,命終得生無量壽國,於七寶華中自然化生。彌勒當知,彼化生者,智慧勝故。其胎生者,皆無智慧,於五百歲中,常不見佛,不聞經法,不見菩薩諸聲聞眾。無由供養於佛,不知菩薩法式,不得修習功德。當知此人,宿世之時,無有智慧,疑惑所致。

佛告彌勒:譬如轉輪聖王,有七寶牢獄,種種莊嚴,張設床帳,懸諸繒蓋。若有諸小王子,得罪於王,輒內彼獄中,係以金鎖。供養飯食衣服床蓐,華香伎樂,如轉輪王,無所乏少。於意云何,此諸王子,寧樂彼處不?對曰:不也。但種種方便,求諸大力,欲自勉出。佛告彌勒:此諸眾生,亦復如是。以疑惑佛智故,生彼七寶宮殿,無有刑罰,乃至一念惡事。但於五百歲中不見三寶,不得供養修諸善本,以此為苦。雖有餘樂,猶不樂彼處。若此眾生識其本罪,深自悔責,求離彼處,即得如意。往詣無量壽佛所,恭敬供養,亦得遍至無量無數諸餘佛所,修諸功德。彌勒當知,其有菩薩生疑惑者,為失大利。是故應當明信諸佛無上智慧。

好,大家來看這兩段,我們剛才講了很重要。那麼為什麼這麼說呢,就是說這裡我們先看後一段,我們倒著講一下,後一段這個比喻,比喻講到什麼呢,因為生到邊地疑城,並不是說像我們這裡六道輪迴,或者說墮到三途裡面,受這個苦去了,但是他也屬於受苦。為什麼這麼說呢,對於極樂世界的極樂的這個根本來講,什麼叫做極樂?你看這裡講到說,生到宮殿裡面,常不見佛,不聞經法,不見菩薩聲聞聖眾。這個我們要知道,如果說這樣的話,這難道是北俱蘆洲嗎?不是的。常不見佛,不是見不到佛的應化身,是見不到佛的法報身。大家要知道,不聞經法,不是說聞不到我們這裡這個文字之法、語言之法,是當下不能夠從佛的法音聲中,用這個法性,見這個中道佛性之法,而不是說聽不到這個次第教或者方便法,就見不到這個法性之法。

所以大家要知道淨土之究竟樂,就是所有的萬事萬物依正莊嚴,乃至一切清淨海眾都是在什麼上邊見平等,在法性上。待會兒我們講到這個佛的不可稱智的時候,大家會了解什麼叫做法性,那麼見不到這個法性,那麼不見菩薩聲聞聖眾是什麼呢,就見不到清淨海眾現前微妙莊嚴的報身,莊嚴色身,不是說這個三寶,是見不到自性三寶,不是見不到這個住持或者化相三寶,分別三寶,大家要了解一下這個。可是就這個來講,對於往生到邊地疑城的人,雖然不是受輪迴和三惡道之苦,他是受什麼,受樂苦去了,可能我們聽得,覺得說,法師怎麼今天講受苦受苦,怎麼還受樂苦呢,那受樂就是受樂,怎麼會受苦呢?大家知道,苦的概念叫做什麼?叫做逼迫義,是不是,就是讓你在這個狀態中生起一種逼迫感,逼迫義根本的原因是什麼?不隨緣,有貪求,不任運,就是這個意思。

所以大家想想,就我們娑婆世界的眾生來講,你說我們什麼叫做苦,就是逼迫,為什麼有逼迫呢,就是本來舒舒服服的,他給你要來一個轉彎,要來個掉頭,然後你不適應,就覺得很難受,對不對。所以苦樂之間本來沒有一個苦樂的,就是因為他不斷地要這樣轉化,我們就覺得,誒呀,慘不忍睹,心裡承受不了,然後就覺得隨順不進去,就產生牴觸,所以就苦了嘛,這就叫逼迫義。放在這個高層面的苦中,大家想想,樂是不是一種逼迫義?也是一模一樣的。他讓你產生貪著,他讓你產生優越舒適,不能夠捨,相續這樣進行,覺得非常的自在,在這個裡面長養,然後可能生一些貪心,五欲六塵的這種互相合作染著等等這些,那麼在邊地疑城就是受這個樂的逼迫,也是一種逼迫,不能夠見清淨自性法身。

諸位大菩薩們,大家聽了這麼久的法了,一定要對法性的這個感覺要生起來。我們這裡是講的這樣的法,究竟大圓滿法呀,你不能在這世間裡邊,哎呀,過點日子自在一些,今天好點,滿我的願,咱們不要在那些上面論了,這都講到《無量壽經》,淨土三經都要講圓滿了。所以我希望大家,為什麼要先要倒著講呢,就是因為他沒有入到這個法性智裡面,沒有入到這個智慧。所以生到這裡,你看打了一個比方,就像什麼呢,轉輪聖王,雖然有牢房,把你關進去,可是這個牢房就是咱們這兒的大人物,比較重要的人物,犯了罪一樣,關進去的這叫什麼,秦城監獄就不一樣,裡面待遇不一樣,雖然還是監獄,它是高等的監獄。

不是把你捆進去,一堆人在裡面,天天這個勞教呀或者什麼,它是有級別的,所以說這裡的七寶牢獄也是這樣,你看講到說,如果有小王子得罪了王了,在這裡邊給你用黃金的鎖把你鎖起來,什麼也不缺,吃的住的鋪的蓋的都是好的,還給你天天放音樂,什麼都不少,但是你說他想不想呆在那兒?不想呀,他覺得不自由呀,這就說明生到邊地疑城的眾生也是這樣子的。為什麼呢?雖然沒有一念惡事,可是五百歲中不見自性三寶,證不到法性呀,見不到法性呀,就等於說開悟不了,那麼這樣的話,不得供養修諸善本,就是還在事相有為法中修,這樣的話以此為苦,就是雖然你沒有輪迴或者三途的苦,但是這樣還是苦的。

最後你看又講到說,除非怎麼樣呢,若此眾生識其本罪,深自悔責,求離彼處,即得如意。這也跟我們現在給打預防針一樣,一切的修行上的進步都從深自悔責開始,我告訴大家真的是這樣,確實是這樣,你不懺悔,你哪怕生起一念的懺悔心,比你用我慢心怎麼做多少功德,都要大得大得多,這個功能。因為這個我自己有心歷心得,你在每天有時候這種煩惱生起來,覺得哎呀我慢不能夠承認錯誤,不能夠怎樣,你就這麼繼續下去,你只有自己去吃苦,你只有自己擔這個因果,只要你的心一念軟下來,馬上就豁然開朗。就跟那個說,你永遠向東走,怎麼樣呀,轉身就是西一樣,就是這個樣子,非常的妙。所以這樣的話,就能夠到無量壽所,還能夠像前面所供養無量諸佛,修諸功德,能夠得到這個大利。所以大家看到這裡的緣由是什麼呢,一百零五頁的最後一行,以疑惑佛智故。問題就出在這裡,以疑惑佛智故,所以我們回過頭再看一百零四頁前面的這一段,爾時慈氏菩薩白佛言:世尊,何因何緣,彼國人民胎生化生?就是怎麼出現了這麼一個間接往生?到了那兒還要等這麼久,五百歲中不能見佛,佛告慈氏:若有眾生以疑惑心修諸功德,大家看到了,這一句,疑惑心就是說明你還是在修,可是你對淨土的信心不純粹,你厭離娑婆欣求極樂的心不飽滿不鐵定,這都屬於智慧,大家要知道。

我們的智慧,你現在為什麼說以疑惑心修諸功德,那麼淨土的疑惑表現在哪裡呢,就是你不想往生,不是隨時隨刻地想往生,不是所有的生活內容中,全部最大的價值,就是為了往生西方,那你說明什麼呀,你就是在以疑惑心,也不是不信,知道有西方,反正我也修佈施,也做功德,也來讀經,也來共修,可是就是這個心沒有紮到根,沒有鐵了定。問題是什麼呢,淨土的得度門檻就要先鐵定這個心。那麼你的念佛才是真正的往生正業。這個心鐵定不了很可能什麼呢,將來就淪為世間的福報了,下一生再享點福,那這一輩也有福在享,享完了有啥意義?不是有位大德在回應這個,有人問問題,說什麼呢?說確實佛法是非常有力量的,他發現世間的成功人士,後來都信佛了,那他表達的是什麼呢,確實意思是佛法這種折服力,這種智慧,這個大德說了一句什麼呢,那是因為他一輩子奮鬥到底,最後發現都是徒勞的,所以最後信佛。就是成功人士打拼了一輩子最後發現,沒用啊,一點用都沒有,所以信佛了。

