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欲愛的根源來自於這念心

2014/02/28  大字體  護眼色

欲愛的根源來自於這念心

過去,佛住在舍衛國只樹精舍時,為所有的天人等四輩說法。當時有一年少比丘,為人頑固愚癡、質直粗野,對法不甚了解。因情慾之想未除,經常想到男女之欲,無法自制,為此障道因緣而苦惱,不想繼續留在世間。一日,比丘獨自思惟:‘因為有此男根所以令我勤苦,歷經無數劫的生死輪迴,三塗六道也是因為色慾而起,如果將它斷除,就可以得到清淨,就能契悟正道;如果不將它斷除,今生無緣得道。’便決定到檀越家借一把斧頭,想要斷除男根。

世尊觀察到此一因緣,知道這位比丘愚癡無智,真正的道是從這念心做起,心才是根源;假使不知道這個道理,只想要斷除男根,不僅會害死自己,而且會造業墮落受苦。

於是世尊來到比丘的房裡,問道:‘你想要做什麼?’比丘看到世尊,放下斧頭,恭敬禮拜,說道:‘因為學道已久,這念心卻始終為慾念所牽,無法作主,因此自責所有慾念都是因為男根而起,想用斧頭將它斷除。’佛對比丘說:‘你實在愚癡不解道理!想要契悟、證道,首先要先斷除愚癡。能除去癡心,然後才能制伏這念心。心,才是一切善惡的根源。欲愛的根源來自於這念心。制伏此心,心定意解方能契入正道。’

佛告訴比丘:‘十二因緣中以愚癡為根本,癡是所有罪惡的源頭。真正有智慧的人,就是要先斷除癡,然後才能夠得定。’聽完世尊的開示,比丘慚愧地自責道:‘我實在太愚癡了,長久以來迷惑不解,不知道經典中所說的道理,今天聽聞世尊的開示,始知心是一切的根本,這個道理實在是太微妙了!’比丘思惟此理,專注數息觀法繫心於定,遂不再隨情慾所動,諸欲皆息,漸得入定,最終成道證果。

典故摘自:《法句譬喻經卷第一·教學品第二》

省思:

《佛說四十二章經》言:‘有人患淫不止,欲自斷陰。佛謂之曰:若斷其陰,不如斷心。心如功曹,功曹若止,從者都息。邪心不止,斷陰何益?佛為說偈:欲生於汝意,意以思想生,二心各寂靜,非色亦非行。佛言:此偈是迦葉佛說。’

‘愛不重不生娑婆,心不一不生極樂’,有一些些,就還有一些些,修行學佛就是要找到源頭,這念心就是根本。若是放縱這念心,則會喪命壞本,輪迴不已;若能制心一處,則無事不辦。所以佛說:‘是故比丘,當勤精進,折伏汝心。’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教故事文章列表

醫生能治身體的病,卻不能治心

一位醫生來看我,他說世界上所有的宗教都教人為善,而...

「南無阿彌陀佛」之聲

您聽過回聲嗎?有一種迴音壁,弧形的,兩端相距有幾百...

念佛時有兩點要注意

我們在念佛的時候,有二點要注意:一個是你能念的心,...

男歡女愛的禍患

世間上的痛苦和快樂都是由於自己的業力所造成,尤其痛...

大安法師:如何對治淫慾的心

對治這個淫慾的心,常常要觀想不淨啊,首先觀想自己的...

為何達摩祖師要拆了剛建好的茅篷

達摩祖師,在印度貴為三太子,他爸爸想要他繼承王位,...

人心就像一個容器

裝的快樂多了,鬱悶自然就少; 裝的簡單多了,糾結自...

對善人你要親近,對惡人要遠避

對善人你要親近,對惡人要遠避。善人、惡人就是吉、凶...

【大藏經】佛說法滅盡經

聞如是:一時佛在拘夷那竭國如來三月當般涅槃與諸比丘...

【大藏經】佛說彌勒大成佛經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摩伽陀國波沙山(孤絕山也)過去諸...

【大藏經】楞嚴經四種清淨明誨

佛告阿難:汝常聞我毗奈耶中,宣說修行三決定義。所謂...

【大藏經】大寶積經

大寶積經卷第一 大寶積經卷第二 大寶積經卷第三 大寶...

倓虛大師記憶中的弘一律師

記得弘老來時,是在舊曆的四月十一那天,北方天氣尤其...

五個指頭的爭論

佛教有一種修持方法叫做隨喜功德,意思是看到別人比我...

好的人品是無價的,是金錢買不到的

1982年,美國印第安納州阿歷山德亞市的比爾先生喜得貴...

知恩報恩的雁王

從前,在波羅奈城附近有一個大池塘。池塘裡,有很多魚...

心的比喻

現在科技文明發達,電腦普遍運用於我們日常生活中,電...

東林聖賢往生畫傳

一、東林蓮社,高賢雲集 在廬山東林白蓮社念佛求生西方...

這裡不是我們的久留之地

小時侯讀《一千零一夜》,記得裡面有這麼幾句話:塵世...

海獺強忍剝皮之痛 臨死為孩子餵奶

這是一則真實的故事,這是一位出家僧人的親自口述。...

閻老子鐵棒未放汝在

原文: 經言:萬法唯心。錯會者,謂無心則無因無果,故...

乘願再來是化身還是胎生

問: 乘願再來的菩薩是化身,還是胎生?如果是胎生,...

人生世間,幻住數十年

原文: 人生世間,幻住數十年。從有知識以來,日夜營謀...

降內「火」的幾種美味食療

經常上火的人,請看看以下降火的幾種食療方法: 胃火...

妙華法師追憶「佛門三鐵」

性空法師 大約是九五年前後,性空法師到中佛協,要求收...

知道與不知道

從前,有一位大師,充滿智慧,遠近聞名。 這位大師講...

除了自己的業障,共業也是要懺悔

懺悔業障非常地複雜,複雜到什麼程度?我們開闊一些講...

修持佛法的21種徒勞

蓮花生大士說:當修持佛法時,有二十一種徒勞: 若你不...

【佛教詞典】妙高十義喻十住菩薩行

妙高即須彌山,以其由四寶所成,出七金山之上,故稱妙...

【佛教詞典】緣別法奢摩他毘缽舍那

【緣別法奢摩他毘缽舍那】 p1305 瑜伽七十七卷五頁云:...

【視頻】《釋門法戒錄》有聲書

《釋門法戒錄》有聲書

【視頻】崇慈法師《放生到底有什麼用》

崇慈法師《放生到底有什麼用》