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印光大師關於《金剛經》的開示

2016/10/26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印光大師關於《金剛經》的開示

金剛經者,即有談空,不墮空邊。即空論有,不墮有邊。空有兩泯,真俗不二。生佛一致,事理圓融。行起解絕,直趣覺海。一切菩薩,依此而修因。三世諸佛,依此而證果。乃如來一代時教之綱要,實菩薩上宏下化之準繩。示如如之本體,機理雙契。證空空之三昧,解行俱圓。妙而又妙,玄之又玄。猗歟懿哉,何可得而思議也已。世多不察,謂為空宗,其孤負佛恩也甚矣。

夫度盡一切眾生,不見能度所度之相。不住色聲香味觸法,而行佈施,以至六度,及與萬行。以無我人眾生壽者,修一切善法。無所住而生心。雖說法而無法可說。雖成佛而無菩提可得。是則雲騰行海,波湧度門。乃稱性緣起之道,行所無事。以故內不見有能度之我,外不見有所度之人與眾生,中不見有所證之無餘涅槃之壽者相。自他見亡,凡聖情盡。三輪體空,一道清淨。如如不動實相妙理,徹底圓彰。故得福德等彼十方虛空也。

至於受持此經,為他人說。雖四句三句二句一句,其福勝彼三千大千世界滿中七寶佈施,及無量百千萬億劫,日日三時,以恆河沙等身命佈施之福。良以一切諸佛,及諸佛無上覺道之法,皆從此經出故。故說法者,即是以佛莊嚴而自莊嚴,並以莊嚴一切眾生。此其自行化他真實功德,名之為空,豈有當哉。是故隨說此經,雖止四三二一句等,而一切天人,皆應如佛塔廟而供養之。以持經之人,心與道合,心與佛合。故能轉最重之後報,作最輕之現報,而復當得菩提也。以自行化他,心不住相。則以如如智,契如如理。直下與菩提涅槃,混而為一。如水投水,似空合空。雖有聖智,莫能分別也。如來一代所說法門,悉以此智照了而修。則水到渠成,雲開月露,一塵不立,萬德圓彰矣。

馬通白居士者,宿植德本,篤信佛乘。品行清高,著述宏富。實當代之文宗,具超格之學識。然以志樹儒宗,未暇殫精內典。迨歲周華甲,以滄桑迭遷,悟身世無常,遂屏除一切,專閱佛經。始知如來所說,皆示吾心。而本有衣珠,幾致忘卻。慶幸之極,轉為悲感。後閱此經,心華頓發,因隨所見,注為次詁。渾融之文,以章段顯之。玄妙之義,以平實明之。契理契機,徹上徹下。固初機之良導,實入佛之要門。諸門人欲為刊板,永用流通。庶通方儒士,悉皆景仰而傚法焉。其為利益,唯佛能知。勉抒愚懷,用為序引。

《增廣印光法師文鈔卷第三》金剛經次詁序

此一卷經。人人具足,個個不無。但由迷真逐妄,背覺合塵,不知返觀內照,致使不能親得受用耳。故華嚴如來出現品雲,如來成正覺時,嘆曰,奇哉奇哉,一切眾生,皆具如來智慧德相。但以妄想執著,而不證得。若離妄想,則一切智,自然智,無礙智,則得現前。

此經由須菩提見佛威儀,嘆為稀有世尊,善護念付囑諸菩薩。欲令護念付囑之法,大明於世。故問菩薩發無上菩提心,云何應住,云何降伏其心。此二句,乃護念付囑之要旨也。而如來以所有一切九類眾生,悉皆令入無餘涅槃而滅度之,不見眾生得滅度相,答其降伏。以菩薩於法,應無所住,不住色聲香味觸法而行佈施,答其應住。又謂不應住色生心,不應住聲香味觸法生心。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且深嘆其不住相佈施之福德,與十方虛空,同一不可思量。

何以度盡一切眾生,而曰實無眾生得滅度者。以無餘涅槃,即眾生本具性體。由迷背不知,初非有失。菩薩為指示之,令其了知衣裡之珠,項上之頭。既了知已,豈復有得。不過眾生自性自度,豈有能度之我,所度之人與眾生,並所入無餘涅槃之壽者相哉。四相既無,則三輪體空,一道清淨矣。由其三輪體空一道清淨。故萬行雲興,心無所住。雖復萬行雲興,實則一法不立。凡所見情與無情,同一實相。故得山河及大地,全露法王身。而楞嚴以五陰六入十二處十八界七大,皆如來藏妙真如性,即是其證。是知如來智慧德相,本自具足,無欠無餘。但以迷背之故,無端幻起妄想執著,致智慧德相隱而不現。若肯窮究此妄想執著之所從來處,則彌空雲霧,徹底消滅。本有天日,全體顯現矣。