這裡講到,你看,以疑惑心修諸功德就是這麼一個半吊子,那麼還是願生彼國,大家看到了,就跟我們現在的狀態差不多,一樣都沒,我們也說要願生西方,也在修諸功德。可是後面這幾句是我們今天講的重點,不了佛智、不思議智、不可稱智、大乘廣智、無等無倫最上勝智,於此諸智疑惑不信。然猶信罪福,修習善本,願生其國。所以大家看到了,生到邊地疑城的,並不是說不想往生,你不要搞錯了說,邊地疑城是沒有這個往生的心,他是有的,而且他每天都像咱們一樣,一講完了法了,一起來迴向,願生西方淨土中,就跟念咒一樣,每天念的念的就有口無心了,也不知道他的意思了,只說願生西方淨土中,這七個字一下子就滑出來了,心不隨著走。

所以我們今天好好來感受一下,什麼叫做佛智,很重要。你看我們有時候大家都是這樣,我自己本人也在普陀山出家,出家的時候,老聽到師尊善知識老和尚們講,因為普陀山是菩薩道場,就說菩薩菩薩,我也跟著說菩薩菩薩,始終就有一個菩薩的概念,現在說到什麼感應呀,或者一些比較相應的覺受上面,法的法喜上,都會說,哎呀,菩薩顯現,菩薩感應,菩薩這個叫做什麼,示現的。為什麼我們從來都不說是佛示現?你們反思一下,是不是佛說的少,菩薩說的多。這就說明可能我們自己也是過去的菩薩種性修多了,菩薩法修多了,沒有修佛法,根本就不了解佛的智慧是一個什麼樣的智慧,不是佛智,把菩薩作為根本,這是不圓滿的。

所以大家要知道,我們能夠聽到淨土法門,就是佛的力量,釋迦牟尼佛說的,阿彌陀佛跟他溝通好,我們現在能夠生起這個信願之心都是佛的力量,你要相信這一切都是佛的力量,佛的智慧,跟你自己一點都沒有關係,你簡直如果靠,就自己這種凡夫的這種分別心,你說怎麼去相應佛智,大家想過這個問題沒有?我們的凡夫心就講的說的,哪怕把《無量壽經》,給翻過來正過去,把他天花亂墜了,他也不是佛智,是凡夫的理解分別,這個佛智只能信。所以大家看,我們今天細說一下,先概論什麼叫做佛智,這裡說不了佛智,不思議智,那麼從這個不了佛智來講,前面的不了,就是不明瞭佛智,這是總的來說。後面的不思議智,這是開始分別說,什麼叫不思議呢,就是佛智他是非常幽深,凡夫情見上沒有份,所以容不得你去思去議去理解,這叫不思議智。什麼叫做不可稱智呢,就是佛的智慧法門廣大,智慧太多太廣了,太不可思議了,前邊的,根本你沒有辦法表達,不是你的語言和文字能夠說出來,所以叫做不可稱智。什麼叫做大乘廣智?任何一個法門,任何一個眾生,沒有他不知道,沒有他見不到的。

現在我們有時候,你能跟相應佛的這個大乘廣智相應到嗎?如果你真的跟大乘廣智相應到,現前就是極樂世界,可是我們就顯的是娑婆,光這一點就說明,我們現在沒有跟佛的大乘廣智相應,一切法門,無窮無盡,都能夠瞭然。一切眾生,念念心念,都能夠相應,就是能夠照了,佛能夠照了,這就叫做大乘廣智。至於說無等無倫最上勝智的話,那這就又是一個總說了,不思議智就是無等智,不可稱智就是無倫智,大乘廣智就是最上勝無比的無上正等正覺之智,這是我們先總的這樣說一下。後面我們就要分說一下,為什麼要分說呢,就是我們自己要明瞭一下,為什麼我們現在還屬於不信佛?就是因為你不信佛的智慧。那麼不信佛的智慧具體表現成什麼呢,你沒有跟佛的智慧相應到,就是佛的智慧的能力有多大,發揮有多強,我們現在還是覺得可能到不了那個地步。

不會吧?真有這樣?假如果設想一下,大家現在回味一下,我們每個人從出生到現在,出現在這個世界上,你敢不敢想像一下說,可能這個世界就是阿彌陀佛變的,你所有的眾生都是阿彌陀佛變的,包括畜生,包括你每天吃的飯,甚至廁所裡面的污物,博物館裡面的國寶,全是阿彌陀佛變的,你敢相信嗎?你敢不敢信?你覺得有沒有可能?不敢這樣信,就是不敢,就是這個道理講透了說,理上也能說的清楚,知道能這麼顯現,他就是心上不去,這就叫做疑惑心,並不是對佛法生了懷疑,因果生了懷疑,你看他這裡並沒有,為什麼呢,他還信罪福呀,那就說明相信因果嘛,對不對,相信輪迴,所以願生其國,但是就不能夠什麼呀,跟極樂世界的這個極樂,極致之樂相應到,相應不到。這就叫做不了佛智。

大家看分門別論一下,你看這裡講到的,這一段來講的話,一個是先要講一下所疑的境界是什麼,那就是前一段,何因何緣有胎生化生,以疑惑心修諸功德,不了佛智,這就是他們所疑的境界。後面主要講到是什麼呀,就是疑惑的相貌是怎麼,你是怎麼一個疑惑法呢,就是不了佛智、不思議智、不可稱智、大乘廣智、無等無倫最上勝智。那我們首先來看一下,就是說這後面的分說來講,這四種智慧恰恰就是我們常在佛法裡面講到的佛的四智。首先什麼叫做不思議智呢,不思議智是什麼,就是我們常說的成所作智。大家先了解一下,凡夫呀,從這個煩惱的意識一直轉染成淨,超凡入聖的一個標誌是什麼?就是把識給轉成智了。我們說八識轉四智,聽過這個詞沒有,哪八識呢?眼耳鼻舌身意這是前六識,還有第七末那識,還有第八阿賴耶識,這八個識都要轉成智慧。

那麼我告訴大家一下,這個智慧分別是怎麼轉的?哪些識轉呢,眼耳鼻舌身,眼耳鼻舌和身體,這是我們的五根,對吧。天天跟外面的五塵相互作用,就是我們世界的出現,對吧。這個轉的智慧叫做成所作智。成功的成,所以的所,作業的作,智慧的智,什麼叫做成所作智呢?就是能夠利益一切眾生的時候,能夠成就種種的變化,示現一切神通妙用,都是由這個成所作智來完成。那我們大家如果一定要把因果上相對一下,那個確實如此,你顯神通妙用,怎麼顯呀,你還不得利用這個顯現色身,示現個色身,給他來點不可思議的變化,還是從五根五塵這個色相上顯現,對不對。所以從煩惱的這個前五識轉的時候,還是用這前五識,但是他不是煩惱了,不是我們每天眼見色所生的貪愛煩惱,而是用眼見色的這個障眼法,給一切眾生顯現他的不可思議,然後一切眾生就覺得,哎呀,怎樣能這樣,我做不到,他能做到,他是用什麼,比如說他眼根見讀書,眼根見這個字,耳根聽聲音,那麼他得了圓通了,他眼根就可以聽聲音,我們做不到,這就叫做成所作智所顯現出來的。

那麼如果是這樣的話,大家想想,為什麼釋迦牟尼佛有無見頂相?他的身體才不過丈六的身高,可是生下來,他奶媽,藍毗尼園神見的時候,怎麼也看不見他的頭頂,當時有登地的菩薩,想上到無量阿僧祇劫國土裡面,就想看到他的頭頂,見不到,這就叫成所作智,我們現在能不能對這個智慧?身形不要增加一點點,哪怕連毛孔這麼一點點變化都不要有,他可以什麼呀,馬上能夠遍十方世界去隨類度化,就是我們常聽這些,可是我們現在不敢跟這個法對接,就是在我的心意識中,知道有佛,他可以這樣,我們是做不到這個的。什麼時候我們當真認為佛真的可以這樣,當真,內心鐵定認為這樣,這就叫了了這個佛智了,不是不了佛智,明瞭了。

