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以身作則,反求諸己

2012/05/25  大字體  護眼色

人活在充滿罪惡的世間,自身又有私慾偏情、妒忌佔有等,所以私心越來越大,對於他人,視如無物,個人的感覺和利益漸漸大於一切,把做人的基本原則,消失於無形。人的私心太重,首先會影響的就是人際關係,再者是社會關係,因為太自私,便不肯考慮他人,只會不擇手段去達到目的,沒有想到這些行為,會令他人不安和痛苦,所以說雖然是一個人的問題,結果也會變成社會問題,最後,任何一種風氣、任何一種價值觀,都會慢慢改變著社會面。

人們對修身、治國、平天下這些事,好像是很遙遠的問題,與自己沒有太大的關係,但原來天下太平,竟然是要從個人開始做起!如果沒有優秀的個人,總不能有個良好的團體,但個人的好壞,關鍵又在那裡呢?答案竟然是在一個人的心,沒有一個好的心,出不了一個好的人,人人不存好心,怎能有一個好的社會,讓我們好好地生活下去,所以我們不怨天,不尤人,就是不必埋怨他人不好,社會不好,世界不好,環境不好,若然不好,就由自己開始改變吧!別人雖不友善,但你的心存友善,別人不慈悲,但你有悲心,終有一天你會把身邊的人感化過來。《論語。衛靈公》有云:「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又云:「行有不得,反求諸己」,凡事未能達到預期效果,必須從自身去尋找原因。

在此舉一則典故,可與大家共勉:相傳在夏朝,大水經常淹沒人們所住的茅篷,大家都找不到解決之辦法。當時有一人名叫大禹,他運用「疏通河流」此方法,用了十三年長的時間,逐步把這個大水化為小河流。終於大禹治水成功了,老百姓們都高興萬分,不用再被水災所逼迫;很多諸侯都認為他是一位好的領導者,願意前去歸順,順理成章,國家亦富強起來。事隔多年,諸侯中的有扈氏要起兵叛變,大禹派了他的兒子伯啟前去制服他。兩方大軍在「甘」這個地方打起仗來,伯啟的部隊大敗而逃。跟在伯啟身邊的將領們要求伯啟略事整頓後,再行出兵還擊。伯啟說:「不用再戰了!大家不妨想一想,我們的國土比他大,率領大軍的將領,也是我國之精英,結果我們卻不能完成任務,戰勝他們,這是什麼原因呢?就是因為我沒有以身作則去帶領屬下,管教下屬的方法也不及他,所以,若要讓老百姓恢復安居樂業,首先,我必須自我檢討,並糾正自己所犯的錯誤。」

自此以後,伯啟認真要求自己,與所有士兵一同作息,天還未亮,便起來操練,生活變得朴實,又選用品德好、有才能的人來作參謀。有扈氏從其他諸侯那裡得知伯啟的改變,不但不敢舉兵來侵略,反而帶兵前來歸順伯啟。

這個典故很有意思,它告訴我們無論做什麼事,都應該先要求自己,找出自己本身的缺點,並努力改正,只有保持這種態度,才能夠把事情做好,這樣做的人,就是‘反求諸己’。雖然,這只是短短的四個字,卻可以作為我們修養上的金科玉律,它不但提醒我們時時要反省自己,也可以用來勉別人,在做人處事方面,一定有很大的幫助。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不論老少美丑,心都要平等對待

從前印度的阿育王信佛非常虔誠。有一年,他要舉辦供僧...

我們為什麼喜歡習慣性評判別人

當你的心去接觸境的時候,第一個念頭就是感受,第二個...

如何能夠不見別人的是非過患

人,往往看到別人,看不到自己。由於自我的觀照不夠,...

親近善知識很重要

學習佛法,應當向善知識學習。過去有一頭驢子,它的主...

想要獲得尊重一定要先尊重他人

愛人者人恆愛之,敬人者自然人恆敬之。在你想要得到別...

讚美的作用非常大

人的一生會遇到許多艱難困苦,世俗生活和修行佛法都會...

當眾生得益的助手

他人有困難需要幫助的時候,我們伸出援手給予幫助,使...

【推薦】以誠待人就是自己最重要的「貴人」

真誠既是對別人的尊重,也是對自己的負責。敷衍和欺騙...

佛陀跟我們的差別

佛陀的生命是萬德莊嚴的,我們的生命是充滿著痛苦。當...

唯心之理和現前之事

唯心淨土、自性彌陀,這是非常正知見的一個理,也是一...

為什麼到淨土,不是去享受快樂的

諸位想想看,你為什麼到淨土去,不是去享受快樂的。你...

峨眉山鎮山之寶通永老和尚精進念佛開示

踏實修行 精進念佛 簡單介紹: 上通下永老和尚,是當今...

愚癡無知,實在苦惱

以前在印度有一間古寺,寺裡住了一百多位修行者。鄰近...

為什麼要皈依

成為佛教徒,最基本的衡量標準便是皈依。正如入黨需要...

五逆重罪和誹謗正法的人會墮落到哪裡

先講五逆重罪和誹謗正法的人墮落到哪裡?既然他往生不...

慧律法師《1999年佛七圓滿開示》

精進念佛,求生淨土 今天是西元一九九九年元月二十三...

合掌的十六種含義

合掌的禮儀,我們幾乎是天天要用的,如在聖像前要合掌...

看花開花謝--善用身體過秒關

「無常」的道理大家雖然常聽,但卻很難體會這兩個字更...

參禪人最重要是的細行

參禪人,最關重要是細行。缺細行,難入那伽。全細行,...

每個遇到的人都是你的啟示

愛與你相遇的每個人。每一個相遇的人都是你的啟示。你...

因儒童的故事:結婚當天卻出家

佛世時,有一位富家子弟,名叫因儒童。他結婚那天,請...

輪迴的因素與轉變

所以這個地方從唯識學的角度,我們要掌握三個重點:第...

【佛教詞典】多聞堅固

佛滅後的第三個五百年為多聞堅固時期。...

【佛教詞典】小乘

小乘者,對大乘而言。乘者,運載之義,以喻能乘人而到...

【視頻】崇慈法師《鑒真大師》

崇慈法師《鑒真大師》

【視頻】貧女點燈心誠不滅

貧女點燈心誠不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