雲霧封時,天日亦不曾失。雲霧散時,天日又豈是得。度盡一切眾生,不見一眾生得度者,此之謂也。其能見此理以行此行者,以無所住而生心,悉見諸相非相也。如是之人,受持此經,乃至四句三句二句一句,為人演說。其福德雖滿大千世界七寶佈施,尚不能及。以一句染神,永為道種。住相佈施,報在人天故也。以故說是經處,即為塔廟。經所在處,即三寶具足。故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皆應供養也。以說者能不取於相,如如不動。以如如智,契如如理。佛如眾生如,一如無二如。終日說而實未嘗說,即杜默不說亦未嘗不說。以其人行住坐臥,周旋俯仰。著衣吃飯,揚拳豎指。無不是不生不滅無餘涅槃,無住心之全體大用。劫外田地,故鄉風月。任人自得,有誰阻止。以故賣柴翁聞一句,即得嗣祖傳燈,騰輝宇宙。彼既丈夫我亦爾,不應自輕而退屈。則受持之人,宜何如發大菩提心,宜何如生無所住心也。

清道光末,有無住老人陳柱者。宿有慧根,弱冠即誦此經。至七旬外,廣閱諸注。折衷其義而為線說。以不住相一線,直貫到底。其語句頗平實顯豁,有益初機。倘由是而得其旨歸,則古德之注,如來之經,如開寶藏,隨意受用矣。粵東簡照南玉階二昆弟。以母氏逝世,諸親友弔奠者,各送誄詞輓聯。匯而刻之,名哀思錄。又欲藉母氏之故,普利一切。因鑄金剛經線說板,印數千卷。與哀思錄同贈弔奠親友,以酬嘉貺。一以冀母氏蓮品高陞,一以冀親友善根增長。誠所謂孝子不匱,永錫爾類者矣。

或疑金剛無相,淨土有相,二法如何相融。予曰,金剛經令度盡一切眾生,而不見度相。不住色聲香味觸法而行佈施。佈施乃六度萬行之首。既令不住相佈施,則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以及萬行,莫不皆然。然則金剛經乃令人遍行六度萬行,普度一切眾生之規矩準繩也。遍與一代時教一切法門而為綱要。蓋是即相離相,何得謂與淨土不相融通乎。夫度生之法,唯淨土最為第一。欲生淨土,當淨其心。隨其心淨,則佛土淨。以不住相之清淨心念佛,則是心作佛,是心是佛。其往生西方,證無生忍,乃決定不易之理事也,又何疑乎。

《增廣印光法師文鈔卷第三》金剛經線說鑄板流通序

金剛經令發菩提心菩薩,發心度盡一切眾生,令其皆證無餘涅槃,而不見有一眾生得滅度者。不住色聲香味觸法而行佈施。佈施為六度萬行之首,舉佈施則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乃至萬行,皆當不住色聲香味觸法而修。此經文略,唯舉佈施以該其餘。應無所住而生其心,無我人眾生壽者相,修一切善法。

如上所說,且道是有相耶,是無相耶。如此廣大光明之相,逼塞太虛,而謂之為無,是何異於生盲乎哉。其言無一眾生得度,不住相,無相,無所住者,欲人不滯凡情聖見之執著相耳。其言度盡眾生,行佈施,生心,修善法,欲人稱性修習自利利他之法,以期自他同得圓滿菩提而後已。不於此中著眼,妄執無相為究竟。與噇酒糟漢同一知見,尚得謂有智慧人乎。

《增廣印光法師文鈔卷第二》復顧顯微居士書

十法界凡聖生佛,雖則高下不同,苦樂迥異。而其心之本體,咸皆寂照常恆,不生不滅,靈明精妙,無變無遷。所謂人同此心,心同此理,一切眾生,皆有佛性者,此也。須知此心,不涉因果修證凡聖生佛。而因果修證凡聖生佛,悉依此心而得建立。良以體雖不變,用常隨緣,隨悟淨緣,則成四聖法界,隨迷染緣,則成六凡法界。縱悟淨至極,圓滿菩提,安住寂光,迷染至極,永墮阿鼻,受諸極苦,其根身器界,固已天淵懸殊,而心之本體,悉皆了無增損於其間也。果知此義,誰肯以可以作佛,具足法樂之心,枉令永作受生死輪迴之苦眾生耶。金剛經者,一切諸佛,徹證即心自性之妙法,一切眾生,究竟超凡入聖之捷徑也。故曰一切諸佛,及諸佛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皆從此經出。

華嚴經云,奇哉奇哉,一切眾生,皆具如來智慧,但以妄想執著,而不證得,若離妄想,則一切智,無師智,無礙智,則得現前。是以此經,屢以住法著相為戒,以住法著相,縱有修習,總不出妄想執著之外,既全體在妄想執著中,又何由令如來智慧徹底顯現耶。以故令發菩提心者,發心度脫一切眾生,令入無餘涅槃,而滅度之,而復不見一眾生得滅度者。以無餘涅槃,眾生心本自具,但以迷真逐妄,遂成煩惱業苦,初非有失。既經指示,則返妄歸真,即煩惱業苦,復成無餘涅槃,今豈有得。約智名如來智慧,約理名無餘涅槃,名雖異而體原一耳。由其心住實相,不住幻相,故內不見我為能度,則無我相,外不見人及眾生為所度,則無人及眾生相,中不見所得之無餘涅槃,則無壽者相。