我說的大家能聽得懂嗎,那麼在這樣的一種情況下,大家想想,我們念一念阿彌陀佛,就可以消無量劫的重罪,這都是阿彌陀佛的成所作智給顯現出來的,你敢不敢信?我們十念念臨終這麼惡的人,五逆十惡的人臨終能夠什麼,馬上就能夠生到三界之外的殊勝國土,這也是阿彌陀佛成所作智,為什麼,因為他來接引嘛,他接引的時候就用身體來接引,那你敢不敢相信這個智慧?所以這些智慧都不是我們智慧能夠,我們的這個所謂的什麼呀,第六識思議的這個前五識這個所能夠測的,叫做不思議智,成所作智,他什麼都能夠達到,什麼都能夠變化,什麼都能夠讓你什麼呀,把你給攝受的,你永遠都出不了他的如來佛的手掌,這就叫成所作智。

你一定要理解的話,他就是跟《西遊記》裡面那個孫悟空翻觔斗,翻不出去這個手掌,就是這麼個一模一樣的。那麼什麼叫做不可稱智,就叫做妙觀察智,這是第六意識轉的。第六識轉成妙觀察智,妙觀諸法之相,什麼叫妙觀察智呢,就是隨時隨地,他能夠觀察一切的法如夢幻泡影,能夠見到這個法性,在這個法性作為理論的根本基礎上,任何人來了,他都能給他講你適合聽的法,一下子就把你講明白了,一下子就把你講開了,就是這樣子的。所以為什麼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見到佛身以後就沒有疑,不叫邊地疑城了,就是見法性了。

好,那我們現在來了解一下什麼叫做法性。如果從理論上來講,我們都常聽這些話,什麼話呢,什麼叫法性,一切法如夢幻泡影,非有非無,什麼叫非有非無?就這四個字嗎?什麼叫非有非無?離言絕相,在這個上面,你不要說它,一說就錯了,不是那個原來了,你不要給它框定,這個是個麥克風,這個是個經書,我是宏海,你們是誰誰誰,只要這麼一說,就不是什麼呀,不屬於妙觀察了,屬於分別心了。所以你看昨天晚上我剛從外地回來,外地回來就從機場上了車,一路就是霓紅燈往後退,車子往前走,數不清的人,走到天安門兩邊不是有路燈華表欄杆等等這些,大家想,這一切都是法性,就是這些法,你不要給它上面格外的加一個,這是燈,那是欄杆,這是公路,這是汽車,一切的法、事物,就是這麼回事,就落腳在這個就這麼回事,不要在上面有任何我們永遠以為的那個東西,這就叫法性。如果說現場有比較靈性足的人,可能這麼一悟就能開悟,就是這樣的。就包括我們現在現場,不是說我非得等著,哎喲,大家都靜靜地呆著,觀照一下法性,找一找,滿屋子裡面找法性,不是這樣子,我在說,你們在聽,所有的語言聲音物質燈光等等這些,抽像的虛空和實在的殿堂,全部是不可稱的,就是你不要描繪它,一描繪的時候就是假的,就是這個不可稱智,這就是妙觀察,你能觀察到如如不動,它就是這個,就這麼個樣子,就這麼回事。

哪裡有什麼法不法,宏海不宏海,居士不居士,這都是不妙觀察。就這樣,所以大家同修們,你說一念能夠入到這個道裡面,這叫真道,這叫究竟法,我們為什麼要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就是到那兒一下子就能見這個究竟法,那個解脫暢快,在這兒我們沒辦法,在這五濁惡世,你怎麼也脫不出去,你連自己都搞不定,跟自己,我們當我們以為有我的時候,不知道我也是法性的表現,但是我就在我身上一定要抓住個我,大家想過沒有,我們不是說向外攀緣,抓住外在的世界,我也我們時時刻刻想抓住我呀,但是我又是抓不住的。你說我本身就抓不住,時時刻刻就想把個我抓住,這個痛苦已經,真的是已經一般人承受不了,只有業障深重的人才能承受得了,福德智慧具足的人,他是承受不了這個苦的呀,所以他要解脫嘛。

我們,當然我現在不敢說你們了,就說我吧,我就是業障深重,所以現在還在承受這個苦,有我,所以這就叫妙觀察智,我說這個法性,大家能理解嗎?不要說聽,懂不懂,悟不悟了,能理解嗎?為什麼,你看這裡就是,這個不可稱智就是對佛具足的這個不可稱智我們沒有信心,沒有信心,我們才一下子入不進去,才開始說,哎呀,先要相信因果輪迴,這是佛法呀,又說要相信什麼,又開始有次第法,有小乘,有大乘,什麼有人天乘等等,這都所謂的叫做可稱智,明白嗎。就是因為入不到這個佛的不可稱智裡面,佛沒辦法了,才最後講的《法華經》,說要開示悟入佛知見。只有入到佛知見,那麼我們當下的世界就跟極樂世界一樣,你想怎樣樂就怎樣樂,想怎麼住宮殿就怎麼住宮殿,想怎麼八功德水洗就洗,就是這樣子的。

現在我們入不進去,他一定是同步的。所以大家講,這就叫不可稱智,說不得,一切不可說不可說。所以這樣我們才能理解極樂世界的菩薩,進進退退之間,情無所繫,還記得那句話嗎,就是這樣。人家已經入到這個法性,知道這個不可稱智,了了。那什麼叫做大乘廣智呢,就是第七識轉的平等性智。平等性智是什麼概念,就是徹底達到無我的這個平等智裡了,那才真正在一切眾生份上起無緣大慈大悲,就是救度眾生,他就能夠做到說,跟救度自己一樣,為什麼,因為自己跟眾生一樣。因為不平等,所以在修法上還是用這個不平等來修,這就叫不大乘不廣智,以大家用佛智來要求,你看我們哪一個能及格?不要說得高分,及格都不及格。

這叫做大乘廣智,他就是能夠由於無我無不我,就每一個眾生都是我。我們設想一下,為什麼有你我他,就是因為有分別心嘛,所以你我他,如果咱們一旦同體解脫的話,本來就是自家人。自家風光,對吧。那個時候就救你救我,他是一樣的救了,那自然而然就不會有你我的分別心了。所以說從這一點來講,這個智慧才能夠普度無邊有情,普度,無邊,我們現在是不普度,是有邊的,所以叫不大乘廣智,不了這個智。真正能夠入到這樣的平等性智中,才能夠起這個平等智大慈悲用,這叫做大乘廣智。

那麼什麼叫做無等無倫最上勝智?就是叫做大圓鏡智第八識轉的。我們常有說什麼,六七因中轉,五八果上圓,就是說的轉識成智,其實這四個智,也是一個如來藏心的真正的智慧體現,只不過我們把它分門別類的這麼一說。這個大圓鏡智到了什麼地步呢?就是說前面的三種智慧,還是菩薩慢慢慢慢漸漸得的,只有到了佛的究竟圓滿的這個覺悟上,才能夠唯佛獨證這個智慧,叫做大圓鏡智。大圓鏡智這種境界中的話,就是整個的這個一切的色法,一切的因緣,一切的心法,整個世界法界宇宙的事相本體等等都不在話下。

那如果說我們打個比方說,一個人凡夫人,你怎麼跟佛的無等無倫最上勝智能夠相應呀,你看,我們現在來講,其它的不說,首先一點放在淨土法門上,講一個絕對法,咱們今天不相對,你能不能夠相信,我就是將來靠阿彌陀佛,他一定會來接我,必定能夠往生,一點都不會中間有這個麻達,你們聽過麻達這句話沒有,陝西人叫沒麻達,就是沒麻煩,中間不會有麻煩,你敢不敢信?這就是對佛的大乘廣智有信心的人才能這樣。

我們現在有時候,你比如說你看,剛才我還想到一個公案,曾經有這麼一家子的修行人,都已經明心見性了,明心見性的時候,家裡的老人死了,全村人趕緊到地裡,下地去給他通知說,你家裡的爺爺奶奶誰誰誰過世了,他跟沒聽見一樣,說死了就死了,那現在我們的表現就不是這樣,那就該走了,死了就死了嘛。就這一切都是法性的體現,他就不會有害怕,對不對,一切都是成所作智,他認為這個死就是佛給他演繹的一個法,一切都是平等性,怎麼就天天有人死,為什麼我們家死了人我就得煩惱嗎?痛苦嗎?這就跟前面的三個智都同步就相應了,這就才叫做跟佛的大圓鏡智相應,就是這樣。所以你看佛法太高太妙太廣了,我們現在就沒辦法,這才真法呀。

我們敢不敢相應?敢不敢相應說我這會兒輪迴將來解脫,往生的那一剎那,到了極樂世界什麼時候證三不退,什麼時候到一生補處,今天我還要得點什麼法喜,明天我還要犯點什麼業障,後天我要遭遇什麼煩惱,就這一切一切,都在佛的大圓鏡智中他是明瞭的,那我們信不信他有這個能力呢?如果信有這個能力,為什麼我們總得還說自己要修,你就等著往生,你為什麼要修呢?為什麼要修,這個法不敢隨便出去講,直到今天講,我們為什麼要修,還為什麼要證呢?你去修個啥?你去證個啥?因為什麼,不信佛,信誰呀,信自己。那大家要知道,這就是這幾句話很重要,為什麼叫不了佛智,他不了佛智他是有體現的有指標的,你是顯現出來怎麼樣的狀態。

就跟我以前老給大家講到說船要沉了,大家都在哭爹喊娘喊觀音菩薩救度,就有一個人他就不喊,一出家人,他說不相信觀音菩薩會不來,你看,人家就,這才叫做了了這個無等無倫最上勝智。那我們現在就不行,不能夠隨順嘛,所以我今天要念多少佛號,明天覺得信心還不夠,你就不想想說,你現在活成這樣都是佛把你安排成這樣,他已經給你設的因緣,已經給你前面鋪好了台階,你就按著這個乖乖地走,活著就是乖乖地走,死了也是乖乖地走,繼續輪迴還是乖乖地走,哪劫哪世往生了就是乖乖地走,敢嗎?不敢呀,不敢才有法門,本來法是沒有門的,所以才設了門,方便嘛!

所以給大家講,今天這個法比較高妙,但是不知道你們能不能夠相應,誰相應誰就上去了,就要這麼上去,到了極樂世界也是這麼上去的,那你遲不如早,早不如就吧。所以說真正能夠不了這個四個智才會起這種疑惑呀,你比如說對於成所作智有疑惑的話,就覺得說明明經典裡面講到說,十念都能夠往生其國,可是我們不了佛的成所作的這個能力,他能夠怎麼給你設局,怎麼讓你快速走,怎麼說修行不一定要經歷多少劫多少難,就讓你順順當當這輩子往生,我們不敢,我們說明明有十善業,十惡業,還有罪報、福報、因果不爽等等,哪裡有造惡的人就能夠往生,哪裡有臨終十念就能夠夠本,這就是對成所作智不相信。又覺得無始以來這麼多的煩惱,三界纏縛,怎麼就一點都沒有斷,就能夠帶業往生,哪有這麼一回事,對成所作智不相信,那麼你對這些不相信,你自然就對妙觀察智不相信,你不相信一切法是沒有法,你不敢相信這個法,哪兒有什麼法?法在哪兒呢?你多說了,說出來的就多了,知道吧,多的時候就是假的,不是真的,就不是妙觀察了,叫做業障現前。

平等性智,我們就不感覺得阿彌陀佛這個平等心,當得成佛,無所不用,無所不在,每天說你今天念了多少佛,我今天功課完成了,死的時候得助念呀,大家想想為什麼?當然你們千萬不要把今天的法聽錯了,不是說這些都不對,為什麼,就是因為我們不能夠了這個智,所以要這麼幹,這麼幹也是起作用的,你不要以為不起,是能成就的,是這麼成就的,到了這份上只能這麼過日子,是可以過到這個日子的,但是就是還是不能到最妙的那個點上。因為我們不相信佛肯定會來,哪時哪刻都來,在大圓鏡智的照了下,平等性智的支撐下,他會不來嗎?哪有因為你給他做了超度他就來,他沒做他就不來,哪有你廟裡寫了牌位就來,他沒寫就不來嗎?他造罪造的多他就不來,你作善作的多他就來嗎?這就不叫平等性智了,所以一切都是自心的,你心平了以後這個法就現前了。所以大家要知道這就是法。你只有仰信這個大圓鏡智,在這裡面,他就是這樣的,就是這個大圓鏡智無與倫比的,為什麼比不思議都不思議,所以叫做無等,比不可稱都不可稱叫做無倫,比這個大乘還大,比這個大乘還乘,比這個大乘廣還廣,所以叫做最上勝,大家要知道,這樣的話你跟這個智慧相應了,那麼就不會生到邊地疑城,就往生是指日可待,彈指一揮的事。

所以大家看,這一段這麼要緊的經文,最後還是落到信心上。還是要信心,大家要知道,你那點修只不過是對信的彌補,為了讓信圓滿。所以說這個智就是大智大用,有無量的方便開出來,這裡講到的佛智。那大家想想,如果我們信佛的話信什麼,不就是信佛語信佛智嗎,但是很多時候,我們在理上都不知道佛智是這麼高妙,這麼現成。所以在這樣的情況下大家看到,此諸眾生,生彼宮殿,壽五百歲,常不見佛,不聞經法,不見菩薩聲聞聖眾。是故於彼國土,謂之胎生。不是說真的像咱們這兒似的,從娘肚子裡面生出來叫胎生。然後若有眾生,明信佛智,乃至勝智,作諸功德,信心迴向。此諸眾生,於七寶華中自然化生,跏趺而坐。須臾之頃,身相光明、智慧功德,如諸菩薩具足成就。

只要你明信這個佛智乃至勝智,那麼你在圓滿信心的情況下,你所有做的功德,你所有迴向的力量都是圓滿的,那麼將來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也是沒有障礙,也是圓滿的。身相是圓滿的,光明是圓滿的,智慧是圓滿的,功德是圓滿的,就跟清淨海眾一模一樣圓滿。所以你看後面講到說,復次慈氏,他方諸大菩薩,這就講到不是娑婆世界了,包括娑婆世界的整個法界來講,如果發心欲見無量壽佛,恭敬供養,及諸菩薩聲聞聖眾的話。彼菩薩等,命終得生無量壽國,於七寶華中自然化生。這是指的往生到西方不經疑城,你看彌勒當知,彼化生者,智慧勝故,就是在智慧上有差別相。前面也講到能夠信第一義諦,我們在此之前給大家講兩部經的時候都講到這個。那麼其胎生者,皆無智慧,於五百歲中,常不見佛,不聞經法,不見菩薩諸聲聞眾。無由供養於佛,見不到佛,不能夠供養究竟福田,不知菩薩法式,他就根本還是以那個人天法式,不知道菩薩法是怎麼修的,不得修習功德。當知此人,宿世之時,無有智慧,疑惑所致。

所以大家看這一段經文我們要了解了,給大家著重地講了一個對佛智慧的信心。後面我們來讀一段,這一段就比較暢快了,既然具足了信心以後,那麼就好好地往生髮願,所以你看又落到了信願行這樣的一個模式裡面了。前面這兩段講信,這一段開始講願了,為什麼呢?那既然說的這麼好,到底有沒有人往生呢?說有嘛。有多少人往生呢?說輕輕地告訴你一下吧,有十四個,列舉了十四個國家的往生的菩薩有多少。好,我們一起來,從一百零六頁,一直讀到一百零八頁的我今為汝略說之耳。找到了嗎,一百零六頁,好,一起來。