四相既無,三輪體空,故得萬行雲興,一法不著,所以不住色聲香味觸法而行佈施等也。佈施,為六度萬行之首,舉其首而例其餘,佛語善巧,不須繁詞。如是則波騰行海,雲布慈天,不矜不伐,行所無事,則上契如來果覺,下契即心自性,故得受持四三二一句者,其功德等彼十方虛空也。世人不知在離相無住處著眼,遂謂此經破相,不知此經,乃示人廣行六度萬行,上求下化,興無緣慈,運同體悲之無上妙相也。須知佛法真利益,必由不著無住而得,欲不著無住,非竭誠盡敬不可,竭誠盡敬,乃修習佛法成始成終之要道也。真達大師,欲令受持者咸發歡喜誠敬之心,乃請汪鴻藻居士楷書,刊印流通,並附功德頌於後,以期受持者,悉得前人所得焉。

《增廣印光法師文鈔卷第四》金剛經勸持發隱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印光大師文章列表

般若的空性,並不破斥緣起法的因果

般若的空性當中,也並不破斥緣起法的因果。談因果是從...

「一切法皆是佛法」的含義

《金剛經》說,一切法都是佛法。很多人感到疑惑,那麼...

星雲大師《從金剛經說到般若空性的研究》

各位法師、各位護法居士: 今天,陰雨綿綿,但雨水阻...

佛講般若的十個原因

初教興者,依《大智度論》云:如須彌山王,非無因緣、...

金剛經感應錄:金剛神護持誦經人

柴注,宋朝青州人,任官壽春郡司理,曾經審理一宗謀財...

慧律和尚頓悟自性偈頌

著相修行百千劫,無相修行剎那間。 若能萬法盡捨卻,...

《金剛經》讓你悟理見性

《金剛經》主要是教授我們,讓我們明白佛的道理不是一...

阿羅漢在般若會上的後悔

到了般若會上,佛陀把菩薩的因地展現給他們看,就說,...

【大藏經】修習止觀坐禪法要

天台止觀有四本:一曰《圓頓止觀》,大師於荊州玉泉寺...

【大藏經】大乘離文字普光明藏經

大乘離文字普光明藏經 大唐天竺三藏地婆訶羅譯 如是我...

【大藏經】【註音版】大佛頂首楞嚴咒

大佛頂首楞嚴咒...

【大藏經】【註音版】大寶廣博樓閣善住秘密陀羅尼

大寶廣博樓閣善住秘密陀羅尼...

【推薦】印光法師答念佛600問

卷一 淨土法門的緣起 第一章 阿彌陀佛與極樂世界 1、南...

吾人一念心性,與諸佛了無有異

吾人一念心性,與三世諸佛,了無有異,其智愚苦樂天淵...

印光大師論藥師法門

佛與眾生心體是一,而心之相用則天淵懸殊,由相用懸殊...

印祖對青少年的教誨

人之一生成敗,皆在年幼時栽培與因循所致。汝已成童,...

只因眾生有生死,佛才講涅槃

華嚴五祖宗密大師在《圓覺經大疏》中說:以一切種智釋...

有十種行持,可遠離魔業的障礙和困擾

《八十華嚴》中說:菩薩摩訶薩有十種捨離魔業。也就是...

朝山拜佛要達到兩種作用

首先表揚一下小眾,今天行堂的時候沒有聽到像昨天那樣...

不同雜糧的滋補作用

我們都知道健康飲食不能長期只吃精糧,要適當搭配雜糧...

以何心稱念觀音菩薩可得感應

觀世音菩薩是西方三聖中阿彌陀佛的二大脅侍菩薩之一,...

罪惡生死凡夫,只配下品下生嗎

問: 念佛行人,在只能粗持五戒的基礎上,能上品上生嗎...

恐懼是因為內心放不下

面對自己的死亡是很重要的人生課題,每個人都知道自己...

聖嚴法師《義工是菩薩行者》

義工是菩薩行者。義工沒有一定的什麼事,一定的什麼時...

【推薦】都是自己業力變現出來的

前六識這是屬於心法,根、塵是屬於色法。那麼前六識主...

一名退休婦產科醫生的懺悔

以下所述,是發生在我母親身上的真實故事。 因為母親退...

合掌的十六種含義

合掌的禮儀,我們幾乎是天天要用的,如在聖像前要合掌...

助念生西須知

助念之要 各位大德蓮友: 今日大家參加盛會,學人來此...

【佛教詞典】近事律儀三支所攝

【近事律儀三支所攝】 p0822   瑜伽五十三卷六頁云:...

【佛教詞典】雲門山

(地名)在廣東韶州曲江縣治。五代後晉末,雲門宗祖文...

【視頻】邪淫的因果

邪淫的因果

【視頻】《大乘離文字普光明藏經》旃檀居士念誦

《大乘離文字普光明藏經》旃檀居士念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