彌勒菩薩白佛言:世尊,於此世界,有幾所不退菩薩,生彼佛國?佛告彌勒:於此世界,六十七億不退菩薩,往生彼國。一一菩薩,已曾供養無數諸佛,次如彌勒者也。諸小行菩薩,及修習少功德者,不可稱計,皆當往生。佛告彌勒:不但我剎諸菩薩等,往生彼國,他方佛土,亦復如是。其第一佛名曰遠照,彼有百八十億菩薩,皆當往生;其第二佛名曰寶藏,彼有九十億菩薩,皆當往生;其第三佛名曰無量音,彼有二百二十億菩薩,皆當往生;其第四佛名曰甘露味,彼有二百五十億菩薩,皆當往生;其第五佛名曰龍勝,彼有十四億菩薩,皆當往生;其第六佛名曰勝力,彼有萬四千菩薩,皆當往生;其第七佛名曰師子,彼有五百菩薩,皆當往生;其第八佛名曰離垢光,彼有八十億菩薩,皆當往生;其第九佛名曰德首,彼有六十億菩薩,皆當往生;其第十佛名曰妙德山,彼有六十億菩薩,皆當往生;其第十一佛名曰人王,彼有十億菩薩,皆當往生;其第十二佛名曰無上華,彼有無數不可稱計諸菩薩眾,皆不退轉,智慧勇猛,已曾供養無量諸佛,於七日中,即能攝取百千億劫大士所修堅固之法,斯等菩薩,皆當往生;其第十三佛名曰無畏,彼有七百九十億大菩薩眾,諸小菩薩及比丘等不可稱計,皆當往生。佛語彌勒:不但此十四佛國中諸菩薩等當往生也,十方世界無量佛國,其往生者,亦復如是,甚多無數。我但說十方諸佛名號,及菩薩比丘生彼國者,晝夜一劫尚未能盡,我今為汝略說之耳。

好,大家看這是列舉了十四國,所以你看人家他方十方國土裡面的菩薩,這都是成百億百億的往生,為什麼?人家能夠信佛。大家今天要好好地參這句話,信佛。你看這裡講到說,但說十方,就是他方國土的往生,不要說往生的這些眾生了,就是說這個往生眾生國土裡面的佛的名號,晝夜一劫,就是白天也說,晚上也說,晝也說夜也說,一劫之中說不完,你說極樂世界的清淨海眾有多少呀。混在咱們娑婆世界也就那麼一點點了,在這兒度眾生。

這裡講及菩薩比丘生彼國者,晝夜一劫尚未能盡。而且大家看,我剛開始的時候,這就是一個業障,懺悔,為什麼呢,對佛的智慧,對菩薩的智慧有了疑惑,為什麼?你看這裡面都是百八十億,百八十億的往生,對不對,只有,我看這是第幾佛來著,第七佛名曰師子,彼有五百菩薩,當時我就說他方國土裡面都是幾十億,幾百億的,為什麼他這兒才有五百菩薩往生?下意識第一念是什麼呢?可能佛會不會弄錯了呀,或者說翻譯經典的人,說佛不能錯不會弄錯的,後來說翻譯經典的人給搞錯了,或者流通中,流通這部寶典的菩薩們,流通菩薩們給搞錯了,所有的懷疑就起來了,為什麼?不相信,正因為有五百的,有八十億的,有六十七億的,就這些數字能夠精準到不多不少這麼多,少的他能知道這麼少,多的他能知道那麼多,才證明了佛的什麼呀,大圓鏡智,這恰恰就是給佛的智慧做說明做註釋的呀,但是我們在上面就,我就當時覺得說,這是不是落掉了,都是幾十億成百億,就他這兒只有五百個。所以我後來發現,可能這個國土裡面比咱們這兒都麻煩,這些人業障太深重了,只有五百個才往生了。

大家看這一段話就是激盪願力,《彌陀經》裡面什麼,已發願者已生,今發願者今生,當發願者當生,應當發願願往生,你看這裡就是對於《彌陀經》裡面講到的三根普被的論據,證明為什麼,六十七億不退菩薩,不退菩薩是什麼概念我們都知道,如果修到念不退已經到八地了,完全可以到他方國土去八相示現成佛,都去往生了,還有什麼?小行菩薩也不嫌棄,乃至修習少功德者,什麼叫少功德?大家要知道,能夠念一句佛號的人都叫大功德了,那都不屬於小功德,那就什麼叫小功德呢?很可能見人家做了點善事,救濟了個什麼人,生了一念隨喜心,就這一類的功德,在世間法裡面今天行了個孝,給人家了一個方便,好說話了一下,這也叫做少功德,就連這一類根性的人都能夠往生。

再高到什麼地步?大家來看,這到說第十二佛名曰無上華,彼有無數不可稱計諸菩薩眾,皆不退轉,已經到了不退轉了,智慧勇猛,供養無量諸佛,能夠到什麼,於七天中能夠攝取百千億劫大士所修堅固之法,斯等菩薩皆當往生,何況你我之類呢?大家要知道,為什麼釋迦牟尼佛苦口婆心在這兒列了這十四國,以我們娑婆國土作為起步。於此世界有幾所不退菩薩,結果這也是彌勒菩薩,彌勒菩薩他對佛智也是一個什麼,還是沒到完全了的概念,為什麼,你看他居然講到說有幾所不退菩薩,潛台詞是什麼?那就只能說到不退才能往生,會退的可能他認為說往生不了,這是彌勒菩薩。

所以大家看,這修到上面有這麼個碗筷碟子筷子響一下,你敢不敢相信這是佛變的,你敢不敢?這就叫了智。你沒試過嗎?你真能夠修到什麼都是佛變的,你想想你是誰,你也是佛變的,既然你也是佛變的,你就是佛呀,因為法性是同步的。所以大家相應這個法,這裡講到的你看,在《彌陀經》裡面說,彼佛有無量無邊聲聞弟子,皆阿羅漢,非是算數之所能知,這不是就講到了,菩薩中亦復如是,而且說皆是阿鞞跋致,其中多有一生補處,其數甚多,非是算數所能知之。這不是證嗎?成批成批的往生,所以大家迴首一下,在我們這個國土裡面就是如此的呀。

《華嚴經》《法華經》是諸經之王,最後《華嚴經》十大願王導歸極樂,《楞嚴經》是什麼,佛教修學寶典百科全書,《念佛圓通章》都攝六根憶佛念佛。為什麼在我們國土裡面,佛菩薩設教是這樣設?文殊菩薩是法王子,發願要面見彼佛阿彌陀;普賢菩薩是大行第一,然後還要往生西方極樂;佛滅度以後最偉大的人物龍樹菩薩,是被佛授記已經證到歡喜地,還要往生安樂國;馬鳴菩薩是《大乘起信論》的作者裡面說,末法時期信心具足者,可以往生淨土來修。

從東林寺開始,一倡淨土的首倡,序幕拉開以後,你想在我們教內來講,慧遠大師結蓮捨、善導大師楷定古今,全部都是洋洋灑灑的淨土聖賢錄,那我們是何人?我們也不是一般人呀,到這個份上,這個世界都惡成這樣了,眾生都苦成這個地步了,我們還能夠聽淨土法門,也不是一般人,大家都不是一般人。就光我們今天坐在這兒說了半天,一切都是佛變的,光這個都不是一般人,要不然也想不起來,說不出來,聽不進去。

所以大家要知道,這一大段雖然沒有具體的微妙法義,可是這麼多的往生者人家來給作證,這就等於說,前面是阿彌陀佛出來作證極樂世界現見,這裡是已經往生了的清淨海眾來作證。極樂世界是一個高校,畢業者都能夠在整個國家的政治、經濟領域裡面都是獨當一面的,那我們說北大清華人大是高校,極樂世界是高校,畢業出來的菩薩到他方國土裡面又去設教作佛去了,將來我們總會有這麼一天,所以大家要知道,皆當往生包括我們,這些菩薩裡面也有我們的份。

所以說,佛最後說晝夜一劫尚未能盡,為什麼尚未能盡?一方面說這個數量多,後一方面還要等著我們這些數還沒有湊進去了,他一下子也定不了,誰知道這是誰要來,這是宏海要來,還是當時聽法那些要來,說來就來了,我現在還不能給你報這個準確的數呢,所以叫做尚未能盡,這麼稱性發揮一下,大家要知道,能往生,遲早要往生的,這就是佛的智慧。

好,後面我們再讀一下,把這一段讀完吧,讀完中間也有好幾個點我們要講一下,把這部經典先讀到最後一句,一起來。

佛告彌勒:其有得聞彼佛名號,歡喜踴躍,乃至一念,當知此人為得大利,則是具足無上功德。是故彌勒,設有大火充滿三千大千世界,要當過此,聞是經法,歡喜信樂,受持讀誦,如說修行。所以者何?多有菩薩欲聞此經而不能得。若有眾生,聞此經者,於無上道終不退轉。是故應當專心信受,持誦說行。吾今為諸眾生說此經法,令見無量壽佛及其國土一切所有。所當為者,皆可求之。無得以我滅度之後,復生疑惑。當來之世,經道滅盡,我以慈悲哀愍,特留此經,止住百歲。其有眾生,值斯經者,隨意所願,皆可得度。

佛語彌勒:如來興世,難值難見。諸佛經道,難得難聞。菩薩勝法,諸波羅蜜,得聞亦難。遇善知識,聞法能行,此亦為難。若聞斯經,信樂受持,難中之難,無過此難。是故我法,如是作,如是說,如是教。應當信順,如法修行。

爾時世尊說此經法,無量眾生皆發無上正覺之心。萬二千那由他人,得清淨法眼。二十二億諸天人民,得阿那含果。八十萬比丘,漏盡意解。四十億菩薩得不退轉,以弘誓功德而自莊嚴。於將來世,當成正覺。

爾時三千大千世界六種震動,大光普照十方國土,百千音樂自然而作,無量妙華芬芬而降。佛說經已,彌勒菩薩,及十方來諸菩薩眾,長老阿難,諸大聲聞,一切大眾,靡不歡喜。

佛說無量壽經卷下。

阿彌陀佛,一部經又圓滿了。大家首先來看,這段經文裡邊,從這個佛告彌勒,前面我們可以說是信佛智了佛智代表信。那麼這麼多的眾生,也就是諸菩薩,佛國裡面的成百億往生,這是代表發願。這裡開始要講行了,就是說我們在行門上執持名號,《彌陀經》裡面說的,《觀無量壽經》說的好持是語,持是語者,即是持無量壽佛名,都是在說這句名號的功德,念這句名號的這個力量,它的因果。那麼我們這裡邊也是無一例外的又把它鎖定,其有得聞彼佛名號者,歡喜踴躍,乃至一念,當知此人為得大利。

大家來看,在經教裡面也講過,就是說首先一個能夠聽聞到佛的名號意味著什麼?在《華嚴經》裡面就講到,寧在諸惡趣,恆得聞佛名,不欲生善道,暫時不聞佛。這是什麼意思?就是你哪怕生在三惡道裡面,哪怕能夠得到佛的名號,這是有救的,你生到善道生到人道天道,一會兒聞不到佛名你的加持力就沒有了,把你的輪迴路又給鋪展開來一大截,你盡管在三惡道受苦,只要你聽聞到佛名號,那就說明你的受苦路在快速地縮短,快速地了這個惡道緣,所以大家看到,就生到惡道善道,他們的業障深重還是輕薄的標準,都能用能不能聞到佛名號,來做一個說明。我們能夠聞得到嗎?你不要再說一千道一萬,怎麼個功德怎麼個罪過了,就看這個人能不能聽到一句南無阿彌陀佛,就由這個就鐵定了你是罪障深重還是福德深厚,這就佛說的呀。

所以在經典裡面說,聽到佛號的人,有的那種人慈心喜悅,志意清淨,毛髮聳然,有的就一下子就渾身脊樑骨發麻,淚即出者,馬上就痛哭流涕,覺得突然間不知道怎麼了,被電打了一樣。這種人是怎麼樣呢?或宿世曾行佛道,或者是他方佛所的菩薩,就是你過去修佛道修的已經很足了,到了一個點上了,到了一個里程碑了,那麼你聽到佛號,淚即出,渾身麻,志意清淨,法喜充滿,或者是他方的菩薩來到這個佛所,你看這是佛說的。所以說,如果有的那些不信佛語的人,聽了佛說的這些覺得頗不以為然,這有這麼玄嗎,這是怎麼呢,當知這些人惡道中來,餘殃未盡,愚癡不信,未當解脫。就是這些人都是剛剛從惡道裡面出來,餘殃的那個惡業的那個勢還沒有揮發盡,而且愚癡不信,這都佛典裡邊講的。所以這裡大家看到了,其有得聞彼佛名號,歡喜踴躍,乃至一念,就是在這裡見分曉,當知此人為得大利,則具足無上功德。

大家想想什麼叫做大利?我剛剛在珠海給他們講,我問說什麼叫做大利?大利就是我們現在買點東西打個八折就算大利嗎?還是七點五就比八折又大了好多利呢?什麼叫做利?這叫大利,大利是什麼呀,《彌陀經》裡面:我見是利,故說此言,什麼叫大利,臨終十念往生,這叫大利;聽聞到名號即被彌陀願力所攝,這叫大利;往生以後圓證三不退,必至一生補處,這叫大利;往生前的大利就是說,聽到名號知道法門,正當往生的時候知道十念就能成功,何況我還不止十念呢,最難的超越我最容易得,這叫做大利。

所以大家知道這個,則具足無上功德,什麼功德呀,就是能夠往生前的功德,聽聞名號,知道法門,往生的功德怎麼往生?往生後的功德直接一生到三不退。這些法我們現在坐在這兒,都可能不知道說往生後,我們總是先說往生,先管他往生,那麼在往生以後,這個好處我們現在可能還顧及不到,一生補處,說白了一生補處也罷,正當容易往生也罷,或者是我們往生前得到佛號心安也罷,都是為什麼時候做準備的呀?大家設想一下,為什麼時候?為生死之際呀。

所以大家知道,具足為得大利是什麼?就是在生死之際,給你解決生死之際你的輪迴麻煩的問題,這叫大利。我們除了這個麻煩還有什麼麻煩?所以大家想想,為什麼往生以後我們看,一生補處,那就說明再不更歷生死了對吧,把生死的問題解決了。往生之前為什麼叫做解決生死問題?你信受了淨土法門,具足了信願行,就對生死不懼怕了嘛,認為它是超越了嘛,了卻了嘛,成功圓滿了嘛,這也是解決生死問題。

那麼十念都能往生,這是從根本,正當生死現前的時候解脫生死問題。你想想,我們這個臨死的時候,這不止一次地跟大家說了,這個第六意識,人一死第六意識就不現行了,就等於說我們的主觀能動性沒有了,大家知道,主觀能動性沒有的時候,這時候誰說了算?就一輩子的業力說了算,過去無量劫來積攢的業力說了算,誰的力量說了算,它就冒出來就作主去了,就把你拉著去哪兒了。

大家你想我們的法身法性是週遍的,那麼我們所謂的輪迴,所謂的因果,因為我們有時間的關係,所以才有前生後世和前因後果對不對,其實每一念的因都在整個,即刻就在每一念都在法性的這個法界在揮發呀。但是你受,看你在哪裡受,就等於說你這一念的力量誰大,誰就把你拉到哪個範圍去受,每一個所謂的六道,其實都是一個受的範疇而已了,它是同步的。也就是我們的惡業現在就在地獄裡面受,但是你的這個覺沒有覺在那兒,覺在人道,那就說明你造業的時候,人的這個力量大,就這樣。

所以你在這個時候,大家想想什麼都做不了主,只有業力種子做主,看把你往哪兒牽,來回這樣激盪,就跟那個國家裡面沒有國君了,死了以後亂臣賊子就開始作亂,由著他們,誰起來誰就是國王,就在這個時候,那麼阿彌陀佛怎麼樣呀?是人臨命終時,阿彌陀佛與諸聖眾現在其前,所以這就叫大利呀。這麼大利的個法門,是不是說是故彌勒,設有大火充滿三千大千世界,要當過此,聞是經法。你要聽這個法,這個法一定要聽,為什麼呀,你看歡喜信樂,受持讀誦,如說修行。為什麼呢?多有菩薩欲聞此經而不能得。

很多菩薩將來會出現這麼一種狀況,聽到有一個西方極樂世界,但是不知道說能夠這麼容易就往生。說知道極樂世界好,最後什麼呀,他不知道怎麼去,很多菩薩知道極樂世界依正莊嚴,他不知道阿彌陀佛的四十八願,為什麼,他沒讀過這部經典,所以他就不能夠相信很容易地去,就成了缺憾了。很多菩薩聞說曾經有這麼一個法,很多眾生由這個法得解脫了,但是他不知道這個法就是淨土法,這個門就是西方極樂世界之門,由於這樣,沒有這個橫超法,他得憑著自己的力量,三大阿僧祇劫的久遠,他就會退了道心,覺得根本自己成佛太難了,這就叫做,多有菩薩欲聞此經而不能得啊。

聽聞到這個經的人怎麼呢?若有眾生聞此經者,於無上道終不退轉,再也不退轉了,為什麼呢?不管我們至誠心,散亂心還是有心無心,或者你懂還是不懂,只要你就是說,這個經典這個佛號,一經於耳,千萬劫以後,哪怕是什麼呢,這個金剛種子也決定不會再失,再不會消化掉,吃了金剛他就是吃了金剛,永遠在你胃裡面,這就叫終不退轉,永遠再不退轉,一歷耳根,再不退轉。

智者大師臨終的時候,讓大夥兒一塊兒唱無量壽佛名和念《觀無量壽經》的題目,你看一個經題都這麼的相應,那麼大的大德臨終的時候,還渴望聽到佛的名號和這個經題的名號。所以說,是故應當專心信受,持誦說行。吾今為諸眾生說此經法,令見無量壽佛,及國土一切所有。所當為者,皆可求之。就是我現在已經把西方極樂世界也現給你看了,說了這個去到那兒的法門了,那麼你應該去修這個法了。有什麼疑惑?你看,無得以我滅度之後,復生疑惑。不要在我滅度以後,又對這個法生起來疑惑了,現在你都已經看到了,應當去履行這個法,去踐行了。

後面特別講了一句什麼呢,無得以我滅度之後,復生疑惑。當來之世,經道滅盡,我以慈悲哀愍,特留此經,止住百歲。其有眾生值斯經者,隨意所願,皆可得度。大家看到,為什麼在這裡出現了這麼一個佛以慈憫力,慈悲哀愍,又讓這個經住世百歲,這裡其中說明了兩個內涵,一個就是所有的經道滅盡了以後,為什麼留淨土法門呢?因為它太重要了。其他法門還獨擋不了的一面,淨土法門還留下來能夠獨擋,還能夠上這最後一發末班車,這是一個。二一個是什麼呢,特留此經,止住百歲,說明淨土教法就把所有法門的教法,都給攝進去了,不缺不漏,有這一門支撐這一百年還沒問題,跟我釋迦牟尼佛的正法,依然如故還在一樣,這叫做特留此經,止住百歲。

所以大家要從佛講的這些痛徹的這些,我們再再說,這叫再四叮嚀,不是再三叮嚀,其有眾生值斯經者,隨意所願,皆可得度,還能夠得度。後面的這一小段,就是講到你能夠得度,但是你要知道對於你來講,對於咱們來講,現在很容易能得度,可是對於整個的平等法界十方國土來講,是非常難呀。為什麼?因為這個法不但惡道的眾生難信,人天道的眾生也難信,一切世間難信之法,是為甚難。愚癡的人難信,有智慧的賢達的人都難信,開始學佛的人難信,久而久之修了好久好久的人,一輩子修行佛法還難信,凡夫難信,連聖人都難信,二乘羅漢都信不了,不能夠信這個法。所以大家想想是不是後面講到的難中之難,無過此難。

所以這裡講到的有五難。一個如來興世,難值難見,這叫值佛難。諸佛經道,難得難聞這叫聞法難,一個是值佛難,一個是聞法難,第三個是信大乘難,菩薩勝法,諸波羅蜜,得聞亦難。第四個是遇善知識難,遇善知識聞法能行,此亦為難。可是這些難,都不如什麼呀,聽到這部經能夠信樂受持難,難中之難,無過此難。大家看是不是這樣?

今天稍微超一點點時間,為什麼說難中之難,無過此難。我們切身地想一下,這祖師們也給我們開示過了,我們早就是這麼一個心態,一開始久居穢土了,習以為常了,一聽說極樂世界這麼好,誰能相信?慢慢慢慢相信了以後,又覺得說十萬億佛土之外,怎麼能夠到?自己業障深重怎麼能夠生?這又是難信呀。慢慢說一念心就能夠生,罪障深重有佛的願力攝持就能夠生,可是這個覺得能夠生了,最後又覺得縱然能夠生,也得有奇妙勤苦玄妙之法,不是一般的法才能夠生,怎麼能夠信願持名就這三樣就能夠生呢?又什麼呀,難中之難,又難起來了。縱然最後能夠說,只要你念佛就能夠生,信了,又覺得什麼呀,你得念多生多劫積累呀,這輩子念得怎麼念佛三昧呀,就覺得怎麼能夠一日七日乃至十念一念都有生的希望,又不信了,難中之難,無過此難。縱然能夠生,又覺得生到那兒能真的就蓮花化生嗎?真的就一生補處嗎?真的就圓證三不退嗎?都不能信。想來想去覺得說,畢定這是一個局,這是一個方便,恐怕不能真的有這事,所以難中之難,無過此難。我們見的還少嗎?多少一塊兒的同修,一開始修淨土還修得蠻好,後來學了不知道多少次第法,高妙法,如理思惟法,不信淨土了,這就叫不了佛智呀。

今天大家一定要記住我們前面講的概念,了不了佛智就在這個上面論,能不能夠徹底把自己的見解忘懷了,唯有佛說的,在佛說的上面絲毫不改,紋絲不動,能不能。所以這佛才說,是故我法,如是作,如是說,如是教,應當信順,如法修行。大家看看,這裡講到的,真的是非常妙這個淨土法門,你看佛說的是什麼,是故我法如是作,大家不要誤會了,不要以為說佛如是作,那好像我們就是要依著佛也要這麼作,那法藏比丘五劫的時間去極樂世界,我們也得這樣嗎?那麼久的去這個,一切世間無能及者的去修六度法門,我們能夠這樣嗎?所以這裡講到的如是作,是佛說我如是作,然後告訴大家,依著我作的告訴你們,你們該怎麼作,我如是說,然後又教你們說,你們該怎麼作呢,如是教,你們只要信願念佛就能夠跟我一樣到這兒來,這叫做如是教。然後才說應當信順,如法修行。這就是說,佛以他的豎出之路,教我們修橫超之法呀。

我如是作如是說,就是說我的豎出之路,和現在還有了橫超之法,你如果依著我所教,就是教這個橫超之法,這樣的話你應當信順,如法修行,就能夠到達,就這樣子,這才叫做如是作,如是說,如是教,應當信順,如法修行,能聽明白吧,希望大家信受。

後面這就等於說是,我們今天開始大部分都是講的流通分了,這就比較簡單了。爾時世尊說此經法,這個部分講完了,得了什麼功德呢,大家看一下,其他經典裡面真的是,還是很少有見有這麼多功德,無量眾生皆發無上正覺之心,在場的法會的眾生,發了菩提心的根本就數不清,我們也知道說,無上菩提之心有多難,在此之前在線上也給大家講過《勸發菩提心文》,有的也在聽,就這個圓滿的菩提心有多難。

萬二千那由他人,得清淨法眼,清淨法眼是什麼意思?就是已經預入聖流,證到初果,初果就叫清淨法眼,那麼就是有一萬二千那由他這麼多的人,得了預流了,證了初果了。二十二億諸天人民,得阿那含果,阿那含果是幾果?對,是三果。那麼就二十二億的眾生證到三果,八十萬比丘,漏盡意解證到阿羅漢了,漏盡意解就是指的阿羅漢,這是指的四勝果來講,有四十億菩薩得不退轉,這才叫真正得了這個淨土法的利益。

所以你看前面的小乘根基的法,他還只能夠在他的法上面能夠最後漏盡意解,可是真正得的利益是這四十億菩薩,得不退轉的利益,以弘誓功德而自莊嚴,於將來世當成正覺。這都等於說得了授記一樣。淨土法門一講就給這麼多菩薩,他有授記的同等功能,這叫不退,得不退轉。

爾時三千大千世界六種震動,大光普照十方國土,百千音樂自然而作,無量妙華芬芬而降。這就是指的從,前面的是說有情所得的利益,後面這從無情來隨喜的功德。大家看到了有六種震動,光明普照,音樂自然,花香芬芬而降,佛說經已,這部經典講圓滿了,彌勒菩薩及十方來諸菩薩眾,長老阿難,諸大聲聞,一切大眾,靡不歡喜。

好了,這個歡喜怎麼個喜法呀?考一下諸位怎麼個喜法?難不成咱們在這兒再鼓一把掌,哈哈大笑一回嗎?說俗了,就是吃了秤砣鐵了心了,這叫法喜,吃了秤砣鐵了心了。我們今天現在領個工資都覺得這個月夠花了,這個信息一來,你卡上又打進了工資,轉帳轉進來了,覺得又能花了,這可不是花工資呀,這等於說法身慧命就具足了,所以叫靡不歡喜。在四悉檀裡面,就有一種什麼,生喜生歡喜的這種利益,在四悉檀裡面。所以希望大家也能夠生起這個吃了秤砣鐵了心的歡喜,這種歡喜就是,真的是我們常說欲向人訴,知己難求的,最後就是只把心跟佛相應。你相信佛的智慧,相信佛的能力,相信佛的接引,相信佛的願力真實不虛,而且這個願力是佛曾經在因地的時候,所造的整個法界之力,這唯有阿彌陀佛,無人能敵的,十方三世諸佛都不可及。雖然從本性上佛佛道同,但是從法門上來講,它就是如此的超越,而且這個超越,這最後我們總結一下,這個超越影現在我們娑婆世界的時候,就顯得特別特別的及時。

為什麼我們今天聽完這部經以後,還十分的要歡喜呢?因為太及時了,大家想我們這裡,講這個甚難之法,是什麼呀,在這個五濁惡世啊,《彌陀經》裡面最後不是也這麼說的,為什麼呢?因為在這個劫濁,我們說五濁惡世是什麼?劫濁,見濁,煩惱濁,眾生濁,命濁,這已經給大家鋪開來講了好多次了,我們都知道五濁的情狀,就是我們現在的狀況,那麼你想在這個劫濁中,你決定為時代性所,就是我們一定會被這個時代給泡在裡面的,你出不來嘛,所有的這個逼迫之苦,我們剛才講了,一種是逼迫的苦,還有一種是逼迫的樂,現在這種聲色犬馬,不就是誘惑你逼迫的樂嗎,讓你造惡業更加的苦,所以我們要記住,在這裡邊決定我們出不來,劫濁。

在這個見濁中,我們一定是被邪師所惑,被邪知所纏,被自己的這種煩惱見解所牽引,你出不來,太難了。那麼在煩惱濁的情狀裡面,我們決定什麼?被自己的貪慾所陷進去,被自己的惡業所牽擾,你出不來,這是指的煩惱濁。在這個眾生濁中,我們決定是安住在娑婆世界不想出去,安住於這個世界的臭穢,不能夠洞察,甘於天天沉溺在這兒,根本不想說什麼了生脫死,這都是決定的,大家知道嗎,就是你一定會這樣,你肯定沒有本事不這樣。最後是命濁中什麼?我們最終一定會被無常所吞噬掉,一輩子的生命像電光火石一樣,措手不及又走了,所以於此五濁惡世,劫濁見濁煩惱濁眾生濁命濁中,我們決定會這樣,不可能不這樣。

那麼在這樣的情況下,如果沒有淨土法門,大家要相信,自己必不得度,一定度不了。你如果說不知道這個難,你看是為甚難,難中之難無過此難,為什麼佛要給我們講這個難,你不知道這個難,你就不知道用什麼方法出五濁惡世,你只有知道了這個難了,明白這個難了,才能死盡偷心,守著這個法不放,這也叫做靡不歡喜。就是佛把這個難給你講透了講極致了,你意識到了以後,你才說我沒有本事了,我只好知道這個難了,我死心就依照這個難出去的世界中,相對來說,這個還現在能出去,意識到這個了,這也叫做靡不歡喜了,為什麼?不僅我們歡喜,佛也歡喜,說明你們沒白聽,我沒有白講,這叫靡不歡喜。是個有善根的就照著這麼做,實在不行了,那也只能白白聽一回,繼續輪迴,何生何劫再成熟了,從頭來過,反正是遲早的事,出不了這個圈,好,請大家合掌。

聞法功德殊勝行,無邊勝福皆迴向,

普願沉溺諸眾生,速往無量光佛剎,

十方三世一切佛,一切菩薩摩訶薩,

摩訶般若波羅蜜。

願生西方淨土中,九品蓮花為父母,

花開見佛悟無生,不退菩薩為伴侶。

好,阿彌陀佛。各位,我們今天也是這部經典講圓滿了,說是說,那麼希望也把這部經典開講以來,所有的講說和聞法功德,一起大家請作意,作意合掌,那麼希望願以此講說聞法的共同殊勝業力,迴向一切法界四生九有有情,願其已故者離苦得樂,現在者福慧增長,並願與一切眾生同生西方淨土中。

阿彌陀佛,隨喜大家。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宏海法師文章列表

淨業三福的施設不是目的

這個三福給大家念一下,這段經文非常重要。佛說: 欲生...

念珠的數目就是你將來往生淨土的日期

明朝有位名叫道隆,他的母親李氏,年到四十歲,吃長齋...

但肯生信發願持佛名號,定蒙彌陀垂慈接引

唯念佛求生淨土一法,專仗彌陀宏誓願力。無論善根之熟...

阿彌陀佛能加持臨終者不貪戀娑婆嗎

問: 請問大安法師!如果心裡還留戀世間的財產事業,...

哪怕往生邊地疑城,也從此與輪迴絕緣

我們在這個世間修行是進進退退,一生好不容易修了點功...

房門反鎖,念佛穿牆

⒈董子明居士,民國時期山東蓬萊人,學識淵博,曾經擔...

四十八大願——(第9願)皆得神足飛行

設我得佛,國中天人,不得神足,於一念頃,下至不能超...

在家淨土行人如何做到決定往生

問: 《彌陀經》一心不亂,《無量壽經》至心信樂,《...

【大藏經】譔集百緣經

譔集百緣經卷第一 菩薩授記品第一 (一)滿賢婆羅門遙...

【大藏經】普賢行願品

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四十 入不思議解脫境界普賢行願品...

【大藏經】佛說仁王般若波羅蜜經

序品第一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王舍城耆闍崛山中,與...

【大藏經】【註音版】佛說三十五佛名禮懺文

佛說三十五佛名禮懺文...

人,爭個什麼呢

有糧千擔,也是一日三餐; 有錢萬貫,也是黑白一天;...

人知殺生之業最慘,不知邪淫業尤慘也

人知殺生之業最慘,不知邪淫業尤慘也;人知殺生之報最...

在寺院上廁所要注意哪些問題

進廁所後,須三彈指,提醒坑中啖穢鬼,及時迴避,這樣...

桑葚的功效與作用

桑葚是桑樹的果實。桑葚又叫桑果、桑棗,成熟的鮮果味...

為何修行人要過午不食

問: 修行的人過午不食或者日食一餐,那是為什麼? 成...

從身安道隆的角度,一定要斷除這五種辛菜

那麼這一段佛陀是什麼意思呢?就是說,你生命的變化跟...

修法前應當先修懺悔

《占察善惡業報經》裡面說: 「應知善男子!」應該知道...

摹仿國王

世間萬事最初都是摹仿而來,譬如小孩學走路、讀書、學...

印光大師關於《金剛經》的開示

金剛經者,即有談空,不墮空邊。即空論有,不墮有邊。...

你在哪裡,哪裡就是風水

在佛法當中,我們學來學去,也沒有離開這一念心。 在廣...

以身作則,反求諸己

人活在充滿罪惡的世間,自身又有私慾偏情、妒忌佔有等...

人心的九個結

從前,印度有一位叫無著的菩薩,他是佛教非常有名的一...

【推薦】十心嚮往,命終必生極樂國土

又云,十心嚮往,命終必生彼佛國土,是《寶積》義。《...

修行中遇到障礙該如何克服

問: 在修行當中遇到障礙,如何克服? 大安法師答:...

跺腳念佛與念「彌陀佛」如法嗎

問: 有許多居士以腿不彎曲、類似蹦的形式來幾天幾夜地...

欲愛的根源來自於這念心

過去,佛住在舍衛國只樹精舍時,為所有的天人等四輩說...

【佛教詞典】現世利益

「當益」之對稱。於現在世受佛、菩薩之恩惠。亦即由祈...

【佛教詞典】掘地戒掘傷

子題:钁、耒、扴 行事鈔·隨戒釋相篇:「若用鋤,钁耒...

【視頻】大安法師《專思寂想》

大安法師《專思寂想》

【視頻】《我建超世願》男聲讀誦

《我建超世願》男聲讀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